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物理全套学案之 动与静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1节-动与静(学案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1节-动与静(学案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1节动与静(学案)一、教学内容1. 相对性原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任意选择,但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

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根据相对性原理,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相对性原理,知道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 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相对性原理的应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

2. 概念讲解:介绍相对性原理,解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参照物,判断给定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相对性原理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明理由。

a. 坐在教室里的学生b. 行驶中的汽车c. 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2. 答案:a. 运动,以教室外的树木为参照物,学生与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b. 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c. 静止,以桌面为参照物,书本与桌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动与静”时,我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物体。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理解动与静的概念;2.学会辨别运动和静止物体;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这是理解更复杂物理概念的基础。

一、情境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动画中的物体是动的还是静的,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我通过展示动植物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我简要讲解动与静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辆玩具汽车、小球、斜坡和桌面。

孩子们需要用这些工具,让汽车和小球进行不同的运动,并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四、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辨别动与静的概念。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上,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参照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导致判断结果出现错误。

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巩固的知识点。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1.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一章运动的世界课题第一节动与静授课人素养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机械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3.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4.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能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 000 m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可配合播放模拟动画——“神手抓子弹”)导入语:要想解开谜底,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运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教学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一、运动的描述【教师提问】阅读课本P10的内容,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切物体都在运动1.机械运动【过渡设问】阅读课本P10-P11“运动的描述”下的内容,尝试回答诗人、画家、音乐家是如何赞美运动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写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过渡设问】那么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描述运动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举例:人群移动、江河奔流、天体运动、地壳运动.二.参照物与物体运动1.参照物【过渡设问】路边看驶过的汽车.司机认为乘客没动,而路人认为乘客运动了.这是为什么呢?请阅读课本P12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①任意性: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定,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②方便性:若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不必说明.若选取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必须作出说明.③假定不动: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要假定是静止不动的.及时回顾、应用,落实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C)A.河岸B.山C.船D.岸边树木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小实验】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1.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运动 2.静止【教师总结】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2.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出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教师总结】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例2】如图所示是空中加油机模拟展示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课堂小结见PPT课件课堂检测见PPT课件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动”和“静”的概念及其区别;2.能够解释物体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的轨迹、速度、加速度;3.能够解释牛顿第一、二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辨别物体运动的基本要素;2.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二定律。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设备;2.多种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片段、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有关运动的知识,如运动的性质、速度、加速度等。

2. 学习“动”的概念和特征(3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物体的三种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并进行笔记记录,同时还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讨论和交流,以加深对于“动”的理解。

3. 学习“静”的概念和特征(3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发现和归纳静止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实验找出不同力对物体的影响,以此得到静止的判断标准。

2.学习“静”和“动”的概念和区别,以及他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4. 学习物体运动的基本要素(6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物体运动的三要素: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并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运动物体的轨迹。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实验,例如:通过测量物体下滑的时间和下滑距离,计算出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加速度。

5. 学习牛顿第一、二定律的应用(6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牛顿第一、二定律的定义和公式,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2.学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自由落体实验等。

五、教学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笔记、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以反思教学过程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

六、教学后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调整教学步骤和措施,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达到最佳效果。

沪科版-物理学案1 2.1 动与静

沪科版-物理学案1 2.1 动与静

动与静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
填一填1
1.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运动
2. 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3.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填一填2
相对;参照物。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孩子们的认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与静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车、玩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动与静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与体验(1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个小车和一些玩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3. 互动游戏(10分钟)通过卡片游戏,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动与静的概念。

4. 创作与表达(10分钟)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动与静的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让孩子们生动有趣地了解了动与静的概念,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同时,孩子们在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课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强家校互动。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教案:2.1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与静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与静的概念,知道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讲解:讲解动与静的概念,解释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动与静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与静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否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尝试解释原因。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我选择的实例都是贴近生活的,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2教案: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观察、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木板、滑轮、尺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 实验一: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小车、木板和滑轮搭建一个简单的滑轮组,然后测量不同高度下滑轮组的速度,观察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二: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尺子测量自己与教室墙壁的距离,然后墙壁作为参照物,观察自己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变化,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验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例如,观察公交车上的乘客在启动、刹车和转弯时的身体动态,分析其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2.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坐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景物不断后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行驶的汽车、旋转的地球等,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判断方法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如选择参照物、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等。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与静2. 板书内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选择参照物、观察位置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会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答案:太阳:运动月亮:运动地球:运动教室里的桌子: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因为我们观察物体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判断结果也会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但在教学中,可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交通运输等。

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学案(新版)沪科版2、1 动与静【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学习过程】【学点一】认识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活动一:阅读课本p13内容及图2-1、图2-2和图2-3,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活动二:请举出一些你认为物体运动的例子。

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

【学点二】如何描述运动活动一:阅读课本第14页第一段及图2-4、图2-5,说出诗人、画家、音乐家分别用什么方式描述运动?活动二: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活动三:1、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歌曲、绘画、词汇等。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汇报各组搜集的有关运动的诗词、绘画、歌曲、词汇等。

)2、阅读课本p14-15第一段了解科学家用什么方式描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小结】XXXXX:1、机械运动: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2、参照物:叫做参照物。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的。

【跟踪练习】1、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3、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A、江岸的码头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D、奔流的江水。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

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相等,卫星在轨道上绕行速度约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仰望卫星,看到他仿佛挂在太空静止不动,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觉得他静止不动。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底动没动?一、运动的世界PPT展示运动的飞机,候鸟、豹子、运动员图片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一切物体都在不停运动......科学家是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有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只研究与物体位置变化有关的问题。

参照物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观看PPT(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一、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3.一旦被选定的参照物假定是静止的。

4.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观看PPT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2.1 动与静在设计这堂幼儿园课程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体会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通过课程,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培养观察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分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我还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去观察和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小车、球等,以及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

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辆行驶、人行走等,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观察一些图片和视频,分别是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让他们尝试分辨出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然后,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推动小车、抛球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观察和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我会对孩子们进行随堂练习,通过一些问题,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在活动重难点部分,我认为难点在于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去观察和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为孩子们年龄小,观察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我耐心引导,逐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认为这节课孩子们的反应还不错,大部分都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孩子进行额外的辅导。

我还会通过一些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体会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进一步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堂幼儿园课程时,我注意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孩子们的年龄较小,观察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如何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去观察和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成为了我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2章的第1节,主题为“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并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通过学习参照物,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2.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并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参照物选择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教室里的桌子(2)停在路边的汽车(3)飞翔的鸟儿答案:(1)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桌子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2)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鸟儿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2.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坐在火车上的乘客(2)地球绕太阳转答案:(1)以火车为参照物,乘客与火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运动的判断,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讲解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讲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原因。

6.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2)教室里悬挂的钟表;(3)书桌上的文具盒。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

答案:1. (1)静止;(2)静止;(3)静止。

2. (1)运动;(2)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沪科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动与静

沪科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动与静

沪科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白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明白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明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明白得参照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定。

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定。

(3)依照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竞赛法。

教具预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

教学过程一、运动的世界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现运动的世界,并配有音乐和朗诵,(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

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觉,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淌形成了沟壑与平原。

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壮壮美的喜马拉雅山脉。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清晨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二、运动的描述师: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

1.词汇与运动。

师: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关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

请你说出与上升运动、下降运动、快速运动、缓慢运动、回转运动、振动等与运动有关的词汇,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伙儿举手抢答。

生甲:升起、升高、爬升、跳跃……(上升运动)生乙:下落、下降、下沉、降落、下潜、垂落、下跌、急降、扑通坠落、倒下、摇摇欲坠、低垂……(下降运动)生丙:急旋、回旋、转动、环行、兜圈子、旋转、扭转、自转、绕转、盘旋……(回转运动)生丁:摆动、振动、抖动、摇动、颠簸、跳动、摇动、颤抖、晃动、波动……(振动运动)生戊:小跑、飞奔、驰骋、跑步、迈进、闲逛、蹓跶、爬行、蹒跚、跳起、前进、急速、飞速、迟缓、缓慢……按小组发言进行统计,当场评出第一轮抢答获胜小组。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运动的描述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思考: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同 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就是说运动 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描述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运用
同步卫星: 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 相对静止
课堂小结
1、金星绕太阳转动
2、鲜花怒放 ×
3、骏马奔腾
4、“五四”运动 ×
5、枯叶飘零
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另一
义 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想 1照物吗? 想 3、可以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吗?
运动的描述
参 1、排己性: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照 2、任意性: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 物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选 3、假定性: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看研 择 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产生变化。 原 4、方便性: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经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则 如“太阳东升西落。”(这时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新课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 时候,发现身边好像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 惊,本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
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
动与静
学 ① 理解并牢记机械运动的定义(重点);
习 目
② 理解并牢记参照物定义,会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难点);
电梯
②静止的汽车有人感到它在运动;

沪科版-物理学案3 2.1 动与静

沪科版-物理学案3 2.1 动与静

动与静学习目标1.知道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描述是多样的.2.了解机械运动的含义,知道机械运动是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3.理解参照物的含义,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预习提纲1. 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的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例如().2. 研究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那个物体作标准,这个事先()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 同一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对于同一个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可能().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习过程一、运动的世界与描述再阅读课本,联系生活实例,可知:一切物体都在(),对于运动的描述有语言文字、音乐、绘画等.试一试1毛泽东在诗中有“坐地日行八万里”之句,是说人即使坐着也随地球();在水中放入一些糖,过一会整杯水都变甜了,说明构成糖的微粒是();四季更换说明地球是();潮起潮落说明海水是().因此,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二、机械运动思考:1.辨别物体是否进行了机械运动的关键是什么?试一试2下列选项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天空飘动的白云B.放在电炉上加热的水壶C.地球绕太阳转动D.流动的河水三、参照物及选择辅导: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常说的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一定物体——参照物来说的.方法:首先要明确所研究的是那个物体,其次要选择一个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最后再看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作为参照物的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位置变化了,就是运动;位置没变就是静止,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即选定参照物后把自己放在这个参照物上去观察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要选择所研究物体以外的物体作参照物,不能选择所研究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否则,物体永远是静止不动的.参照物选定后,我们假设它是静止的.试一试3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四、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仔细阅读课本,理解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理解“同步”的意思.世界上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吗?为什么?试一试41.一片树叶沿河顺水漂流.以_____ 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以_____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2.车站里停着两列火车,当甲车向东开动时,乙车里的乘客觉得自己的车在向西运动,则乙车里的乘客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车站的房子D.车站的行人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地球绕着太阳运动B.运动员在奔跑C.春风拂面D.火炉中铁棒温度升高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研究物体运动只能选地面为参照物B.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其结论往往会不一样D.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原则而定.3.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一辆汽车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4.一条船在河中逆水行驶,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那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房屋B.河水C.坐在该船上的人D.迎面驶来的船5.关于参照物的选定,下列说法正确是()A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才能选做参照物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选做参照物C.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应有利于问题的研究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二、填空题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江中游”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以()为参照物.7.我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只有当加油机与运输机或战斗机保持()状态时才能加油.此时,加油机与运输机或战斗机的运输快慢是()(填“相同”或“不同”)的,运动方向是()(填“相同”或“相反”)的.8.跑步机是健身用的,使用时人在运动的皮带上跑步,一天,爸爸兴奋的从跑步机上下来说:“今天真痛快,跑了2 km,一定减肥了!”爸爸给小阳讲了其中的道理,原来爸爸“跑了2 km”是以()为参照物的.参考答案试一试1运动;运动的;运动的;运动的;运动试一试21.B试一试3静止;运动;长途汽车试一试41.岸,河水2. A自我检测1.D2.A3.B4.C5.C6.青山;竹排7.相对静止;相同;相同8.皮带。

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基本概念及运动的类型;2.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形态及其运动轨迹;3.能够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速度、加速度等相关问题;4.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解决与力的关系的问题;5.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1.运动和静止的基本概念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动态与静态的判断方式3.运动和静止的类型2.运动的描述1.运动形态的描述2.运动轨迹的描述3.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的概念2.速度的计算方式3.加速度的概念4.加速度的计算方式4.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2.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5.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的种类及作用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4.摩擦力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基本概念及运动的类型;2.描述物体的运动形态及其运动轨迹;3.运用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题目相关的问题;4.运用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解决与力的关系的问题。

3.2 教学难点1.理解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2.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案例法:通过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章内容;2.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3.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运动和静止。

五、学习方式1.课堂讲授2.个人或小组完成练习3.课后自主学习六、成效评估1.学生答题2.课堂练习3.课后作业4.考试七、教学时间安排总共需要4节课时间。

第一节课,讲解运动、静止这两个基本概念及其类型,用具体场景让学生感受运动和静止的距离和状态。

第二节课,讲解作运动形态的描述以及运动轨迹的解释。

第三节课,讲解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解读题目并让学生练习相关的计算题。

第四节课,讲解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以及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现象。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重点难点】
1.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新课引入】
1、毛泽东主席有句诗说到“坐地日行八万里”,请解释一下这句诗及其所包含的看似矛盾的意思。

2、请思考,我们能做到手抓子弹吗?
【学习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阅读教材第13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副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着。

2、自然界中有没有不动的物体?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运动的描述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没有不动的物体,可为什么平常我们还经常会说“这个桌子在这儿静止着”等等类似的话呢?要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就要知道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它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2、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在物理学中的全称是“机械运动”,其概念为: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的。

上台演示一个机械运动,要根据概念解释清楚,你的这个演示为什么可以称之为机械运动?3、参照物概念:被选作的物体。

即机械运动概念中的“另一个物体”。

结合刚才的演示,请说出,参照物是什么?
4、“静止”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的位置,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反过来,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的位置,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司机开着车行驶在公路上,以车为参照物,因为司机和车(填有或无)位置的改变,所以司机是(填运动或静止);以地面、树木为参照物,因为司机和地面、树木(填有或无)位置的改变,所以司机是。

2、小明和爸爸晚餐后并肩散步,以路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小明是(填运动或静止),为什么?以爸爸为参照物,小明是(填运动或静止),为什么?
3、我在火车上看到树木和房屋在不停的向后退。

这句话有问题吗?请说出理由。

4、根据上面三个例子,请同学们总结:
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也常常会。

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特定参照物来说的,参照物改变,运动状态也常常会随之改变。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它们都是相对于来说的。

因此,在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一定要指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5、小组讨论回答
①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②乘电梯上升的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③放在黑板前的讲台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6、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①地球同步卫星为什么叫“同步”卫星?
②为什么飞机可以在空中加油?
③接力赛跑交接棒时,是站着接棒好呢,还是跑起来接棒好?
四.关于参照物,你还应该知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物体,一个物理一旦被选定为参照物,它就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做为参照物。

为什么?
3、如果没有特别指明参照物是什么,一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总结反思】
谈一谈这节课自己的收获与疑惑。

【反馈练习】
1、课后作业。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的公转 B汽车在行驶中 C冰化成水 D飞机从北京飞到广州
3、松花江上,有人乘船顺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江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

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4、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和方向必须(选填“相同”或“相反”),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

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

6、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 B研究物体的运动,有时可以不选参照物
C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D研究火车车厢里人的运动时,一定要选车厢作参照物
7、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架升降机中,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

乙看见楼房也在上升,甲在下降。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下降的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下降的快 D甲在下降,乙在上升
8、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地球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动时,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9、甲向东行驶,甲车司机看到乙车向西行驶,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