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6.3.1物质的溶解性学案(新版)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设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设计

课题一:物质的溶解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a.通过对溶解性饱和溶液的复习理解并记住固体溶剂热度的概念。

b.通过实验理解影响物质溶解度因素2 过程和方法目标:本节课运用主要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等。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为溶解度概念的尽力提供感性的材料,同时让学生体验控制变量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理解溶解度曲线,了解结晶概念及结晶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学习过程。

二、教学重点:溶解度的含义三、教学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建立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练习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同学们,铁和食盐在日常生活中常见,那他们都溶于水吗?事实上,不同物质溶解性不同,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影响结果又怎么样?请大家大胆猜想。

2.探究活动1(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素有哪些)1、学生猜想影响因素影响结果溶质的种类溶质不同,溶解性不同溶剂的种类溶剂不同,溶解性不同湿度的高低温度不同,溶解性不同2、教师讲述怎么才知道这三个猜想是否正确么?(用实验验证)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可能有多种,我们在设计实验验证某一因素的影响结果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注意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法是开展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提供给学生的硝酸钾有三小袋:1.5g的一袋,3g的两袋;两个实验中每次用到水都是5ml。

学生完成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1:1g硝酸钾在5ml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解溶解限量受溶质种类的影响(说明室温下硝酸钾在5ml水中全部溶解限量比熟石灰大)实验2:3g硝酸钾在5nl冷水中未能全溶,在5ml熟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溶质的溶解限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物质溶解限量越大教师总结:刚才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的确受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对固体在水中溶解性是很复杂的。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3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3沪教版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4.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下列能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C)
A.恒温蒸 发掉20g水B.恒温加入少量的硝酸钾
C.降温到10℃ D.升温到25℃
5.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宜分离操作 的编号:
A.蒸发结晶法 B.降温结晶法C.过滤法;
⑴食盐水中混有泥沙,欲从中分 离出食盐,应先C,再A;
⑵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应用B;
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用A;
⑷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纯净的水,应用C;
6.20℃是食盐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将15g食盐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23.1%。若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26.5%,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现象】有固体析出。
【概念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的方法:
①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
原理:水分蒸发,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而析出晶体;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氯化钠。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原理: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析出晶体;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教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
A.硝酸钾溶液B. 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盐溶液D.氯化铵溶液
2.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B)
A.溶解度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
3.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 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教课设计【教课目的】认知目标:1.理解溶液的观点及根本特色;认识溶液的一些性质2.认识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力目标:1.能够经过对比实验,概括、认识溶液的特色2.经过研究实验,认识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由感情目标:1.学习科学研究的一些根本方法,培育实验察看,剖析能力,培育研究精神【教课要点难点】溶液的观点、特色。

【教课过程】.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不瞒大家说,老师提起做饭就头疼。

一次我做饭时,忙繁忙碌,油盐糖醋面都粘在衣服上,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方法,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污渍呢?生:洗师:用什么洗?生:用水洗。

师:水起了什么作用?生:溶解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溶解。

[板书]物质的溶解师出示教课目的[大屏幕]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师:刚才我说的这几种物质都能够溶解吗?生:自由回复师:果然这样吗?我们仍是让事实来说话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实验研究一实验内容察看到的想象面粉放入水中豆油放入水中食盐放入水中第1页糖放入水中食粗放入水中师:下边同学们进行实验,并达成实验报告。

生:实验并回复师:[追问]那么这些状态都是溶于水吗?生:不是师:既然不是,那么我们不可以说物质在水中溶解,而只好说物质在水中分别,共有几种状况?[板书]一、物质在水中的分别生:三种状况师;同学们看面粉分别在水中,振荡后,悬浮在水中的是什么状态的物质?生:固体师:我们把这样的混淆物称为悬浊液。

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生:自由回复[板书]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别在水中师:面粉分别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我们认真察看:振荡静置后,面粉不是平均分别在水中,会分层,我们就说它不平均,不稳固。

那老师衣服上的面粉如何除掉呢?生:洗师:用水洗后如不洁净,可再次用水漂洗。

师:豆油分别在水中,振荡后,分别在水中的物质是什么状态的?生:液体师:我们把这样的混淆物称为乳浊液。

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3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3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能在实验室里初步提纯粗盐。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

教材分析重点探究常见晶体的制取,学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从溶液中得到溶质晶体的方法。

难点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D )A.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B.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C.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D.相应温度下达到饱和时,100g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2.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的降温结晶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我们知道,氯化钠、硝酸钾等物质易溶于水,那么能否把溶于水中的溶质再提取出来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三、结晶【活动与探究】结晶实验【实验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氯化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在一只盛有30mL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硝酸钾,配成浓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有固体析出。

【概念】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的方法:①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原理:水分蒸发,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而析出晶体;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氯化钠。

个人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②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原理: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教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

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结晶的应用:如海水晒盐,工业化工原料和产品的生产。

【交流与讨论】填写饱和溶液结晶(晶体不含结晶水)时下列所列各项的变化关系。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2(新版)沪教版【学习目标】 1.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2. 知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会根据溶解度曲线查找溶解度及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 1. 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2. 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导学过程【活动一】认识、理解溶解度的定义1. 阅读课本P18-19,自学结合一对一助学理解“溶解度”的含义。

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划分(根据室温20℃时的溶解度)【巩固训练】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 100g水中溶解氯化钠36g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2)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3)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4)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2.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1) 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是;(2)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 g氯化钠,此时恰好形成饱和溶液;(3) 20℃时,将15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若将20g氯化钠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活动二】认识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学习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1.完成P19上的“活动与探究”2.从溶解度曲线可获得以下信息:(1)可推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2)可以发现溶解度随变化的趋势;(3)还可以比较在某一温度下或某一温度段内不同物质的的大小等。

3.完成P20上“观察与思考”中的问题。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章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新沪教版 大赛获奖教案1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章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新沪教版 大赛获奖教案1

物质的溶解性
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学
一、影响
想与启示】
【应用】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常常用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溶【活动与探究】
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你认为要注意哪些方面?请
①降低温度(一般情况)②蒸发溶剂
毫升蒸馏水,分别放入
熟石灰,振荡,观察固体是否
溶解,而


物质的溶解性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是温度,大部分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需要确切地知道物质溶解性强弱程度,
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拓展提升
的溶液还可以溶解。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 (新版)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度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上节课介绍了物质的溶解性,已经了解了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溶解情况不相同。

这节课溶解度是继物质溶解性后,怎样精确地衡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通过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比较,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比较表格列数据和曲线查数据的不同,会画出相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含义。

(2)学会区分物质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3)知道溶解度曲线,并会根据曲线查找相应的溶解度。

2. 过程与方法
(1)在掌握物质溶解性的基础上,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并能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结合数学曲线思想下,学会画溶解度曲线,培养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物质定性、定量的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溶解度五要素。

四、教学用品
媒体:投影
五、教学流程
七、板书设计。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2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2 (新版)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一、设计说明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是为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作必要准备。

在以往的教学中,按照书上的内容设置往往要通过两节课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原理比较简单但操作却耗时较多,基于对“溶液”主题单元的思考,对本节课的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做了调整,期待提高“溶液”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关于物质溶解现象的经验,将课本中的课堂实验一设计成简单可行的家庭试验(如比较白糖和面粉的溶解性大小),既节省课堂时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则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条件在课外亲身感受的部分(如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对于课堂实验,要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功能:既让学生感知实验事实或变化规律,更要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概念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也巧妙地使教学过程逐步推进,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序高效地完成“繁多”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的实验,以尽可能少的药品和仪器装置,尽可能简单的操作步骤,实现了多重功能(认识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饱和溶液概念的建构,感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合作精神等)。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六、七年级《科学》中学习过物质的溶解、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等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对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溶解,各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并不同,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情况等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

通过本节课知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学习为后面知识(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等)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性的概念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的使用,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2)通过对实验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进一步学会比较和归纳。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1.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难点:学生概括、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一、二节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许多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水溶液。

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溶液,那么,食盐或其他固体物质在水中是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呢?它们溶解的速率是否一样?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推进新课【对话】小孩与爸爸的对话小孩:爸爸,我要喝糖开水。

爸爸:好,爸爸倒给你喝。

小孩:不甜,不甜。

爸爸:爸爸给你再加点糖。

小孩:爸爸,再加点糖。

爸爸:傻孩子,已经很甜了,杯底有糖剩余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小孩:为什么呀?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实验探究】【实验1】分别向A、B、C三支试管中加入5 mL水,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 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实验2】如右图所示,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

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食用油溶解于中,不能溶解于中。

【实验3】取1支试管,加入5 mL水,然后加入3 g硝酸钾,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什么?【过渡】那么,在一定温度下,把固体物质放在一定量的水中是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呢?下面我们来做实验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实验探究】【实验1】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分别取出20 mL加入A、B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向烧杯中加入2 g硝酸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实验2】在A烧杯中再加入5 mL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设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设计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实验探究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方法;3、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及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对饱和溶液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产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体验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体验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3、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重难点:重点:1、建立溶解性的概念;2、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难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2、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展示:向三只分别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面粉、食盐、食用油,搅拌.学生观察思考1:看了这几只试管中的物质,你有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讨论讲述:不同的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板书: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溶解性定义思考2: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讨论、猜想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溶剂的量、颗粒大小……探讨:下面我们做几个小试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分组实验:[实验一]: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克分别放入有5毫升的水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实验二]:A、B两只试管中各放入少量的植物油,A中加入少量水,B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实验三]:取一只试管加入5毫升水,再加入3克硝酸钾,充分振荡,观察现象;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现象.教师在学生实验探究时巡回指导.思考3:你观察到哪些现象,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交流讨论:展示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板书: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1)机修工满手的机油用什么洗去?为什么?2)菜锅上的油用热水比用冷水易洗干净,为什么?3)冬天洗衣服时用温水来冲洗衣粉,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物质是否能无限制地溶解?如一杯糖水中不断加糖是否一直会变得更甜?[思考1]:如果把溶液分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两类,你会下定义吗?带领学生阅读教材P168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板书: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思考2]:教材“饱和溶液”概念为什么有“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作为前提?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1]:两同学各取一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水,室温下分别一份一份地加入硝酸钾,振荡,待前一份溶解后再加,直至有固体不再溶解.[实验2]:甲:向试管中加5 mL水观察现象;[实验3]:乙:将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将教材中20毫升水改为5毫升既节约药品又方便了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猜想:饱和溶液中能否再溶解其它溶质?教师演示:[实验4]:在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振荡,观察现象.(用硫酸铜颜色鲜明)学生惊叹!小结: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能再溶解别的物质.[思考3]:怎样判断某一溶液饱和与否?展示:盛有KNO3溶液的甲乙丙试管,其中甲乙为饱和溶液,甲试管中有晶体析出,乙丙无.问题:请判断哪支试管中溶液一定饱和?另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饱和与否?教师演示:[实验5]:在乙试管中再加KNO3,晶体不溶.在丙试管中再加KNO3,晶体还能溶解.小结: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交流与讨论]: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结合上面实验1—3来总结、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注:上面的方法对大多数物质是适用的,但有少数几种物质(如氢氧化钙)却不适用.补充:日常生活中对溶液的分类有另一种说法:浓溶液与稀溶液.实验一中,1克食盐完全溶解在5毫升水中,而1克消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他们形成的溶液哪种比较浓,哪种比较稀?追问:如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来化分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交流讨论]: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讲述:请大家反思,这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了哪些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是否还有问题没解决?结束语: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大家的表现很好,希望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更多的问题.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2、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观察是否有溶质析出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观察是否有溶质析出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3、把一只新鲜的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1)若向烧杯中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请解释原因.(2)若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浓盐酸,鸡蛋壳表面会有什么现象?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1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沪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1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沪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1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1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6.3.1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新版)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溶解性 课题 6.3。

1 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时间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通过探究记住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

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深刻理解影响溶液饱和与否的关键,会转化的方法;3.知道饱和与否与浓稀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者只有在同种溶液同种温度下才能有关联。

教学重点 与物质溶解性有关的概念学习。

教学难点 影响溶液饱和与否因素的掌握及相互转化方法的理解.教学方法 实验 讨论 比较 归纳教学媒体 过媒体 录像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用 “难”、“不易”、“易”、“微”、“能"填空)H 2 溶于水, O 2 溶于水, CO 2 溶于水NaCl 溶于水, CaCO 3 溶于水, Ca (OH)2 溶于水2、除了水还有 可作溶剂。

3、举一个气体作溶质的溶液 (填溶液的名称)。

【新知导学】:1、一定量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食盐?试画出下列有关图示曲线.2、 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0 NaCl/gNaCl%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阅读教材P16-17,完成实验1,实验2,实验3称为溶解性。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 沪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 沪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沪教版一、我思我学:查一查:综观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其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物质名称,下同);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试一试: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将分别盛有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热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中,冷却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_。

结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要想从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结晶法。

二、同步导学:评价要点:1.学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2.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不要求掌握气体溶解度概念)。

3.了解:结晶的概念。

4.学会:使溶质结晶的常用方法(蒸发、降温等)。

并会在解决分离、提纯等时加以灵活运用。

方法指引:1.溶解度曲线直观地表示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以KNO3、NaCl、Ca(OH)2为例,其中KNO3变化最大,NaCl变化很小,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地选择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是将可溶物与不溶物分离的方法,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如粗盐的提纯等。

结晶是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的两种固体加以分离的方法。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学案

6.3 物质的溶解性一、我思我学:填一填: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一定温度下,我们把在一定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如果我们想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究竟谁更强,应该怎样操作?下列情形能比较出二者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吗?①将蔗糖和氯化钠分别放入一杯水和一盆水中②将蔗糖和氯化钠分别放入20℃和80℃的同样质量的一杯水中③在同样温度下,同样质量的水中,分别任意放入少量的蔗糖和氯化钠。

可见,我们要得出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必须控制哪些变量?填一填:我们通常用_________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____________,该物质在_________克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克数。

如没有指明溶剂,则一般是指______溶液。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 ,而蔗糖的溶解度为204 g ,这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20℃时,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更强。

二、同步导学:评价要点:1.知道: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

2.知道: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熟悉常见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4.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归纳整理: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是否能够再溶解某种物质而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根据溶液里所含某种溶质的多少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这是两种不同的对溶液分类的方法,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2.溶液的饱和与否,在改变条件后可以相互转化,对于绝大多数物质来说: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物质质量可通过溶解度体现,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相对质量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学案设计(无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学案学习要求:1.会用实验探究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及相互转化。

3.了解物质的溶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有。

4.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回忆旧知:1.什么是溶液?什么叫溶解?加快溶解速率的方法有哪些?2.什么叫溶质?什么叫溶剂?食盐溶于水时,溶质是_____溶剂是______.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物质的溶解性是:注意点:2.对影响物质溶质性因素进行科学探究:【实验1】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药匙蔗糖和Ca(OH)2,各自加5ml水,实验小结:_________【实验2】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食用油:向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向实验小结:加热后观察现象:实验小结:________ 实验结论: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内因(不可改变):;外因(可以改变):交流与讨论1.面粉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一样吗?为什么?2.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用中草药来浸泡在白酒中而成为药酒,你知道为什么用白酒浸泡而不用水的原理吗?3.当碗上沾有较多的油时,若身边没有洗洁精,你会有热水还是冷水洗碗,说说其中的原理?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探究实验4】取一小烧杯,向其中加20ml水,配在此室温下你认为最浓的溶液。

KNO3思考:要使留在溶液中的硝酸钾固体继续溶解,你有哪些办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②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一定温度下怎么判断某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③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向一定温度下KNO饱和溶液中加入3?少量的KMnO4交流与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总结与反思1.这节课你的收获(获得了哪些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2.学了本节课,你还有哪些问题有疑惑,需要解决?拓展视野:1、衣服干洗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干洗的衣服不能即日领回?干洗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它只是用溶剂来去除油垢或污渍。

九年级化学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教案沪教

的关键,会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用“难”、“不易”、“易”、“微”、“能”填空)
H2溶于水, O2溶于水, CO2溶于水
NaCl 溶于水, CaCO3溶于水, Ca(OH)2溶于水
2、除了水还有可作溶剂。

3、举一个气体作溶质的溶液(填溶液的名称)。

新知导学:一定量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食盐?
试画出下列有关图示曲线。

NaCl%
NaCl/g
【新知导学】: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阅读教材P16-17,完成实验1,实验2,实验3
称为溶解性。

实验1:溶质不同,溶剂相同
溶剂(5mL)
结论:。

实验2:溶质相同,溶剂不同
结论:。

实验3:溶质、溶剂相同,温度不同
结论:。

小结: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2.实验4:打开雪碧瓶盖会有什么现象?如果加热会有什么现象?
结论:同种气体在同种溶剂中,压强减小,;温度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通过探究记住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
2.
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深刻理解影响溶液饱和与否的关键,会转化的
方法;
3.
知道饱和与否与浓稀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者只有在同种溶液同种温度下才能有关
联。

【学习重点】与物质溶解性有关的概念学习。

【学习难点】影响溶液饱和与否因素的掌握及相互转化方法的理解。

【学习过程】
-、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用“难”、“不易”、“易”、“微”、“能”填空)
Hz ______ 溶于水,02 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水,CO 2 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水 NaCI 溶于水,CaCQ
溶于水,Ca (0H )2 溶于水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阅读教材P16-17,完成实验1,实验2,实验3 实验
实验2结论:
2、除了水还有
可作溶剂。

12
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3:溶质、溶剂相同,温度不同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2.实验4:打开雪碧瓶盖会有什么现象?如果加热会有什么现象?
结论:同种气体在同种溶剂中,压强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有人说可以将CQ大量储藏到深海中。

为什么?
根据学过的知识,这种做法不可取。

为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完成教材P17 “活动与探究”,填写下表:
结论:
(1 )温度一定、水的量一定时,可溶解的KNO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一定时,水量越多,溶解的KNO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量一定时,温度升高,溶解的KNO 。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反思:(1)溶液饱和与不饱和在什么前提下才能成立?
(2)怎样确定溶液是否为饱和状态?
(3)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
改变温度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饱和与不饱和转化时,溶液中相关量的改变,增大用“r减小用“厂‘不变用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反思:溶液状态有几种描述方法,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提升:饱和溶液__________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 是稀溶液。

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_________ 比不饱和溶液浓(用“一定”、“不一定”填空)。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掉1 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 •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 •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2.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不发生改变的量是()
A.溶剂质量 B .溶液质量 C .溶质的质量 D .溶质质量分数
3.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
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4. 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课后训练】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V”,错误的,在(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

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化钙的饱和溶液。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多。

在一定温度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取少量下列家庭常见物质,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是
3. 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了相同体积的白开水,小明用的是热开水,小芳用的 是冷开水,随后,他们很快在自己各自的杯子里溶解食糖,两位同学都将食糖溶解到不能再溶解为 止。

则结果是
()
A.小明的糖水更甜
B.
小芳的糖水更甜 C.小明溶解的糖要少一些
D.
两杯水一样甜
4. 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盐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B.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越强
C.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蔗糖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D.油污不易溶于水中
5.
20 g 饱和食盐水中加入 5 g 食盐,保持温度不变,这时食盐水的质量是
()
A . 15 g
B . 20 g
C . 25 g
D .无法确定
6. 如图所示,一个放有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槽的水面上,
蒸发皿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
h 。

当不断地
)中打“X”
(1)某硝酸钾溶液在 20 C 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
100C 时, 该溶液也- —定是
(2)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
(4)
(5)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

(6) 饱和石灰 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若水没有减少),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
该溶液仍是氢氧
(7) (8)
A.食醋
B. 蔗糖
C. 金龙鱼食用调和油
D. 食盐
向水中加入食盐时,正确反映h与食盐质量之间关系的是
7.20 C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
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乙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8.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9.烧菜汤时,往汤里放麻油和盐,搅拌后看到麻油漂在上面,而盐粒却看不见了,这说明
(选做)10.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加热,发现冷水在沸腾前就有气泡从水中逸出,你能解释这种
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11 .现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采用什么方法能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