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2 湘教版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教案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教案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教案教案标题:第六单元七彩管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管弦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2. 学习乐器的正确演奏姿势和基本演奏技巧。

3.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七彩管弦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3.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录音。

4. 学生乐器演奏录音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七彩管弦乐器的种类,并简要介绍每种乐器的特点。

2. 播放一段包含七彩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效果。

探究(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七彩管弦乐器进行研究,并准备一份简短的介绍报告。

2. 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了解选定乐器的起源、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并记录相关信息。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种七彩管弦乐器进行模拟演奏。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简单的乐曲,利用学习到的演奏技巧进行模拟演奏。

3. 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表演,互相欣赏和评价。

巩固(10分钟):1. 播放一段由专业乐团演奏的七彩管弦乐曲,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乐曲的表达效果和演奏技巧,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拓展(10分钟):1. 邀请一位专业音乐人士或乐团成员来校进行讲座或演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七彩管弦乐器和专业演奏。

2. 学生提前准备问题,与嘉宾进行互动交流。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学生们在七彩管弦乐器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世界,发展自己的音乐兴趣和才华。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乐团排练,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演奏的过程。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七彩管弦乐器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湘教版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四)欣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变奏曲式以及变奏手法,并能对出现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了解海顿的代表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过程与方法:体验—-聆听音乐、学唱歌曲主题旋律、模仿音乐片段、分析理解作品、感受海顿的音乐风格—-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海顿的作品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古典主义时期乃至其他音乐时期音乐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愿望.教学重点:掌握主题旋律并理解作品采用的变奏手法教学难点:1.分析作品在配器、调式上进行的变奏.2.掌握主题的第二段旋律教学过程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湘艺版 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七彩管弦(四)

湘艺版 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七彩管弦(四)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四)(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并能背唱这一首歌。

2、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念故乡》片段,提问: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由谁作曲?是哪一部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二、学唱歌曲《念故乡》1.简介:《念故乡》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作曲,选自其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自新大陆交响曲》在美国纽约首演一举成功,轰动美国,从此名扬世界,其中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更为人们喜爱。

德沃夏克的学生将这首曲子填词成独唱《回家去》,风行美国,流传全世界。

在我国被译作《念故乡》。

2.聆听范唱,感受歌曲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

3、全体学生视唱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

4、唱词。

注意唱出歌曲力度的变化。

理解、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思念故乡、痛恨侵略者、愿为民族解放献身的情感。

三、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1、介绍德沃夏克(课件一组配乐画像)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教案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教案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 弦乐组 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拨弦乐器(竖琴) ❖ 打击乐组:定音鼓,大鼓,小鼓,钹,锣,
三角铁,铃鼓
木管组(woodwind)
❖ 短笛(piccolo)音域最高的木管乐器,也是 交响乐队中音域最高的乐器之一。
长笛
❖ 长笛(flute)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 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为一根 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 现代多使用金属,比如普通镍 银合金或专业型的银合金, 9K和14K黄金以及贵金属铂等。
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 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 第二国歌”。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将该 曲被作为保留曲目演出。
《七彩的管弦》
——了解和分辨管弦乐队中常用的乐器(一)
管弦乐队基本编排图
那么管弦乐到底包括哪些呢?
❖ 分为铜管组、木管组、弦乐组和打击乐组。 ❖ 管乐组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 双簧管(oboe)双簧管最初形成于17世纪中 叶,18世纪时得到广泛使用。 双簧管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 旋律的演奏, 是出色的独奏 乐器,同时也善于合奏和伴 奏。
❖ 单簧管(clarinet)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 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 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 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 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 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 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 器。
运弓
❖ 优秀பைடு நூலகம்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发出千变万化的声 音,就运弓而言,取决于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 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3种因素的不同结合。 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 ①分弓:一弓演奏一个音,音要拉的干净,清楚; ❖ ②连弓:一弓演奏许多音,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用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教案1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教案1


并说出其中各种弓弦乐器的出现次序。


1.了解管弦乐队的乐器分组。(四类)
2.木管组的主要组成乐器。(5 种)
3.弦乐组的主要组成乐器。(5 种)

4.它们的组合形式:木管五重奏,弦乐四重奏。

布置 作业
目标
2.能够专注地听赏音乐,并运用各种形式(如手势,律动等)对所聆听的音乐 作出不同反应。
教学重点 1.了解管弦乐的乐器分组;2.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教学难点 1.记住各类乐器的分组情况;2.辨认各种乐器的音色。
教学教具 配套光碟,PPT 课件(图片、音乐)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练习法。
(6)介绍木管五重奏,及演示作品《Ole Guapa》
2、做练习,听辨《Ole Guapa》并说出其中各种木管乐器的出现次序。
பைடு நூலகம்

3、弓弦组:
从音色,特征,拿(弓)法,演奏法入手,分别介绍 4 种弓弦乐器及 1 种拨弦
乐器。(详细参考附带 PPT)
(1)小提琴,音色,特征,拿法,演奏法;
插入介绍提琴类的演奏弓法。
6介绍弦乐四重奏以及演示作品贝多芬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第三四乐章4做练习听辨贝多芬降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第三四乐章并说出其中各种弓弦乐器的出现次序
教 案 编 号 : 课 题 《七彩的管弦》——了解和分辨 教 师
李磉

周 交响乐队星中期常用的乐器(一第) 节

月日
教 学 1.能认识辨别管弦乐队的各种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
课时 2 课时
一、组织教学。
播放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引入课程内容。(主题)
设计意图:情感导入,引入管弦乐队的概念。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4 湘教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4 湘教版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并能对出现的变奏手法进行判断。

过程与方法:体验、聆听音乐,学唱歌曲主题旋律,模仿音乐片段,分析理解作品,感受海顿的作曲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2教材分析第九十四交响曲》是湘教版(2011)音乐学科八年级下册欣赏课的必修教学内容。

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

作品采用变奏曲式。

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

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

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

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

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3重点难点掌握主题旋律并理解作品采用的变奏手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小游戏:老师说形容词,同学们用过表情表现出来。

(开心、愤怒、郁闷、萌萌哒……“惊愕”)小结: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不过对于“惊愕”这个词,觉得大家表现的不够好。

那到底怎样的状态叫做“惊愕”呢?我们今天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欧洲古典音乐。

来听听伟大的作曲家们如何来诠释“惊愕”这个词语的。

活动2【讲授】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一.初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思考:作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回答)1.作品介绍2.走进海顿二.再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分段欣赏、分析)1.聆听主题,思考:“音乐的力度、情绪如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学唱主题片段3.问:如此简单的旋律如何变成一部好听的作品?4.介绍“变奏”的定义5.感受海顿的变奏(分段聆听、分析、感受),完成板书表格三.小结:1.这个乐章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是:A 节奏B 旋律C 力度2.通过分段赏析交响曲第二乐章,从结构上可分为几个部分?A+A1+A2+A3+A4+结束段3.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式结构吗?变奏曲式结构4.如何区分“变奏”与“变奏曲式”?音乐主题的变化重复称为“变奏”,主题多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八下音乐复习资料

八下音乐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2、F大调:以音名中的F音为大调式的主音,唱名为“do”。

(F大调是降号调)3、和弦:和弦指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音的集合这些不同的音能够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形成重叠。

三和弦:由三个音构成的和弦,称为“三和弦”。

大三和弦:建立在大调式主音上的三和弦。

135 大三和弦音响较明亮。

小三和弦:建立在小调式主音上的三和弦。

613 小三和弦音响较柔和。

4、和声:不同和弦按一定组织逻辑(或规则)实行的连续运动,便形成和声。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1、《春江花月夜》琵琶古曲上海大同乐会改编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配器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

2、《草原上》中胡独奏刘明源曲3、《三六》又名《三落》《梅花三弄》江南民间乐曲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江南丝竹】:流行于苏南、浙江和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

常用乐器为:琵琶、扬琴、笛、箫、二胡、三弦和木鱼等,笛和二胡为主奏乐器。

丝竹音乐格调清新、秀丽,曲调流畅、委婉,富有情韵。

4、《小放驴》河北吹歌河北民间乐曲这首河北吹歌曲调欢快、诙谐,管子和吹打乐队通过对答、模仿等形式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农村民间歌舞“跑驴”的欢乐、幽默场景。

第三单元“世界民族之声”1、《星星索》印度尼西亚民歌(东南亚音乐)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乐队:印度尼西亚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即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其艺术表演形式为多声部音乐合奏(有时加入人声)。

甘美兰乐队乐器众多,音色丰富多样,力度比照强烈。

它被普遍用作戏剧、舞蹈的音乐伴奏,同时也用于宗教仪式。

2、《樱花》日本民歌都节调式(东亚音乐)代表乐器:三味线(我国三弦)日本筝(我国古筝)尺八(我国箫)3、《美丽的国土》巴基斯坦民歌(南亚音乐)4、《拉格》印度音乐(南亚)西塔尔与乐队演奏“拉格”在印度音乐中是一种旋律框架。

[K12学习]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

[K12学习]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

K12学习教育资源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1.熟悉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

2.了解作者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3.熟练运用口风琴与学过的音乐知识相结合。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喜欢听流行歌曲,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接触和喜爱古典音乐是上好这一课的重点。

3重点难点重点:能辨认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与音色。

难点:熟练运用口风琴,学会正确识谱,有一定的视奏、视唱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管弦乐队的编制包括哪些呢?学生回答。

好的,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曲。

活动2【讲授】讲授播放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问: 1. 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有哪些,主要来自哪些分组 (英国管) 2. 这段音乐的速度、旋律起伏是怎样的?你认为它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同学们,这是来自捷克的音乐家德沃夏克所写的一部交响曲“自新大陆”,在这里我要考你们一个历史问题,“新大陆”指的是哪里? 新大陆是指美洲大陆,是15世纪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的。

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后就开始广泛移民到美洲。

这里的“新大陆‘指的是美国。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部作品是作者旅居美国时写的,记录了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大家认为,坐着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主要表现的是哪感情呢?生;思乡之情。

说到思乡之情,不得不说这位作者,德沃夏克,他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无不透露着对祖国的依恋。

问:你能听出第一主题的变奏部分在哪吗? 的乐曲演奏。

现在我们来听一下它的第四乐章。

播放第四乐章。

问: 1. 这一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分属哪些分组? 2. 这一段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3. 作者想通过第四乐章传达什么样的思想? 活动3【活动】活动拓展学习 :1.用口风琴吹奏第一主题旋律2.用第一主题旋律搭配歌词演唱《恋故乡》K12学习教育资源。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课件

合作探究、创作实践:
从旋律、节奏、节拍等方面进行变奏
1=C 2/4 1 1 ︱ 5 5 ︱ 6 6 ︱ 5 —︱ 4 4 ︱ 3 3 ︱ 2 2 ︱1 — ‖
海顿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一 生创作约108部交响作 品。他在前辈的基础上, 确立了交响曲以四个乐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章为规范,和交响乐队 的基础编制,被称为 “交响曲之父”
2/4 111 333 | 555 3 |… 3/4 1 - 1 | 3 - 3 | 5 - 5 |3 - -
变奏曲式: 以一个主题旋律为基础,经过多种方式的重
复变化而形成乐曲整体的一种音乐体裁。
变奏一与主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副旋律部分增加了弦乐,音乐更加丰富。
变奏二与主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转调,色彩黯淡。
你知道古今中外 哪些音乐家?
莫扎特《小星星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曲》 布里顿《布里奇主题变奏曲》
贝多芬《迪阿贝利主题变奏曲》
1=C 2/4 1 1 3 3 | 5 5 3 |……
3/4 1 1 1 1 | 3 3 3 3 | … 2/4 1111 3333 | 5555 3 |… 2/4 1·1 3·3 | 5·5 3 |… 3/4 1 11 11 | 3 33 33 | …
变奏三与主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节奏不同,音符密集,都变成十六分音符,由双簧管和小提琴 演奏,力度较弱。
变奏四与主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加强配器和力度,热情沸腾。
变奏曲:音乐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 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这其中 最初陈说的并作为变奏所根据的原型部分,成 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按顺序依次 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中,第二单元的第二章节是“中西乐器的发展和演奏”,其中的一个内容点是“音乐的地域传承和创新”。

本节课程将介绍由湖南省交响乐团演绎的、韩承中创作的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并通过该作品展示了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和创新。

二、课程目标1.熟悉《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2.了解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和创新,以及该作品的创意和演绎方式;3.能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达,并在听后进行情感联想和表达。

三、教学流程Step 1 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同时出示乐曲的简介,简介里面要包含以下内容:–创作年代:1995年;–创作者:韩承中;–作品风格:中西融合;–演奏团体:湖南省交响乐团;–演奏形式:交响乐。

2.教师放音乐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尤其是注意以下内容:–乐曲的速度、节奏和节拍;–乐曲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技法;–乐曲表达的情感和氛围;–乐曲的整体结构和分段转化。

Step 2 情感联想1.教师播放乐曲的第一个小节,要求学生在听过后,描述该段音乐表达的情感和画面;2.教师放完整个乐曲后,让学生结合整个乐曲,描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3.学生自由描述,在听过整首乐曲后,自己的情感联想和表达。

Step 3 分享交流1.学生自愿发表自己的情感联想和表达;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合音乐欣赏和自身情感联想,体会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和创新;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音乐作品更具创意和表达力。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总结乐曲的特点和风韵;2.根据自己的情感联想,创作一首简短的音乐作品,并自由发挥,可使用各种乐器和演奏方式;3.精选学生的作品,在下堂课上集中展示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需要提前告知和进行示范;2.在情感联想环节中,需要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同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视角和表达方式;3.在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知识。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音乐形式的表现力,常常需要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品进行课程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因此,本课程将围绕自新大陆交响乐的创作历程和特点,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这首经典乐曲中的美妙与神秘。

二、学习目标•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历程和背景;•学习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的基本演奏技巧;•掌握乐曲中的旋律和和声;•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音乐中的美和神秘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第九交响曲的介绍:先让学生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2.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演奏:(1)演奏乐曲时,教师要通过演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神秘感和美丽感。

(2)学生需要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正确的演奏姿势、吹气技巧等。

(3)学生还需要掌握乐曲中的旋律和和声,感受乐曲的情感表达。

在演奏中丰富表现力,在不同的乐段中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和氛围转变。

3.乐曲欣赏:(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倾听乐曲,感受乐曲中所表达的美和神秘感。

(2)在欣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曲中不同的乐音叠加和节奏变化,让学生理解乐曲的艺术效果。

4.课堂讨论:(1)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2)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探寻乐曲中的美和神秘感,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课法:通过听乐曲、欣赏和感受音乐的方式,让学生慢慢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组合演奏法:教师先通过示范演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然后通过合奏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和和声。

3.课堂讨论法:让学生自由交流,通过互动、探讨和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2 湘教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2 湘教版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1.会唱并记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能够听辨出主题变奏的次数,并对学习简易的变奏方法感兴趣。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一起或独立自主选择“惊愕”交响曲“创作实践——变奏”中的旋律片段,尝试用节奏或节拍为核心的变奏方法,写作一至两次变奏,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2重点难点1.能够运用已知音乐欣赏经验对音乐的结构进行记录,并听辨出变奏曲的特点和段落。

2.能模仿变奏手法,完成简短的音乐旋律编创。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春节序曲》交响乐由于其队伍庞大、音色丰富,总是一副“雄壮”“高雅”和“严肃”等等的面孔。

活动2【讲授】《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欣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以及音色等方面谈感受;同时,给音乐分段。

(同时,复习7年级和8年级上册的知识:西洋管弦乐的4个分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变奏曲的概念)2.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约108部交响作品。

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黎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做了准备,开拓了道路。

但在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从他开始确立了交响曲以四个乐章为规范,被称为“交响曲之父”。

海顿作品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歌剧、神剧、清唱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其他室内乐作品。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弦乐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

(2)你知道这部作品为什么会叫“惊愕”吗?这首作品作于1971年,当时海顿首次来到英国,受到那里人们的热烈欢迎。

但是,那些衣冠楚楚、浑身珠光宝气的贵妇淑女并不懂海顿的音乐,她们只是附庸风雅到音乐会上凑凑热闹。

音乐进行时,她们往往心不在焉,甚至恹恹欲睡。

海顿很不高兴,他对人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她们一跳。

【配套K12】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1

【配套K12】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1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随乐哼唱《“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2、能说出《“惊愕”交响曲》乐曲名称及作曲家过程方法1、通过听赏能够掌握变奏曲式的变化规律并能写出变奏示意图2、通过图形记谱听辨出主题变奏的次数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曲家“惊愕”的本意2、体会作曲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做人态度。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于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体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明显变化。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随乐哼唱《“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教学难点:通过听赏能够掌握变奏曲式的变化规律并能写出变奏示意图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游戏导入:教师使用小堂鼓打节奏,学生模仿:请个别学生打节奏,全体模仿教师在学生打节奏过程中,突然敲出一个重音。

教师问:为什么大家停下来了?学生跟打节奏学生回答,突出吓一跳的感觉。

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平淡中感受“惊愕”(二)、初部听赏作品,了解作品在我们的音乐世界中也有一位作曲家跟他的观众开了个小小的玩笑,那这首作品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作品《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初次聆听作品的主体部分,问: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旋律、节奏、音色、力度方面分析)再次听赏主旋律,问:你能听到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段不同旋律吗?(了解什么是二段体结构)第三次听赏主旋律,要求边听边用手指画出主题的旋律(旋律走向图)学生回答问题:欢快中一个强音吓一跳。

旋律:简洁、流畅节奏:轻快、活泼音色:柔美的弦乐器主奏力度:轻柔、但两个乐段中有一次很强的合奏强音。

学生了解二段体结构画出自己的旋律走向图聆听主旋律,要求学生熟悉主旋律并能哼唱主旋律,为后面分析乐曲做铺垫(三)、完整聆听全曲、分析作品聆听全曲,用简洁的图形画出作品的结构问:主题出现了几次?你能从结构图中发现主题再现的特点吗?从我们刚才的结构图中我们发现了主题及变奏一共出现了5次,每一次出现似乎一样又似乎不太一样。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一、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交响乐和交响乐队。

2、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

3、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爱好浓厚,学习主动性较强,偏向于演唱流行歌曲。

有必然的音乐基础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上课认真听讲,能踊跃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重点难点一、能准确、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念故乡》二、感受交响乐的宏伟、庞大和丰硕、和谐的音响成效,能听辨演奏乐器的音色和情感表现。

4教学进程活动1【导入】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引子和主题A一、表达了如何的情感?(音乐情绪)二、运用了哪些乐器?活动2【活动】教师教学*解析:这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1893年在任美国音乐学院院长时创作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片段,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大陆”的对遥远的祖国的深切想念。

*交响曲和管弦乐队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丰硕表现力的大型套曲,通常包括四个乐章,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能够容纳丰硕的内容,反映重大的题材,表现深刻的情感体验。

交响乐队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队。

一样包括四组乐器,即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冲击乐组。

(举例)*乐队配置图活动3【活动】作者介绍:德沃夏克(1841~1904)德沃夏克是闻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和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酷爱祖国、酷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情感。

活动4【活动】学习《念故乡》*展现旋律,哼唱*展现乐曲找附点音符(请同窗说说,教师勾画,解析音符时值)按节拍有情感地朗诵歌词,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注意:咬字吐字——想到了故乡的蓝天、冷风,故乡的可爱,想到了相亲相爱的亲人。

因此,音乐情绪是怀念的、忧郁的。

*视唱*演唱活动5【活动】分段欣赏乐曲一、引子试探:表现了何种情绪?二、主题A英国管,一种中音双簧管,管嘴成弧形插入管身;口为梨形,中部隆起,指键的数量和指法与双簧管相同。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备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大赛微课金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备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特等奖大赛微课金
第11页
告别交响曲
第12页
弦乐四重奏(皇帝)
第13页
交响乐(四)
第1页
大家心目中交响曲
第2页
海顿第94号(惊愕)交响曲(从
音色、旋律、力度、节奏等方面去分段和感 受)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惊愕交响曲(结构:A+A1+A2+A3+A4+
尾声 )
主题 变奏一 变奏二 变奏三 变奏四
弦乐奏出
• 在原结构基础上加入小 提琴演奏副旋律
C大调转为c小调,ff强音 记号 • 双簧管与小提琴,较弱
力度 • 加强配器和力度,利用
• 简练轻 快
轻快流畅
第二次“惊愕” 音色沉重
欢快优美
热情沸腾 第8页
依据刚才学过知识去观赏了解分 析
第9页
我们也可用创作变奏曲
• 举例:譬如 1、变奏一 用副旋律 去装 饰主题。2、变奏二大调转为小调音色改 变。3、变奏三 节奏改变等等。
第10页
小结:
• 音乐大胆地去创作。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2 湘教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2 湘教版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音乐了解交响曲和变奏曲的体裁特点及“变奏”的几种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随音乐哼唱《“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旋律,通过参与感受音乐,听辨变奏特点并写出作品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能准确感受作品情绪,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音乐实践。

2教材分析《七彩管弦(四)》以交响曲为切入点,在该系列前三个单元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介绍了西洋管弦乐艺术。

感受、鉴赏与实践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和创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惊愕”交响曲》是伟大作曲家海顿的代表作,本堂课通过感受欣赏及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交响乐,激发学生对这一门艺术的兴趣。

3重点难点1、了解乐曲中不同变奏的表现手法及特点。

2、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1、教师播放《“惊愕”交响曲》片段并讲述小故事。

18世纪时,伦敦的贵妇们喜欢听音乐,借欣赏交响乐点缀风雅,但事实上她们因听不懂音乐而时常在音乐厅打瞌睡。

伟大的作曲家海顿知道了很不高兴,决定写一首“惊醒”音乐,吓一吓她们。

演奏那天,座无虚席。

作品开始与平时并没什么两样,大家开始昏昏欲睡了,突然,乐队用最大音量演奏,定音鼓猛烈的敲击,打瞌睡的人猛然惊醒,有的从椅子上蹦起,有的直冲门外,然而音乐却仍然照章演奏。

贵族们丑态百出,海顿十分快活。

等大家清醒过来后,竟也哈哈大笑。

从此之后这部交响曲被称为《“惊愕”交响曲》,也是海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2、介绍海顿,引出课题。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创作了104首交响曲,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1、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音乐,提问:请谈谈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这段旋律简洁流畅,诙谐幽默,打击乐的巧妙运用将作曲家的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前后强烈的力度对比更是这段旋律最大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1教学目标
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能够感受、体验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

2重点难点
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学唱歌曲:《念故乡》
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用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是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上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这段旋律的歌唱性很强,又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因而引发了许多人在情感上的共鸣。

正是这种原因,德沃夏克的一位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

后来,一首名为《回家》的独唱曲及合唱曲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

在我国,这首歌被译为《念故乡》。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

1841年9月8日诞生于布拉格以北20公里的小村庄——尼拉霍柴维斯。

他的父亲是兼做屠夫的小客店店主。

德沃夏克从小时候起,就爱听自己故乡的民歌,并在农村教师指导下学习唱歌、演奏小提琴。

当他12岁时,在兹洛尼茨镇遇到了一位有经验的教育家和优秀的音乐家——安东宁·李曼。

他热心地指导德沃夏克演奏中提琴、钢琴、风琴,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和即兴作曲。

1857年,李曼说服了德沃夏克父亲让他进了布拉格的风琴学校去深造。

经过两年的紧张学习,以名列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

以后在布拉格姆扎克乐队中演奏中提琴。

这期间,他开始写了一些乐曲,但很少有机会演出。

直到1873年,他的爱国主义题材的赞歌《白山的子孙》出现后,德沃夏克才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自1875年起,德沃夏克先后结识了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并将他创作的《D 小调弦乐四重奏》和《D小调第七交响曲》分别题献给了上述二人。

1884~1886年,德沃夏克五次到英国演出,并受到热情地赞誉。

1890年到俄国演出也取得了巨大成绩。

由于在国
内外获取的辉煌业绩,布拉格卡尔洛夫大学授予他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

1890年,布拉格音乐院聘请他担任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

1892年,德沃夏克接受琴妮·瑟勃夫人的邀请,担任了纽约国家音乐院院长之职。

翌年春季,创作了他的杰出作品《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1894年的暑假,他是回到捷克的维所卡度过的。

由于回到波希米亚,他的心情非常愉快,于是写下了8首曲子。

1895年回到捷克。

此后,在布拉格音乐院任教。

1901年,被任命为布拉格音乐院院长。

1903年完成其最后一部作品——歌剧《阿尔米达》。

1904年,德沃夏克因病去世。

捷克人民为悼念这位用音乐创作来为祖国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杰出音乐家,给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活动3【讲授】作品创作原由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院创办人琴妮·瑟勃夫人邀请德沃夏克担任该院院长。

德沃夏克到纽约后琴妮·瑟勃夫人急于要他依据朗费罗的史诗《海华沙之歌》创作一部歌剧。

歌剧《海华沙》并未作成。

但其中的一些创作初稿后来就用在了《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中。

1893年5月24日,这部交响曲创作成功。

这部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到美国后写下的第一部作品。

本来,作者并没有给交响曲加标题,但在公演前不久,琴妮·瑟勃夫人建议加?“新大陆”的标题,并得到了德沃夏克的同意。

从此以后,这部名为“自新大陆”的交响曲便名扬四海。

1893年12月16日,在安东·塞德尔指挥下,由纽约爱乐乐团首演于卡内基音乐厅。

这部交响曲在美国首演时,可谓轰动一时。

美国的报纸甚至把它称作“美国的交响曲”。

但是,德沃夏克断然反对这种说法,并强调指出:他在国外创作的音乐作品首先是捷克音乐。

活动4【活动】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为慢板,复三部曲式。

乐曲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

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一连串鸣咽的和弦,形成悲惨凄切的音响效果。

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下,乐曲进入了第一部分。

这段感人至深的旋律由英国管奏出:这是作曲家怀念遥远祖国的愁思。

其旋律朴实优美,富有歌唱性,深得人们的喜爱。

以后曾被改编为各种独奏曲,也被填上歌词而成为独唱曲或合唱曲。

也有人曾把这个曲调误认为是一首古老的美国民歌。

接着,在弦乐器的演奏下,这一主题有了变化发展,情绪显得有些激动:英国管又奏出主题的最后4小节,乐声渐弱,第一部分结束。

乐章的中间部分,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震音的背景下,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旋律。

这段音乐充满深切的悲痛,同时又蕴涵着无比激动的感:在悲痛、哀伤的主题后,出现了一段明朗、优美的旋律。

它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作者巧妙地将这个主题用变奏的形式展现,并与前主题构成复调,使情绪更加深切动人。

德沃夏克在创作第二乐章中段的音乐时,受到了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所著长诗《海华沙之歌》第二十章《饥荒》的启发。

在这一章中,描写了海华沙的妻子明妮哈哈为饥荒所迫,已经奄奄一息。

她在极度痛苦的挣扎中哭泣着向想念中的丈夫诀别。

?
乐章的第三部分,仍由英国管奏出动人的思乡主题,音乐时断时续。

特别是弦乐器加弱音器后演奏,感情更显得压抑内在,动人心弦。

活动5【作业】试填歌词
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