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7e77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6.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
知识点:认识时间单位,包括小时、分钟和秒。
技能: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例如计算经过的时间。
第二单元:测量
知识点:认识长度、重量和体积的单位。
技能:能够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测量,例如用厘米或米测量长度,用千克或克测量重量。
第三单元:基础数学概念
知识点:认识数字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第四单元:形状与空间
知识点:认识基本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技能: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概述,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具体版本的教材目录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917cd50b4e767f5bcfcea5.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8、(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⑴加法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及复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及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34e0b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72.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及复习题毫米、分米的认识1、学生尺上每1 厘米长度之间有( )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 )毫米,1 厘米=( ) 毫米2、10 厘米长的一段就是( )分米,1 分米=( )厘米;10 个1 分米就是( ) 米,1 米=( )分米。
3、1 分硬币、1 角硬币、5 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电话卡、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
4、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千米的认识1、千米也叫( ),它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远的路程时,一般用( )作单位,1 千米=( )米。
2、我们学校的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50 米,那么4 圈就是1 千米。
吨的认识1、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是( ),1 吨=( )千克。
3、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我的感受: 《测量》单元评研卷姓名: 评价:一、填空: 1、常用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 )、米、( )、厘米、( )。
2、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 )、千克、( )。
3、一盒牛奶重500 克,( )盒牛奶重1 千克。
4、小明骑自行车绕操场行一圈是400 米,每天早晨骑2 圈,他每天早晨行( )米;再行( )米就是1 千米。
5、填一填,算一算:5 厘米=( )毫米30 分米=( )米400 厘米=( )米6000 米=( )千米7 分米=( )厘米4 千克=( )克9 吨=( )千克8000 千克=( )吨37 厘米+13 厘米=( )分米1 吨-400 千克=( )千克6、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1)一本数学书的厚度是5( )。
(2)小红的体重约是35( )(3)一个乒乓球重6( )。
(4)一辆卡车载重量是5( )。
二、选择: (1)1 千克和1 千米比较( )。
A、1 千克大B、1 千米大C、无法比较(2)青藏铁路全长( )。
A、1956 米B、1956 千米C、1956 分米(3)一艘远洋货轮可载货(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https://img.taocdn.com/s3/m/0d9be96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6.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e2225b06c175f0e7dd13755.png)
第三单元 测量
测量
1、毫米(mm)、分米(dm)的认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用毫米作单位)
2、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1cm=10mm 1dm=10cm=100mm 1m=10dm=100cm= Nhomakorabea000mm
4、千米(km)的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1km=1000m
三年级 数学
(上册)(人教版)
知识点 梳理
内容
一、时、分、秒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测量 四、倍的认识
五、多位数乘一位数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八、数学广角--集合
第一单元 时、分、秒
时、分、秒
1、认识秒针和一秒有多长 2、1分=60秒;1小时=60分=3600秒 3、读图计算时间
5、吨(t)的认识 (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t=1000kg
第四单元 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
1、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2、利用画图法解决倍数问题
第五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整数×个位数;两位数×个位数)
2、笔算乘法笔算乘法(不进位):相同位数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 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就把积对着哪一位写笔算乘法(进位):相同的数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就要 向前一位进几,乘完以后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谢谢您的欣赏
第二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的加减法(退位法)
2、三位数的加减法(竖式法)
3、竖式加法的注意事项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4)验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ac51b76529647d272852e0.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024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2024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134187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2.png)
知识点三:认识分米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定义: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毫米(mm)作单位。如数学书厚6(毫米)
⑴把10厘米的长度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分米(dm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注意:测量时,物体的左边与0刻度对齐,物体的右边对准刻度几 ,物体的 长度就是几。
估算方法:要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可 以把每个三
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看成与它接近的 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例如:403+571=( )把403看作400,571看作570。 易错点:选择估算方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
例如:裙子145元,上衣287,求总价。
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
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方法2: 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 再 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方法1: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 加 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 :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ec78bf76a20029bd642ddf.png)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cdcf2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e.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2、一根黄瓜长约2()。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二、在○里填上“”“”或“=”。
5吨○5200千克60千米○9千米3200分米○2300米2300克○3千克60毫米○6厘米5分米○5米三、辨一辨。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一根跳绳长5分米。
()2、3吨石头比3吨棉花重。
()3、4吨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米=()厘米1米=()分米2厘米=()毫米6000米=()千米3千米=()米80毫米=()厘米五、解决问题。
1、一辆农用三轮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一次运走1100千克的苹果和2000千克的梨,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吗?2、把下图中两地相距1千米的路线画出来。
3、张奶奶编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需要4分米彩绳。
(1)张奶奶有32分米的彩绳,能编几个中国结?(2)小丽要编6个中国结,需要多少分米彩绳?4、昆仑超市要进货,用载质量是2吨的卡车运送。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f1626960b1c59eef9c7b434.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例:钟面上走的最快的针是()走的最慢的针是( )。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例:1分=( )秒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例: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4、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例:1时=()分 240分=( )时 5分=()秒5、会用合适的时间单位。
例:小学生每天睡8(); 小刚跑100米用18()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例:1、小明7时25分从家出发去上学,20分钟后到学校,到校时间是().2、学校8时开始上课,乐乐每天在上学路上要走15分钟,那么他最晚应在什么时候出发才不会迟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例:一支铅笔长15();数学课本厚6()一棵大树高10( );汽车每小时行驶60( )3、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例:80厘米=()分米 5千米=( )米6厘米=( )毫米 4000米=()千米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例:30厘米+20分米=()分米 6分米9厘米=( )厘米8千米— 6000米=( )米 30毫米— 2厘米=()毫米5、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例:一辆坦克重15( );一头骆驼重330( )一个苹果重200();一颗鸡蛋重70( )6、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必背概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必背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7ec5f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5.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概念
一、长度单位
1、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千米=1000米
二、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三、时间单位
1时=60分1分=60秒
四、加法: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五、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六、乘法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七、四边形
1、四边形特点是: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2、长方形的特点是: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3、正方形的特点是: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宽)的和=周长÷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八、分数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总分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分母相同,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九、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3aa54def8c75fbfc77db2e3.png)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8a44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8.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教材3~4页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体验时间的长短。
难点: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知识点:秒的认识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2.在短跑比赛中,通常以“秒”为单位进行计时。
交通路口的信号灯也是以“秒”为单位进行计时的。
3.有些时钟有3根针,钟面上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秒。
4.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分=60秒。
5.知识巧记:时间单位时、分、秒,由大到小已排好。
相邻进率为六十,进率特殊要记牢。
时间的计算教材4~5页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有关时间的计算。
难点:能解决与经过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分相加。
知识点二:计算经过的时间1.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2.知识巧记: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进率为六十;经过时间巧计算,数格、减法均精确。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把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2)把两个两位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14页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
知识点一: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及练习模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及练习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d3c8d3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5.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问点总结归纳〔含题〕毫米厘米分米根底学问过关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一样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考点一、填相宜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0〔〕一只大象高3〔〕粉笔长75〔〕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A.2克 B.2毫米 C.2厘米]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 毫米② 厘米③ 分米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 文具盒② 电视机③ 数学书考点二、比较大小【肯定要化成一样单位】1、简洁的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者“=〞4分米○ 40毫米 70毫米○70厘米3千米○2970米 4分米○39厘米2、计算后比较大小1米—3分米○ 7厘米 5米3分米○ 53米7厘米+23厘米○3米 1米-2分米○8分米1米○2分米30厘米考点三、计算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2千米=〔〕米 3米—2分米=〔〕分米7千米—2000米=〔〕千米 36分米—16分米=〔〕米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考点四、解决问题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2、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3、一层楼高约40分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5.有一根长10厘米的火腿,壮壮吃了6厘米长的一块。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7ff58abccbff121dd3683ec.png)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汇总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 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上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测量
一、长度单位
1、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 = 1公里
小技巧:
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
15米=()分米 6分米=()毫米
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200分米=()米 1500厘米=()米
3、在计算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单位,如25厘米+15厘米=(4)分米。
二、质量单位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
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小技巧:
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6吨=()千克 10吨=()千克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000千克=()吨 15000千克=()吨
3.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大小。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减法的关系公式。
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加法的关系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第3单元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是封闭的。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第4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2、公式。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在()÷()=()……7中,除数最小是()
在()÷7=()……()中,余数最大是()
在()÷()=7……7中,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第5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9、时间的计算方法
上午9﹕45到11﹕05分经历了多长时间?
①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1时5分—9时45分=1时20分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200×8= 900×7=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
分之几。
写成分数方法:
2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分数大小比较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4、同分母分数加减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②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8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
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3、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大小有关,在总数量一定情况下,数量多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