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合集下载

彝族的待客习俗是怎样的

彝族的待客习俗是怎样的

彝族的待客习俗是怎样的彝族待客的奇特方式:饮转转酒,吃坨坨肉彝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他们待客之时会热情的请客人喝酒,这种喝酒的方式很独特,被称为“转转酒”。

意思是说喝酒时主人会先给在座的宾朋斟上半碗酒,传递给左边的人,每位接酒的客人只能用右手接,然后让递给席中年纪最大的人先喝,以示敬老。

紧接着按顺序每人都喝一口酒,直到喝完这碗酒。

这样,一碗喝完,再斟一碗,一轮结束,又起一轮,一醉方休。

彝族传统饮酒方式是没有干杯饮酒的。

在屋里饮酒围坐火塘边,饮着转转酒,有事说事,无事聊天。

嗜酒者多饮,不会酒者少饮或不饮均可,但酒杯一定要传递下去。

主人向来没有强迫客人多饮酒的习俗。

“一坛酒、一杯酒都表达情意。

一般是十斤五斤一坛酒,百斤千斤也是一坛酒。

饮酒饮情意,不在乎多少。

”由此可见彝族酒文化的饶有情趣,丰富多彩。

除了转转酒,还有坨坨肉也是非常有名的,坨坨肉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

这每一块肉的重量都在二三两上下,着实是一个肉坨坨。

庆彝族的主要煮肉形式,是将猪肉或羊、牛肉砍好,用冷水煮熟,不下任何佐料,包括盐;肉熟后捞起,再撒蒜水,盐及花椒等就可以上桌了。

吃时需用双手拿肉。

其味非常鲜美,因煮时不能烂炖,而是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则肉生,“火候”稍过则肉硬,因此,一般人不会做。

且要趁热即食;所以,一般情况下不易做此道菜。

要有心品尝坨坨肉,一要碰上彝人喜庆节日如火把节(农历6月24日)或办事;二要到宾馆餐厅订做。

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块肉为快。

凉山的彝家人都喜欢将牛肉、羊肉、猪肉砍成拳头大上的坨坨块状(彝族人认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后食用。

彝家有这样的饮食习俗,大凡有客人到来,主人须让砧板(指宰杀牛、羊、猪等专用的大菜板)沾血,现杀牲畜待客方为好客的表现。

最尊贵的客人来临,以打牛(即杀牛不用刀,以斧背击其头部而毙之,故称为“打牛”)待之为最尊敬,杀羊、猪、鸡等顺序逐步次之。

在他们的饮食观念中认为,请客人吃饭,用野生动物肉款待,不为请客招待,只属吃便饭。

彝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彝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夏季 里

喜 用 酸 菜或 干 拌菜 ( 白菜
也 有将 玉 米 磨 成米 粒

行 酒 的次 序依 据 彝谚 端酒 以 上 而下



耕 地 由下 而 上
” ,

去拿 肉 肉


舀饭 和 舀 汤




先 汤 后饭 再 切
或青菜 白水 煮熟 后 晒 干 即成 ) 拌 豆 米 煮 成 酸 汤 做菜
主妇要 时时关注客人簸箕里 的
向父 母 行 礼 致 谢 ; 饭 毕
主 客 还 需叙

种名吃

堵拉 巴


的 菜也 是 民 间最



未待客人 吃 光 就要 随时加添


阵话 邻居

彝族 人 招 待 客人有
的风 俗

先宾 后 主再
常 见 的菜肴
表 示 待客 的至 诚

所以

你 如到 彝家作 客

彝族 还 有 待客 之 习 羊 猪





如果 彝族 人 家同时

鸡 等相 待

在杀牲 之 前
以牛


要把


长 辈坐 上 席

客人 坐 上 席 或上 有的 更
用牛
牛肉


鸡款 待你

你首先要 吃

活牲 牵 到客 前
用刀
请 客 人 过 目后 宰 杀



晚 辈 只 能 坐 下 方 的座 位 ; 招 待 客 人

彝族风俗

彝族风俗

彝族的忌讳彝族群众最恨别人叫他们“老彝胞”和“蛮子”,他们认为这种称呼是对他们的最大污辱。

到彝族群众家里作客,要坐在锅庄 (即火塘)的上方或右方,不能坐在堆放东西和睡觉的下方和左方。

忌用脚踏在锅庄上,更不准从锅庄上和堆放的柴上跳过。

彝族对待客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

他们给你东西吃,你必须吃,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少喝一点,表示谢意。

不然,就认为你看不起他们。

彝家给你吃的东西,只准在那里吃,不准带走。

否则,就会说你对人不讲义气。

忌戏耍动头;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也忌食其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禁妇女跨越男人;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将饭端给主人;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扛于肩上;有孕之妇忌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天菩萨”又称“指天刺”。

是指彝族男子头顶上的头发编成的小辫。

习俗认为这是本人尊严的象征。

内藏“天神”,主宰着本吉凶祸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他人不得随意触摸,如被人触摸了“天菩萨”。

本人会以为是件倒霉的事,是凶祸的征兆, 要与之相搏斗。

犯忌者也会认为是自己输了理。

如果双方是同等级的,要主动打酒赔礼。

如果犯忌者身份低下,轻则杀猪、羊宰牛,大办酒席赔礼请罪;重则还会被断臂,甚至被处死其是妇女,更不能乱摸男子的“天菩萨”。

如果妇女触摸了“天菩萨”,那是对“天菩萨”的亵渎和触犯,将对男子终生不利。

除了女士杀鸡买酒当众赔礼道歉外,“天菩萨”还必须剃掉。

否则死后不得升天。

彝族男子即使是仇敌相互械斗时,双方也严禁触动对方的“天菩萨”。

否则,也要砍去犯忌者的手臂。

宗教信仰①彝族是个崇火的民族,认为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温暖、熟食、摆脱了野兽的攻击等。

彝族传统食物

彝族传统食物

彝族民族传统饮食风俗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彝族的传统饮食风俗。

彝族年是彝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彝族人的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像我们过春节一样。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他们有自己特殊的庆祝和饮食方式以及忌讳。

彝族年的“吃”彝族的历史悠久,主要居住在山区地带,以玉米、荞麦、大麦、粟米等杂粮为主食。

多做成疙瘩饭、粑粑。

肉食多做成"坨坨肉"牛羊汤锅、烤肉等。

民间多食酸菜与豆浆同煮的"多拉巴"。

云南有的彝族人喜食昆虫。

烹调中擅长煮、烤、炸等。

善于腌制肉类和酸制菜类。

喜好咸、酸、麻、辣四种口味。

著名荞耙、面糊酸菜肉,云南的白水煮乳猪和锅巴油粉等。

凉山彝族“坨坨肉”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它在彝语里为“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

“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

制作坨坨肉的选猪极有讲究。

猪、牛、羊、鸡都可制作坨坨肉,然以仔猪坨坨肉最有名气,一般习惯上也是指坨坨猪肉。

特别讲究的人家,要选用按照传统放牧方式自养的、凉山地方品种“乌金猪”的仔猪为原料。

这种猪的肉质比较好,少是饲料喂养无污染,因是放养的猪的肌肉较为紧密结实,而猪多以山上的高寒植物为主食,肉质也带着高山上的醇香。

去毛和砍块也特别。

屠宰后的猪直接放在地上,用草堆放其上烧烤,将体外猪毛烧光,这时猪皮也烧黑,彝族人就将其刮干净,但是可见其皮呈现黄褐色,又再烧刮,直到较为干净,此时闻着也有了肉香,这也是彝族坨坨肉的前期加工的特别之处,俗称烧毛猪,彝族中也有烫肉毛猪,但以烧毛猪为主。

之后再开膛剖肚,将内脏处理完毕,将整猪砍成数块,再将肉砍成扁方形的肉坨坨,大牲畜砍得较大,仔猪肉砍得较小,大的超过六七两,小的也有二三两重。

但大多的地方款待客人以大为敬,自家和本家人食用则要小一些。

别看坨坨肉简单,可是掌握煮火候是关键。

坨坨肉放入锅的冷水中,煮时放些木姜子入汤,一般不再放入其他调料,锅架在锅庄上用柴烧煮,煮两涨待水面的泡沫消失就行了,这时肉刚熟,就须捞起,肉此时还有弹性。

楚雄彝族饮食文化

楚雄彝族饮食文化

楚雄彝族饮食文化
楚雄彝族是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其饮食文化独具特色。

饮食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历史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楚雄彝族的饮食特点是以荤素搭配,器皿精美,味道独特。

彝族饮食一般较为简单,但制作精心,口感鲜美。

彝族人崇尚天然食材,注重食物的新鲜和原味。

在彝族餐桌上,常常可以看到香气扑鼻的腊肉干菜、辣椒油炸鱼等特色菜肴。

楚雄彝族的主食是米饭和玉米饭,同时喜欢吃豆类食物如豆腐、豆芽、豆角等,以及面食如米线、粑粑等。

在烹制方法上,楚雄彝族的食品有炒、煮、炖、烤等多种方式,因此风味各异。

此外,楚雄彝族的烤肉技艺也相当独特,深受各地游客的喜爱。

在饮食礼仪方面,楚雄彝族讲究的是尊重食物和主人,让用餐过程更加和谐。

彝族餐桌上常常会有液态食品如米酒和米汤。

在彝族节日中,人们会制作糯米团子,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总之,楚雄彝族的饮食文化深受大众的欢迎,它不仅是彝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瑰宝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楚雄彝族饮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但传统饮食文化仍是彝族饮食的核心,传承发扬彝族饮食文化,也是保护中华饮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彝族的注意事项

彝族的注意事项

彝族的注意事项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习俗的民族,彝族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下面我将从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和节日习俗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彝族的饮食习惯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彝族的主食是玉米、高粱和土豆,他们喜欢吃酸辣的菜肴,在调味上使用鲜辣椒和酸汤。

在餐桌上,他们还有一种独特的酒文化,喜欢用青稞酿造出的酒来款待客人。

因此,与彝族人一起用餐时,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不要随意挑食或者拒绝他们的款待。

其次,彝族的宗教信仰也是需要我们尊重和注意的。

彝族人信奉自然崇拜和巫教,他们崇拜自然界的各种神灵,认为万物有灵。

在彝族人家里,常常能看到他们供奉的神像和图腾,这些物品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与彝族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信仰,不要随意乱碰或者干涉他们的宗教活动。

此外,彝族的节日习俗也是需要我们了解和尊重的。

彝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比如“火把节”、“射虎节”、“盖革节”等,这些节日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是他们传承文化和团结的重要方式。

在这些节日里,他们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比如跳火把舞、射箭比赛、赛牛等,这些活动都是他们维系民族传统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彝族的节日里,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不要干扰或者污蔑他们的庆祝活动。

总之,与彝族人交往时,我们需要尊重和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节日习俗,不要随意干涉或者伤害他们的传统。

只有通过尊重和理解,我们才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发展。

彝族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

彝族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

彝族饮食文化喜食酸辣味,喝浓茶、饮白酒、抽草烟,善于腌制腊肉。

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

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

主要是做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山区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

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1)跳菜。

景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跳着舞蹈上菜。

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侧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

三声大锣,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

他们和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做着滑稽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

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队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

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2)烧烤。

据史书记载,景东已有500多年的烧烤历史了,已发展为一道地方名菜。

有烤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鱼肉、韭菜、茄子等,其中最有名气的是火烤猪和火烤乌骨鸡。

火烤猪。

选用40公斤左右的细骨猪(也称核桃猪),宰杀洗净后,在猪周身擦上食盐、酒、花椒、大蒜等调料,用特殊的铁叉穿住猪身,在栗炭火上翻烤,待猪皮烤得微黄时,边翻烤边擦上卤水、麻油,再继续烤约4个小时,待整个猪身烤得金黄,达到皮脆肉酥时,火烤猪即成。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彝族的风俗习惯待客习俗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

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

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烤茶相亲习俗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

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彝族人还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灵有关。

婚俗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

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

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左脚舞”传说彝族左脚舞有1000多年历史,三月会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康熙41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间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造成洪水危害。

中国民族民俗:彝族饮食习俗

中国民族民俗:彝族饮食习俗
中国民族民俗
彝族饮食习俗
课件提纲
一、彝族主食、副食 二、彝族特色饮料 三、彝族特色食品 四、彝族的节日饮食习俗
彝族主食、副食
(一)主食 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 金沙江、安宁河、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为疙瘩饭午餐以粑粑做为主食,备有酒菜
在所有粑粑中,以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据说荞面粑粑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 功效,并可以久存不变质。
(二)副食 1.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2.蔬菜: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 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
泛,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两种另一种名吃“多拉巴” 的菜也是民间最常见的菜肴。
彝族特色饮料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 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 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 徐而饮。
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 各种菜肴。Biblioteka 彝族餐苦荞酒苦荞茶
彝族的特色食品
(一)荞粑,彝族风味主食 (二)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家常菜 (三)白水煮乳猪,用乳猪水煮后蘸食 (四)锅巴油粉,用豌豆面制成
彝族特色食品
彝族的节日饮食习俗
彝族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 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

彝族风俗习惯

彝族风俗习惯

彝族民俗习惯56 个民族 56 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花般的民俗习惯。

作为其中一员的彝族自然也不例外。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 ,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灿烂的风土人情。

此刻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彝族的民俗习惯吧!酒,在彝族平时生活中据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彝族款待嘉宾的礼仪就是“三道酒”。

“三道酒”分别是“拦门酒”“祝福酒”“留客酒”。

栏门酒,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一下马,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

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尊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

留客酒,即客人要走开主人家时,主人送客到门口时请客人喝下离其余最后一杯酒。

演奏“留客调”的同时客人喝掉这杯酒喝掉,才能出发。

“三道酒”在历史发展,世事变迁中依旧没有消失,而是完好深入了彝族民俗之中。

时到此刻天大家去到彝族地区还可以见到这种待客礼仪。

说到酒大家很简单就会想到茶。

可可、咖啡、茶并称此刻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刺激愉悦的可可,浪漫浓郁的咖啡,自然清爽的茶香。

中国人民偏爱饮茶。

彝族就是我国最早发现、制作和饮用茶的民族之一。

彝族在举行婚礼时,要念《寻茶经》;办丧事时,要念《茶的根源》;过年节举行各种祈福仪式时,第一要用茶水献祭祖先和诸神;在诅咒凶邪、招魂唤魂和超度祖灵等大型仪式的安插各式天星图中,都要安插“茶祭坛”和“酒祭坛”,并称祭献的贡品为“之所拉所”,意为茶气酒气。

1 / 21 / 2既然茶这样重要,那么在和从前必经过认真的制作。

平时里我们是冲茶,但彝族不同样,他们是烤茶。

彝族烤茶的方法非常讲究,有着好多认真的步骤。

因此做出的烤茶自然是色、香、味俱佳。

茶在深层文化中素来保留到此刻。

我们相信在时间的积淀中彝族的茶文化定会积淀地愈来愈香醇浓厚。

这只介绍了关于彝族民俗的冰山一角,大家若是感兴趣就亲自去看看,领悟那灿烂灿烂的彝族风情吧!2 / 22 / 2。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第一篇: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关键字】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地处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境内有180多万彝族人口,散居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是彝族文化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瞩目,其中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魅力。

【关键字】彝族的食俗、饮食文化、餐饮用具的文化艺术、餐饮的历史风俗及礼仪一、食俗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

云南彝族占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

蔬菜也较为丰富。

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

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

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

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

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

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彝族人的民间酒俗彝族民间酒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诙谐幽默,异彩纷呈,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的生动反映。

彝族人豪爽、好客远近闻名,彝族人家里凡遇上喜红白事、讨亲嫁女,家里来客都离不开酒,饮酒的礼节是彝族食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酒俗则主要表现在斟酒、敬酒、劝酒几个方面。

在斟酒中彝族人讲究“酒满敬人,水满欺人”,意思是给客人斟茶,茶水不能倒满杯,杯满易洒,视为对客人不敬,因此倒七成茶水即可。

同样,盛饭时盛八成即可。

而斟酒则必须满杯,否则,酒杯不满视为不敬。

主人要热情劝酒,但客人不可一饮而尽,应轻轻抿一点或饮半盅。

全家人围桌吃饭时,座次也是有讲究的,上座坐长辈,下座坐晚辈,尊者落座,其他人才可以入座。

宴席设置中,如一室两桌并列,左为尊,右为次;若前后排列,里为尊,外为次;三桌并列一室,中为尊,左为次,右为下。

酒和菜肴齐备了,主客两边都坐好了,主家便说:“咱开始喝,来,先干一杯!”说罢举杯向客人示意,同时自己先干为敬。

然后督促大家同饮同干,如此三杯过后,主家请大家“动动筷子”,即品尝菜肴的口味好赖,吃菜时应夹一口菜吃一口,放一次筷子,稍停一下再吃,频频地大口喝酒吃菜,被视为少礼失教。

之后,主家便说:“我让各位相互认识一下。

”于是从辈分最高或重要人物开始,同辈则从年长的那位开始,逐个敬酒。

敬酒方式有三,一是按座序给在座的每人敬一杯;二是重点敬酒,给长辈、主人或重要人物敬酒;三是同辈之间互相敬酒。

敬酒不能隔桌相敬,必须走到客人座前相敬,并依次进行。

先向主客敬酒,再向上陪坐敬酒,然后返回第三个坐客座前敬酒。

这样依次进行,秩序不能混乱,否则会引起客人不快。

主人敬酒后,陪客、客人也先后依次从主客位起身敬酒,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被敬酒者都要站起来,一边称谢,一边自己喝下,有时被敬酒者推辞,敬酒者则千方百计劝饮。

在酒桌上,劝酒的酒令也千变万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场合,还有不同的人物,都会想出各种花招来,目的或为敬酒,或为劝酒,或为躲酒,插科打诨,信手拈来,幽默生动。

关于彝族饮食文化知识

关于彝族饮食文化知识

关于彝族饮食文化知识平坝彝区的老百性,平日以稻米、玉米小麦、洋芋等为主食,而高寒山区则以玉米、荞麦、洋芋为主食。

副食为蔬菜、豆类、瓜果和羊、猪、鸡等肉类。

以下便是为大家所带来的彝族饮食文化,希望各位会喜欢!彝族饮食文化知识逢年过节,或贵客登门,主人要杀鸡宰羊甚至杀猪待客。

同时,他们杀牲不用刀,杀鸡鸭用手捏死,杀羊、猪则用木棒等捶击头部,于是俗称"打牲", 或曰"打羊"、"打猪".有趣的是,宰杀之前,主人要请客人先验看牲畜,以示主人的城意和对客人的尊敬。

烹煮时,主人把剁成拳头大小的肉块下锅炖煮。

吃起来又鲜又香,十分可口。

因肉块似砣,又因用手托着吃,故曰"砣砣肉"。

彝民嗜酒,男女老少皆能饮酒,他们喝酒时,常先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我啜一口传给他,大家依次轮流喝着这一碗酒。

于是,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彝族热情好客。

他们宴客时,往往只有男主人陪客,或让客人先吃,女主人等客人吃完了才吃。

所以,作客彝家,切不可把酒菜都吃光了。

同时,就餐后告辞时,客人要赠送一些礼物或留下一些钱,以示答谢。

彝族的民族节日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

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

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火把节日彝族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1、途遇长辈,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吃饭时,长辈坐
上方。

2、客人到家,必敬酒、传烟、递茶。

3、拜干亲的习俗:也就是认干爹、干妈。

4、彝族的成年礼,以女孩的换裙仪式最具代表性。

5、饮食:彝族的主食主要有土豆、大米、玉米等,而副食主要包括
肉食类、土豆、蔬菜类、调料类;肉食主要以牛、羊、鸡为主。

6、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等地区非常隆重当地节日,同时各地的
过年时间也各不相同,不过这些节日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未来了理想生活
的一种重视,并且还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憧憬。

7、火把节:它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一共举行三天,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各种各样的服装,在缓坡上唱歌、
跳舞、赛马、斗牛等,非常的热闹。

8、婚俗:当地的婚俗一般都是本民族内进行通婚,青年男女在谈恋
爱的时候,需要和自己的父母说明,并且在结婚之后,第三天新娘与新郎
需要回门。

9、建筑:当地的建筑大部分为大村寨,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或者以闪
片房为主。

10、禁忌:当地禁忌耍动头,禁忌说脏话,禁忌早夜间吹口哨,同时
还禁忌跨火塘,另外还禁忌嫁娶的时候杀山羊等。

云南的彝族居然这样吃饭!充满文化内涵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的彝族居然这样吃饭!充满文化内涵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的彝族居然这样吃饭!充满文化内涵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跳菜文化“民以食为天”,在历史长河绵延变迁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其独特的饮食习俗,而饮食习俗直接反映了该民族的内在心理特质,由此积淀而成的饮食文化承载了该民族丰富的精神信息,并通过一系列象征符号不断地传递出来。

“彝族跳菜”就是彝族的一种象征符号,它以“特定的食物、饮食器具和饮食行为做媒介,采取类比、联想等直观而形象的方式和手法,将隐藏在彝族人内心深处的欲望、想法、感情、情绪、个性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充分地显露出来。

“跳菜”,不仅包含了饮食文化的精华,也囊括了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更是由衷地表达了彝家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彝族是能歌尚舞、热情好客的一个民族。

彝族人对客人的情,就像“火把”的火一样热。

“跳菜”怎么跳?“彝族跳菜”(彝语称为“吾切巴”),历史悠久,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

跳菜雅称“奉盘舞”,俗称“抬菜舞”。

这种舞蹈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宴席跳菜”,另一类是“舞台跳菜”。

一般情况下,彝族村寨,逢喜事,以“跳菜”助兴;遇丧事,以“跳菜”化悲。

无论哪家办事,村里的男子汉都要剃光头发,亲自下厨,舞着托盘,跳着上菜,令人眼界大开,食欲大增。

2007年“彝族跳菜”获批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6月获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它是云南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而跳的一种风俗礼节性舞蹈。

由引菜人和抬菜人从灶房到餐桌合着音乐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式布局摆菜的一种集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

彝族婚礼也跳菜婚礼跳菜的每一道菜都是传递彝族饮食传统习俗的一个物化的象征符号,因为在彝族村寨有跳菜的场合,要上的菜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待客主人临时决定的,如果少了跳菜场合经常出现的某个菜,就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和议论。

舆论环境的压力往往赋予了能够上桌的菜品一定的喻指内涵,长此以往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某种愿望和期待的象征。

彝族婚礼前美食文案

彝族婚礼前美食文案

彝族婚礼前美食文案彝族婚礼前美食文案彝族是中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他们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等十个省区自治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彝族的饮食文化,也同样受到这个多民族的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熏陶,显得十分丰富多彩,独特而精致。

彝族人吃得讲究,无论什么节气和重要场合,都会准备一些美食佳肴,以表达自己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彝族人的传统婚礼中,美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彝族婚礼前的美食文化。

一、酸汤米饭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米饭,彝族的酸汤米饭味道独特,是非常开胃的一道美食。

制作酸汤米饭很讲究,首先要用新鲜的酸汤,将米饭煮到快熟时倒入酸汤中,搅拌均匀,然后再用小火煮一会儿,直到米粒完全吸收了酸汤的味道。

这样制作出来的酸汤米饭是酸中带甜、香而不腻,饭粒饱满、口感柔软,是彝族人喜欢的传统美食。

二、火腿彝族人喜欢制作火腿,将新鲜的猪肉先用盐,然后再用秘制的香料腌制,待腌制好后,将它用烟熏干,这样就制成了彝族风味的火腿。

烟熏火腿的特点是香味扑鼻,口感鲜美,是彝族婚礼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三、茶叶鸡茶叶鸡也是彝族人必备的风味美食,制作方法也很独特。

将新鲜的鸡、茶叶、姜片、葱段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盐、酱油、料酒,再加入清水后,用文火煮,直到鸡肉入味,变得鲜香可口。

茶叶鸡口感丰富,鸡肉入口鲜嫩多汁,味道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四、姜母鸭姜母鸭是彝族传统美食之一,制作方法类似于茶叶鸡,但是其中的关键原料是姜母。

姜母是一种生姜的变种,富含丰富的营养,可以帮助消化和远离寒冷。

彝族人喜欢用姜母来制作鸭肉,可以使鸭肉的膻味完全洗去,口感更为鲜美,是彝族婚礼中不可缺少的美食佳肴。

五、奶茶在彝族传统婚礼上,奶茶也是必备的饮品之一。

将新鲜的羊奶加入高原上的茶叶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盐,然后煮沸后就可以饮用了。

奶茶喝起来滑溜可口,茶香和奶香搭配完美,是彝族人最爱的饮品之一。

总的来说,彝族人的婚礼前美食文化是十分丰富多彩,独特而精致的。

彝族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

彝族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

彝族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彝族饮食文化喜食酸辣味,喝浓茶、饮白酒、抽草烟,善于腌制腊肉。

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

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

主要是做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山区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

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1)跳菜。

景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跳着舞蹈上菜。

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侧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

三声大锣,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

他们和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做着滑稽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

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队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

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和彝族人交往的禁忌

和彝族人交往的禁忌

和彝族人交往的禁忌
与彝族人交往时,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化习惯和禁忌是很重要的,以尊重他们的传统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与彝族人交往时需要注意的禁忌:
1. 尊重长辈:彝族文化非常注重尊重长辈和年长者。

在与年长者交往时,要使用恭敬的称呼,避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

2. 用餐礼仪:在与彝族人一起用餐时,要注意餐桌礼仪。

不要用筷子指向他人,也不要把筷子竖立在饭碗中,这些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行为。

3. 传递物品:在传递物品时,尤其是食物或饮料,要用两只手递给对方,以示尊重。

4. 避免触摸头部:头部在彝族文化中被认为是身体最高的部分,触摸别人的头部可能被视为不尊重。

5. 避免谈论敏感话题:在初次交往时,避免谈论敏感的话题,如政治、宗教和家庭事务,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不适。

6. 进入家庭和寺庙:如果有机会参观彝族人的家庭或寺庙,要遵循当地的规矩和习俗。

在进入寺庙时要尊重宗教仪式,避免妨碍信仰活动。

7. 服装尊重:在彝族地区,一些地方可能有特定的传统服装。

当参与当地活动或参观时,尽量尊重当地服装的风格。

8. 摄影尊重:如果想要拍摄彝族人的照片,要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

有些人可能不希望被拍摄,尊重他们的隐私是很重要的。

总之,与彝族人交往时,尊重他们的传统和文化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并遵守当地的礼仪和禁忌,有助于建立友好的关系并避免冒犯。

彝家“三道酒”

彝家“三道酒”

彝家“三道酒”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其酒歌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边唱酒歌边敬酒,是彝族人延续已久的待客方式,表达出的是彝族人豪爽、粗犷、热情、奔放的民族热情。

“三道酒”是彝族接待贵客的最高礼仪。

第一道酒为栏门酒。

客人刚走进彝寨,彝家人就会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迎接客人。

客人的脚还没有站稳,身着盛装的彝家姑娘就会捧上一杯美酒。

喝了这杯酒,客人才能进入彝寨。

拦门酒中唱得最多的是《迎客调》:“远方的人啊,走进彝家就是客,客人啊请喝一杯迎客酒,彝家的小锅酒醇又香,喝完这杯迎客酒,彝人心里才高兴,喝完这杯迎客酒,让你精神又快乐!”如果酒杯内放有木叶,则表明要客人当场回唱一首酒歌。

第二道酒为祝福酒。

喝过拦门酒,走进彝家院子里,丰盛的佳肴在堂屋里的青松毛上摆开,热情好客的主人会邀你入席,向客人敬上双杯酒,同时还会献上祝福酒歌。

祝酒歌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高亢,唱词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根据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赞、吉利的话语。

敬酒歌可一人独唱,也可也数人集体唱。

“远方的客人啊,请喝双杯彝家的祝福酒,一杯祝福酒,祝你一生安康。

二杯祝福酒,祝你四季风顺。

客人啊,请喝下这双杯祝福酒,点滴都莫留!”第三道酒为留客酒。

客人要离开主人家了,当把客人送到大门口,主人会请客人喝下离别时的最后一杯酒。

敬酒时长号、唢呐同时吹奏“留客调”,男女青年欢歌起舞,主人手捧酒杯,唱起送客人的酒歌,祝福客人幸福、吉祥。

“远方的客人啊,请你留下来!······远方的客人你若真要走,请喝下这杯留客酒,喝不完这杯留客酒,你就莫要走,喝完这杯留客酒,要走你就走。

”客人必须把这杯酒喝掉,才能启程。

彝族人生活环境及风俗(二)

彝族人生活环境及风俗(二)

用餐礼仪:彝家人用餐时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长辈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方,晚辈只能坐下方的座位;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马勺子。

吃饭时,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一排,一簸箕饭和一木盘坨坨肉以及一木盆汤菜放在中间。

每个人用右手握马勺,左手拿肉,并按或饭或肉或汤朝着自己方向的边沿依次动手,忌讳伸出长手越过自己的方位老远去拿肉、舀饭和舀汤,以“先汤后饭再肉”的方式用餐。

招待客人时,好酒好菜都先敬客人或长辈。

有的地方有妇女不能同客人一桌进餐的饮食习俗。

在公众大型宴会上,宾客男性要坐一席,女性坐一席。

如果彝族人家同时用牛、羊、猪、鸡款待你,你首先要吃牛肉,依次再吃羊肉、猪肉和鸡肉。

彝族人生活环境及风俗(二) 0- i-.r- js*rt7 E UCUP W.曲>掃絲:: 述L彝族人用餐个个动作干净利落。

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汤乱撒在地上,食肉时所丢弃的骨头千万不能朝别人的方向或朝他人面前丢,这是主人或用餐者特别所忌讳的。

长者或主客未放下马勺子或未离席前,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饭毕,主客还需摆一阵话。

彝族人招待客人有“先宾后主再邻居”的风俗,所以,你如到彝家作客则应等主人吃完饭后方能离开。

招待贵客一般杀猪或羊,有时有多路贵客一起来到时,为了表示尊重,猪和羊成双杀,但凡待客的肉都烹制成坨坨肉或连锅汤。

非常尊敬的客人来了就要打牛来招待,但杀牛招待客人的家庭不多,一般是娘舅家来人且人多时要杀牛招待客人。

招待客人时,若杀的是小猪,饭后要将半边小猪头连同一些坨坨肉、荞饼一齐赠送给客人带走;若杀羊,饭后则要将羊扇骨肉赠送客人;若杀牛则要在饭后将牛后腿上的大坨重约5-15斤的肉送给客人带走。

但客人都要将主人家所赠送的猪头或羊扇骨肉或牛后腿肉转赠给一户女主人与自己同姓的人家。

在凉山彝族地区,待客的礼仪由其经济状况而定,同时要看接待的是什么样的客人。

招待同姓或一般客人是杀鸡,将鸡头敬给客人,客人要看鸡舌根骨卜,懂得凉山彝族食俗的人都知道,鸡虽是杀给你吃的,但不能吃得太多,鸡胸脯肉要给年长妇女吃、客人或当家的人吃鸡头鸡脖、鸡肝和胃要敬献给老人、鸡腿要给小孩子,应剩一些,不然会闹笑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关键字】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地处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境内有180多万彝族人口,散居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是彝族文化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瞩目,其中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魅力。

【关键字】彝族的食俗、饮食文化、餐饮用具的文化艺术、餐饮的历史风俗及礼仪
一、食俗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

云南彝族占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

蔬菜也较为丰富。

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

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

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

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

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

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

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一半留给自己吃,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

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阴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

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

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庄稼好,无灾无病。

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

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即吃新稻谷。

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

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

宴客规格或大或小,以椎牛为大礼,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

打牲时,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

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剥。

宴客时的座次顺序有一定的惯制,一般围锅庄席地而食,客人一般让坐于锅庄之上首,彝称“呷尔果”处;评价陪坐于锅庄之右首,彝称“尼木”处;帮忙者、妇女和亲友则坐于锅庄下首,彝称“呷基果”处。

客人多时,顺延至右侧。

行酒的次序依据彝谚“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

先上座而后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端酒给贵宾后,要先老年人或长辈,次给年轻人,人人有份。

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

即早上六碗莱,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血和花生米。

晚上八碗莱,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

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制作乳饼而闻名。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

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二、彝族餐具的分类及功能
彝族传统餐具与现代彝族餐厅的配套餐具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从彝族餐具的使用范围将彝族的餐具大体分为盘碗具、酒具与配套桌椅等。

彝族的食具是木器和漆器工艺的结合,古代彝族漆器从材料的性质可分为皮制漆器和木制漆器两大类。

以使用范围可分为餐具漆器,即圆盘餐桌、木盔、木盘、高脚木盔、木碗、木勺、皮碗等;酒具漆器分高脚酒杯、皮酒怀、鹰爪杯、牛角杯、猪蹄怀;酒壶漆器分宝塔形酒壶、鸽形酒壶、太阳形酒壶等。

每一类餐具因为材质选择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三、餐具的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
(一)制作工艺
彝族漆器使用的原材料是用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地带的优质紫荆木材作为胚胎,采用土漆、银朱、石黄等珍贵天然原料,以传统手工技艺,经割漆与制漆、胎骨选择与处理、横旋木胎、上色与彩绘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由于仅选天然材料,十分考究,因而具有无毒、无异味,耐酸碱、耐高温等特点,堪称是“绿色生态漆器”。

(二)文化内涵
1、装饰色彩
漆器的色彩用彝族传统的黑、黄、红三色,庄重的黑色、明快的黄色、热情的红色,构成其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几何图案,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黑、红、黄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

基调是红、黄两色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

色泽明快艳丽、粗放简略,花纹清晰,线条流畅,活泼自由,简练明快,刚劲豪放,典雅庄重古朴,形成一定的空间感,从而产生出和谐的韵律。

2、装饰纹样
彝族漆器的纹饰自然写实,繁丽精细,装饰手法上,常常以图案和线条动静结合,繁简搭配,形成简练明快、流畅活泼的格局。

彝族漆器的纹样源于自然,来自生活。

漆彩绘图案多为写意抽象的几何图案,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还有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的人文图谱等。

其纹饰组合饱满、乖巧,粗细、疏密兼顾,制作方法有彩绘、雕刻、镶嵌、堆漆等。

3、美学内涵
漆器所反映的彝人三色崇尚,有着约定俗成的文化象征意义。

漆器还与彝族民间信仰有关,如漆器中造型风格突出的鹰爪杯、牛角杯、羊角杯等饮酒器具,其胎骨直接取之于动物体,经磨制彩绘而成,色绎自然古朴。

既反映了凉山彝族先民的图腾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彝人纯朴尚武好勇的民族气质。

四、餐饮历史风俗及礼仪
(一)餐桌历史风俗
彝族是很注重礼仪的民族,彝族的社交礼仪表现在食俗文化中是很有特点的。

彝家人用餐时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长辈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方,晚辈只能坐下方的座位;招待客人时,好酒好菜都先敬客人或长辈。

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马勺子。

吃饭时,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一排,一簸箕饭和一木盘坨坨肉以及一木盆汤菜放在中间。

每个人用右手握马勺,左手拿肉,并按或饭或肉或汤朝着自己方向的边沿依次动手,忌讳伸出手越过自己的方位去拿肉、舀饭和舀汤。

彝族人用餐个个动作干净利落。

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汤乱撒在地上,食肉时所丢弃的骨头千万不能朝别人的方向或朝他人面前丢,这是主人或用餐者特别忌讳的。

长者或主客未放下马勺子或未离席前,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饭毕,主客还需摆一阵话。

彝族人招待客人有“先宾后主再邻居”的风俗,所以,你如到彝家作客则应等主人吃完饭后方能离开。

(二)餐桌装饰及摆放礼仪
各种餐具的摆放在彝人的习俗中同样约定俗成。

餐桌是摆放餐具的地方,大型的漆绘圆盘餐桌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装饰,从圆心向外逐层扩展。

第一部分的圆心部分是整个餐桌的核心区域,也是餐桌彩绘的装饰重点,由中央图案加上1~3层较细的装饰带构成,非常名贵的餐桌甚至可以增加到4~5层。

中央纹饰通常十分讲究,一般彩绘各种装饰的太阳纹。

环带图案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连续的波纹、点纹、草叶纹、眼纹、齿纹等。

这一部分主要摆放各种菜肴,中央部分一般摆放较高的食具,如盛放各类主食、肉类的“则体”、盛各种汤的“枯组”等,环带部分则用来摆放一些较矮的餐盘等。

第二部分是中心区域外缘一道较宽的装饰区域,属于人们进餐时的活动空间,主要摆放各类木碗“司则”、酒杯等分食器具。

装饰图案的构成方式主要由两种扇形图案间隔排列构成,每种扇形图案中对称描绘一些复合的花纹。

第三部分是桌面边沿的一道装饰,宽度较窄,由马齿纹、折带纹或水浪纹等连续构成,对整个餐桌装饰起到呼应的作用。

整个桌面装饰的图案部分均由红黄两色绘出,底色为黑色。

布局严谨有序,但又不失繁缛华丽,给人繁而不乱的印象,气氛热烈恢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