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在心理学的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动机
心理学名词解释动机
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指的是个体为达成某种目标或实现某种欲望而采取的努力和行动。
动机可以是积极的,例如追求爱情和工作的成功,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焦虑和抑郁。
动机是由个体内部因素引起的,例如个体的愿望、价值观、情感、自我认知等。
不同种类的动机具有不同的力量和表现形式,例如积极动机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消极动机则可以引起个体的消极情绪和自我怀疑。
除了个体内部因素外,动机也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奖励、惩罚、社会认可和压力等都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研究个体的学习、工作、娱乐和行为动机,以及探讨动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此外,动机也是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动机,指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
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1. 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不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 茅盾《一个女性》:“正象她自己在花丛中追赶一只彩蝶,动机只是爱美而有趣罢了。
”2. 契机。
孙中山《北上宣言》:“农工业之繁盛,并使人民购买力减少,商业始兴盛之动机。
”版本二:动机就是促进人专门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行进的内部动力。
就是为同时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动机就是个体的内在过程,犯罪行为就是这种内在过程的整体表现。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
凡是个体趋向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
(1) 路上,汽车的发动机发生了故障。
(2) 孩子们做好事的动机是纯正的。
(3) 这台发动机一直工作得很正常。
(4) 不承认这是动机,是一种强烈的动机,完全是自欺欺人。
(5) 虽然这件事的客观效果不怎么不好,但他们几位的动机还是无可厚非的。
(6) 这个行为将他的动机暴露无遗。
(7) 白求恩同志不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8) 警察经过几天的奋战终于使不法分子的作案动机水落石出。
(9) 他们的动机很快就能够窥见,全然就是自私自利。
(10) 飞机、汽车都靠发动机推进。
(11) 两类动机都必散播于字里行间,就是自寻短见读者的。
(12) 使用这些字样的动机是庄严肃穆而非趋炎附势。
(13) 他这样说道的动机就是什么呢?(14) 之后却食言而肥那便是我采取攻击的动机。
心理学动机名词解释
心理学动机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的动机是指驱使人们行动的内在因素。
动机可以是个人内在的欲望、需求或渴望,也可以是外部的奖励或惩罚。
动机可以激发人们采取行动,推动他们朝着特定目标努力。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动机理论,其中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一系列需求的驱使,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会逐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动机,并影响他们的行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则强调了潜意识对动机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的驱使,这些欲望可能源自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经验。
自我决定理论则关注个体内在的动机,强调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主性和内在动机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会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而非外部奖励或惩罚。
总的来说,动机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为什么会采取特定的行为,以及他们如何被激励和驱使去追求特定的目标。
通过不同的动机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一)动机的涵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
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
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一)需要及其种类1、需要的涵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在心理学中动机和激励有什么区别
在心理学中,动机和激励有什么区别?
在心理学中,动机和激励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
动机通常指的是个体内部的驱动力,促使其行为朝着特定目标或满足特定需要的方向发展。
而激励则是外部因素,可以是奖励、惩罚、认可等,通过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来促使其朝着特定方向发展。
首先,动机是指个体内部的驱动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
动机可以来源于个体的需求、欲望、目标等内部因素,驱使个体去寻求满足或实现。
例如,一个人因为渴了所以想要喝水,这种渴望驱使着他去寻找水源。
动机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推动力量,它可以是理性的、情感的、生理的等多种形式。
其次,激励是指外部的刺激或因素,可以是奖励、惩罚、认可、赞扬等形式。
激励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促使其朝着某种方向发展。
例如,一个公司为了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可能会给予表扬、奖金、晋升等奖励。
这些外部因素可以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获取更多的奖励或认可。
在实际应用中,动机和激励常常是相互作用的。
个体的内在动机会影响其对外部激励的反应,而外部激励也会影响个体的内在动机。
比如,一个人因为对某项工作充满热情和兴趣(内在动机),所以即使没有外部奖励也会全力以赴;而另一个人可能需要外部奖励来激励自己去完成一项任务。
总的来说,动机和激励都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它们的本质和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动机更多地关注个体内部的驱动力和需求,而激励更多地关注外部刺激奖惩机制。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地运用动机和激励可以有效地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动机的概念心理学
动机的概念心理学
动机是指个体在行为前后受到的内部或外部驱使,促使其采取某种行为或追求某种目标的意愿或力量。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研究个体行为的重要概念之一。
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个体内部产生的驱动力,如个人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望等。
外部动机则是源自于外界的激励,如奖励、惩罚、赞扬、批评等。
内部动机通常比外部动机更有持久性和深刻性,能够更好地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动机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动机可以激发、引导和维持个体的行为,使其朝着某种目标或效果前进。
动机还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行为强度和坚持程度。
有时候,动机不足或动机失调可能会导致个体的行为降低或消退。
动机可以通过建立目标、提供激励和反馈等方式来加强和调节。
在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等领域,了解和应用动机的原理对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心理学研究中对动机的探讨和理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心理学中动机的名词解释
在心理学中动机的名词解释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个体或组织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和坚持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人类行为的核心因素之一,它影响着个人的行动、选择和目标设定。
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部的激发行为的需求或兴趣,是由于个人对某项活动本身的兴趣、成就感或满足感而产生的动力。
举个例子,一个人喜欢画画,他从绘画中获得创造的乐趣,这种乐趣驱使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与此相反的是,外在动机是指一种外部的激励,例如奖励、惩罚或来自他人的期望。
外在动机对于短期的任务完成可能有帮助,但长期而言,内在动机更重要,它才能支持个体的持久参与和长期的成长。
动机的研究始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后来逐渐发展为理解个体内心需求和欲望的重要部分。
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
除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之外,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其他的动机理论,例如自我决定论、成就动机理论和期望理论等。
自我决定论认为,个体内在的动机与自我实现和探索有关,通过自我决定和自主性来激发内在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则强调个体对于成功和竞争的需求,以及对自我能力感的提升。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对于行为结果有一定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会影响其行为选择和投入程度。
除了理论层面的研究,心理学家们还从实践的角度关注动机对于教育、工作和运动等领域的影响。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工作中,雇主可以通过给予员工挑战性的任务、奖励和正反馈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动机,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在运动中,个体的动机可以影响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和竞技表现,而恰当的动机激发方法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表现。
总的来说,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概念。
动机的心理名词解释
动机的心理名词解释在人类行为的背后常常存在着某种动机,使得我们选择、追求或避免特定的行动。
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代表了驱使我们去行动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动机的心理学定义、分类以及对行为的影响。
一、动机的心理学定义动机是指个体内在、外在的因素,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力量。
它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涉及到个体内在的需求、欲望、目标以及外界的刺激和奖励。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动机:也称为基本动机,与维持生命相关。
例如,饥饿驱使我们寻找食物,口渴促使我们去寻找水源。
这些动机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
2. 心理动机:这类动机与个体内在的心理需求和欲望相关。
例如,对于社交的需求驱使我们寻求友谊和亲近他人;对竞争的渴求促使我们努力超越自己。
3. 成就动机:也被称为一个人的动力之源,涉及个体希望取得成功、克服挑战的愿望。
这种动机驱使我们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增长,推动我们面对难题和困难。
4. 政治动机:政治动机是指个体参与政治活动的动机和目标。
由于本文不涉及政治话题,将不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三、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动机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力,它可以影响我们的行动选择、行为意向和执行力。
以下是动机对行为的几个方面影响的解释:1. 行为选择:动机塑造了我们选择的方向。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选择特定的行动,而不是其他的选择。
2. 行为意向:动机可以调动我们的内在意愿去追求或避免某些行为。
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对工作的热情而积极主动地努力工作,而另一个人可能因为对工作没有动力而无法提起兴趣。
3. 执行力:动机对于行动的实施有着明显的影响。
当我们有足够的动机时,我们更有可能克服困难和障碍,增强我们的执行能力。
四、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激发和培养动机的方法:1. 明确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我们的动机。
当我们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时,我们更有可能感到动力和激情。
心理学中动机作用的概念
心理学中动机作用的概念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驱使个体行为的内在或外在力量。
在人类行为背后,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机,这些动机可以是内在的,比如由于个体的需要、欲望或兴趣;也可以是外在的,比如来自他人的期望、奖励或惩罚。
动机作用不仅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表现,还可以对个体的情绪、认知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动机作用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
对于一个行为,如果个体没有足够的动机,那么他可能会选择不去执行这个行为;而如果个体有足够的动机,他就会更有可能去执行这个行为。
比如,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对学习感兴趣,他可能会选择玩游戏而不是认真学习;而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动机,他就会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因此,动机可以促进行为的发生和维持,是行为的驱动力。
动机作用的来源非常复杂。
在心理学中,有很多种动机理论可以解释动机的来源。
其中一种较为著名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动机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更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不同层次的需求会驱使个体进行不同的行为。
比如,对生理需求的满足会驱使个体去寻找食物和水;而对社交需求的满足会驱使个体去与他人建立联系。
这些需求层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个体的行为动机,对于了解和预测个体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动机作用还受到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和个体特质的影响。
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对其动机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在一些社会文化中,个体可能更重视社会尊重需要;而在另一些社会文化中,个体可能更追求自我实现需求。
在家庭环境方面,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质量都会对个体的动机产生影响。
此外,个体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动机,比如性格外向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追求社交需求,而性格内向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追求独立自主。
因此,动机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动机作用对人类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引言概述: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使一个人行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动机是人们行为背后的推动力,它们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努力程度。
本文将探讨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帮助读者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正文内容:一、生理动机1. 饥饿动机:饥饿是指身体在缺乏食物时产生的一种生理状态。
这种动机促使个体寻找食物并满足生存需求。
2. 口渴动机:口渴动机是指身体在缺乏水分时产生的一种生理需求,驱使个体主动寻找水源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3. 性欲动机:性欲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之一,性欲动机促使人们进行有关性行为的探索和实践,满足自身的性需求。
4. 疼痛逃避动机:当人们感受到疼痛时,会迅速产生一种逃避的动机,以寻求缓解疼痛或摆脱疼痛的状态。
二、认知动机1. 尝试新事物的动机: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动机,他们希望通过尝试新事物来满足这种内在的认知需求。
2.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人们渴望在各个领域中有所成就和获得成功的动机。
这种动机驱使个体积极参与各种努力和尝试,以实现自身的目标。
3. 认知一致性动机:认知一致性动机是指人们追求内外部认知之间的一致性的内在动机。
当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不一致时,我们会感到不舒服,并努力调整以达到认知一致。
4. 控制权动机:个体希望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环境有更多的控制权。
这种动机使人们追求能够自主决策和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
三、社交动机1. 归属动机:人类是社交动物,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并获得归属感。
这种动机驱使人们寻求人际关系的满足和社交交往。
2. 社会认同动机:社会认同动机指个体渴望被认可和接纳,愿意符合社会的期望和标准,以获得群体认同和认同感。
3. 竞争动机:竞争动机是指个体希望在社交环境中取得优势和胜利的动机。
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激情,并促使他们尽力提升自己的表现。
4. 合作动机:合作动机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合作动机使人们意识到通过合作可以达到更大的成就。
心理学考研-普心笔记-动机
心理学考研-普心笔记-动机●一、动机概述●动机的含义●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的功能*3●1.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功能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上,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动机下降,相应的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
●动机的种类*3●1.生理性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如饥饿、性、渴、睡眠等。
●饥饿●性●2.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和学习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1.兴趣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爱好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
●2.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超过他人的动机。
●3.权力动机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个人化权力动机具有个人化权力动机的个体,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或利益。
●社会化权力动机具有社会化权力动机的个体,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他人。
在行为上表现为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以个人的知识、观念等方式影响他人。
●4.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交往需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愿意归属于某个团体,喜欢与人来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5.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对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动机和情绪是人类行为的核心驱动力,它们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机和情绪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探讨它们的定义、分类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动机心理学知识点1.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个体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展开的行动的内部推动力。
它涉及到个体的需要、愿望和期望,是触发和维持行为的原因。
2. 动机的分类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个人兴趣和享受而进行某项活动,外在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3. 动机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动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层次,个体追求满足一个层次需求后才会去追求下一个层次的需求。
- 自决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内在动机。
4. 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动机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和持久性。
当个体对某项任务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力感和任务重要性的认知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
二、情绪心理学知识点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一种由主观感受、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组成的心理状态。
它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评估和反应。
2. 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归类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基本情绪是指具有普遍认知和生理反应的情绪,如喜、怒、哀、惧、恶、惊等;复杂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组合形成的,如嫉妒、痛苦、愉悦等。
3. 情绪理论- 六基本情绪理论(Paul Ekman):认为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它们是普遍存在于所有文化中的,包括喜悦、愤怒、悲伤、惧怕、厌恶和惊讶。
- 情绪体验理论(Richard Lazarus):情绪是由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评估和解读后产生的,评估的结果会触发情绪的产生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4.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决策和社交行为。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绪情感激发动机的产生
积极的情绪情感如快乐、兴奋等可以激发个 体的探索和参与动机,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 恐惧、焦虑等可以激发个体的逃避和防御动 机。
情绪情感影响动机的强度 和持久性
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动机的强度和持久 性,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则可能降低动机的强
度和持久性。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动机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动机驱动情绪情感的产生
动机是引发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当个体有某种需求或目标时, 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
动机影响情绪情感的强度和性质
不同的动机强度和性质会导致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如追求成就动机强的人在 成功时会感到自豪和满足,而追求权力动机强的人在失败时会感到愤怒和挫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目 录
• 动机概述 • 情绪情感概述 • 动机理论 • 情绪理论 •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01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它推动个体采取行动,并使行动指向特定的目标。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心理力量,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原因。
社会交往
情绪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 的作用,通过共情和情绪共鸣来
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03 动机理论
驱力理论
总结词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内在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产生驱力,驱力进而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实现满足。
详细描述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动力源自于内在需求。这些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如饥饿、口渴、睡眠等,以及心理需 求,如归属感、成就感等。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内在力量,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 消除不满足的状态,从而满足需求。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
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
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
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
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
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
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
(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
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
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
(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普通心理学第八讲动机
• 动机概述 • 生理动机 • 心理动机 • 社会动机 • 动机冲突与解决 • 动机理论
01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 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需要推 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 ,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
总结词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在完成任务或目标时受到成就需求的驱动,这种需求分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
详细描述
追求成功的动机促使个体追求挑战和成功经验,而避免失败的动机则驱使个体避免失败和避免他人对自己能力的 负面评价。成就动机理论强调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追求成功,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避免失败。
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对影响和掌控 他人的内在需求,驱使个体追求
权力和地位。
权力动机的满足有助于提高个体 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个体 在组织和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权力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参与领 导和组织活动、拓展人际关系等 方式实现,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
权力和影响力。
04
社会动机
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
兴趣动机的满足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积 极性和幸福感,促进个体在特定领域 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和成就的内在动力,驱使个体不断超越自己、实现目标。
成就动机的满足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促进个体在各个领域中取 得成功。
成就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设定挑战性目标、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方式实现,帮助个体 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取得更好的成就。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多种多样的动机
心理学中的动机和目标
心理学中的动机和目标人类天生就有各种各样的目标和愿望,而这些目标和愿望往往源自于人对生活和未来的期望和需求。
心理学中的动机和目标研究的是什么驱使人们追求这些目标和愿望,以及人们是如何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的。
一、什么是动机和目标?1. 动机的概念动机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感到驱动和愿望的心理状态。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觉得饥饿,那么他就会因为生理上的需要而感到动力去寻找食物;同样地,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那么他也会感到有力量去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动机是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和支撑人们不断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2. 目标的概念目标是驱使人们前往某一具体方向的心理愿望,通常包括一些具体的行动和结果。
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需要靠一系列的短期目标来实现。
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他就没有追求的方向,这种状态下的人很容易感到迷茫和焦虑。
因此,设定目标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发挥自己的潜力,还能够增强自信和满足感。
二、动机和目标的类型1.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的是因为人们本身的兴趣和热情而产生的动力,比如说一个人喜欢画画,因此他会感到有力量去花费时间学习和提高绘画技能;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比如说一个人因为奖赏而进行某项工作。
2. 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密动机成就动机是指追求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这种动机一般来自内在;权力动机是指追求关注、影响和控制力等的心理需求,这种动机一般来自外在;亲密动机是指追求亲近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这种动机同样也来自内在。
三、目标的实现1. 目标的设置设定目标是目标实现的第一步,而好的目标设定可以让人感到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目标设定时,要具体明确、可行和有挑战性,同时目标也要符合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够让人感到有动力去坚持不懈地追求。
2. 目标的追求目标的实现需要人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动机是什么意思解释
动机是什么意思解释动机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 dongji,它是指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内部原因。
动机也叫激励因素或动力,是驱使人行动以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因,即激发人的动作、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推动力量。
在管理心理学中,动机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指引起某种活动的原因或推动力;第二是泛指在人们意识中引起一定行为的念头;第三是特指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愿望、理想等心理倾向。
通俗地讲,所谓“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可把这种最基本、最简单、最直接的动机称之为内在动机,而把后面两者称之外在动机。
当然,人并非生来只受内在动机支配,许多人同时还会受到外在和内在的各种动机的驱策与支配,但一般情况下都要受内在动机支配,因此,可以将前面的内在动机概括为主导性动机。
如果一个人仅有一个主导性动机,那么他很难超越自己,他必须同时满足其他需求才能继续努力工作。
若他对多重动机毫不介意,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既快乐又成功。
所以,每一位希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首先应确立明确、强烈、稳固的奋斗目标,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充分利用外界刺激(目标)来强化主导性动机,这样,便能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反过来说,没有明确目标、缺乏毅力的人,是绝对无法实现远大抱负的。
正如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所言:“你的目标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你一旦决定了目标,就应该千方百计去达到。
”根据动机的定义,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好奇心,肯钻研,总是会出现结果的,关键看怎么做。
因此,“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我们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规律和奥妙。
对任何问题,追究到底,尽善尽美,由表及里,探索更深层次的道理,那么,认识就能不断提高,理解也能逐步加深,眼界就会变得愈益开阔,思维水平就会逐渐增长,我们就会获得做任何事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精神。
这些都源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动机,动机是驱使我们行动的内部动力,是鼓舞我们克服困难、改变环境、完成任务的巨大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机在心理学的解释
在心理学的世界里,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力。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下动机是如何在心理学里被理解的。
首先,我们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里被定义为一个主观的驱动力,它可以促使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行为。
也就是说,动机是一个人做出行为的原因,它可以促使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中采取特定的行为。
动机到底由什么组成呢?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动机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组成,即内外部动机。
内在动机是来自一个人内心的主观驱动力,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欲望以及其他相关信念等,而外部动机则是各种外部因素,如社会影响、文化背景、环境挑战等,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
其次,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动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在心理学研究中,动机被广泛用于研究、分析和评估一个人的行为。
心理学家经常分析和评估某一个行为的动机,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动机也被大量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引导及指导的过程中。
心理咨询师经常会对客户进行动机分析,以确定怎样的动机可以帮助客户对挑战做出更好的反应,同时也可以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总结来说,动机是心理学里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一个人行为的成因。
此外,动机还可以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引导及指导的过程中,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