语文教学:教你怎样读《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案3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了解文章的背景,把握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美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2. 教学难点:(1)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和写作技巧。
(2)深入理解文章中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
(2)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荷塘月色》,理解文章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2)解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3)赏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荷塘月色》,体会语言的美妙。
(2)让学生默写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巩固学习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
2.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文章。
3. 收集其他朱自清的作品,进行阅读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熟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文章修辞手法和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解析:讲解《荷塘月色》的文意、背景和主题。
1.2.2 写作技巧: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1.2.3 文化拓展:介绍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1.2 写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2.2.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诗词的理解。
2.2.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
3.1.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和文学创作。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视频和相关的文学资料。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介绍《荷塘月色》的背景和作者。
4.1.2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
4.1.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出问题。
4.1.4 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和文学创作。
4.2 时间安排4.2.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2个课时,共10个课时。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5.1.2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质量和创新意识。
5.1.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5.2.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6.1.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和课文内容。
《荷塘月色》课文教案
《荷塘月色》课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课文,全文描写了古代南方的一片荷塘,借着夜晚的月光,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荷塘景色。
通过对荷塘的描绘以及主人公与大自然的互动,课文表达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中的词汇和短语,掌握文章的基本意思和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发现美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知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课文中对大自然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了解大自然的魅力。
2.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感知自然之美。
四、教学过程导入:以课件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夜晚的荷塘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
预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荷塘月色》课文,并标注自己不懂的词汇和短语。
主体教学:1. 课文呈现:以整段或者分段的形式展示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对不懂的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
2. 细节理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对关键细节和情感变化进行解读。
3. 情感体验:以情感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大自然,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
4. 拓展阅读:提供一篇类似题材的诗歌或散文,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验,加深对荷塘的理解和感知。
巩固练习:1. 词语搭配: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词语的搭配练习,比如“清风、明月”、“芬芳、荷香”等。
2. 语句仿写: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仿写一个自己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3. 分组演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进行分组演练,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情境对话或故事,展示给全班。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自然的魅力,感知到自然之美,通过观察和感受大自然,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及教案《荷塘月色》一文,是1927年朱自清在社会剧荡、前路暗淡之时,悄然蛰居清华园里,为抒谴心中郁闷惆怅而写成的。
我为大家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1.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慢慢地上升了,墙外公路上孩子们的欢乐,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模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静静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孤独。
荷塘四周,长着很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
这一片天地似乎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喧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肯定要做的事,肯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抖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仿佛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悄悄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月色》教案4篇荷塘月色教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荷塘月色》教案4篇荷塘月色教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下面是我收集的《荷塘月色》教案4篇荷塘月色教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欢迎参阅。
《荷塘月色》教案1设计说明:许多读者都认为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主要描绘了他眼中的月下荷塘,笔者以为言其眼中的莫若道其耳中的《荷塘月色》全篇一共1407字,涉及声音的近400字而且对声音的描写多与体现情思的句子共生,可以说是文章的主线。
《荷塘月色》若无声音,其境界全无乐音隐喻着和谐,噪音隐喻着自由和谐与自由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家园,荷塘夜游可以说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还乡之旅。
中国文人常常喜欢静观万物,特殊的时候避世静听万籁,甚或闭目塞听,以保持心灵的宁静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品味以声写静的特色,在品味语文味的同时,感受中国文人“幽”雅的情趣并探究其复杂的原因,陶冶性情。
教学设计不能以法害意,解读的思路应尽量天然,循着文章自然的脉络,发现天成的妙处荷塘“听”月便是尊重文本的方法。
课堂情境构想:1、潜意识与感觉。
教师先引导学生确立荷塘“听”月的潜在意图,这一点可以通过预习作业或“导入新课”来实现,明确告知学生读此文可另辟蹊径。
学生默读全篇,通过直面文本,建立真实、真切的感觉。
2、倾情的朗读与感知。
教师或朗诵家朗读(不配乐)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与他人在文章理解上的异同,因之存疑或确认对文章的初步理解。
3、问题交流教师通过预设或相机生成的问题引领学生建立感知。
小声朗读,品味(讨论)、想象、联想,构建作者笔下、自己(读者)心中的“荷塘”。
这三步可构建自然、真实、开阔并且情感指向明确的课堂情境。
教学目标:1、体味借声传情的手法。
2、感受中国文人“幽”雅的情趣并探究其复杂的原因,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借声传情的手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远离尘嚣、观照自我心灵的幽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默读、朗读,情思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色是要饱览的,但有才情的文人会有另类的佳作,比如辛弃疾的《听月诗》:“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还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传统的解读并非侧重于“听”,但我们可以试着从“听”的角度赏读,请同学们试一试。
教师资格试讲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作者写作背景。
难点:(1)体会作者通过关键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课文描绘的荷塘月色,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营造荷塘月色的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美。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播放轻音乐,营造氛围。
(3)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概括主旨。
(2)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结构,提炼主题。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讨论:你最喜欢的荷塘月色景象是怎样的?(2)教师总结,引导珍惜美好时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 运用本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短文。
3. 调查身边同学对荷塘月色的看法,总结大家喜欢的理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朗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短文写作和调查总结等方面。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之一,是一篇描写荷塘美景,展示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作品。
一、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阅读教学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去阅读《荷塘月色》。
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描绘荷塘景色的音乐,同时可以展示一些与荷花、荷塘相关的图片资料,引发学生对美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荷塘月色》通过对荷塘美丽景色的描写,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荷塘旁,感受荷叶的清凉、荷花的芬芳,品味夜晚月色的美好,然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或几个词语来形容他们的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荷塘月色》通过对荷塘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结合。
可以要求学生以荷塘为主题,进行美的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用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来表达对荷塘美的感受,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荷塘月色》通过描写主人公在荷塘中的遭遇和变化,展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与行为。
学生可以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自然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自然?我们现在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是否需要改变?应该如何改变?五、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荷塘月色》通过对景物和人物内心的描写,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篇荷塘故事或者填写一个故事情节的空白部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荷塘月色》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美的感知和美的创造,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现实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人教版《荷塘月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荷塘月色》教案【教案】《荷塘月色》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孩在荷塘边看月亮时的心情和感受。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对《荷塘月色》的一则教案,旨在教授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情感解读。
【课时安排】本教案适用于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理解课文《荷塘月色》;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情感解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欣赏,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荷塘月色》的意义;2. 学生能够进行情感解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白板;2. 《荷塘月色》课文复印件;3. 学生笔记本。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晚上时看过月亮吗?月亮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月亮,想象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呈现】1. 将课文投影或贴于白板上,让学生感受整篇课文的氛围。
2. 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提醒他们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的地方。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例如:“男孩为什么喜欢在荷塘边看月亮?”、“男孩是如何形容月亮的?”等。
【理解】1. 请学生配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男孩为什么喜欢在荷塘边看月亮?”2.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词语或句子,并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描述,解释喜欢的原因。
【拓展】1. 请学生注意描写月亮时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说出这些修辞手法对于理解文意的作用。
2.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月亮的形状、颜色和光芒等去形容自己喜欢的事物,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写作。
3. 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作品,相互欣赏和批评。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醒学生应该珍爱自然,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语文教案:《荷塘月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培养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文章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特点。
(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圈点勾画出文章中的生僻字词,查找字典解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分析文章的构思、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涵。
5. 课堂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选取文章中的一段,进行朗读训练。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灵感,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和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荷塘月色》。
2. 分析并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月色”为主题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和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荷塘月色》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荷塘中静谧的月夜景色,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的追求和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欣赏能力、文化体验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在阅读前,通过展示图片或其他材料,引发学生对荷塘与月色的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通过观察和描写荷塘月色所运用的各种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感受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对文本中的形象描写和意象运用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化体验能力。
《荷塘月色》以荷塘、月光、蛙声等自然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示了复杂而又独特的意象构建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文本中形象描写的具体细节和意象的隐含意义,通过感知和体验文本中所描绘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与文本中的意象及作者表达的思想进行对应和联想,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和对话,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和文化素养。
《荷塘月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传递,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喜鹊谈古》中的抒情与《红楼梦》中的意象描写,通过比较和对话,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思辨能力。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欣赏能力、文化体验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通过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形象描写和意象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化体验能力。
中职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中职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荷塘月色的美景,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荷塘月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4.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进行描绘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荷塘月色》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体会和写作经验。
3.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4.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进行描绘和创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荷塘月色的印象,引发对课文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荷塘月色》,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小组讨论。
4. 模仿与创作: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5. 观察与描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进行描绘和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荷塘月色》是清代文学家周作人的代表作,通过对荷塘景色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悟能力等方面,下面将具体阐述如何通过《荷塘月色》的教学来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而阅读《荷塘月色》正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提炼自己的观点,并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师还可以通过诵读、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荷塘月色》进行深入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塑造等内容,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通过讨论和解答,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策略的训练,如提问、归纳概括、细节辨析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荷塘月色》中融合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极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和意图,以及其对自然、人生的感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创新活动,如小说改编、续写、情境再现等,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悟能力《荷塘月色》以荷塘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摘要】《荷塘月色》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意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通过学习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
阅读《荷塘月色》还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荷塘月色》,语文核心素养,引言,文学素养,文学意蕴,文学鉴赏能力,文学热爱,语文表达能力,结论。
1. 引言1.1 引言《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及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月色的独特感悟,唤起了读者对美好的向往与感慨。
读这篇文章,不仅可以让人沉浸在优美的文字之中,更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这是一篇适合用来进行阅读教学的文学经典之作。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通过欣赏作者的细腻描写,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感受到文字之美。
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文学意蕴,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增强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激发写作的灵感,提升写作水平。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2. 正文2.1 通过阅读《荷塘月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荷花和月色的交相辉映,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学生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领略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景描写,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荷塘月色》的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简介。
(3)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景描写。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好景色。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范围。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描绘自然美景的短文。
3. 深入了解作者朱自清,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朗读、背诵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怎样导入新课——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
导入环节就像是戏剧的“序幕”,能够有效地激发“观众”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在传统的语文课上,一些教师采用的导入方式不太合适,有的甚至单刀直入,直接进入主题。
这样做往往难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笔者认为,新课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的具体特点,采用合适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一、展示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旁边往往都配有相应的图片。
这些图片不仅能使版面更加美观,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其实,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展示相应的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引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看大屏幕上的这张图片。
阳光下有碧绿的荷叶与粉色的荷花。
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们该怎样去描述呢?”学生们积极地讨论起来。
教师继续引导:“那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样的美景的吗?”生1:“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2:“李商隐在《赠荷花》中写道:“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教师展示第二张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刚刚欣赏了阳光下的荷塘美景,请大家再欣赏一下月光下的荷塘美景。
对比一下,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引入新课文:“很少有人注意到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你们觉得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美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以展示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场景中的同一事物,教师便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介绍背景,深化学生的认知每一篇课文、每一首诗词往往都包含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体验,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周作人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荷塘夜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会。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以《荷塘月色》为案例深入探讨。
一、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例如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通过对比和联系理解段落的逻辑关系等。
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更要求他们能够深入理解作者的用心和用意,领会作品的内在含义。
《荷塘月色》表现了一种美好而宁静的情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生活的体验,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这种美好情感的体验和感悟。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阅读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用笔,领会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荷塘月色》具有强烈的情感渗透和情感抒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深入理解《荷塘月色》,学生可以汲取作者在情感表达方面的技巧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不仅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更能获得情感的滋养和人格的熏陶。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的一篇散文,以平淡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夜的景象,充盈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他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理解故事中的主旨,并通过深入探讨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一、情感态度的培养《荷塘月色》虽然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但其中融入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感受到散文中蕴含的幽静、恬淡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荷塘月色》主要通过作者对于夏夜和荷塘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哪些思想和情感?学生应该如何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三、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荷塘月色》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例如,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学生可以理解作者通过空间和时间的交织来展示不同的景象;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学生可以欣赏到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温情脉脉的叙述,体会到语言的美与力量。
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荷塘月色》不仅仅是一篇描写夏夜景色的散文,它还蕴含着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研究,对其中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评判和思考。
学生可以比较文章中的荷塘和儿童对自然的态度,并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荷塘月色》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作家徐志摩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在荷塘中赏月的经历,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赞赏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荷塘月色》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细腻的笔触吸引了众多读者。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对于作品的向往和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针对作品中的描写技巧和感情倾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情趣形成和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荷塘月色》描绘了作者在荷塘中赏月的情景,以及作者对于自然美和内心情感的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逐段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理解“月下的荷花,象牙的莲子,玉盘锦簇”等形象的描写;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和分析。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荷塘月色》是徐志摩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美丽的语言和意境的营造,传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和特点,提升学生对徐志摩作品和散文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作品中的精彩句子和词语进行选取和解析,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层面上进行理解和赏析;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和人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和表达。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通过多元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案:读《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读《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读《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一、引言《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作家林海音创作的一篇散文,以描写湖北汉水河畔的一片荷塘为背景,通过细腻而真实的笔墨,展现了夜晚荷花盛开、月光闪烁的美丽景色。
本文将从课堂环境营造、学生思维启发等方面提出相关活动设计和教学建议,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文章中所描绘的景物。
二、教案设计1. 课程目标:学习通过阅读散文来感知自然景观,并能够准确描述其特征;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与美感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感知与品味。
2. 导入活动:观察图片让学生观看一张描绘高山流水的图片,引导他们讨论此图片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如何用语言来描述这些场景。
3. 导读文章:《荷塘月色》给学生分发《荷塘月色》的课文,让他们先默读,然后全班齐读一遍。
随后,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 景物描写:对比学习将《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与学生所观察过的其他自然景观进行对比学习。
通过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形和景色给人造成不同的感受,并找到适合描述这些场景的形容词和词语。
5. 朗读实践:让学生轮流选择段落朗读,注重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朗读方式,如舒缓、悲伤、欢快等,让学生体验各种情感在阅读中的表达。
6. 绘画活动:自由创作要求学生根据《荷塘月色》中的描绘,自由发挥,用图画展现对文章中湖水、花朵、月光等元素的理解与想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美术技巧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7. 听音乐:欣赏名曲选取一首具有富有画面感的音乐,如《月光奏鸣曲》。
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音乐,想象自己置身于荷塘月色之中,体验音乐与景色的融合。
8. 诗词分享:文学欣赏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关自然景观的经典诗词,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龚自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通过朗读、解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9. 链接知识:写作扩展引导学生根据《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景物,写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或短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教你怎样读《荷塘月色》
教你怎样读《荷塘月色》
王爱娣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
二、思维训练及阅读方法:
查找、提炼关键词,学会分类、概括,注意逻辑顺序。
三、教学思想:
1.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他们一步步完成阅读任务;整个过程中,始终推动学生主动阅读、圈点勾划。
2.进行思维训练及教给散文的阅读方法。
运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分类、提炼和概括。
四、学习过程:
元旦假期结束,4号星期一,回到学校,开始了我的2016年第一
课。
(一)课前热身
课前三分钟演讲,李同学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局外人》。
说得真好,很多时候,我们要做局内人,灵魂要在场,但是,当引起烦恼之类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个局外人。
(二)散文特点简述
今天是新年第一课,翻开新的单元,学习现代散文。
单元概述。
散文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什么?
形散神不散。
即,形散神聚。
谁能解释一下这几个字的意思?
学生支支吾吾,表达不清,教师给予讲解。
所谓形散,就是什么都可以写,看起来什么材料都可以选择,但是,它们必须为表达主题、突出中心服务,即神聚。
无论写什么,都要为表达主题服务。
若与主题无关,枝枝蔓蔓的东西,则可以斫去不要,以突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第二个问题:从散文阅读鉴赏中,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
学生愕然。
教师提示:写作技法。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使文章达到完美、精彩的地步,让你读起来赏心悦目呢,这是我们学习散文需要关注的重点。
板书:形散神聚
写作技法
(三)作者简介(留下悬念:课后阅读)
下面翻开第一课《荷塘月色》。
板书课题、作者。
朱自清,认识吗?认识。
哪里人氏?浙江绍兴吧。
哦,学生说是对作者了解,其实是因为过去读过他的作品,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
老师说,据我了解,他是扬州人氏,《背影》写的就是父亲送他在南京浦口坐车去北京念书的事情。
要想进一步了解作者其人,其事,需要认真去读有关他的资料。
这个问题留作今天的课后作业,读教辅用书《三维设计》中的“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和背景回放。
(四)初读课文
目标重点: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
(五)阅读检查:读书方法指点
读完之后,教师问:文章写得怎么样?精彩吗?
学生点头。
微笑。
看样子,感觉颇好。
我刚才巡视发现,有的同学读书习惯非常好,一边读书一边拿着笔,把重要的地方圈点勾划出来了。
还有的同学,把段落序号也标上
了。
——全文一共几段?10段。
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谁能概括一下。
学生回答:荷塘月色的美景。
(六)寻找关键词,分类概括
目标重点: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进行思维训练。
这个回答没有错,但是,是不是很全面呢?下面我们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把全文内容梳理一下,看看每一段都写了什么。
第1段,颇不宁静
第2段,小煤屑路、荷塘四面(远观)
第3段,自由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词很重要?
学生继续找。
还有,“另一世界”、“受用”。
“另一世界”,在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结合文本分析一下。
它是自由的,有着荷塘月色美景的和谐宁静的世界。
与之相对的现实中的“这一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喧嚣的,烦恼,不自由的,充满人世芜杂的世界。
所以,“另一世界”这几个字非常重要,把它圈点出来。
再看“受用”。
受用,即享受、欣赏的意思,也就是带着愉快的喜爱的心情去看。
可见,这时,作者的心情有了些变化。
第4段,荷塘上面,叶子,花,清香,流水
第5段,月光,叶子,花,天上的云,塘边的树
第6段,荷塘四面(近观),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7-10段,回忆采莲的事情,江南的旧俗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从这一句看,好像要写思念故乡了,但是,文章却没有继续写下去,而是戛然而止,马上回到现实中来,作者通过什么来转换的?一个破折号“——”,就把回忆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了。
破折号有什么用法?
学生回忆:解释,补充说明,转折,等等。
在这里,破折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
有转换语意的作用,把作者从对江南采莲旧俗的回忆里拉回到现实中来。
为什么不继续去写对故乡的怀念呢?因为这与本文的主题关系不大,作者在此回忆采莲旧俗,是写荷塘月色的需要,增添故事和诗意,突出荷塘之美在人事。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呢?
描写荷塘月色之美,叙写自己心情的变化。
看来,刚才某同学说“主要写了荷塘月色之美”的概括就不全面了,若是考试,这里就得扣分啦。
因此,语文学习中,回答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对错的问题,更要考虑回答是否全面、准确的问题。
第10段,“——这样想着,……妻已熟睡好久了。
”读这句话,语气怎样?平缓,平静。
由此看出,作者的心情如何?平静。
好,下面我们对以上各段的关键词进行梳理,分类,贴标签。
以上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排列时注意逻辑顺序:把重要的一类放在前面)
分为两类:一是作者踪迹/景物的变化,一是作者心情的变化。
我们用线性关系表示出来,就是:(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上黑板书写,或者在自己的书本或笔记本上写出来,加深印象)
(1)踪迹/景物的变化:
小煤屑路——荷塘四面(概括)——荷塘上面(叶子、花、清香、流水)
——月光(淡淡的云、树、影)——荷塘四面(树)——江南采莲旧俗
(2)心情的变化:
颇不宁静——(另一世界)自由的人——受用(荷塘月色之美)——惦着(采莲故事和诗意)——“宁静”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相偕而行,一起贯穿全文,我们给它们一个名称,叫做什么?——线索。
OK。
以后遇到“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之类的问题,就像这样去思考,寻找答案。
你们看看,以上关键词,除了最后一个加引号的“宁静”,全部是原文中的词语,对不对?所以,阅读这样的散文,理解内容,首先应当立足文本,从文中找出最重要的词句来概括,有时候,答案就在文中!有时候,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自然就可以把脉文章的主题了。
你再看,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求学生对以上两类变化进行概括即可,语句通顺,内容就全面了。
接下来,拿起笔,把你们刚才读到的最精彩的地方,用你自己习惯的方式做上标记,再去想想,它们为什么写得这么精彩呢?做旁批。
(七)布置作业:
1.《三维设计》P2,阅读“话题素材”和“知识链接”(作者简介与背景回放),标注并记住重点,做读书笔记。
2.完成“基础知识”三题练习。
3.再读全文一遍,在精彩的地方做旁批。
【王爱娣,从乡村到城市,从市区到郊外,横跨皖苏粤,悠然辗转于围城内外。
曾经历风雨,也见过彩虹。
《语文教学通讯》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封面人物,深圳市首批教师继续教育授课教师,深
圳市宝安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
人生苦短,学海无涯;坦荡为人,潜心研究;从容淡定,不慕荣利;享受生命,奉献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