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夜郎国是什么样子

合集下载

古夜郎的历史面貌

古夜郎的历史面貌

古夜郎的历史面貌两千多年来,古夜郎的历史面貌,始终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的国度。

“夜郎自大”贻笑百代,引起世人对夜郎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不管怎样,夜郎国在秦汉时期的西南夷数十个社会实体中最大之一。

时至今日,在中国西南掀起一股夜郎研究热,由于考古出土的历史文物不多,夜郎的历史真面目尚未彻底弄清,加上各地众多的文化遗存和传说,使人们对其夜郎文化更充满悬念。

夜郎文化包括采集、渔猎、农耕三大文化。

而夜郎竹文化则是渔猎文化中的一个分支。

竹图腾崇拜发源于江边,是当地人的宗教文化,它伴随夜郎国的诞生而上升为国家机器的政治象征。

竹文化与神话《华阳国志·南中志》曰:“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问,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

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三郎神是也。

”这条史料是夜郎国竹图腾崇拜的记载。

它至少说明几个问题:第一,“遯水”即牂牁江,亦即今之南北盘江。

第二,其母“浣子水滨”,应是习惯居住在江边水旁而不是其它地区的部落成员,这个部落信仰竹图腾。

第三,“大竹”中“闻有儿声”。

说明这一部落崇拜的是江边生长茂盛的大楠竹(即当地布依族习惯称之为“龙竹”者),而不是其它竹类。

这种江边生长的大楠竹,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和温热气候的生态需要,在其它高山寒冷处是不能成活的。

第四,在这个部落中的大型宗教仪式中应有大楠竹而不是其它作为神圣的崇拜之物。

同时,这个部落及其后裔应继承对大竹崇拜的相应宗教礼仪。

这是我们探寻贵州民族中的夜郎文化应当注意的很需要之点。

从史书考证,竹王出世正好在战国——秦汉的一百余年的兵荒马乱年代(公元前256—138年),渴求宁静生活的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从竹筒里诞生竹王”的美丽神话上。

竹王既然投胎于竹,夜郎民族就理所当然地产生了对竹的崇拜。

竹王被夜郎民族奉为神,其出世的神话,既是夜郎竹文化产生的历史依据,又为夜郎竹文化赋予了神化的色彩。

源远流长话夜郎

源远流长话夜郎

源远流长话夜郎赵俊一、远古夜郎约二十万年前,在祖国西南,四川盆地与贵州高原的结合部,大娄山北麓。

这里群山起伏,山峦直拱云天,欲与天公试比高,山势蜿蜒盘旋,斗折蛇行;其间溪流河谷纵横,飞瀑流泉随处可见,河随山势蜿蜒,在开阔处,两岸形成了大小不一形状迥异的坝子,这些河谷盆地边的坝子,就像晶莹碧绿的项链上点缀的颗颗璀灿的明珠。

这里山上榛莾丛生,飞禽乱舞,走兽成群;河溪流水潺潺,飞花溅玉,游鱼戏水。

赤日炎炎的夏天,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气温宜人;银妆素裹的冬天,只海拔500米左右的河谷盆地温暖如春。

这被地质学家称做“立体”地带的地方,物产丰富,干鲜野果四时不绝,就是这被古人们称为“不毛之地”的南荒夜郎,其实最适宜动植物的生长生存,是古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

事实如此。

中国科学院一九七二年在桐梓九坝岩灰洞遗址发掘出的古人类化石及石器,证实了早在二十万年前古夜郎地就活跃着祖国的又一古人类——“桐梓人”。

西南地区四十多个古人类中除“元谋”人外,“桐梓”人就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

那个时期他们群居生活,甘苦与共,不但能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还能用兽骨琢磨妆饰品。

特别是能标志着人类进化的是已经有会用火的痕迹。

一九八一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学者们又在桐梓县城附近马鞍山遗址发掘出土大量化石和石器,填补了这一地区二万年前历史的空白,否决了“黔人南来说”。

这一时期的“桐梓人”已经不是茹毛饮血的猿人,而是靠智慧和工具向大自然索取的智能人。

今黔北桐梓夜郎,周边多岩穴,俗称蛮子洞,它是这块土地上留存的史前先民的遗迹。

《桐梓县志》引载了古人的一段记载:“桐境多山,悬崖石壁恒凿方洞,大容数人,窃揣有唐以前,山洞未开,野处穴居,在所不免。

有谓狉榛之世,猛兽纵横,非洞居莫不避者”。

再到实地考查,这些岩穴都在夜郎周边依山傍水的丘陵地带,面对开阔的田野,生活起居非常方便,这些洞穴冬暖夏凉,如陕西之窑洞然。

这些岩洞不是天然生成,而是当时的夷人使用简单的工具在质地比较松软的沙石岩上凿出来的,高约两米,多为方体,大者可容数二十多人,小者也可容近十人,还有的洞穴毗连相通,如七孔室之岩穴就是这样。

夜郎国,它真的自大吗?

夜郎国,它真的自大吗?

“汉使者唐蒙走到滇国境内,当时的滇国不了解汉朝到底有多大,于是问了一句:“汉朝和我们滇国谁更大啊?”校/捕风者画/一条人文主义狗图/地缘谷幽幽西南,大美黔滇。

云贵地区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先后诞生过多个古国,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夜郎国。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夜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夜郎它真的“自大”吗?夜郎古国的遥远传说云贵地区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区域之一,分布有彝、苗、白、瑶族等。

说起夜郎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上古三代(夏商周)最著名的族群——濮族。

他们在华夏民族将生存空间拓展到西南地区之前,已经在长江中游地区繁衍生息了数千年。

在《尚书·牧誓》中记载,周武王曾率包括周边各民族在内的“八百诸侯”一同伐纣,其中就有濮族的部队。

濮族在周王朝时期是作为中原的盟友而存在的,时常帮助周天子讨伐周围部族。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在江淮流域大举拓张,将濮人部落逼得往西迁徙,来到了长江上游流域的云贵地区定居下来。

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另一支大族——越人,也往长江上游流域迁徙,同濮人一起杂居。

《史记·楚世家》将已经形成规模的濮族部落称为“百濮”:“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濮越两族形成了多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其中一个部落就叫夜郎。

但是在彝族的传说中,夜郎国的历史要更早,能够追溯到夏朝时期,也就是说那时候濮人就已经在今云贵地区搞生产活动了。

在他们的传说《夜郎史传》中,夜郎国是一个奴隶制的部落君长国,先后历经了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4个朝代。

典型的彝族武士形象,头裹头巾,单兵作战能力优良;后世的广西狼兵也很大程度上有彝族武士的影子在﹀武米历史时期又分为夜郎、采默、多同、兴和苏阿纳4个历史阶段。

而夜郎时期是最长的一个时期,从国王采默即位开始,建立了以夜郎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并开始和周朝的交往。

最后到秦汉时期建立金竹夜郎,贵州长顺县广顺镇就出土过金竹夜郎时期的文物。

崇武尚美,夜郎文化寻踪

崇武尚美,夜郎文化寻踪

赏鉴APPRECIATION往滇国和夜郎国,滇王和夜郎王都发出了“汉孰与我大”的疑问,成为千古笑谈,今人对夜郎的印象也定格成了一个无知自大的偏远小国。

近年来,考古发掘单位在滇东黔西地区发现大量战国至汉代的青铜文化遗存,夜郎文化代表遗址包括赫章可乐墓、威宁中水墓、普安铜鼓山遗址等,随着这些考古遗址的科学发掘,夜郎这个在军事上号称“精兵十万”、有着“魋(zhuī)结耕田有邑聚”等特征的古代西南族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

崇武尚美,夜郎文化寻踪夜郎,是存在于史书记载的神秘古国,人们对其所知甚少,随着近年考古发掘成果的不断增多,夜郎文化开始逐渐揭开其神秘面纱,无论是精湛的礼器、兵器,还是精巧的饰品,都诠释着夜郎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对周边文化的融合。

文:黄巧好(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图:贵州省博物馆战国秦汉时期,在以今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巴蜀西南,包括川西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分布着多个文明古国,被统称为“西南夷”,其中夜郎国位于云贵高原东侧,疆域范围最广。

夜郎国的相关记载仅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和《华阳国志·蜀志》等史籍中,《史记》云:“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与此同时,史书还记载了一个“夜郎自大”的故事:汉武帝开发西南夷时派使者分别前图1饰虎铜釜 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 赫章可乐出土到底是“夜郎最大”还是“夜郎自大”?这个千古疑问随着夜郎文化内涵的具象化逐渐转为另一个疑问:夜郎到底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文化个性?从礼器到武器的崇武之风西汉初期,中原地区刚恢复统一,汉王朝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慢慢恢复了元气,有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目光移向尚未实现完全一统的南方地区,其中据守岭南的南越国堪称心腹大患。

为了制服南越,汉武帝听取大臣意见,加速了开发西南夷的步伐。

在汉王朝的认知中,夜郎是一个据守西南夷的军事要地,不仅有精兵十万,且与南越国有水路相通,因此极具军事价值。

夜朗古国的故事

夜朗古国的故事

夜朗古国的故事
夜郎古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王国,位于今天的贵州省。

夜郎国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越人部落中的一个首领,他名叫夜郎。

据史书记载,夜郎国的领土范围包括今天的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夜郎国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夜郎自大”的典故。

据史书记载,有一天,夜郎国的国王问汉人:“我听说汉朝的国土很大,但我的国家比汉朝要大得多,你们汉朝怎么还没听到我的名字呢?”这就是“夜郎自大”的典故来源,后来用来形容一个人自大、自负。

然而,夜郎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丰富的内容。

夜郎国的铜鼓、铜斧等青铜器制作技术非常精湛,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珠”。

夜郎国的竹笛、竹笙等竹制品也非常有名。

总的来说,夜郎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虽然“夜郎自大”的故事使得夜郎国在历史上成为了一个自大的代名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夜郎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中学到一些历史和人性的知识。

夜郎古国(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搜狗百科

夜郎古国(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搜狗百科

夜郎古国(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搜狗百科
夜郎古国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

这里是中国稻作、鼓楼、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千百年前延续至今的“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构成了内涵丰富、扑朔迷离的夜郎文化。

夜郎古国的历史大致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后神秘消失。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这个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

夜郎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它和消失在沙漠的楼兰古国、目前变身著名旅游圣地的大理古国一起丰富绚丽了大中华的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国人心里一块当仁不让的历史文化品牌。

因此,不但黔地,曾为夜郎县属地的湖南沅水流域都在探讨这个在历史上存留了两三百多年,然后又神秘消失的蛮夷古国。

历史趣谈揭秘历史:神秘的夜郎国并非“自大”而是真大?

历史趣谈揭秘历史:神秘的夜郎国并非“自大”而是真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历史:神秘的夜郎国并非“自大”而是真大?导语:历史上的“夜郎古国”是和“夜郎自大”联系在一起的,“夜郎自大”典出《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历史上的“夜郎古国”是和“夜郎自大”联系在一起的,“夜郎自大”典出《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这个故事说的是,汉朝的时候,在中国西南方有一个很小的县,叫作桐梓县。

在桐梓县往东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夜郎国。

这个夜郎国虽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它的国土却小得非常可怜,和当时汉朝的一个小县差不多大。

可是,夜郎国的国王却十分的张狂,以为自己的国家很大很大,不晓得临近的国家有多大!有一次,汉朝的朝廷派使者在拜访滇王之后返回长安的路上又去拜访夜郎国的国王,他一脸骄傲地问:“你们汉朝和我们夜郎,究竟是那一个国家大呢?”汉朝的使者一听,都忍不住想笑!以后,人们就用“夜郎自大”这句话,来形容那些愚昧无知,张狂自大的人。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在古代颇为流行。

清朝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

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然而,还有一种说法,说夜郎“自大”,是从汉文化视角看夜郎时造成的一个历史的误会。

以原典论,不过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西南夷与中原王朝远隔千山万水,处于封闭状态中的夜郎王,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因此才有此一问:夜郎与汉朝,究竟谁大?司马迁在《史记》生活常识分享。

夜郎古国:探寻失落的文明

夜郎古国:探寻失落的文明

夜郎古国:探寻失落的文明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夜郎古国。

成语“夜郎自大”,世人皆知,然而,夜郎究竟在哪儿?这个问题如同一个古老的谜团,困扰着无数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夜郎从春秋至汉昭帝国灭,立国有 600 余年,其首府究竟在哪里?更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在战国时代雄踞西南的少数民族君长国。

夜郎国,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由于史料有限,关于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和首府所在地,至今仍“众说纷纭”。

夜郎古国的神秘之处,首先在于它的地理位置。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流纵横。

在这样的环境下,要确定一个古老国度的具体位置,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历史学家们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夜郎国位于今天的贵州地区,有人则认为它在云南、四川等地。

每一种观点都有其依据,但又都存在着争议。

贵州,作为最被广泛认可的夜郎古国所在地之一,有着许多与夜郎相关的历史遗迹和传说。

这里的山水之间,仿佛还残留着夜郎古国的气息。

贵州的一些地方,如毕节、安顺等地,都被认为可能是夜郎古国的遗址。

这些地方有着古老的城墙、神秘的洞穴和传说中的夜郎王墓。

然而,尽管有这些线索,要确定夜郎国的具体位置,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据和深入的研究。

云南也是夜郎古国可能的所在地之一。

云南的一些地区有着与夜郎国相关的历史记载和文化传承。

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可能隐藏着夜郎古国的线索。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夜郎国的疆域可能跨越了贵州和云南的部分地区。

然而,同样地,要确定夜郎国在云南的具体位置,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四川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夜郎古国的可能所在地。

四川的一些地方有着与夜郎国相似的历史文化特征。

这里的古代遗迹和文物,可能与夜郎国有着某种联系。

然而,要确定夜郎国在四川的具体位置,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神秘消失的古国——夜郎

神秘消失的古国——夜郎

神秘消失的古国——夜郎神秘消失的古国——夜郎夜郎——被世人误解两千年的古国夜郎立国共三四百年,是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

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

汉廷新上任的牂牁(zāng kē,今贵州省大部分及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斩杀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

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

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

夜郎国的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 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

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

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

寻找“自大”的夜郎国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

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夜郎自大”,是在中国流传了千百年的成语。

当年,位处蛮荒之地的夜郎国国王向汉朝使者发问:“汉孰与我大?”结果,他这句话让世人贻笑千年。

其实夜郎国君并非妄自尊大向汉王朝叫板。

夜郎是僻处大山的方国,即便是今天,交通也多受限制,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

偶有山外客来,他们急于打听山外世界,向知道汉朝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也多亏了“夜郎自大”这个贬义性的成语,使夜郎国这个原本不为人知的小国留在了史册上,留在了人们的印象中。

夜郎古国多神话,牂牁江畔数奇葩

夜郎古国多神话,牂牁江畔数奇葩

夜郎古国多神话,牂牁江畔数奇葩夜郎古国简介夜郎,古时称为“剡国”,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和贵州省交界处的盆地中部,东邻黔东南,南接川南,西连川西南,北接川中。

夜郎曾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因为位于南方,被称为“南蛮”,人文历史非常的丰富和多彩。

这里有着许多的神话传说以及奇异事物,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夜郎的神话世界牂牁江畔的神话剑门关的传说在夜郎东南部的牂牁江畔,有一座坚固的关口,名为剑门关。

据传说,在很早以前,一位神仙从天上降落,用剑划破山峰,在剑门关内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此后,一道神秘的气流从峡谷中飞出,将人和物化为方圆数里的黑小子,故称为“黑小妖”。

据说,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人们会穿黑衣,将黑小妖从剑门关内放生,这是一项很有盛名的传统活动。

夔神传说牂牁江畔还有一个神话传说,讲述的是夔神降临夜郎的事。

擅长音乐的夔神,在降世时高唱“凤求凰”,随着歌声,夔神的琴声逐渐增强。

终于,在夜郎城外的山脉之间,一只凤凰被夔神的琴声所吸引,从天而降,夔神得以与凤凰结合,产下了夜郎的第一代君主。

同时,夔神也成为了夜郎的守护神。

长寿山的神话位于夜郎盆地西南部的长寿山,也有着独特的神话故事,如呈神、白蛇传等。

呈神传说呈神,相传是世界上最老的人。

他的寿命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想象,有着不老不死的秘密。

传说,在一次地震中,呈神被崩裂的山石所陷,但由于他的神谕能力,他在地下观察到了天上的事物。

糯米、黍稷、枣木等,都有着神奇的功效,他将这些药材带回了人间,帮助了许多人。

白蛇传说而“白蛇传说”更是夜郎最为出名的神话之一。

故事讲述的是,一条白色的蛇精化身为人类,并与一个年轻人相爱。

由于蛇精的身份而引起了一系列的波折和挣扎。

最终,蛇精身败名裂,被四周的人追赶击杀。

此时,她怀有身孕,临终前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当地居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并娶了一位名叫白娘子的美丽女子为妻。

故事中充满着爱、情、恨、怨等丰富的感情元素。

“夜郎自大”的“夜郎国”在哪?

“夜郎自大”的“夜郎国”在哪?

[键入文字]
“夜郎自大”的“夜郎国”在哪?
夜郎自大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汉武帝年的夜郎国,今天我们具体来说说夜郎国的故事。

《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称: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

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滇最大。

由此可见,夜郎国古代在西南地区,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

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

公元前夜郎国因为地处巴蜀之南,又有巴、蜀西南外蛮夷之称。

夜郎国利用牂柯江交通便利,与巴蜀之间有密切地贸易往来。

特别是四川著名的枸酱,成为夜郞国人餐桌上的美食。

当时的夜郎国势很强,有精兵可得十万,受到汉武帝重视。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汉武帝任命番阳令唐蒙为中郎将,率千余人前往拜见夜郎候多同。

因为夜郎国对于汉族地区手工制品十分欣赏,见汉武帝厚赐财物,侯多同等人接受汉朝的管辖,使其子为令,甘心听从唐蒙的约束。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历史趣谈:夜郎自大 汉武帝时期愚昧无知的夜郎国王

历史趣谈:夜郎自大 汉武帝时期愚昧无知的夜郎国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夜郎自大汉武帝时期愚昧无知的夜郎国王
导语:夜郎自大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西汉时期。

那个时候在大汉朝的西南方也就是如今四川云南一带有一个叫夜郎的国家。

当时汉朝得江山时日尚浅,天
夜郎自大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西汉时期。

那个时候在大汉朝的西南方也就是如今四川云南一带有一个叫夜郎的国家。

当时汉朝得江山时日尚浅,天下方兴未已,国家百废待兴,有许多事情等着汉朝统治者们去一一解决,因此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插手管理帝国西南方的事务。

夜郎自大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这个国家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在领土和主权上都完全独立的国家。

但是夜郎国的国民实在是太少了,连大汉帝国一个郡的人口都不到。

领土面积小的也是可怜,小到连周边的蛮族都懒得去攻占夜郎国,以免攻下后得不偿失。

而夜郎国的国王却从未走出夜郎国,他总是在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天底下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他甚至还总是故意问手下的将士们,哪个国家是天下面积最大的国家,底下的一群奉承拍马之流为了迎合这位国王的心意就都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您治理下的夜郎国最大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国力空前强大,刘彻决心解决西南事务,派出使臣出使夜郎国。

却没料到大汉使臣在得到夜郎国王接见的时候,夜郎国王竟然郑重其事,十分严肃的问使者道,你们大汉和我们夜郎哪个国家更大。

这个使者被这位夜郎国王的愚昧无知彻底震惊,只能告退回国,这就是夜郎自大的故事。

夜郎自大的意思
夜郎自大的意思有很多,首先夜郎自大和妄自尊大、狂妄自大等词相近,都有心高气傲、不虚心的意思。

但这几者之间仍然有些许细微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夜郎古国的命运如何?

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夜郎古国的命运如何?

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夜郎古国的命运如何?本文导读:在《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故事梗概为: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

大约在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

汉武帝时,唐蒙奉命于公元前135年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将夜郎划入版图。

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遣使入朝,汉王朝授予夜郎王金印。

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

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证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

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还是相当地大的,所辖范围包括了现今贵州的遵义、临近贵州的重庆市部分区域,也包括了湖南跟贵州交界的一部分地方,疆域甚至延伸到了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

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随君只到夜郎西”中的夜郎指哪儿?两千多年前,古夜郎国犹如流星一般,消失在浩瀚历史星空,古夜郎的历史面貌也随之成了一个未曾解开的"谜"。

在一般人心中,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中的国度。

据《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专家指出,夜郎没有一个固定地点,是不断变化的。

那么夜郎在哪儿,夜郎古国的文明中心在哪儿……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

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钩町、漏卧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

河平二年(前27),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

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

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

汉孰与我大:夜郎国的兴衰考据

汉孰与我大:夜郎国的兴衰考据

汉孰与我大:夜郎国的兴衰考据夜郎兴衰流夜郎闻不预李白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有《李太白集》。

【注释】流:流放。

夜郎:古国名,中心在今贵州一带。

酺:聚众饮酒,往往须由政府批准。

北阙:京师的皇宫。

太康:安乐祥和。

南冠君子:指囚徒。

典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见钟仪南冠作楚囚事。

遐荒:荒凉遥远的地方,指夜郎。

汉酺:汉代赐酺,这里指唐朝事。

钧天乐:仙乐,指唐朝赐酺时所奏乐。

安史之乱后,大诗人李白以''从逆''罪被肃宗流放夜郎,后遇赦返回。

其间李白写的不少诗篇中都提到了夜郎。

夜郎当时是唐朝的一个郡。

那么,夜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它又在历史上留下了哪些印记?夜郎古国夜郎是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居住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湖南西北及四川南部等地区。

秦及汉初,夜郎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与巴、蜀、楚、南越均有经济联系。

西汉初,竹王多同自立为侯。

建元六年(前135),武帝遣唐蒙入夜郎,招抚多同,并在其地置数县,属犍为南部都尉。

汉对西南夷的经营从此开始。

元光六年,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驿站,以便交通;同年,司马相如等又奉使宣抚。

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征南越,因夜郎等不听调遣,乃于翌年发兵平定西南夷之大半,在其地设牂柯郡(治今贵州关岭境)与夜郎等十余县,同时暂存夜郎国号,以王爵授夜郎王,诸部族豪酋亦受册封。

西汉河平二年(前27),牂柯太守陈立杀夜郎王兴,夜郎国灭,共存在了三百多年。

建夜郎国者究系何族,众说纷纭,主彝、苗、仡佬、布依等族先民者均有之。

至西汉成为汉郡县后,日益受到汉文化影响,中原的钢铁制品、手工业品、生产工具与灌溉技术等都很快输入夜郎地区,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挖掘的很多汉墓中的遗存已足够证明。

但这些遗存同时证明一部分土著习俗文物也遗留了下来。

寻找失落的夜郎(十一)

寻找失落的夜郎(十一)

寻找失落的夜郎(十一)寻找失落的夜郎(十一)原创2021-09-15 17:00·贵州李钺贵阳府禹贡梁州南境,春秋时为牂牁地,战国至秦为夜郎地。

图1 战国形势图图2 秦代贵州图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置牂柯郡,隶益州剌史部,东汉因之。

牂牁郡治县兰即今黄平县境,辖十七县。

且兰、毋敛、鄨、平夷、夜郎、谈指六县在贵州境。

漏卧,谈稿二县在云南、贵州二省界,毋单、漏江、同并、宛温、句町、镡封、西随、都梦、进桑九县在云南东南境。

图3 西汉益州图图5 西汉贵州图三国时属蜀汉益州牂牁郡。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南征,分牂牁、益州二郡置建宁、兴古二郡,析牂牁郡之漏卧、毋单、漏江、同并、宛温、句町、镡封、西随、都梦、进桑十县入兴古郡,析谈稿入建宁郡。

图6 三国蜀汉南部形势图图7 三国时期贵州图西晋置宁州,贵阳属益州牂牁郡,统县八,户一千二百:万寿、且兰、谈指、夜郎、毋敛、并渠、鄨、平夷。

惠帝永嘉二年(308年),分牂牁置平夷、夜郎二郡,贵阳属夜郎郡。

东晋因之。

图8 东晋时期贵州图南北朝时属南朝,宋、齐郡县如故。

《宋书州郡》:“夜郎太守,晋怀帝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牂牁、硃提、建宁立。

领县四,户二百八十八。

去州一千;去京都水一万四千。

”四县曰:“夜郎令,汉旧县,属牂牁。

广谈长,《晋太康地志》属牂牁。

谈乐长,江左立。

谈柏(指)令,汉旧县,属牂牁。

”南朝梁、陈之际,北周南掠,南宁州尽为其所有。

南梁太清三年(公元548年),东魏将领侯景叛乱,南梁宁州刺史徐文盛出湖北江陵“勤王”,东爨乌蛮爨瓒据宁州附西魏(寻废西魏为北周)。

时有乌蛮勿阿纳者,借乱自南秦(今镇雄)率部南掠,遂据平蛮郡(今毕节地区)、牂牁郡之晋乐(今贵阳,属夜郎郡)、夜郎郡(今安顺、都云、兴义地区),贵州西部尽为乌蛮所有。

阿纳自据平蛮郡,以夜郎分属与其长兄阿轮、族兄柏墨,阿轮即夜郎来南(今郎岱、普定、镇宁、关岭一带)陇氏之始祖,柏墨即夜郎谈乐(今广顺、惠水一带)之祖。

夜郎国之都在哪里?通过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分析,很有可能在兴义

夜郎国之都在哪里?通过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分析,很有可能在兴义

夜郎国之都在哪里?通过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分析,很有可能在兴义夜郎国是西南夷地区最重要的一个国家之一,和滇国齐名。

大多数认识夜郎古国,是从“夜郎自大”开始的,实际上,这是一场误会,因为司马迁写的原文为“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夜郎国是西南夷地区最强盛的国家,司马迁提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目前史学家公认,夜郎国的大体范围位于贵州中西部地区,还包括云南东部和广西西北的少部分。

不过夜郎国的中心区域在哪里?也就是夜郎国的首都在哪里,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大多数学者认为安顺地区是夜郎国的中心区域,《遵义府志》的作者郑珍就认为安顺是汉朝夜郎县的设置地。

但是通过认真研究史料和考虑到地下文物,安顺应当不是夜郎国之都。

目前研究夜郎国的史料十分稀少,主要有《史记·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和彝族的神话传说。

司马迁的《西南夷列传》是研究夜郎国最重要的史料,也是基础。

《西南夷列传》中曾经对夜郎国的地理位置进行过描素“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其意思为夜郎国有一条牂牁江,江面宽广,通过水运可以直通番禺城,也就是今天的广州。

当时汉朝的计划就是联合夜郎进攻南越国,“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因而才派人来联络夜郎国。

这里提供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夜郎国有一条河流,可以用水运通往广州,那么这条河流,一定是西江的主干道或者支流。

在贵州、广西、云南交界地带,有南盘江和北盘江两条大江,两河汇合成为了红水河,成为了西江干流。

安顺处于北盘江流域,兴义处于南盘江流域。

然而,北盘江流经地区落差十分大,在古代没有修建大型水坝的情况下,是不适合水运的,只有南盘江才适合水运。

而兴义的考古发现也十分丰富。

从20世纪50年起,通过各级文博工作者历年来勤耕不缀的调查、考古、发掘,在黔西南州获得了万余件文物。

夜郎并没有自大,它其实是一个不算小的国家

夜郎并没有自大,它其实是一个不算小的国家

夜郎并没有自大,它其实是一个不算小的国家夜郎自大是句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

当然,是贬义的。

成语——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西汉时期,西南方有个小国,叫夜郎,它虽然是一个主权国家,但面积很小,人口也少,物产匮乏。

但是夜郎周边地区都以夜郎为大国,因此从没有去过外地的夜郎王就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夜郎自大”漫画有一天,夜郎国王与臣属们巡视国境,他问属下们:“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他,纷纷表示:“当然夜郎国最大喽!”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一座高山,夜郎王又问:“天底下还有山比这座山更高的吗?”属下们大声回答道:“天底下没有比它更高的山。

”后来,他们一行来到一条小河边,夜郎王又指着小河问:“我认为它是全天下最长的河,你们说是不是?”臣工们纷纷附和,争先恐后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不错。

”至此后,夜郎王更加的趾高气扬,也更加坚信夜郎国是天下最大的国家。

古夜郎国与古巴蜀国的界碑几年后,汉朝派使者出使夜郎,途径滇国,滇王问汉朝使者:“汉朝跟我国比哪个大呢?”汉使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区区一个蛮夷之地,竟然跟大汉朝比大小,然而等他到了夜郎,更加的吃惊,骄傲的夜郎国王竟然也跟滇王一样,不知天高地厚,问汉使道:“汉朝有没有我的国家大呢?”“夜郎国”漫画后来,夜郎自大被延伸,指人越见多识广越谦虚谨慎,而鼠目寸光的人反而盲目自大。

然而,事实是如此吗?夜郎真的是一个弹丸之地、芝麻大点的那么个小国吗?汉朝步兵事实真相是,夜郎国其实一点也不小!夜郎自大这句成语,不过是历史延续而来的一个夸张的说法罢了!夜郎十分古老,现代考古证明,最起码在战国时期,夜郎国就已经存在了。

那么,夜郎国到底有多大呢?《史记》中说:西南夷郡长以十数,夜郎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夜郎国是什么样子夜郎民族手制的陶瓶“夜郎自大”的国度“夜郎自大”是在中国流传了千百年、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成语。

当年,那位地处蛮荒之地的夜郎国国王向汉朝使者发问:“汉孰与我大”时,就注定他以及他的国家会因为这个不明智的发问而贻笑千年。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也正是因为有了夜郎王的这一个愚蠢的问题,才使得夜郎国这个原本不为人知的偏僻闭塞的小国留在了人们的印象中,也留在了史册上。

夜郎是我国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

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

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298年~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常琼《华阳国志·南中志》)。

在《史记》的记载中,夜郎国有精兵10万,是生活在贵州一带、兴建起的城市的农耕民族。

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

这个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风俗、自己的文字。

在他们的文献记载中,竟然有非常详细的关于夜郎国的记述。

根据彝族的史料可知,夜郎兴起于夏朝时期,历经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4个朝代,于后汉时王朝终结,历时大概有2000余年。

武米历史时期又分为夜郎、采默、多同、兴和苏阿纳4个历史阶段。

夜郎时期,夜郎国只是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君长国。

从国王采默即位开始,以夜郎为首,四周的小国建立起了联盟,并与周朝建立了联系。

采默夜郎统治的联盟有5个成员国;多同夜郎统治的联盟有6个成员国;兴夜郎统治的联盟有10个成员国,其中有7个归其直接统治;苏阿纳夜郎统治的联盟有9个成员国;苏阿纳之后,夜郎盟长转移到佐洛举部落,是为洛举夜郎。

洛举夜郎曾经统治了10个成员国。

但这一代夜郎王朝在首领佐洛举死后就断了香火,来自于武部分支的撒骂继任盟主,建立撒骂夜郎。

其后,又有人建立了更为强大的金竹夜郎。

只是,后来金竹夜郎惹怒了汉王朝,才引来了国破家亡的大祸。

夜郎奴隶制联盟有浓厚的军事性。

为了共同的和各自的利益,各联盟国在夜郎国的指挥下作战;战事结束或夜郎国实力衰减时,一些盟国就可能脱离出去,各自为政。

当时那里的战争非常频繁,其中有关夜郎的战争最多。

夜郎的最高统治集团由君、臣、师和匠组成。

师有些像祭司,又有些像史官,负责讲解道理、规矩,记载历史事件和君的言行,君则按照规矩发号施令,臣和匠按君的命令行事。

臣主要管理行政和领兵征战,匠则专门管理经济事务,领导生产、建设。

由此可见,夜郎有一整套严密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制度。

那么,组成夜郎国的的主体族属是什么人呢?或者说,谁是夜郎国的主人呢?不少学者认为,夜郎的主体民族,应当是彝族的先民——羌人。

因为夜郎和彝族一样,在日常的生活中、祭祀中、庆典中,都有着各式各样竹崇拜的民俗传统,这在其他民族来说是比较少见的。

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在可乐汉墓发掘出的套头釜和铜戈上,有老虎的形象,一些死者颈部也发现有虎形饰物,而据彝族民间传说,彝人最早的祖先正是老虎;在出土的随葬品中,还有一个赤脚、围裙的人物形象,其头饰与今天彝族仍然流行的“英雄结”十分相似。

就这样,夜郎人来源于羌人的观点就成了一个比较受支持的观点。

可是,由于历史的久远,文献的稀少,对这个问题一些人还有着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夜郎的主体是来自徐淮夷的“谢人”。

西周时,周王室把东夷集团的徐淮夷居住之地谢邑赐给了申侯作封地;谢人因难以忍受周人的压迫,逃亡黔中,成为后来夜郎人的先祖。

也有考古工作者认为现在的仡佬族是夜郎的主体民族。

仡佬族是“濮人”的后裔,魏晋时称作“僚”,隋唐后改称“仡佬”,是本地历史最久远的土著。

他们自称是贵州“本地人”,民间也流传着“蛮夷仡佬,开荒辟草”的说法,而且仡佬族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竹崇拜的民俗,例如祭祀先祖时必须在神龛上放置一节竹筒,以表示自己是那个产自竹筒、“以竹为姓”的夜郎侯的后代。

独具夜郎特色的铜孔雀还有人认为,夜郎人发展成了现在的布依族。

布依族的先民“濮人”,其族源可以向上推溯到古越人。

布依族的“布”就是“濮”字的对音;夜郎的“夜”就是“越”字的对音,也就是布依的“依”字。

“郎”是壮侗语“竹笋”一词的记音。

所以“夜”、“郎”两个音节合起来,表示的是“以竹为祖先的越人”;“布依”则是指“百越族系中的濮人”。

此外,文献记载中夜郎境内的某些郡县名可以用布依语得到解释,这些郡县的疆域也与布依族在贵州的分布地大致吻合,所以,夜郎的主体民族应当是布依族。

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至今的种种未解之谜团,也许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和史料的进一步丰富会一一揭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夜郎的都城到底在何方从史料记载来看,夜郎并不是一个弹丸小国,那么,在夜郎故地中,古夜郎国的“首邑”即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史学界已经争论了几百年。

总括各家的说法,大体有三种。

首先,贵州长顺县广顺镇说。

关于夜郎国的起源,在《后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传说:一天,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

突然,一根三节长的大竹子从水中漂到女子的脚边。

女子想把竹子推走,但推了几次,竹子仍旧漂回来。

此时,女子有些动怒了,想要撸胳膊挽袖子好好地把这根竹子推走。

可就在此时,从竹子里传来婴儿的哭声。

她很诧异,于是把竹子带回家,用柴刀破开,竟然在里边发现了一个男婴。

善良的女子把婴儿养大成人。

婴儿长大后,有着超常的天赋,又通过刻苦的学习成了一个文才武略、智勇双全的人。

他凭借自己的才智,迅速在西南崛起,统一了各族,成为第一代夜郎国王,为了纪念自己的身世,他还以“竹”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

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

”)以上是来自民间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

夜郎在西汉后期逐渐建立政权,而“竹崇拜”则成为夜郎的一种标志。

“贵州长顺县广顺镇”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说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广顺镇,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

当地人代代相传,说夜郎国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这里。

当地老百姓称那里的古城池为夜郎王府、竹王府等。

“竹”字与“夜郎”的同时存在,也证明了夜郎国“竹崇拜”的猜测。

现在,在那里仍可看到残垣断壁旧址。

古城池面积为2平方公里,有4个出口,内有两道城墙,用土石筑成。

近代,人们在郎山西侧山下垦荒时,还曾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也挖出过多处古夜郎的坟墓。

夜郎勾兵戈密冒(战国)其次,夜郎的都城还有贵州毕节赫章可乐说,在近年发现、整理、翻译、出版的《夜郎史传》等彝文文献中,古夜郎的中心被指为可乐。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还在可乐发现了大量的战国、西汉、东汉文物。

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做“柯乐”,后演变为“可乐”。

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

据彝文古文献记载,两汉时期,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重庆(储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等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

可乐地区的建制沿革,前人缺乏考订,但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也说明可乐在贵州古代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还有湖南沅陵说。

2000年5月,考古学家在湖南怀化沅陵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巨型墓葬群,其年代在战国至汉代之间,大部分墓葬规模超过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和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沅陵虎溪山1号汉墓。

专家推断,墓主可能就是夜郎王。

而沅陵有很长一段时间为夜郎古国文明中心。

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依据,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于唐永贞元年(805年)被贬为朗州(今常德),期间作《楚望赋》云:“武陵(西汉初年幼黔中郡改名)故郢(楚都,代指楚国)之裔邑,夜郎诸夷杂居。

”指的是古黔中境内为夜郎各族杂居之地。

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里的夜郎指的是今日沅陵。

这首诗被收入明代万历年间的《辰州府志》和《沅陵县志》。

《唐人七绝诗释》一书为这首诗注解时特别说明:“此夜郎在今湖南省沅陵县。

”因沅陵战国时为夜郎都城(中心),故梁天监十年(511年)“辟沅陵县置夜郎县”(《沅陵县志》)。

沅澧流域是我国稻作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可考的历史近7000年。

可想而知,战国时期沅陵农耕十分发达。

《史记》与《汉书》均称夜郎“其人皆稚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

这也比较吻合。

既然沅陵曾是夜郎古国的文明中心,而沅陵有夜郎王的陵墓也在情理之中。

神秘的“套头葬”墓葬文化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伴随华夏文明诞生而同步发展的。

华夏远古的先民们在创造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在谱写着中国墓葬文化史。

同时也给今人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谜。

在众多历史知名的墓葬文化中,发现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夜郎国可乐遗址的套头葬文化,更因夜郎国这个充满各种历史谜团的历史古国而显得尤其神秘。

铜虎栩栩如生,是夜郎民族崇拜的图腾和权力的象征。

一具数千年以前的尸骨静静地躺在墓穴中,头顶套着一件铜釜,或是铁釜、铜鼓的大型金属器,有的足部也套一件铜釜或铁釜,或垫一件铜洗。

这就是可乐最重要的考古现象——套头葬。

可乐发现的套头葬,在国内外可谓比较独特的了。

可乐地处乌蒙山腹地,平均海拔1990米,可乐河自西向东流过。

可乐遗址(古墓群)幅员9.4平方公里,由3个遗址和15个墓群组成,约有古墓上万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该地进行过多次发掘。

共发掘墓葬271座,出土文物近2000件。

目前发掘的墓葬尚不足4%,有“贵州考古圣地、夜郎青铜文化殷墟”的美誉。

属于古代夜郎时期“南夷”民族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108座,在许多重要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奇特的“套头葬”等特殊葬式。

专家们发现,使用套头葬的墓只占一小部分,这类墓中有较多随葬器物,有某种威严或神秘的气氛。

由此,专家推断,死者的身份定与常人不同——他们是夜郎民族的中下层巫师,还是地位尊崇的氏族首领?除套头葬之外,可乐的出土文物,为复原夜郎文化提供着丰富的线索,比如,具有镂空卷云纹的铜柄铁剑显示出高超的铸造工艺,铜戈提供着夜郎文化在地域分布上的重要信息。

一具“干栏”式陶屋模型,展现了中原建筑文化和夜郎建筑文化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