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研究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研究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惯。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XXX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研究古诗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XXXXXX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XXX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庭”字共( )笔,第七笔是( ),第八笔是( )。

“亭”字共( )笔,第九笔是( ),组词( )。

三、相识古诗意思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识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1.设想画面,豪情朗读: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

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

2.假如你是“XXX”XXX,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假如你是“XXX”XXX,你会如何吟诵《望洞庭》——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 ),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四、课后作业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2.默写古诗。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三单元“诗词中的自然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三首古诗的学习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学会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提高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难点:古诗中的意境与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生平事迹,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味。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外两首古诗的意境与修辞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首古诗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国学经典诵读——诗词中的自然美2. 内容:《静夜思》《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意境:月夜、湖光山色、秋日山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七、作业设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国学经典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学经典诵唱小班教案

国学经典诵唱小班教案

国学经典诵唱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诵读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能够理解并解释国学经典中的道理和故事。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理和故事。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国学经典的诵读材料,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便辅助教学。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国学经典的音频或视频,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记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或《弟子规》,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诵读。

教师可以通过分段教学的方式,逐步教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重点讲解其中的语言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理和故事。

教师可以选取国学经典中的一些典故或故事,讲解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4. 开展诵读比赛或表演。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或表演,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诵读能力。

通过比赛或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兴趣。

5. 总结反思。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和体会。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对他们的影响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尊重。

六、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

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幼儿园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国学经典的诵读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设计一套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 从简入繁: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选择简单易懂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

2. 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诵读内容的难度,引导幼儿逐步理解国学经典的含义和价值。

3. 结合实际:通过故事、歌谣、图片等形式,结合幼儿园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使国学经典更加贴近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

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的内容安排教案一:《三字经》1. 基础内容:选择易懂的经典句子,如“人之初,性本善”,并辅以相关图片进行讲解。

2. 拓展内容:扩展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讲解“性本善”的意思,引导幼儿感悟善良的重要性。

教案二:《弟子规》1. 基础内容:选择与幼儿规范行为相关的诗句,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并适时配以肢体动作进行模仿。

2. 拓展内容:通过故事情境的设置,让幼儿亲身体验孝道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案三:《格言联璧》1. 基础内容:选取简短的格言,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并以活泼生动的方式进行诵读和解释。

2. 拓展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格言的深层含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的设计应当注重循序渐进,以本着从简入繁的原则,使幼儿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有所收获,能够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

教案的内容应当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在诵读中形成直观、轻松、有趣的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结回顾: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选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

2. 诵读技巧:语调、节奏、停顿、感情表达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国学经典内容,或者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步骤二: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醒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修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步骤三:示范诵读老师进行示范诵读,突出诵读技巧的运用,比如语调的把握、节奏的掌控和感情的表达等。

步骤四: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国学经典进行诵读练习。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矫正发音和语调。

步骤五:整体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整体进行诵读展示。

可以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或家长观摩,以增加展示的分量和意义。

步骤六:反思总结对整个诵读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掌握。

2. 考察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活动1. 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读后感,总结自己从国学经典中获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2. 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或展示,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国学经典选读资料、诵读音频、学习用书。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诵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情操得到提高,整体素养也得到了加强。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为国学经典的诵读而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意义:第一,在一个崇尚物利、冷落读书的时代,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高贵。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显示出高远的文化眼光和对国家文化教育的责任心,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表敬意的高贵!第二,在一个文化碰撞、五色杂陈的文化格局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坚守。

倡导并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实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缘于对煌煌五千年文化的敬仰与挚爱!第三,在一个远离阅读、训练泛滥的教学生态下,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弘扬。

在语文教学生态之下倡导国学诵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在朗朗书声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

这就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对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四,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学诵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让学生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就不单单是对语文教学的贡献了,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的尽职尽责!愿和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好,传承经典,润物无声。

国学经典诵读第一讲:孝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

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仁爱篇”,详细内容包括《大学》、《中庸》两部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着重解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核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仁爱”这一国学核心概念,学会关爱他人,提升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仁爱”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以及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仁爱”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仁爱”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a. 解读《大学》中“仁者爱人”的论述,分析“仁爱”的内涵。

b. 解读《中庸》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述,探讨如何践行“仁爱”。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关于“仁爱”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关于“仁爱”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仁爱篇2. 内容:a. 《大学》仁者爱人b. 《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仁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仁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

2. 答案要点:a. 理解“仁爱”的内涵,明确“仁者爱人”的意义。

b. 从自身做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传播“仁爱”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仁爱”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国学经典诵读》第一单元“儒家经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理解其含义。

2. 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3.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提高诵读能力。

难点:理解经典语句的内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论语》诵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味。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教师板书《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对每个语句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同时,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将经典语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诵读和解答。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篇与《论语》相关的文章,进行示范性诵读和讲解。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节奏,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一经典语句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论语》经典语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七、作业设计1. 请背诵本节课学习的《论语》经典语句。

2. 请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感悟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论语》经典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经典语句的内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论语》等其他国学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国学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初中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初中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初中1. 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解析,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论语》、《道德经》、《庄子》等国学经典著作中的片段。

2. 对选定的片段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难点:对国学经典中的片段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选取的国学经典片段,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等。

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2. 讲解:教师对选定的国学经典片段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3. 诵读: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节奏,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语言美。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国学经典中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重要思想道德观念,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情况。

3.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诵读和解析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文学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熟悉国学经典的内容和背景。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3. 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国学经典的意义。

教学准备:1. 国学经典教材和相关资料。

2.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3. 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游戏。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国学经典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了解他们对国学的了解和期望。

Step 2: 国学经典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几部国学经典的背景和内容,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3: 朗读练习(15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然后让学生跟读。

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Step 4: 理解与思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为什么要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5: 创作活动(1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段国学经典,进行改编或创作。

可以让他们将经典内容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作成小故事、诗歌或歌曲等形式。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欣赏。

Step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可以邀请学生表演他们的创作作品,展示他们的成果。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背诵一段国学经典、写一篇关于国学经典的感想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经典展览或活动,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和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自信心。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诵读国学经典,掌握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2)如何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个别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国学经典的韵律之美。

2、讲解法对于国学经典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和思想内涵,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国学经典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

(2)教师讲述一个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范围,如《论语》《孟子》《弟子规》等。

(2)讲解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和技巧,如注意读音、停顿、重音等。

3、诵读练习(1)教师范读一篇国学经典,让学生感受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读音和语调。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4)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理解感悟(1)教师对诵读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内涵,如仁爱、诚信、孝顺等。

(3)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思想。

5、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国学经典作品。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诵读国学经典,积累更多的知识。

6、总结(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1《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4、《幼学琼林(一)天文》二.教学目标:1.复上节课三首赠诗。

熟读《幼学琼林(一)天文》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说话激趣(略)1.明白诵读内容:3、《幼学琼林(一)天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辞意义及用处。

3.搜检结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断: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2《国粹典范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鸟》(唐朝XXX)6、《远书》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三章《诸子百家》部分,详细内容为《论语》中的“学而第一”和“为政第二”两个章节。

通过对这两个章节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学而第一”和“为政第二”两个章节的基本内容,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论语》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把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学会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注解、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学而第一”和“为政第二”两个章节的基本内容,分析句子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

3. 例题讲解:以“学而第一”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为例,分析句子结构和含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为政第二”中的“君子不器”,并解释其含义。

5.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儒家思想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章节:学而第一、为政第二2. 儒家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3. 实践情景:人际关系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翻译并解释“学而第一”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温习旧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当老师了。

2.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运用儒家思想处理人际关系。

答案:示例:在与同学相处时,遵循儒家的“礼”,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以诚待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论语》中的经典章节,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但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章《诗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诵读、解读,使学生领会诗中的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理解其诗意和艺术特色。

难点:《诗经》中的生僻字词、古汉语用法,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经》吗?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 讲解《诗经》背景及特点(5分钟)讲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 诵读及解读《关雎》(10分钟)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关雎》,学生跟随。

解读:分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理解诗意。

4. 诵读及解读《葛覃》(10分钟)诵读:学生自主诵读《葛覃》。

解读:讨论诗中的美好情感和艺术特色。

5. 诵读及解读《卷耳》(10分钟)诵读:学生分组诵读《卷耳》。

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2. 在黑板上列出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以便学生对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从《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中任选一篇,进行翻译和赏析。

答案要求:翻译准确,赏析到位,不少于200字。

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中班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中班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2. 帮助学生掌握国学经典的诵读技巧,提高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表演中学会互相配合、相互鼓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国学经典的诵读技巧,培养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中班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兴趣,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诵读表演。

三、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中班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准备相关的诵读表演道具,如传统服饰、道具道具等。

3. 安排好诵读表演的时间和地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国学经典(15分钟)老师给学生介绍选取的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和背景。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生动地向学生介绍国学经典的故事和内涵。

3. 诵读表演练习(3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表演练习,教授学生诵读的技巧,如语调、停顿、情感表达等。

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4. 分组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行分组表演。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国学经典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做评委,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5. 总结(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表扬优秀的表演,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再次强调国学经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学习国学经典。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了解有了提高,诵读表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下一步,可以通过增加诵读表演的时间和频率,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演员或老师来指导学生的表演,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并培养对经典文化的兴趣。

2.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价值观,益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价值观,学习国学经典。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国学经典诵读音频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老师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Step 2: 学习内容介绍利用多媒体工具简单介绍《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些经典有初步了解。

Step 3: 诵读学习1.老师指导学生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中的一段话,并解释其中的含义和意义。

2.学生分组进行对诵读训练,互相帮助,纠正发音和语调。

3.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充分理解经典文化中的智慧和道理。

Step 4: 互动游戏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如根据国学经典的描述猜谜语、填空、接龙等。

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记忆。

Step 5: 表演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诵读表演,让他们展示自己所学得的国学经典诵读。

Step 6: 总结和评价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他们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延伸:1.学校图书馆或网络上寻找更多国学经典书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典进行进一步学习。

2.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邀请国学经典专家、书法名家等进行讲座或讲课,增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作业安排:1.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一段国学经典的内容。

2.让学生找出每段国学经典中的一个问题,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以上是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该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课题: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

2. 熟悉国学经典的重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

2. 帮助学生熟悉国学经典的重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国学经典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国学经典相关的教材、录音等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国学经典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

2. 教师示范诵读一段国学经典,并请学生模仿朗读。

第二课时:经典诵读1. 教师选择一段国学经典,并进行文字阅读和解释。

2. 学生分组朗读这段经典,并注意抑扬顿挫、字音字调等朗读技巧。

3. 学生小组间相互比较朗读效果,展示优秀的朗读表演。

第三课时:经典理解与表达1. 学生阅读一段国学经典,并进行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理解。

3. 学生进行个人发言,表达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课时:学以致用1. 学生选择一段国学经典,进行个人朗读表演。

2. 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则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小故事,并进行演绎。

3. 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展示,分享自己的朗读和表演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拓宽自己的国学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的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鼓励学生写作一些以国学经典为素材的文章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案

《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案

《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案一、引言1.1 介绍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1.1.1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2 诵读经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1.3 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 介绍本教案的教学目标1.2.1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掌握经典文本的基本内容。

1.2.2 学生能够理解经典文本中的思想精髓和人文精神。

1.2.3 学生能够运用经典文本中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1.3 介绍本教案的教学方法1.3.1 通过教师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1.3.2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1.3.3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经典文本。

二、知识点讲解2.1 介绍经典文本的基本知识2.1.1 介绍经典文本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1.2 解释经典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1.3 分析经典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 介绍经典文本的思想精髓2.2.1 解释经典文本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2.2.2 分析经典文本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

2.2.3 引导学生思考经典文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3 介绍经典文本的诵读技巧2.3.1 讲解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3.2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停顿和换气。

2.3.3 介绍如何通过声音和表情传达经典文本的情感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经典文本的选择3.1.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经典文本。

3.1.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本,涵盖不同的文化领域和思想流派。

3.1.3 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经典文本,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2 经典文本的教学安排3.2.1 设计经典文本的教学计划,包括诵读、讲解、讨论等环节。

3.2.2 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充分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赏识、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细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支配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进展的进程中,制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日,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抱负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每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老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老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舞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老师要每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舞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沟通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育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育创_好。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学问有了肯定的了解后,老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

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教学之中,表达于他们细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细心撰写的读后感上。

丰富的教学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忱,校园内处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五、教学总结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教学,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育了学生诵读的喜欢,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育学生的素养方面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今后我还要把这项教学深化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2一、指导思想: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育学生喜爱祖国、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推动学校素养教育的更快进展。

二、诵读内容:让学生掌握秀的古诗文,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按部就班、以点带面的安排原则,分阶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诵读内容如下:《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第一阶段《中华诗文名句精华》一、先秦名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满招损,谦受益。

6.诗言志,歌咏言。

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8.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1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8.不以一眚掩大德。

19.善不行失,恶不行长。

20.多行不义,必自毙。

2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2.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6.言必行,行必果。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0.千里之足,始于足下。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3.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35.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36.置之死地而后生。

37.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4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5.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4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0.天行常有,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3(一)教学目的:培育同学喜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育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三)教学过程: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好友会怎么样?兴奋、兴奋、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创造(造纸、_、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慧有智慧。

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高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

假如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好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好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

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

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

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

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高傲、懒散、不讲诚信等等。

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

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做一个勤劳英勇、老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导。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应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听从兄长。

次谨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慎。

做事要慎重当心。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诈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育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怜悯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学问和技能。

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好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和别人公平相处,不自私、不高傲、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

在培育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学问。

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入则孝——过去古人格外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讲解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当马上答应,不要渐渐吞吞,半天不回答。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马上起身去做,不行拖延偷懒。

或者兴奋做就做,不兴奋做就不做。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当怀着敬重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情愿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小好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判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有的时候,家长误会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

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说明。

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教育讲解: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忧。

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关心。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苟:假如、假使小好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需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行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

假如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

举例说明: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担忧全的地方,会有危急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任意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假如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

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

当家长发觉时,早被同学扔掉了。

任意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也会培育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行任意玩电、玩火,玩危急的玩具。

4、不行养成任意花钱的坏习惯。

(压岁钱的支配)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苟:(同上)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行将它据为己有。

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

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

假如是任意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觉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耻辱。

总结:本节主要叙述了小好友应当怎样培育自己的品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好:喜爱恶:厌恶父母亲喜爱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

力:是尽我们的力量。

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当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

例如;父母喜爱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

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