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写重阳节的古诗
写重阳节的古诗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朝·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采桑子·重阳》近现代·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九日齐山登高》唐朝·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蜀中九日》唐朝·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5.《小梁州·九日渡江》元朝·汤式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6.《九日》唐朝·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7.《折桂令·九日》元朝·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8.《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宋朝·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9.《九日送别》唐朝·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10.《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朝·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1.《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唐朝·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20首关于亲情的古诗
20首关于亲情的古诗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别老母》——清代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岁暮到家》——清代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十五》——宋代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6、《思母》——宋代舆恭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7、《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9、《立春日感怀》——明代于谦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10、《劝孝歌》——清代徐熙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11、《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3、《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4、《渡汉江》——唐代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5、《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6、《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重阳节的风俗古诗
重阳节的风俗古诗关于重阳节的风俗古诗(精选65首)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风俗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阳节的风俗古诗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6.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7.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8.沉醉东风重九(元)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9.九日(明)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0.九日应制得欢字李峤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11.九日言怀令狐楚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12.九日得新字孟浩然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解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解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中国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
本文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解析,从诗歌的背景、主题、结构、意象、语言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一、背景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毛泽东于1925年9月9日在北京创作的。
当时,毛泽东正在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就读,而思念山东故乡的亲人和朋友,特别是与山东同乡鲁迅的思想交流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是他怀念故乡的情感之作,通过对亲人离别、故乡的怀念以及追求自由和平等主题的抒发,表达了他对人民和伟大事业的热忱与追求。
二、诗歌主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主旨是怀念故乡和追求自由平等。
通过对故乡、兄弟和事业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他以亲情和友情为切入点,融入对社会不公和冤屈的关切,寄托了自己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美好愿景。
三、结构分析这首诗共四十八行,采用六言绝句的形式,四行一首,八首构成整篇诗。
整首诗以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为线索,将离别、忧愁和对前途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结构清晰而有条不紊。
每个小节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民热爱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同时也抒发了对鲁迅等同行的敬仰之情。
四、意象描绘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和意象,突出了对家乡山东的热爱和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例如,“独在异乡为异客,”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离乡的孤独与不安;“每逢佳节倍思亲”则表达了诗人在异地过节时思念亲人的深情。
此外,还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洗尘杨柳须春风,”给人以春风拂面的美好感受。
五、语言表达整首诗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语句通顺自然,通过押韵和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以平仄对仗和押韵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感情。
六、艺术魅力与影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其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主题、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古诗诗意注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英少一人。
诗意: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日重阳。
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ūyú):是指吴茱萸。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
《本草纲目》吴茱萸【集解】苏颂引周处《风土记》云:“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英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
”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景如其言,举家登高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代之矣。
"故人至此日,登高饮酒戴茱萸囊,由此尔。
”由此可见,王维诗中的茱萸,当是指吴茱萸。
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三首 图文
指名读诗词,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品读释疑 带着问题,听录音回顾古诗。
核心问题: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串珠问题: 1.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2.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ú
独在 独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犭 组词:孤独 独具匠心 造句:周日,我独自一个在家看书。
书写指导:犭旁要窄长、 弯钩行笔由轻变重、呈 弧形,虫字口扁宽、居 中,末笔点要重。
yì
异客 异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廾
组词:异类 异口同声 造句:姐姐独自在异乡求学。
书写指导:上边要窄扁、扁 框封闭,下横要长、位置靠 上,左撇右竖、稍分开。
学习字词
我会认
兄弟
xiōng
兄
兄长 称兄道弟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
shǎo (少人)
少 shào (少年)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少过. (节sh家ào里)年少.不(s识hǎ愁o)滋个味人,也的不确觉有得道怎理样。,年 现在少. 不(sh一ào样)时。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串珠问题1)
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 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 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2001年的2月10日,值得纪念的日子 ,辉告 诉了莉 他心裡 的想法 !因為 莉是从 艰辛中 一路走 来身心 疲惫的 人,深 知道爱 就要付 出什麼 ,她没 有给辉 任何的 天长地 久,任 何的承 诺,苍 白的语 言,无 力的承 诺失去 了它应 有的价 值。也 许,在 那个时 候,他 们的爱 就已经 开始了 ,只是 他不愿 意去瞭 解罢了 。平凡 的书信 来往, 交换彼 此的心 灵,交 融彼此 的心情 。辉成 了莉肚 子裡的 蛔虫, 虽然他 们没有 见过面 ,但是 ,辉猜 到了很 多的东 西、事 情!他 们是幸 福的。 新世纪的第一个情人节是莉陪辉渡过 的,虽 然没有 玫瑰, 没有巧 克力, 没有任 何物质 上的东 西,他 是个很 容易满 足的人 ,一个 电话, 就让辉 已经很 幸福了 。辉一 次很重 的感冒 在家卧 床不起 ,是她 ——莉 !给了 她无尽 的关爱 与关怀 ,记得 朋友说 过,爱 情的力 量是伟 大的, 辉用了 最短的 时间好 了起来 ! 距离并不是他们製造浪漫的障碍,除 了电话 ,他们 能选择 的只有 电话了 ,电话 比网络 真实好 多,至 少可以 听到对 方的声 音。
9.《古诗三首》
思考:
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想一想“爆竹”、 “春风”、“曈曈日”、“新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爆竹: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风:改革的春风。 曈曈日:改革的阳光。 新桃:推行的新法。
说一说:《元日》一诗体现了哪些 节日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 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 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 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一年。 除:去。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 一年已经过去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 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 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清明雨 行人失魂落魄 杏花盛开
清明节有哪些节日习俗呢? 扫墓 踏青
课堂展示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
一说诗句写了怎样的景象。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飘落, 路上的行人悼念逝去的亲人,伤心 欲绝,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 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馆,他指了指 远处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结构梳理
景 雨纷纷
清明
人 行人 诗人 牧童
他们都把旧桃符取下,换上了新桃符。
古诗赏析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 写了怎样的景象。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 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 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 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 着千家万户。他们都把旧 桃符取下,换上了新桃符。
古诗赏析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中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作者】王维【朝代】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
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
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
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
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王维具有思乡的古诗词
王维具有思乡的古诗词蔡绦:王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
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王维的诗词,欢迎阅读!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3、《杂诗三首·其三》唐代:王维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译文:才见冬梅开过花,又听到春鸟嘤咛。
含愁思来看那新生春草,最怕它玉阶畔日渐青青。
4、《不遇咏》唐代:王维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昨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译文: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
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5、《杂诗三首(其一)》唐代:王维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译文: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边,门前正对孟津的渡口。
那里常有开往江南的船,你有书信寄回家中否?。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精选35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 11、《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唐)杨衡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0、《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 2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应该是所有写重阳节的诗词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了,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才17岁,当时的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知识点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知识点《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一、生字组词旧ji(怀旧、旧事、念旧)符f(符号、相符、音符)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何时、何地、何苦)牧m(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单独、独自、独立)异y(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二、多音字行hng(银行)x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
汉族。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家。
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
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四、问题归纳1.《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这首诗写的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2.《清明》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清明节。
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重阳节。
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拼音版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
国庆节古诗大全
国庆节古诗大全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月九日忆山东·王江涛》
远山隐隐水迢迢,秋水悠悠夜正好。
久别兄弟情倍问,一年陪伴一风飘。
3.《国庆节》
十月黄金周,庆国富民强。
游人纷至沓,欢笑尽道场。
4.《国庆钟声》
钟声嘹亮响天地,喜庆国庆声声起。
华夏大地群声合,欢庆盛世好时光。
5.《千秋国庆》
七十载千秋国庆,九州山河瑰丽庆。
铜网悬紫气千秋,国泰民安福无边。
6.《国庆团圆》
节日团圆更美好,国庆欢乐至少言。
亲情友情乐无边,幸福时光笑开颜。
7.《国庆赞歌》
国庆赞歌唱欢畅,九州儿女同舞蹈。
和谐社稷人团结,中华儿女更昌盛。
8.《七十国炎夜宴》
国炎夜宴七十年,齐声歌唱国之缘。
欢庆国盛人心乐,花好月圆遍神州。
9.《庆国庆》
赞国庆,欢庆九华洲。
福被人间享不够,厚望重来满中秋。
10.《国庆落日》
阳关万里似海阔,国庆落日晚霞美。
铿锵锣鼓喜氛围,家国情怀共歌颂。
重阳节的古诗10首三年级
重阳节的古诗10首三年级重阳节的古诗10首如下: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九日》作者: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3、《采桑子重阳》作者: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重阳席上赋白菊》作者:***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作者:白行简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7、《重阳日有作》作者:杜荀鹤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8、《秋登万山寄张五》作者: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9、《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作者: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10、《重阳》作者: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王维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
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
遥知兄弟登高处⑷,遍插茱萸少一人⑸。
【词句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
记之诗句赏析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
“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的关键。
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
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表达了兄弟登高却独少“我”一人的遗憾之情。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的作品,语言质朴,构思简单,但感情真挚,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道出了所有漂泊他乡之人的内心感受,
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
四年级下册第18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第18课古诗三首
1、《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萧萧梧叶送寒声,独在异乡为异客,江上秋风动客情.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遥知兄弟登高处,夜深篱落一灯明.遍插茱萸少一人. 6、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门中断楚江开,水光潋滟晴方好,碧水东流至此回.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欲把西湖比西子,孤帆一片日边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集小学
四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主备教师王兴华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认识“茱、萸、插”。
区分“异、导”。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准备1、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这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1、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指读全诗。
思考。
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思考: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四、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五、整体梳理: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
3、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简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
4、这首古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
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
随感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倍思亲——凄苦情形登高处、插茱萸——想象情形
朴素自然、曲折有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第一步:初读古诗,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并了解王维。
然后我出示这首古诗:“王维的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指名读,让学生说说体会。
第二步:精读古诗,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提问:“诗人为什么这么悲伤呢?”让学生带问题读,随即引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引述:“大街
上……”我创设情境,体会每句诗的意思,并试背古诗。
第三步:拓展并复习。
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回忆李白的思乡古诗《静夜思》,最后在课文全部结束的基础上第三次出示古诗,让学生诵读,达到课堂的深化和学生的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富有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读得很有韵味,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