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鱼”“替罪狗”丨壹读知道
领导八大权术之六:抓替罪羊术
领导八大权术之六:抓替罪羊术前言替罪羊这种说法,是一种舶来品,比喻代人受过,也就是出事了找人顶包。
引申到职场中,抓替罪羊就是领导为了自身、小团体的利益不受损或少受损,或为了摆脱重大挫折、摆脱困境,通过玩弄手段,嫁祸于人,化被动为主动的的用人权术。
前些年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典型的“抓替罪羊”,比如某部门工作失误或某事件引起大家的群情激奋,通常会抛出劳务工来做“替罪羊”,以此逐渐转移大家的视线。
在这里,为大家梳理下常见的抓替罪羊情况,大体包括以下方面。
1.巩固权力时,领导起用“夜壶”员工所谓夜壶,就是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丢开。
领导使用“夜壶”员工,常常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地位,用他们来压制甚至清晰反对势力。
当“夜壶”员工压制自己的反对势力,成功完成任务后,在大家普遍愤慨的时候,领导又突然拿该员工祭旗,也就是抛出去,严厉惩处,甚至开除,来平息民愤。
历史上,最典型比如唐朝酷吏来俊臣。
在武则天称帝后,她急需稳固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极力打压旧唐反对势力,于是大肆起用酷吏,鼓励相互揭发,大兴刑狱。
以来俊臣为代表的酷吏在这种背景登上历史舞台,按照武则天的意思,一门心思搞大臣,搞的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虽然如此,但对巩固武则天的帝位极其有效。
但随着武则天帝位逐渐巩固后,治理天下上升为主要矛盾。
此时,来俊臣等酷吏走向末路,最终被处死以平众怒。
2.工作不利时,领导抛出主责人员在现实中,常常因为种种原因,某项工作进展缓慢或毫无进展,导致群众或更高领导意见很大。
此时,为了转移群众或更高领导的视线,保住自己的地位,常常将主管工作的人员当做替罪羊,以撤职查办的方式进行处理,与自己进行切割,现实自己的无辜或正确。
目前,这一类也非常常见。
几乎只要出事,负责的某政F部门,必然会问责一批干部。
3.重大危机时,牺牲斗争失败者在失态严重时,广大群众或员工对领导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对领导层疑心重重很难信任。
为了维持多数领导成员的权力,化被动为主动,此时必然从中抛出一个“替罪羊”,试图重新赢得民心民意。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使用替罪羊?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使用替罪羊?替罪羊,又称替代式罪犯或替身罪犯,是指在社会或群体中,为了分散责任、转移注意力或满足特定需求,将某个个体或团体作为牺牲品,将其指认为罪责的当事人。
替罪羊现象在历史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在政治、社会还是心理层面都有其存在的原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人们为何选择使用替罪羊。
一、权力与政治层面上的替罪羊现象1. 掩盖真正责任:替罪羊往往被用来作为上层权力的掩护,以转移对真正责任的关注。
历史上的政治谋杀案件中,替罪羊往往扮演着弥补政权形象的角色。
2. 符号化的力量:替罪羊也常作为符号被滥用,一旦民众将其视为罪犯,就能够产生一种人们安全感的错觉,而实际责任则被掩盖。
3. 调控社会激情:社会动荡时,政府往往会选择牺牲替罪羊来调控群体情绪,以稳定社会秩序。
替罪羊往往被无辜牺牲,牺牲的个体所具备的特质和形象往往很容易成为外界对其的认定。
二、心理与社会因素导致的替罪羊现象1. 群体认同与排斥:替罪羊现象常常与群体认同与排斥有关。
当一个人或团体被视为与主流群体的价值观不符,或被认为对主流群体构成威胁时,往往会成为替罪羊。
2. 心理安慰与恐惧缓解:人们不愿承认自己与他人一同面对风险和威胁的能力,所以常常会寻找替罪羊来降低焦虑和恐惧感。
3. 自我保护与诽谤行为:在个体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寻找替罪羊来转移自己的责任和错误。
这种敷衍态度下的替罪羊并非出于刻意或政治动机,而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三、替罪羊现象对社会与个体的影响1. 社会和谐与秩序:适度使用替罪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但过度滥用替罪羊也可能导致社会错乱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2. 个体权益与公正:替罪羊现象对个体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违背了公正原则。
将替罪羊作为挡箭牌既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又淡化了对真正责任者的追究。
3. 心理健康与社会凝聚力:过多的替罪羊现象可能给个体和社会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社会凝聚力的瓦解。
个体对替罪羊的恶意攻击、谩骂与排斥也可能产生较高的社会代价。
《追风筝的人》中“替罪羊”的形象解读
《追风筝的人》中“替罪羊”的形象解读摘要:在文学作品中,“替罪羊”用来描绘替人受过的无辜者形象。
本文用“替罪羊”这一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哈桑和阿米尔。
哈桑不被亲生父亲承认,过着仆人的生活,为了阿米尔而受到侮辱,最终为了保护阿米尔家的房子死于非命。
碍于主流社会对哈拉扎人的偏见,阿米尔违背自己的本性嘲讽、诋毁哈桑;因父爱被分享心生嫉妒,而对哈桑犯下终其一生不可原谅的错误。
他们本质上都是种族歧视和父亲罪过的替罪羊。
关键词:替罪羊;种族歧视;父亲罪过;哈桑;阿米尔一、简介作者卡勒德.胡塞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来为了躲避战乱,随父亲逃往美国。
《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以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基础写成的。
小说描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和忠诚、善良的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但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一切都改变了。
为了逃避现实,阿米尔和父亲一起离开了哈桑,离开了阿富汗。
但他从未原谅自己的背叛,最终他回到家乡,向过去赎罪。
该小说2003年在美国出版,一经问世即成为国际文坛的黑马,后来被翻译成42种语言,在全球引起轰动,创下了极高的销售记录。
该小说在中国被翻译成汉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
二、替罪羊原型“替罪羊”源自一个宗教典故。
圣经中记载,亚伯拉罕想要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献祭给上帝以表忠心,上帝阻止了他,让他找只羊代替他的儿子,于是这只羊便成了亚伯拉罕儿子的替代品。
“替罪羊”这一词语描绘了替人受过的无辜者的形象。
在《追风筝的人》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替罪羊――哈桑。
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仆人,却拥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对主人忠心耿耿,最后却成为了种族歧视及集体迫害的替罪羊。
而从另一条线分析,《追风筝的人》一书中还存在这另一个更为隐蔽的替罪羊形象――阿米尔,需要我们更深刻地探讨。
三、哈桑的替罪羊形象父亲罪过的替罪羊在小说中,哈桑一直以阿米尔仆人的身份生活着。
但其实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形象解读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形象解读《追风筝的人》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之作。
这部小说以现代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背叛与救赎。
小说不仅生动的刻画了阿米尔这一人物,也描绘了哈桑的正直、善良与勇敢。
哈桑虽然只是一个样貌丑陋个仆人,但他却无愿无悔的伺候阿米尔,并一心一意的对待他。
相反,阿米尔并没有当他是真正的朋友,一次次的诬陷与排斥他,最后并设计将他赶出了家门。
不仅如此,哈桑还是个种族少数派,是一个被压迫的哈扎拉人。
正是因为哈桑的种种特殊身份,导致他成为了父母罪过以及种族压迫的替罪羊。
一、替罪羊原型根据荣格的理论,原型是自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在人类最原始阶段形成的。
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的意象和模式。
[1]而替罪羊便是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现根植于文学领域的原型。
勒内?吉拉尔在他的巨著《替罪羊》中对替罪羊原型做了细致的描述。
他指出,替罪羊既指受害者的无辜,又指集体矛头对准他们,也指这种集体合目的性。
[2]替罪羊通常是一个清白的人,代替集体或社会团体来赎罪和受罚。
替罪羊的原型可以在《圣经》中找到来源。
上帝耶和华为了考验亚伯拉罕,让他把他的独生子以撒作为祭品献给上帝。
亚伯拉罕非常虔诚,于是,他就按照上帝的话把儿子以撒带到指定的山上,准备将他献给上帝耶和华。
正当他举刀要砍儿子的时候,上帝相信了他的虔诚,并及时阻止了他。
于是亚伯拉罕就捉住一只羊,把它作为祭品献给了上帝。
[3]这只无辜的羊便成了亚伯拉罕儿子以撒的替代品。
这便是替罪羊原型的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用来向上帝祭祀的物品已经不再是初始的羊,而转变为一个人代替他人或者集体作为祭品来向上帝表示忠诚,而这个人通常是处于显赫地位的国王。
金枝国王就是典型的替罪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王权利的增长,国王想出了用替代品来代替自己。
于是无辜的平民百姓便作为可怜的替罪羊来执行这一使命。
人们希望通过这一仪式来取得来年的风调雨顺,期盼着庄稼的大丰收。
关于替罪羊的典故
关于替罪羊的典故
下面店铺分享外国典故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替罪羊 scapegoat
源出《圣经》。
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卢不听圣训,向耶和华献凡火,耶和华大怒,用圣火烧死了他们,且罪及亚伦。
亚伦需牵一头公牛,一只公绵羊和两只公山羊替本族人赎罪。
赎罪祭由大祭司主持,公绵羊献为燔祭;两只公山羊的命运则通过抓阄决定,其中一只献为燔祭,另一只作替罪羊。
大祭司双手按在替罪羊的头上诉说自己和众生所犯的罪,然后将它放逐沙漠旷野,表示这些罪过已全部由这只羊承担。
后即以“替罪羊”喻指代人受过者。
例:在组织秘密已经暴露的情况下,黑手党的头目总要推出自己手下的一些人作替罪羊。
替罪羊
定为 “ 赎罪 日” ,并在这一 天举行 赎罪祭 。仪式是 这样 的 :先牵来一 头公羊 和一
头公 牛 ,用 公羊 和公牛 的血作 为 赎罪祭 品 ,再牵来 一头活 山羊 ,由大 祭司将双手
。
、
按 在羊头上 宣称 ,犹太 民族 在一年 中所犯 下的罪过 已经转嫁 到这头羊 身上 了。接
撒 ,这 时被天使 阻止 ,然后 指 向一旁一 只羊 。亚伯 拉 罕就用 这只羊作 为祭 品献 给
上帝 。这应该是 “ 替罪羊 ”最早 的解释 。
羊是 古 代祭 祀 中必 不 可少 的最 主要 的祭 品 。除 此之 外 ,羊 还 承担 了一 项 任 务 ,就是给 人类 “ 罪 ”。用 羊替 罪来 自古 犹太教 。古犹太人 把每年 的七月 十 日 替
“ 替罪羊 ” 意思差 不 多的词还 有 “ 黑锅 ” “ 背 替死鬼 ”等 。它们都表示 明 明不是
自己做 的坏事 ,却要 承担这件 事 的后 果 ,或 因此受 到惩罚 。让 无辜 的人 被冤枉 ,
背负莫须 有 的罪 名 ,接 受惩罚 ,这是 不公平 的 ,也是 让做 了坏事 的人逃 脱 了他应
词 语 掭 源
鹫 霸 攀
王 锐
“ 替罪 羊 ”的意思 ,是指代 人受过 。我们常说 的 “ 罪羊 ”一词 是舶 来品 , 替
对应 的英文是 “cp g a”一词 。世界 各地都惯 用 “ 罪羊 ”一词 比喻代人 受过 Sa eo t 替
的 。
《 圣经 ・ 旧约 ・ 创世纪 》中记 载 :上帝 为 了试 探亚伯拉 罕的忠诚 ,故 意让 他 用 自己的儿子 以撒 作为神 的祭 品。亚伯拉 罕果然很 忠诚 ,竟 然真 的举 刀要杀 死以
有 的惩罚 。 同学 们 ,我们 在生 活和学 习 中 ,如果做错 了事 ,就应 当主 动认 错 ,承
神、人、兽、魔——美国小说中的替罪羊形象
帝 。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拉罕 非 常虔 诚 , 毫 不 犹豫 地 答 应 了。正 当他 要 动手 时 , 上 帝 相 信并 阻止 了他 。于是 亚 伯
拉 罕就将 一只 羊作 为 祭 品献 给 上帝 , 这 只无 辜 的
一
羊便 成 为以撒 的替代 品 。古 犹太 教一年 一度举 行
赎 罪祭祀 所用 之羊共 有两 只 , 一 只杀死 献神 , 为民
中的集 体和 目的性 。 - [ 3 ] 5 o
在 文学史 上 , 替 罪羊 是 一个 反 复 出现 的典 型 意象 和文学 象征 , 运 用替 罪 羊模 式 表 达 文学 作 品 的思想 主题 广受作 家们 的青 睐。美 国小 说 中替罪
改革 家威廉 ・ 廷 德尔 u j 3 将 希 伯来 文 《 旧约 》 译 成
、
替 罪 羊 之 羊一 神 形 象
学者 叶 舒 宪在《 诗 经 的文化 阐释 》 中指 出 , 中
赎罪; 另一 只 驱逐 到 荒野 , 作 为 载体 带 走罪 恶 , 两 只作 用有 别 的羊就整 合为一 个完 整 的赎 罪象征 。
替 罪羊这 一概念 的文化 内涵 和社会 意 义引起 了学者 们 的广 泛关 注 。英 国人类 学家詹 姆斯 ・ 弗 雷泽在 他 的《 金枝 》 中, 加 拿 大 文 艺理 论 家诺 斯 洛 普 ・ 弗 莱在他 的《 伟 大 的编码—— 圣经 与文学 》 中 均作过 探讨 。美 国人 类 学家 玛 丽亚 ・ 利奇对“ 替 罪羊 ” 作 了准 确 的界 定 : 替 罪羊 “ 是指 象 征 性地 承 担厄 运 、 疾病 、 不 幸 以及个 人或 集 团的罪行 的任何
明威 、 麦尔维 尔 、 德 莱塞 、 杰克 ・ 伦敦、 亨利 ・ 詹 姆
让别人替罪成语
让别人替罪成语中国的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智慧和哲理。
其中有一些成语,揭示了人际关系中一种复杂而又普遍存在的现象——替罪。
替罪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被无辜地承担别人的过错或错误导致的后果。
这背后隐含着一些人性的弱点和价值观的冲突。
在本文中,将探讨几个与替罪相关的成语,以及这些成语背后所传递的深层意义。
1. 替罪羊。
成语“替罪羊”源于犹太教的一个仪式,用一只特定的羊接受人们的过错和罪恶。
引申到日常生活中,替罪羊代表的是一个无辜的人或团体,被迫承担别人的过错和责任。
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并不鲜见,常见于组织或团体中的高层领导,将自己的错误或决策的不当后果转嫁给下属或部属。
替罪羊往往成为了牺牲品,背负着不公和委屈的历史。
这就需要我们对于替罪羊的存在进行深入思考,审视社会中是否存在着足够的公正与责任心。
2.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传递了一个反讽的观点,即宁愿宝贵的玉石碎裂,也不愿廉价的瓦片完好。
这里所揭示的是一种价值观冲突。
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或面子,人们往往不惜将别人推到风口浪尖,做替罪羊,从而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形象。
然而,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个人真实性格和道德底线的背离。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个人的品德和道义观念,不因一时的私利而对他人造成伤害。
3. 替天行道。
成语“替天行道”表达了一种正义感和责任担当。
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些抱有强烈正义感的人会站出来,为保护弱者、维护真理而奋不顾身。
这些人,常常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们选择替罪,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
因此,替天行道也成为了一种正义与勇气的象征。
我们可以从这个成语中汲取力量,坚守自己的信仰,勇敢地站在正义一边,为真理和公正发声。
4.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成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反映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替罪行为中的牺牲,常常是为了保护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这种牺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个人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和他人之上,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权益,以换取整体的快乐和繁荣。
古代形容替罪羊
古代形容替罪羊替罪羊是指在古代社会中被用来承担他人或集体罪责的人。
这种做法往往是源于对于神灵或者其他力量的信仰,通过牺牲一个无辜的个体来化解罪错或灾祸,从而确保整体的安宁和稳定。
替罪羊的概念在古代不同文化中常常有所体现,并且这种实践方式也常常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古代社会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替罪羊情况。
在犹太教中,亚伦的两个儿子因为犯了错误,就被选作为替罪羊,一个被杀死,一个被流放。
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为整个犹太人民的罪而承担责任,以换取因罪行而引来的神的惩罚。
同样的,古代希腊也有类似的传统。
据一些记载,希腊雅典人将一个亵渎神灵的犯人放逐岛上,将其作为替罪羊,以消除人民的罪孽和神明的愤怒。
古代社会形容替罪羊的词汇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古代,将替罪羊形容为“替死鬼”、“代罪羔羊”等。
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出这些替罪羊在某种意义上是被牺牲的。
而在其他文化中,替罪羊有时也被看作是神圣的存在,以担负神的愤怒和整个社群的罪孽,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
替罪羊的出现主要源于人们对于神灵、命运或者其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某些灾祸和罪行是由于神的愤怒而来,于是就选择了替罪羊,以期得到神灵的宽恕和庇佑。
这种做法虽然在现代看来缺乏理性基础,但在古代社会中却是很常见且重要的做法。
然而,关于替罪羊现象的确切起源和意义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有人认为,替罪羊只是人们迷信的产物,缺乏科学性和实际意义;而也有人认为,替罪羊是宗教和社会秩序的一种新陈代谢,能够减轻人们的罪孽感和无力感,提供一种崇高和神圣的存在。
总而言之,古代形容替罪羊的现象,不仅是人们信仰和文化的体现,也是对于罪责和灾祸解决的一种尝试。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丢弃了替罪羊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但人们对于替罪羊的探讨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信仰与行为方式,也能够启示我们反思当今社会中的责任和正义观念。
“替罪羊”的故事
“替罪羊”的故事作者:摩罗来源:《百科知识》2010年第17期“替罪羊”是一个尽人皆知的词汇。
这个词的历史从何而来,它反应着一种怎样的社会心理和人类习俗?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替罪羊”的事件屡屡发生,“替罪羊”心态不是某个特殊群体的特殊心态,而是人类非常普遍的心态。
那么,汉语中为什么将那个不幸被迫承担责任的人称为“替罪羊”?为什么将这种心理和现象命名为“替罪羊文化”?转罪的心理需求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
弗雷泽对原始宗教中转罪和转灾(转祸)两种情况都有详细讨论,这里重点谈论转罪问题。
转罪心理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人们认为自己是有罪的,这是转罪习俗诞生的前提。
第二个层面,罪的主体不想承担跟自己的罪相对应的责任和惩罚,而必须将责任和惩罚转嫁到他人身上,由他人承担。
这样,转罪或者替罪的心理需求就诞生了,相应的文化行为也就出现了。
那些急于转罪或者转灾的人们究竟是谁?弗雷泽告诉我们:是公众,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氏族(有时候表现为村庄)的全体民众。
虽然一些特殊人物(个人)在特殊的情境中也需要转罪转灾,但就人类的转罪转灾文化及其仪式的起源来说,这是为了把公众从灾厄罪孽中解救出来才诞生的习俗。
这个习俗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灵魂奥秘:人类知道自己的存在在生存论意义上具有不可克服的罪,所以必须或定期或随机由他人来承担自己的罪,解除公众的恐惧。
这正是典型的原罪意识。
为人类承担罪的可以是世间各种东西,比如一棵草,一根树枝,一头羊,一只鸡,一个人,一尊神像等等。
替罪物因民族不同或习俗不同而各各相异。
印度的巴尔人、马兰人以及克米人在流行霍乱时,常常将一只背着谷子、丁香、铅丹的山羊或水牛赶到村外,不让它回村里来。
这只山羊或者水牛很可能在荒野被猛兽吃掉,也可能一直在别的村庄流浪,这样就实现了它为本村公众替罪的功能。
1857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艾玛拉印第安人遭遇一场瘟疫,他们用一匹黑色的驼马载上病人的衣服,衣服上洒满白兰地,然后把驼马放到丛林里去,希望它能把瘟疫带走。
替罪羊是什么意思?替罪羊的来源典故
替罪羊是什么意思?替罪羊的来源典故来源1: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犹太新年过后第十天)定为“赎罪日”,并在这替罪羊一天举行赎罪祭。
仪式是这样的: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典,另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
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
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烧死。
“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来源2:源自一个宗教典故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
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
”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
来源3:《新约》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
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羔羊。
来源4:有趣的是,在咱们中国也有类似的事例。
《孟子·梁惠王上》中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命以羊替换牛来祭钟。
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
替罪羊是什么意思
替罪羊是什么意思文章一:替罪羊是什么意思?大家好,今天我想谈谈关于替罪羊的话题。
替罪羊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替罪羊就是指一个人被误认为是罪犯,被迫承担罪责。
替罪羊这个词源于宗教,犹太人在圣殿里的仪式中会将一只羊驮上罪人所犯的罪孽,以此来净化罪人的身心。
后来这个词引申为一个人被迫承担他人犯下的罪行。
常见的替罪羊情况有很多,比如说一个人被误认为是抢劫犯而被警察逮捕,但实际上他只是在附近散步。
替罪羊也可能是在团体中,某个人因为某些原因被排挤,最终被认为是团队失败的原因。
替罪羊不仅会让被误认的人承受不必要的苦难,也会让正是罪犯的人逍遥法外。
替罪羊对于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大家应该积极地反对这种行为。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为被误认的人发声。
我们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随意给别人贴上标签,不要随意判断他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重点分析:本文重点阐述了替罪羊的含义以及对社会的危害,并提供了相应的例子,从多个方面展现了替罪羊的现象。
用词上,本文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得读者更好的理解。
文章二:如何避免替罪羊现象?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如何避免替罪羊的现象。
替罪羊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不公正现象,不仅伤害了被误认的人,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替罪羊的发生呢?首先,我们应该尽量不要将责任全部推给一个人。
当一个团队或者一个群体出现问题时,大家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全部推给一个人。
这样有助于避免替罪羊现象。
其次,我们应该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评价。
如果我们对某个人的言行或者行为有所质疑,我们应该先调查清楚事实,切勿轻易将他人定为罪犯。
如果真的有人犯罪,我们也应该尽快报警,让警方进行调查,而不是轻易地给某个人扣上罪犯的帽子。
最后,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群体性的猜忌与排挤现象。
在集体中,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因为某些原因而排挤任何一个人,更不要轻易给别人扣上标签,这样做有利于维护团队的和谐。
替罪羊的故事
2013.03褚久淇在中国边疆的大草原上,有一座农场,农场里有一群羊,故事便发生在这群羊中。
羊群中有两只羊与旁羊不同,一只羊,修长的四蹄,披着一身雪白的、油光发亮的皮毛,头顶上的犄角在阳光映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好似人类王子头上戴的那顶皇冠,他就是被称作“阿俊王子”的年轻公羊。
而阿俊似乎真把自己当成了至高无上的王子殿下,终日高昂着他好看的面孔,认为作为一个“王子“,他时时刻刻都应该呈现出非凡的”优雅“和”尊贵“。
他还特别看不起其他的羊,不是说那只“蠢笨”的小湖羊冒犯了他,就是嫌他的邻桌小黑羊“不得体”的打嗝脏了他的鼻孔,所以,这位“王子”永远都是孤身一人。
群羊虽然表面对他顺从,可打心眼却是嗤之以鼻。
阿俊可不管这一切,他把自己当成羊界的高富帅了。
而另外一只羊,可谓是羊界的矮矬穷。
人们一看到这只羊都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好丑的羊啊。
”他名叫阿憨,他身上最醒目的就是他的面孔,白色的毛中夹杂着黑色的毛,使得他的面孔看起来无论何时都是肮脏不堪,大抵是他的丑陋面容让他的母亲对他也是疏于照顾,使他看上去比别的羊儿都要矮小羸弱,周身的毛也因为没有营养而显得干涩,进而就变得无精打采起来,可是与他的外貌不同,他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对朋友真诚,对老羊尊敬,对幼羊爱护。
每每他的同伴遇到什么困难,他总会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们。
所以,时日一长,阿憨受到了羊群除了阿俊以外每一只羊儿的欢迎,大家都把他当成最好的朋友,给他肥嫩的草料,给他清冽的饮水,给他暖和的窝儿,一切的一切,阿俊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对阿憨的轻蔑和妒忌恍似一条不断长大的毒蛇盘踞在他的胸中。
听到有哪只羊赞誉阿憨的话语,阿俊就会愤恨地用嘴巴撕扯掉几株开放的小花儿,心里咒骂着;“总有一天,我会把你赶出农场,看你还怎么活下去?”有一天,风和日丽,羊群们都去草原上闲逛,唯独没有看见阿俊,当然大家也不奇怪,没有人在乎这个高傲的羊在或不在,因为谁让他是至高无上的王子呢,从来不屑与我们这等普通的羊儿们一块儿。
“替罪羊”一词的真正内涵
,。
《 。
,“”” “羊年快要到了,“羊”又成了热点。
人们对羊的感情,其实是复杂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 羊是软弱、胆小、受欺的代名词,最常说的是“替罪羊”“替罪羊”一说是怎么来的?据《孟子?梁惠王上》所记,有这么一种说法,有一次,梁 惠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牛从堂前过去。
梁惠王看见了,便问牵这牛做什么,被告知“将以 衅钟”。
所谓“衅钟” 是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仪式。
梁惠王听 后便让人放了牛,说是不忍心看到牛可怜的样子,让无罪的牛去死。
身边人说,那就废了“衅 钟”仪式。
梁惠王反问为什么要废除呢?指示“以羊易之”替罪羊产生的源头,应该始于上古时期的献祭仪式。
献祭时使用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
三牲指猪、羊、牛三种家畜。
羊是小牲口,用之祭祀为“少牢” 牛是大牲口,举行重要仪式才使用,称为“太牢” 虽然羊是小牲口,但也不能随便使用, 礼制?王制》中称“大夫无故不杀羊” 只有必要 时才杀羊献祭,让羊给人类“替罪”,但这仍不应是替罪羊的最早由来。
在殷商时期,有用奴隶献祭的恶俗,即所谓“人祭”,这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中有大量发现。
当年,特别是殷人的敌人――以羊为图腾的羌人,被殷人大量捕获用于杀祭。
后来随着 文明的进步、羌人的反抗,人祭被严格控制使用,便用羌人的图腾羊来替代,这也许才是“替 罪羊”的真正开始。
先秦时,人们很喜欢用羊作祭。
《诗经?周颂?我将》称,“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意思是将这肥羊肥牛献给上天,上天会保佑我们吉祥幸福。
在上古周代,周王举行祭 祀之礼并宴饮宾客的舞曲贵族们身穿洁白的祭服,头戴不同级别的礼冠。
周王则从明亮的庙 堂到祭祀的大门仔细检查排列的羊牛等祭品,巡视盛满精美食物的青铜炊器、酒器。
这首诗 既是对羊、牛等丰盛祭品的炫耀,又显示出祭祀的庄严、神圣。
除贵族以羊、牛祭祀外,周时耕田之人春秋两季也要以羊牛行祭“社之日莅卜来岁之稼”。
《诗经?豳风?七月》称: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为什么把代人受过者称为“替罪羊”,难道羊真的代替人承受灾祸了?
为什么把代人受过者称为“替罪羊”,难道羊真的代替人承受灾祸了?
羊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视为吉祥温顺的象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羊是必不可少的祭品。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羊还被视为神来祭拜。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发生在梁惠王身上的一段故事:一天,有个人牵着一头牛来到梁惠王面前。
他看着那牛瑟瑟发抖,就对那个牵牛的人说:“你要把牛牵哪去啊?”“又新铸了几口大钟,要用它祭钟。
”梁惠王说:“你看它吓得那样,我不忍心让一头无辜的牛做出牺牲,放了它吧。
”“那我们不祭祀了吗?”“当然要祭,去牵头羊来祭祀。
”有人说,这就是“替罪羊”的由来。
事实上,“替罪羊”是个外来词汇。
《旧约》中记载说,上帝为了试探亚伯拉罕是否虔诚,就叫他杀掉儿子献给上帝。
亚伯拉罕虽然心痛,但更忠于上帝,所以就将自己的儿子绑了准备祭献。
这时,一位天使出现了,对他说:“上帝知道你的虔诚,前面林子里有只羊,你用它来祭献吧。
”于是,亚伯拉罕就用羊代替儿子行了献祭礼。
在基督教文化中,犹太新年过后的第十天是“赎罪日”,古犹太人会在这天举行祭祀。
通常会选取两只公羊,宰杀一只公羊做贡献;另一只由大祭司手覆其额头,将犹太人一年的罪过宣读,意味着这只
羊承受了犹太人犯下的所有罪过。
然后将羊放逐旷野赎罪,最后将赎罪羊火祭。
“替罪羊”一词便由此产生。
后来,人们便把那些代别人受过的人称为“替罪羊”。
替罪羊的意思_替罪羊的成语解释
替罪羊
成语解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
比喻代人受过。
成语出处张平《抉择》:“你岂不是随时都会做替罪羊?”
成语繁体替辠羊
成语简拼TZY
成语注音ㄊ一ˋㄗㄨㄟˋ一ㄤ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替罪羊作宾语、定语;指代人受过。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替罪羔羊
成语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2回:“申明这是你部堂王大人的意思,他只是奉命行事,如今怎好让他去当替罪羊。
”
英语翻译scapegoat <fall guy>
日语翻译艖代(みか)わり
俄语翻译козёлотпущения
其他翻译<德>Sündenbock<法>bouc émissaire。
替罪羊_初一作文
替罪羊
替罪羊是世上最最最无辜的动物之一!这种动物向来比喻代人受过。
我们班上最近就“生产”了一只“六二班牌替罪羊”,这只“替罪羊”可替不少人消灾免难喽~
“真心话大冒险”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想要一有种想要玩一玩的欲望,可就这个游戏可让有一些人中“有人欢喜有人忧”喽!一人哭泣几人笑,哭的是谁,六二班的人可是“记忆犹新”,是谁自然不用我点破,局内人“笑”,局外人啊~只能看着干着急,谁让咱们的老师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呢!不分青红皂白就随意去骂“当事人”了呢!
第1页共1页。
初中作文犹太人的替罪羊和一致观
犹太人的替罪羊和一致观
都说犹太人绝顶聪明,此言不虚。
犹太人对生命的珍惜,就特别值得称道。
据说,在古希腊的的雅典城邦,每年在大街上都会看到一个奴隶被人牵着,人们把所有的罪过都加在他身上后,把他杀死。
古代的犹太社会也有此类"个案",不过人们牵着的不是奴隶,而是山羊。
在"归罪"后,不把山羊杀死,而是把它放逐到沙漠里,此羊就叫"替罪羊"。
把人更换为羊,说明犹太人对人的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犹太人对生命的珍惜,还体现在法庭对死刑犯的判决十分独特:犹太人认为,刑事审判通常有两种意见,即有罪或无罪。
如果法官中只有一种意见,就有失公正。
他们规定:"判处死刑的时候,如果裁判所的所有审判官意见一致,则判决无效。
""作出如此"怪异"的规定,是因为犹太人认为,杀人的事是不能随便干的,每个人的世界只有一个,杀死他就等于毁灭了一个世界。
更重要的是,犹太人喜好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对每一个问题都是从所有的视点和角度采观察,犹太传统认为,现实仿佛洋葱,层层包裹,很难一下子看透洋葱的里层。
面对死刑判决,如果全体一致,往往会把现实简单化,容易造成冤案,"全体一致"往往是陷阱,必须警惕!
犹太人的"替罪羊"和"一致观"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哲理,值得借鉴。
替罪羊的来历
替罪羊的来历
“替罪羊”这个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来源于古犹太教,一种则认为来源于儒家的《孟子》。
替罪羊原指古代犹太教在赎罪日用做祭品的羊,表示由它替人受罪,后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
在人群心理学中,人们把替罪羊引起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之为替罪羊效应。
平时所言的“替死鬼”“背黑锅”也是此意。
这种运用“替罪羊”代过、受罪、遭害的做法,最著名的莫过于希特勒的反犹太人运动。
他为了要掌握国内非常难以掌握的中产阶级,不惜将犹太人当作“替罪羊”而加以排斥,并且将一切集团里造成的矛盾、纠葛的原因及其后果都归咎于他们,所以集团里的对立就被暂时地压下来了,使当时德国国民精神得到了统一。
这是运用“替罪羊”产生的替罪羊效应很“成功”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鱼”“替罪狗”?丨壹读知道
图片来自网络壹读微信号:yiduiread当替罪羊也要为一张图纠结一天的壹读君| 清风替罪的鱼:一独君,怎么别人总是针对我呢?我开始叫“替罪的小绵羊”,有人说我错了,应该是“替罪的小公羊”,我生气了干脆改成“替罪的鱼”,可他们还是不放过我,总叫我“替罪羊”“替罪羊”的。
一睹俊,到底为什么说“替罪羊”而不说“替罪鱼”或者”替罪狗“?壹读君: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短话长说。
看看这个标题,啧啧,壹读君仿佛已经看到文末醒目的评论了。
对于这种一看就很正经的题目,当然需要一本正经地回答,方能符合下面即将出现的评论。
我们先搬出高中时代的最高权威——《现代汉语词典》:看了释义,你多半已经猜到了,这是一个舶来词。
外国人说话时用“替罪羊”,被我们听到了,我们觉得这么用挺好,就遵照孔夫子的教导,“择其善者而从之”了。
那么歪果仁为什么用“替罪羊”而不用“替罪鱼”呢?看了释义,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因为古代犹太教在赎罪日那天就是用羊来赎罪的。
为什么犹太人非要用羊呢?
(前方高能!)我们再来请出可以媲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英文维基百科:这段话的第二句说,“替罪羊”的概念源自《圣经·利未记》。
那我们就捧出至高无上的《圣经》:《圣经·利未记》对献祭的律法做了详细的规定,祭司团需要严格
遵守。
我们看到上文中明确写着“goat”,山羊,那么赎罪日
当天犹太人转嫁罪过的对象,就只能是羊,不能是狗,也不能是鱼。
(几千年过去了,时移世易,如今犹太人赎罪日的
仪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们来归纳一下段落大意:因为《圣经·利未记》规定了为人替罪的动物是羊,所以人们说“替罪羊”,而不说“替罪狗”“替罪鸡”“替罪鱼”。
外国人用“替罪羊”,是因为他们知道《圣经》中的故事,而国人接受并使用“替罪羊”是什么原因?难道也是因为诵读《圣经》?壹读君认为可能性不大,儒释道三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圣经》又不是
公务员考试指定教材,读书人应该不知道也没精力去翻阅吧。
——这里壹读君说得十分不严谨,懂行的高人请斧正!(认
真脸)同时呢,壹读君发现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儿,有请
儒家排名第二的圣人孟子。
《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意如下:有一天齐宣王在大殿上坐着(闲得
蛋疼),瞅见殿下有人牵着牛经过,(就没事儿找事儿地)问:“牵着牛去哪儿啊?” 牵牛人回道:“准备宰了,用牛血祭钟!” 齐宣王:“把牛放了!我不忍心看它吓得哆嗦那样儿,跟没罪被判了死刑似的。
” 牵牛人(一愣):“(放了牛还怎么祭钟?)那不祭钟啦?(你似不似洒?)” 齐宣王(一惊):“祭钟多
么重大的事,能不祭吗?(你这么大声干什么?就不能想想其他办法?榆木脑袋!)嗯……就用羊替牛吧!”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会儿是公元前,创立基督教的耶稣还有三
百年左右才诞生,创立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更晚,大概得九百年以后了,在时间上最有可能的犹太教却也没有传到中国,所以齐宣王用羊替牛应该不是受到《圣经》的启发,而是独立做出的决定。
齐宣王应该没有想到,他这个决定被写入
了光耀千秋的儒家经典,被一代代读书人吟诵、铭记、引用、化用……后来因为用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为了使用方便,就用四个字代表这个故事——以羊易牛,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滴。
可见我们的传统文化存在与“替罪羊”相似的概念,而且这应该是国人能接受“替罪羊”的主要原因。
——还是壹读
君的推测,不保证100%正确。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用“替罪羊”(类似的说法还有“替死鬼”“背黑锅”等),为什么呢?当然因为它太好用了!生活中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替罪羊”
三个字就能概括这类事件的表象和本质。
事实上从古至今,替罪羊现象就没有断过。
甚至,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认为,在人类还是野蛮人时就已经学会了寻找替罪羊。
古希腊神话中,明明是宙斯制造了绝色美女潘多拉来报复人类,可人类只记住了“潘多拉的盒子”——包括正在戳屏幕的你,潘多拉就是宙斯的替罪羊。
是谁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妲己!被千年狐精附体的妲己,她诱使纣王荒淫无道、残害忠良、压榨百姓,最终覆灭商朝。
看看,又一个替罪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是人类的替罪羊。
这个你不意外吧?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替罪羊是临时工,你也不意外吧?
如果有一天你也当上了领导,不知道如何寻找替罪羊,请参考下面这段话:如果你觉得自己当不了领导,也请学习一下这段话,看下自己是不是有潜力成为替罪羊,好有个心理准备——好像其实也没多大用。
这个词倒是有点儿用——“替罪羊效应”。
在心理学上,“替罪羊效应”是指将个体将其负面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使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脱。
比如有些家长因为某件事不顺心攒了一肚子气,回家后看到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怒气值瞬间满格,立刻对孩子进行口头或身体上的教育。
(不知骂完打完后,家长的心情会有多好?做了家长壹堆饭是否愿意分享一下?)壹读君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扔塑料瓶玩,不小心砸死了一只小鸡,母亲大人那几日火气甚大,回家后直接对我进行了武力教育,唉,不说了,都是泪。
最后,壹读君建议“替罪的鱼”给名字加一个字,“替罪的大鱼”。
要是别人再说你名字不对,就反问他:“没看过《大鱼海棠》吗?” 参考资料: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Scapegoat,Wikipeadia3、《圣经·利未记》第16章4、《孟子·梁惠王上》5、《男权社会中的替罪羊》,张小莉,中国知网6、《<秀拉>:一种神话原型的解读》,杜志卿张燕,万方数据库7、《毁灭还是重生?多品牌危机中的替罪羊效应》,张璇,万方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