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生物,教案教学过程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l(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重要性;2. 理解豌豆的遗传规律以及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3. 探讨豌豆杂交实验对现代遗传学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PT演示;2. 能够展示豌豆的遗传特征的实物或照片;3. 豌豆杂交实验的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导入部分1. 引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被认为是遗传学研究的里程碑,它为我们揭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对于现代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吗?请思考一下。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可能的回答包括:豌豆生命周期短,易于观察,具有清晰的遗传特征等。
这些回答都是正确的。
豌豆生命周期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代的观察和实验;豌豆的遗传特征非常明确,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种性状的变化。
实验过程1. 展示豌豆的遗传特征实物或照片,并解释不同性状的表现形式。
通过展示实物或照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豌豆的遗传特征,例如花色、种子形状和种子颜色等。
同时,解释不同性状的表现形式,例如紫色和白色的花朵。
2. 解释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孟德尔选取了具有明显对立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以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
他设计了两代豌豆的交叉杂交实验,以及自交实验,通过跟踪记录后代的性状变化,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3. 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实验中的关键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
关键问题可能包括:为什么跨第一代的纯合子不能直接产生第三代的纯合子?为什么自交第一代的杂合子会产生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后代?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学生实践部分1. 布置实验任务:分组设计豌豆杂交实验。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豌豆杂交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和预期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中。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知道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是什么吗?品红色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不能因此,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为融合遗传。
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孟德尔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然后介绍孟德尔的生平简介(二)孟德尔为什么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1.豌豆适于杂交实验的生物学特征(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2)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因此,豌豆是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
2、基本概念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特征。
比如:肤色,血型,高度,脸型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注意:不同种的生物性状是不可以比较相对性状的(举例)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也不能做比较(举例)。
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父本(♂):指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母本(♀):指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遗传图谱中的符号:(三)杂交实验的过程:介绍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孟德尔开展实验,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豌豆有很多相对性状,如,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呈现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图)。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一生物下学期教学案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姓名【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优点。
2、知道几个遗传学的概念:①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去雄②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③亲本(父本、母本)、子一代、子二代④杂交⑤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⑥纯合子、杂合子⑦配子3、知道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设计过程,明确实验结果。
4、能清楚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方法,明确假说的几个重要内容。
5、学会书写遗传图解,会分析遗传图解,会利用遗传图解解决具体问题。
二、能力目标1、培养自学能力。
2、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2、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培养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预习导学】问题探究一、孟德尔选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一)自主探究:阅读图1—1解释,什么是自花传粉?阅读图1—2解释,什么是异花传粉?什么叫父本?什么叫母本?阅读P3第1 自然段,识记什么叫相对性状?。
(二)结论(1)豌豆是严格的、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2)豌豆具有的相对性状(如高茎与;圆粒与;黄色与),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
(3)豌豆花大,也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1)去雄:除去花的全部雄蕊(2)套袋(3)(4)。
问题探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P3,填写1、F1表现为。
2、显性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隐性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性状分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节孟德尔地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并理解测交地概念;2、理解分离定律地内容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分离定律地内容及应用三、自主学习1、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测交1)测交地概念2)侧交地过程思考: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a、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高茎矮茎现1:1地分离比?测交X b、后代如果出现了1:1地分离比,你能确定亲本地遗传因子组合配子类型吗?测交后代()()测交比2、分离定律地内容:3、分离定律地应用及解题方法:1)显隐性性状地判断方法(见第一课时)2)如何确定遗传因子地组成(1)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为两个隐性遗传因子组成,即aa 型性状为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即A Aa型 ,AA或Aa(2)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即 Aa型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纯合子,即 AA、aa型(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是纯合子,即 AA、aa型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亲本都是杂合子即 Aa型(4)双亲为显性,后代有隐性个体,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 XAa 后代均为显性,则亲本之一为AA,另一方为AA或Aa3)怎样利用分离定律解遗传题(1)分离定律习题类型正推型:由亲本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子代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多指对五指为显性,两个杂合多指地双亲(Aa),其后代地手指正常地概率为多少?其中纯合子及杂合子概率分别是多少?逆推型:由子代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亲本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地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地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地基因型依次是?(用R、r表示)(2)解题思路与方法1、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3A__:1aa.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或AA×aa.11、隐性纯和突破法①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②从遗传图式中出现地隐性纯合体突破例1: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地基因引起地遗传病,一对正常地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地女儿.判断一家三口地遗传因子组成?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子,让这个孩子与一患者婚配,后代正常孩子地概率及患病地概率个多少?(用B、b 表示)例2:右图为一个白化病家族地遗传病系谱图(该病受隐性遗体病,由a基因控制;1和2为双亲,3和4为子女),据图回答如下问题:(1)理论上,白化病家族中患病个体比正常个体数目____,其中男性患者数目与女性患者.(2)1号个体地基因型为,2号个体地基因型为;3号个体地基因型为.4号个体为杂合体地机率是(3)若4号个体与一个携带此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地女性结婚,生下一个表现型正常地孩子地机率是十分钟随堂练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有高茎352株,矮茎348株.那么,亲本地基因型应是:A. DD × ddB. Dd × ddC. DD × DdD. Dd × Dd2.普通金鱼(tt)和透明金鱼(TT)杂交,其后代为五花鱼(Tt).现五花鱼之间进行杂交,问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是()A.2种,3∶1 B.2种,1∶1C.3种,1∶2∶1 D.3种,1∶1∶13.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地是()A.所有黑斑蛇地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蛇地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地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地不同D.F2中黑斑蛇地基因型与F1黑斑蛇地基因型相同4.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地数目约()A.0粒 B.30粒 C.60粒 D.90粒5.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测定F1地 ( )A.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B.相关基因地结构 C.产生配子地类型 D.产生配子地比例6.孟德尔对遗传定律地探索经过了 ( )A. 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C. 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7.绵羊有白色地,有黑色地,白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出一只黑色小羊,问它们生黑羊地几率是: ( )A. 25%B. 50%C. 75%D. 100%8.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地是()A.子女地一些性状跟他们地父母相似B.小羊和小牛同吃一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9.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10.下图是某种遗传病地家族谱系,回答(以A、a表示有关基因)ⅠⅡⅢ(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地.(2)5号地遗传因子组成是;10号遗传因子组成是,他是杂合体地概率是.(3)10号与一个患此病地女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他们出生病孩地概率为.一、法确定一对相对性状地显隐性关系地方二、根据子代性状判断(1)不同性状亲本杂交F只表现一种性状,此性状为显性性状.(2)自交F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地不同于亲本地性状为隐性性状.三、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知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F2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 其中分离比为3地性状为显性性状.四、遗传系谱图(1)双亲正常子代患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2)双亲患病子代正常为显性遗传,即“有中生无”.二、纯合子与杂合子地鉴别1、测交法: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和个体相交若F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体;若F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2、自交法:待测个体自交若F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F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划分鉴别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地花粉遇碘呈现不同地颜色,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花粉粒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鉴定.若只是蓝色或只是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一半呈蓝色,一般呈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和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更简便.三、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表现型及相互推导地解题思路1、正推型:已知双亲地遗传因子组成或表现型,推后代地遗传因子组成或表现型及比例(1)一对遗传因子地六种结合方式与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表现型地比例棋盘格法求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表现型比例:先根据亲本产生地雌雄配子列表;再根据表格写出配子结合成子代地遗传因由表格得出AA:Aa:aa=1:2:12、逆推法(1)遗传因子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地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用A表示,隐性性状用aa表示,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地遗传因子.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则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有一个b,然后在根据亲代表现型作为进一步推断.(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例直接推断ⅰ、若显隐性比为3:1,则为杂合子自交;ⅱ、若显隐性比为1:1,则为杂合子测交;ⅲ、若后代只有显性,则亲本可能为AA×AA、 AA×Aa、AA×aa;ⅳ、若后代只有隐性,则亲本均为隐性.4、分离定律地应用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如:一、3)2、指导杂交育种3、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4、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2、禁止近亲结婚地原理每个人都携带5-6种不同地隐性致病遗传因子.近亲结婚地双方很可能是同一致病因子地携带者,他们地子代得隐性遗传病地机会大大增加.。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1.1 Mendel's pea cross experiment (1) teaching design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
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与案例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分离定律”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
本节教材的编写特点也适于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且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思路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
第1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
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1。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背景授课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个课时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完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以及“分离定律”。
本节课是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
在本节课前,已制作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并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资料。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有很多名词需要解释,因此在本节课上学生除了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还应掌握杂交、自交等生物名词。
(二)教学设计思想高中新课改是当今教育大势所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放在了首位。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将一改过去直接把孟德尔分离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追寻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
其顺序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
这样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内容上也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际中领悟孟德尔的科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孟德尔的探究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课前已让学生收集关于孟德尔的资料,我也制作了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考虑到本地区实际情况,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收集到相关资料,因此课前提出一些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问题,便于学生查找。
问题如下:(1)孟德尔的生平。
(2)孟德尔杂交实验所选材料与实验的成功有关吗?(3)在孟德尔之前也有许多人做过杂交实验,为什么他们没有得出定律呢?2.走近孟德尔首先请几位同学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作个介绍,让学生走近这位科学伟人。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案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预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把握材料的选择对实验成功的影响。
2、初步了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模拟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3)分离定律的内容。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数据的分析。
(2)测交实验的作用。
【新课导入】引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长的像父母,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提问:1、生物体各种特征的遗传到底受什么控制呢?2、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呢?引入本章课题: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新课讲解】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成功的原因:①豌豆属于两性花,自花传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纯种,结果可靠②豌豆有很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例如书中P3的图1-2就清楚的展示出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示意图③相对性状的概念: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花的颜色等)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①把高茎豌豆的花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等待成熟 ②采集矮茎豌豆花的花粉③将采集到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提问:1.为什么要进行两次套袋呢?2.为什么选用的是未成熟的豌豆花呢?讨论并回答:1.进行两次套袋是为了防止豌豆花的雌蕊接受其他的花粉,影响实验结果2.选用未成熟的花,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茎(无论正反交)?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孟德尔把F 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孟德尔通过对F 2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发现在所得的1064株F 2植株中,高茎787株,矮茎277株,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尝试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并能预测测交实验结果。
2.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完整分析,能够概括出假说一演绎法的一般流程。
3.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完整分析,能够概括出研究性状遗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能够阐明分离定律的内容,并与能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思路】本节内容基本概念多,思维难度大,还有一个模拟分离比的实践活动需要开展,故考虑分两个课时进行,将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作为第1个课时的主要内容,内容相对也比较完整,其中重点突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第2课时开展模拟分离的实践活动, 体验假说的正确性,进而引导学生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假说,最后归纳总结规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2课时【实施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子为DD 和dd 的豌豆,那么大家 想一想,杂合子Fl 在形成配子 时,组成其的遗传因子能否全部 带入配子中?【引导推理】引导学生根据豌豆 须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 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个 体这一事实进行推理。
【提问】:Fl 的配子通过什么方式的组合,才有可能在F2中出 现DD: Dd: dd= 1:2:1的结果?引 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可能的 组合方式(①随机结合;②D 和 D 结合、d 和d 结合)【引导总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基于事实得出的结论。
说明纯合 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展示】展示孟德尔的四点假 说。
引导学生完成遗传图解,规 范遗传图解的绘制。
基于教师提供的事实得出: 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只有D 和d 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 然后同时与含有D 或d 的 配子结合,才能产生DD 和 dd 这样的遗传因子组成。
通过演绎法推出按每一种 配子结合的方式,写出F2 可能出现的遗传因子组成, 自主总结并得出形成配子 时,遗传因子分开,分别进 入不同配子中,雌雄配子随 机结合。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人教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见议1.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注意区别和归纳。
2.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大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把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的思维分析的过程。
3.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探讨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打基础。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引导法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直接通过对遗传学家孟德尔的介绍导入本节内容。
[新课]一、杂交实验基础知识1.实验材料——豌豆提出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闭花传粉◇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性状易于区分2.杂交实验方法课件演示豌豆进行人工传粉的方法,并强调以下两点:◇步骤:去雄——套袋——授粉——套袋——……◇开花前(花未成熟时)进行去雄,花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3.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提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并举例:双眼皮和单眼皮,姆指弯曲和不弯曲。
图示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强调相对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种皮的灰色和豆荚的黄色不是一对相对性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现象课件演示,说明以下几点:◇亲本(用P表示)为高茎和矮茎,其中高茎作为母本(用♀表示),矮茎作为父本(用♂表示),杂交(用×表示)◇子一代(用F1表示)全为高茎,子二代(用F2表示)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
教案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学习目标导引】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3、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要点提炼】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为了便于分析,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全部为高茎豌豆。
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的假设: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设计了测交试验。
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4、分离定律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即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本概念自花传粉(自交)、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杂合子、测交。
【典型例题解析】例1两个杂合子黄色子粒的豌豆进行杂交,产生120粒种子,理论推算纯合子黄色豌豆种子的数目为()(A)30粒(B)60粒(C)90粒(D)120粒解析两亲本为杂合子黄色子粒,说明黄色为显性性状,其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设黄色由A控制),两亲本杂交后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有AA、Aa、aa三种,比例为1∶2∶1,其中纯合子黄色豌豆(AA)占后代个体总数的1/4,1/4×120=30粒。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参考教学设计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理解)(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理解)(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理解)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采用“问题渐进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和讨论,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提出假说,并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在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成功分析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3.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符号P 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 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3∶1 (性状比)2.特点(1)P具有相对性状。
(2)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1)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DD∶2Dd∶1dd。
(2)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3高∶1矮。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为3∶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五、分离定律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及方法1.阅读教材P2~3,分析图1-1、1-2、1-3,判断正误:(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人教版教学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第一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背景1.1 教学目标了解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动机。
理解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
1.2 教学内容孟德尔的生平简介及其对遗传学的贡献。
豌豆植物的特点和其在遗传实验中的适用性。
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起因和最初的观察。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孟德尔的生平及豌豆植物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理解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的形式评估学生对豌豆杂交实验背景的理解。
第二章: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2.1 教学目标学习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理解孟德尔如何控制杂交实验的条件。
2.2 教学内容孟德尔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步骤。
人工异花授粉的具体方法。
孟德尔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2.3 教学方法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和操作模型,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
分组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杂交过程。
2.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模拟实验操作和书面报告评估学生对杂交实验方法的理解。
第三章: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分离律3.1 教学目标学习孟德尔的第一条遗传规律——分离律。
理解分离律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含义。
3.2 教学内容孟德尔的分离律及其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分离律的现代解释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分离律的原理。
使用遗传图解和Flash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离律。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测验和问题讨论评估学生对分离律的理解。
第四章: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律4.1 教学目标学习孟德尔的第二条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律。
理解自由组合律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含义。
4.2 教学内容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律及其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自由组合律的现代解释和意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律的原理。
使用遗传图解和Flash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自由组合律。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测验和问题讨论评估学生对自由组合律的理解。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3课时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别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说明别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展科学方法的教育;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教法学法】活动探究法、问题串法、讲解法、课件直观展示法【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问题探讨: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牡丹花的颜色是什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引言:遗传是我们熟悉的生物现象,但遗传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屈折,又是那么精彩绝伦。
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展?在学生阅读、讨论的根底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2)孟德尔用防止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展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场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答复:否。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根椐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着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身心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课堂上尽量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起来。
本课宜采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来解决问题,透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现象来看“分离定律”的本质。
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方案,加深学生的印象。
适时地进行提问,通过模拟实验的教学,让学生活动起来,进而对分离定律进行阐明,这样寓教于乐,理解的知识点才不容易遗忘,接着组织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技能训练。
通过课文最后的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表达个人的见解。
最后把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应用遗传定律设计几个题目,对典型的遗传题进行引导,从而来突破难点。
二、教材分析1.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能够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进行解释,分离定律的遗传题进行分析、解答,明确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为自由组合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中,为什么孟德尔精心选择豌豆作为遗传材料,以及纯系亲本如何做杂交实验非常关键。
2. 本课内容包括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解释,验证解释的正确性,分离定律的实质,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分离定律是三大遗传定律中的第一个遗传定律,是学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遗传章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 在初中时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一般概念有所了解(遗忘程度很高,有必要稍作重复),而对于遗传规律是没有学习过的,因此要把握好这个梯度。
教师可以以初中相关知识影片动画——自花传粉、向日葵的花序、异花传粉来说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有关花传粉的知识,因此在介绍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有对该实验的认知能力基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遗传现象〖第一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正文】1.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豌豆种子;2.白纸;3.实验器材:实验台、玻璃棒、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遗传的基本概念。
讲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作用是解释遗传规律和遗传特征的继承。
提问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及相关实例。
2.杂交实验方法(15分钟)给学生分发豌豆种子,并要求他们观察豌豆的形态特征,如颜色、花型、种子形状等。
然后解释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选取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分析遗传规律。
让学生根据豌豆种子的外观选择两个有明显差异的个体作为亲本。
3.实验步骤(30分钟)(1)在玻璃棒上滴一滴亲本的花粉液,然后用玻璃棒将花粉液轻轻刷到另一个亲本的柱头上,完成杂交。
(2)记录杂交的时间和方式。
(3)观察受精情况和后代的性状表现。
让学生将杂交得到的豌豆种子分别种植,记录其颜色和形状等性状。
4.遗传规律的分析(3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分析后代的性状表现情况,并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观察后代豌豆的性状比例,并推测出亲代的基因型。
5.实验总结(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哪些遗传规律?这对遗传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实验课,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和观察结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
同时,学生还培养了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遗传杂交实验。
2.通过孟德尔的遗传杂交实验,领悟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
3.领悟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遗传杂交实验。
2.孟德尔的遗传杂交实验三、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穷苦学生孟德尔的开挂人生》,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小组讨论,问题探讨: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
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提示:粉色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一粉色。
2.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你的证据有哪些?提示:不同意。
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出现红花或白花;再例如,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观看视频《豌豆》,通过了解豌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为何孟德尔使用豌豆作为实验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它是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植物,而且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受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冠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_______、可以明显区分的__________________(relative character)。
思考: 1.为什么要去雄?避免自花传粉2.为什么要套上纸袋?避免异花授粉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便于观察和统计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特征。
比如:颜色,血型,高度,形状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图片分析豌豆不同生物性状)总结: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便于观察和统计(3)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4)单株产生的后代数量多:容易统计分析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的?难道矮茎性状消失了吗?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为什么子二代中的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图片分析)F2中出现的3:1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图片分析)孟德尔还对豌豆的其他6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可见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
三、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显性性状:由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用大写D表示)隐性性状:由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用小写d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_存在的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的个体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的个体F1高茎豌豆:Dd(3)生物体在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____________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的。
含遗传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的配子结合,又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配子结合。
遗传图解四、形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播放视频《形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借助影像资料,感悟形状分离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知识点梳理: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模拟内容甲、乙两个小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小桶内的彩球: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步骤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____________。
(2)彩球组合类型的数量比代表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__________。
小组讨论,问题探讨:1. 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孟德尔当时只对F2中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提示: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总的实验结果更接近预测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量比为3: 1。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对F2中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那么他很难止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足够大,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对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提示:合理,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统计的样本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来验证。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的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____________杂交实验中出现的_____________现象。
但是一种正确的_________,仅能_________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____________另一些实验结果。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test cross)实验隐性亲本的配子仅携带隐性基因,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作用小组讨论,问题探讨: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了什么?1.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_______,不相融合;2. 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核遗传。
假说——演绎法讨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思路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做出假设、解释问题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实验验证4.得出分离定律:总结规律六、分离定律的实质视频播放知识点梳理:分离定律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
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细胞中去。
在孟德尔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离定律。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在纯合子中相同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位置的来自双亲的二个基因决不会发生融合而是仍维持其个体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基因发生分离,其结果是杂种第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中性状会发生分离。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课堂练习:1.假设你正在一个花卉生产基地工作。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种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
你立刻意识到它的观赏价值,决定培育这样的花卉新品种。
当你知道这种花是自花传粉以后,将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可惜的是,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却有36株是开白花的,这当然不利于商品化生产。
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植株呢?请你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方案,与同学交流,看谁设计的方案更简捷。
提示:将获得的紫花植株连续自交几代,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选育后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中不再出现白花植株为止。
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须在豌豆开花时去雄以防止发生自花传粉B.在豌豆花去雄后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孟德尔的实验材料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D.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提示: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花蕾期)进行去雄,在花粉成熟时进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A错误。
3.一株杂合的紫花豌豆自交,共结出多粒种子,前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都开紫花。
则第11粒种子长成的植株也开紫花的可能性是( )A.1/4 B.3/4 C.1/2 D.5/6提示:杂合的紫花豌豆植株自交,其后代为开紫花植株的可能性是3/4。
由于第11粒种子与前10粒种子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故第11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紫花的可能性仍是3/4。
五、板书设计: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视频、知识梳理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三、分离现象的解释四、形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