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参考教学设计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能够用图解的方法,解释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的杂交实验,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区别杂交、自交和测交、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和杂合子等成对概念,以及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
能够阐明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遗传现象。
2.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分析现象得出结论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育学生如何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新课程的生物学知识已经牵涉到如下4个重要的知识点,本节课将重点利用这四个关键的知识点,作为学生的起点行为并进行建模。
(1)染色体中的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故对遗传现象有一定感性认识,具备一定遗传学的分子基础)。
(2)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加倍成完全一样的两份,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4)植物通过传粉,花粉粒的精子与子房的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
并且高二又刚刚在数学课上学习了概率的知识,并且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作为“概率的应用”内容也出现在数学教材中。
但是学生缺乏遗传细胞学基础,即学生还没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这反而有利于学生能从孟德尔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生物,教案教学过程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l(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遗传杂交实验。
2.通过孟德尔的遗传杂交实验,领悟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
3.领悟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遗传杂交实验。
2.孟德尔的遗传杂交实验三、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穷苦学生孟德尔的开挂人生》,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小组讨论,问题探讨: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
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提示:粉色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一粉色。
2.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你的证据有哪些?提示:不同意。
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出现红花或白花;再例如,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观看视频《豌豆》,通过了解豌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为何孟德尔使用豌豆作为实验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它是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植物,而且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受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冠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_______、可以明显区分的__________________(relative character)。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四、教学设计思路孟德尔生平介绍,杂交实验方法介绍介绍↓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性状分离的现象↓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五、教学实施六、板书设计及作业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选材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2、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3、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过程1、实验过程)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1②子二代(F)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2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作业:预习孟德尔的测交实验、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并完成课文P8的课后练习七课后思考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结果吗?。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理解)(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理解)(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理解)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学科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培养学生认识遗传学基本理念。
(2)理性思维: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认知,认同遗传学第一定律,并且学会应用。
(3)科学探究:尝试讨论通过杂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并预测结果结论,进行交流和整理。
解析:本节课的教学上将一改过去直接把孟德尔分离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追寻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摘要: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
通过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学生可以体验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假说-演绎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非常能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后面学习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NA复制过程和生物变异等打下基础,所以如何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关键词:相对性状;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并总结分离定律的内容。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能动手操作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说出模拟实验的原理,并由此体会孟德尔的假说。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容,体会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生活中相关的遗传现象。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离定律的内容。
2.运用运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习的相关概念,包括遗传、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
问题探讨: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
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讨论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2.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你的证据有哪些?(同意的学生:教师引导让学生举出实例,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告诉学生融合遗传的观点错误,并从基因和性状的角度进行解释并引出本节的内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引入孟德尔的生平介绍,承上启下。
(二)新课讲授: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自然状态下存在两株豌豆之间的相互传粉吗?两性花:某些被子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这种花称为两性花。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尝试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并能预测测交实验结果。
2.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完整分析,能够概括出假说一演绎法的一般流程。
3.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完整分析,能够概括出研究性状遗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能够阐明分离定律的内容,并与能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思路】本节内容基本概念多,思维难度大,还有一个模拟分离比的实践活动需要开展,故考虑分两个课时进行,将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作为第1个课时的主要内容,内容相对也比较完整,其中重点突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第2课时开展模拟分离的实践活动, 体验假说的正确性,进而引导学生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假说,最后归纳总结规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2课时【实施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子为DD 和dd 的豌豆,那么大家 想一想,杂合子Fl 在形成配子 时,组成其的遗传因子能否全部 带入配子中?【引导推理】引导学生根据豌豆 须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 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个 体这一事实进行推理。
【提问】:Fl 的配子通过什么方式的组合,才有可能在F2中出 现DD: Dd: dd= 1:2:1的结果?引 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可能的 组合方式(①随机结合;②D 和 D 结合、d 和d 结合)【引导总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基于事实得出的结论。
说明纯合 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展示】展示孟德尔的四点假 说。
引导学生完成遗传图解,规 范遗传图解的绘制。
基于教师提供的事实得出: 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只有D 和d 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 然后同时与含有D 或d 的 配子结合,才能产生DD 和 dd 这样的遗传因子组成。
通过演绎法推出按每一种 配子结合的方式,写出F2 可能出现的遗传因子组成, 自主总结并得出形成配子 时,遗传因子分开,分别进 入不同配子中,雌雄配子随 机结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教案标题: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2. 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4. 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理解基因遗传的规律。
教学时长:1-2课时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简要介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重要性,即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的。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孟德尔选择豌豆进行实验?他是如何进行实验的?探究: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进行实验,并记录下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4.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选择豌豆的原因,如豌豆的繁殖周期短、自花授粉等特点。
5.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的区别,以及如何进行杂交实验。
实验设计与执行:6. 学生实验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设计自己的豌豆杂交实验。
要求他们选择两个具有明显性状差异的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并记录下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7. 实验执行: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实际结果。
结果分析与讨论:8. 学生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比较杂交后的豌豆的性状表现,并讨论是否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9. 教师引导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某些性状在杂交后表现得更为突出,以及遗传规律背后的基因分离和重新组合的原理。
总结与归纳:10. 教师总结:教师对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重要性和对遗传学的贡献。
11. 学生归纳: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经验,写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作业:12. 学生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个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资料和图表- 豌豆种子和种植工具-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度和质量- 学生实验设计和执行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学生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设计和执行其他豌豆杂交实验,探究不同性状的遗传规律。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人教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见议1.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注意区别和归纳。
2.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大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把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的思维分析的过程。
3.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探讨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打基础。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引导法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直接通过对遗传学家孟德尔的介绍导入本节内容。
[新课]一、杂交实验基础知识1.实验材料——豌豆提出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闭花传粉◇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性状易于区分2.杂交实验方法课件演示豌豆进行人工传粉的方法,并强调以下两点:◇步骤:去雄——套袋——授粉——套袋——……◇开花前(花未成熟时)进行去雄,花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3.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提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并举例:双眼皮和单眼皮,姆指弯曲和不弯曲。
图示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强调相对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种皮的灰色和豆荚的黄色不是一对相对性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现象课件演示,说明以下几点:◇亲本(用P表示)为高茎和矮茎,其中高茎作为母本(用♀表示),矮茎作为父本(用♂表示),杂交(用×表示)◇子一代(用F1表示)全为高茎,子二代(用F2表示)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
【公开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基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事实和数据,运用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提出假说、构建模型、模拟实验、建构概念等教学活动: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分析问题,透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现象来看分离定律的本质,从中体验科学探索讨程,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的初步认识。
【课标解读】本节的“问题探讨”通过红、蓝墨水混合的比喻,来说明融合遗传的含义,其意图是引导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类比遗传现象,暴露学生的错误概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产生融合遗传是否合理的疑问。
在问题中,教材引导学生分析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
这是本节将要学习的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之一,这样就将“问题探讨”情境中创设的问题与本节内容联系在一起,为进一步理解本节所述的孟德尔的颗粒遗传观点埋下伏笔。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是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习遗传与进化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即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其内容理论性强,逻辑严密,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良好载体。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花的结构及发育,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知识,但是学生缺乏遗传细胞学基础,即学生还没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这反而有利于学生人从孟德尔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教学任务与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要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解释基因的分离现象。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属于应用水平,《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找出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方法,逐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思路,将其合理地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特点:重点介绍孟德尔的四个重要研究方法,即材料选取的方法、变量确定的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假说—演绎的方法,为探索新问题提供方法的指导。
(二)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介绍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
这样的安排使教学内容在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的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也使教学过程更加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探索的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
(三).教材内容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二学情分析学生了解了减数分裂的内容,对遗传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合作探究的习惯,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也有一定的兴趣,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是他们的科学思想方法,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锻炼。
在教学中可以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景诱思,逻辑推理层层推进,并引入探究活动,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识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准确应用。
2.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3.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尝试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设计四教材重难点重点1.对分离定律的解释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难点对分离定律的解释五教学方法1.相互交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体会孟德尔对杂交实验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
2.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书店等多种渠道,搜集孟德尔的个人资料等。
高中生物_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尝试假说——演绎法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常见的遗传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归纳、能用数学方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已让学生收集关于孟德尔的资料,我也制作了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考虑到本地区实际情况,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收集到相关资料,因此课前提出一些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问题,便于学生查找。
问题如下:(1)孟德尔的生平。
(2)孟德尔杂交实验所选材料与实验的成功有关吗?(3)在孟德尔之前也有许多人做过杂交实验,为什么他们没有得出定律呢?导入: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自然界的什么现象呢?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又是什么现象呢?生:遗传,变异师: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他就在我们身边,你了解其中的奥秘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展示课题《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展示教学目标。
师;早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研究和杂交实验揭示生物遗传的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让我们走近孟德尔。
2.走近孟德尔首先请几位同学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作个介绍,让我们走近这位科学伟人。
同学们对孟德尔的了解还真不少,来总结一下:看屏幕。
然后将学生的发言做了个总结,强调了以下几点:1.孟德尔家境贫寒却刻苦学习;热爱科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遗传现象〖第一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正文】1.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豌豆种子;2.白纸;3.实验器材:实验台、玻璃棒、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遗传的基本概念。
讲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作用是解释遗传规律和遗传特征的继承。
提问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及相关实例。
2.杂交实验方法(15分钟)给学生分发豌豆种子,并要求他们观察豌豆的形态特征,如颜色、花型、种子形状等。
然后解释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选取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分析遗传规律。
让学生根据豌豆种子的外观选择两个有明显差异的个体作为亲本。
3.实验步骤(30分钟)(1)在玻璃棒上滴一滴亲本的花粉液,然后用玻璃棒将花粉液轻轻刷到另一个亲本的柱头上,完成杂交。
(2)记录杂交的时间和方式。
(3)观察受精情况和后代的性状表现。
让学生将杂交得到的豌豆种子分别种植,记录其颜色和形状等性状。
4.遗传规律的分析(3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分析后代的性状表现情况,并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观察后代豌豆的性状比例,并推测出亲代的基因型。
5.实验总结(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哪些遗传规律?这对遗传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实验课,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和观察结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
同时,学生还培养了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讲解区、小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方便地进行合作学习;同时,设置多媒体展示区,便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其对遗传的影响。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孟德尔的其他实验,如他对植物的高度、花色等性状的遗传研究。
-探索现代遗传学中与孟德尔实验相关的研究领域,如基因编辑、遗传疾病研究等。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如家族遗传特征、杂交作物的培育等,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阅读相关科学家的传记,了解他们的科研经历和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参观植物园或农业大学实验室,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途径,对以上拓展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遗传学知识水平,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关注遗传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培养生物学素养。
补充说明:学生需要创造性地设计一个实验,包括选择哪种植物、研究哪个性状、实验步骤等。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逻辑思维能力。
答案示例:
实验植物:番茄
实验性状:果实的颜色(红色与黄色)
实验设计:
-选择纯合子的红色番茄(RR)与纯合子的黄色番茄(rr)进行杂交。
-收集F1代种子的番茄,观察并记录果实颜色。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孟德尔的豌⾖杂交实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标1、阐明孟德尔的⼀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法和创新思维。
3、运⽤分离定律解释⼀些遗传现象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科学⽅法教育。
3、运⽤分离定律解释⼀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3. 教学⽤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引⼊新课⼤家知道红墨⽔与蓝墨⽔混合后的颜⾊是什么吗?品红⾊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分开?不能因此,⼈们曾认为⽣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为融合遗传。
红牡丹和⽩牡丹杂交后,⼦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孟德尔⼤胆质疑:⽣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然后介绍孟德尔的⽣平简介(⼆)孟德尔为什么选择了豌⾖作为遗传试验材料1.豌⾖适于杂交实验的⽣物学特征(1)豌⾖是⾃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然状态下是纯种。
(2)豌⾖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豌⾖的花⼤,便于⼈⼯授粉。
因此,豌⾖是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
2、基本概念性状:⽣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理特性等特征。
⽐如:肤⾊,⾎型,⾼度,脸型等。
相对性状:⼀种⽣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注意:不同种的⽣物性状是不可以⽐较相对性状的(举例)同种⽣物的不同性状也不能做⽐较(举例)。
两性花:⼀朵花中既有雌蕊⼜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本(♂):指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母本(♀):指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遗传图谱中的符号:(三)杂交实验的过程:介绍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孟德尔开展实验,选择了豌⾖作为实验材料。
豌⾖有很多相对性状,如,茎的⾼度有⾼茎和矮茎,(呈现豌⾖7对相对性状的图)。
人教版教学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如显性、隐性、等位基因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实例。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
3. 引导学生掌握显性、隐性、等位基因等概念。
作业布置:1. 复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
2. 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验证据。
教学内容:1. 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
2. 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验证据。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
2.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验证据。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实例。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
3. 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验证据。
作业布置:1. 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三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教学目标:1. 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
2. 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
2.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理解)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理解)(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采用“问题渐进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和讨论,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提出假说,并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在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成功分析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五、课时安排:2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查阅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制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提问:双亲均是双眼皮,为什么后代会出现单眼皮?当双亲均是单眼皮时,为什么后代只有单眼皮,而没有出现双眼皮?生物性状的遗传有没有规律呢?
学生讨论(略),分组回答。
▲眼睑性状是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讨论这一性状的遗传既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入新课。
教师对讨论结果不做过多的评价,只是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走近孟德尔
请几组同学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做简要的介绍,让学生走近“遗传学之父”这一科学伟人。
教师适时的补充,最后做以总结,强调孟德尔刻苦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精神。
▲“孟德尔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学生容易接受,学生会对孟
德尔会产生钦佩和感动。
通过这一过程能较好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三)孟德尔杂交实验材料选择的成功原因
1.豌豆的花
教师出示豌豆花的结构图,请资料查阅小组学生描述豌豆花的特点解释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种的原因。
此时教师介绍两性花、单性花、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性状和相对性状等相关概念。
并引导学生分析人工异花传粉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母本适时去雄,授于父本的花粉后还要套袋)。
2.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教师讲述豌豆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七对性状。
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
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并通过相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构建相对性状的概念。
▲这一部分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步骤展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过程,步步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并参与实验的设计。
具体如下:
[师]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种,若不进行人为异花传粉对它的遗传研究没有任何意
(子义。
所以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做母本,矮茎豌豆做父本进行杂交。
杂交后代F
1
一代)的茎高度的性状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
两种观点:①不高不矮,介于亲本之间的性状;②高茎的和矮茎的都有。
表现出介于两个亲本高度之间的性状”这一观点。
绝大多数支持“F
1
[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以红蓝墨水混合为例说明。
全部都是高茎豌豆!看来那么是否会出现大家所预料的结果呢?出示杂交结果:F
1
并没有相互融合!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
[学生讨论]可能是母本是高茎的原因,母本的信息干扰了父本的信息,所以子一代只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师]是这样吗?怎么去证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