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动机
心理学名词解释
1、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2、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3、想象: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5、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检。
6、激情:是一种激烈而短促的情绪、情感状态7、心境:也叫心情,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情感状态8、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9、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10、意志: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11、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它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并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
12、自我意识:是指意识的一个方面,是人对自己这个主体的认识和态度。
13、需要:需要是生理的和社徽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同人的活动密切联系着,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
14、动机:是指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1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16、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17、气质:是指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
18、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19、才能:是指各种能力的完备的、独特的、质的方面的结合。
考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
01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动机(名词解释):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2005、2017简答):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查找犯罪动机什么的,我最在行了二、需要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调节的必要性。
需要的结构:①莫瑞的需要理论(了解)主题统觉测验的理论基础——测量会讲到的内容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17简答)(了解,会做选择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动机和工作效率动机强度: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共同组成的。
①动机的强度与目标的价值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动机的力量就越强②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由重要意义。
当个人将目标看得十分重要,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得更大时,由目标激发的动机力量就越强。
耶基斯-多得森法则(2007、2015、2019简答):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是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正比关系。
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02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望,或是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托尔曼将期望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即效价,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
动机=效价*期望(0~1)二、归因理论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罗特:提出“控制点”概念,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
理论观点:1、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总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组成内在的动机。
名词解释动机的类型
名词解释动机的类型动机是人们行动和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是驱使个体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动机对于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心理学中,动机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将从主要的几种角度来解释动机的类型。
一、生理动机生理动机主要来自于个体的生理需要,如饥饿、口渴、睡眠、性欲等。
这些基本的生理需要对个体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因此会引发强烈的动机驱使个体采取相应的行为,以满足这些需求。
例如,当我们感到饥饿时,就会产生吃饭的动机;口渴时,就会产生喝水的动机。
生理动机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根本的动机之一,它们促使我们寻找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方式,以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延续。
二、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指的是个体的追求社会关系、归属感和社会认同的动机。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建立社会关系以满足自身的社会需求。
因此,社会动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们会追求朋友、家庭、团队等亲密的关系,以实现归属感的满足。
同时,我们也会追求社会地位和认可,以满足尊重和重要性的需求。
社会动机推动着我们与他人互动,寻求社交支持和积极的社会参与。
三、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成就和个人发展的动机。
这种动机来源于对个人能力和成就的渴望,以及对自身潜力的发掘和实现的追求。
成就动机驱使个体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技能,追求卓越表现。
例如,一个工程师可能追求在工作中的创新和突破,一个艺术家可能追求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成就动机不仅推动个体不断超越自我,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内在动力。
四、情感动机情感动机是指源于个体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的动机。
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核心,它们可以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行为。
情感动机推动个体寻求满足情感需求的途径,如快乐、满足、安全和亲密。
例如,一个人可能追求一次浪漫的约会,以满足爱情和亲密关系的情感需求;另一个人可能追求一个冒险的旅行,以满足探索和刺激的情感需求。
心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各管事物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动力。
3.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并稳定表现的特征。
4.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5.相关研究法:是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的方法。
6.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7.心理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测验工具(问卷或量表)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8.调查法:是指就某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9.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10.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1.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12.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其神经连系是暂时的。
13.经典型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着某个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
14.动力定型:在社会实践中,如果一个人长期的从事某项活动,客观刺激按先后与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具有系统性机能,把这些刺激有规律的协调成条件反射链锁系统。
15.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的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16.强化:是个体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及任何可以增加先前反应频率的事件。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一)动机的涵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
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一)需要及其种类1、需要的涵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938)提出。 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亚特 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
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 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 到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 满足。
马斯洛对两个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区分: 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s) 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 的需要,是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的、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一 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也会 减少。
使用外部奖励激励学生的另一个问题 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系的有效 性会下降。
对7岁儿童很有效的策略用于14岁儿 童时,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我们需要一些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 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学生的思 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假定人有许多需要。
根据这种观点,学生会被激励去做那些 受到强化的行为。
实际上,行为主义理论家并没有使用动 机这一概念。
外部奖励会使学生更关注奖励,而不是 学习本身或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事业。
我们的社会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 分数的重视。有经验的教师必须面对这个现 实,并且提醒学生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提 醒他们注意发展内在激励所带来的无形奖励。
4.学习动机的分类
⑴.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2014考研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指导教学:是指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3.知识: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4.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7.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
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
8.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9.非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10.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1.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2.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3.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
14.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并尽可能地达到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解第二章1.动机:P40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2.人格:P34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思维、情感反应、行为方式以及和他人联结的方式。
3.自尊:P44自尊是个体自我评价的结果,是个体对自我概念所有方面的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的总和。
4.成就需要:P40成就需要是一种想要做的更好,获得成功感和感到有能力的愿望。
是在某种与成就相关的环境中导致相应的行为。
5.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P21在大脑较古老的部分和大脑半球交界处存在的一个环状的神经系统,包括海马、杏仁核、下丘脑等结构。
6.Synapse:突触 P17神经元彼此间的汇合点7.感觉阈限(threshold):P17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段时间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
8.心境:P33一种比较持久的、影响个体的整个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
9.遗忘P29识过的信息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10.注意:P31人在清醒状态下伴随各种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选择、保持和调节作用的特殊心理活动。
第三章1.心理发展P47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有规律的心理变化。
狭义上指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广义上指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
2.口欲期 P48-49指0-1.5岁这一时期,力比多的区位在口唇部位,分为初期和晚期。
初期快感来自嘴唇和舌的吸吮和吞咽活动,晚期快感来自撕咬和吞咽等活动。
3.积极强化provide reinforcement P51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加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4.消极强化 negative reinforcement P51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5.观察学习P51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现象的学科,它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实践,旨在改进教育教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心理学名词的解释。
1. 学习: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和经验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理解的过程。
学习可以是意识的、有目的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非特定的。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存储和恢复信息的能力。
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是暂时存储的信息,而长期记忆是永久存储的信息。
3. 发展: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经历的变化和成长的过程。
发展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
4. 动机:动机是指个体行动的动力和目标。
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来自于个体自身的欲望和兴趣,而外在动机是来自于外界的奖励和惩罚。
5. 智力:智力是指个体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如智商测试。
6. 情绪:情绪是个体感受到的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状态。
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和学习。
7. 自尊: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和感受。
高自尊与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成绩相关联。
8.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计划和方法。
学习策略可以帮助个体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9.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个体差异。
10. 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对学生学习进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教育评估可以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式进行。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心理学名词的解释,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来改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
第九章动机1.动机功能1、动机是在⽬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理过程或内部动⼒。
动机是⼀种内部⼼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语表⽰等⾏为进⾏推断。
动机必须有⽬标,⽬标引导个体⾏为的⽅向,并且提供原动⼒。
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个主要⽅⾯,它具有发动⾏为的作⽤,能推动个体产⽣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同时它还能将⾏为指向⼀定的对象或⽬标。
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产⽣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配。
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认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的最基本的需要。
这些需要都是天⽣的、与⽣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为的⼒量。
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量越强,潜⼒越⼤。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量相应减弱。
在⾼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低级需要。
3.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动机与⼯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种线性关系,⽽是倒U形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个的动机⽔平。
2、动机的⽔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不同。
3、在难度较⼤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4.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在⽣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旦形成,就相当稳定。
根据社会⽂化⽣活⽅式把⼈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
罗克奇根据⼯具-⽬标纬度把价值观分为⼯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
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理想。
5.动机的理论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度在动机⼼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认为:⼈类的⾏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不学⽽会的。
在心理学中动机的名词解释
在心理学中动机的名词解释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个体或组织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和坚持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人类行为的核心因素之一,它影响着个人的行动、选择和目标设定。
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部的激发行为的需求或兴趣,是由于个人对某项活动本身的兴趣、成就感或满足感而产生的动力。
举个例子,一个人喜欢画画,他从绘画中获得创造的乐趣,这种乐趣驱使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与此相反的是,外在动机是指一种外部的激励,例如奖励、惩罚或来自他人的期望。
外在动机对于短期的任务完成可能有帮助,但长期而言,内在动机更重要,它才能支持个体的持久参与和长期的成长。
动机的研究始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后来逐渐发展为理解个体内心需求和欲望的重要部分。
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
除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之外,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其他的动机理论,例如自我决定论、成就动机理论和期望理论等。
自我决定论认为,个体内在的动机与自我实现和探索有关,通过自我决定和自主性来激发内在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则强调个体对于成功和竞争的需求,以及对自我能力感的提升。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对于行为结果有一定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会影响其行为选择和投入程度。
除了理论层面的研究,心理学家们还从实践的角度关注动机对于教育、工作和运动等领域的影响。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工作中,雇主可以通过给予员工挑战性的任务、奖励和正反馈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动机,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在运动中,个体的动机可以影响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和竞技表现,而恰当的动机激发方法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表现。
总的来说,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概念。
2013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大全
1、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4、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5、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应。
6、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反映。
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
7、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8、思维:对客观思维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9、情绪: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10、智力: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1、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2、智力激励法:借助团体的力量,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思维共振,互相启发、激励,使创造性设想活构思产生连锁反应。
13、前(后)摄抑制:先(后)学习的材料对后(先)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14、人格: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5、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差异包括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学研究目的(任务):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解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2、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3、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4、思维:人脑间接地概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5、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6、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7、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8、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9、常模: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目前大多数标准化测验采用的标准分常模。
10、性心理障碍:是指一组以性对象歪曲和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
11.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12.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13.应对:又称应付。
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
14.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15.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的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6.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为主,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的神经症。
心理学考研-普心笔记-动机
心理学考研-普心笔记-动机●一、动机概述●动机的含义●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的功能*3●1.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功能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上,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动机下降,相应的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
●动机的种类*3●1.生理性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如饥饿、性、渴、睡眠等。
●饥饿●性●2.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和学习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1.兴趣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爱好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
●2.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超过他人的动机。
●3.权力动机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个人化权力动机具有个人化权力动机的个体,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或利益。
●社会化权力动机具有社会化权力动机的个体,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他人。
在行为上表现为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以个人的知识、观念等方式影响他人。
●4.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交往需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愿意归属于某个团体,喜欢与人来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5.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对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知识讲解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精品文档;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
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
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
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
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
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
(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
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
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
(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心理学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3.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2.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又称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3.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关键词法: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3.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知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
2.功能固着: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3.替代强化: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动机的名词解释
动机的名词解释动机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动机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动机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动机的意思动机,指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
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1. 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 茅盾《一个女性》:“正象她自己在花丛中追逐一只彩蝶,动机只是爱美而好玩罢了。
”2. 契机。
孙中山《北上宣言》:“农工业之发达,使人民购买力增加,商业始有繁盛之动机。
”版本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
凡是个体趋向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
动机造句欣赏(1) 路上,汽车的发动机出现了故障。
(2) 孩子们做好事的动机是纯正的。
(3) 这台发动机一直工作得很正常。
(4) 不承认这是动机,是一种强烈的动机,完全是自欺欺人。
(5) 虽然这件事的客观效果不怎么好,但他们几位的动机还是无可厚非的。
(6) 这个行为将他的动机暴露无遗。
(7) 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8) 警察经过几天的奋战终于使不法分子的作案动机水落石出。
(9) 他们的动机很快就能看出,完全是自私自利。
(10) 飞机、汽车都靠发动机推进。
(11) 两类动机都必散布于字里行间,是瞒不过读者的。
(12) 使用这些字样的动机是庄严肃穆而非趋炎附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名词解释动机
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指的是个体为达成某种目标或实现某种欲望而采取的努力和行动。
动机可以是积极的,例如追求爱情和工作的成功,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焦虑和抑郁。
动机是由个体内部因素引起的,例如个体的愿望、价值观、情感、自我认知等。
不同种类的动机具有不同的力量和表现形式,例如积极动机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消极动机则可以引起个体的消极情绪和自我怀疑。
除了个体内部因素外,动机也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奖励、惩罚、社会认可和压力等都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研究个体的学习、工作、娱乐和行为动机,以及探讨动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此外,动机也是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