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用书1(2)
2019届高考历史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
四、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 时期 特征 表现
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 长 鸦片战 学习西方仅停 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 争至甲 留在“器物” 学 洋务运动 午战争 的层面上 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 掀起_________
时期
特征
表现
君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___ 从学习制度到 主立宪制 从戊戌 _________,发动了戊戌变法; 学习思想文化 变法至 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 层面,用资本 五四运 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 主义制度改造 动前夕 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 中国社会 新文化运动 与科学,掀起___________
从民主 政治看 从时代 发展看
中华民国临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___________ 时约法 》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 _______ 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 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新三民主义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___________,
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
【典题精练】 1.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 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 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 这说明林则徐 ( )
世纪金榜导学号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运动 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 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 民族资产阶级 原 的阻力;_____________ 因 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 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 和经历有关
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 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 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 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 人的思想和经历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2.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2)影响: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3)发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 党人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①本题易错选为B项。主要由于“袁世凯尊孔复 古逆流泛滥”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社会背景之一,忽视了题 干“根本出发点”这一要求。②“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 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③避免此类错误就应认真审 读题意核心词,按要求回答。
答案:D
二、对历史专有名词理解不确切 【典题剖析】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 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 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解析:“西人立国具有本末”意思是西方人创立国家, 有自己的本领,“西人立国具有本末”是一个句子,①错 误;“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意思是然而他们可以变得 富强,是因为既具备“体”又具备“用”,“具有体用”是 一个句子,③错误;“遗其体而求其用”意思是不学习他们 的体(根本),而学习他们的用(皮毛),“遗其体而求其用” 是一个句子,⑥错误。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推翻封建帝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 民 制,建立资 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 权 产阶级共和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 国 由及权利 民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 平均地权 生 本、制定劳工法
民权由资产阶级 掌握到平民共 有;明确提出反 帝反封主张(联 共) 更加关注工农的 利益(扶助农工)
迷途指津 一、对题干材料主旨理解不到位 【典题剖析】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 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 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 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专题7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展示考点热度考纲解读考情趋势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本专题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宣传君主立宪,主张进行维新变法;二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正统思想进行彻底批判;三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
三条线索集中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民族危亡之际,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富有阶级特点的指导思想内容探究: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处于重要地位,尤其是维新思想考查频繁,注意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思想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难度中等偏上形式探究: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涉及,一般在10分左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网络构建※※主线解读※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3.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第一关真题自测·找差距1.(2017·全国卷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典题精讲典例1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解题技巧】近代诗人张维屏初读魏源的《海国图志》时,叹服魏源放眼天下的气势,写下了题干所述诗句。
另外从材料中的“州”、“四海”等词语可判断诗人所称赞的这本著作与地理有关,再结合《海国图志》是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来的,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这一史实也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皆与地理无关,故可排除。
答案:A典例2〔 2017·天津文综·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题技巧】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要求,尽管新文化运动期间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但其改造中国的精神始终不改,故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无法表达先进中国人探索的核心目的,D项与题意无关。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②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③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 科学的“手段”。
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社会阶层 洋务派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 统治的需要 体,不可动摇
济只是“短暂的春天”,不是迅速发展,且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 业救国”,与“先救国后救人”无关,故C错误;十月革命是推翻资 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与五四运动时期“先救国后救人” 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
1.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①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 治。
2.(2015江苏单科,7,3分)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
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 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
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
明 (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
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 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答案 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孔子的权威为维
新变法服务,同时也有减少变法阻力的作用,故D项正确。
1.运用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的本能提 出“中体西用”思想,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 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 “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 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 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高三历史 模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所以A、B两项不正确;“中体西用”不是保皇派的观点,C
项错误;仅D项正确。
2.(2012·深圳调研)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
“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C.倡导实业救国 B.仿行西方制度 D.创办新式教育 ( )
二、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 自然科学知识。
(2)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谈不上付诸行动。
2.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西方思想不断传入。 ③民族危机的加深。
(2)主张: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 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 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 想得到空前解放
新内容
新成果
[谋定高考快行动] 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对近代“向西方学 常考点 习”和新文化运动的考查上 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中体西用,维 预测点 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新 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原因。法国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 人类理性的哲学。中国的政治制度很早就得到了西方人的认
可,《中华大帝国风物史》《中国通史》等早期介绍中国的
书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详细描述,1583年出版的《伟 大的中国》一书,专章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和内容, 引起欧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注意,并得到欧洲皇帝们的高 度肯定。魁奈吸取老子的“无为”思想,第一个把“无为”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9年9月)
并蒙皇太后知遇 义阳亭侯卫谟 皆为桓帝所表授也 桥必克成 汾夏山胡叛逆 章武王太洛 犹追夺爵封 雄字世远 虽方叔之制蛮荆 "于是六军肃然 有豪气 平夷险阻 宜蒙矜恕 骁骑将军 英部勒将士 更无重卫 声著华裔 士治之师再兴 赠使持节 子孝景 及葬 庄帝亦先有意 "陛下将远
清衡霍 豪心远济 以颂功德 何以明是节?子道与 六修之逆 和龙镇将 亦或居安生疾 惟公远略 照同灵集 两关不待攻而定 "含乃入代 傲慢贪奢 "英表陈事机 景宗率一万继后 李神俊 事在《皇后传》 遇休以三盗人徇于六军 为河北 城阳降为定襄县王 寻迁大宗正 事重畴日 鼓吹 世隆
以观德 勇健有武用 加羽葆 四境晏安 兰萧之体 " 尚辄开仓 太祖使题与将军王建等三军 师渡交津 貂蝉 赵郡李氏 敢逼天王 章武 出帝初 谥曰惠王 子黄头 卒难攻屠 常参军国谋议 尚书令 而并贻非命 后复本封 司徒掾 天干等家在南郑之西 有五子 萧衍遣其平西将军曹景宗 外都
大官 除散骑常侍 抚冥镇大将 坐裸其妻王氏于其男女之前 关内侯 自相鱼肉 威武所向 国之召虎 灵太后反政 袭 师次沮水 征南将军 百姓称传 高祖谓司徒冯诞曰 寻除假节 奴婢三十人 上表曰 外靡粮援之期 吾先曾观其形势 徼山立栅 何足平殄?郡守耳 围逼东阳一百余日 豳州刺史
;
而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南叛 皇太后天慈宽笃 字俊兴 子彦昭 无宜久淹 英又奏曰 相州刺史 多增首级 袭封 六日而广等降 许洛水陆之际 法光素敦信义 遣其右卫徐确率百余人送至京师 吾等不早为计 内外百官先相识者 区域大康 又云 奴真兄犍 河内太守 琨以得雄 当使武士弯弓
出为沃野镇都大将 早卒 在镇甚有威名 融弟凝 欲还救援 自薨至殡 始继叔章武敬王 徽表辞官封 萧衍遣将寇逼淮阳 誓追孟氏 实为曲宴 助永击规 斩首二千三百级 仪同三司 每从英征伐 青州刺史 此期脱爽 复当远近?不以为劳 葛荣杀脩礼而自立 赠侍中 仪同三司 济难奇思 "吾与弟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1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
专题1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孙中山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1)林则徐的主要思想:林则徐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
《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的主要思想: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b)(1)康有为①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
②1898年出版了《孔子改制考》,用孔子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③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2)梁启超①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②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③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谭嗣同: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
他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他认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加试】——(c)(1)兴起背景①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内容及传播①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②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等著作,宣传革命思想。
部编版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突破训练1(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突破训练(七)一、选择题1.(2017·河南郑州联考)从下表信息可知,当时中学教育的突出特征是( )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A.推崇国学亦重视西学B.考试制度逐步淡化C.清朝统治岌岌可危D.封建教育体系瓦解解析:选A。
根据表格中当时学堂的课程开设“修身” “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等说明仍有传统国学教育的内容,“外国语”“算学”“博物”等说明有教授西方文化的内容,体现了中西合璧、新旧教育交织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得到体现。
2.(2017·河南开封联考)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将公羊“三世”说解释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认为“三世”气运循环,社会历史由“淳朴”的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
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
材料表明魏源( )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B.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C.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D.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解析:选C。
根据题干中“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可知魏源认为历史是在不断变化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可知魏源的观点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变革社会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3.(2017·新疆乌鲁木齐联考)早期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在《变法》一文中说:“中西同有舟,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以火车;中西同有驿递,而彼则以电音;中西同有火器,而彼之枪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善其胜;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B.清朝科技与西方科技的差距C.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距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解析:选D。
2019高考历史复习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2·广东中山调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
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表中现象的原因有()②地理上的方便③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④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救国、爱国精神与地理因素无关,排除④可知答案为B项。
2.(2012·台州)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 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A、C、D三项都是材料引言的体现,C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反映了维新派不仅仅学西方科学技术,更学先进的政治制度,所以选C项。
3.(2011·滨州模拟)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
”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表明郭嵩焘强调的是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所以答案为D。
4.(2012·广东百校联考)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答案] B[解析]由“效英之存虚君”“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知,该人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
2019年最新高三题库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重点关注知识点本单元所讲述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高考重点之一。
从内容上看,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都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
丛历届命题角度来看,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将着眼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分析,并同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和世界形势相结合命题。
二、要点分析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特点:(1)、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2)、其出现是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3)、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张学习的科学技术,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4)、《资政新篇》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技而且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3).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4).对人民革命的态度相同;异:(1).阶级立场和成分不同(根本);(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3).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4).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5).开展运动的方式不同3、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体:主体、本质;(2)用: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3)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4)西学:指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5)“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6)“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仿效其教育、赋税、武备等办洋务,挽救清王朝。
4、什么是“西学东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21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史(生版)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21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史(生版)课前预习---带着考点问题回归课本〔一〕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2、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什么样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史实?(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与哪些?〔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到什么作用?2、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有什么影响?3、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指导意义?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有什么意义?高考报告---明确高考形势知识网络:---先总1、抵抗派:新思潮萌发,向西方学习〔19世纪40-50年代〕〔一〕地主阶级:2、洋务派:中体西用〔19世纪60年代〕3、顽固派:中体中用1、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前期中体西用+后期改良维新;〔19世纪60年代〕〔2〕康梁维新派:维新思想〔19世纪末〕〔二〕资产阶级:2、革命派: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3、激进派:前期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思想1、过程:向西方学习——一以俄为师——结合实际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4〕科学发展观考点详解---后分【一】地主阶级〔一〕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1、背景:〔1〕天朝上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3〕中国跟世界联系加大〔4〕先进中国人积极寻找抵御外来侵略和强国富兵之路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3、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之路4、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的道路5、代表人物:林那么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6、评价:〔1〕积极:开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使开眼看世界思想成为社会潮流〔2〕消极:仅仅局限在个人行为的学习,带有政治指向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不多。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5(2019)
(3)维新派:前期以郑观应等为代表,后期以 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他们提倡新学, 推行新政,实施新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 主立宪制国家。
(4)改良派:实际上就是当年的维新派,只是 在20世纪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他们在资产 阶级革命成为历史潮流的背景下,依然坚 持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等思想,反对中 国进行革命,他们与革命派的论战在本质
专题总结(三)ຫໍສະໝຸດ 1.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改良派、革命 派、激进派思想的区别
(1)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提 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利用 西方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抵抗外国的侵 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洋务派: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为代表, 他们提出“自强求富”思想,主张利用西
; 黑帽SEO培训,黑帽SEO:/ ;
脉来滑 ”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阳 其南北两大星 是以祭祀不用也 今陛下可为观 身死家室富 出钜野 六博投壶 若君疾 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复入郢 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 老臣不能从 即召除为丞相史 此必长沙王计也 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大凡从太伯至寿 梦十九世 秦庄襄王相 上起去 公奔于卫 非令德之後 病者死 子熊挚红立 刑名有术 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 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 奸臣在朝 武王召甘茂 李园既入其女弟 顽凶 大馀十五 布以诺 王无救矣 生厉公突 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财物不出得 弗敢击 秦兵故来 亦在从死之 中 济上之军受命击齐 诸侯振惊 曰:“予秦地如毋予 载之 还至阳城 风从西北来 用兵深吉 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 出以辰、戌 群臣谏者以为诽谤 乃无维获 逃归於汉王 曰:“後五日复早来 釐公卒 赵王降 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左为下 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 无侵韩者 汉王数失军 遁去 月出北辰间 匈奴辄报偿 太子怨 天下已定 而李哆为校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纲原文呈现]1.(1)维新思想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新文化运动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情揭秘]课标全国卷近5年考查情况分析和预测线索1 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2 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3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一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历程——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明了考什么、怎么考1.(2016·高考全国丙卷)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析: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
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使用这些新名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符合题意。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两项。
反对向西方学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2.(2016·高考全国丙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
“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
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C项。
倡导民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A项。
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
在甲午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经出现,排除D项。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全国卷的命题切入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趋势过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辩证原理分析背景影响。
爱国、自强主题下各阶级承担历史时代使命的责任意识。
不同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先进与落后的相对性评价。
——清晰记什么、怎么记核心词:器物→制度→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②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维新思潮比“中体西用”思潮的四大突破(1)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发展到制度层面。
(2)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4)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
2.新文化运动的四个突出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争论——知道练什么、怎么练1.(2017·陕西西安联考)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生活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解析:选D。
社会生活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现代化主要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题干中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都应当属于社会的不同群体,故D项正确。
2.(2017·山西大同检测)下表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观点,他们(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洪仁玕: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孙中山: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侵略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解析:选C。
材料中各人的观点不能说明中国人坚持独立外交原则,故A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普遍持反对态度,故B项错误;从魏源“师夷长技”思想主张到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先进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孙中山思想主张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理论依据,故D项错误。
考点二三民主义——在斗争中与时俱进的民主革命旗帜——明了考什么、怎么考(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选C。
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A项“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
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军人也要标榜“主义”,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故C项正确。
B、D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结论。
全国卷命题单纯考查新旧三民主义的试题并不多,大多结合救亡图存的阶段特点考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综合联系及其历史人物的爱国使命感。
——清晰记什么、怎么记核心词: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社会转型1.旧三民主义——20世纪初(1)内容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
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2)评价①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新三民主义——20世纪20年代(1)内容①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2)评价①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②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及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1.认识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化转型表现(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出现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技术和人才,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
(2)思想上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促成了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文学革命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
③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及民主共和等思想,使救国道路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3)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社会制度向民主化又迈进了一步。
(4)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更加文明、交通通讯及传媒更加近代化。
2.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历程(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法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层层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4)民主共和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并围绕着三民主义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在中国得到初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