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写景的五个角度
写景的五个角度
![写景的五个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13223d3379563c1ec5da71d6.png)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常用词语: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还有俯视仰视平视等,这也是空间角度,不过强调主体是人)(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
(完整版)写景的五个角度.doc
![(完整版)写景的五个角度.doc](https://img.taocdn.com/s3/m/82fd238267ec102de3bd895d.png)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常用词语: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还有俯视仰视平视等,这也是空间角度,不过强调主体是人)(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a1a1b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e.png)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五个角度。
在写景时,习惯于描绘眼中看到的景物,难免单调。
其实,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示例:朱自清在《春》中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1、从触觉上体会:“像是母亲的手亲吻着你”,柔和、温暖,充满著爱意,使人憧憬”。
2、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
3、从感官上体会:“轻风中响起了一曲鸣叫、流水、短笛阴之木的人与自然动听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厌烦”。
扩展资料:描绘手法的其它角度:1、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2、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把握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来人物或事物形象。
3、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4、动态描绘: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描绘。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描绘手法让别曾经堪太语言谦卑搁浅底仅仅种美丽种温润倏让光倒影流转着懵懂纯净……睁眼便拍到满怀冷茶秋风簌簌夏日枝摇曳实渲染着季节慈悲与希冀总喜极泣太少呢喃荷塘盛开沧桑总种清爽归属于总些些事饯行着光背道锐何须在意些喜能领便能够芬芳所光阴花种底悲喜惧扰指尖朵朵寂静欢喜命深处些留恋都句木叶说道誓言总梦轻叩柴扉谁能跨越光阴截拦点点滴滴依水滴石穿能够忘掉都缘晒干些干燥便余些温暖影随行命美丽朝夕流遗落些温润吹起一支柳笛,把春天不含在嘴里,一曲悠扬清新的歌声,从骑着黄牛牧童的嘴中,图形出来一份淋漓尽致的琴声,随风,小巧地沿着竹林,已经开始扩散,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犹如老友重聚,一切都显得姹紫嫣红般芬芳了出来,于是,春天便别误会而至。
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多角度写景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b1124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5.png)
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是从一个角度去写,那景色就像个平面画,没啥立体感。
咱们得学会多角度写景,这样写出来的景才够鲜活呢。
一、高低结合的角度。
你看啊,写一座山的时候,从高的角度写,就像是你站在山顶上,看到的是连绵的山脉,云在脚下飘,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你可以写远处的山峰像波浪一样起伏,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
然后再从低的角度写,比如说在山脚下,抬头看山,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壁,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给山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大衣。
这一高一低,景色就立体起来了。
二、远近结合的角度。
就像画一幅画,有远景有近景才好看。
比如说写一片湖。
远看那湖啊,就像一面镜子,平静得很,周围的青山倒映在湖水里,就像一幅水墨画。
再走近些呢,能看到湖面上有微微的涟漪,是风吹过的痕迹。
走到湖边,还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在游动,水草在轻轻摇曳。
这远和近的景色一搭配,湖就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三、动静结合的角度。
这可是让景色活起来的好办法。
还说那片湖,湖水是静的,但是湖面上的小船是动的。
小船划开湖水,留下一道道水纹。
或者写树林,树木是静的,但是树林里的鸟儿是动的。
鸟儿在树枝间跳跃、歌唱,让整个树林都充满了生机。
要是只写静的,景色就显得太沉闷;要是只写动的,又会觉得乱糟糟的。
动静一结合,就像给景色注入了灵魂。
四、内外结合的角度。
要是写一个古建筑,这个角度就很有用。
从外面看,古建筑的飞檐斗拱,古色古香的墙壁,那是一种庄严的美。
走进古建筑里面呢,看到精美的木雕,雕花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还有那带着历史气息的陈设,又有一种神秘的美。
内外不同的景色,能让读者更全面地感受到这个古建筑的魅力。
五、感官结合的角度。
这个可有趣啦。
写景的时候,不光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鼻子闻、手触摸呢。
比如写海边,眼睛看到的是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浪花。
耳朵听到的是海浪拍打着沙滩的声音,像在演奏一首交响曲。
鼻子闻到的是海风带来的咸咸的味道。
要是你光脚走在沙滩上,还能感受到沙子的细腻和温暖。
写景的五感技巧和方法
![写景的五感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483b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9.png)
写景的五感技巧和方法
写景时,通过五感来描绘场景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场景。
下面我将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五个方面介绍写景的技巧和方法。
1. 视觉,通过生动的形容词和具体的细节来描绘景色的色彩、形状和光线。
例如,可以用“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金色的阳光”等词语来表达景色的美丽和绚丽。
2. 听觉,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声音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比如,可以描述鸟儿的啁啾、树叶的沙沙声、水流的潺潺声等,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这些声音。
3. 嗅觉,通过描写空气中的气味来丰富场景的描写。
可以描述花香、泥土的清新气息、海水的咸涩味道等,让读者能够想象出空气中弥漫着的气味。
4. 触觉,通过描写物体的质地、温度和触感来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真实。
比如,可以描述阳光下的温暖、草地的柔软、风的轻抚等,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这些触感。
5. 味觉,虽然在写景中不太常用,但有时也可以通过描写食物
的味道来增加场景的真实感。
比如,可以描述新鲜水果的甜蜜味道、烤肉的香气等,让读者在想象中能够尝到这些味道。
总的来说,通过五感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文字所描绘的场景,增强阅读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在写景时,可以
适当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让作品更加生动和具体。
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2bef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d.png)
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一、描写角度(一)视觉角度1. 形状描写可以详细描绘景物的轮廓、外形等。
例如“那棵老槐树,树干粗壮得需两三人合抱,它的树冠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不规则地向四周伸展着枝叶。
”2. 颜色描写通过描写景物的色彩来增强画面感。
如“春天的田野像是一块五彩斑斓的画布,嫩绿的麦苗随风摇曳,金黄的油菜花灿烂夺目,还有那星星点点的粉色桃花点缀其间。
”3. 大小描写明确景物的规模大小。
“那座古老的城堡矗立在山顶,高大而雄伟,它的城墙足有十几米高,绵延数千米,仿佛一个沉睡的巨兽。
”4. 远近高低描写远近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地描写景物,可以营造出一种空间感。
例如“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是一幅水墨画。
渐渐地走近,才看清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林间还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声。
”高低描写景物的高低错落,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那片竹林,高大的竹子直插云霄,而在竹林的脚下,是一丛丛低矮的野草,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二)听觉角度1. 自然声音描写描写风声、雨声、鸟鸣声等自然声音,能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夜晚,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雨滴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偶尔还能听到远处池塘里传来的蛙鸣声。
”2. 人为声音描写如果场景中有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也可以进行描写。
“集市上热闹非凡,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那铁匠铺里传来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三)嗅觉角度1. 香味描写描写花朵的芬芳、食物的香气等。
“走进花园,一股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鼻而来,那香味甜丝丝的,让人陶醉。
”2. 异味描写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异味也是景物描写的一部分。
“那间废弃的仓库里弥漫着一股腐臭的味道,混合着潮湿的霉味,让人忍不住捂住鼻子。
”(四)触觉角度1. 温度描写描述景物的冷热感觉。
“清晨,走在沙滩上,沙子还带着夜晚的凉意,海水轻轻涌来,冰冷的海水漫过双脚,让人不禁打个寒颤。
”2. 质地描写描写景物的质地,如粗糙、光滑等。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和手法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和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dd55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7.png)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和手法描写景物,就像是在给大自然上色,咱们常常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让读者“看”到眼前的美景。
今天,就跟我一起聊聊常见的几种方法,咱们也试着用点儿口语化的表达,让你更轻松地了解。
1. 视觉角度视觉角度就是用眼睛看到的方式来描述景物。
这个角度最直接,最容易理解。
1.1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把景物的每一部分都给细细捋一遍。
比方说,当你看到一朵花,你可以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纹路。
比如:“那朵玫瑰花开得正艳,花瓣像丝绸一样柔软,每一片都带着微微的波纹,红得像火一样。
”这种描写方法能够让读者对景物有一个生动的印象,就像眼前的画面一样。
1.2 整体描写整体描写则是从远处看,概括性的描述整个景物的样子。
举个例子:“远远望去,那座山脉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在大地上蜿蜒。
山顶还挂着几片积雪,仿佛是龙的银须。
”这种方式可以给读者一个全貌的印象,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的画面。
2. 听觉角度听觉角度通过声音来描写景物。
这种方法很有趣,因为声音能传达很多信息。
2.1 环境声音环境声音能让景物变得更有生气。
比如:“溪水哗哗作响,像是大自然在唱歌。
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好像在和水声对话。
”通过声音的描写,读者能感受到那种生动的氛围,仿佛自己也在现场。
2.2 动物声音动物的声音也能给景物增添不少色彩。
比如:“林子里,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举行了一场热闹的派对。
”这样的描写能让景物更有生命力,增加趣味性。
3. 嗅觉和触觉角度嗅觉和触觉虽然不如视觉那样直接,但也能极大地丰富景物的描写。
3.1 嗅觉嗅觉可以通过气味来感知景物的独特性。
比如:“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方式能够唤起读者的嗅觉记忆,让他们更容易沉浸在描写的场景中。
3.2 触觉触觉则是通过感觉来描述景物的质感。
比如:“那片草地柔软得像毯子,踩上去仿佛被包裹在温暖的怀抱中。
”通过对触感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真实质感,仿佛亲身体验了一样。
散文写景角度和方法
![散文写景角度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cf7b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2.png)
散文写景角度和方法一、写景角度。
1. 定点观察。
就像你站在一个地方不动,然后眼睛像个小相机一样,到处咔嚓咔嚓拍照。
比如说站在自家的小院里,你可以看到头顶上那片天空,蓝得像被水洗过一样,偶尔有几朵像棉花糖似的白云慢悠悠地飘过。
再看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树干粗粗的,树皮皱巴巴的,像老人脸上的皱纹。
树下的小花坛里,各种颜色的小花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从这个定点,你可以把上下左右的景色都看个遍,然后把这些画面像拼图一样拼在你的文章里。
2. 移步换景。
这就有趣啦,就像是你在走迷宫一样,一边走一边看风景。
比如说你在逛一个大花园,你从大门进去,先看到的是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路,小路两旁种满了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冬青树,就像一个个小卫士。
沿着小路往前走,就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原来是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经完全开放,像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再往前走,又会看到一片竹林,竹子又高又直,风吹过的时候,竹叶沙沙作响,就像在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这样一路走下来,你看到的景色不断变化,文章也会写得很有层次感。
二、写景方法。
1. 多感官描写。
写景可不能只用眼睛看哦,要把你的小鼻子、小耳朵、小嘴巴甚至小手都用上。
还说那个小院,你看到老槐树的样子了,再用鼻子闻一闻,能闻到槐树花那甜甜的香气,这种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让人心旷神怡。
耳朵呢,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就像大自然在轻轻地低语。
伸手摸一摸树干,那种粗糙的感觉从指尖传来,好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要是再尝尝院子里种的小草莓,酸酸甜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这也是小院风景的一部分呢。
2. 运用修辞。
修辞就像是给景色穿上漂亮的衣服。
比如说月亮,你要是直接说月亮挂在天上,就有点平淡。
要是说“月亮像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上,洒下银白的光,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这样是不是就生动多了?再比如写小溪,“小溪像个调皮的孩子,一路欢歌笑语,蹦蹦跳跳地向前跑去”,把小溪当成孩子来写,是不是特别有趣呢?3. 动静结合。
诗词鉴赏中写景的角度
![诗词鉴赏中写景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7c90f1bcb0717fd5360cdc89.png)
★诗词鉴赏中写景的角度:①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的变化及其结合。
②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绘形、绘声、绘色。
③其他角度: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对比等。
★诗词鉴赏中常见的写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反复、设问、反问……2、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映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意象叠加(意象组合)、白描、工笔、细节……3、多角度写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多种感官结合(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诗歌鉴赏中“写景特色”题答题结构:常见的写景手法(术语)+结合诗句解说+融情入景+表达的情感★答题注意:①分条作答②总+分★常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古诗中常用前四种。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工笔、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象征、用典、想象、联想、起兴、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以景作结、顺叙、倒叙插叙等。
③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④结构技巧:承上启下(过渡)、呼应(照应)、伏笔、铺垫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场所。
2、渲染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为下文作铺垫。
3、交代人物身份、衬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4、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5、暗示社会环境、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等。
6、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诗词鉴赏中写景的角度:①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的变化及其结合。
②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绘形、绘声、绘色。
③其他角度: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对比等。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82993d6f1aff00bfd51e72.png)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写景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86ccf09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6.png)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3a1a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7.png)
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和手法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法来进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角度和手法:1. 视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的颜色、形状、纹理等视觉元素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山峰的陡峭、海洋的波涛汹涌等。
2. 听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的声音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鸟儿的歌唱、溪流的潺潺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等。
3. 触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给人的触感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湿润的土壤等。
4. 味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给人的味觉感受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甜美的果实、清新的泉水等。
5. 嗅觉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给人的嗅觉感受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花香、草香、泥土的气息等。
6. 动态和静态角度:通过描述自然环境的动态和静态元素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飘动的云彩、流动的河水、静止的山峰等。
7. 比喻和拟人手法: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例如,将太阳比喻为笑脸,将河流拟人化为流动的生命体等。
8. 细节描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节进行描写来表现其特点。
例如,描述树叶的纹理、花朵的颜色、岩石的形状等。
9. 对比和反衬手法: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例如,将平静的湖水与汹涌的瀑布相对比,将高大的树木与矮小的灌木反衬等。
10.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多种角度和手法来全面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例如,同时描述自然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元素,以及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进行描写。
总之,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法来进行,选择适合的角度和方法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即可。
赏析写景技巧的角度
![赏析写景技巧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25bb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8.png)
赏析写景技巧的角度
1. 从视觉角度来赏析写景技巧呀,就像朱自清里写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多生动形象啊,能让我们一下子就看到那充满生机的小草!
2. 听觉角度也很重要呢,你想想“听取蛙声一片”,那阵阵蛙鸣,是不是让乡村的夜晚一下子鲜活起来了呀!
3. 嗅觉角度可不能忘啊,“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若有若无的香气,是不是让你特别想去寻找源头呢?
4. 触觉角度也很神奇哟,比如“吹面不寒杨柳风”,那种轻柔的触感,仿佛就在我们的脸上拂过呢!
5. 色彩角度更是厉害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鲜明的色彩对比,多让人陶醉啊!
6. 动静结合角度也很妙哇,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动一静,多有意境呀!
7. 虚实结合角度也很值得探讨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比作梨花,这虚虚实实的,多有意思!
8. 空间角度也很关键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空间角度,景色也大不一样呢!
9. 修辞角度那可是写景的法宝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这夸张的手法,让瀑布多壮观啊!
10. 对比角度也很有看头呢,比如一边是繁华的都市,一边是宁静的乡村,这对比多鲜明呀!
我觉得呀,这些角度都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写景的魅力,让我们沉浸在那美妙的景色中!。
古诗鉴赏—描写手法
![古诗鉴赏—描写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e43174011ca300a6c390f7.png)
④动静互衬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 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 快情绪。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 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 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 的“丰年”喜庆气氛。上阕对“面”的渲染,已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词 的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 节奏轻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转”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 跃然纸上。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 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 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 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愉悦和丰富的。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析】这 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 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 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 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 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三四联写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 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 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是虚实结合的笔法, 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 念之情。
写景的五个角度
![写景的五个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5107593baeaad1f347933fac.png)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常用词语: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还有俯视仰视平视等,这也是空间角度,不过强调主体是人)(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fdff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9.png)
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学习了本单元的景物描写方法,让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尝试着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吧。
一、直接描写1。
抓特征写具体1。
先观察,再具体描绘。
描写前,同学们可以先观察校园里的景色,在脑海里将它们的特点形象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描述。
如:春天,校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耀下来,照在教室里,使教室更加明亮;阳光照在水池上,像是一面大镜子,反射出蓝天白云。
2。
用动作、语言描述。
抓住某个特点,让人想像到的内容,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表达出来,即为动作描写。
例如:看着小表弟那有趣的样子,我不禁笑了起来。
3。
利用场景气氛衬托。
春风拂面,柳条随风飘舞,树上的嫩芽都探出头来。
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班主任李老师非常爱笑,她就经常用笑声感染我们。
她高兴时总是笑着说:“瞧你们多精神啊!”于是,教室里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
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景物特点更加突出。
如:金黄的向日葵像一个个巨大的金盘,闪着耀眼的光芒。
远处的山头,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二、间接描写4。
时间的变化与推移。
让人感受时间的流逝。
季节的变化。
例如:秋天,北雁南飞,大雁排着“人”字队伍从我们头顶飞过。
鸟儿归林,给静谧的校园带来无限生机。
湖边的水草变绿了,碧波荡漾,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大玉。
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各种美丽的景色。
一年四季的变化,使校园的景色千变万化。
三、对比衬托5。
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衬托。
例如:从高空往下俯视,校园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令人赞叹不已。
远处的操场好像一块平坦的绿色大理石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反射出蓝天、白云、红旗的颜色。
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站在那里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每当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像一群小鸟飞向操场,顿时,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四、托物言志6。
诗人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喜欢茉莉花,因为它的纯洁和芬芳。
喜欢桂花,因为它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写景的五个角度
![写景的五个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24be747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6.png)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常用词语: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还有俯视仰视平视等;这也是空间角度;不过强调主体是人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3感觉器官角度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动静结合是视觉、声静结合是听觉、景物质地是触觉、数量是视觉、有声有色有味是多感觉角度结合等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描写景物的角度
![描写景物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f611a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6.png)
描写景物的角度我们知道,作文要想表达出你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认识,就必须把握住观察景物时的特点。
掌握了描写景物的角度,也就是说学会了抓住景物独有的特征进行描写,那么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请同学们先看下面的例子:1、描写景物的角度(1)时间,地点,季节(2)气候(3)颜色,形状,声音,气味(4)动静,大小(5)远近,高低,上下(6)左右,里外2、运用这些描写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例句:山,隐约浮现在天边。
……在深蓝色的天幕上,它像一座古老的火山,休眠了千万年,一朝醒来,喷射出十万道灼目的火光。
火光照亮了沉沉夜空,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田。
3、运用好下列修辞手法,将某处风景写得生动形象。
用拟人手法描写青山:太阳初升,微露笑脸,青山似羞涩的少女,半遮半掩,偷偷露出秀美的身段;清晨,一切都显得清幽宁静。
用比喻手法描写风景:红得像火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落下,真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草坪上镶嵌着无数颗宝石,发出璀璨的光芒;小河清澈见底,可以看到鱼儿和小虾在快乐地嬉戏……用比拟手法描写风景:春雨细如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如“农历八月十五日,桂花飘香,人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无不喜笑颜开”等。
三、自由写作,感受语言之美,完成练笔。
(1)将本次作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你眼中的风景。
要求:用上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注意语言的优美性。
(两篇范文)(3)把你写的句子读给爸爸妈妈听,并从他们的反应中发现他们的欣赏角度。
1、前门里大街是北京最著名的商业区,是多国建筑的汇集地,它汇聚了各式风格的特色建筑,精巧别致。
经典语段:走进北京的胡同,您会被色彩斑斓的房屋所吸引,红色,蓝色,白色,灰色,绿色,黄色,灰色,橙色……无不让人眼花缭乱。
时间,地点,季节,气候,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动静,大小,远近,高低,上下,左右,里外2、运用这些描写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例句:山,隐约浮现在天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写景的五个角度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常用词语: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还有俯视仰视平视等,这也是空间角度,不过强调主体是人)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
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
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动静结合是视觉、声静结合是听觉、景物质地是触觉、数量是视觉、有声有色有味是多感觉角度结合等)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
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
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
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
“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
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