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泌尿生殖系统的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泌尿系感染ppt课件

泌尿系感染ppt课件

评估方法
定期检查肾功能,通过血液、尿液等指标来评估长 期影响。
管理方法
改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规律服用药物等以管 理长期影响。
随访与监测
进行长期的随访与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 发症或后遗症。
06
泌尿系感染的健 康教育与指导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了解泌尿系感染的症状、 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避免长时间憋尿
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减少细
菌在尿路中的滋生。 02
高危人群的预防与管理
老年人预防管理
01 定期检查泌尿系统健康,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滥用药物,及时就医治疗。
孕妇预防管理
02 定期检查孕期尿常规,合理饮食,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过度。
糖尿病患者预防管理
03 控制血糖水平,定期检查泌尿系统健康,加强个人卫生,避免长时间憋尿。
建议选择易消化、 低脂肪、富含纤维 和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食用过于辛辣 或油腻的食物。
03
生活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勤 换内衣,避免使用 刺激性的清洁用品, 减少细菌滋生的机 会。
04
心理支持
泌尿系感染可能给 患者带来不适和焦 虑,提供心理支持 和安慰,有助于缓 解紧张情绪。
药物治疗与抗生素选择
药物治疗
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 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 排尿。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换内衣裤、勤洗澡、避免不洁 性行为等。
教育患者认识疾病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 卫生习惯
家庭成员的参与与支持
01 家庭成员的教育
教育家庭成员了解泌尿系感染的症状、预防方法和治疗 方法,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

泌尿系统男性生殖PPT课件

泌尿系统男性生殖PPT课件

属支、神经和脂肪组织等。
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
3.肾的构造
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
4.毗邻
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
肾筋膜 5.被膜 从外向内依次为 肾脂肪囊
肾纤维囊 肾纤维囊 肾筋膜 肾脂肪囊
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
(二)输尿管
输尿管 ureters 起 自肾 盂 , 终 于 膀 胱 ,是 一对 细 长 的 肌 性 管 道 。 分为 腹 段 、盆 段 和 壁内 段三部。 1.行程。 2.三个狭窄: ①输尿 管于肾 盂 交接处; ②越过小骨盆上口处; ③穿膀胱壁处。 这些狭窄处是结石 容易嵌顿的部位。
尿道嵴
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
六、阴囊
位于阴茎与会阴之间的皮肤囊袋。
阴囊由皮肤和肉膜构成。 皮肤柔软,易于伸缩,呈暗褐色,
含汗腺和皮脂腺。
肉膜是阴囊的浅筋膜,含致密结
缔组织及平滑肌纤维,其舒缩可调 节阴囊内的温度。
肉膜在正中线向深部发出阴囊中
隔,将阴囊腔分为左、右两部,其 内各容纳一侧的睾丸和附睾。
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
3.膀胱的位置 膀胱位于耻骨联合及耻 骨支的后方,空虚时,膀胱 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充 盈时,膀胱顶及体部分上升 至耻骨联合以上。 毗邻: 前下壁——耻骨联合。 后方——精囊腺、输精管壶 腹、直肠(男);子宫、阴 道(女)。
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
(四)女尿道
行程 特点
短而直,仅长5cm, 管腔较宽,直径约0.6cm, 仅有排尿功能
肾门 renal hilum:位于肾内侧 缘中份,是肾盂、肾的血管、神 经、淋巴管等进出肾的门户。 肾蒂 :进出肾门的结构被结缔 组织包绕总称为肾蒂。 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 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 肾盂; 从上向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 肾盂 肾窦 renal sinus :肾门向肾内 扩大的不规则腔隙,容纳肾盂、 肾盏、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与检查PPT课件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与检查PPT课件

密闭式冲洗法的方法
膀胱冲洗的操作步骤
评估:核对医嘱
患者:全身情况、心理状态、疾病知识、局部情况 环境:
用物:膀胱冲洗器、安尔碘、棉签、弯盘、手套、治疗巾 冲洗液:符合病情需要、温度(一般为35~37℃)
实施 健康教育
实施
*带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按输液法连接膀胱冲洗器,排气;将膀胱冲洗装置挂于输
液架上 *戴手套,导尿管消毒后与膀胱冲洗器的锥型接头端连接,
喇叭口端与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袋相连 *开放引流袋阀,排空膀胱后夹闭引流管 *打开冲洗器速度调节器,进行膀胱冲洗,溶液进入200~
300ml,患者有尿意时,关闭冲洗管,打开引流管,将灌入的 液体放出;如此反复冲洗
持续膀胱冲洗的方法
开放式冲洗的方法
就是用膀胱冲洗器或大注射器进行冲洗的方法。
实验室检查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目前最常用的前列腺癌生物标记
健康男性血清PSA<4ng/ml,如>10ng/ml 应高度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
IVP示左肾积水,逆行造影示左输尿管中上段扩张 迂曲,梗阻端多个大小不等的圆点状充盈缺损
影像学检查
(四)肾血管造影
主要有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肾动 脉造影、静脉造影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等方法 适应证:肾血管疾病、肾损伤、肾实质 肿瘤等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者;其他同排泄性 尿路造影的禁忌证
影像学检查
静脉尿路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示意图
排泄性尿路造影示意图
静脉尿路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造影(IVP)
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影像学检查
(三)逆行肾盂造影
适应证: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清晰或 禁忌者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ppt课件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ppt课件
3、医源性因素,侵袭性检查、治疗。 4、女性尿道解剖的特殊。
2021精选ppt
5
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 2、血行感染。 3、淋巴感染。 4、直接感染。
2021精选ppt
6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发热,腰痛,膀胱刺 激症状。 下尿路感染:主要以尿道,膀胱刺激症状 为主。
4、影像学检查 KUB IVP CT MRI B超
意义为:有无畸形、梗阻、结石、
肿瘤、BPH、尿流动力学
功能、分肾功能、反流、
残余尿量。
2021精选ppt
10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定位治疗。 3、感染来源。血行、上行。 4、解除梗阻。 5、去除诱发因素。 6、测尿酸碱性。 7、抗菌素的应用。(尿细菌培养+药敏)(症
2021精选ppt
7
2021精选ppt
8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1)尿标本的采集
中段尿、导尿、耻骨上膀胱穿刺。
2、尿培养 菌落数 〈 10/ml为污染
10~10/ml可疑
〉10/ml感染
2021精选ppt
9
检查方法
3、定位检查症状鉴别、尿常规、尿培养、 尿荧光免疫、尿酶测定及膀胱镜检。
0 4 /2 0 0 4
3
致病菌: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 杆菌。
最常见的为肠道细菌。60%~80%为大肠 杆菌。
少部分为结核杆菌、淋球菌、衣原体、支 原体等。
2021精选ppt
4
诱发感染的因素
1、梗阻因素,先天性生殖系统异常,结 石,肿瘤,狭窄,BPH。
2、机体抗病能力减弱,糖尿病,妊娠, 贫血,肿瘤。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汇报ppt课件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汇报ppt课件

推广预防性措施
03
向公众介绍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不
洁性行为等,降低感染风险。
05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 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
病原学研究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可引起泌尿生殖系 统的感染。目前已知的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有多种,如解脲 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
流行病学研究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其发病率 因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 于卫生条件较差,该病的发病率较高。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 适感。
中成药
如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中成药,对 于缓解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症状 也有一定疗效。
04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
个人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注意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公共 浴巾、浴盆等。
避免不洁性行为
03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诊疗策略及实施 建议。
04
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
02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是指由支原体 引起的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感染。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 原核生物,常导致人类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尿道炎、 前列腺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分析现状
总结目前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诊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 诊疗措施提供依据。
探讨诊疗策略
提出针对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诊疗策略,包括预防、诊断、治 疗及随访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汇报范围
01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定义、发病率、 传播途径及危害。

泌尿系男性生殖系统诊断治疗指南课件共34页文档

泌尿系男性生殖系统诊断治疗指南课件共34页文档

五、诊断
泌尿系生殖系统结核无特异性症状,因 而导致诊断困难。
对于泌尿系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显效 应考虑结核可能。
部分患者出现背部、腹部及耻骨上疼痛 及血尿、尿频和夜尿次数增多。少数患 者出现肾绞痛。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 下降和盗汗较少见。
脓尿、蛋白尿是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 常。
附睾结核的典型表现为慢性附睾炎,合 并有阴囊皮肤瘘管者应首先考虑结核。
菌,但尿脓毒血症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且真菌引起的脓毒血症比率逐渐上升。
有关尿脓毒血症的细菌菌谱文献报道不
多,通常以复杂性的和院内获得性尿路 感染的细菌菌谱来替代[31,33,34]。总的 来讲,大肠埃希菌大约占50%,变形菌 15%,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15%,铜绿 假单胞菌5%,革兰阳性菌15%[35,36]。 如果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毒力更低的细
对于仅有反复发作的血精患者应考虑前 列腺或精囊结核可能。
痛性睾丸肿大可能是睾丸结核唯一的就 诊症状。
1.结核菌素试验(推荐)
48-72小时达到最大程度,表现为红斑, 中心有硬结形成。 无硬结或硬结<5mm为阴性。 5-9mm为阳性。 10-19mm为中等阳性。 >=20mm或不足20mm但局部除硬结 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双圈反 应为强阳性。
菌如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铜 绿假单胞菌也可以引起尿脓毒血症。
五、细菌耐药性
由于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规范,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国内资料显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 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近50 %或以上,对阿莫西 林/克拉维酸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1 %和 71 %[37]。国外报道有50.1%和22.1%的革兰阴性杆菌 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而对左氧氟沙星 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高达到91.9%[38]。在社区脊髓 损伤截瘫患者中,大约2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对氟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在长期应用抗菌药

抗生素详细介绍PPT课件

抗生素详细介绍PPT课件
➢ 亦可用于治疗乳房炎及子宫内膜炎、禽伤寒、霍 乱、鸡白痢、肺炎、支气管炎、输卵管炎、畜禽 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猪胸膜肺炎、犊牛白痢 等病症。
➢ 亦可用于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 复方制剂(与氟氯西林按1∶1组成)—— 新灭菌 ➢ 抗菌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
(一)青霉素类
④转化与排泄:
以原形经近曲小管主动分泌;与丙磺舒合用 可使青霉素作用时间延长 肌注治疗剂量的青霉素钠或钾的水溶液后,通常 在尿中可回收到剂量的60~90%,其中约80% 的青霉素由肾小管排出,20%左右通过肾小球过 滤。
由于青霉素在消化道中因水解或被产青霉素酶 的肠道菌所破坏,因此粪便中不含或含很少量青 霉素。
复合物; ➢ 靶位变化: ➢ 药物进入细菌体内减少;
(一)青霉素类
对耐药金葡菌感染的治疗,可采用半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及氟喹诺酮 类等药物等进行治疗。
(一)青霉素类
[应用]
①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所引起的: 马腺疫、猪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 乳腺炎、子宫炎、化脓性腹膜炎、创伤感染等;
亦相应延长;
(一)青霉素类
[不良反应]
本品毒性较小,较严重的反应是过敏性休克, 狗、猫多见,其他动物亦偶有发生。发生过敏反应 后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急救。
交叉过敏反应:病畜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 其他青霉素也过敏,也可能对头孢菌素过敏。
下列情况应慎用:①有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 ②肾功能严重损害时。
➢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 特点是对绿脓杆菌有较好疗效。 ➢ 用于绿脓杆菌感染时,因其毒性小,不损害肾脏,
故比庆大霉素和多黏菌素优越。 ➢ 但本品单用时,细菌易产生耐药性。与庆大霉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殖,终而侵袭组织而引起感染。这也是尿路感染
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尿路上皮细胞能分泌粘蛋白,如氨基葡萄糖
聚糖、糖蛋白、粘多糖等,皆有抵制细菌的粘附
作用。粘蛋白似一层保护屏障,当保护层受到损
害,细菌就能粘附于尿路上皮细胞表面而引起感
染。
第五页,共五十五页。
防御机制(fánɡ yù jī zhì)
输尿管开口抗返流:一旦(yīdàn)细菌在膀胱形
机体抗病能力减低:
糖尿病、高血压、妊娠、先天免疫缺陷等。
医源性因素:
泌尿系器械(qìxiè)检查,如留置导尿管、造病管、 膀 胱镜检查、尿道扩张由于无菌观点不严或擦伤粘 膜,可引入致病菌而使原有病变扩散或诱发感染。
第七页,共五十五页。
诱发(yòufā)感染的病理基础
肾实质病变 :
间质性肾炎、肾损伤、肾功能衰竭等。
男性常继发于其他 病变 (qítā) ,如急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肾感染、结石,或尿道狭窄等。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五页。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五页。
病理
常为浅表膀胱炎症,仅累及粘膜及粘膜下层。
粘膜充血、水肿、有片状出血斑、炎性细胞浸润。 以尿道内口及膀胱三角最明显。可有浅表溃疡或 覆 盖 脓 苔 。 一 般 情 况 (qíngkuàng) 下 有 自 愈 倾 向 , 经 治 愈后粘膜可不遗痕迹。若治疗不彻底或有上尿路 感 染 , 有 残 余 尿 或 异 物 存 在 的 情 况 (qíngkuàng) 下 , 炎 症常转为慢性。
若致病菌及诱因未彻底去除,即可转变成慢性肾 盂肾炎。
第十五页,共五十五页。
临床表现
发热 来势急剧,体温可升高至39℃以上,伴有 发冷、畏寒、筋骨酸痛、头痛、恶心呕吐、食 欲不振。热型类似败血症,持续1周后可以消退, 2周后逐渐恢复。

合理应用抗菌素PPT课件

合理应用抗菌素PPT课件
如煌始漆汞趴墓碗郎想亚财淆搁咙川激才野航其叠孺衅依贫磺镜梭枢酬垢合理应用抗菌素合理应用抗菌素
尿路感染
单纯性80%以上为大肠埃希氏菌 呋喃妥因,磷霉素,一代头孢,SMZCO,氟喹诺酮类-耐药已达50%以上复杂性仍以大肠埃希氏菌多见,30%-50%,也可为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氨基糖甙类,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院内获得者可为葡萄球菌属、念球菌属等 一、二代头孢,氟康唑疗程:急性下尿路感染初发 口服 3-5天 急性肾盂肾炎伴全身症状 注射 2-4周 反复发作4-6周
社区获得性肺炎
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留取痰标本,严重者同时留取血培养标本。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军属病原体也常见,有肺部疾患者,病原菌可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葡菌。一代、二代头孢±大环内酯类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环内酯类三代头孢±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殆苏佳柬晃刀嫩移递审禽仇抱悼殿湖唾悄爹方鼎馆瞪漆嵌染食次疡姆傀侍合理应用抗菌素合理应用抗菌素
杀菌/抑菌耐药性毒副反应菌群失调变态反应研发昂贵
铂彼罐监曹踏唐桌绝卷绣擂寥丸群蝴唤渠畴侣肛枯隋果另飞吵祭膛办赵察合理应用抗菌素合理应用抗菌素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大体可分为:(1)副作用,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它作用;(2)毒性反应,如广谱抗菌药物酮康唑及其制剂引起肝损害及其它器官损害;(3)后遗反应,多数的不可逆器官性损害,如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4)过敏反应或超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5)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红霉素和茶碱同时使用,引起茶碱血浓度过高,甚至中毒;(6)二重感染,长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菌群失调。

泌尿系统疾病抗生素正确使用PPT课件

泌尿系统疾病抗生素正确使用PPT课件

案例二:肾盂肾炎的抗生素治疗
总结词
足量足疗程,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治疗 肾盂肾炎需要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在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肾盂肾炎复发的重要措施
是加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总结词
合适的剂量和足够的疗程是确保抗生素疗效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肾功能状况,计算合适的给药剂量。同时,根据感染的 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确定合理的治疗疗程。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停药 或更改剂量。
04 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01
02
03
泌尿系统疾病抗生素正确使用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 抗生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介绍抗生素在泌尿系 统疾病中的重要性
强调正确使用抗生素 的必要性
分析当前抗生素使用 存在的问题
抗生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三:前列腺炎的抗生素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个体化治疗,综合管理
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尿 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前列腺炎需要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 应结合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管理措施,提高治 疗效果。预防前列腺炎的复发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长时间久坐、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课件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课件
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除仍以大肠埃希菌 多见(30%~50%),也可为肠球菌属、变 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尚有葡萄球菌属、 念珠菌属等。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2016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分析
上尿路感染:因不能除外血流感染,故所选择抗菌药 物不仅需要在尿中有高浓度,血液中也需要保证较高 浓度。
呋喃妥因和磷霉素等药物可在尿液中具有很高的浓度 。但其血药浓度较低,故仅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而 不能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
左氧氟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 度均高。既可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又可用于治疗上 尿路感染。
下尿路感染:应选择尿中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的抗菌 药物,否则即使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为敏感,但尿中药 物浓度不足,也不能有效清除尿中病原菌。
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伏立康唑,尿标本分离的真 菌通常对这些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因这些药物尿 中浓度低,不能用于治疗真菌所致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诊断与Βιβλιοθήκη 泌疗尿中外国科专抗家菌共药识物(使2用01规5年范版课)件
清洁-污染手术:推荐在术前30~60分钟给予头孢 菌素类、或青霉素加酶抑制剂、或复方磺胺甲噁唑、 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并维持用药达24-48小时。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课件
污染手术:推荐在术前30-60分钟给予二代头 孢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加酶抑制 剂、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并维持用药达7296小时。涉及肠道手术者应加用甲硝唑,并在 术前24小时口服新霉素加甲硝唑。
第二代或第三 代头孢菌素 氟喹诺酮类
酶抑制剂(哌拉西 林/他唑巴坦) 碳青霉烯类

药理学之抗生素ppt课件

药理学之抗生素ppt课件

-
16
2、青霉素G特点: 优点: 对G+菌的强大杀菌作用;
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毒性极小。 缺点:口服无效(不耐酸),需 iv 或 im; 抗菌谱窄; 过敏; 不耐β-内酰胺酶。
-
17
3、青霉素G药动学: 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注射给药。
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能分 布于各种关节腔、浆膜腔、肝、肾等组织。
3、透入脑脊液。 4、无肾毒性。
-
33
头孢菌素临床应用:抗严重细菌感染
第一代: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口服用于轻中度呼吸道,尿路感染。
第二代:用于G-菌感染。 第三代:用于尿路感染和危及生命的败血症、
脑膜炎、肺炎等严重感染。 第四代:对G+ 、 G-均高效。用于金葡
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嗜血杆菌性肺炎、 败血症等。
表现: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胁痛、心跳加快等, 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③肌注局部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
20
青霉素过敏原因: 青霉素具有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水溶液 不稳定,可发生:
1、降解反应:生成青霉噻唑酸、 青霉烯酸等降解产物;
2、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这些致敏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引 起变态反应。
4
History
Paul Ehrlich :建立选择性毒性概念;
In 1928,Sir Alexander Fleming:
苏格兰生物学家,发现 Penicillium notatum可使培养的葡萄球菌裂解、死亡。
但感染创口涂抹、染菌鼠喂食培养物均 无效。健康动物注射:仅仅观察了毒性。
停止进一步研究,但在1929年的论文中 提及。
对绿脓杆菌,厌O2菌有效。 头孢他定:最强的抗绿脓杆菌抗生素。 2、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 > 第1代头孢。 3、基本无肾毒性。 4、可进入脑脊液。

抗生素在泌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泌生殖系统感染

抗生素在泌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泌生殖系统感染

抗生素在泌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泌生殖系统感染抗生素在泌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泌生殖系统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入泌尿生殖系统引起的感染,包括尿道感染、阴道炎、性传播感染等。

抗生素是治疗泌生殖系统感染的一种常见药物选择,对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良反应。

本文将讨论泌生殖系统感染中抗生素的应用选择。

1.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抗生素可分为细菌静菌药物和细菌杀菌药物。

细菌静菌药物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如磺胺类药物;而细菌杀菌药物能直接杀死细菌,如β-内酰胺类药物。

根据化学结构,抗生素可分为β-内酰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2. 抗生素的选择原则在治疗泌生殖系统感染时,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选择抗生素的原则:2.1 对致病菌敏感:根据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对致病菌具有较强杀菌或抑菌作用的抗生素。

在选择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2.2 安全性:抗生素的选择还要考虑其安全性,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不同抗生素的毒性和副作用有所不同,在应用时需谨慎,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肾功能进行个体化调整。

2.3 安全剂量:在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药物的剂量。

剂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疗效,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4 经济可行性:选择抗生素时还要考虑药物的价格和患者的经济状况,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影响治疗的持续性和效果。

3. 常用抗生素的应用在泌生殖系统感染的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包括:3.1 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

这类抗生素广谱抗菌,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杀菌作用,适用于大部分泌生殖系统感染。

3.2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
• 定义:指不合并有代谢、功能或解剖的异常,近期 未接受泌尿外科手术和器械检查的患者
•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是女性常见病,常伴有尿道炎 • 25%~30%的女性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 • 应用阴道隔膜杀精剂危险性增高,使阴道的乳酸杆
菌群减少,大肠杆菌粘附上皮细胞能力增强,增加 细菌在阴道繁殖的危险性 • 新的性伙伴、性交后排尿延迟、尿路感染史是危险 因素
分泌的黏液
二UPEC的毒力因素包括
1溶血素、细胞毒坏死因子
2含铁产气杆菌素 3荚膜 4脂多糖
三尿路中细菌的附着
UPEC的黏附器官-菌毛,4种:S菌毛、 Dr家族黏附素、P菌毛、1型菌毛 1型菌毛分布最广,与膀胱感染关系密切 1型菌毛远端纤毛结构包含 Fim F、Fim Gt、 和黏附素Fim H Fim H与膀胱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是UPEC 在膀胱克隆繁殖引起尿路感染的关键
9预防
• 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女性 Estrogen:增强阴道和尿道上皮,降 低阴道PH,利于乳酸杆菌繁殖,减少 阴道尿路病原菌的繁殖,降低再感染 的发病率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女性 停用杀精剂阴道隔膜和润滑剂
是否抗生素预防方案? 抗生素治疗时间?
细菌毒力和机体防御 的机制
一膀胱的初步防御反应
尿液冲刷 低PH值和低渗环境 尿中的盐、尿素、有机酸抑制细菌的生长 乳铁蛋白 其他:T-H蛋白、低分子糖、分泌性IgA、尿路
一、泌尿系统感染
•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s) 最常见的是膀胱炎和肾盂肾炎
• 在美国,65岁以下妇女,1/3有一次以 上的UTLs
• 致病细菌常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在美 国70%~90%的社区,50%医院的获得 性尿路感染致病细菌
分类
• 1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 • 2复杂性尿路感染 • 3复发尿路感染
抗生素的选择 尽可能少的扰乱自然的阴道和肠道的菌落 革兰氏阳性菌,如乳酸杆菌存在肠黏膜薄生物膜 内,对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第一道防御作用 呋喃坦丁破坏自然肠道菌落最少,但消灭阴道细 菌能力有限
急性膀胱炎 单次抗生素不如3日治疗效果 TMP-SMX 3日疗程为标准治疗 复杂性尿路感染 严重者静脉用药,常用喹喏酮类或头孢类 存在解剖异常或尿路梗阻,合并代谢或免疫疾病 要祛除病因,根治合并症
对复发细菌尿患者的尿和粪便分离克隆出 来的E.大肠杆菌分析,证实尿路感染主 要致病的菌株存在患者直肠内
急性膀胱炎的主要致病菌
E.大肠杆菌
80%
S.腐生葡萄球菌 5~15%
其他:变形杆菌、克雷百杆菌、肠球菌
男性:E.大肠杆菌、肠杆菌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体
• E.大肠杆菌 • 假单胞菌、肠杆菌、沙雷菌、不
2复杂性尿路感染
• 泌尿系统解剖或结构存在异常或功能 障碍,如:先天性尿路畸形、尿路梗 阻、BPH、结石、神经性膀胱等;
•代谢、内分泌紊乱和免疫缺陷, 如:糖尿病、应用免疫抑制剂等 •尿路感染病原体和多种耐药病原体引 起的尿路感染少见
3复发性尿路感染
• 定义:来自尿路以外的细菌新感染(再感染); 或来自尿路内同一病原菌持续存在
六尿路感染难治和复发的原因
1细菌被细胞内包裹 2细菌在细胞脱落前可移出细胞,并进入
其他细胞 3表皮细胞脱落后,暴露的新内层细胞更易
感染 4细菌分类
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 1阻断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 古霉素、杆菌肽类
• 2阻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氨基糖甙类、四环素、 氯霉素、红霉素

尿中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上下尿路感染
6诊断
• 下尿路感染:下尿路刺激症状,尿频、 尿急、尿痛,血尿(40%),下腹部 和耻骨上痛,很少高热;镜检、尿培 养
• 复发和难治尿路感染:B超、静脉肾 盂造影、膀胱镜检查-原因
• 男性原发膀胱炎少见-寻找原因
7鉴别诊断
• 女性尿道综合征:下尿路刺激症状,下腹部坠胀 感,每次排尿量少。尿常规多无异常。可能与尿 道外口及处女膜伞形状异常,尿道远端周围组织 纤维化,或外括约肌痉挛。治疗不同
• 95%以上女性复发感染是再感染,不是持续感染, 一般不存在尿路异常
• 女性第一次感染后,27%在27月内至少有一次复 发
• 尿路感染一周内复发, 应进行尿分析、尿培养、药敏测定——确定病原菌 寻找原因:感染结石、单侧感染性肾萎缩、单侧重
复或异位输尿管、尿路异物、感染性尿道旁腺
4病原体
粪便-会阴-尿理论:感染细菌主要来自肠 道细菌
动杆菌、肠球菌 • 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
5实验室检查
• 镜检:>5/高倍视野
• 细菌尿:细菌数>105/ml尿
• 正确的留尿方法
• 细菌培养+药敏:严重感染、复发、持续、复杂性 尿路感染必须进行
• 其他:亚硝酸盐检验浸条检测细菌
白细胞酯酶检验浸条检测脓尿
酶标抗体包被细菌染色技术:上下尿路感染
四1型菌毛介导的细菌侵入
膀胱上皮细胞包裹UPEC有利于细菌的生长、致病 动物实验证实,膀胱上皮细胞内细菌的生存率大于
细胞外 1型菌毛中的Fim H介导了UPEC的膀胱上皮细胞 内裹
1避免了尿液的冲刷 2为细菌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外部环境 3更多的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为细菌的进一步
感染致病或复发创造了条件
五膀胱的进一步反应
1膀胱上皮细胞的片状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和
细胞因子的参与 上皮细胞的片状脱落为机体的防御措施之一, 排出细菌感染的细胞
2细菌脂多糖刺激膀胱上皮细胞分泌IL-6和IL-8 IL-6扩大释放中性粒细胞的信号,尿中IL-6浓度 与感染严重程度成正比。 IL-8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 细菌侵入几小时后,就能检测到IL-6、IL-8
• 泌尿系结核:尿常规有红白细胞,尿液酸性。尿 液找到结核菌,静脉肾盂造影有改变;膀胱镜膀 胱黏膜表面形成结核结节,溃疡面
• 膀胱癌:广泛原位癌或浸润癌 • 前列腺炎:急性可有高热
8治疗
• Infections Diseases Society确定五种类 型
• 1女性急性非复杂性(下尿路)尿路感染 • 2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 • 3复杂性尿路感染和男性尿路感染 • 4无症状细菌尿 • 5复发性尿路感染(抗生素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