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的偏方

合集下载

气、痞满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

气、痞满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

气、痞满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气、痞满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气者,因胸中气郁,痞结不舒,必得出其气方快。

经云∶浊气在上,则生胀。

此症日久,便成痞满。

治宜宣化无形之气为主。

虽曰有火有痰,要皆气顺则愈。

痞满者,因肺气不降,脾气不运,升降之道乖则心下痞塞而满闷,与胀满之病不同。

胀满内胀而外有形,痞满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不可专用破气利下之剂,恐消克元气,变成鼓胀也。

许学士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故治痞者,当一补一消。

旋复代赭汤〔见嗝。

〕原方〔姜、半酌用,甘、枣宜去。

〕宜参用沉香降气散诸药。

此方心下痞满,噫气不除者,宜加减用之。

沉香降气散〔见喘。

〕宜加白芍梨汁〔麦冬、苏子、梨汁清之润之,肺气自降,苓、芍、沉、砂、橘红,补之醒之,则脾气自运。

〕此方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者,可加减用之。

枳术丸〔见泄泻。

〕此方心下痞满者,可随症加药用之,一补一消之法也。

[卷十·御集\气、痞满] 举例一人患气上逆,每饭下一、二口。

辄嗳气数十口,食顷三、四作焉。

仲淳曰∶此气不归元,中焦不运也。

每剂须人参二钱。

不信。

服快气药,愈甚。

越三月,仲淳云∶今须参四钱矣,不信。

又三月,仲淳云∶今须参六钱矣,不信。

又逾月,饮食不下,每呕冷气如团而出,上下气不属,始求仲淳治之。

乃用人参〔六钱。

〕佐沉香、砂仁、益智仁〔各一钱。

〕以纳气归元,苏子、麦冬〔各三钱。

〕橘红〔一钱。

〕枇杷叶〔三片。

〕芦根汁〔一杯。

〕降上逆之气,白芍、五味、萸肉〔各二钱。

〕敛摄耗散之气。

服首煎不动,服再煎不动,然亦不如他汤药辄呕也。

服三煎,忽心口下如爆一声,上则嗳气,下则小遗无算,上下洞然,即索粥顿食三、四碗,不上逆也。

服五、六剂,减参二钱,又以前药十倍为末,山药糊丸,服半年而病始安。

中西医结合治疗痞满

中西医结合治疗痞满

中西医结合治疗痞满痞满的定义和症状痞满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腹胀、胃口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

痞满是因为胃肠功能失调或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可能与饮食不当、睡眠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痞满在中医中被归属于“气滞”、“食积”等范畴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痞满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痞满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疗效达到最大化。

中医注重从根本上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西医则重视对症治疗,采用药物和手术等方式来解决病因。

结合两种医学的优势,不仅可以解决痞满的症状,还可以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提升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痞满的具体方法中医治疗方法1.饮食调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吃辛辣、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同时,中医还可以为患者配制一些有助于消化的药膳。

2.中药治疗: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不同的中药方,如提神醒脾的六君子汤、化痰消食的陈皮枳实汤等。

3.推拿治疗:推拿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西医治疗方法1.胃肠促进药物: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可以帮助胃肠道将食物尽快消化,达到缓解痞满的症状的目的。

2.解热镇痛药:部分痞满患者可能会伴随发热和身体不适感,此时可以采用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

3.抗酸药:对于胃酸过多或胃酸逆流比较严重的痞满患者,可以采用抗酸药来缓解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1.针灸:针灸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可通过调理经络和穴位来缓解痞满的症状。

此外,西医也将针灸纳入其辅助治疗范畴。

2.汉方药物配合西药:中药和西药使用相互配合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痞满的一种方法。

使用中药调理身体,同时使用西药暂时缓解症状,可以达到中长期治疗的效果。

3.生物反馈治疗:这是一种采用现代仪器来调节身体自然节律的方法,促进身体的自愈和抗病功能。

注意事项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痞满时,需要患者配合医生积极调整自己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患者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避免贪图方便而乱用药物,以免影响疗效和健康。

痞满方80首学习辑要

痞满方80首学习辑要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泻热消痞。
【主治】心下痞塞。
14.开结枳实丸(《医学发明》卷八)
【药物组成】橘皮、白术、泽泻、茯苓、麦蘖面、炒神曲各30g,干生姜、青皮各15g,枳实(麸炒)45g,半夏(汤洗七次)30g。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
【用法】每次50—70丸,白汤送服。
【主治】胃脘痞闷。
11.九味资生丸(《张氏医通》卷十六)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各90g,茯苓45g,炙甘草15g,橘红、楂肉、真神曲各60g,川黄连、白豆蔻各10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捣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次1丸,食后细嚼,温开水送服;严寒时,用淡姜汤送服。
【用法】每次3g,用米汤150ml调服,一日三次。
【主治】胸膈痞闷,吐逆不止。
7.八味平胃散(《易简方》)
【药物组成】厚朴105g,苍术165g,橘红105g,甘草30g,缩砂、香附子、茯苓、丁香各90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2g,用水230ml,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140ml,去滓。
【药物组成】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15g,丁香皮30g,大腹子(炮)、桔梗(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锉)各15g,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45g,甘草(炙)30g。
【制法】上?咀。每次6g,用水150ml,加生姜3片,大枣1个(掰破,去核),灯心10茎,煎至l00ml,去滓。
21.化滞汤(《会约医镜》卷五)
【药物组成】陈皮(去白)3g,青皮1.8g,茯苓4.5g,厚朴3g,白芥子(炒,研)1.8g,大黄(煨)6g。

中医关于“胃痞、痞满”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胃痞、痞满”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胃痞、痞满”的证治分类一、实痞(一)饮食内停1.临床表现:脘腹满闷而胀,进食尤甚,吸腐吞酸,厌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2.证机概要:饮食停滞,胃失和,气机塞塞。

3.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4.代表方:保和丸。

5.常用药:山楂、神曲、莱子消食导滞,行气除胀;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行气消痞;茯苓健脾渗湿,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

若食积较重,食欲减退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消食开胃;胀满明显者,加枳实、厚朴、大腹皮理气导滞;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槟榔,或用积实导滞丸消食导脾虚便溏者,加白术、扁豆,或用实消痞丸。

(二)痰湿中阻1.临床表现: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身重困倦,头昏纳呆,嗳气呕恶,口淡不渴,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2.证机概要:痰湿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3.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4.代表方: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

前方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后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5.常用药:苍术、厚朴燥湿除满;半夏、陈皮化痰理气;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健脾和胃。

若痰湿盛而满闷者,加紫苏梗、桔梗、藿香等;痰阻气逆,心下痞硬,吸气不止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或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渴不欲饮,水入即吐,合五苓散;痰湿郁久化热而口苦、舌苔黄者,改用黄连温胆汤;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砂仁。

(三)湿热阻胃1.临床表现:脘腹胀闷不舒,灼热嘈杂,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机概要: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

3.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4.代表方: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前方泻热破结,后方清热燥湿,理气化浊。

5.常用药:大黄泻热散痞,和胃开结;黄连、黄芩苦降泻热和中;厚朴理气燥湿;石菖蒲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半夏和胃燥湿;芦根清热和胃,止呕除烦;栀子、豆豉清热除烦。

若胃中灼热、嘈杂明显者,加蒲公英、连翘、瓦楞子清热和胃;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白蔻仁、生姜和胃降逆;大便黏滞不畅者,加蚕砂、皂角子、泽泻等化湿和胃;津液受伤明显口干舌燥者,加天花粉、沙参养阴生津。

『常用方剂』祛痰剂:二陈汤治痞满

『常用方剂』祛痰剂:二陈汤治痞满

『常用方剂』祛痰剂:二陈汤治痞满王某某,男,38岁。

于2006年4月21日就诊。

患者因1月前食冷食后,自觉胃脘部痞胀,食后症状加重,当时到某医院检查一切正常,给予气滞胃痛颗粒口服,1日2次,1次1包,服10天后,效不显而停药。

近7天症状加重。

刻诊:胃脘部不舒,痞塞胀满,食后症状加重,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头重如裹,小便少,大便不通。

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沉滑。

患者2年前做过脾切除术。

诊断:痞满。

为中气不足,湿停遏阳,升降失常所致。

治以利湿补气,升清降浊。

方予二陈汤加味。

处方:清半夏、茯苓、苍术各15克,陈皮、白术各12克,甘草、升麻、柴胡、生姜各10克。

4剂,水煎1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

4月25日复诊,服1剂后,痞满减轻;3剂后,痞塞胀满消失,食饭后无痞满的感觉,头晕消失,头重如裹减轻,小便正常,大便已通。

舌质淡红无齿痕,苔白,脉细沉滑。

效不更方,继服4剂。

病告痊愈,至今未复发。

痞满是有食、气、痰、虚之异,而使脾胃升降失司所致。

本病因患者做过脾切除术后,致脾的运化水湿与升清功能减弱,遇到冷食后,寒凉克伐,重伤中阳,中气不运,水湿内停,壅塞中焦,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成痞满。

故用二陈汤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苍术、白术伍用出自《张氏医通》,用以治疗脾虚痰食不运。

柴胡、升麻在《本草纲目》曰:“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故以二陈汤加苍术、白术、柴胡、升麻,补气利湿,升清降浊,药证相合,一服而安。

(王昭垣山东省荣成市斥山卫生院)。

痞满中医治疗古秘方

痞满中医治疗古秘方

痞满中医治疗古秘方痞满中医治疗古秘方脉胸痞脉滑,为有痰结。

弦伏亦痞,涩则气劣。

证夫“痞”与“否”同,不通“泰”也。

由阴伏阳蓄,气与血不运而成。

处心下,位中央,填满痞塞,皆土邪之为病也,与胀满有轻重之分。

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胀满则内胀而外亦有形也。

前人皆指误下而致之,盖误下则里气虚,故伤寒之表邪乘虚入于心下;杂病则所受之邪气,亦蓄心下,因而致痞也。

亦有不因误下而得之者,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为痞者;有饮食痰积,不能施化而为痞者;有湿热太甚,土来心下为痞者。

治古方治痞,用黄连、黄芩、枳实之苦以泄之,浓朴、半夏,生姜之辛以散之,人参、白术之甘苦以补之,茯苓、泽泻之淡以渗之。

大概与湿同治,使上下分消可也。

又曰∶肥人多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以燥之;瘦人多是中焦郁热,宜枳实、黄连以导之,葛根、升麻以发之。

如饮食后因感风寒,以致饮食不消而作痞者,宜藿香、砂仁、草豆蔻、吴茱萸以温化之,如脾气虚弱,转运不调,饮食不化为痞者,当消导其胸中窒塞,宜陈皮、白术、神曲、麦芽、山楂以助化之,或以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化滞汤主之。

有伤寒下早而作痞,桔梗汤、小陷胸汤主之;有伤寒下多则亡阳而痞者,四物汤加参、苓、白术、柴胡、升麻,少佐陈皮、枳壳以疏之;有大病后元气未复,而胸满气短者,补中益气汤、橘皮枳术丸主之。

又有虚实之殊焉,实痞大便闭而能食者,浓朴枳实汤主之;虚痞大便利者,芍药、陈皮治之。

上逆兀兀欲吐者,则宜吐之,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

世人苦于痞塞,喜行利药,以求速效,虽临时通快,痞若再作,益以滋甚,是皆不察夫下多所谓亡阴之意也。

方木香化滞汤治因忧郁气结于中脘,腹中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当归梢(四两)枳实(炒,四两)陈皮(六分)干姜(六分)木香(六分)柴胡(七分)草豆蔻(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红花(少许)甘草(炙,一钱)上锉一剂,生姜煎,食远服。

黄连消痞丸〔批〕(按此方治气郁实痞专消之方)治心下痞满,壅滞不散,喘促不安。

痞满药方4

痞满药方4

痞满实痞邪热内陷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功效:泻热消痞。

歌诀:大黄黄连泻心汤,沸水渍之须臾尝,邪热壅滞中焦满,泻热消痞是其长。

饮食停滞方剂:保和丸(见胃痛篇)方剂:枳术丸功效:健脾消痞。

歌诀:枳一术二共研末,荷叶裹炒饭为丸,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专。

痰湿内阻方剂:平陈汤(见湿阻篇)方剂:旋复代赭夏草姜,参草和胃浊降逆,胃虚痰阻气上逆,方剂:甘遂半夏汤功效:逐饮降逆。

歌诀:甘遂半夏功力绝,专出留饮在胸胁,芍药炙草白蜜蜂,饮去大半药宜歇。

肝郁气滞方剂:越鞠丸(见癫病篇)虚痞脾胃虚弱方剂:补中益气汤(见眩晕篇)名医验方方剂:和中消痞汤(李寿生)功效:益气健脾,辛开苦降,和中开痞。

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症属脾胃气虚,痰湿中阻,寒热夹杂之胃脾症。

歌诀:和中消痞制半夏,党参丹参黄连加,芍草干姜蒲公英,方剂:补中消痞汤(李寿山)功效:益气温中,导滞消痞。

主治:猥琐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症属脾胃虚弱,气滞偏寒,升降失调之胃痞症。

歌诀:补中消痞小建中,参芪枳实白术共,温中益气健脾运,气滞偏寒痞满用。

方剂:健运麦谷芽汤(赵功效: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症属脾胃虚气滞偏寒痞满用。

方剂:健运麦谷芽汤(赵棻)功效: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凡内伤、外感而有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

歌诀:健运麦芽谷芽汤,参草怀山内金汤,健脾和胃增食欲,枢机灵活元气旺。

方剂:五香丸(蒲辐周)功效:行气利水。

主治:各种食积、气滞、痰痞、肿痛、胸膈胀闷、瘀学等症。

歌诀:五香丸内药三般,生熟牵牛各用半,香附灵脂理气血,久服痞胀才能搬。

方剂:益气建中汤(姚奇蔚)功效:益气建中。

主治:胃胀、胃痛属中阳不振,肝升无力,胃阳不足者。

歌诀:益气温中桂白芍,精芪怀山参草枣,中阳不振胃痛胀,喜温喜按服之少。

十七、痞满

十七、痞满

十七、痞满十七、痞满(一)实证1饮食内停------保和丸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100g 茯苓100g 陈皮 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

2枳术丸加味,白术6克枳实3克陈皮3克白术6克加减:1.若脾虚较重者,宜加党参、红枣、甘草,以助健脾;2.若见腹泻者,可加茯苓、薏苡仁,以渗湿止泻;3.若食积明显者,宜加神曲、山楂、麦牙等以消食和胃。

4.胀满明显者,加厚朴、砂仁;5.嗳气甚者,加石菖蒲、黄连、苏叶、郁金;6.呕恶明显者,加法半夏、生姜;7.气郁久而化热者,用丹栀逍遥散;8.纳呆者加茵陈、郁金、乌梅、炒麦芽、柴胡;9.血瘀加丹参、红花。

3旋覆代赭汤加枳实以降肝胃逆气行胃之壅滞。

(旋覆花9克人参6克生姜15克代赭石3克炙甘草6克半夏12克枳实6克红枣12枚)加减:1.若气逆较甚,胃虚不甚者,代赭石可重用至20-30克,以增强其重镇降逆之功;2.若痰多苔腻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化痰和胃;3.若腹胀较甚者,可加枳实、厚朴等以行气除满;4.若腹痛喜温者,可加干姜、吴茱萸、丁香等以温中祛寒;5.若舌红苔黄脉数。

有内热之象者,可加黄连、竹茹等以清泄胃热。

2食积停滞:胃脘痞满而胀,食后尤甚,饥可稍缓,喛腐吞酸,厌食恶心,用木香槟榔丸加味,木香槟榔丸加味;木香3克槟榔3克生姜3克青皮3克陈皮3克莪术3克黄连3克枳壳3克黄柏9克大黄9克炒香附12克牵牛子3克(粉服)1.纳差食欲不振者,宜加山楂、鸡内金、莱菔子等消食之品;2.若舌苔厚者,宜加苍术等以燥湿化浊。

加减1. 食积化热者,加连翘、黄连、栀子;2. 便秘者加大黄;3. 纳呆者加鸡内金。

临证参考宋孝志治本证常用二陈汤加熟地或生地、焦三仙、鸡内金、木香以行气除滞,调整胃肠活动节律,达运脾开胃之功若积滞日久,化热生痰或痰热内壅者,临床证见:脘满胁胀,口苦,烦躁,苔黄,治疗常用温胆汤清化积滞;清热化痰,行气和胃,协调脏腑。

痞满的偏方

痞满的偏方

痞满的偏方关于《痞满的偏方》,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痞满是由表邪凹陷,饮食搭配而致,湿痰阻碍,情绪失衡,脾胃虚寒等造成肠胃作用失衡,升降机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装满闷不舒,按之绵软,压之不疼,视之无涨大之行为关键临床医学特点的一种肠胃病证。

本证按位置可区划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腕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之为胃痞。

关键普遍是胃痞。

假如能在饮食搭配中添加一些营养成分的食材,或是应用一些简易的小偏方,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小偏方1取仙鹤草30—50克,水煎,分早、中、晚餐前三十分钟服食,每天1剂,周期30日为一个疗程,停止服用5至7天之后,再服第二个治疗过程。

小偏方2外治法:每日按揉两侧内关穴、足三里两穴,各顺时针方向按揉50次,反方向按揉50次。

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有滋阴养血、镇定、止痛、行气和胃的功能;足三里是肝胆经的合穴,是身体最重要的健壮要穴,它具备经络疏通,调合血气,健胃消食止疼的作用。

小偏方3火龙果每日200-300克为宜。

火龙果中白芝麻状的種子有推动肠胃消化吸收的作用,能够加速食材消化吸收,加速粪便的排出来,减轻腹胀的症状。

胃痞一般预后良好,要是维持心情愉快,饮食搭配有节,并坚持不懈医治,大多能痊愈。

但胃痞多见漫性全过程,常反复发病,长久难愈,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医治。

若病久失治,或医治不善,常使现病史转变,并可逐渐发展趋势为胃痛、胃癌等疾病。

留意饮食搭配:用餐定时执行定量分析,少食多餐,以口味淡、对胃粘膜刺激小想食材主导,防止辛辣食物、生冷食物、硬实、偏酸等刺激大的食材。

戒烟酒:酒烟会对胃粘膜有损害,造成黏膜糜乱、血肿,进而加剧病况,不利病症的康复治疗。

谨慎使用药品:一些药品如非甾体抗炎药,可刺激性胃粘膜,造成病症反复发病。

应谨慎使用或是尽量减少。

积极主动医治:患了病症,应积极主动医治,无论是急性胃炎還是别的病症,都不容忽视,以防病症进一步拓展,侵及其他黏膜组织,造成更比较严重的病症。

中医痞满篇医案选

中医痞满篇医案选

中医痞满篇医案选
患者:高某,女,28岁,1989年2月15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脱痞2个月余,乏力月余。

两个月前呕吐一次,脱痞。

食欲差,食后脱满加重,脱下坠,口不干苦,下肢乏力明显,大便正常,烧心吐酸,逆气,晨起后肠鸣。

苔薄白,舌质暗红,脉略弦。

辨证:脾气虚、肝木旺证。

处方: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2g,茯苓20g,白术12g,陈皮10g,莱瓶子12g,炒麦芽12g,焦山楂12g,神曲12g,甘草6g,清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89年2月18日。

脱痞消失,食欲好转,食后脱不胀,烧心吐酸消失,下肢乏力减,腿烦乱,舌苔根部稍厚,脉弦。

处方予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柴胡15g,白芍12g,枳实10g,党参10g,茯苓20g,白术10g,青皮10g,甘草10g,炒麦芽12g,焦山楂12g,炒神曲12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脾同病当辨虚实,亦或虚实兼夹。

实可致虚,虚亦可致实,病程长短、病人体质差异均可使得病机变化。

本案患者辨证为脾虚肝旺,气滞食积。

首诊健脾益气,降逆止呕;二诊健脾益气消积兼顾疏利肝气。

腹胀,中医称之“痞满”,我常用4种药调理,每获良效!

腹胀,中医称之“痞满”,我常用4种药调理,每获良效!

腹胀,中医称之“痞满”,我常用4种药调理,每获良效!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这是杜甫在《江村》中为我们描述的夏日美景。

今天的我们虽然没有很高的文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在夏日的夜晚和几个朋友被美食环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如果美食过度了,脾胃也会出现问题的,相信大家学习了这么久的中医,一点点积食和胃痛已经难不倒大家了,但是大家也不要太过于轻敌,毕竟还有个痞满没说过呢。

关于痞满,其实我们周围很多人都有,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大概就是胃和肚子胀胀的感觉吧,只不过大家并不清楚这是什么病症而已。

这得了痞满的人,会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通常以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上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相似。

痞满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便是常见的,也是现代人较多的饮食不节。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䐜满闭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按时吃饭,暴饮暴食的人,阴会受之。

在人体内,脏属阴在里,腑属阳在表,所以“阴受之”讲的是伤哪里呢?就是伤五脏。

就是说你做的这些不好的事情,你的五脏会承受压力,出现问题,五脏出现问题,气机不利,堵塞起来,就成了痞满。

还有一种病因是情志失调。

如《景岳全书·痞满中》说到:“怒气爆伤,肝气未平而痞。

”其实不只是怒,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逆,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等等,这些情绪都会造成体内气机逆乱,升降失职,形成痞满。

但是其中尤以张仲景说的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之痞满为多见。

那最后一点便是药物所伤。

误用、滥用药物,或因他病长期大量用大寒大热或有毒药物,会损伤脾胃,致使内生寒热,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发为痞满。

关于此病因,《太平圣惠方》中也提到了:“因服冷药太过,致心膈痞满。

”这里也给那些有点小病就吃药的人提个醒。

治痞满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痞满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痞满病症精选的药方治痞满病症精选的药方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痞满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0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痞满是以胃脘部痞闷满胀不舒无痛,触之无形,按之柔软为临床表现的病证。

多因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劳逸失调、痰瘀内阻、脾胃虚弱以及外邪侵袭等,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成。

西医学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当于痞满。

消化系统其它胃部疾病若出现以胃脘部痞闷胀满不舒为主要症状者一.肝胃不和:胃脘痞闷,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喛气噫臭,善意太息时有吞酸或吐苦水,呕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用1.枳术丸加味。

白术6克枳实3克陈皮3克加减:1.若脾虚较重者,宜加党参、红枣、甘草,以助健脾;2.若见腹泻者,可加茯苓、薏苡仁,以渗湿止泻;3.若食积明显者,宜加神曲、山楂、麦牙等以消食和胃。

痞满加减:1.胀满明显者,加厚朴、砂仁;2.嗳气甚者,加石菖蒲、黄连、苏叶、郁金;3.呕恶明显者,加法半夏、生姜;4.气郁久而化热者,用丹栀逍遥散;5.纳呆者加茵陈、郁金、乌梅、炒麦芽、柴胡;6.血瘀加丹参、红花。

临证参考董建华治疗本证常以理气通降方(香附、苏梗、香橼、佛手、陈皮、枳壳、大腹皮)为主方加减治疗。

宋孝志治疗本证常用旋覆代赭汤加枳实等理气之品,以降肝胃逆气,条达肝气以行胃之壅滞。

二.食积停滞:胃脘痞满而胀,食后尤甚,饥可稍缓,喛腐吞酸,厌食恶心,口中异味,或噫气频出,矢气多,味腐臭,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或实弦滑。

用木香槟榔丸加味。

2.木香槟榔丸木香3克槟榔3克生姜3克青皮3克陈皮3克莪术3克黄连3克枳壳3克黄柏9克大黄9克炒香附12克牵牛子3克(粉服)加减:(或木香、槟榔、白术、党参、枳实、香附、陈皮、神曲、山楂、麦芽)1.纳差食欲不振者,宜加山楂、鸡内金、莱菔子等消食之品;2.若舌苔厚者,宜加苍术等以燥湿化浊。

脾胃虚弱型痞满需要怎么调理?【症候表现】...

脾胃虚弱型痞满需要怎么调理?【症候表现】...

脾胃虚弱型痞满需要怎么调理?【症候表现】...
脾胃虚弱型痞满需要怎么调理?
【症候表现】胃脘痞闷,胀满时减,喜温喜按,食少不饥,身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

【调理思路】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组方】补中益气汤
【方义】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补中益气,升麻、柴胡升举阳气,当归、陈皮理气化滞,使脾气得复,清阳得升,胃浊得降,气机得顺,虚痞自除。

【加减方】
①、痞满严重,加木香、砂仁、枳实以理气消痞,或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以消补兼施。

②、脾阳虚弱,畏寒怕冷,加肉桂、附子、吴茱萸以温阳散寒。

③、湿浊内盛,苔厚食欲不振,加茯苓、苡仁以淡渗利湿。

④、水饮停胃,泛吐清水痰涎,加吴茱萸、生姜、半夏以温胃化饮。

半夏泻心汤加减-痞满

半夏泻心汤加减-痞满

半夏泻心汤加减-痞满吴某,女,50岁,门诊患者。

初诊胃脘部胀满1周。

患者自述近1周出现胃脘部胀满,伴有背部疼痛,畏寒,纳眠差,小便调,大便质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痞满”范畴,证属湿热中阻型,当以清热利湿、消痞散结为主要治疗原则,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整方如下:半夏9克干姜6克黄连12克黄芩15克葛根60克元胡15克羌活15克郁金6克玫瑰花6克白芍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甘草6克7剂,免煎颗粒,日1剂,开水冲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复诊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胃脘部胀满症状有所缓解,背痛,畏寒明显减轻,现症见:胃脘部胀满伴有嗳气、呃逆,纳眠差,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上方新增旋复花15克(包煎),佩兰15克;龙骨,牡蛎各改为45克,继服7剂,免煎颗粒水冲服,日1剂。

三诊:电话访问,患者自述胃脘部胀满症状明显减轻,嗳气、呃逆症状基本消失,纳眠可,二便调。

按语本病属于痞症中的胃痞,胃痞是中医特有的名称,指心下胃脘部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望无胀大,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会出现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症状。

胃主受纳,主腐熟水谷;小肠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湿热中阻,胃肠功能失司,则有胃脘部胀满、腹泻等症状;脾胃虚弱,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故有呃逆、嗳气等症状。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清热利湿、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方中半夏辛温,功善散结除痞,降逆止呕;黄连苦寒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清上焦之火;二者合用增强泄热开痞之功效。

患者畏寒,故选用干姜温中散寒;葛根味辛甘,归脾、胃经,主治项背僵痛;元胡功善活血行气止痛;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玫瑰花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龙骨、牡蛎、珍珠母功善平肝潜阳,安神定惊;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二诊患者出现呃逆、嗳气症状,故加用旋复花、佩兰;旋复花功善降气止呕;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患者仍眠差,故加大龙骨、牡蛎剂量以增强安神定惊之功效。

痞满的治疗

痞满的治疗

痞满的治疗痞满的治疗经方世界今天痞满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痞满在《黄帝内经》中称为“痞”“痞塞”和“痞隔”等。

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而且还说:“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泻心汤主之。

”将痞满与结胸作了鉴别,并创诸泻心汤治疗。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否候》则结合病位病机对病名要领作出定义:“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故谓之否。

”“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在《丹溪心法●痞》中指出:“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

”且作了与胀满的鉴别:“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

”栗德林教授认为,痞满的基本病机是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

所以,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

根据其虚实分治,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

扶正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阴益胃;祛邪则视具体证候,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

临床治疗中应辨证施治,灵活运用。

病案一崔某,女,36岁,2009年5月28日初诊。

现病史:吃饭时噎而吐,胸前后疼痛,胃脘胀痛。

经检查为贲门上食道弛缓、狭窄,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

经气囊扩展后挟窄症状缓解,基本吃饭不噎了,但现在晚间胃脘部痞胀连系背肩部疼痛,频频噎气,胃部喜暖,无吞酸,月经期两乳发胀。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脉象:脉沉细。

诊断:痞满。

治法:辛开苦降,和中消痞。

处方:党参15g 黄芩12g 黄连10g 干姜10g元胡15g 半夏15g 甘草10g 瓜蒌15g乌药15g 木香5g 桔梗20g 炒莱菔20g郁金12g 香附12g 内金12g 焦三仙各15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胸及肩背痛均减轻,噎气偶而1~2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中医执业医师测试辅导之消痞化块法

中医执业医师测试辅导之消痞化块法

中医执业医师测试辅导之消痞化块法1.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组成]干生姜3克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各6克半夏曲、党参、厚朴、枳实、黄连各15克[用法]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12克,开水送下;亦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消痞满,健脾胃。

[主治]心下痞满,食欲不振,神气懒倦,或胸腹痞张,食不消化,大便不畅者。

[方义]本方是从枳术丸、理中丸、半夏泻心汤衍化而来。

为消补和中,除满消痞之剂,并且以枳实为主配伍,故以枳实消痞名方。

主治心下痞满证。

但痞证之形成,大都因于误下伤中,或脾胃素虚,致使中焦不运,升降失常,寒热不调,浊气壅塞心下,故症见心下痞满不食。

此时不消痞而胀满不去,不补中而脾胃不健,故宜消痞除满,和中健脾,补消兼顾为法。

方以枳实、半夏曲辛开苦降为主,降逆和胃,行气消痞;配伍参、术、姜、苓、炙甘草为辅,理中散寒补其虚;然而积伤肠胃,又可蕴郁化为湿热,致使寒热阴阳失调。

故方用厚朴、麦芽、黄连为佐使,既可协助理气化湿除潲;又能协助和中消化进食;更可协助调和寒热阴阳,诸药配伍,共奏消痞除满、调和寒热、升清降浊、补中扶正之功。

本方虽有消补兼施两大作用,但毕竟是以消为主。

补法寓于消法之内,故列入消痞化块法范围。

[临床运用](1)枳实消痞丸是治心下痞硬的方剂之一,但形成痞证的原因不一,本方是治中虚停滞,寒热失调所致之痞证。

临床使用本方时,还应灵活加减,如心下痞满而伴有恶心呕吐者,可用本方加砂仁、竹茹、灶心土等。

(2)心下痞满若因于嗜酒所致者,可用本方加葛花、葛根、枳椇子等,化湿解酒。

(3)痞证若兼有虫积腹痛者,可用本方加使君子、槟榔、榧子等以助驱虫。

[方歌]枳实消痞理中全,麦夏曲苓厚朴连,消积除满兼清热,消法寓补服此丸。

2.鳖甲煎丸(《金菠要略》)[组成]鳖甲12分射干3分黄芩3分柴胡6分鼠妇(地虱)3分干姜3分大黄3分白芍5分桂枝3分葶苈1分厚朴3分石苇3分丹皮5分瞿麦2分紫葳(凌霄花)3分半夏1分人参1分蟄虫5分阿胶3分蜂房4分蜣螂6分桃仁2分赤硝12分[用法]近代用法:作成丸剂每次吞服6-9克,每日2~3次。

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木香化滞汤

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木香化滞汤

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木香化滞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下。

具有调气,益气之功效。

主治因忧气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食之不散。

别名: 消痞汤(《兰室秘藏》卷上)出处《内外伤辨惑论》卷下组成: 半夏、草豆蔻仁、甘草、柴胡、木香、橘皮、枳实、当归梢、红花组成: 半夏一两,草豆蔻仁、甘草(炙)各五钱,柴胡四钱,木香、橘皮各三钱,枳实(麸炒,去瓤)、当归梢各二钱,红花五分。

用法用量: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加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功用: 调气,益气。

主治: 因忧气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食之不散。

方义方中柴胡为君药,疏肝行气解郁。

半夏散结消痞,降逆和胃;木香行气调中止痛,是为臣药。

当归养血补肝,同红花以活血止痛;草豆蔻、陈皮行气化湿和中,枳实破气消滞,生姜和中止呕,均为佐药。

炙甘草为使药,补中益气,调和渚药。

全方配伍,共收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使用注意忌酒、湿面。

附注有苍术。

(《医学入门》)附方名称:木香化滞汤组成:柴胡四钱,橘皮三钱,木香三钱,甘草五钱,草豆蔻仁五钱,半夏一两,当归二钱,枳实二钱,红花半钱用法:分二次温服主治:因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出处:《东垣试效方》名称:木香化滞汤组成:枳实二分,柴胡四分,木香三分,陈皮五分,甘草一分,半夏一钱,草蔻五分,当归二分,红花一分,香附五分用法:每服三五钱,加生姜五片,清水煎,食远稍热服主治:气郁出处:《嵩崖尊生》卷七名称:木香化滞汤组成:木香、红花各三分,橘皮五分,当归尾、枳实各二分,柴胡四钱,草豆蔻(研)五分,甘草(炙)一分,半夏一钱主治:脾胃虚弱。

食滞腹痛,心下痞满。

不思食出处:《证治准绳》功用:健胃化滞名称:木香化滞汤组成:木香七分,槟榔、人参、陈皮、泽泻、黄连各一钱,白术、枳壳(炒)、厚朴(姜制)、白芍药、茯苓各一钱半用法:上锉,作一服。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主治:体质虚弱,患痢赤白,腹中疗痛,里急后重,多热多滞出处:《古今医统大令》重要文献摘要《经方解郁》:“忧思痞结,不思饮食,腹皮微急,以木香化滞汤、消痞丸消而磨之,亦攘之之意也。

中满痞胀

中满痞胀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胃阴虚)方 处方:砂仁、桔梗各8克,莲子肉、白芍、香橼片、檀香、谷芽、白术各10克,山药、扁豆、茯苓、薏苡仁、沙参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益气,行滞消满。

用于反胀辨证属脾胃阴虚型。

症见脘腹痞满,饥饿时反饱作胀,心下灼热,嘈杂,嗳气不舒,干呕呃逆,饥不欲食,口干鼻燥,精神不振,身体倦怠,言语轻微,睡眠欠佳,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乏津,脉象弦细数。

专家点评:心下灼热、嘈杂、饥不欲食、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脾胃气阴两虚;饥时反饱作胀、脘痞不舒、嗳气干呕为中虚气滞。

治宜滋阴益气,行滞消满。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气虚血瘀)方处方:党参15克,黄芪、鸡血藤各18克,丹参、赤芍、檀香、枳壳、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行滞,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症见胃脘久痛、刺痛,痛点固定,脘腹胀满,饥时尤甚,或夜间胃痛,反胀较为突出,嗳气矢气稍减,纳呆食少,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大便易溏,舌质晦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粗胀,苔薄白,脉细涩。

专家点评:此乃脾气虚弱,中虚气滞而致腹满反胀;气虚血瘀而致脘痛如刺、舌质晦暗。

瘀血性质属阴,到了夜间,阳气推动无力,更易加重气虚和血瘀的程度,故每到夜晚,胃痛、反胀的症状加剧。

多见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窦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气虚弱)方处方:党参15克,白术、茯苓、木香、枳壳、香橼片各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4.5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行滞消满。

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脾气虚弱型。

症见胃脘痞满,间或隐痛,饥饿时胀满尤甚,喜揉按,嗳气方舒,进食稍缓,或夜晚反饱作胀,必须坐起或下床活动才能缓解,影响睡眠。

平素纳呆食少,不能多食,稍有多食,则心下痞塞不适。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痞满的偏方
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

本证按部位可划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为胃痞。

主要常见是胃痞。

如果能在饮食中加入一些营养的食物,或者使用一些简单的偏方,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偏方1
取仙鹤草30—50克,水煎,分早、中、晚饭前半小时服用,每日1剂,连服30日为一个疗程,停服5至7天后,再服第二个疗程。

★偏方2
外治法:每天按揉双侧内关、足三里两穴,各顺时针按揉50次,逆时针按揉50次。

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有宁心安神、镇静、镇痛、理气和胃的功能;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是人体最重要的强壮要穴,它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胃止痛的功效。

★偏方3
火龙果每天200-300克为宜。

火龙果中芝麻状的种子有促进胃肠消化的功能,可以加快食物消化,加快排泄物的排出,缓解腹胀的症状。

胃痞一般预后良好,只要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并坚持治疗,多能治愈。

但胃痞多为慢性过程,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所以贵在坚持治疗。

若久病失治,或治疗不当,常使病程迁延,并可渐渐发展为胃痛、胃癌等疾患。

注意饮食: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以清淡、对胃黏膜刺激性小想食物为主,避免辛辣、生冷、坚硬、过酸等刺激性大的食物。

戒烟戒酒:烟酒会对胃黏膜有损伤,引起粘膜糜烂、充血,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
康复。

慎用药物:有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刺激胃黏膜,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应慎用或者尽量避免。

积极治疗:患了疾病,应积极治疗,不论是急性胃炎还是其他疾病,都不可忽视,以免疾病进一步扩展,累及其它粘膜组织,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