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5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pdf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2.掌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执行操作。
3.能够通过问题分析确定所需的放大和缩小比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内容和方法1. 学习内容: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2.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3.通过实例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 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2.以小组学习为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习相结合。
3.运用电子设备进行案例演练和课堂互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和方法。
2.通过图形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问题,确定放大和缩小比例。
2.如何恰当地应用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1. 活动一:展示与讲解需要在课堂上精讲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以及放大和缩小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理论知识。
2. 活动二:图形变换的实例探究让学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图形变换的实例探究,分析实际问题,确定所需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并进行变换操作。
3. 活动三:小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得出总结和结论,同时分享彼此的心得,增强交流和合作意识。
4. 活动四:课堂练习与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设计针对所学知识点的练习题和测试题,检验学生对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与检测1. 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参与讨论、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例应用考核学生是否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3.考试成绩评价:通过考试成绩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检测要求:1.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正确分析实际问题,确定所需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并进行变换操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单元导学案

5面积面积目标导引理解面积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用一致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导入新知口答1.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2.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哪一个面比较大?()设问导读仔细阅读课本60---62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从主题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2.看一看,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哪个大?3.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你也试着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4.猜一猜在例 2 中,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大?5.怎样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用了哪些方法?和你同桌沟通一下。
6.请你和同桌合作着手实践一下。
7.用哪一种图形作面积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答自学检测1.用蓝色描出各图形的周长,用红色表示它们的面积。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 1)1 号图形的面积是()个。
( 2)2 号图形的面积是()个。
( 3)3 号图形的面积是()个。
( 4)4 号图形的面积是()个。
坚固练习1.和同桌说说一些物体表面或图形的面积。
2.达成课本 62 页的做一做并和同桌沟通你的方法。
拓展延长请你设计一个面积是10 个的图案,看谁设计的漂亮。
面积单位目标导引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它们本质大小的空间见解,形成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的表象。
导入新知口答说说什么是面积?设问导读仔细阅读课本63 页例 3,回答以下问题。
1. 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要用()单位。
2.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3. 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边长是()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边长是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
4.着手画一个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
摸一摸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什么物体的表面大概是 1 平方厘米。
(口答)5.用手比划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6.和同学一同在地面上画一个面积是 1 平方米的正方形。
并试一试 1 平方米能够站多少个同学?7.说说你四周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凑近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自学检测1.判断。
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算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单元课时安排:面积 7课时比较面积大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较面积大小P61-62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理解面积的意义。
2.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理解面积的意义。
2.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活动方案】活动一:导入新授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2.小结活动二:探索发现1.独立尝试,得出面积的意义。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2.组内交流,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3.教师点拨,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一、导入新授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二行:画三个三角形
问:第一行的三角形是第二行三角形的几倍?
活动二:我最棒
圈一圈 说一说。课件出示
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共同备课人:本组成员执教人: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1.完成P54第7题
全班读题,理解题意,画图或列式计算。
2.完成P55第8题
理解去年是什么意思,表示两人的年龄都要减一岁。
3.完成p55第9题
认真读题,找准条件,理解两个问题中哪钟颜色的珠子数量不变,哪种珠子是哪种珠子的6倍,哪种珠子应该是多少,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再来想比这种珠子原来的个数是多还是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课题分一分(一) 编写时间授课时间导学内容课本第53--53页内容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理2.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3.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导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认识平均分。
导学难点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前准备各种形状的纸、课件等导学过程温故知新阅读课本第5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每人吃几个?2、如果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每人吃几个?3、现在如果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每人吃几个呢?4、你知道“一半”是什么意思吗?5、你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吗?讨论: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点拨导读1、理解“一半”的意义,认识“21”的含义。
课件演示。
活动一: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一半可以用21来表示重点指导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自测)2、活动二:本内容在课本54页,同学们先完成课本再汇报。
课件演示。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
把其中的()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3、活动三:自学课本第54页比一比(1)谁先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谁会读、写分数(教师课件演示:分数各部分名称、读法以及写法。
)(自测)自我检测第一题:1、从老师所给图形中,找出你喜欢的涂上它的二分之一。
(屏幕出示)2、下面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21表示吗?(屏幕出示)第二题:1、看一看、填一填。
(屏幕出示)2、说一说:涂红色部分的分数。
(屏幕出示)巩固练习课本55页练一练拓展练习板书设计分数像21、41、42、43……等等都是分数。
分数各部分名称:43读作:四分之三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课后反思………分子…………分母…………分数线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2课课题分一分(二) 编写时间授课时间导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内容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有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提高。
(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和教材第73页练习十六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和教材第73页练习十六第2题。
1.先想一想要换算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教师点评和总结:
学具准备: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1厘米=()毫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提问: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回顾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然后填空汇报。
2.回顾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周长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块正方形菜地的边长是18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答案:(1)75(2)324
2.填空。
5平方米=()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49平方分米,合4900平方厘米。
(2)7×4=28(分米)
28分米=280厘米
答:花边的总长是28分米,合280厘米。
二、尝试探究,感悟深化。(20分钟)
教学例6。
1.引导学生探究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课件出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算一算正方形的面积。
2.(1)明确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

2、学
1、阅读课本第70页例6,完成下列各题。
(1)第70页中小男孩是怎样计算出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
(2)第70页中小女孩是怎样计算出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的?
2、学
1、摆一摆: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2、数一数:一共用了()个小正方形。
3、算一算:我每行摆()个,摆()行,列式计算出它的面积是()。
3、展
合作探究
任取一些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将数据填入66页例4表格。
4、找出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学
阅读课本第67页例5,思考并完成下列各题。
1、从例5中,你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请用线在课本上画出来。
2、我会分析。
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请在下面列式,并想一想是估算还是笔算。
3、利用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可以测量我的课桌面的面积。
3、展
1、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问。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难点
1、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
课本第66-67页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课件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
具体内容
复备栏
1、导
测量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很不方便,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长方形的面积,如一块菜地的面积,无法用方格来测量。因此,我们要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规律,运用统一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它的用处非常大哟!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陷入盲目的境地,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在理解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2.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学具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1.组织学生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并交流数图形的过程。
2.导入新课。
1.数出图形的个数,全班交流数图形的方法。
2.准备学习新课。
1.填一填。
(1)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周长是( )。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交流获取的信息。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解决此问题需要的条件和相关知识。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画示意图等方法制订解题计划。
4.组织学生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5.分小组讨论,并汇报解题的方法。
6.组织学生共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1.看课件,收集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经过讨论明确:此题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有关。
要想知道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首先得知道客厅的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各是多少。
3.小组讨论,通过摆正方形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4.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5.组长汇总本组成员的解题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6.检验解题结果是否正确。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答:这个花坛一共可以种72株花。
3.食堂的地面长15米,宽8米,用长5分米、宽2分米的瓷砖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瓷砖?
15米=150分米
8米=80分米
150×80÷(5×2)=1200(块)
答:一共需要1200块瓷砖。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3页第4题。
1.先仔细读题,明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再确定解题方法。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完成教材第74页第7题。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方法一地砖的块数=客厅的面积÷地砖的面积
客厅的面积:6×3=18(米2)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2.经过讨论明确:此题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有关。3.小组合作,制订解题计划,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计划,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完成,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5.汇报解题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6.(1)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与教师一起归纳解题方法。
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6米,宽3米。如果每平方米种4株花,那么这个花坛一共可以种多少株花?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先……,再……”把自己的计划表述清楚)
4.组织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并交流算法。
6.回顾与反思。
(1)引导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并汇报检验方法。
(2)组织学生共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1.读题,收集信息,明确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习准备:比赛用图、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
学习过程: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1.师(呈现下图):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
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模,认识面。
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2)比一比,知大小。
请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3)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大小的经验。
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 面积 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含答案0

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项目内容1.
>”“
<
”或“=
”。
1分米60米30米
2.单位换算。
1米=( )分米70厘米=( )分米
30分米=( )厘米 400分米=( )米
3.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边长是10
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4.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5.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单位换算。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7.>”“<”或“=”。
9平方分米180平方分米
6平方分米 300平方米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学具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透明方格纸等。
参考答案:
1.< < =
2.10 7 300 40
3.1 100 100
4.100
5.100 100
6.800 500 3
7.> < = <。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库车县第三中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主备人:过芳审核:包科领导:班级:三年级日期:2017.2.24 姓名:过芳小组:小数组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会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幼儿园要举行涂色比赛,请你帮帮聪聪小朋友,他该选哪张卡纸?说说你的理由。
二、自主探究(一)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请同学们用摸一摸自己课桌的面,再摸摸课本、练习本等物体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桌面和书的封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和同桌说一说。
(3)再比一比,课桌和黑板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2.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边摸边说,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想一想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小组内交流。
3.察下面图形,说一说这些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
4.看老师提供一个橘子,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5.将数学课本按不同位置摆放(横、竖、斜),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6.概括面积的含义。
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探索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思考哪一个面积大?2.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
3.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三、课堂达标1.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2.猜一猜,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为什么?再想一想,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单位:厘米)库车县第三中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主备人:关娜娜审核:魏学怀包科领导:班级:三年级日期: 2017年4月姓名:关娜娜小组:小数组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推导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烦人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现实性。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西师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西师版)第五单元教案课题五、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 课时共3 课时课型新授执笔教师:导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
2?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价格等,并进行相互交流。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导学重点一位小数和二位小数的读写,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数。
导学难点认识含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写出与小数想对应的分数。
导学学法讲授、讨论导学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水果吧。
汇报交流预设性问题:1、教学例1.(1)观察图,几位同学去商场买水果的情景。
(2) 他们各买了些什么水果?各有多少千克呢?(小明,香蕉:3.25 kg。
小东,李子:2.7 kg。
小红,桃子:0.8 kg。
)(3)这写数与整数一样吗?叫什么数?(4)观察它们时怎样组成的?(出示数位顺序表)(整数、小数点、小数部分。
)(5)3.25怎么读呢?你发现了什么?(三点二五,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6)你知道小数部分的数位吗?(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时十分位,第二位时百分位。
)(7)请大家读0.8、2.72、教学例2(1)看例2图,用元、角、分怎么表示?(2)12.68怎么读?(3)试读其它几个小数,小组内互读,互相纠正。
(4)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读小数的方法。
质疑升华预设重难点内容:1、第103页课堂活动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并说出是几位小数。
2、第103页课堂活动第2题,先填出数的价格,再说说是几元几角几分。
3、练习十八第1题。
区分整数和小数。
反思应用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练习:练习十八第 3、4题。
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一、什么是小数?像2.7、0.8、3.2……这样的数叫小数。
二、小数的读法2.7读作二点七0.8读作零点八2读作三点二12.68读作十二点六八典型错例分析导学反思课题五、小数的初步认识第 2课时共 3 课时课型新授执笔教师:导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5.4面积单位的换算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5.4 面积单位的换算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理解不同的面积单位如何相互转换。
2.能够正确地使用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换算。
学习重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
2.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1.复杂的单位换算问题。
2.将面积单位与其他量进行运算。
学习内容面积单位的换算我们知道,用什么单位来表示一个量是由量的性质来决定的,同一种量有不同的单位,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关系。
在面积单位的换算中,我们要学会以下两种转换方法:1.单位之间的换算我们知道,面积的单位有平方米(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厘米(cm²)、平方毫米(mm²)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平方米(m²)= 100平方分米(dm²)1平方分米(dm²)= 100平方厘米(cm²)1平方厘米(cm²)= 100平方毫米(mm²)因此,要将一个面积单位转换成另一个面积单位,只需根据上述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例如:1.将12平方米转换成平方分米。
解: 12平方米= 12 × 100平方分米 = 1200平方分米2.将2.4平方厘米转换成平方毫米。
解: 2.4平方厘米 = 2.4 × 100平方毫米 = 240平方毫米2.将面积单位与其他量进行换算在实际生活中,面积单位往往要与其他量进行运算,如长度、体积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换算,将面积单位与其他量进行统一,才能进行运算。
例如:1.求矩形的面积已知矩形的长为45cm,宽为60mm,求它的面积。
解:将60mm转换成厘米,有:60mm = 6cm因此,矩形的面积为:45 × 6 = 270平方厘米。
2.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5cm,求它的表面积。
解: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六个面积之和,每个面积都是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 × 5² = 150平方厘米。
2022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课题一《口算乘法》导学案本周习惯: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班级姓名编号: B024课时:一课时课型:新知探究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乘法。
2、我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课前预习提示】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时间预设】温故知新5分学海探秘25分达标检测10分家长签名学习流程教与学一、知识链接快速口算:10×5 100×5 30×2 300×2 90×9 80×4 12×2 24×3 二、学海探秘任务一:1、观察例1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平均每天送300份)(1)列式:____________(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300×10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2、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1)列式__________(平均每天送60封)(2)先口算再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
3、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1)列式:_________(2)独立口算,展示结果,讲清自己的算理。
4、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1)列式:_________(2)我会说口算过程。
任务二:小结算法:将其中一个因数先看作_____位数进行计算,再扩大相应的()数,或将两个因数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再扩大_____________.三、达标检测1、完成59页做一做。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根据自学提纲逐一完成,分组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人可补充指正。
第五单元:课题二《估算乘法》导学案本周习惯: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班级姓名编号: B025课时:一课时课型:新知探究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会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说清估算的思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精选5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精选5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小鞋店》及导学案篇1《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小小鞋店》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过程,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学具:表格、尺子、、鞋号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猜: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
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二、探究发现1、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忙进货。
生1: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
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需要一些多大号码的鞋。
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生4:同学们穿的多的应该多进一些。
2、以本班学生为例,进行鞋号调查问题。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选的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一名调查男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生1:男生鞋号是38号,最小鞋号是33号,女生鞋号是37号,最小鞋号是32号.生2:穿34号和35号的人比较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35号鞋店同学居多。
3、探讨简单的记录方法师:有没有更简洁的记录方法?(1)小组活动交流,探索记录方法。
(2)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把较好的方法记录下来。
(3)请组长汇报本组的记录方法。
可以画圆圈、写正字、写对号等等师: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和发现,你对鞋店的进货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穿那种鞋号的人多,就多进那种鞋。
三、理解应用1、练一练第一题(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汇报2、练一练第二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归纳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开展调查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年级三班级乙姓名课型新授课课题除法估算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除法估算的意义。
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导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1、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要用除法估算来解决。
下面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教材16页中,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大约运多少箱?
(2)小黄从家到学校346米,走6分钟到达学校,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2、说一说这几道算式的意思。
能估算结果吗?
3、自学教材16页例2。
二、交流合作
1、解决第一个问题124÷3≈
(1)独立估算结果:124÷3≈
(2)比较:124÷3≈124÷3≈
120 123
(3)交流,说估算方法。
①124≈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②124=120+4 120÷3=40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可以运一箱,每人大约运41箱。
比较:两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正确的。
两种估算有微小的差别,但都接近准确值,这样的差异在本题中可以忽略不计。
2、解决第二个问题:
(1)独立估算结果:346÷6≈
(2)交流,说估算方法。
①346≈300 300÷6=()平均每分钟行()米。
②346=300+46 300÷6=()46≈48
48÷6=()()+()=()平均每分钟行()米。
③346≈360 360÷6=()平均每分钟行()米。
3、讨论、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
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整()或几()几()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当堂检测
1、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2题
3、教材17页3、4题。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