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3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3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运动规律。
但部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2.教学难点:平移和旋转的辨别,以及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的运动规律。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图形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用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利用教具或纸牌进行平移和旋转。
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运动规律。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图形是平移还是旋转,并解释原因。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辨别和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并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于图形的运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辨别和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4.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与拓展: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性质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和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包括平移、旋转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运动的本质,学会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图形的运动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其特点。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并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从而理解和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幻灯片或视频,用于讲解和展示图形的运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荡秋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图形的运动。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图形是怎么运动的?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图形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运动。
提问:这些图形是怎么运动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画出平移和旋转的图形。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运动规律。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提问:你们是怎么解决的?你们的解法是什么?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运动有哪些实际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建筑设计、游戏设计等。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
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分析学习图形的运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的运动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实例观察,使学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运动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旋转(一)图形的旋转(二)、图形的运动、欣赏与设计。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在图形的旋转中,经历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
对“图形的旋转”的再认识分成了两个课时。
“图形的旋转(一)”活动,教材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旋转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图形的旋转(二)”活动是在前一课时“旋转线段”的基础上,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运动的过程。
教材呈现了多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形成复杂图形的情境和多个拼图游戏,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运动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每一个情境和游戏中,图形运动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运动过程的多样性。
在教材呈现上,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与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丽和世界的神奇。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2)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2)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和特点,学会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来设计和创作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2.学会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来设计和创作图形。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学会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来设计和创作图形。
2.教学难点:平移和旋转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和转换。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图形动画。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3.教学工具: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利用教学素材和工具,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规划路线等。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会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或旋转,会用平移和旋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对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区别和平移、旋转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或旋转,用平移和旋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和学习单,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反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现象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如:平移是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旋转是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轴对称是指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例如,一张纸牌沿中间折叠,两边完全重合。
2. 请用图形运动的规律,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
答案:一个简单的图案设计可以是两个相交的直线,通过平移和旋转这两个直线,形成一个有趣的图案。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索图形运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规律时,学生可能会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概念产生混淆,难以准确理解和区分。此外,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将抽象的图形运动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部分学生可能在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图形的运动”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图形的运动”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几何图形的运动规律及其性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设计有趣的图案等。
学习者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图形的运动,包括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的变换方式。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进一步掌握这些图形运动的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能够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学会用这些方式进行图形变换。
2. 能够灵活运用图形运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3. 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想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
2. 学会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方式进行图形变换。
教学难点:1. 能按要求画出一个基本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简单的图形变换,对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图形的运动特征和变换方式。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也在逐渐发展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想象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特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它们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教学内容呈现:教师依次介绍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特征。
例如,教师说:“轴对称是指图形可以通过一个轴线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对称一致。
平移是指图形在平面上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整体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旋转是指图形绕一个中心点旋转一定角度,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放大与缩小是指图形按比例增大或缩小。
《图形的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图形的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案:《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中的相关知识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平移的定义和特点2. 旋转的定义和特点3. 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 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直观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折纸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折纸、笔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平移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图形卡片和折纸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平移的变化。
2. 介绍旋转的定义和特点,同样通过图形卡片和折纸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旋转的变化。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拼图、设计图案等,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之间相互检查,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和特点2. 旋转的定义和特点3. 平移和旋转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请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一个图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师:今天我们要帮助淘气和笑笑出谋划策,一起来挑战吧!先看第一关。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活动一:呈现情境图(教材第32页)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图,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说说你的做法。
师:同学们可以亲自动手用学具在书本的方格纸上摆一摆,同桌互相交流!生1: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
生2: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
追问:无论先后,都是向上平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问:你们觉得这两种平移方法哪种比较好?为什么?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师:很好,图形①已被移入七巧板相应位置,恭喜你们,第一关挑战成功。
笑笑说要继续挑战第二关,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师: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请同学们按分组合作。
要求:(1)4人为一组,试着在方格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换图形,可以摆一摆,画一画。
(师巡视指导)(2)组内互相交流想法。
(3)每组的小组长汇报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结果?组1:可以先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组2:可以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师:你们真的很棒,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既利用了平移又运用了旋转把图①和图②送回了家。
别的小组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其他小组汇报不同的方法)师:同学们能从绕不同的点,不同的方向来探究知识,真了不起。
小结:平面图形的运动中,平移的二要素是方向和距离,旋转的三要素是中心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板书),还要注意平移时找准对应点,旋转时找好关键线段。
师:利用七巧板还可以拼出各种有趣的图案,你们也来试试吧!学生分享设计作品,感受数学美!师:同学们善于思考,给你们点赞!那么关于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第三关,你们是否有信心继续接受挑战呢?2.活动二课件出示情境图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了解图形的运动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感受和欣赏图形的美都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运用平移、对称、旋转设计有趣的图案,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和具体情景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指定的要求画轴对称图形或将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旋转。
2、整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整理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新授时已有较好的掌握。
本节复习,重点是运用。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知识的应用。
重点、难点: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提纲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观察给出的图形,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3、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试一试。
刚才我们解决了关于图形运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相信同学们已经将记忆中我们学过的有关图形运动的知识调动起了,下面我们将这些知识系统的进行整理。
二、自主学习,回顾整理。
(一)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发给大家的自主学习提纲内容进行思考、讨论。
自主学习提纲:1、图形的运动有几种?分别是什么?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种图形运动方式的意义和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七巧板”等具体情境,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等多次运动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观察、操作、分析、想象,尝试有条理的表达图形的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图画还原”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图画还原”的思考或操作步骤。
教学重点:运用平移、旋转等方式分析图形的运动过程。
教学难点:用运动后的图形反推之前的图形。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生活中的图片,给图片分类。
分类结果:平移、旋转、轴对称。
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图形运动的三种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图形的运动。
2.思考:如何判断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或者轴对称呢?物体或图形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就是平移。
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就是旋转。
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今天我们要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二、自主探索,交流分享。
挑战一:移一移。
(课件出示)如图所示,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1.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1)独立观察图,想一想怎样平移,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说一说。
然后与同伴交流。
(2)组织学生全班进行交流。
(3)思考:在描述图形平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需要说清楚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平移了几格?即平移的2要素方向和距离。
2.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转将图②移入七巧板中相应的位置吗?(3)思考:在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需要考虑图形是绕着哪个中心点旋转,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旋转了多少度?即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挑战二:画一画。
(课件出示)请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图形的运动。
(教材第32~34页)1.通过观察实例,了解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新图形的过程。
2.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经历用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课件、七巧板等。
师:我去了北京博物馆参观了一次民族绘画展览,欣赏到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当时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而形成的精美图案)师:这些图案美吗?生齐:美!师:你们知道吗?在这些美丽的图案中还隐藏着数学的奥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发现?生:这些图都是由几个一样的图案组成的。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但更准确点说,它们是由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而形成的。
这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图形的运动。
(板书:图形的运动)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七巧板图。
师:同学们,在这个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谁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可将图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
师:那么如何通过平移和旋转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呢?生1: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
生2:也可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
2.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第2个问题。
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然后再将得到的图形向右平移5格。
师:要我们做什么?生:画出旋转和平移后的图形。
同桌讨论,合作完成、汇报,说出自己的画法。
生1: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
生2: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对于难点三,教师可以提供模板和指导,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渐增加难度,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组合和设计方法,以突破综合运用的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物体移动或旋转的情况?”比如,你们玩过的跷跷板就是一个很好的旋转例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运动的奥秘。
此外,我觉得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能还需要更加深入和具体。虽然我已经尽力通过举例来解释,但学生的接受程度还是有差异。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互动和问题解答,来巩固学生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课程的时间安排。我发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时,时间稍微有些紧张。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精确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平移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直线移动,而旋转是指物体绕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这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开门、转动的风车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时钟的指针是如何绕中心旋转的,以及推拉门是如何进行平移的。这些案例展示了图形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及性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改变图形的方向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课时主题图形的运动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七巧板”等具体情境,经历三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等多次运动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观察、操作、分析、想象,尝试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图画还原”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图画还原"的思考或操作步骤。
2.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平移旋转,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2、3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呈现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设计了“七巧板”中的两个图形运动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方格纸上图形的运动过程的观察与交流,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同时,通过选择“七巧板”以及试一试中“图画还原”这样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在学习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本课是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运动,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5.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我来说一说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我能通过平移或旋转将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我的方法:同伴的方法:教师活动11、教师巡视课堂组织。
2、提醒学生平移的距离是一个个小方格,而不是一段段的线段。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七巧板和在方格纸上独立画图,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 1、小组交流教师活动21、巡视课堂组织教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运动方式,并能应用这些运动对图形进行变换。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图形变换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图形运动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学生将学习图形在平面上沿着直线方向进行平移运动,理解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2. 图形的旋转:学生将学习图形绕着一个点进行旋转运动,理解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3. 图形的翻转:学生将学习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进行翻转运动,理解翻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的基本运动方式,并能运用这些运动对图形进行变换。
2. 难点:学生在理解图形运动时,可能会对运动的方向、角度、中心点等概念产生困惑。
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师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如三角形、正方形等,用于演示图形的运动。
2. 学具:学生需要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自己操作和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运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探索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运动,理解这些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3. 讲解:教师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运动进行讲解,强调运动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4. 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运动知识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1. 图形的运动2. 内容:平移运动: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进行平移旋转运动:图形绕着一个点进行旋转翻转运动: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进行翻转作业设计1. 练习题: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运动进行解答。
新北师大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
师巡检,并给学困生帮助。
师: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画一画,看看他们谁做的对!
师展示。
(1)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如图①。
(2)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如图②。
四、记录图形移动位置的还原过程
1.提出问题“图1是一幅由四张卡片组成的图,图2中有两张卡片移动了位置。
”
2.师:同学们先仔细观察,小组讨论,
每小组请一位同学把结果分享给大家!
请在演草本上做好记录!
师对记录结果进行评价。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你有哪些
收获?
六、板书设计。
生讨论。
生分享。
生展示记录结果。
①
②。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的运动》。
2、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一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中的内容。
它是对所学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再认识和整理。
是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让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是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俄罗斯方块游戏、生活中的图案、印章、枕席等引入,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复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数学来源与生活,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经过多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图形运动的方式,初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能够借助实物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也能按着要求将图形移动,具备了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学生在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时较困难,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不深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不强。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②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2)过程与方法:①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②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②在学习活动中欣赏并体验图形的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情感。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图形的运动方法,加深对图形及运动方法特征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运动(北师版)(2016年4月)
颍东区正午镇陈寨小学侯树虎
课题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借助七巧板,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等现象。
2、通过用旋转、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上学路途远,差面大,给教学带来难度。
教学重点: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图形的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
让学生学习课本32页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活动一(课件出示)
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师: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说说你的做法。
生:(通过观察回答)图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就可
以了。
师: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车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同桌两人先观察,然后互相说自已的想法。
(1)可以先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可以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一活动中既利用了平移又运用了旋转把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活动二
课件出示(如图,三角形)
师:你能将图形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然后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吗?
同桌的同学合作在学习卡上的方格中,按照要求动手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尝试把变换的过程描述记录下来。
交流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
师生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P33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P33~34练一练1~5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学生说一说教学板书
图形的运动
平移的二要素:方向、距离;
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