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课件(3、4、5节)
传播学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三四讲
◊对于传播的代表性定义,我们将其分为五类:
传播概念的 演变
1.共享说:就是使一个人或属个人所有的化为两个人或更 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2.影响说:传播史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行为的 过程。
3.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 反应。
4.互动说: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互动作用。
历次传播革 命的反思与
总结
◊从五次传播革命的历程所呈现的形态看,我们认为有四种状态 应引起传播学界的重视: 1.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状态发展;
2.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始终呈叠加状态发展;
3.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
4.信息和知识的增长与积累呈金字塔状态发展。
◊从五次传播革命所形成的结果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将人类带进一 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
◊传播,是人类发展史上最神秘、最富有人性的独特现象。它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它与人类朝夕相处,如影相随,居于人类生活的中心。
◊这里我们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如何描述 和阐释传播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传播概念的 演变
◊概念是知识积累的基础和传播研究的起点。 ◊对于“传播”的解释和理解,既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如果社会不能对“传播”的含义作出集体约定,传播学者就不能始终 如一地使用这一意义,那么就无法正确地认识和探寻人类传播的状况和 规律。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播”相近 的词有“传”、“播”、“布”、“流”、“宣”、“扬”等。 ◊但是,这些词在用于描述人类信息交流的现象时,其义心和义位虽然 相同和相近,而义体和义象却是各种各样。通常,“传”示纵横地传播, “播”示广泛地传播,“布”示伸展地传播,“流”示连续地传 播,“宣”示庄重地传播,“扬”示宏大地传播。 ◊它们显得含义丰富而又具有弹性,意蕴深厚而又不乏灵动。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传播学课件
定性研究方法
包括访谈、观察、参与式观察等,用于深入 了解受众和传播效果。
混合研究方法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综合分析传播效果。
05
传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
01
新闻报道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 向公众传递国内外时事、社会生 活等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02
03
媒体监督
针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 析和评论,引导公众了解事件真 相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
整合传播模式适用于现代数字化媒体环境下 的品牌营销、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等领域的 传播活动。
04
传播理论与研究
传统传播理论
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描述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包括谁、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施拉姆循环模式
强调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传播者和受 众相互转换角色。
01
新闻报道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大 众传递新闻和信息。
电影和电视剧
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娱 乐和文化信息。
03
02
广告
通过各种媒体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或 服务。
公共关系
通过公关活动和传播策略来塑造组 织形象和声誉。
04
组织传播
内部沟通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包括会议、通知、邮件等 。
对外宣传
社会教育
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公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06
传播学的前沿与展望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研究
社交媒体传播
研究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包括 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社交网络等方
面。
移动传播
研究移动终端的传播特点,如手机、 平板等,以及移动传播对人们信息获
《传播学教程》课件
第五章:社会与文化传播
探讨社会和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意识 形态、价值观和符号系统。
学习资源
1 课本和参考书籍
2 网上资料和资源
推荐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 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展阅 读。
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 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 获取相关材料。
3 交流和讨论平台
创建学习群体和讨论小组,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
评估与考核
1 课堂参与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展示对传播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作业和项目
完成个人和团队作业,包括案例分析、研究报告和媒体项目。
3 期末考试
通过综合考试评估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习动机
1 为什么选择学习传播学
掌握传播学知识有助于对社会、媒体和人际互动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2 实用性与应用前景
传播学技能在广告、公关、媒体和市场营销等职业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职业发展机会。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课程介绍
《传播学教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并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习传播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信息传播和 沟通至关重要。
为什么学习传播学
传播学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作用,还能提高你的沟通技巧和媒体素养。掌握传 播学的知识将成为你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中的巨大优势。
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基本概 念
介绍传播学的起源、定义和 基本理论,为后续章节的学 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传播理论与模 型
探索不同的传播理论和模型, 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传播的原 理和过程。
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 术
研究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 包括印刷媒体、广播、电视 和互联网。
《教育传播学》PPT课件
完整版ppt
10
如何正确理解传播
❖ 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
❖ 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
不算传播
❖ 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递活动,没有受传者的接受活动,
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
❖ 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和通道是传播的基本条件
❖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人的行为都
三、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功能概括
施拉姆1982年出版《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专著, 认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政治功能、经济功 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施拉姆的贡献: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认为大 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采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完整版ppt
18
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
一个有机体对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史蒂文斯,1966)
一个来源透过对讯息的传达,能使接受者引起反应的过程。(理 兹,1974)
完整版ppt
7
“互 动”说
互动,甚至在生物的层次上,也是一种传播;不然,共同行动 就无法产生。(米德,1963)
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1967)
在互动的情景中,有讯息价值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传播。(瓦茨
教育传播学
完整版ppt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教育传播系统Leabharlann 第三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第四章 教育传播信息
第五章 教育传播符号
第六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第七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
第八章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
第九章 教育传播环境
第十章 教育传播效果
完整版ppt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教学内容批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个初级的传播过程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信源:也是传播主体,又称传播者2、信道:是传播的媒介,又称渠道3、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4、信宿:是传播的对象,又称受传者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1)拉斯韦尔生平:1902年生于伊利诺伊州一个叫唐奈森的小镇,少年时参加“肖托夸夏季教育集会”,聆听一些像布赖恩、福利特这样的政治演说家的扣人心弦的讲演,激发了小拉斯韦尔对政治学的浓厚兴趣。
直到现在,我们与其把拉斯韦尔看作是一个传播学者,倒不如把他看作是一个政治学者,他是以政治学的视角开始了对传播学术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并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9年,小拉斯韦尔的叔叔送给他一本弗洛伊德在克拉克大学的演讲集,因此开始了拉斯韦尔长达一生的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理智兴趣,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个性在政治中的作用。
而此时,拉斯韦尔才刚刚7岁。
没错,哈罗德·拉斯韦尔是个早熟的孩子,1918年,16岁的拉斯韦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一名大学生,四年之后,二十岁的他开始了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的课程的学习,1926年,年轻的拉斯韦尔博士毕业。
而他的完成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较早以内容分析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政治宣传”的成果。
这里介绍一下,传播学上的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以确定与计算内容的关键单元(key unit)及其方法论基础而讯息中显性内容的出现频率所做的分析。
它注重其方法的客观性与可重复性,让观察实验法的资料本身来解释自己,从而同更具阐述性的内容研究方法形成对照。
它针对的是统计学上的构成样本。
1927年,他被聘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助理教授。
1930年,他发表了《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标志着将精神分析理论首次主要用于分析政治领袖,创建了政治心理学领域。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 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
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6
印刷传播时代
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9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0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动物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人类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继承的; •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1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 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 – 条件反射原理。
12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 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与发展历程
学科背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其发展受到了心 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 影响。
发展历程
传播学经历了从初创期、成型期到发 展期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验学派
以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强调对 传播现象的客观分析和经验验证 ,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霍夫兰
01
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环境影响传播
02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环境因素对传播内容和方式
产生影响,制约信息的流动和传播效果。
传播与社会稳定的互动
03
传播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社会的稳定也为传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电视的特点
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信息传递速 度快,覆盖面广,但需要特定接收设 备。
互联网的特点
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可以随时随地访问。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01
02
03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 兴起。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和 传播方式。
01
02
03
04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
发展。
《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安 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
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 理暂行规定》:规范计算机信 息网络国际联网及其相关活动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 定》: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信息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01
播效果的实证研究。
受众是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媒介和信息是受
02
众选择的对象。
传播内容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注
03
重对传播内容的分析和研究。
REPORT
RESUME
C ATA LOG
D AT E
ANAL YSIS
批判 学派
03
SUMMARY
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被认为是现代社 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传播学批 判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符号和文本进行 比较研究,揭示文化 差异和传播规律。
符号是社会文化的基石,具有表征 意义的功能。
符号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
传播的本质是符号的交流和意义的 共享,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
主要观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期(1930s-195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播效果研究,代表人物有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等。
批判期(1950s-1970s)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传媒内容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代表 人物有默多克、麦克卢汉等。
多元期(1970s至今)
这一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文化研究、 媒介效果、受众研究等多个方面,代表人物有 费斯克、布尔迪厄等。
REPORT
ANALYSIS
SUMMARY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 教程第三版课件)
RESUME
CATALOG DATE
目 录CONTENTS
1 传播学研究史 2 经验学派 3 批判学派 4 认知学派 5 社会符号学派
CONTENTS
传播学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 (1)传播学派1、 (2)传播学派2、 (3)批判学派1、 (4)批判学派2、 (5)经验学派,
(1)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论, (2)内容分析法、 (3)控制实验法, (4)抽样调查法, (5)问卷调查法。
(1)传播学
(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有三大分支:大众传播学,人 际传播学和组织传播学,比重最大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前身 是新闻学。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研究对象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 介研究,效果研究。
2019/2/27
3
( (1)传播学、 (2)传播学研究、 (3)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4)传播学在中国、 (5)传播学学科定位, (6)传播结构、 (7)传播模式、 (8)传播的意义、 (9)符号与传播、 (10)信息与传播。
(1)受众、 (2)受众的信息接触动机、 (3)受众对信息的选择与接收、 (4)受众分析理论、 (5)受众的媒介参与, (6)传播者、 (7)传播者的传播任务、 (8)传播媒介、 (9)把关人、 (10)传播者的权利。
(1)大众传播、 (2)大众传播的目标、 (3)广告、 (4)媒介、 (5)舆论, (6)大众传播效果、 (7)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8)传播效果与态度改变、 (9)劝服、 (10)传播效果理论; (11)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12)“培养”理论、 (13)“知沟”理论、 (14)沉默的螺旋、 (15)议程设置, (16)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17)传播体制、 (18)深层控制、 (19)控制类型、 (20)规范论。
2019/2/27
13
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美 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 广泛的群众基础。1870年全国 只有160所公立中学,到19世 纪末已增加到6000所以上;在 1880-1900年这20年中,美国 全国增加了近150所高校,公 共图书馆达到9000座,藏书量 超过4500万册,文盲率1880 年是17%、1900年是11%、பைடு நூலகம் 20世纪40年代下降到8%。
传播学基础教程课课件
03
传播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发 展趋势,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等从事信息采集、 加工、发布和管理工作。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的思想 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探讨信息传递和影响的问题。
在20世纪初,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更加 关注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从而推动了传播学的形成和 发展。
品牌认知度
衡量受众对品牌的认知程度,通常通 过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等指标来评 估。
广告效果
衡量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营销效果,通 常通过广告收视率、广告点击率、销 售额等指标来评估。
05 传播与社会
总结词
传播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播 也塑造了文化的面貌。
物 质的总和,它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 。传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传递 了文化的各种元素,还塑造了文化的面 貌和形态。在传播过程中,文化被选择 、强调、重构和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方式相互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
信息传播生态。
04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理论
01
02
03
04
子弹论
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抗拒的 强大力量,受众只是被动接受 媒介信息,没有选择的余地。
有限效果论
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 的,受众具有主动选择和过滤
信息的能力。
适度效果论
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
1 2
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信息过滤、内容推荐、语 言翻译等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传播学(全)PPT课件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 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 ),广义上指 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的社会科学流派,与 以思辩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 2、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critical school)是 在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 成和发展起来,主要代表有M.霍克海默、H. 马尔库塞、T.W.阿多诺等人
大众传播学
授课班级:14新闻采编 主讲教师:铁岭师专人文学院 郑志平
上节知识回顾
• 一、传播学的定义
• 要点: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
与规律的科学。
•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
• 要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人类传播活动。 • 传播发展的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信息接受规律
三、 传播的定义
谷腾堡的印刷厂
谷腾堡圣经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意大利,1874-1937)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埃尼阿克(1947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 第一节、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 • 1、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 • 1 ) H·拉斯韦尔( 1902 - 1977 )。著名的政治学家、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在 1927 年写了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一书,对一次大战中的宣传 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成为研究宣传研究的权威。他 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最早概括了传播的 三项基本社会功能,并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对 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三种社会功能分别是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 社会遗产。 • “5W”模式: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 么效果?并引申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 分析和效果分析的五大传播学研究课题。
•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新知识(一)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 2 、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以及他们所属集团、组织、和社会关系;研究他 们怎样相互影响。 •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传播过程”。 •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 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这五种传播系统,也称信息系统。
三、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 1、传播学进入中国20余年,正处于发展 时期。 • 2、译著、队伍、观念改变。正确处理引 进与吸收,批判与借鉴的关系,实现传 播学本土化。 • 3、最前沿动态:深层次本土化、网络传 播、分众传播。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 1、研究现状 已经传播扩散到世界各国; 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 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不断壮大; 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 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
威尔伯·施拉姆 作品: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大众传播的责任》 《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 《传播学手册》 《人类传播概论》等。
• 奠基人要点回顾: • (1)拉斯韦尔:五W模式 • (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 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 (3)卢因:守门人 • (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人心理研 究 • (5) 创立者:施拉姆 开山鼻祖、集 大成者
第一章 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 • • • • • 第一节 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 一、传播学的欧洲渊源 二、美国传播学的孕育 第二节 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重点) 一、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 拉斯韦尔 卢因 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 李普曼
人类传播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
蔡伦
毕升
谷腾堡
传播学的完善者:威尔伯·斯(施)拉姆
传播学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
1901——1976奥裔美籍 著名社会学家 作品: 《人民的选择》 《美国士兵述评》 《社会研究的语言》等。
•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美国传播学 家。他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 研究,他和卡兹以《人民的选择》(1948) 为题发表的研究调查报告是传播学研究史上 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提出了“先有倾向”假 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与两 级传播”等著名的理论观点。 • 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创始人。 • 他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 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和多级传播 轮,从而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
• 卢因(Kurt Lewin 1890一1947)是德国犹太人,原 柏林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1933年为躲避法西斯 迫害逃亡到美国,在艾奥瓦大学任教,卢因的专 业领域是群体力学,他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 题,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 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 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或者叫守门 人理论),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 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 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 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 卢因在主要研究领域是群体传播的渠道。 • (也被译成勒温)作品:《群体生活的渠道》 • 《解决社会矛盾》
2、未来趋势(年轻学科)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 操作化、分支化、本土化。
思考与练习 1.传播学的几位奠基人都有何贡献。 2.传播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 3.什么是守门人理论?
霍夫兰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LangSchramm,1907—1987) 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 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 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 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 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 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 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 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 传播学。 •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 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这本书 收录了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 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施拉姆 当时还仅限于挖掘前人和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并加 以整理,使之系统化。
• 3) C·I·霍夫兰(1912-1961)。美 国实验心理学家。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后 任该校心理学教授。霍夫兰最早把心理实 验法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他主要关心传 播的说服效果,即传播引起的态度改变问 题。从二次大战期间到60年代初,霍夫兰 的实验对象有老鼠走迷宫变为让士兵看电 影,于是他从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法和 受众属性等方面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 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 复杂性和条件性。 • 作品:《美国军人》《大众传播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