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九课一、生字预习:幼 Y yòu 幺 2 左右幼儿|幼苗滩 T tān 氵 10 左右沙滩|海滩侦 Z zhēn 亻 6 左右侦查|侦察嘲 C cháo 口 12 左右嘲笑|嘲讽啄 Z zhuó口 8 左右啄食|啄木鸟企 Q qǐ人 4 上下企鹅|企图|愚 Y yú心 9 上下愚笨|愚蠢蠢 C chǔn 虫 15 上下愚蠢|蠢人返 F fǎn 辶 4 半包围往返|返回拦 L lán 扌 5 左右拦路|拦击鸥 O ōu 鸟 4 左右海鸥|银鸥帽 M mào 巾 6 左右礼帽|草帽吁 Y yù口 3 左右长吁短叹|气喘吁吁彻 C chè彳 4 左右彻底|彻夜二、生词。

lǚ yóu yòu guī shā tān zhēn chá qǐ tú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qíng yuàn chǔn shì fǎn huí hǎi ōu bǔ jiù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zhēng xiān kǒng hòu ruò wú qí shì jiàn sǐ bù jiù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yú guàn ér chū yú bù kě jí qìchuǎn xū xū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xiǎng chè yún xiāo响彻云霄三、形近字比较。

幼(幼龟)滩(沙滩)侦(侦查)嘲(嘲笑)啄(啄食)幻(幻想)摊(摊子)贞(忠贞)潮(潮水)琢(琢磨)企(企图)愚(愚蠢)蠢(蠢人)返(返回)拦(拦住)肯(肯定)偶(偶然)椿(椿树)版(出版)栏 (栏杆)欧(欧洲)帽(帽子)宇(宇宙) 砌(砌墙)鸥(海鸥)冒(冒出)吁(呼吁)彻(彻底)四、背诵内容;(一)多音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学习的时间,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三单元导学案11《春》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导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2.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yùn)(niàng )宛转( zhuǎn )黄晕(yùn ) 应和( yìng )( hè )蓑衣( suō )抖擞( dǒu )( sǒu )笼罩(lǒng )朗润( rùn ) 烘托( hōng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投影: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整体学习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把握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虚词和句式,把握它们的用法。

2.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美丽的山川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自然,融入自然。

《三峡》2课时《短文二篇》2课时《与朱元思书》1课时《唐诗五首》2课时1.主题延伸本单元所选课文大都是以抒写自然景色为内容的古代诗文,因此宜充分寻找各课的教学资源,借助图片、音像等使学生对课文有直观认识,把书面语言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古诗文教学尤其重视诵读训练,因此本单元宜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的目的。

落实古诗文中的词句理解依然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难点,不能放松。

基于学生目前普遍对古诗文的释词译句感觉枯燥无味的情况,宜着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胆放手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行翻译,教师无须逐字逐句讲解,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发生。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

2.授课技巧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

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

这篇文章适合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品味、体会。

学习字词时,注意文言知识的分类掌握,譬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陶弘景的一封回信。

文章短小精悍,蕴涵的思想却比较深刻。

要让学生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领悟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显得过于苛刻,所以教学上可采用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借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4.《曹冲称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曹、称、员、根”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底”等10个字,掌握读音,能够给生字口头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通过官员们与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4.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第一课时【新知预习】一、自读课文(至少3遍),圈画生字新词,标好自然段。

二、借拼音识认生字,并给它们标上注音。

曹称员根柱议重杆秤砍线止量三、给下列生字分别组两个词(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课堂探究】一、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二、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三、指导书写生字1. 仔细观察字形结构2.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第二课时【新知预习】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曹冲是谁?他是用什么方法称象的?‗‗‗‗‗‗‗‗‗‗‗‗‗‗‗‗‗‗‗‗‗‗‗‗‗‗‗‗‗‗‗‗‗‗‗‗‗‗‗‗‗‗‗‗【课堂探究】探究1: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一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探究2: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在船舷上做标记()称石头的重量探究3: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探究4:曹冲是一个孩子。

【达标练习】一、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平()()()()尔()()()()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三单元(古文三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三单元(古文三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带答案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1)山岳潜形潜:——(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用原文语句填空。(8分)
4、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5、连月不开 开:放晴
6、则有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京城
7、沙鸥翔集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而或长烟一空一:全
9、把酒临风把:持,执临:迎着,对着
10、不以己悲 以:因为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归:归依
1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8分).
物,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悲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五、一词多义
1、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夫环而攻之语气词
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极南极潇湘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4、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六、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 年级 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导学案

五 年级 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导学案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1、各小组采取恰当的方式,对本组领取的任务进行大展示。
温馨提示:大展示时,最好注意两点:一是充分发挥小黑板的作用;二是号召全班同学参与互动,或齐读课文,或请他们解答问题等。
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
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我能正确读准生字:鲸、猪、腭、哺、滤、矮、判、胎
我能提醒大家注意的字:
我能理解下面的词语:
我能找出以下多音字:
我能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我不能理解的词语有:
(2)、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我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办法:①从课题入手,把它拓展成一句话;②把段意叠加起来;③抓住故事的主要要素,比如说人物、时间、地点等。我能按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4、组长请学习对子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1、组长组织组员快速聚拢,展示学习成果。
2、每个小组先分享群学的收获,再提出质疑。
3、记录员将本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疑问做好记录。
4、教师通过巡视和组长反馈,掌握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已经解决的问题,组织组间互学,提炼出共性问题。
八、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一、辨字组词。
捕( ) 流( ) 栗( ) 台( )
哺( ) 梳( ) 粟( ) 苔( )
节( ) 执( ) 免( ) 骄( )
捷( ) 蛰( ) 勉( ) 矫( )
二、选词填空。
充足 足够
1、临近冬天,松鼠会储存( )的粮食,用来安然过冬。
2、蟋蟀筑巢的地方一定是阳光( )的。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2023年苏教版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故乡》导学案整理_2

2023年苏教版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故乡》导学案整理_2

2023年苏教版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故乡》导学案整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消失的生字词,理清课文思路。

2.回忆美妙的童年往事,理解劳动人民的淳朴可爱。

重点难点:1.把握本文消失的生字词,理清课文思路。

2.回忆美妙的童年往事,理解劳动人民的淳朴可爱。

【诱思导学】1.依据拼音写汉字cuānduo()肆无忌dàn()fú()水chánchán()流水yng()跃家juàn()dài()慢jio()洁wēn()藻2.填空(1)《社戏》是_______,原名________,字豫才,宏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_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2)“社”原指土地神,又是古代划分地区的一个小单位。

小说以“社戏”为题,点明白中心大事,_______________是文章叙事的线索,全文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来构思全文的。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它有哪三要素?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或中心大事是什么?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合作探究】【展现沟通】1、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详细表现有哪些?2、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与社戏无关的一部分?3、小伙伴们对台上唱戏的内容感爱好吗?又为什么想要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4、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巩固提高】(20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我们年纪都相仿,()论起行辈来,()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间或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单元重点:(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

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

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旧”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3.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5.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特别是在中低年级,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提高兴趣,学会方法,能自主地识字,爱上汉字。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导学案)识字4 中国美食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导学案)识字4  中国美食
③观看教师范写。
④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注意写字姿势。
⑤展示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2)合作书写“鸭、鸡”。①明确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
②观看写字动漫演示书写,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③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注意写字姿势。
④展示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3)自主书写“饭”。
①观察教材会写字表中的生字“饭”,明确“饭”字的结构特点。
四、畅谈收获,小结课堂(用时:2分钟)
1.学生自由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书写生字。(2)搜集家乡美食的资料并制作词语卡片。
1.学生自由谈收获。 2.完成作业。
1.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识字和写字方面的收获,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
2.学生搜集后的图片可以制成小报。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3.“茄”的草字头的两竖要匀称,“加”右侧的“口”要写得上开下合。 4.“蛋”的上部的捺要舒展,注意上下穿插。
5.教师要重视书写评价,通过评议,引导学生揣摩字形,把字写好看,写整洁。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1.完成书后习题。
2.指导学生展示各自搜集的中国美食的资料,并当小老师领读自己做的词语卡片。
4.指名再读课题。
1.学生读课题。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美食。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美食进行分类。
4.学生朗读课题。
1.教师在第一个学生朗读题目后,要强调突出“中国”。
2.学生在交流美食时,学生很可能只说菜肴,教师要相机引导说说主食。
3.再次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中国”两字,突出自豪感。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用时:23分钟)
③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④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3)自主书写“饭”。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 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导学1.语言运用:(1)学习默读方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理清写作思路。

(2)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主旨。

(3)精读关键语段,重点分析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思维发展:(1)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式总结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2)能借助文字的形式表达抽象的情感。

3.审美鉴赏:总结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4.文化传承:在阅读和写作中,体悟师生情谊,学习老师身上的高尚品质,感受师生之间的爱与尊重。

本单元是第一个训练默读的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的习惯,保证阅读的完整性,以便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

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2.通过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诵读法、分组讨论法。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这一切都值得刚刚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

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知识的心理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性格特点。

《再塑生命的人》通过叙述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激之情。

《〈论语〉十二章》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要学会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方法;要有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和珍惜时间的观念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9《那一定会很好》预习单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9《那一定会很好》预习单导学案
Nhomakorabea内容感知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椅子,最后变成的一段生命历程,赞扬了种子、
、为他人服务的美好品质。
阅读质疑
课文中的“树”后来变成了会跑的“手推车”,如果让你展开想象,又会变成什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呼呼 哗哗哗 滴滴答答 吱吱嘎嘎
(1)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 地拂动起来。
(2)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 的风声,真舒服。
(3)手推车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 地响。
(4)雨水像断线的珠子, 地从屋檐上落下来。
3.将文中的这粒种子的历程补充完整。
种子→( )→( )→( )→木地板
第三单元《那一定会很好》
学生预习单
课题
《那一定会很好》
时间建议
20分钟




熟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课文读三遍。
2.自读课文,了解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预习字词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缩小(suō shuō) 努力(nǔ lǔ ) 根茎(jīng jīn)
推车(tuī duì) 吱嘎(zī zhī) 拆(cāi chāi)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汉川市华严农场中学周伦懿班级姓名分数复习内容:第三单元字词基础复习复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词语。

过程和方法:对本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当堂检测,加深对词语的掌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单元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品格。

复习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识记文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2.感知文意,概括要点。

3.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复习难点: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复习过程:(一)导入(二)检查课前复习情况(三)合作交流、练习反馈一.给加线字注音。

(每个0.5分,共12分)鸟巢()萧瑟()稀疏()蓑衣()抚摸()酝酿()撑着()丁丁()肥硕()鳊鱼()乌桕()栖息()寥阔()枯涸()清冽()芦篷()着落( ) 贮蓄( ) 济南( ) 水藻( )暖和( ) 镶边( ) 看护( ) 发髻( )二.给下列拼音写汉字。

(每个0.5分,共9分)zhuó()落宽 chǎng ( ) 狭zhǎi ( )房shè( )yùn( )酿卖nòng( )Liáo( )亮黄yùn( ) hōng( )托yōu()谷肥shuò()qī()息Liáo()阔枯hé()清liè()jié()石澹dàn()竦zhì()三、文学常识(每个1分,共39分)1、《春》选自,作者,现代著名的、、代表作有诗文集,散文集、。

2、《济南的冬天》选自,作者,原名字,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

长篇小说:、话剧:、等。

3、《秋天》选自,作者(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4、《观沧海》选自,作者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5、《次北固山下》选自,作者,代诗人。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导学案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回顾《小公鸡和小鸭子》,提问:小公鸡帮小鸭子做了什么?小鸭子又帮小公鸡做了什么?(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救了落水的小公鸡。

)2.揭示课题:孩子们记性真好!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像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样遇到困难,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3.板书课题:请你帮个忙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明白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知道说话时要把内容说清楚,态度诚恳。

3.懂得请求别人帮助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案例研讨、合作表演等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通过演说,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请求别人帮助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三、学习指导(一)交流平台PPT出示教材38页句子: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

齐读句子,理解意思。

PPT出示三幅图画1.问题引领:⑴每幅图上有谁和谁?谁遇到了什么困难?⑵当遇到困难时,他们是怎么请求别人帮助的?2.学习提示:(1)借助图画,看清楚每幅图中有什么人?借助气泡泡中的话语提示,看看是谁说的?明白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2)当他们需要别人帮助时是怎么说的?从他们的请求中你听出了什么?(3)以图为例,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①PPT出示:同学们,小红同学上美术课时,发现忘带水彩笔了,她需要向李山借一支水彩笔。

假如我是李山,你是小红,你向我借水彩笔。

你会怎么说?②指名和我对话,引导学生发表建议(帮助还是拒绝)。

③对比理解,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更容易得到帮助?为什么?a. 李山,把你的水彩笔让我用一下。

b李山,我忘了带水彩笔,可以用一下你的吗?(4)小结寻求帮助的方法①把原因说清楚,让别人明白;②态度要真诚大方,声音要洪亮;③在交际中要使用“请问,可以......吗、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指导课(导学课)》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指导课(导学课)》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指导课(导学课)》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

2.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活动要求。

3.了解古代诗歌发展概况,认识古代诗歌的当代价值。

学习重难点: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基本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学习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阅读杜晓勤《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一文,梳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并画一张思维导图,准备课上交流。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第三单元课文、导语、学习提示、学习任务,整体了解单元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二:分小组展示课前学习任务完成后的思维导图,交流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学习任务三:思考讨论阅读古代诗歌的方法有哪些?【学习资源】杜晓勤《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

【作业设计】一、单元学习活动为了传承中国古典诗歌,营造诗意校园,学校举办“生命的诗意”古典诗歌节。

诗歌节上特设了读诗、画诗、论诗、写诗四个板块,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参加。

1.读诗:从本单元的古诗词中选择一首朗诵或吟唱,要求有配乐。

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2.画诗:从本单元的古诗词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诗,画出诗意,然后做成书签,在图书馆进行评选展示。

3.论诗:优秀的古诗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请从本单元古诗词中选择一首,发现这首古诗词不同于其他7首的独特之处,写一则 4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4.写诗:以“秋”为主题创作一首古诗词,注意体裁的要求。

如果选择律诗或绝句,请在押韵的基础上关注平仄。

如果选择词,请按照词谱填词。

二、本课课后作业从本单元古诗词中选择一首,找与之匹配的乐曲朗诵或吟唱,录制音频或视频,在班级或小组中分享。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五课《我的叔叔于勒》(一)【研究目标】1.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熟读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曲折巧妙的构思;3.根据判定小说主人公的方法,知道道本文的主人公。

【体验研究】朗读交流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

拮据()栈桥()煞白()牡蛎().......褴褛()撬开()阔绰()诧异().....2.解释下列词语拮据:与日俱增:永不变更:褴褛:莫名其妙:3.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XXX、XXX夫人、XXX、船长。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新知探究探究一1.概括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以XXX夫妇对于XXX 态度的变化将文章分为四大部分。

按照提示词语的格式写完其他三个情节。

)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1—4)盼望XXX。

第二部分: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故事的,()第四部分:故事的结局,()2.根据上面填写的动词,可以晓得本文的线索是:探究二:1.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叙述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2.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综合晋升1.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XXX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XXX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

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学法指导:判定作品中某一人物是否是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2.“我”(即XXX)在文中起何作用?【当堂检测】1.注音拮据()诧异( )阔绰( )煞白( ).....2.本文的线索是:主人公是3.XXX有文中有何感化?【学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不足:【知识链接】1.XXX: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XXX、XXX〃XXX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导学案习作:写观察日记导学案一、导入1. 创设情境:小明是一位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孩子。

一天,他拿起了一本观察日记,决定记录自己每天的观察发现。

2. 导入问题:你观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二、观察发现1. 观察事物:学生在课前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外出操场进行植物观察。

2. 观察方法:用眼睛观察,用心记录。

三、观察日记1. 观察日记的写作格式:日期:2022年9月1日天气:晴观察事物:树上的果实观察发现:我看见树上结满了红色的果实,它们看起来十分诱人。

我从地上捡起一颗,放进嘴里尝了尝,果实又甜又酸,非常好吃。

我发现果实上有许多小小的虫子在爬,我觉得它们很有趣。

感受体会:看到这么多果实,我觉得大自然真神奇!2. 根据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讨论:小明观察了哪些内容?他的观察日记有哪些特点?四、小结1.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2. 观察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观察的内容和感受。

3. 观察日记的写作格式要清晰明了,包括日期、天气、观察事物、观察发现和感受体会。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2. 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换观察日记,并给对方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写一篇自己的观察日记,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并按照观察日记的格式进行书写。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观察日记的写作格式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了解到观察日记可以记录下观察的发现和感受,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通过实际操作写观察日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在小组讨论和交换观察日记的环节,学生们相互分享和学习,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总而言之,这是一节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八、课堂实施1.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在课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外出操场进行植物观察。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树木、花草等植物,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颜色、果实等特征。

2022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宇宙生命之谜人教》word部编版(无答案)

2022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宇宙生命之谜人教》word部编版(无答案)

豪洋双语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主备人:姓名:班级:10.宇宙生命之谜〔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写“嫦、娥、揭、燥〞等13个字, 正确读写“兴旺、沙漠、能源、抵御〞等词语.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 能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解决问题.3.抓住重点句段, 体会举例子、作比拟、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4.了解当前有关字宙空间的探索成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二、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2.带着对字宙的好奇之情, 默读课文2遍, 朗读3遍.3.拼读并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mícháng éshèqīng jiēbān zào mòcíyùdào迷嫦娥摄倾揭斑燥漠磁御盗4.在文中画出以下词语, 并抄写一遍.神话能源分析辐射唯一轨道更替抵御培养探索5.理解词语.(1)但是, 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尚未〞指, 文中指.(2)银河系又是字宙的沧海一粟.....“沧海一粟〞本义指, 在文中指. 〔二〕初读感知1.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 文中有一句话写目前为止的谜, 这句是.2.填空题:在宇宙中吸引人的问题是.3.选择题:生命存在必备的条件有( )A,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B.必要的水分C.适当成分的大气D.足够的光和热4.宇宙是由、、和所构成的统一体. 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总合, 一般情况下, 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 包括其间所有的、和事件.5.通过预习, 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就在下面写一写吧课后反思:豪洋双语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主备人:姓名:班级:10.宇宙生命之谜〔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写“嫦、娥、揭、燥〞等13个字, 正确读写“兴旺、沙漠、能源、抵御〞等词语.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 能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解决问题.3.抓住重点句段, 体会举例子、作比拟、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4.了解当前有关宇宙空间的探索成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二、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1.读课文, 先找出文中介绍宇宙的知识. 再查阅有关宇宙空间的资料, 了解近年来关于宇宙的探索成果.2.结合课文内容, 说说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3.读完课文, 你觉得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吗?〔二〕课中探究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古代神话谈起?2.“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 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 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 没有水, 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 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为生命体提供能源. 〞这里的“至少〞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3.结合第3段, 说说生命存在都需要哪些条件?4.作者是如何分析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的?有什么作用?5.文章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三)揭示主题本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 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等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和“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的原因〞, 得出结论:地球之外可能存在生命, 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呼吁人们要保持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四)板书设计探求地生命存在科学家分析仍在探球之外具备的四其他星球, 索宇宙的生命个条件考察火星之谜三、当堂检测请选择以下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将正确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列数字B.举例子C.作比拟1.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 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 面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 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 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 )2.水星离太阳最近, 向阳时外表温度到达三百至四百摄氏度, 不可能存在生命.( )3.于是, 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 仙女下凡, 蟠桃盛会……4.火星是一个非常枯燥的星球, 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 但含量极少, 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 理解古诗的含义,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竭力营造诗意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品悟字词, 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读悟结合, 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温故知新1、师:同学们, 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 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出示该诗, 并配边塞图片〕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 边塞,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公元727年, 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 看到了边塞的风光, 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于是, 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 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 板书课题:出塞,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 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师:读的字正腔圆, 请坐. 〔读的真不错, 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 读出节奏, 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 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3、师:同学们,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请闭上眼睛, 随着老师的朗读,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 边关, 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的写法, 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 冷清, 孤独, 寂寞〕4、师:夜深了, 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 提起这明月, 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土.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土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大家一定能够发现, 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5、师:是啊, 远离家乡和亲人,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 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齐读〕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 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 将近一千年〕Ppt出示秦朝——————汉朝——————唐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年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 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 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 时光穿越千年, 不变的是什么?〔明月, 边关〕在遥远的边塞, 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 还有战争没变〕这就是边塞的战争, 出示:〔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参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 守关将士的痛苦〕师:千百年来, 一批又一批的将士, 他们离家万里, 长途跋涉来到边关, 有多少人回去了?〔指名说, 引出“人未还〞〕师:一个人未还, 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 人未还, 人为什么没有回来?〔引导学生说出, 战死沙场, 终老边关〕师: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明月, 年对边关, 面对着常年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 他们怎能不思念故土, 怎能不思念亲人. 我们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7、师:面对着这一轮明月, 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出示:白发苍苍的父母, 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 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天真无邪的孩子, 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师指名说〕师:用上诗句说一说, 可以改一改诗句.假设你是守关将士白发苍苍的老父亲, 〔引导学生说出〕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儿未还〕假设你是守关将士勤劳善良的妻子, 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夫未还〕假设你是守关将士天真无邪的孩子, 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父未还〕假设你是守关将士亲如手足的兄弟, 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兄未还〕师:千百年来, 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啊! 他们苦守着边关, 守望着明月, 一遍遍嗟叹, 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千百年来, 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 他们遥望边关, 守望明月, 一遍遍呼唤着, 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8、师:天伦之乐不能享, 儿子孝道不能尽, 明明有家不能回. 都是因为这战争啊! 同学们, 读到这儿的时候, 你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三、拓展延伸, 感受期盼1、师:俗话说, 国难思良将, 在战争频繁的边塞, 守关将士也在盼望:〔师读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2,、他们在盼望谁呢?〔指名说, 汉代飞将军李广〕3、出示李广的资料〔林暗草惊风,将军夜挽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梭中.————〔唐〕卢纶《塞下曲》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马上前观察,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细一看,箭头已经插入石头中.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4、师: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英勇善战, 勇猛无比〕师:正是因为李广英勇善战, 让匈奴闻风丧胆, 不敢南下银山入侵汉朝的边疆, 我们一起来读〔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师: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5、师:是啊! 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 胡人——不敢度阴山师:要是李将军在, 边关——就会有安宁师:要是李将军在, 将士——就能回家乡师:要是李将军在, 国家——也会更太平师:要是李将军在, 多好啊!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的希望, 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亲人的希望, 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6、师:同学们,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 远离亲人, 虽然他们生活艰苦, 九死一生, 虽然他们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 对朝廷的埋怨, 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 带着他们英勇奋战, 守卫边关, 也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你又想到了什么?〔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板书:壮〕7、师: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 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 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8、师:〔播放《凉州曲》〕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 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诵读. [板书设计]出塞王昌龄明月边关悲思良将建功业壮《孔乙己》导学案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 毕生以文艺作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的武器.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 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 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第一课时咂摸带笑的泪一、新课导入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 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 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 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 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 体味一下孔乙己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听老师范读课文, 圈画课文的生字词.颓唐〔〕附和( ) 分辩(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 砚( )荤菜( )羼水〔〕拭〔〕蘸( )惋惜〔〕阔绰(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不屑置辩:分辩:格局:缠夹不清:之乎者也:大抵:附和:格局:阔绰:污人清白:绽出:君子固穷:间或:颓唐:营生:3.背景链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 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 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 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依然存在, 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 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 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 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跳读课文, 说说课文表达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各局部内部层次是怎样的?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局部内容.3.这篇小说的结构精巧表达在哪些方面?4.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环境描写自由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1.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这篇小说哪些语句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四、板书设计咸亨酒店←—缩影—→封建社会环境:在笑声中登场, 在笑声中谢幕取笑新伤疤——开端嘲笑总落第情节为偷书作辩发教伙计识字展分食茴香豆断腿的悲惨——高潮和结局五、拓展延伸“孔乙己〞原型的几种说法1.《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 据鲁迅先生说, 实有其人, 此人姓孟, 常在咸亨酒店喝酒, 人们都叫他“孟夫子〞, 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差不多.〔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2.他本姓孟, 大家叫他孟夫子, 他的本名因此失传. ——他读过书, 但终于没有进学, 又不会营生, 以至穷得几乎讨饭. 他替人家抄书, 可是喜欢喝酒, 有时连书籍纸笔都卖掉了, 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 被人抓住, 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喝酒, 可能住在近地, 却也始终没人知道, 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 两手撑了走路, 也还来吃过酒, 末了便不见了. 〔陈根生的《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3.作者的本家, 名叫“四七〞. 此人喜欢喝酒, 抽鸦片, 但能写得一手好字. 经常穿着破旧肮脏的竹布长衫, 头上歪戴瓜皮帽, 到处游荡. 他好骂人. 却经常被人打.〔陈根生《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4.相传当时绍兴城内有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 此人生活贫苦, 为谋生计只得以卖烧饼油条度日, 但不肯脱下长衫, 又不愿大声叫卖. 小贩们吆喝一声, 他跟在后面低低叫一声“亦然〞, 令人啼笑皆非. 孩子们常围着哄笑, 异口同声叫他“亦然先生〞. 从此亦然先生也就此扬名绍兴了. “亦然先生〞卖完大饼, 就缓缓踱到咸亨酒店, 掏出几枚铜钱, 要一碗酒, 一碟茴香豆, 慢慢边喝边嚼着茴香豆. 孩子们见了纷纷赶来讨豆吃, 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 直到碟中的茴香豆所剩无几, 就用手盖住碟子, 嘴里还念念有词:“多乎哉?不多也——〞. 〔黄道富《咸亨酒店与孔乙己》〕第二课时品味含笑的哀一、新课导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 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 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 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 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孔乙己这个完美的艺术形象究竟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呢?今天, 我们就来品析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速读课文,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完成下面的填空.开端〔开头3段〕:开展〔4—9段〕:高潮和结局〔l0-13段〕:2.以下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手里.〔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 窃书! ……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吗?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学生质疑, 讨论解答. 〔略〕2.即兴表演.〔教师指导〕独幕剧一:窃书之辩场景:咸亨酒店人物:孔乙己;酒客甲乙丙三人.幕启孔乙己〔得意地踱进, 至柜台前, 排出九文大钱〕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酒客甲〔望着孔乙己, 故作惊讶〕孔乙己, 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孔乙己〔不理〕我是现钱, 酒要好!酒客乙〔走近孔乙己, 高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酒客丙〔抢过话题〕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 吊着打.孔乙己〔脸色涨红, 额上青筋绽出〕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么?……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烂矣……偷书乎, 窃书也……〔众人哄笑, 下〕讨论:孔乙己为什么成心混淆“偷〞和“窃〞, 强词夺理?〔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独幕剧二:不第的屈辱〔略〕3.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二〕写法探究1.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 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2.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 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表达. 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小说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确实死了〞, 既然是“大约〞, 为什么又说“确实〞, 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三〕人物赏析速读课文, 分析孔乙己的形象.1.填写以下句子, 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 _的人.②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③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的人.④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的人.⑤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⑥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 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的人.⑦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的人.⑧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的人.2.合作探究:造成孔乙己矛盾表现的原因是什么?3.自主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4.师生归纳:孔乙己有哪些性格特点?〔四〕语言赏析本文对人物的描写语言生动传神, 尤其是动词运用得非常准确, 试分析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妙处.〔1〕只有穿长衫的, 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2〕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4〕孔乙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五〕主旨探究1.请你说说导致孔乙己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的目的是什么?3.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给我们什么启示?四、板书设计环境:咸亨酒店←—缩影—→封建社会人物形象:热衷功名——科举失败死要面子——自欺欺人孔乙己好喝懒做——四体不勤麻木不仁——至死不悟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主题:批判麻木冷漠的社会五、拓展延伸请你设想一下, 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 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4 灯笼【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2.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赏析文本写作特色.3.热爱传统文化, 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 笔名山屋、山荪, 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 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 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2.灯笼文化灯笼, 又称灯彩, 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 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 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开展,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 从造型上分, 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自主学习】1.根底字音岁梢〔〕神龛〔〕斡旋〔〕怅惘〔〕静穆〔〕【整体感知】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灯笼〞是文本的线索, 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的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合作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 但第九、十自然段却跳出回忆, 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 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哎, 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文本最后一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拓展延伸】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特色一: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 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特色二:结构严谨: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之两段紧密联系, 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 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 巧设结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 了解作者.2、整体把握课文,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通过仿写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哪一句话最能点明老人在我心中的位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达标检测
1、我会写
jǔsàng bào qiàn liūyáng yì
()( ) ( )走( )
cí xiáng shēng wàng
( )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树林极瘦的()悄悄地()
一()小令()的潭水()地演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珊在去世前给汤米留了一张纸条,请联想她当时的想法,写几句话。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盘点收获
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总结归纳
总结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导学案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重难点
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预习任务
你喜欢这样的老人吗?为什么?
自主学习
1、为什么说这平静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2、当“我”得知她的身份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合作探究
1.你喜欢这样的老人吗?为什么?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盘点收获
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总结归纳
《穷人》导学案
时间总课时数:
科目
语文
年级

编写人
岳俊杰
课题
穷人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通过课后作业“续写穷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去创造,去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
2、想一想
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谁?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我知道。
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4、我不知: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思考:这位“唯一的听众”是如何帮助我练琴的,在她的帮助下,我练琴时的行动与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既往身无分文流连忘返
2.我了解
(1)《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人物有_________,给你印象最深的是______,因为_________。
3、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预习任务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自主学习
1、我会读
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心惊肉跳
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自作自受
2、我会填
《穷人》是()国作家()写的。课文记叙了()的故事。
3、我要说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合作探究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达标检测
屋外(),()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海上正起着(),外面(),这间渔家的小屋却()。地扫得(),炉子里火(),食具在搁板上()。
预习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自主学习
1、我会读:问讯处兴高采烈水槽修理
2、我知道
课文中指的是()“用心灵去倾听”。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我了解:读完课文后,你觉得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3.进一步体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预习任务
1、预习课文后,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2、课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4、我不知: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的含义。
2.你喜欢苏珊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达标检测
1、我会写
xiūlǐshuǐcǎo xìng gāo cǎi liè
( ) ( ) ( )
2、缩写句子。
从那以后,我经常偷偷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
2.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对老人语言的描写也如诗一般,再读课文,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一个“听众”,他关心你、呵护你、倾听你的心声,给你鼓励和支持,请与我们分享。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达标检测
*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开始拉小提琴,心情是________,老妇人虽然“________”,但是我唯一的________,在她的鼓励和赞扬下,我有了________,练好了小提琴。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盘点收获
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总结与反思:
总结归纳
《*用心灵去倾听》导学案
时间总课时数:
科目
语文
年级

编写人
岳俊杰
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中涉及的常用词语如兴高采烈、修理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时间总课时数:
科目
语文
年级

编写人
岳俊杰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培养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通过辩论会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重难点
1、注意环境描写与对心理活动描写的刻画。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达标检测
1、今后,你打算怎样对待讲诚信和生活中的“善意的”谎言?为什么?
2、其余的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话的感受。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盘点收获
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总结归纳
总结与反思:
《回顾拓展三》导学案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合作探究
1、课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再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3、谈谈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抒发自己的心灵感触。
4、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达标检测
(1)《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残疾青年的_______美好品质。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预习任务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自主学习
1、认真研读,仔细品味。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穷人”的贫穷?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盘点收获
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总结归纳
《唯一的听众》导学案
时间总课时数:
科目
语文
年级

编写人
岳俊杰
课题
唯一的听众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时间总课时数:
科目
语文
年级

编写人
岳俊杰
课题
别饿坏了那匹马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案
导案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