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
高二政治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
![高二政治_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d5a58d5be1e650e52ea99e8.png)
中美关系在我国对外关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告诉我们要 A .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首先抓主要矛盾
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 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 据是:
A.主次矛盾和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目前,党内出现了腐败现象,但是这不是主流, 腐败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党员干部还是廉洁 奉公的,这中观点
▪ 正确
▪ 13、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 (注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 14、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1、矛盾概念 (理解)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理解) 3、矛盾的普遍性 (理解)
含义 对立统一
基本 同一性(相互依存,贯通转化) 属性
▪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是有前进性的质变才是发 展。
▪ 10.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 量变只有到达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 1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 (注意:总趋势是前进的)
▪ 12、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充满信心 迎接困难
发 展
状态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
原因
内因 外因
量的积累 抓住机遇
新事物符合规律,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
前途光明(原因) 扬弃
符合人民利益(社会领域)
新事物由不完善到完善
道路曲折(原因) 人们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旧事物抵抗
▪ 1、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 互联系
联系观主要掌握①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 性;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③系统优化法。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ca15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8.png)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与哲学理论的交相辉映和互相关联。
生活是哲学的生命根源,哲学则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对生活进行反思和理论化。
第三单元主要涵盖了生活与人性、生活与意义以及生活与自由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1.生活与人性:人性是指人类普遍具有的本质和特点。
生活与人性关联密切,因为人类的生活是在人性的指导下进行的。
人性在生活中体现为人们对快乐和痛苦的追求,对道德与伦理的思考,对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构建等。
人性的探讨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人类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2.生活与意义:人们常常会思考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是人类思考与生俱来的问题。
生活与意义的关系在哲学中有着深入的探索。
有人认为意义是外在赋予的,有人认为意义是个体主观塑造的,还有人认为意义是社会构建的。
在探讨生活的意义时,我们需要思考人生的目标和价值以及与之相伴的快乐和痛苦,来寻求生活的意义所在。
3.生活与自由:自由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
生活与自由的关系在哲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自由不仅体现在个体的决定权和选择权上,还包括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自由。
生活中的自由问题涉及到政治与道德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由、如何平衡个体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关系等。
探讨生活与自由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制约。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知识点,生活与哲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的讨论,如生活与幸福、生活与痛苦、生活与时间等。
这些知识点的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在面对困惑和挑战时能够拥有一种哲学的思维和态度。
总而言之,生活与哲学并不是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学问,恰恰相反,它们是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的产物。
了解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指导我们在人性、意义、自由等方面的思考,并且为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提供了一种哲学的思维和方法。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期末复习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aabc2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e.png)
哲学与科学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探索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哲学对科学研究的贡献
了解哲学如何促进科学的发展和探索。
哲学与艺术
艺术的哲学基础 表达自我 审美体验
艺术提供了自我表达和情感交流的途径。 探讨艺术如何引发观众的审美体验。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重点 知识期末复习
欢迎来到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的期末复习!我们将一起探索儒家、道家、佛 家哲学,以及伦理道德、人生意义、科学和艺术等重要话题。
常见的哲学流派
儒家哲学
关注人际关系、仁爱和社会和谐。
佛家哲学
专注于追求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道家哲学
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孟子思想
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修养。
哲学与伦理道德
1
伦理学的定义
研究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学科。
2
道德判断与伦理观念
探讨道德判断的标准和伦理观念的多样性。
3
具体伦理问题的探讨
探索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问题,如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等。
哲学与人生意义
1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2 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探寻人生的目的和价值观。
了解哲学如何引导我们面对人生挑战和追求幸福。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72b5bdda58da0116c174909.png)
12、(2011山东高考)现代企业在建厂选址 时同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运用矛盾的相 关知识,说明在权衡这些因素时应当坚持哪 些方法论原则?(6分)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 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②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各种 因素。
13、(2011济南5月题)材料 山东省某市发 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 自律、互律作用,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 政府负责、社区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 理新格局,有效的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 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D
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 人,不干太多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
5.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 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 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种朴素的阴阳和谐体现了 ( )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结合,协调,统一,影响,意义,有利 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关,…… 关系,同时,统一整体,引起、导致、 后果,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过去、 现在、未来----前后相继历史联系,带动、 蔓延、连锁反应、倍增效应等
哲 学 观 点
联系的观点
东、中、西部与全国,组成部分,环节, 全局、大局、局部,战略长远高度,三 农工作与全国工作,地区分割、地方保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护主义,中央与地方,分裂、独立等;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城乡一体化;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 产重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综合运 及掌握系统优化法 用等
1.(2011· 全国新课标)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 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 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 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 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7a4108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9.png)
03
跨单元概念辨析
对相似或相关概念进行跨单元的比较和分析,如“实践”在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中的不同含义。
01
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内在联系
探讨现实生活问题在哲学层面的反映,以及哲学原理对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
02
知识点交叉点
如人生价值、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论等在不同单元中均有涉及,需要综合理解。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复习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目录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实践的要求、主体和源泉
模拟题与答案
答案及解析 提供模拟题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掌握答题技巧。 模拟题设计 结合考试大纲和历年考题,设计涵盖重点知识点的模拟题。 模拟题价值 通过模拟题练习,检验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
备考策略与建议
复习时间安排建议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单元都得到充分复习。 重点关注第三、四单元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记忆。 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模拟题和真题的练习,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生价值、价值观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三单元复习
知识点梳理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之间以及事物 Nhomakorabea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复习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842b62da5e9856a5612608d.png)
④错,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 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认为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 否定另一事物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故排除③④。
答案:A
2.(2012· 江苏单科)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 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 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 )
• (3)运用范围:凡涉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到……”“有利于……有利于……”
• 注意: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但不 等于其中任何两个具体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 B、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C、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 • D.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有区别的。
【例1】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
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
坚持整体与 部分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整体与部分 方法论要求 的辩证关系
一 定 意 义 上
重视局部的作用
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
掌握系统优 化的方法
系统与要 素的关系 方法论要求 系统的特征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 性,用综合的思维方 式认识事物
考向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点拨提示 (1)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 笼统地说辩 证法是正确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2)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 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 心主义辩证法,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是对的, 但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P54 •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 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 物是孤立存在的。 •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综合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ab36f23ccbff121dd368318.png)
辨证关系 特殊性
承认矛盾;一分为二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世界观 方法论
矛 盾 分 析 方 法
关于矛盾的主要原理
1、矛盾的含义、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2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6、主要矛盾原理
唯书,只唯实。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尊重书本知识,但同时要立足 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能完全相信书 本知识和否定传统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要求我们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借鉴过去人们创业中的宝贵 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寻找新的思路,开发新的成果。
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月28日表示,由于教育改革的艰巨性 和协调性,所以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文本里面专门设立了十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主要是想保证改 革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深化教育改革, 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袁贵仁说,这次规划纲要里面,我 们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 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第二是自上而下,有的 改革,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做不了,它需要整体设计,全国统 一考虑。因此强调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他还说,我们注意 到重视教育改革的协调性。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先 行试点,动态调整。随着这次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我们还强 调加大改革的投入,过去我们投入主要在发展方面,到了现在 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 事倍功半。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改 革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13f33b804d2b160b4ec0a5.png)
(2)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 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矛盾的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1)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矛盾中处于支 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事物的性质是 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 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2)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着 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 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及要求 (1)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 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 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 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2)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 到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 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5、系统优化方法
(1)原理: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
(2)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 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 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 识事物。
二、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1)原理:发展是普遍的,实质是事物的前
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
一.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 联系、发展的观点(第七、
唯
八课)
物 辩
实质和核心: 矛盾规律(第九课)
证 法
根本要求: 创新(第十课)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ffdde49e518964bcf847c21.png)
辩证否定观
辩证法的革 命批判精神
①哲学依据: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 哲学依据: 求,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 树立创新意识。 意义: 树立创新意识。②意义: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 为什么要 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和 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树立创新 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是对实践的推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意识 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 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 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 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 怎样树立 新与发展。②要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密切 新与发展。 要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创新意识 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 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 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 同事物、 同事物、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 矛盾特殊性 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事物中的 过程和不同阶段、 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的两个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面各有特殊性。 同方面各有特殊性。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847e29af45b307e87197f1.png)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矛盾观
1【世界观】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人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2【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人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
6【世界观】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人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既要着重抓住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二、主观题
11.材料一:受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成本降低、政策效应的影响,近年来汽车消费不断增长。2010年1~7月,我国汽车销量718.44万辆,同比增长23.38%,继续排名世界第一。有十几款车型,需要排队提车,有的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车。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
2【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世界观】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P57),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P58)。
【方法论】要求人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P71),又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期末复习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317fa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4.png)
02
哲学的主要流派
理性主义
01
02
03
04
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理性在认识 世界中的主导作用,认为通过 人类的理性思考和推理,可以 获得关于世界的普遍真理。
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理性在认识 世界中的主导作用,认为通过 人类的理性思考和推理,可以 获得关于世界的普遍真理。
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理性在认识 世界中的主导作用,认为通过 人类的理性思考和推理,可以 获得关于世界的普遍真理。
80%
当代科学与哲学的互动
在现代,科学与哲学重新走向融 合,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跨学 科的研究领域。
05
当代哲学问题
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
技术与人的关系
探讨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与技术的互动关系。
人工智能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对道德和伦理的挑战,如责任、权利和道德判 断。
技术与人类自由的平衡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期末复习
目
CONTENCT
录
• 哲学的基本概念 • 哲学的主要流派 •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 当代哲学问题 • 哲学与个人成长
01
哲学的基本概念
哲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哲学的定义与特点
详细描述
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存在、意义、价值、知识和真理等根本性问题的学科。它 具有思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旨在寻求普遍有效的真理和智慧。
共享发展成果。
社会公正与平等的哲学问题
社会公正的内涵与外延
深入理解社会公正的概念,探 讨其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 的应用。
平等与差异
思考平等与差异的辩证关系, 以及如何在追求平等的同时尊 重个体的差异和多样性。
《生活与哲学》3,4单元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3,4单元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70611a5f0e7cd18425366b.png)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唯物辩证法(辩证法)一.基本结构:1.唯物辩证法的2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2 唯物辩证法的3个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根本观点)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4 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5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基本概念:1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 P55(注意:都是客观的) 3系统的含义原理及方法论: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小注: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2017年高考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2017年高考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da1af9aeaad1f346933f25.png)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一、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1、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或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或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或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多样性(条件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注重主观条件;②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③既要注意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注意事物的不利条件)3注意: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主观联系、臆造联系,忽视联系都是错误的。
③联系是客观的,不能创造和改变,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主观臆造联系。
⑤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整体和部分。
(1)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的功能;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2)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②相互影响:A、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方法论:①应当树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系统与要素。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032b5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6.png)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4)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二、联系的观点1. 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基本属性?1)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2. 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易错点: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现实的联系。
3.如何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1)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要违背联系的真实性,主观臆造联系。
(2)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属性,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方式,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 什么是自在的联系?什么是人为的联系?1)自在事物的联系:是自然界中在与人发生关系之前就存在的联系。
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自然物原有的联系方式,建立起来的新的联系形式。
3)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起来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 如何正确理解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直接和间接;内部和外部;横向和纵向;本质和非本质;必然和偶然;全局和局部;自在和人为)。
2)方法论:(1)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17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2)
![2017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2)](https://img.taocdn.com/s3/m/b891c77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7.png)
2017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2)2017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二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①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革命 批判精神 和创新意 识
3、创新 的作用
树立创新意识,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否认矛盾… …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承认矛盾… …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联系的多样 性
4、整体和部分 辩证关系 5、系统优化的 方法
关于发展观的主要原理: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 2、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原理)
1、发展的普遍性
(对应)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 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 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 折与考验。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 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 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 跃和发展。
A
【思路点拨】 从题干不难看出,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跨界污染”状 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树立全局观念,没有用综合思维的方式 思考问题,因此①③的做法有利于解决“跨界污染”这种现象,故选A。② 不是从哲学角度分析;认识不能直接发挥作用,④说法错误。
例4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 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 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实施西 部大开发战略体现的哲理有 ( )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对 部分起决定作用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④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单元观点整合)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 重视部分的作用 5、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6、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 事物成长 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 信心,又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9、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 又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单元线索】
本单元讲唯物的辩证法,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第一,世界是辨证的。即世界本身是联系、发展、矛盾着的 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看待周 围的世界。 第二,世界是唯物辨证的。即世界的联系、发展、矛盾是客 观的,既不是“绝对精神”赐予的,也不是主观臆造的。 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如下: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6、特别注意——主要矛盾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 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基础。第二, 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改造世界)的关键。 8、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 根本途径。 9、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10、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2、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是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1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作用要求我们树立 创新意识,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上述几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 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 题,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典例分析】
例1 人类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忘记对大自然的责任和义 务,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与河流伦理意识,在防止水对人类 伤害的同时也要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在开发利用河流的同时也要 珍惜保护河流。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 ①联系的普遍性 ③矛盾的客观性 A.①③ B.②④ ②发展的曲折性 ④实践的历史性 C.①② D.③④
辩 证 的 发 展 观
2、发展是前进性 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3、发展是量变和 质变的统一(量变 和质变辩证关系)
关于矛盾观的主要原理:
1、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6、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方法论
解题 指导 ②矛盾主次方面”、“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 断性质”、“占主体”“本质是”等关键词。一般有“但(是)”等 转折词连接。
①主次矛盾侧重于办事情、做工作,常用的关键词有为“重点”、 “重中之重”、“中心”、“关键”、“突出”、“核心”、“第 一”、“主题”、“主线”、“首要”、“根本”、“最”等;
注:明确命题旨意
①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 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 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在事物 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 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 提示:“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牵牛要牵牛鼻子”体 现了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体现了既要抓主要矛 盾,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隔靴搔痒”、“扬汤止沸”、“丢了西瓜捡芝麻”、“十 个指头按跳蚤”说明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10、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1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 矛盾和解决矛盾
1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 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5、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 分清主流和支流。 1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 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B
【思路点拨】 星座与情感、工作、财富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 系,因此这是用主观臆造的联系去代替事物的客观联系,是一种客 观唯心主义世界观,③④符合题意。
例3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用君污染水。”这一首被 修改的古诗,反映近年来频频发生在我国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的现状。 一些地方政府只对本地区环境负责,这种“独善其身”的环保思想是造成我 国不少地区“跨界污染”的主要原因。从哲学上看,要解决“跨界污染”这 种状况,各级地方政府就必须 ( ) ①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搞好环保规划 ②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对环保 治理的监督力度 ③运用综合思维,统筹考虑环保的治理工作 ④提高认 识水平,发挥认识的直接现实性作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关于联系观的主要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世界观 (原理)
(对应)方法论
辩 证 的 联 系 观
1、联系的普遍 性
2、联系的客观 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 意性;(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 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 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 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 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 式来认识事物。
【思路点拨】 “在防止水对人类伤害的同时也要防止人类对水 的伤害,在开发利用河流的同时也要珍惜保护河流”体现了用联系 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①③符合题意。
A
例2 在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人迷信星座,并且把考试、情感、工作 、财富等都拿来与星座、运气挂钩。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 ( )
①是用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②正确把握了事物联系 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③是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生活中的表现 ④用主观臆造的联系去代替事物的客观联系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 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方法。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 主要矛盾 前提 不同 作用不同 在复杂事物的 许多对矛盾中 对复杂事物的 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 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同一矛盾的 矛盾双方中 对某一事物的 性质起决定作用 着重把握矛盾的 主要方面,抓主流。
特别提醒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 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 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 5、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