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声像”四重唱教学法——演绎语文课堂的魅力
四重奏,让学生爱上作文
四重奏,让学生爱上作文作者:廖延如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年第12期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霞庭小学廖延如学生怕写作文是通病,究其原因其实是缺少写作兴趣,加上平时积累不够,缺少基本的写作技巧和修改能力造成的。
要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需重视指导“四重奏”:一重奏——兴趣为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绝非易事。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写作目的。
写作不仅是作业,更是语言情感表达的锻炼,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
1.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表明,所有的孩子都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模拟情景的方法,学生获得的真切体验也最多。
如每年的各个季节,可以有计划地带具有季节性特征的盆栽让学生观察,使其对一年四季的植物变化产生深刻的印象。
这样,学生作文时便有了具体的内容。
或者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把见闻和感受写进文章,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2.激发情感。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现在的学生活动空间比较大,为什么还是无法表情达意,写不好作文呢?原因是缺乏情感。
学生写作文其实是抒写情怀,心由情动,文随情发。
因此,教师应竭尽全力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蓄情感,在阅读中丰富情感,在情境中激活情感,在评价中延续情感。
二重奏——生活为源泉叶圣陶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泉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
”要解决“无米之炊”这一作文难题,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从而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
首先,留心观察。
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
其次,主动参与。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汲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形成爱劳动的氛围。
再次,丰富活动。
以班级为活动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组织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辩论会等。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四重奏”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四重奏”【摘要】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好有效教学的各种精神和要求,大面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得失,不断矫正,这样才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高效低耗。
笔者试从四个方面来浅析自己对语文有效教学的认识及平时做法,若有异议,随时和我交流,不胜感激。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正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可以算是一个“古话题”了。
时下,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还没有圆满的答案。
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实践,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斧正!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只要明确课标,突出考标,追踪学情,才能知道学生该考什么,自己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即将考、教、学统筹起来,不能分离。
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能是无效而劳。
尽管教育界整天高喊“素质教育”,但还是“应试教育”老一套,高中教育还是跟着“高考”指挥棒走,何况初中教育呢?课程目标、考试标准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考标落实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因为不是每次考试都会考所有的知识点的,更不是平均考每个知识点的,所以教学设计必须与考试结合起来,必须与考试试题命题依据、规律、特点结合起来,将试题结构、设分比例及重点把握结合起来,以规设计教案,合理取舍,突出重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合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我省中考古文考点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3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意义(2分),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4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
”○2至于“划分语句的朗读节奏”及“分析文章思想内容人物观点态度”两个考点历年中考试题中时有时无。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文教论坛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洪成伟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有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应用新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
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简要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并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多媒体;创新教学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现代化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得到迅速的普及。
当前新课程的建立已经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图像、声音、文字以及影视和动画,进行处理和运用。
从而达到了声形图并茂的教学情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
使得抽象化的问题能得到直观的展现,从而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吸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成长,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延展。
一、创设栩栩如生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有求知的欲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提高对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来打造趣味性教学课堂,使教学情景能够生动活泼。
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来展现教师想要表达的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利用形象逼真的系统来描述事物的流转和运动,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科学合理的情景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枯燥乏味的学习当中发现一条有趣的学习之路。
教育家赫尔巴特已经指出:“教学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之中”。
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使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科学的运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学生思维模式天马行空,创造力较强。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展开联想,领悟教学内容,培养发散性思维。
古诗内容年代久远,精炼深厚,但是很多古诗课文中没有插图,无法使学生产生过多的联想,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难以诗中的思想感情传达到学生的耳朵当中,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使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主想象力,让学生联想到文章中的画面,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童年中最喜欢的玩处是哪里?你们想象一下,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都会做什么呢?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探讨交流,当学生讨论后,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播放百草园的相关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作者想要描绘的景物,以及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初中音乐歌唱课堂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初中音乐歌唱课堂一、视听教学法视听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中学习歌唱。
在歌唱课堂中,可以选用一些有名的歌曲音乐视频,让学生观看听歌,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教授歌曲的歌词、曲调等内容,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加深理解。
二、口语交际教学法在歌唱课堂中,口语交际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以及表情,在唱歌的同时,也要注重表演和动作,将歌曲带给观众。
此外,老师还可以将歌曲分段教唱,让学生合唱、轮唱,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歌唱。
可以选用一些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将一首歌曲的歌词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意境和曲调自行拼凑歌词,以及猜歌曲名等。
四、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场景为主,通过模拟或者实际情境的还原,让学生融入到其中来学习歌唱。
比如,在讲述古诗词歌曲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幻灯片,模拟古代敦煌谷做背景,再配上适当的戏曲音乐,让学生像在现实情境中一样学习唱歌。
五、问答教学法问答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歌唱课堂中,可以利用问答教学法,提问歌曲里面的曲调、歌词、表情等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
综上所述,音乐歌唱课堂的教学方法多样性很重要,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经验,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歌唱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图文声像”四重唱教学法
“图文声像”四重唱教学法学生是具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教学应该关注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超越语文教学传统的束缚,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可以让语文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运用“图、文、声、像”教学在新课改的今天已初露端倪。
在“图文声像”具体的操作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描绘教学情境,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灵动——深化”四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
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
这幅图的景象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倚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
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
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鹂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白鹭自由自在飞上蓝天的复合片。
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境,理解课文,领会感情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
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似弹琴奏乐,悦耳动听。
这时问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
小学语文论文弹奏语感培养“四重奏”提高阅读教学实效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弹奏语感培养“四重奏”提高阅读教学实效人教版新课标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去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
即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
如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离开课文的整体而布置大量零碎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所得甚微,这都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关。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
”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
”可见,语文教育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
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可见,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
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
反复读,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这种理解和领悟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如教学《凡卡》这一课时,我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
在朗读凡卡挨打的原因时,重读“摇摇篮”、“睡着”;读凡卡被打时,重读“揪”、“拖”、“皮带”,之后稍作停顿,朗读随之改为低声、放慢速度;读“揍了我一顿”,要能表现出凡卡那泣不成声的控诉。
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
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这是一种表达形式,能够通过图像和文字一起传递信息和感受。
无论是在书籍中、在网络上、还是在学习或工作中,图文并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内容、保留信息、增加记忆深度。
而声像俱佳则是指在视听效果方面都十分出色,动静皆宜则是指这种形式适合于各种场合、各种人群,无论是老年人、青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中受益。
本文将从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和动静皆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图文并茂:图文表达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内容,尤其是一些抽象或复杂的概念。
在教育领域,老师们通常会使用图片来辅助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
在商业领域,广告宣传也会运用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图文并茂也在出版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儿童绘本、科普图书等。
这些书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内容,提高阅读体验。
2. 声像俱佳:声像俱佳,是指在视听效果上都很出色。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视频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表达方式。
优秀的视频内容,不仅需要有精美的画面,更需要有具有感染力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人们的关注。
在商业领域,优秀的广告视频能够让产品更加吸引人,促进销售。
在娱乐领域,精彩的影视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感动。
在教育领域,优秀的教学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声像俱佳的表达形式,在今天的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 动静皆宜:动静皆宜,是指这种表达形式适合于各种场合、各种人群。
有些人可能更喜欢看图文并茂的书籍来了解知识,而有些人可能更喜欢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
有些人可能更喜欢看图文并茂的广告来了解产品,而有些人可能更喜欢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产品。
动静皆宜的表达形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信息传播更加全面和有效。
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达形式,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内容、保留信息、增加记忆深度;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信息传播更加全面和有效。
声像结合 色彩缤纷——多媒体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532018年第10期摘要:借助于多媒体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直观,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的兴趣,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提升他们对文章、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此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实施声像结合 色彩缤纷——多媒体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徐建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363604)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黑板板书,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局限,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不出来。
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操作简便等特性优点,将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索。
目前,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也成为教师的新宠,多媒体在带给学生的新鲜体验的同时,也为新课改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多媒体于语文阅读教学之美——“千树万树梨花开”将多媒体引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后,为教师和学生带来语文阅读学习一片新天地。
1.兴趣之美——分外妖娆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尚浅,在课文阅读中对文字描述并不能产生多少感触。
教师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撑握。
例如,我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文章时,阅读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认识西沙群岛海底的景色与物产的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凭我的口头讲述,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加上课本所描述的景象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课文阅读与学习并不很感兴趣。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激活课堂气氛,我首先让学生闭着眼睛来倾听配乐朗读的课文,以优美、生动的声音来传递出西沙群岛宜人的景象。
接着,我通过播放视频录像的方式,让学生欣赏西沙群岛的美景,五光十色的海水、美丽的珊瑚、巨大的海龟、海岛、海鸟等新奇的景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愉快兴趣地投入到阅读中。
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鲜活生命
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鲜活生命作者:陈海军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4年第5期湖北省襄州区黄龙镇新桥小学(441109)陈海军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在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动态的、变化的事物(动画片)最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针对这一特点,笔者采用多媒体以声像导入,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如教学1年级的《小小的船》一课,上课一开始,笔者就出示满天繁星的天空图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夜晚星空之下。
接着伴随着音乐,一个弯弯的月亮盘旋而出,并伴以富有吸引力的描述:“在满天繁星的夜空里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有一位老爷爷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读?”学生被动画音乐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学便从这里开始了。
2利用多媒体使阅读有声有色“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
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被扼杀。
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其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求知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学生共鸣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课文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
捕捉魅力瞬间 演绎课堂精彩
捕捉魅力瞬间演绎课堂精彩作者:杨英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5年第11期杨英华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
因此,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也是演绎课堂精彩的魔水。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一.捕捉“异点”,呈现真理之美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这些课堂上的意外,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它往往会给我们带来遗憾、惊喜或者启示,把握得当,“意外”就会成为课堂里的一道彩虹。
比如在讲述《孔雀东南飞》时,一位学生说,全文最突出的美是浪漫主义,如二人死后变成鸳鸯。
另一位学生马上反对,理由是文前小序已经证明此文是一篇现实主义的典范。
双方各有支持人,一时相持不下。
老师可以不必忙作结论,而是让其辩论,使学生在互相辩驳中发现问题答案,最终得出小序与全文是“源”与“流”的关系,通过争论,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也学会了全面看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寓德于文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二.捕捉“亮点”,闪耀智慧之光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上非预设性的突发事件,虽然让教师跳出了备课的设定思路,但是只要教师准确地把握,灵活地应变,巧妙地应对学生的思考与发现,将这样的看似不和谐的意外之音,当作思维火花的升华,便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在讲授《乡土情结》中,当我问学生“放逐使人‘有家难回,有国难奔’,但众多志士在他乡还心系故国,忧国忧民,你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吗”时,学生说出屈原、苏轼……但突然一位学生说肖邦,不少学生大声反对,“肖邦不是中国人!”回答的学生也一时语塞,我抓住这一细节,反问道:“难道爱国有国界吗?”学生恍然大悟……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课堂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巧用视听感官让语文教学充满魅力
巧用视听感官让语文教学充满魅力作者:丁正东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15期摘要:友善用脑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践运用中,教师可以借助友善用脑的视听感受,能将语文教学中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无声的变为有声、抽象的变为直观。
因此,教师应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因材施教,在减轻教学负担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友善用脑;视听感官;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54-1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学面临着许多改革,单一的课堂模式、单纯的讲解灌输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友善用脑,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新课程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情形下应运而生,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以其独特的优点,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不但给语文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也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视听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辩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
而友善用脑视听辅助教学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手,它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集声、像、图、文并茂的语文世界,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
在全国友善用脑好课评比中,我校的一位老师在八年级的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中,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生活中的声音和大自然植物开花的情态导入课文,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一直都很高涨,可以说,这引人入胜的视听导入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它以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注释、优美动听的声音展示在学生眼前,成功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
这样,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学生学得自如轻松,这堂课也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授七年级诗歌《秋天》时,我用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呈现出秋天的天高云淡、落叶飘零、硕果累累的画面,一边播放舒缓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动感的画面不但会让学生的眼前为之一亮,而且当优美的音乐响起的同时也会自然触发其心灵的情愫,使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也随之产生。
运用语言艺术魅力实现精彩语文课堂
运用语言艺术魅力 实现精彩语文课堂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镇明觉小学 彭学芳【摘 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尽全力发挥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情感牵引者。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想改造语言的枯燥、抽象、沉闷,使课堂充满朝气活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与品位,创新式的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实现教学上的精彩课堂。
本文就如何形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效课堂谈几点粗略的尝试。
一、在规范中融入生活化语言我们语文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努力改进自己的语言,力求简洁而富有说服力,作用于学生,作用于课堂。
因此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教师调动各种语言手段,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和愉快掌握知识。
例如,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做情感铺垫。
二、在平实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就会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本身洋溢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位语言学家就这样说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干瘪的语言只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
享受有声有色的课堂——谈谈语文教学中的“音画”
享受有声有色的课堂——谈谈语文教学中的“音画”作者:吴小凤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6期广西横县横州镇二中(530300)吴小凤文学是以或优美、或凝练、或清丽、或婉约的语言再现生活,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传达着作者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怎样把文学的东西有效地转达给学生,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如果老师一味遵循守旧,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然而在教学中用上“音画”来点缀课堂就能使语文教学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美丽的画面,醉人的音乐,极易被学生所接纳,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起到辅助补充和强化的作用。
一、“音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接触语文课程较早,特别是现在小学语文课程里须记的字词已经很多,课文也较难理解,很多学生比较难适应,到了初中更觉语文课枯燥无味。
如何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对初中语文教师的一项考验。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以“音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九年级《蒹葭》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的环节:先是向学生展示一幅水边美丽的芦花背景画,再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在水一方》,学生们一开始就陶醉于清新自然的画面和缠绵的曲子当中,甚至有学生跟着曲调哼唱,此时,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源自语文课当中的哪篇课文吗?之后就很顺畅地导入了新课,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很好的功效。
再如在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我先是播放中央电视台的那段《爱心传递》的公益广告,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每一个画面内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由于学生对此广告比较熟悉,也认真观察,所以能详细地说出感受,并很容易地提到了“爱,可以传递”的主题,这样,在一种爱的温暖中进入课文的学习,效果很好。
二、“音画”辅佐,有助于学生感悟文意语文课堂中辅佐以多媒体音画,让课堂有声有色,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丰富自己的感知,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弦共振,打造语文课堂“高峰体验”
四弦共振,打造语文课堂“高峰体验”作者:王静丽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年第02期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教育艺术,在很多时候也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执教一节成功的课,教师和学生都如同赴一场精神的盛宴。
教学上获得高峰体验的那一刻,课堂就成为了师生心灵共舞的地方。
长期以来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语文课堂上,“四弦共振”能够打造师生共同的“高峰体验”。
下面就以《桂花雨》一课的教学谈谈我是如何营造课堂上“四弦共振”的高峰体验的。
与文本对话,感受文本跳动的脉搏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课堂上,师生一起潜心会文,在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文本的文路、情路,体会作者的表达与思考,和作者一起欢喜、一起忧伤,还能感受文本中跳动的脉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出情意融融的课堂氛围。
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充分对话,我让学生抓住文中三处带有“浸”的重点句子品词析句,然后又带领学生想象画面、配乐朗读。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都浸透着的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师生对话,搭建彼此心灵的桥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纵深。
在教学中,我尽量通过预设,使师生间的对话更加富有情趣、富有魅力。
如在品读“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句时,我让学生想象,村子里的什么都浸在桂花香里了。
学生回答说,“空气中飘满桂花的香味”“尘土中带有桂花的香味”。
在他们的思维卡壳时,我用诗一般的语言加以引导:“还有什么带有香味呢?闻一闻衣袖——”生:“衣袖里飘出香味。
”“姑娘们甩一甩秀发——”生:“秀发里带着香味。
”“掬一口门口的溪水——”生:“溪水里也有香味。
”在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师生的思维在碰撞,心灵在沟通,共同进入了文本描绘的美好境界。
生生对话,营造同伴互助的氛围据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相互学到的东西其实远远大于向老师学到的内容。
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由于运用了音、像、影视剪辑等播放手段和Internet 连接,使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样,变传统的“说——听”为“说、唱、演——想、听、看”,学生对知识的接触由点变为面,变为多角度、多方位的接触。
多媒体因而迅速在各学科广为采用,成为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
语文课堂也成为多媒体运用的大舞台。
一、声音的运用(一)音乐的广泛运用:1、课前音乐及音乐导入在课前3分钟(预备铃响后)播放轻音乐,有利于学生静心、聚神。
如果播放的是跟本节课所讲课文相关的音乐则还能起得一个导入的作用,如皂湖中学的张勇和朱卫东老师制作的人教版初中第五册第三单元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课件就采用了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的配乐做课前音乐导入,就起到了如戏剧的开场锣鼓般的作用。
2、背景音乐在安排学生默读时较低音量播放相关主题的轻音乐来营造剧院般的氛围。
我制作的职教基础版中专语文第一册二十三课的《寡人之于国也》的powerpoint课件,在第二课时最后小结时安排学生欣赏并背诵孟子的一些警句名言,就采用一段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听课老师和学生反映说当时的感觉非常愉悦。
3、配乐朗诵对于诗歌和散文的讲述,朗诵是必不可少的,清唱故然典雅,但恰到好处的配乐则可以帮助朗诵将诗文的意境尽情演绎。
4、音乐欣赏2002年王菲的一首《明月几时有》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一字不变地改编为通俗歌曲。
当时我就想到这首歌可以成为制作讲述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十四课此词的课件素材。
但不久就在网上发现了广东遂溪一中的林益炳老师制作的此课多媒体课件,他截取歌曲的配乐作课件导入时的背景音乐,后又在课件中的朗诵训练后插入这首歌曲的欣赏,王菲的演绎将原词缠绵婉转的意境展示得淋漓尽致,让学生的身心全都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艺术的熏陶。
(二)配音灵活多样:准确的配音能使课件更生动有趣,如展示习题时将句子的显示配以键盘的敲击声,播放时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图文音并茂感受语文之美
图文音并茂感受语文之美随着信息技术日薪月异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
在当前全面推行高校课堂的大背景下,要真正展现语文内在的美,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文、音并茂,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共鸣,很直观的让学生感受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
南宋朱熹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心理学表明: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的效果不佳。
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直观的教学氛围等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
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要强得多。
因此,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探究语文教材的内涵,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
我们的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多媒体教学把教材内容图、文、音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一、感官刺激体验美文学作品大多具有物态化美感的特征。
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意境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意境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
声像并茂相得益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声像并茂相得益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方晓懿
【期刊名称】《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更是形势所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体现教学的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总页数】1页(P94)
【作者】方晓懿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215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效课堂声情并茂——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创建“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3.声像并茂,兴趣盎
然r——谈多媒体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4.高效课堂声情并茂——
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5.诗文并茂相得益彰——谈谈我的语文教改体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地体验,充分地经历 ,有所感悟与思考 ,
受 到情 感 的熏 陶 , 得 思 想 的 启 迪 , 受 审 获 享 美 乐趣 , 语 文 学 习 充 满 灵性 与情 趣 的过 程 在 中 得 到 发 展 与进 步 。 如 , 位 教师 在 教 学 例 一 《 黄鹤 楼送 别 *时 ,把 学 生 带 到 了 “ 飞檐 凌 空 、俯 临 长 江 ”的 黄 鹤 楼 上 ,让 学 生 欣赏 江 上 景 色 ,问 学生 : “ 这样 的景 色 ,你 不 想 作 首 诗 吗 ? ” 生 七嘴 八 舌地 吟 诵起 千 奇百 学
时 播 放 “ 句 ”的配 乐 诗 朗 诵 录 音 。随 着 悠 绝
第 一 、 “ ”即形 象 逼真 。情 境 并 不 是 图 实 体 的 复现 ,而 是 简化 的模 拟 。能获 得 与实 体 相似 的形 象 ,所 以给 学 生 以真 实 感 。
扬 的乐 曲声 , 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 跃和一行 白鹭 自由 自在飞上蓝天 的复合片 。 这样化静为动 , 化虚为实 , 学生仿佛置身于 美丽的草堂 ,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 二 、理解——深 入情景 ,理解课文,领
学语 言描 述 : 只羽 毛 鲜 艳 , 巧 玲 珑 的 黄 两 小
起读起了 《 黄鹤楼送别》一文。 四、深化——再现情境 ,丰富想象,深
化 感 情
第三、 “ 声”即艺术感染。音乐 渲染情 境 ,直观再现情境 ,角色扮演情境 , 言描 语 绘情 境等方法 , 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 和一
听 。”于 是 教 师 饱 含 激 情 地 吟 诵起 《 黄鹤
楼 送 孟 浩 然之 广陵 》 ,学 生 纷 纷 鼓 掌 ,教师 说 : “ 实 ,这 是 一 千 多 年 前大 诗 人 李 白送 其 老 朋 友 孟 浩 然 的诗 ,关 于这 首诗 , 有 一个 还 动 人 的 故事 呢 。”接 着 ,教 师 与 学 生 在现 场
‘ ‘ 图文声 像 ’ ’ 四重 唱教 学法
东省 滨 州市 阳信县 水 落坡 镇 皮店 小学 王 希 明
素质教 育注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个性
发 展 , 越 语 文 教 学传 统 的束 缚 , 立 全 新 超 树 的 语文 教 学 理 念 , 以 让 语文 教 学 洋 溢 生命 可
会 感 情
怪的诗来,教师说 : “ 在很 久以前 ,有人到
此 送 一 位故 人 ,写 了一 首 诗 , 念给 大 家 听 我
一
第二、 “ 文”即情深 意长 。情境教学是
以 生 动 形 象 的场 景 , 激起 学生 学 习和 练 习的 情绪 和 感情 的体 验 , 过 教 师 的语 言 , 情 通 把 感 寓 于 教材 内容 之 中 , 在课 堂 上 形 成 一 个 广 阔 的 ” 理 场 ” 作 用 于 儿 童 的 心理 。 境 教 心 , 情 学倡导” 趣” ” 情 和 意象 ” 为 学 生 创设 和 开拓 ,
的每 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 , 创设出形象鲜
明 ,色 彩 鲜 艳 ,富于 美 感的 投 影 片 。这 幅 图
的气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 中, 结合教学的 具体 内容 和小学生 的性 格特点 ,合理运用 “ 图、文、声、像”教 学在新课 改的今天已
初露端倪。
的景象是 : 两个 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呜 叫; 一行 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 ; 依窗 可 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
图文声像 教学的特 点在教育 教学 中起 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 。 图文 声像教 学的特点如
下:
示, 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 : 作者 以住处为中
心 , 他 屋 子 周 围 的 景 色 , 家 仔 细 看 看 写 写 大
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 , 思考。为了渲染 气氛 ,激发情感,借助 音乐 的艺术功能 ,同
一
讲 读 时 , 住 图文 相 通 之 处 , 图 导 文 , 抓 从
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情境教 学所具有的 广远性 , 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
材 ,激 发 学 生 的 想 象 力 .
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 , 加深对草堂四周景 色的印象 。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 “ 两 个黄鹂鸣翠柳”时 , 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
组 情 境 之 中 , 他 们 产 生 一 定 的 内 心 感 受和 使
情 绪 体 验 , 而 克 服 一 定 的 困 难和 障 碍 , 从 形
《 古诗二 首》的 “ 早发自帝城”这 首诗
把 壮 丽 的 长 江 三峡 ,雄 伟 的气 势 用 2 8个 字
鹂,它们在柳树枝头 ,时而轻快地跳跃 ,像 在欢乐舞蹈 ,逗人有趣 ;时而纵情 地歌唱 ,
以弹 琴 奏 乐 ,悦 耳 动 听 。这 时 间学 生 : “ 诗 中 哪 一 行 描 写 了 这 种 情 景 呢 ? ” 对 话 音 刚 落 ,学 生齐 声 回答 : “ 个 黄 鹂 鸣 翠柳 。 ” 两 为 了加 深 对 诗 句的 领 会 , 教师 向学 生 提 出要 求 : 能 用一 句话 把 这 一 行 意 思 讲 出来 , 谁 要 说得 清 清楚 楚 。一 个 学 生 说 : “ 个 黄 鹂 在 两
草 堂 的 明 媚 秀 丽 景 色 。教 学 时 , 据 这 首诗 根
何的观 众,不是上课 的配 角, 是一个个具 而 有主观能动性 的健全 的生命个体 。 学过程 教
要 成 为 能够 激 发学 生 学 习需 要 与 兴 趣 、 满 充 灵 性 的 过程 ,教 师应 让他 们 充 分 地 展 示 , 充
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
习 ,一 是 读 ,二 是 说 。教 师 要 求 学 生 一 边 看
幻灯片 , 一边把它读 出来 ;这时 ,教师操作
舟 行 三 峡 的 投 影连 续 片 ,学 生边 看 、边 读 , 随 着 投 影 片 的 迁 移 学 生读 道 : 辞 白 帝 彩 云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