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研究_杨爱华

合集下载

壳聚糖与MA、MMA接枝共聚研究

壳聚糖与MA、MMA接枝共聚研究

壳聚糖与MA、MMA接枝共聚研究摘要: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使壳聚糖与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种乙烯类混合单体接枝共聚,用红外和综合热重法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含量以及壳聚糖和单体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高接枝率产物的优化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接枝率随上述实验条件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当反应温度为80度,反应时间为120min,壳聚糖、硝酸铈以及单体(VMA:VMMA=2:3)的用量分别为0.80g、0.08g和5mL时,接枝率最高。

关键词:壳聚糖;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发剂;接枝共聚壳聚糖又名脱乙酰几丁质,甲壳质或粘性甲壳素,是甲壳素经浓碱处理而得。

由于其分子链上含有氨基和羟基活性基团,可与多种物质发生酰化、羧基化和接枝交联等化学反应而被改性。

改性后的壳聚糖具有新的特性,可用于膜材料、协同树脂、纺织品、生物材料以及实用材料等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目前,在壳聚糖上接枝共聚还没有被广泛的探究,但有文献报道,壳聚糖的接枝共聚物可能在水处理、金属阳离子吸附剂、化妆品、医药、农业、食品加工等方面有新的应用。

本文以氮气为保护气、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用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单体与壳聚糖发生接枝共聚(共聚机理如下),合成出一种新型的壳聚糖接枝共聚物。

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共聚物(CMM)的结构,用综合热重法分析了CMM的热稳定性。

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以及壳聚糖和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接枝共聚条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 实验部分1.1仪器和试剂Avatar36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Q600型综合热重分析仪(美国TA公司)。

壳聚糖,脱乙酰度>96.5%;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化学纯,使用前经减压蒸馏;硝酸铈铵、丙酮、乙酸(36%)和硝酸均为分析纯。

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研究

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研究

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研究杨爱华;涂绍勇【摘要】采用固相接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PP-g-BMA)的接枝产物,并以PP-g-BMA为相容剂,研究了接枝物对PP/PET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P的熔点比纯PP的有所下降,且随着接枝率的提高,熔融指数由最初的3 g/10 min增加到18 g/10 min;以PP-g-BMA为相容剂,复合材料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表明PP-g-BMA是一种优良的相容剂.【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3(041)017【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聚丙烯;接枝;熔融指数;流变性;力学性能【作者】杨爱华;涂绍勇【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湖北武汉430415;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湖北武汉4304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0.4聚丙烯 (PP)是一种结构规整的结晶性聚合物,其价格低廉、耐腐蚀性、良好的物理性能,但聚丙烯因不含极性基团,则染色性、亲水性、抗静电性、低温抗冲击等性能,其与极性材料的相容性差而限制了它在许多领域的应用[1-2]。

近年来,关于聚丙烯接枝改性已有不少文献报道[3-4],固相接枝法是在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是一种局部改性方法,具有工艺条件要求不高,反应易控制,使用溶剂少,不用回收,设备简单等优点,该技术即可提高接枝率,同时又可提高PP的流变性能[5-6],接枝产物可作为相容剂改善复合材料性能。

Jiseson Lee等[7]用马来酸酐接枝PP作为相容剂改善了PP/黏土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等。

本文以BMA为单体,对聚丙烯固相接枝制备了PP-g-BMA产物,并以PP-g -BMA为相容剂,研究了PP-g-BMA对PP/PET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1.1 原料与仪器等规聚丙烯:粉料,MFR=3 g/10 min(2.16 kg,230℃),武汉石化生产;二甲苯、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化学纯;无水乙醇、丙酮为分析纯。

甲基丙烯酸甲酯对纤维素的接枝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对纤维素的接枝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对纤维素的接枝聚合一、 实验目的了解接枝聚合的原理 二、 实验原理所谓接枝聚合,即在聚合物的主链上,以化学或物理方法,制造聚合起始活性点,再以不同单体加成至活性点,成长成带分枝的聚合物。

如图(10-1)所示:(主链)起始活性点单体 MMMMMM....接枝共聚物(10-1)接枝聚合的主要目的,在于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研究最多的有纤维、塑料及橡胶等固体材料,进行自由基聚合接枝,并均已实用化。

此类的接枝聚合为不均匀体系,往往有未被接枝的聚合物(homopolymer )存在,算是一种副产物残留在固体材料的内部。

另外已工业化的ABS 树脂即是利用苯乙烯、丙烯晴等单体接枝在聚丁二烯主链上,为实用的工业塑料之一。

本实验所进行的固相纤维素的接枝聚合,即为典型的不均匀体系自由基接枝聚合,常为纤维素纤维(cellulose fiber )改性的目的之一。

聚合起始点的产生方法,可以辐射线照射或使用化学方法。

本实验以化学方法中最常用的四价铈盐作为接枝聚合的试剂。

铈盐(Ce 4+),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醇,特别是1,2-二醇形成配位体,产生分解如式(10-2)的自由基。

Ce 4++CH CH OH OH(配位Ce 3++CH OCH OH+H ++(10-2)纤维素分子内存在1,2-二醇的结构,容易与Ce 4+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主链上生成活性自由基,再引发加入的烯类单体,则可进行接枝聚合。

本实验用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对纤维素薄膜,进行接枝聚合。

接枝聚合后,测定薄膜质量的增加量以及对水的润湿性的变化。

同时与具有1,2-二醇的低分子化合物蔗糖作一比较。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 实验仪器恒温槽,氮气瓶,100 mL 烧瓶,25 mm 试管6个,12 mm 试管,三叉管5个,橡胶活栓5个,50 mL 烧杯4个,200 mL 烧杯5个,20 mL 吸量管,2 mL 吸量管,1 mL 吸量管,0.1 mL吸量管,滤纸5张,漏斗,搅拌棒,镊子。

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抑菌性能

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抑菌性能

Ab t a t Th a b x meh l h t s n wh c a o d wa e -o u i t ss n h sz d b er a t n b t e h t s n a d sr c : e c r o y t y i a ih h d g o t rs lb l y wa y t e ie y t e c i e we n c i a n c o i h ‘ o o
上开明, : L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 的制备及抑菌性能 等 羧

氢钠 为 fl 剂 , ,r 甲基 双丙 烯 酰胺 为交 联剂 , j发 N,\ 亚 , _

3 h; 制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 物置 于 6 烘 箱 中干 燥 至质 量 将 5
制 备 了 羧 甲基 壳 聚糖 接 枝 聚 丙烯 酸高 吸 水 树脂 , 探 讨 了羧 甲摹 壳 聚 糖 的合 成 条 件 , 究 了羧 甲基 壳 聚 研
r t a .% a 0.% r s ci e y aew s917 nd 7 6 e pe tv l . K e w o ds a b ym eh h t a ;s pe a o be tr sn ; a e b o be y ; ntb c e ila tv t y r :c r ox tylc ios n u r bs r n e i w tra s r nc a i a t ra ci iy
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抑菌性能
王 开 明 , 惠莉 , 忠敏 黄 王
(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 福建厦门 3 12 ) 60 1

摘要: 以壳聚糖 为原料 , 在碱 性条件 下与氯 乙酸反应 , 合成 了具有 良好 水溶性的羧 甲基壳聚糖 。以合成的水溶性 羧 甲基壳聚糖和 丙烯酸为原料 , 通过接枝 共聚反应合成 了具有一定抑菌性能的羧 甲基壳聚糖接枝 聚丙烯酸高吸水树 脂。探讨 了羧 甲基壳聚糖的合成 条件 , 究 了羧 甲基 壳聚糖 用量对树脂吸水性能和抑 菌性 能的影响。结果表 明, 研 当

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近年来,壳聚糖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接枝共聚反应在壳聚糖的合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目前,接枝共聚反应已经受到重视,并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

本文将探讨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

首先,本文将简要介绍接枝共聚反应以及其在壳聚糖的应用中的重要性。

接枝共聚反应是一种聚合反应,该反应由分子链的加成环结构形成,形成的产物是一种高度可控制的有机大分子,具有一定的结构多样性和功能性。

因此,接枝共聚反应在壳聚糖的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本文将讨论接枝共聚反应的合成机理及应用。

接枝共聚反应主要依赖于低温水溶液中的有机反应,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硅胶催化接枝、铁离子催化接枝和钯催化接枝。

其中,铁离子催化接枝允许芳香环在低温条件下通过多环环化反应而形成接枝大分子,该反应能够有效地利用以芳香环为中心的溶剂条件下的有机合物,从而促进接枝共聚反应的发生率。

钯催化接枝允许季铵盐被用于接枝共聚反应,而这种反应产物可以作为基材来进行壳聚糖合成。

最后,本文将介绍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的应用。

随着有关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不断深入,壳聚糖已经用于许多领域。

例如,壳聚糖可以用于生物医学、药物化学和化学分析等领域,还可以用于生态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

未来,壳聚糖在多种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本文综述了接枝共聚反应在壳聚糖的合成中的重要性,以及接枝共聚反应的合成原理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壳聚糖的应用将受到极大的欢迎,从而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市场。

这项研究将为未来接枝共聚反应在壳聚糖的应用中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综上所述,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在壳聚糖的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多种领域的应用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因此,未来接枝共聚反应在壳聚糖合成中的应用将受到广泛关注,并对其他相关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壳聚糖_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增强机理

壳聚糖_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增强机理

图&
助剂对纸张裂断长、 光散射系数的影响 图, 不同干燥情况下助剂对纸张裂断长、 耐破度的影响
: —丙酮置换干燥纸张裂断长 < —丙酮置换干燥纸张耐破度
另外通过对加助剂前后纸页拉断处的断面的扫描 电镜观察 (如图 ’ ) 可以看出, 空白纸页被拉断时, 较多 的纤维被整根从断面处拉出, 断裂的纤维则较少, 也就 是纤维间结合部位发生断裂较多,而纤维本身断裂较 少; 加入助剂后情况则相反。这说明加入助剂后, 纤维 间的结合强度增大, 并且大于大部分纤维本身的强度, 所以纸页拉断时纤维间结合部位断裂少,非结合部位 断裂较多。这进一步说明助剂的加入增加了纤维间的 结合面积和结合强度。
图 &) 可以看出, 随着助剂加入量的增加, 纸张光散射 系数逐渐降低,这说明纸页中纤维间的结合面积随助 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与之相对应, 从图中还可以看 出纸页的强度 (裂断长) 也随之提高, 这是因为加入助 剂后,助剂分子分布在纤维之间增加了纤维之间的结 合点从而使纸张强度提高。以上讨论表明助剂的加入 增加了纤维间的结合面积和强度。

# ! / 8 &



陈胜等%壳聚糖作为表面施胶剂的研究%中国造纸, (& ) : #676 /( 华 汉 锋%国 外 甲 壳 质 和 壳 聚 糖 的 制 取 和 应 用 研 究%水 产 科 学 , #67! (# ) : && 苏联专利 #!& , #!( : (&/6$!
9:;<=+ 9,-, +>? @A<BC,D>B:A+E-)<E<,<+,-F GA+H,<EG :H =-,I-> =-,I+JAD>+,(!8 ) : #&7( :E,: JI<,<E? K?LMM>?N:>D=,OJ<? ,#6(6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水相悬 浮聚 合 接枝 共聚
Abt a t :Chi s n wa r fe t M A nd r t e w ae - ha e g a i , e rcs t a s g a td wi M o h u e h t rp s f ng Th r t e e tofr a to i e t mpe aur ,c n e ta i n ofe c t r a o o r o g a f c e c i n t m ,e r t e o c n r to vo a o nd m n me n r f t y e d we e sud e ,I s s o y I s e t u a i l r t i d twa h wn b R p c r m nd X—r y d fr c i n t a M A a if a to h tM wa a e n o Ch t a , sg f d o t i r t os n The r s lss o t a h pt m r c s o d to r e u t h w h tt e o i mu p o e s c n iinswe e
c nd t n , o i o s i
溶 解性 大 大增 加 ,且 抗菌 活 弱。 有学 者采 用酰 化 、羟 甲
化 、 酯 化 、 交 联 反 应 等 方 法
Kewo d: ht a MMA W tr h s g at g rf cp lm r ain y rsC isn o ae- ae r i G at o o ei t p fn y z o
(H) ze N z 0溶液 ( 于 1 m 去 离子 水 ) S 溶 ] O 搅拌 l m n { ,滴加 N H 0 溶液 ( O aS3 溶于
1 m 去 离 子 水 ), 搅 拌 1 m n ] 0 1 ,加 入 0 定 量 甲基 丙 烯 酸 甲酯 单 体 ,补 加 去 离 子 水 ,使 反 应 体 系 总 体 积 为 1 O l m ,反 O

壳聚糖药用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壳聚糖药用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壳聚糖药用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张金秋;包木太;刘占军【期刊名称】《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2)006【摘要】应用壳聚糖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一种功能新颖的药用纳米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材料,与药物结合后可以调节药物释放速度,减少给药次数,从而增加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铈铵可以较好地引发接枝反应,当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h,壳聚糖0.6g、甲基丙烯酸甲酯6 mL、硝酸铈铵0.9g、1%醋酸300 mL时,合成的纳米粒粒径最小,平均粒径在179 nm左右.体外溶出实验表明,当n(阿司匹林):n(壳聚糖)=1:1时,制备出的纳米粒载药量、包封率较高,可达72.1%,载药纳米粒在16h内对药物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Chitosan and methyl methacrylate(MMA) were prepared into novel-functional medical nanoparticles through radical polymerization.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medicine can regulate degree of releasing, and reduce deliver time, in order to increase safety, high-effect and dependment of medication as a carrier material of medicine. It is showed that ammonium ceric nitrate is a good initiator in graft reaction. The grain diameter of compounded nanoparticle is minimized into 179 nm on average when temperature is 50 ℃ , reacting time 4 h, chitosan 0.6 g, MMA 6 mL, ammonium ceric nitrate 0. 9 g, and 1% acetic acid 300 mL. The vitrorelease test shows that the drug-loading rate and envelop rate is up to 72. 1%, and nanoparticlesworks well in sustained-releasing medicine when the proportion of aspirin and chitosan reaches 1:1.【总页数】5页(P551-555)【作者】张金秋;包木太;刘占军【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6.1【相关文献】1.金雀异黄素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与释放性能研究 [J], 王莹;张龙;刘天晴2.印楝素/羧甲基壳聚糖/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性能与表征 [J], 殷旭东;张子勇3.Zn2+离子印迹Fe3 O4-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对Zn2+吸附性能的研究 [J], 陈志军;郝营;杨清香;张翔;齐连怀;汤凯;朱海燕;王丹4.苦参碱/羧甲基壳聚糖/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J], 殷旭东;张子勇5.壳聚糖包裹紫杉醇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李芳;李艳;李佳咛;牛苏梅;马倩倩;巴秋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高效合成方法探究

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高效合成方法探究

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高效合成方法探究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药、环境科学、食品工业等领域,该复合材料都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因此,研究开发高效合成方法成为了学者们的热点关注。

本文将围绕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高效合成方法进行探究,介绍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从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来看,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合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物理交联方法和化学修饰方法。

物理交联方法是通过激活壳聚糖表面,使其与聚丙烯酸分子通过物理作用力相互结合。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交联力较弱,容易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下失去稳定性。

化学修饰方法则是通过在壳聚糖分子上引入活性基团,然后与聚丙烯酸分子进行共轭反应,形成较强的化学键。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稳定性较高的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但合成步骤较多,操作较繁琐。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合成方法的探索工作。

其中,一种值得关注的新方法是基于点击化学反应的合成方法。

点击化学反应是一种高效、特异性较高的合成方法,适用于合成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将点击反应引入到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合成中,成功合成出了具有稳定性和流变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

与传统的化学修饰方法相比,点击反应合成的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还在材料的性能上有所提升。

这为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除了合成方法的探究,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能的调控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能的调控可以通过调整合成反应的条件、改变接枝聚合度等方式实现。

例如,研究者们发现,改变壳聚糖的分子量可以影响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的黏度和流变性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聚丙烯酸的接枝密度来调控复合材料的溶解度和可溶性。

因此,结构与性能的调控是提高聚丙烯酸接枝壳聚糖应用性能的关键。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壳聚糖与聚丙烯酸修饰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眼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与聚丙烯酸修饰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眼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研究

壳聚糖与聚丙烯酸修饰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眼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在药物递送方面。

纳米粒子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药物释放性质,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然而,纳米粒子在体内应用存在一些生物相容性问题,如免疫应答、毒性和代谢问题。

因此,改善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壳聚糖和聚丙烯酸修饰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眼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壳聚糖、聚丙烯酸、纳米粒子、生物相容性、眼药物递送1. 引言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将材料的尺寸控制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药物递送领域。

在眼科领域,纳米粒子可以用作眼药物的载体,通过调控纳米粒子的性质,提高眼药物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

2. 纳米粒子的应用纳米粒子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具有以下优势:(1)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2)可调控的药物释放性质,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和靶向性递送;(3)可以通过改变粒径和表面修饰物来调节纳米粒子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3. 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问题纳米粒子在体内应用存在生物相容性问题,主要包括免疫应答、毒性和代谢问题。

免疫应答是指纳米粒子在体内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毒性指纳米粒子自身具有的毒性效应,如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

代谢问题主要指纳米粒子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排泄方式,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4. 壳聚糖和聚丙烯酸的修饰作用壳聚糖和聚丙烯酸是常用的纳米粒子修饰物,可以改善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生物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聚丙烯酸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物包载能力和可控释放性。

将壳聚糖和聚丙烯酸修饰在纳米粒子表面可以增强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5. 壳聚糖和聚丙烯酸修饰纳米粒子的应用实例壳聚糖和聚丙烯酸修饰纳米粒子在眼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壳聚糖的接枝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的接枝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的接枝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李若慧;马榴强
【期刊名称】《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年(卷),期】2009(028)003
【摘要】按接枝物的不同类型,分别综述了壳聚糖与小分子单体、大分子单体、高分子的接枝改性方法的进展.通过接枝共聚改性,可以赋予壳聚糖某些新性能,例如亲水性、功能性、智能性等,这些独特的性能使壳聚糖接枝改性产物在生物医学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6页(P327-331,335)
【作者】李若慧;马榴强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01
【相关文献】
1.EVA—丙烯酸接枝改性物中羧基化合物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 [J], 钱燕华
2.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J], 马永生;邱化玉
3.形状记忆聚合物特性及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的优势 [J], 朱文超;崔海坡;郭丹一;许彦坤
4.形状记忆聚合物特性及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的优势 [J], 朱文超;崔海坡;郭丹一;许彦坤;
5.壳聚糖接枝物改性胶原蛋白海绵状敷料的制备与表征 [J], 陈淑花;孙婷婷;许利丽;吕世佼;王景昌;詹世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MA、EA与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

MMA、EA与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

MMA、EA与壳聚糖的接枝共聚反应
巫拱生;慕建光;张国
【期刊名称】《精细化工》
【年(卷),期】1993(10)1
【摘要】本文首次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与壳聚糠的接枝共聚反应,用IR及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总页数】5页(P12-16)
【关键词】壳聚糖;接枝共聚;甲基;丙烯酸酯
【作者】巫拱生;慕建光;张国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化学系;吉林大学化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6.1
【相关文献】
1.[Mn(H2P2O7)3]3-引发淀粉-MMA-VAc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J], 朱林晖;唐尧基;丁马太
2.PEB/MMA-AN悬浮接枝共聚反应机理 [J], 熊凯;朱勇平;王霞;王炼石;蔡彤曼;张安强;曾祥斌
3.EPDM与EA接枝共聚反应 [J], 刘忠岫;盛京
4.烯类单体与羊毛纤维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Ⅰ)——V5+-TU(硫脲)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脂(MMA)与羊毛纤维接枝共聚反应的规律 [J], 巫拱生
5.铬酸引发丙烯酸酯与苎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Ⅰ.MMA与苎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 [J], 肖超渤;任绍志;李庆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41 No.10 ·98·
化 工 新 型 材 料 NEW CHEMICAL MATERIALS
第 41 卷 第 10 期 2013 年 10 月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研究
杨爱华 涂绍勇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武汉 430415)
摘 要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改性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 发 剂,采 用 水 溶 液 聚 合 法 制 备 了 一 种 新 型 的 壳 聚 糖 接 枝 甲 基丙烯酸甲酯的产物,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与分析了该接枝产物的结构,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 时 间、反 应 温 度 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壳 聚 糖 的 用 量,引 发 剂 用 量 为 0.3g/g,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用 量 为 1.2mL/g,在 70℃ 接 枝 3.5h 后 ,其 接 枝 率 达 到 80% 。
关 键 词 壳 聚 糖 ,接 枝 率 ,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Study on methyl methacrylate grafted by chitosan copolymer
Yang Aihua Tu Shaoyo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Wuhan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Wuhan 430415)
傅立叶变换 红 外 光 谱 仪 (Vertex70 型),美 国 珀 金 埃 尔 默 公 司 ;烘 箱 ,上 海 方 瑞 仪 器 厂 。
1.2 接 枝 产 物 的 制 备
基 金 项 目 :湖 北 省 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 (B20084004) 作 者 简 介 :杨 爱 华 (1979- ),女 ,讲 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高 分 子 及 其 改 性 。
第 10 期
杨 爱 华 等 :壳 聚 糖 接 枝 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的 研 究
· 99 ·
由图1可知,对应 的 壳 聚 糖/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的 FTIR 谱 图 在 1738.21cm-1 和 1658.54cm-1 处 出 现 有 较 强 吸 收 峰 ,它 们 分别为 C=O 和 C=C 的 伸 缩 振 动 特 征 吸 收 峰 ,在 1180cm-1 处出 现 了 酯 基 中 C-O-C 伸 缩 振 动 吸 收 峰,1088.25cm-1 和 1425.9cm-1处归属 于 伯 胺 N-H 的 变 形 振 动 的 吸 收 峰 减 弱 ,表 明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确 实 接 枝 到 了 壳 聚 糖 大 分 子 上。 在 3772.11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 O-H 伸 缩 振 动 的 吸 收 峰 与 壳 聚 糖 相 比 从 强 度 和 位 置 都 相 似 ,说 明 反 应 未 发 生 在 羟 基 上 。
1 实 验 部 分
1.1 试 剂 与 仪 器
壳聚糖(脱乙酰度87%),大连鑫蝶甲壳素有限 公 司;甲 基 丙烯酸甲酯 (含 量 ≥99%),天 津 市 化 学 试 剂 二 厂;过 硫 酸 铵 (分析纯)、亚硫酸氢钠(分析 纯):天 津 市 东 方 化 工 厂;丙 酮 (分 析纯)、乙酸(分析纯)、无水乙 醇(分 析 纯):天 津 市 富 宇 精 细 化 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Chitosan graft methyl methacrylate(MMA)was synthesized by aaqueous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meth-
od,using ammonium persulfate and sodium hydrogen sulfite as grafted initiator ,methyl methacrylate as monomer.The graft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effects of initiator dosage,monomer concentration , reaction time and graft temperature on graft ratio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ft ratio can reach to 80% , whe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70℃ ,initiator was 0.3g/g and degree of MMA was 1.2mL/g,reaction time was 3.5h.
引 发剂为0.3g/g,单体用量为1.2mL/g,65℃下进行接枝 反 应 。 接 枝 不 同 的 反 应 时 间 得 到 的 接 枝 产 物 的 接 枝 率 见 图 4。
图 2 引 发 剂 用 量 对 接 枝 率 的 影 响
由图2可知,随着引发剂用量 的 增 大,接 枝 率 先 增 大 后 降 低。当引发剂用 量 达 到 0.3g/g 时,接 枝 率 达 到 最 大 值 ,进 一 步增加引发剂用量会导致接枝率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壳聚糖 在接枝聚合中与 引 发 剂 反 应 产 生 活 性 中 心,随 着 引 发 剂 用 量 的增大,产生的活性中心也随之 增 多,但 是 过 量 的 引 发 剂 与 壳 聚糖反应会产 生 大 量 自 由 基,这 不 仅 会 引 起 过 多 的 MMA 均 聚,而且会加速壳 聚 糖 接 枝 共 聚 过 程 中 链 端 自 由 基 偶 合 终 止 反应。因此,本实验中确定最佳的引发剂用量 为 0.3g/g,此 时 接枝率 G%达到最大。 2.2.2 单 体 用 量 对 接 枝 反 应 的 影 响
1.3 红 外 测 定
傅里叶 变 换 红 外 光 谱 (FT-IR):将 纯 化 后 的 接 枝 试 样 压 膜 ,进 行 测 试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红 外 光 谱 分 析
原 料 壳 聚 糖 与 接 枝 产 物 的 红 外 光 谱 图 见 图 1。
图 1 壳 聚 糖 (a)和 壳 聚 糖/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共 聚 物 (b)的 红 外 光 谱 图
Key words chitosan,graft ratio,methyl methacrylate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物 质,来源于虾、螃蟹等的贝壳,资 源 丰 富[1]。 其 性 质 稳 定 、无 刺 激、无致敏、无致突变、良好的生 物 相 容 性 和 生 物 可 降 解 性 、低 免 疫 原 性 和 生 物 活 性 等 优 点[2-3],已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工 业 、农 业 、 生物 工 程、医 药、食 品、日 化、污 水 处 理 、纺 织 印 染 等 领 域[4]。 但由于壳聚糖水溶性差,架桥能 力 低,大 大 限 制 了 它 的 广 泛 应 用。因此,对壳聚糖侧链的氨基 和 羟 基 进 行 化 学 改 性 ,提 高 其 水 溶 性 ,改 善 其 性 能 ,扩 大 其 应 用 范 围 。 [5-7]
· 100 ·
化工新型材料
第 41 卷
就使得接枝率呈现下降趋势,因 此,本 实 验 中 确 定 最 佳 接 枝 温 度 为 70℃ ,此 时 ,接 枝 率 和 接 枝 效 率甲 酯 (MMA)为 接 枝 单 体,在 水 相 中 对 接枝体系进行探讨研究,即经济 又 环 保,而 且 处 理 水 的 效 果 比 传统的效果好。
图 5 反 应 温 度 对 接 枝 反 应 的 影 响
由图5可知,接 枝 率 随 着 反 应 温 度 的 升 高 表 现 为 先 升 后 降的趋势,在70℃时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随着温 度 的 升 高, 引发剂分解速 率 加 快,随 之 引 发 的 自 由 基 浓 度 也 增 多 ,同 时, 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聚丙烯分子链也具有较高的分子链运动 能力;但是,当温度高于70℃时,会发生较多的链终 止 反 应,这
向装有回流冷 凝 管、搅 拌 器 的 三 口 烧 瓶 中 加 入 一 定 质 量 的壳聚糖和质量百 分 数 为 1% 的 乙 酸 溶 液,置 于 水 浴 锅 中,搅 拌 使 其 完 全 溶 解。 在 通 氮 气 的 条 件 下 滴 加 适 量 的 (NH4)2S2O8 和 NaHS03 (质 量 比 为 1∶1)溶 液 ,搅 拌 10min, 加入甲基丙烯酸甲 酯 单 体,反 应 1~4.5h,冷 却 至 室 温,过 滤, 所得产物用丙酮抽 提 24h,烘 干 至 恒 重,得 到 壳 聚 糖 接 枝 甲 基 丙烯酸甲酯的接枝产物。
2.2 接 枝 率 的 影 响 因 素
2.2.1 引 发 剂 用 量 对 接 枝 反 应 的 影 响 在65℃ 下,,取 相 对 壳 聚 糖 质 量 的 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1mL/
g,改变引 发 剂 用 量,反 应 3h。 得 到 的 接 枝 产 物 的 接 枝 率 见 图 2。
接枝率达到最大值,随后继续 增 加 MMA 的 用 量,接 枝 率 的 增 加有所减慢。这可 能 是 在 较 低 单 体 用 量 的 条 件 下,随 着 单 体 浓度的增加,引 发 剂 引 发 的 自 由 基 也 增 加,从 而 接 枝 率 提 高。 当单体用量达到 1.2mL/g,可 能 是 由 于 接 枝 产 物 的 分 子 量 随 着接枝率的提高而增大,分子链 互 相 缠 绕,分 子 链 不 能 完 全 伸 展出来,也可能是浓度太大后分 子 的 空 间 位 阻 效 应 ,使 单 体 与 壳聚糖的氨基 接 触 几 率 变 小,从 而 引 起 接 枝 率 不 再 上 升 。 因 而 确 定 最 佳 的 单 体 用 量 为 1.2mL/g。 2.2.3 反 应 时 间 对 接 枝 反 应 的 影 响
引发剂用 量 为 0.3g/g,改 变 单 体 的 用 量,在 65℃ 下 反 应 3h。 得 到 的 接 枝 产 物 的 接 枝 率 见 图 3。
图 4 反 应 时 间 对 接 枝 反 应 的 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