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痞满

一、概述

1.定义无反顾

痞满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以心下(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又称胃痞。

2.沿革

《内经》中有痞、满、痞满、痞塞等的论述。

《伤寒论》对本病证的理法方药论述颇祥,如“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提出痞的基本概念,并指出该病病机是正虚邪陷,升降失调。拟定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其创诸泻心汤乃治痞满之祖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赏用。

脾胃论的创使人李东垣大倡脾胃内伤之说,对本病证的理法方药,阐发甚详。

张介宾《景岳全书·痞满》对本病的辨证颇为明细:“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考,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对痞满的辨证提出了纲领。

3.范围

胃脘部痞闷不舒是消化系统病症常见症状,西医学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前期病变等疾病,当出现上腹部痞闷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表邪入里外邪侵袭肌表,失治误治,如滥施攻里泻下,脾胃受损,外邪乘虚内陷入里,结于心下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遂成痞满。

2.食滞中阻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食积内停,阻滞胃脘,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故痞塞不通,发生痞满。

3.痰湿阻滞脾胃失健,聚湿生痰,阻滞中焦,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司,而成痞满。

4.七情失和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逆,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等等,造成气机逆乱,升降失职;或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气机郁滞,或久病由气及血,瘀血内停,而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而成痞满。

5,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饥饱失常,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升降失常,而生痞满。

(二)病机

1.基本病机

本病以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为基本病机。

2.病位

胃痞病位在胃脘,病变脏腑关键在脾胃,也与肝有关。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或为病邪所阻,或为脾胃之虚,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中焦痞塞不畅而发生胃痞。可见胃痞的主要病变脏腑在于脾胃,当然,除脾胃之外,中焦气机之调畅,尚赖肝气之条达,若肝气郁结,最易克脾犯胃而导致中焦气机不利,发生胃脘痞满。

3.病理性质

胃痞的成因有虚实之分,实即实邪内阻,包括外邪入里,食滞中阻、气机阻滞与痰湿阻滞;虚即脾胃虚弱,中虚不运。

4.病机转化

⑴虚实转化实邪所以内阻,多与中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反之,中焦转运无力,最易招致实邪的侵扰,两者常常互为因果,如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既可停湿生饮,又可食滞内停;而实邪内阻,又会进一步损伤脾胃,终致虚实夹杂。

⑵各种病邪之间的转化诸病邪之间亦可互相影响,使实者愈实,虚者愈虚,形成正

虚邪实,虚实夹杂之候。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胃痞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失调等诱因有关。

4.上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活检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5.需除外胃癌,以及其他病证中出现的痞满症状。

(二)、鉴别诊断

1.胃痛与胃痞病位均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胃痞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为主;胀甚者属胃病,满剧者属胃痞;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胃痞者则压之不痛;胃痛起病可急,胃痞发病较缓。然而临床上有时胃痛与痞满可同时出现,或在胃病的某一阶段表现程度不同,此时应以证候特征为辨证依据。

2.鼓胀与胃痞同为腹部病证,且均有胀满之苦,但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皮色苍黄,青筋暴露为特征,胃痞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在大腹,与肝脾肾有关,或有形或无形,胃痞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或如囊裹水,胃痞按之柔软。

3.心痛痞满常兼有胸膈不适,心痛偶有脘腹不舒。但心痛属胸阳痹阻,心脉瘀阻,心脉失养为息,以胸痛,胸闷,短气为主症,而胃痞则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职所致,以胃脘满闷为主症,当然,老年人突然出现胃脘痞满,应警惕真心痛的发生,而胃痞出现胸膈痞塞,满闷不舒则属兼症。

4.胃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可表现为胃痛,痞满,但触之有形,X线及胃镜检查可见相关病变。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有邪无邪痞满有虚实之异,有邪者为实,无邪者为虚,因此首当辨别邪之有无。如伤寒表邪末解,邪气内陷,阻遏中焦所成之痞;食饮无度,积谷难消,阻滞胃脘所成之痞;情志不遂,气机郁滞,升降失调而成之痞皆属有邪。若脾胃气虚,运化无力,升降失司所成之痞,则属虚证。

2.辨虚实寒热痞满不能食,或食少不化,大便溏薄者为虚;痞满能食,大便闭结者为实。痞满时减,喜揉喜按者为虚;痞满不减,按之满甚者为实。痞满急迫,渴喜冷饮,苔黄,脉数者为热;痞满绵绵,得热则舒,口淡不渴,苔白,脉沉者属寒。

(二)治疗原则

总以调理脾胃为基本原则。治疗时宜标本兼顾,实者泻之,分别采用泻热,消食,化痰,理气等法;虚则补之,采用温补脾胃之法。

注意:⑴由于本病证常为虚实夹杂之候,所以治疗时常补消并用。

⑵本病以中焦气机阻滞为本,所以在审因论治的同时,辅以理气通导之剂,实属必要,但不可过用香燥,以免耗伤津液,对于虚证,尤当慎重。

(三)分证论治

1.实痞

(1)邪热内陷

症状:胃脘痞满,灼热急迫,按之满甚,心中烦热,咽干口燥,渴喜饮冷,身热汗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泻热消痞,和胃开结。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

方中大黄泻热和胃开结,黄连清泻胃火,使邪热得除,痞气自消。

加减:①可酌加枳实、厚朴、木香、白术等以助行气消痞之力。

②寒热错杂者,可用半夏泻心汤类。

③湿热内盛者,可用连朴饮(菖蒲、半夏、栀子、豆豉、芦根)。

还可选用小陷胸汤。

(2)饮食停滞

症状:脘腹满闷,痞塞不舒,按之尤甚,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厌食,大便不调,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