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第2课时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2课时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2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课时巩固训练夯双基提素能【基础题组】1.一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F1,F2,F3共同作用,其力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是( D )A.0B.2F1C.F3D.2F2解析:根据三角形定则,F1与F3的合力等于从F1的起点到F3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即与F2相同,合力等于2F2,选项D正确,A,B,C错误.2.(多选)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个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 )A.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大B.合力F总比分力F1和F2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C.合力F可能比分力F1和F2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小D.如果夹角θ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就必然增大解析: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越大,选项A正确;由力的合成方法可知,两力合力的范围|F1-F2|≤F合≤F1+F2,所以合力有可能大于任一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一分力,还可能与两个分力都相等,也可能比分力F1和F2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小,选项B错误,C正确;如果夹角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可以先减小后增大,也可以一直增大,选项D错误.3.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 N,分力F1的方向与合力F的方向成30°角,分力F2的大小为30 N,则( C )A.F1的大小是唯一的B.F2的方向是唯一的C.F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D.F2可取任意方向解析:如图所示,因为F2=30 N>Fsin 30°=25 N,以F的末端为圆心,以代表30 N的线段为半径画一个圆,与F1有两个交点,即F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F1有两个可能的大小,因此选项C正确.4.如图所示,某钢制工件上开有一个楔形凹槽,凹槽的截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A=30°,∠B=90°,∠C=60°.在凹槽中放有一个光滑的金属球,当金属球静止时,金属球对凹槽的AB边的压力为F1、对BC边的压力为F2,则( C )A. C.解析:小球所受的重力产生的两个效果分别为对两个斜面的压力,对重力分解如图所示.所以F1=G·sin 60°F2=G·cos 60°故选项C正确.5.刀、斧、凿等切削工具的刃部叫做劈,如图是斧头劈木柴的示意图.劈的纵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使用劈的时候,垂直劈背加一个力F,这个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劈的两个侧面推压木柴,把木柴劈开.设劈背的宽度为d,劈的侧面长为l,不计斧头的自身重力,则劈的侧面推压木柴的力约为( B )A. B.解析:斧头劈木柴时,设两侧面推压木柴的力分别为F1,F2且F1=F2,利得推压木柴的力F1=F2选项B正确,A,C,D错误.6.如图所示,两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细线相连,轻杆OA,OB搁在滑块上,且可绕铰链O自由转动,两杆长度相等,夹角为θ,当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铰链上时,滑块间细线的张力为多大?解析:把竖直向下的力F沿两杆OA,OB方向分解,如图(甲)所示,可求出作用于滑块上斜向下的力为F1=F2斜向下的压力F1将产生两个效果:竖直向下压滑块的力F1″和沿水平方向推滑块的力F1′,因此,将F1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如图(乙)所示,考虑到滑块未受摩擦力,细线上的张力等于F1的水平方向上的分力F1′,即F1′=F11解得F1′答案【能力题组】7.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小球用轻绳悬于O点,用力F拉住小球,使轻绳保持偏离竖直方向60°角且不变,当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F 最小,则θ,F的值分别为( B )A.0°,GB.30°C.60°,GD.90°解析:小球重力不变,位置不变,则绳OA的拉力的方向不变,当拉力F与绳OA垂直时,力F最小,故θ=30°,F=G·cos θ选项B正确.8.(2018·湖北十堰模拟)如图所示,AO,BO,CO是完全相同的绳子,并将钢梁水平吊起,若钢梁足够重时,绳子AO先断,则( C )A.θ=120°B.θ>120°C.θ<120°D.不论θ为何值,AO总是先断解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对称性可知,BO 绳与CO绳拉力大小相等,由平衡条件得,F AO=2F BO cos 当钢梁足够重时,AO绳先断,说明F AO>F BO,则有2F BO BO,解得θ<120°,故选项C 正确.9.(2018·广州综合测试)如图是悬绳对称且长度可调节的自制降落伞.用该伞挂上重为G的物体进行两次落体实验,悬绳的长度l1<l2,匀速下降时每根悬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 B )A.F1<F2B.F1>F2C.F1=F2<GD.F1=F2>G解析:重物所受悬绳拉力的合力等于重物的重力,每条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F·cos θθ为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n为绳的条数),绳越短,θ角越大,故有θ1>θ2,所以F1<F2,选项B正确.10.(2018·山东济宁联考)一铁球悬挂在OB绳的下端,轻绳OA,OB,OC 的结点为O,轻绳OA悬挂在天花板上的A点,轻绳OC拴接在轻质弹簧测力计上.第一次,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某人拉着轻质弹簧测力计从竖直位置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1.第二次,保持轻绳OC垂直于OA,缓慢释放轻绳,使轻绳OA转动到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2.则( C )A.F1恒定不变,F2逐渐增大B.F1,F2均逐渐增大C.F1先减小后增大,F2逐渐减小D.F1逐渐增大,F2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题图(甲)中,OA与OC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且保持不变,OA的方向不变,通过画平行四边形可知,当OC顺时针转动到水平位置时,F1先减小后增大.题图(乙)中,设O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因为OA 与OC垂直,且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故F2=mgsin θ,根据题意,随着θ的减小,F2逐渐减小,故选项C正确.。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3章 第2课时 力的效果分解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3章 第2课时 力的效果分解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的是
(A)
A.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
桥面向下的分力
B.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
C.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D.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解析:如图所示,将引桥简化为斜面模型,上桥时,车辆所受重力 的分力G1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车辆前进;下桥时分力G1与运动方向相 同,使车辆运动加快。为了便于行车,需要造很长的引桥,从而减小斜 面的倾角,进而减小G1,故A正确。
2.适用情况:适用于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合成。 3.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轴和y 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2)正交 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轴和y轴上,并在图 标出力与x轴或力与y轴的夹角,然后列出Fx、Fy的数学表 达式,与两轴重合的力不需要分解。
知识点 2 力的正交分解 (1)定义: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__互__相__垂__直____的分力,以便于对问题
的分析讨论,这种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如图所示。
(2)公式:F1=Fcos θ,F2=___F_s_in__θ__。 说明:正交分解适用于各种矢量的分解。
思考辨析
『判一判』
(1)某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大于合力。
B.一个分力与力F相同
C.一个分力垂直于F
D.两个分力与F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它的一条边与对角线相等或垂直都 是可能的,所以选项A、C都有可能;当一个分力与F相同时,另一个分 力为零,选项B不可能分解为两个分力;合力与分力在一条直线时F= |F1±F2|,选项D是可能的。
『想一想』 如图所示,一个力F,如果没有限制条件,能分解为多 少对分力? 解析: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从理论上讲有无数组解。因为同一条 对角线可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有无穷多个(如图所示)。

第2课时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相互性

第2课时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相互性

总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
A 物体 受力物体
作用力 反作用力
受力物体
B 物体
施力物体
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1.一对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不同物体上。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3.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练一练
俗话说“以卵击石”,用来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等于 (选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作用力的大小。
课堂小结
力的三要素 与力的作用 相互性
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施力物体
力 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随堂训练
1.人推车前行,人对车有推力作用,同时,车对人也有 推力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D ) A.完全相同 B.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作用点相同 C.大小、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反 D.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演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现象
说明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 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人推墙,墙受力 但人后退,说明人受到向后的力。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船,桨对水有力的作用 水对桨也有力的作用
气体喷出受到力的作用, 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也有力的作用
第七章 力
力Leabharlann 第一节第2课时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相互性
观察与思考
足球比赛中,赛况风云万 变!运动员只要改变一下 作用在足球上的力,就会 使足球的运动大不相同。

第2课时 力的合成与分解 受力分析

第2课时 力的合成与分解 受力分析

︱高中总复习︱一轮·物理
方法技巧 力的分解方法的选取 (1)当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下的力时,常利用三角形法或按实际效果进行 分解,若这三个力中,有两个互相垂直,也可选用正交分解法. (2)当物体受到三个以上的力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高中总复习︱一轮·物理
多维训练
1.[力的正交分解](多选)如图所示,手推车的篮子里装有一篮球,女孩把手推车 沿斜面向上匀速推动,篮子的底面平行于斜面,靠近女孩的一侧面垂直于底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不计摩擦力)( BD ) A.篮子底面受到的压力大于篮球的重力 B.篮子底面受到的压力小于篮球的重力 C.篮子右侧面受到的压力大于篮球的重力 D.篮子右侧面受到的压力小于篮球的重力
1l l
2
1 sin2 =
1


d l
2
,所以 F= 2
G
1


d l
2

= 2
Gl ,若 l2 d2
l=2d,得 F= 3 G,D 正确. 3
︱高中总复习︱一轮·物理
方法技巧 综合应用作图法和计算法 在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求合力时,只需作出力的示意图,对平行 四边形的作图要求也不太严格,重点是利用数学方法求解.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 分析的方法
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受力分析 的方法
对加速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 析求解的方法
︱高中总复习︱一轮·物理
【典例3】 (2018·湖南株洲模拟)(多选)物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A,B由轻绳 通过固定在C上的光滑定滑轮相连,C的上表面水平,连接B的轻绳水平,整个系 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B受到3个力作用 B.C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 C.C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可以是光滑的 D.C受到6个力作用

课件1:3.4 第2课时 力的效果分解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

课件1:3.4 第2课时 力的效果分解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
知识点 2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 物理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练
1.将一个竖直向下的8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方向 水平,大小为6 N,那么另一个分力大小为( A ) A.10 N B.8 N C.6 N D.2 N
新知探究
知识点 1 力的分解
【归纳】力的效果分解法的一般思路 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力究竟该分解成怎样的两个力,要看力的实际 作用效果. (1)根据力F所产生的两个效果画出分力F1和F2的方向.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出分力F1和F2的大小,要注意 标度的选取. (3)根据数学知识用计算法求力F1和F2的大小.
课堂训练
3. 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力的分解的本质就是用同时作用于物体的几个力产生的作 用效果代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 B.某个分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合力大小 C.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D.分解一个力往往根据它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课堂训练
4. 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有( A ) A.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 C.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D.重力、下滑力、正压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新知探究 知识点 1 力的分解 【想一想】如图,一个力F,如果没有限制条件,能分解为多少对 分力?
提示: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新知探究
知识点 1 力的分解
对力的分解的理解 1.不受条件限制的分解 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从理论上讲有无数组解.因为同一条对角线可 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有无穷多个(如图所示).
新知探究

第八章:力(第2课时)

第八章:力(第2课时)

广洋湖中心初中九年级物理“学思导学”学生学案课题第八章:力(第2课时)课型复习授课时间主备人潘永飞复备人审核人潘永飞审核意见【导学】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3.会测量力的大小.【质疑】1、力的概念:(1)力是作用。

力不能离开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一定/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

2、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统称为。

力的作用一定是,有施力物的同时,必定有。

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直接接触(一定/不一定)。

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是、、。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可归纳为三种情况:(1) 、(2) 、(3) 。

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且还可以。

4、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和。

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和来描述的。

5、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墙而去,这说明_______与_______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同学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

若以墙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这个实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

【学思】【例1】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出去,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

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变为;(2)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3)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这是受到作用的结果,铅球落地后,会运动一小段距离后,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而停下来,保持静止状态。

【拓展变式】足球运动员用脚踢足球,若以足球为研究对象,那么是受力物体,是施力物体,若以脚为研究对象,则脚是,球是。

【例2】“水向低处流”的原因是因为水受到而向下流。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二课时:力的分解)(教学课件)48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二课时:力的分解)(教学课件)48张ppt

θ
θ
F2
θ
F1
F1 F
θ
G

=

= anθ
F2
= anθ

=

05
问题模型5
实例5:可自由转动的轻杆AC 和BC ,BC 杆水平。在它们的连接处C点施
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
A
F1
C
A
θ
θ
F2
θ
C
B
θ
F1
B
F2
F
F
F1=


F2= Fcotθ
F1= Fcotθ
(1)求物体所受的合力;
(2)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将拉力改成与水平方向仍成370角斜向下方的推力F´=60N,其他条件
不变,求此时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
课堂练习
【答案】
(1)32N;(2)0.25;(3)14N

F

F
cos
37
Ff 60 0.8N 16N 32N
C. mg
tan

B.mgcosθ
D.
mg
sin
【参考答案】B
课堂练习
【练习3】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庙倾侧,议欲
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
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
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F4
F
已知一条
F1
F2
对角线,

第2课时 力的合成和分解( A卷)

第2课时  力的合成和分解( A卷)

第二课时 力的合成和分解( A 卷)考测点导航1.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 1-F 2|≤F 合≤F l +F 2.(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3.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典型题点击1.关于合力与分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分力的大小 B .合力可以同时垂直于每一个分力 C .合力的方向可以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D .两分力夹角θ在0°到180°之间时,θ越大,则合力越大(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两个共点力F l 和F 2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F 与两力F 1、F 2之间夹角θ的关系如图2-A-1所示,则合力F 大小的变化范围是多少?(首先应读懂图象,在其上选两个特殊点,从而求出F 1、F 2的大小.再根据合力的范围确定方法1212F F F F F -≤≤+来确定)3.河两岸分别有一大人和小孩儿共同拉一条船,已知大人用1000N 方向与河岸成30°角的力F 拉船,如图2-A-2所示,要想使船沿河前进,求小孩儿需拉船的最小力. (此题同于已知合力方向(沿河流),已知一个分力F(大小的拉力),求另一分力的最小值(小孩最小拉力) )新活题网站1。

高三物理二轮学案:专题一:力与运动 第2课时 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

高三物理二轮学案:专题一:力与运动 第2课时 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

第二课时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自主学习】考纲要求:知识网络:学习目标:1、通过例题1和变式训练1使学生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2、通过例题2和变式训练2使学生提高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能力;3、通过例题3和变式训练3使学生熟悉用三角形相似解平衡问题的方法;4、通过例题4和变式训练4使学生掌握与电场力、磁场力有关的平衡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1:常见的几种力①重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方向:万有引力的方向指向地心,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但不一定指向地心。

大小:G =mg ,其中g 与地理位置和离地高度有关。

②对弹力的理解产生条件:直接接触 发生弹性形变。

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kx F =计算,一般情况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③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大小:静摩擦力一般通过分析受力情况,沿接触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滑动摩擦力 由N F f μ=来计算 ④电场力 大小: 221rq q kF = 真空中的点电荷 qE F = 任何电场方向:与正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⑤磁场力F=(l为垂直于匀强磁场的有效长度)安培力:大小IlB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F=(v是垂直磁场的有效速度)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

洛伦兹力:大小qvB思考1:(2013上海单科,8,2分)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

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思考2:在机场货物托运处,常用传送带运送行李和货物,如图所示,靠在一起的两个材料相同而质量和大小均不同的包装箱随传送带一起上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上行时b受3个力作用B.匀加速上行时b受4个力作用C.当上行过程中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时,b受4个力作用D.若上行过程中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后,b受的摩擦力一定比原来大要点2: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常用方法:合成法、正交分解法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思考3: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思考4.(2013课标Ⅰ,21,6分)(多选)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

中考物理:第2课时《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ppt课件(28页)

中考物理:第2课时《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ppt课件(28页)

得出 结论
越大 ,摩擦力越大(对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________ 越粗糙 比甲、乙);压力一定时,接触面________ ,摩擦力越大 (对比甲、丙)
实验 说明 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2课时
力的概念
重力
摩擦力
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不好控制,建议如下操作(如图所示):

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
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
②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 大 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__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滚动
小 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______
滚动摩擦

表面上滚动时受到的摩擦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2课时
力的概念
重力
摩擦力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 课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8 重力为________N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2课时
力的概念
重力
摩擦力
方向
____________ 竖直向下
重垂线 说明: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__________ 竖直 、墙壁上的画 来检查墙是否砌得________ 水平 等 是否挂正、工作台面是否________
作用点
①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 重力在物体上的 几何中心 ; 的__________ 等效作用点叫作 ②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空心 重心 ________ 圆球、圆环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装防滑链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2课时
力的概念
重力
摩擦力
压力 减小________ 减小 摩擦 使接触面变 光滑 ________ 滑动为滚动 变____________ 使接触面分离

学案1:3.4 第2课时 力的效果分解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

学案1:3.4 第2课时 力的效果分解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第2课时力的效果分解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会对力的分解中定解条件进行分析讨论。

3.了解力的矢量相加法则及力的效果分解法。

4.熟练掌握力的正交分解法。

【新知探究】知识点1力的效果分解法1.力的分解的原则及基本思路(1)分解原则: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然后再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2)基本思路2.常见典型力的分解实例实例分析地面上物体受到斜向上的拉力F,拉力F一方面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体,因此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F1和竖直向上的力F2,F1=F cos θ,F2=F sin θ(θ为拉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放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具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1、F2的作用,F1=mg sin α,F2=mg cos α(α为斜面倾角)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而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挡板,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球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mg tan α,F2=mgcos α(α为斜面倾角) A、B两点位于同一平面内,质量为m的物体被AO、BO两绳拉住,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拉紧AO绳,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物体拉紧BO绳,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F2=mg2sin α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被悬线挂靠在竖直墙壁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垂直压紧墙面,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球拉紧悬线,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mg tan α,F2=mgcos α质量为m的物体被支架悬挂而静止(OA为杆,A处为铰链,OB可绳可杆),其对悬线的拉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压紧杆OA,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拉紧OB,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F1=mgtan θ,F2=mgsin θ质量为m的物体被支架悬挂而静止,其对悬线的拉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AB拉伸的分力F1;二是使BC压缩的分力F2,F1=mg tan α,F2=mgcos α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已知电灯的重力为G=10 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θ=45°,BO绳水平。

第2课时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2课时 力的合成与分解

小增加不一定是10 N,故选项B错误;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变
化,故选项C错误;F1、F2中的一个增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之后, 合力的大小不一定增大,故选项D错误.
误区警示 解答力的合成问题时的两点注意
(1)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
的思维定势.
第2课时
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梳理
考点透析
随堂演练
知识梳理
教材导读
教材导引
以题扣点
1.教材图5-13中,OA、OB两边长表示两个分力的大小,当其夹角变化
时,其合力(用OC表示)如何变化?
答案:当OA、OB夹角很大,接近180°时,OC很小,逐渐减小其夹角,OC 会逐渐变大,当OA、OB夹角等于0°时,OC达到最大.
②F2=Fsin θ 或F2≥F时有一组解;
③Fsin θ <F2<F时有两组解.
【例2】 (2014衡水中学检测)如图所示,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细绳 跨过滑轮连接物体A和B,物体B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用f和N分别表示
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现将物体B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
离后,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和N都增大 C.f增大,N减小 B.f和N都减小 D.f减小,N增大 B )
(1)轻绳 AC 段的张力 TAC 与细绳 EG 的张力 TEG 之比; (2)轻杆 BC 对 C 端的支持力; (3)轻杆 HG 对 G 端的支持力.
思路探究:(1)C、G两点两侧绳子张力有什么不同? 答案:(甲)图中C点两侧绳子张力大小相等,(乙)图中G点两侧绳子上 的张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2)(甲)图中BC对C点的弹力方向如何? 答案:沿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向上. (3)(乙)图中HG对G点的弹力方向如何? 答案:沿HG方向向右. 规范解答:题图(甲)和(乙)中的两个物体M1、M2都处于平衡状态,根 据平衡的条件,首先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其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

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物理教学的规范,在实施该标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

二、教材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包括合力和分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矢量和标量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节利用等效思想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并经过实验探究推理归纳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使学生对矢量和标量认识更加深刻。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为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有方法、可迁移、应用广泛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高一阶段,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总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内容。

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探究,感悟和理解了合力、分力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定则,与力的合成相比,力的分解难点是一个确定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组分解的方法,力的分解不是唯一的,要根据对已知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感知结论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本质。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物理观念清楚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了解力的分解;学会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受力问题;了解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和正交分解法。

(二)科学思维通过对合力、分力概念的探究,强化运用等效替代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遵从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2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2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课件

考点一 力的合成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的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 第二个矢量的终点的 有向线段 为合矢量。如图乙所示,F1、F2为分力, F为合力。
考点一 力的合成
3.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 |F1-F2| ≤F≤ F1+F2 。 (1)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为 |F1-F2| ;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 大,为 F1+F2 。
考点一 力的合成
先以力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合力 与F3共线,大小F12=2F3,如图所示,F12再 与第三个力F3合成求合力F合,可得F合=3F3, 故选B。
考点一 力的合成
例2 (2023·重庆卷·1)矫正牙齿时,可用牵引线对牙施加力的作用。若某
颗牙齿受到牵引线的两个作用力大小均为F,夹角为α(如图),则该牙所
B处衣橱恰好移动。已知该同学的质量为m=50 kg,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9.8 m/s2,忽略A处的摩擦,则此时衣橱受到该装置的水平推力大小为
A.875 N
√C.840 N
B.1 650 N D.1 680 N
考点二 力的分解
该同学站在A点时,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力F1、 F2,如图所示 设 F1、F2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θ,则 F1=F2=2cmogs θ, 在 B 点 F1 分解如图所示, 则水平推力为 F=F1sin θ=m2gtan θ,由几何关系得 tan θ=2Lh, 联立可得 F=m4ghL=840 N,故选 C。
2.分解方法 (1)按力产生的 效果 分解 ①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②再根据两个分力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③最后由几何知识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考点二 力的分解
(2)正交分解 将力沿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分解,从而求出沿坐标轴方向上的合力, 列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 ①建立坐标系的原则: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使 尽量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往往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 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8讲 力 运动和力 第2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8讲 力 运动和力 第2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2021·玉林)如图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静止在光滑的水平 地面上,左边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类型 3:摩擦力的相关判断
★(2022·杭州)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块相同的条形磁体
甲和乙,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且保持静止.对图中甲、乙两块条形磁
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装置:
实验方法:
1.转换法(通通过过小小车在车水在平面水上平运面动上的运距离来判断阻力的大小). 2.控制变量动法的(让距小离车从斜面同同一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控制小车
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阻阻力
的大小).

3.科学推理法(由实验推理出,若物体不受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

1.(人教八下 P17 图 8.1-2 改编)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
响的实验装置,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木板时的速速度相等.水平
木板表面越接近光滑,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越越大度(选填“越大”
或“越小”).推理可知: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大它将做做匀匀速直速线直运
动运 .
线
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的观点的科学家是牛牛顿.被
踢出去的足球能在草地上继续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惯性.

3.(2020·云南 16 题第 2 空 1 分)歼-20 是我国第性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
通常,进入战斗状态前歼击机丢掉副油箱以减小惯性,使运动状态容容易(选
填“容易”或“不容易”)改变.

命题点 2: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4.(2021·昆明 14 题 2 分)联欢会上,小明请大家做一个游戏:左脚和 左侧身体紧贴墙面站立静止(如图所示), 然后右脚抬离地面,若能使身 体仍然保持静止不动者获胜.你认为抬起右脚后,人不不能能(选填“能”或 “不能”)保持静止不动,原因是支支持持力力和重和力重不能力不在同能一在直同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 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施力物体
A 物体
受力物体
B 物体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将矿泉水瓶放在课桌上,用力推矿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瓶,观察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如何简单方便的表示力呢?
四、力的示意图
起点表示力 的作用点
标出力的符 号(大小和 单位)
沿力的方向画一 条线段,用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画出人推墙的力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