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三节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七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乙醇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七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乙醇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一课时乙醇学习目标导航学习任务1 烃的衍生物与乙醇的结构NO.1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Cl(氯原子)、—OH(羟基)、(碳碳双键)等。

3.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微思考: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分子中的6个氢原子是否完全相同? 提示:不完全相同。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

NO.2互动探究·提升能力乙醇可看成是乙烷中有1个H被—OH取代得到的化合物,也可看成是H2O中1个H被—CH2CH3(乙基)取代得到的化合物。

根、基、原子团和官能团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探究1 根和基的区别与联系问题1:什么是基?什么是烷基?提示:分子失去中性原子或原子团剩余部分叫做基,基不能单独存在。

烷烃失去1个H后剩余部分叫做烷基,如CH4失去1个H得到—CH3(甲基)。

问题2:根和基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提示:根带电,而基不带电,根能稳定存在,而基不能稳定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探究2 原子团和官能团的区别与联系问题3:官能团可能是原子或原子团,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正确。

但原子团是官能团时,必须呈电中性。

问题4:原子团可能是根或基,原子团一定不带电吗?提示:原子团是多原子组成的根或基,可能带电如硫酸根,也可能不带电如羟基。

根、基、原子团和官能团的比较[凝练素养]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区分不同的化学用语,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素养的发展。

NO.3应用体验·形成素养1.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D )A. B.CH3CH2NO2C.CH2CHBrD.C8H10解析:可看作甲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CH3CH2NO2可看作CH3C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的产物;CH2CHBr可看作CH2CH2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的产物;只有C8H10不属于烃的衍生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印度》(第1课时)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印度》(第1课时)课件

A( )
A.恒河平原 B.印度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湄公河平原
A • 4.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图1中B处地势特点是 ( ) A.西高东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北高南低 D.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B • 5.如图为印度剖面图,判断A、B表示的方向是( ) A.A─东 B─西 B.A─北 B─南
C.A─南 B─北 D.A─西 B─东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
2015年,我国多家手机厂商先后改变了与印度手机公司合作模式, 由整机运往印度销售改为在国内将SKD(半散装件)做好,然后运往 印度,再在印度当地完成最后的整机组装和销售。截至2016年11月, 我国品牌智能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总计占据51%的份额,这是中 国品牌手机首次在印度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我国品牌智能手机在印度市场竞争力较强,主要原因
A.印度人工成本更低 B.印度土地价格更低 C.印度手机市场广阔 D.避免关税政策调整影响
3. 印度的地势特点是( D) A. 西高东低 B. 东高西低 C. 南高北低 D. 北高南低
对点训练2.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D • 2. 图中所在的半岛是 ( ) A.世界第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B.世界第一大半岛印度半岛
C.亚洲主要半岛中南半岛
D.亚洲主要半岛印度半岛 • 3. 图中A河主要流经的地形区是
印度
海陆位置 海陆兼备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印度洋
印度的地理位置
0° 印度在世界的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亚洲南部,东临孟加 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南临印度洋
经纬度位置
大致位于70°E—90°E, 10°N—30°N之间 位于热带、亚热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第二章第三节(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第二章第三节(1)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海拔、相对高度等概念,并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高山带的分布规律,并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3、了解海底地形的类型。

【预习导学】一、陆地地形(1)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主要有、、、、。

(2)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

(3)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

(4)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

(5)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山脉带,二是山脉带。

二、海底地形(1)海底地形主要有、、、、。

(2)大陆架是向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米以内。

【合作研讨】学习活动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是、2、结合上图计算:甲的海拔,乙的海拔,甲与乙的相对高度。

3、小结:两地相对高度是两地的海拔差。

学习活动二:陆地地形1、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及特征2、世界主要的地形区(1)世界两大著名的山脉带3、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和山地学习活动三:海底地形看课本P29页图2—37:1、请说出海底地形主要有哪几种类型?2、合作探究:大陆架有何经济意义?【当堂检测】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湖面为-400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A.8444.43米B.9244.43米C.8848.43米D.8808.43米2.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有下列中的()A.地面崎岖不平B.地面平坦C.相对高度相差不大D.海拔相差不大3.有关大陆架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坡度平缓,水深不超过200米B.大陆架包含了大陆坡C.此区域海洋生物资源较贫乏D.大陆架一般紧邻着大洋4.下列山脉中,属于科迪勒拉山系的是()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阿尔金山脉5.下列关于各种地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小—平原B.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地面起伏小—高原C.四周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间较低—盆地D.地面崎岖,相对高度大于200米—丘陵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A.绝对高度B.相对高度C.海拔D.平均高度7、下列著名地形区与其对应的分布,正确的是()A.刚果盆地—大洋洲B.青藏高原—亚洲C.落基山脉—非洲D.安第斯山脉—北美洲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A.四川盆地B.刚果盆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是一节关于地图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认知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地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地图阅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地图的构成要素理解不深,阅读地图的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方法,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地图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讲解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以及地图的构成要素,如比例尺、图例、注记等。

3.示范地图阅读方法: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方法。

4.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阅读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通过板书,使学生对地图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评价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地图阅读能力的提高。

潞城市第八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潞城市第八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C.地球仪上的经线有360条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实际上是一条经线。

180°经线的东侧是( )A.东经B.西经C.北纬D.南纬3.南纬自北向南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先高后低D.没有变化4.某海上救援船队收到一远洋轮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事地点的经纬度为(20°S,20°W)。

在下面经纬网图中,遇事轮船所在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5.一个人从北京故宫出发,沿着一个方向旅行(方向不变),可能回到出发点的旅行方向是( )①向东行②向西行③向南行④向北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能与90°E共同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 )A.0°B.180°C.150°WD.90°W7.北京位于(40°N,116°E),那么北京的半球位置是(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8.下列图中阴影区域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读图,完成第9~10题。

9.甲点位于( )①东半球②南半球③西半球④北半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乙点的经纬度是( )A.10°N,170°WB.10°S,170°WC.10°N,170°ED.10°S,170°E11.同学们在地球仪上研究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助他们解答吗?(1)王磊:我发现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至180°和从本初子午线向西至180°,经度的度数变化有一定规律。

这规律是什么呢?(2)张丽:我发现本初子午线与180°经线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圆圈,还能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

7-3-1 印度(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同步课件(人教版)

7-3-1 印度(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同步课件(人教版)
印度
材料三: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 之一。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 1.69亿部。
优势1:
劳动力丰富、价格低。
优势2:
人口多,消费市场大。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印度人口众多的劣势。
活动2.阅读下表,说说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印度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0°W 160°E
北半球 东半球
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亚洲
印 阿拉 度孟加 伯海 洋拉湾
地理位置: 2.海陆位置:
亚洲南部、印度洋 北岸。东濒孟加拉 湾,西临阿拉伯海。
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第二人 口大国
人口:2011年达到12.1亿,居世界第二位 地位: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
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地形: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热带季 风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气象灾害:水旱灾害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观看视频】航拍中国宣传片
印度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少,影响粮食供给, 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
交通落后
居住条件差
饥饿贫困
就业困难
解决措施
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 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印 一度对小政夫资府妇料开只始要推两行个控孩制子生。育政计府划对,不鼓多励于 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 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 金。但是,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只在城 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 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参考课件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参考课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例2】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达到最佳,我市某中学学生根据一年 四季的太阳光照不同,对自己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面的倾角进行了调整,如上
2 纬度位置与气候
根据各地表获得太阳光 热的多少,是否有太阳光 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 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 面划分为“五带”。
1.5亿KM
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
1 纬度位置与气候
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 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的面积有亮度有何不同?
斜射: 光线照射面积大,亮度小; 直射: 光线照射面积小,亮度大;
1 纬度位置与气候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正午 日出
日落
地面
日出|太阳高度为 0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日落|太阳高度为 0
2 纬度位置与气候
有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有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地球上的五带
终年寒冷 四季 分明
终年 炎热
四季 分明 终年寒冷
下图为地球五带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例7】气候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温度带是( )
A.a
B.b
C.c
D.e
【例8】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
A.a
1 纬度位置与气候 比较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一样多吗?
大气层
A BC
太阳高度角相同 光热散布面积相同
C B
A
太阳高度角A>B>C
太阳光热A>B>C
1 纬度位置与气候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课件第七章第三节第1课时乙醇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课件第七章第三节第1课时乙醇

【解析】选C。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钠投入乙醇中,会沉入乙醇的底部, A错误。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故钠与乙醇的反应比 较缓和,钠块不会熔成小球,B错误,C正确。2 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 1 mol H2,但未说明是在标准状况下,故其体积不一定是22.4 L,D错误。
(2)凡是含有
结构的醇,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被氧化,但生成物不是醛,而
是酮(
)。
(3)凡是含有
结构的醇通常情况下不能被催化氧化。
【典例】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 明不正确的是(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或银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键①和③ C.在铜或银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键①和⑤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键①②③④⑤
【探究训练】 1.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与水互溶,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容易 挥发的性质
选项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结论
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 乙醇催化氧化反 C
℃的乙醇中,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 应是放热反应
乙醇分子中有1个
在0.01 mol金属钠中加入过量的乙醇充分反 氢原子与氧原子
D
应,收集到标准状况Hale Waihona Puke 气体112 mL相连,其余与碳
原子相连
【解析】选C。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的五个结晶水的硫酸铜为蓝色,硫酸铜与酒 精不反应,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如有水,则出现的现象是晶 体颜色由白色变蓝色,本题直接加CuSO4·5H2O,无法判断,故A错误;在乙醇燃烧 火焰上方罩一冷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乙醇中含氢元素,另罩一内壁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乙醇中含碳元素,不能确定是否 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 ℃的乙醇中,铜 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说明反应放热,故C正确;在0.01 mol金属钠中加入过量的 乙醇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112 mL,因为乙醇过量,无法确定就是一个 H与O相连,故D错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1课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1课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9-
知识点2 心脏的功能 5.[教材图片题]如图为人的心脏工作示意图。据图可以判断 ( B)
A.右心房处于收缩状态 B.左心室处于舒张状态 C.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D.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0-
项目 甲 乙 丙
心房 收缩 舒张 舒张
心室 舒张 收缩 舒张
房室瓣 动脉瓣
__开__放____ 关闭 关闭 开__放___
__开__放____ 关闭
血流情况
心_房__→__心__室_ 心室→动脉 静脉→心房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1 心脏的结构
自主预习Biblioteka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5-
1.心脏的结构如图所示,结构名称对应不正确的是( D )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2-
3.与四腔相连的血管:[H]连通上腔、下腔静脉,[J]连通肺动脉
,[D]连通 肺静脉 ,[F]连通主动脉。
4.瓣膜:
(1)位置: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I ] 有[ E ] 动脉瓣 。 (2)作用:能够防止血液的 倒流
房室瓣 。
;心室与动脉之间
(3)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其中房室瓣只能朝向 心室 开,
A.与①相连的是肺动脉 B.心脏的房室瓣和动脉瓣能保证血液不倒流 C.血液流经心脏四个腔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D.②的腔壁最厚,能将血液输向全身
第1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2-
2.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构成心脏的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 B.心脏内有四个腔,左右两部分不相通 C.心室连接静脉,心房连接动脉 D.一次心跳中,心房收缩在先,心室收缩在后 【解析】心室连接动脉,心房连接静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课件(RJ)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课件(RJ)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房的箭头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心脏跳动中,当开启着的动脉瓣关闭时,心脏的活动是( D ) A.心室收缩 B.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C.心室舒张 D.心室舒张,心房收缩
9.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 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D ) A.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D.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知识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四个腔都与血管相连,下面连接正确的是( A ) A.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B.左心室连接肺静脉 C.右心房连接主动脉 D.左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2.心脏中房室瓣的功能是防止( B ) A.心房的血流倒流回心室 B.心室的血液倒流回心房 C.动脉的血液倒流回心室 D.心室的血液倒流回动脉
12.心脏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下列能正确表示 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C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室→心房→动脉 C.心房→心室→动脉 D.心室→心房→动脉
13.左右心房之间以及左右心室之间不连通,这有利于( B ) A.减轻心脏负担 B.提高血液循环输送氧的能力 C.缩短血液循环距离 D.提高心脏的射血能力
17.根据心脏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④、⑧、⑩所指部位分别是: ③_右__心__房___;④_右__心__室____;⑧_左__心__房___;⑩__左__心__室______。
(2)从心脏壁肌肉厚薄来看,心室壁比心房壁__厚__,左心室壁比右心 室__厚__,这是与其__输__送__血__液__的功能相适应的,因为_左__心__室___输送 血液的距离长。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课件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课件 (新版)浙教版
4.人体与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
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bùduàn)____分、裂__(_f_ē和生nli_长è_)__的
结分果化。
第四页,共26页。
细胞(xìbāo)的分裂
D1.(3分)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B.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 C.细胞分裂能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D.细胞的分裂不受外界环境(huánjìng)的影响
分裂其结果使得(shǐ de)细胞数目____。图增中多2是细胞的_____过程分,化其
结果形成具有___
不同形态和_的功细能胞群。
第二十四页,共26页。
24.根据下图表示的细胞(xìbāo)各种生命活动,回答问题: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1)图C表示的是细胞的_分__裂_过(f程ēn,liè在) 此过程中最引
人注意的变化是母细胞的细胞核中出现___染_,色并体且
(bìngq平iě均)_分_ 配
__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在复杂的动植物体中,常常可以发现形态、结
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这是由于_细_ 胞(xìb_ā_o的)分结化
果。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第五页,共26页。
2.(3分)细胞数目增多是通过( A )实现的。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呼吸(hūxī)
D.细胞衰老
第六页,共26页。
3.(3分)下列(xiàliè)叙述中,不属于细胞分裂范 围的是C ( )
A.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一个细胞核 B.细胞核平均分成两份 C.液泡渐渐胀大,几个液泡并成一个液泡 D.细胞内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7章第3节第1课时 乙醇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7章第3节第1课时 乙醇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7章第3节第1课时乙醇含解析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1课时乙醇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根据乙醇的组成与结构,理解乙醇的性质及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2.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培养“宏观辨识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一、乙醇的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1.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易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2.乙醇的组成与结构乙醇的分子式:C2H6O,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其中的—OH原子团称为羟基。

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OH取代后的产物.二、烃的衍生物与官能团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如一氯甲烷、1,2.二溴乙烷、乙醇、乙酸等。

2.官能团(1)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2)实例物质CH3Cl CH3CH2OH CH2===CH2CH≡CH 所含官能团-Cl-OH—C≡C—官能团的名称氯原子羟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CH3、-CH2CH3分别称为甲基、乙基。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应用1.乙醇与Na反应——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与水和Na反应相比反应剧烈程度缓和的多。

2.氧化反应(1)燃烧①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错误!2CO2+3H2O.②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催化氧化——催化剂可以是Cu或Ag。

①化学方程式:2CH3CH2OH+O2错误!2CH3CHO+2H2O。

②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官能团称为醛基,可以写为或—CHO.乙醛在适当条件下可被O2氧化为乙酸,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O2错误!2CH3COOH。

(3)与强氧化剂反应反应原理:CH3CH2OH错误!CH3COOH。

第七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乙醇 练习【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七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乙醇 练习【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1课时乙醇课后篇素养形成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下列性质中,不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A.燃烧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C.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D.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不产生污染物,并且原料易得,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可再生资源。

2.比较乙烷和乙醇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B.分子里都含6个相同的氢原子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CH3CH3和CH3CH2OH,乙醇分子中有3种等效氢原子,所以B选项错误。

3.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混有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D.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容易挥发的性质,无法用分液法将乙醇中混有的水除去。

4.已知分子中含有羟基的物质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氢气。

则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6∶3∶2B.1∶2∶3C.3∶2∶1D.4∶3∶21∶1。

三种醇与钠反应放出等量的氢气,则三种醇提供的羟基数相同,因此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3=6∶3∶2。

5.下列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A.CH3OHB.C. D.O—H键和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的C—H键。

C项中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C—H键,故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6.结合乙烯和乙醇的结构与性质,推测丙烯醇(CH2CH—CH2OH)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加成反应B.氧化反应C.与Na反应D.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具有烯烃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醇羟基,具有醇的性质,能发生氧化反应,能与钠反应,但不具有酸性,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七年级生物第三节第1课时呼吸系统的组成

七年级生物第三节第1课时呼吸系统的组成

1.结构: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侧肺内,并不断分支,愈 分愈细,在细支气管的末端形成许多___肺_泡____。 2.功能: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气__体_交__换__的场所。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3.肺泡 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①肺泡数目 很多 ;
肺 ②肺泡外面缠绕着许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2.下列不属于呼吸道组成的是( D )
A.气管
B.支气管
C.鼻腔
D.肺
[解析]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组成。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3.呼吸系统中实现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D )
A.鼻
B.咽
C.气管
D.肺
[解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 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 成,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课内小结
鼻 其中的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小颗粒,黏液能温暖湿润空
气、粘住空气中的小颗粒,使进入人体的气体变得清洁
呼 咽 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吸 道

声带在空气通过时振动发出声音
气管 内表面有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粘住空气中的小颗粒,形成
支气管 “痰”
功能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易错点拨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不 包括口腔。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 【情景展示】

教案7资源管理器教案

教案7资源管理器教案

第三节资源管理器课题:资源管理器(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打开资源管理器,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2、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取;文件夹的建立教学重点: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教材分析:学生基础差别大,已是多年来越来越突出的矛盾。

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思考的问题和尝试操作内容,备课时设计成任务,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总结。

Windows 98中的文件操作,往往可以用多种方法完成,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探寻多条途径、多种方法,并掌握操作技能。

无论考试用哪种方法、哪条路径,都能自如应付。

不能只记住一种方法,但是菜单命令、快捷菜单是基本操作。

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所提供的“帮助”功能,去探究和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引言: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硬、软件资源,Windows98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程序——资源管理器,本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学习,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是对计算机进行方便管理的基础。

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钮,将指针指向“程序”选择菜单中的“Windows资源管理器”并单,即可打开资源管理器。

如上图。

“资源管理器”窗口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状态栏和左右窗口级组成。

讲解:“资源管理器”分为左右两个区域。

左边为文件夹框,以树形方式显示系统所有文件夹,文件夹前会出现“+”或“-”特征符。

单击“+”,显示下一层子文件夹。

“-”表示子文件夹已经显示出来,单击“-”,将子文件夹隐藏起来。

如果文件夹前没有符号,表明该文件夹没有下一层子文件夹。

右边为文件列表框,当打开某个文件夹时,在文件列表框中列出当前文件夹的内容。

[演示]例1、显示一个文件夹的下一层子文件夹。

操作步骤:选取一个文件有“+”,表示该文件夹含有下一层子文件夹,如下图所示,将鼠标指针指向“+”并单击,可以看到它的下一层子文件夹,如下图2所示,这时刚才所选的文件夹前“+”变成了“-”,表示子文件夹已经显示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