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的科举制度 PPT

中国的科举制度 PPT
❖ 有利于汉代士人政府的建立,使社会形成积 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弊端
❖ 难免出现沽名钓誉情况 ❖ 东汉后期开始注重门第,无法选拔真才。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 白浊如泥,高第良将层怯如鸡)
4、九品中正制
❖ 是察举制度的另一种模式。 ❖ 九品:上(上上、上中、上下)、中(中上、
中中、中下)、下(下上、下中、下下)。 ❖ 中正:专职品评人物的中央官员。
❖ 汉武帝后,限制增加。东汉时对家庭出身、 秩位、年龄、资历、才能、学识、体格均有 要求。平民子弟、罪犯后代皆不能察举。
❖ 察举者——贵族、大臣、地方高官。 ❖ 选者、被选者都要负连带责任。该举不举、
不该举而举均要以“不敬”治罪,法当斩首。
考核与任职
❖ 所有官员均有“试守”之制——即试用期一 年。
5、科举制度
❖ 隋朝确立 ❖ 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 ❖ 唐代科举制度完善。分为常科与制科。常
科——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 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开元 礼等。
宋代科举
❖ 重文轻武成为国策 ❖ 分两级:各州取解考试;礼部省试 ❖ 元代科举制度中落。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军功俸禄制
❖ 春秋战国时竞争激烈 ❖ 新兴的地主阶级需要任用大批寒微的人。 ❖ 频繁的战争为人们通过军功获得职位提供了
机会。
意义
❖ 终结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调动士人的主观 能动性,为平民甚至下层人士提供了升迁的 机会。
❖ 获军功者任职 ❖ 能言者亦可任职,如张仪、苏秦之类的纵横
家。
缺陷
❖ 社会动乱,各国政令不一 ❖ 随意生较强,尤其是缺乏客观的选材标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是在人才选拔上, 没有建立自下而上的途径,让每一个人都有机 会参与政权管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作品正文礼部贡院阅进士试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词句注释⑴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校贡举的政令。

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

⑵紫殿:指京都贡院。

一作"紫案"。

暖吹:暖风,指春风。

⑶席:犹言列坐。

⑷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

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⑸乡里:犹言郡县。

献贤:献举人才。

先德行:以德行为先。

⑹列爵:分颁爵位。

《尚书·武成》:"列爵惟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指官职。

公卿:指执政大臣。

⑺衰病:衰弱抱病。

耗:无,尽。

⑻赖:幸亏。

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

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白话译文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鉴赏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

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焚起了香,增添了肃静的气氛。

颔联重点描绘举子们答题的情况。

考生们入场后,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颈联表明考试意义。

作者面对此景象不禁生发感慨:济济贤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栋梁。

尾联作者自谦年老多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科举制PPT课件

科举制PPT课件

• 唐代的科考,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按 例举行的分科考称为常科,而由皇帝下 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则称制科。
常科: 秀才 明经 进士 明字 明法 明算
1、秀才科:最为难考的科目 2、进士科
时务策 天宝以后加试诗、“赋得” 中唐以后进士科越来越重视诗赋
报考人数最多,录取也最严。考中进士的 仕途升的较快,唐朝的宰相都是进士出身。
• 所谓经义,与论相似,只限于用经书中 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 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 经致用。
• 宋神宗时,实行三舍法取士
• “三舍法”,就是把国子监的学生 分为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三个 等级。上舍上等可以直接受官,上 舍中等可直接参加殿试,上舍下等, 可以参加京城省试
• 童试:州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生员 、秀才或相公”,送到省里参加乡试
•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 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 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习
未入学者称童生 “七十老童生”
童试合格:进学(中秀才)
秀才权利:穿蓝衫 免肉刑 免服役
末, 称为附学生员
SUCCESS
THANK YOU
2019/8/10
•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 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 ,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 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 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 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 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 级。
考试科目上,增设了制科和翻译科
对作弊的防范措施更加严密,由于科举制 本身的弊病,舞弊现象越演越烈,科考 内容脱离实际的弊端突显,八股文作为 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越来越禁锢了人 们的思想,遏制了人们创造力的发挥, 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科举制度过程PPT课件

科举制度过程PPT课件

古代举人的福利 第一,全家人不用纳税纳粮。这点很厉害的,只要你中了举人, 马上就有人来“投现”,就是把他的地挂靠到你的名下。然后 他以比给国家低的税率给你交租子。这样你就保证衣食无忧了! 第二,当上举人意味着可以当官了。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做 学官、当知县的机会,只不过一般都是中下级官吏,运气好的 话,赶上吏部的大挑,还能外放个小县担任知县 第三,举人可以与县令平起平坐,自由出入县衙,因为举人与 他们中的姣姣者,进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举人在野,
2021
13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
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 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 新科状元还需率领同科进士
赴礼部专设的宴会,唐、宋
称“探花宴”,明代称“琼
林宴”,清代则叫做“恩荣
宴”。宴会之后,状元还得
率众进士到孔庙拜谒这位儒
家鼻祖,礼拜既完,再去试
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先要参加童试。
2021
5
这个是标准考卷。 注意注意,这只是童生的卷子。
2021
6
童生经过县、府两级初试,合格者,再参加由省提学院使( 即学政)主持的考试,故称院试。院试一般每二年举行一次 ,由学政分别至各府巡回举行。考中者,称生员,即可入
录取者称为 “贡士”, 第一名称为
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 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
“会元”
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
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
多寡而酌定
2021
11
殿试 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 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只是排名, 不黜落。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 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 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 传阅,各加○、△、\、1、×五种 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 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 皇帝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课件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课件

贡院与科举制度的影响
强化儒家思想
01Leabharlann 推动教育普及02塑造社会价值观
03
05
礼部贡院的现代意义
CHAPTER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教育与考试的改革
社会公平与公正的体 现
礼部贡院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要体现。在科举考试 中,无论出身贫富贵贱,只要通过考试就能获得相应的官职和地位,体现了公平 和公正的原则。
主要职责
01
组织考试
02 选拔人才
03 维护公正
02
进士考试流程
CHAPTER
报名资格
考生需具备一定文化水平,通常要求 完成基础教育和通过县试、府试或院 试。
考生需遵守道德规范,无不良记录。
考生需具备本籍户籍,且年龄在一定 范围内。
考试科目
礼部贡院考试科目包括经义、诗 赋、策论等,不同时期和地区略
在现代社会中,公平和公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借鉴和弘扬礼部贡院所 代表的公平和公正精神,可以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 实现。
THANKS
感谢观看
考试时间
进士考试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 季举行,具体时间根据朝代和 地区略有差异。
考试时长因科目和难度不同而 有所差别,通常为数天或数月 不等。
考试时间安排需提前公布,以 便考生做好准备。
03
阅卷与录取
CHAPTER
阅卷流程
阅卷人员组成
试卷审查 打分与排名
录取标准
成绩要求
才学考察
品德考察
放榜与进士名录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课件
• 礼部贡院概述 • 进士考试流程 • 阅卷与录取 • 贡院与文化传承 • 礼部贡院的现代意义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此乃古代科举制度中的重要环节,由礼部主管。

每年,士人们都会怀着憧憬和紧张的心情前往贡院,参加进士考试,争夺锦衣玉食、飞黄腾达的机会。

进士考试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其选拔的是文人才子,备受推崇。

它标志着一个人智慧和才华的飞跃,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进士考试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内容涵盖经义、经史、文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一考试,考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彰显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贡院是进士考试的考场,设有阅卷、评卷等部门。

进士考试严格要求阅卷的公正和评卷的客观,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贡院要求评卷官员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能够准确评判考生的答卷质量。

阅卷工作相当繁琐,评卷的过程也是严格而繁重的。

评卷官员需仔细审阅考生的答案,根据规定的标准评定成绩。

阅卷工作一般需要数天时间,考生的命运就悬在这期间。

阅进士试卷的过程不仅对考生来说是一场紧张刺激的等待,也是对贡院工作人员的考验。

他们要保证试卷的安全,防止泄密和外部干扰,并及时准确地将成绩统计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机密性和责任感,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进士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

虽然现代已经淘汰了科举制度,但进士考试的影响力依然深远,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进士考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贡院阅进士试卷的过程更是拥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有这种选拔方式,但我们应该铭记和传承科举制度所带来的价值观和精神。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我们都应该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让优秀的人才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考试制度。

进士考试是选拔文人的途径,通过评卷和阅卷的过程,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这一考试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古代的礼部贡院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重要地方,它是由礼部主管的贡士考试机构。

每年阅卷进士的时候,都会发布一道试题,考察进士们的文学才华和思辨能力。

下面是一篇2000字的文章,以这样的一道试题为题目:《仁爱与和平:当今世界的当务之急》。

人类社会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

然而,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平、和谐的世界里,远离战争和冲突。

在当今世界,仁爱与和平成为了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

如何培养仁爱之心,促进和平发展,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首先,仁爱是人类共有的道德情怀。

无论我们来自哪个国家,都应该抱着平等、友善的心态对待他人。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不希望别人给予我们不公正待遇,我们也不应该对别人做出不公正的行为。

这种思想也被称为“金德之道”,即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

只有我们将仁爱之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

比如,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文化差异,不轻易妄加评判,而是通过对话与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其次,和平是人类共有的愿望。

在战争和冲突的年代,我们更加渴望和平的到来。

然而,和平不是简单的停战,而是通过谈判、对话和合作解决矛盾和争端。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和平争议的例子。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联合国成立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推动国际合作,努力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

现如今,全球化的趋势让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们更应该通过多边机构和谈判来解决贸易争端和安全问题,共同构建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世界。

然而,仁爱与和平并非易事。

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冲突和纷争。

文化差异、经济利益和政治矛盾,都成为了导致冲突的原因。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仁爱和和平的追求。

相反,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推进仁爱与和平的进程。

首先,教育是培养仁爱与和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向年轻一代传递仁爱之心和和平意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文化名人,被誉为宋代文坛的巨擘。

他的才华和作品深受当时的文人和皇帝的赏识和喜爱。

而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可以说就是他在礼部贡院阅读进士考试。

礼部贡院是北宋时期的特殊机构,是负责选拔士人进入官场的重要考试机构。

每年举行的礼部试就是这个机构的一次重要考试,被誉为科举制度的“皇冠第一颗明珠”。

在进士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被选中的人将有机会进入官场担任要职,享受权力和地位的同时,也会面临着重任和压力。

而欧阳修,作为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文学家,自然也备受皇帝和当时的文人推崇。

然而,他的卓越才华让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并产生了一种抱残守缺的心理。

在礼部贡院阅读进士考试的时候,欧阳修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他的才华和学识能否通过考试,而是他是否愿意以进士的身份加入官场。

作为一位自由思想家和文学家,欧阳修并不渴望权力和地位,他更看重的是自由创作和思考的空间。

然而,欧阳修充满智慧和才华的作品却让他备受朝廷赏识。

皇帝和文人对他的才华和学识赞不绝口,对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醉翁亭记》等都赞誉有加。

这使得欧阳修在阅读进士考试中备受期待,众人都期望他能够加入官场,为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欧阳修的内心却不愿意束缚自己的思想和创作。

他喜欢自由的思考和创作,不愿意为权力和地位所束缚。

他更喜欢在闲适的环境中自由地写作和思考问题。

因此,当那一天他站在礼部贡院面对考题时,他感到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欧阳修对于进士考试的结果并不是很在意,他更在乎自己是否能够保持自由的创作状态。

他知道,如果自己成为一位进士,将会有许多的官职和责任压在他的身上。

这样的束缚和压力对于一个自由思想家和文学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最终,欧阳修放弃了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

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创作,拒绝了权力和地位的诱惑。

这一决定虽然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却表明了他对于自由创作和思考的坚持。

欧阳修的这一选择并没有影响到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声望。

科举制度(四)PPT课件

科举制度(四)PPT课件
四级科举考试表考试名称考试时间考试级主考官及第者称谓说明省提督学政秀才乡试三年一次京城和各省会试乡试后第二年春天京城礼派考官贡生第一名殿试会试后同年四月皁宫殿进士状元连中三元科丼考试以名列第一名为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四节 科举制度
编辑版
1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 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 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 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 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 书集注》为准。
编辑版
9
【进士】
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 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1300多年的科 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有98749人。 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 贺知章、刘禹锡、宋之问、白居易、柳宗元、 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 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 余两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7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名为元,凡在乡 试、会试、殿试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 连中三元的至少有16人。
编辑版
8
【状元】
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 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得状元称号的 又1000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 750名。唐代著名的诗人贺知章、王维,宋 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编辑版
2
【院试】
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 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 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 才、茂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 童生。三年之内两次,揭晓称“出案”,第一 名:案首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1. 概述礼部贡院是明清两代光荣的科举制度下的最高考场,是中国史上的四大名院之一。

历经了数百年的沉淀与历练,贡院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举考核制度,也记录了无数优秀人才的辉煌历史。

进士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的等级,一旦成为进士,便能进入朝廷中高层官员阶层,享受社会地位和政治尊严。

而贡院阅卷就是判断进士是否真正合格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的过程及其特点。

2. 贡院阅试的基本过程2.1 基本规则在明清两代,礼部贡院的阅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批阅策论,第二步是阅卷。

从明嘉靖年间就开始实行了“领先制”,即由前一科的进士中选出一部分人来参与阅试。

由于进士科举考试的特殊性,贡院阅试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准确、公正地评判作答者的答案。

因此,在流程设计上贡院阅试采用了一系列特殊的举措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难度。

2.2 阅试流程在具体的阅试流程中,考官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首先是进行策论批阅,由于进士科举文体的特殊性,策论题目一般相当难写,批阅也相当考验考官的水平和经验。

其次是进行阅卷,主要包括文字、诗赋等不同的文体。

考官们需要认真审阅各类文体的题目和答案,并在评分时根据贡院的规定来计算得分。

在阅试结束后,按照考官评分的高低情况,公布考生的名次。

同时,发放录取资格和警衔等。

3. 阅试的特点3.1 严格保密因为阅试的评判标准和策论、卷子的内容都十分重要,因此,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性与客观性,责任部门要对所有的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保密。

任何跟考试有关的消息都不能外泄,保护阅试的纯洁性。

3.2 法定限制根据当代法律规定,进行考试的各个阶段,从策论到阅卷,都必须遵守法定限制和退役法规。

考试过程中各个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确保考试顺畅、良好。

3.3 重点考察考生素质贡院阅试的结果不仅关系到考生的升迁和荣誉,也关系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化。

因此,阅试采用的评分制度以素质、能力为主要标准,而非功名、地位为辅助标准。

2017-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PPT课件

2017-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PPT课件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 门下省: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
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 驳之权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
2021
六部: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
一切财政事宜 。 礼部:管理礼乐、祭祀、宴乐、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2021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 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 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 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 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
重点要表现的是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试,如同衔枚疾走的士
兵。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
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1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 欧阳修
•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 国家的栋梁。
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 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 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PPT课件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PPT课件
且韵脚由试官限定。
PPT学习交流
32
(三)及第后的荣耀
• 省试取中的称“及第”, 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 • 科举(尤其是进士科)是统治者网罗人才的主要手段
,也是士人改变社会身份的根本途径。(登龙门) • 放榜后新科进士要拜谢宰相、主考官等,然后参加各
种名目的喜庆宴席。 • 宴后,进士们前往位于现大雁塔下的慈恩寺题名,取
ppt学习交流第一节西周的贡士制度一西周选士的方式一乡里选士西周地方选士一年举行一次第三年则举行大考即所谓三年大比周礼地官司徒ppt学习交流二诸侯贡士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一般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
第三章 中国古代 选拔制度
• 选士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选官制度 和人才选拔制度。
• 中国选士制度产生于西周,并呈现出选士与举官为 一途;育士与选士相衔接的特性。
PPT学习交流
9
第三节 两汉察举制度
一、两汉察举制的建立与实施
(一)察举制度的创立
• 汉代选士始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二月
•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 谏者”
• 察举作为一种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下来的。
•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于元光元
年(前134年)冬,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
• 字数:明初,乡试会试《五经》义一道,限500字, 《四书
》义一道,限300字。清初,初场文限550字,乾隆后限
• 明法、明字、明算科 :参加考试的人数不多,主要 是在这些专科学校学习的生员。
• 明经科:所谓明经,指通晓儒家经典。明经科考试 比较容易,只要熟读经义注疏,一般都能通过, 故 有“三十老明经”的说法。
PPT学习交流
27

全版范进中举 (1).ppt

全版范进中举 (1).ppt

3、对范进疯态的描写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讽刺.精品了课件.什么?
返 回 30
疯态:(多层次的动作细节)
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跑上集
侧 老太太的慌 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面 报录人和众邻 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 描 居都吓了一跳 写 众人拉不住 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夸张
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
毒害及对人的灵魂的扭曲。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
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
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
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土。殿试分三甲
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
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
花,合称为三鼎甲。 .精品课件.
前进
16
前进
中举前 对比 中举后
经 济 住茅房 状 每日小菜饭 况 母亲常挨饿
赠房
拿蛋送鸡 背米送酒
乡试无盘缠
社 岳丈斥骂
会 地
众邻不理睬
位 张乡绅不识范.精品进课件.
送银 贤婿 文曲星 称老爷 拜会 返 回 17
中 举 前
“岳父见教的是” 唯唯连声 千恩万谢 借钱被骂得摸门不着 连考三十五年

范进中举前后地位及众人对他的态
度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封建
社会的 世态炎凉
,矛头直
指 封建科举
制度。
.精品课件.
33
练一练
二、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字
1、屠户横披了衣服, (鼓、腆)着肚子去了。
2、屠户把银子(攥、拿)
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
张)过来 ,道:“这个,你且 收着……”

明清科举考试常识PPT课件

明清科举考试常识PPT课件

场,大门正中悬挂“贡院”二字大匾。
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 喜 回 邻
主持乡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 人 去 居
!
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清朝时是在子、卯、午、酉年举
挤 你道 了 恭:
行,遇上皇帝喜庆亦会下诏加开,称为“恩科”。
一 喜“
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 香,故又称 “桂榜”。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
6
第四级: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得到贡士资格 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由皇帝在殿廷上主持 和出题,故又称“廷试”。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 三名称探花,合成“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 “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 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 二、三甲统称进士。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 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要经 过考核(称朝考),成绩较好及年龄较轻者获得进入 翰林院任“庶吉士”。其余成绩较次的进士则可能 任六部、中书、御史或知县等职。
3
第一级:童试
第三场:院试 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 名提督学院 ,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 科举考试的资格。院试的第一名的称为案首。 清朝的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包括岁试和科试两种。各省 学政一任三年,到任后第一年举行岁试,科试于准备乡试之年 前行之。童生通过岁试,就算“进学”了,可以到官办的府、 州、县学读书,即成为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相 公。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方可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方准许 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 生员分为三等: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 廪生:秀才经过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政府月给廪食,称 “廪生”。 增生:后又于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 生”,但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 附生:因初入学,附于诸生之末,故称为附学生员。 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 府、州、县学生员(秀才)的别称。清时在县学考取的叫“邑 庠生”,2在020府/3/2学3 考取的叫“郡庠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 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6分)
9
答案1
•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 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 春蚕在吃桑叶的应试场景,形 象生动的写出了士子们奋笔疾 书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惜才 爱才之情。
10
答案2
• 把考生们在纸上的答题写字 的声音比喻成春蚕食桑叶的 声音,以动写静,描写了考 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 场景。
• ③暖吹:暖风,指春风。 • ④席:犹言列坐。
3
• ⑤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 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 比喻人人肃静。
• ⑥乡里:犹言郡县。 • ⑦献贤:献举人才。 • ⑧列爵:分颁爵位。《尚书·武成》:
“列爵惟五”,指公、侯、伯、子、男 五等,此处代指官职。⑨公两 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 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 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 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 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 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4
• ⑩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 • 11赖:幸亏。 • 12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
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
• 列爵:分颁爵位。《尚书·武成》:“列爵惟 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 指官职。公卿:指执政大臣。
• 13鉴裁:指赏识人才、辨别是非。
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5
•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 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11
答案3
•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
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
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
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
之情。
12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1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
• ①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 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校贡 举的政令。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 士之所。
• ②紫案:指京都贡院。一作“紫 殿”。
•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 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 嚼食桑叶的声音。
•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 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 臣。
•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 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6
• 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 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 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 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 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 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 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 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 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 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 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 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