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语文1钱导学案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1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1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
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1 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探讨本文的中心论点
2.了解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把握文章论证结构
2学情分析
《钱》是一篇研讨经济学脉络的文章,其专业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但是作者结合实际,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地引导了学生去理解。
我校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欠佳,这样的论述文比较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理解了经济学脉络,把握此类论述文的结构,同时, 联系个人体验,反观自己的价值观,达到学生语文素养和价值取向的均衡发展。
3重点难点
(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
播放视频《钱,去哪儿了?》让学生弄清楚“钱”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畅言对“钱”的看法。
活动2【讲授】走进文本
1、整体感知
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钱”是什么?
“是一种信用符号。
”。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 雷雨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

《雷雨》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
2、了解以“雷雨”为题的象征意义,并把握《雷雨》的内容与结构。
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品味个性化语言和戏剧冲突。
课文助读:一、曹禺和《雷雨》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粤教版 2.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必修五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3 编写人:丁建宏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课题: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学习目标】1、能记住有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规则和信用),能说出本文“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2、会运用加小标题、使内容清晰的写法以及“例证”“反证”等论证方法。
3、体验讲法制,讲信用;【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 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2、难点:对市场经济中的规则和信用的理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第10页内容,阅读《随堂优化训练》第6页内容,对相关字词、论证方法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掌握议论文写作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标出中心论点,并简要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来进行论述的。
(练习二)A_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绪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每段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二、预习小结:(概括文章中心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知识梳理:运用第一课中学习的方法(概括段落层次大意的方法)掌握课文内容。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14 鸿门宴

【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熟悉并积累拼音。
2、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特点。
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
利用此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古文能力尚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文的教学方法,即“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对文学常识、字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拼音。
一、问题导学1.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2.查注释,初步了解文意,掌握课文训练重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的含义;3.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二、知识梳理1走近作者:《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___的体例,它分______________(12篇)、世家(30篇)、______________(70篇)、______________(8篇)、表(10篇)等五种体裁,共130篇,50余万字。
鲁迅曾高度赞誉《史记》为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字子长______________,(时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曾任太史令,他曾自述编著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答案:纪传本纪列传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西汉2时代背景:认真阅读《随堂优化》3、给下列字词注音。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粤教版 1.钱 (学生版)

必修五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1编写人:丁建宏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课题:钱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能说出“钱”发展演变的历史。
2、会运用“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探究解决有效避免“钱灾”的做法。
3、体验“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 学习梳理归纳信息。
2、难点: 了解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第5页内容,阅读《随堂优化训练》第1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课文内容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运用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迅速浏览课文,给出钱的定义,并梳理“钱”的形态演变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钱”最初的作用是什么?“钱”的形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梳理: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18 郑伯克段于鄢

【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学习重点与难点】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知识梳理背景资料:《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1)“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
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
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
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
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
2)“左传”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
前人多说《左传》不传《春秋》,因为《左传》的文笔富艳浮夸,其详载历史的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太过细致,有如文学作品中的小说,违背了“春秋大义”。
②《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
《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
粤教版-语文-高二-广东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导学案 必修五 神五 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学生版2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记住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能准确、迅速说出课文的基本信息。
2、会运用语言描写、行为描写表现人物形象,会运用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能体会杨利伟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1、准确、迅速捕捉课文内的基本信息。
2、把握英雄形象;学习杨利伟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第35-36页内容,阅读《随堂优化训练》第21-22页内容,对词语、课文内容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说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作为一位偶像,杨利伟具备了那些素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梳理通讯分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惠阳区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元杂剧的文化常识,了解作者和本剧剧情。
2赏析语言艺术,重点赏析曲词的情景交融。
3 赏析人物形象.二、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三、课文助读1、作者简介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朝大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生卒年不详。
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所作杂剧十四种。
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等不同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其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被认为是“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剧作,在元代就被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她诞生七百年来,被全国多个剧种演唱至今,久演不衰.可关于《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史料却极为少见。
元末钟嗣成所编纂的元杂剧作家传《录鬼簿》,也只说他“名德言,大都人",列“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等,寥寥数语。
也难怪,元杂剧作家大多是混迹于倡优之间,纵情风月的市井文人,无权无势无地位,谁会为他们树碑立传哪!王实甫虽然生平史料留下的不多,但他的老子和儿子却都是元代显赫的官场人物,留下了一些翔实的史料,从中倒可以了解王实甫的一些形状。
据《元史》记载,王实甫的祖籍是今河北保定的定兴县。
他的父亲王逖勋从质子军,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至西域,娶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噜浑氏为妻.阿噜浑人在元代为色目人之一种,亦称回回人。
这样,王实甫应该有一半回族血统。
如果按现在的不同民族配偶所生子女,可自由选择族别的政策,王实甫可以选择汉族,也可以选择回族。
至于元代的政策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元代色目人的地位是高于汉族人的。
王实甫是回族,还是汉族?现在也只能是一个谜了。
王实甫的父亲,曾“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
”母亲阿噜浑氏,“赠太原郡夫人”.王实甫不仅出身官宦名门之家,而且他自己也是做过官的.先以县官入仕,因治县有声,后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但总因“与台臣议不合,40岁即弃官不复仕。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粤教版 11.城南旧事 (学生版)1

必修五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14 编写人:丁建宏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城南旧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记住“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能说出课文的内容。
2、能领略以速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手法创造的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能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重点与难点】1、探讨理解“散文化电影”艺术特色的审美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
2、挖掘人物形象美和情感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85-92页内容,阅读《随堂优化训练》P49-50,对电影情节、电影人物等进行梳理概括,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理解“散文化电影”艺术风格的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查找资料:余光中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请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查找资料或观看电影《城南旧事》:请简要介绍电影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学会唱电影插曲《送别》,记住歌词(重复三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19 报任安书

【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3、积累拼音,完成背诵【学习重点与难点】1、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2、积累拼音,完成背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背诵课文。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补充阅读前人对《史记》的评价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
且峭句险字往往不乏,读之但觉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炼处。
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卓为百代伟作。
——明·孙月峰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
识得此书,便识得一部《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
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明·孙执升附:李陵事件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天汉二年(前99年)随李广利(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出师击匈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李陵投降了匈奴。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 报任安书导学案1 粤教版必修5

《报任安书》知识点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已有知识2、能拓展运用预习题:一、指出下面通假字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
3、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
4、放失旧闻。
失,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
6、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
二、解释下面词类活用1、请略陈固陋固陋:2、以污辱先人辱:三、指出下面一词多义。
(一)虚词“焉”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用作代词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3、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二)虚词“所”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2、用作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固定用法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2)所以: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

游褒禅山记一.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尤其是“其”“以”“观”的用法,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2.学习本文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而无悔”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二.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认真掌握注解内容,化整为零逐步掌握全文。
2.注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3.合作学习。
二.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
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江西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2.写作背景《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
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
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1 钱》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1 钱》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
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探讨本文的中心论点
2.了解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把握文章论证结构
2学情分析
《钱》是一篇研讨经济学脉络的文章,其专业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但是作者结合实际,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地引导了学生去理解。
我校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欠佳,这样的论述文比较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理解了经济学脉络,把握此类论述文的结构,同时, 联系个人体验,反观自己的价值观,达到学生语文素养和价值取向的均衡发展。
3重点难点
(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课前导入
播放视频《钱,去哪儿了?》让学生弄清楚“钱”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畅言对“钱”的看法。
2【讲授】走进文本
1、整体感知
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钱”是什么?。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语文12长亭送别导学案1粤教版必修5.docx

长亭送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记住有关元杂剧的文化常识,能说出作者和本剧剧情2、会赏析语言艺术,重点赏析曲词的情景交融。
3、能把握崔莺莺的艺术形彖【学习重点与难点】1、品味曲词语言艺术2、赏析人物形象。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口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93-97页内容,阅读《随堂优化训练》53-54内容,对概元杂剧知识,剧木内容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白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白己对木课白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元杂剧基础知识和《长亭送别》人物形象。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查找资料:了解中国戏剧的发展悄况。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元曲并举。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
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杂剧结构:通常是一本戏四折,有的前面述有一个矩小的楔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人物、情节和衔接剧情的作用。
(一本四折一-楔子)杂剧角色分为末、口、夕卜、净、丑、杂六种类型。
末类乂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人末、小末:旦类又可分为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
其屮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夕卜、净、丑、杂是末旦行当的次要角色,如洁郎(和尚)就是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
艺术形式的构成:曲、白、科。
yii:即曲了,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每一•折限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属于它的若干支曲牌,•曲牌的联套方式有规定。
每一折的套iiii, --般由人主唱到底,根据主唱人是正旦还是正末,杂剧乂分为“旦本”和“末木”。
A:为剧•中人物的说白,分韵白和散白两人类。
科:也叫“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悄和效果的舞台指示。
如“旦做悲科”,就是旦这个角色做悲伤的表情。
除此Z外,元杂剧在剧本的结尾用两句或四句诗概括交待全剧情节,叫“题H正名”。
元杂剧分为本色派、文采派两派。
惠阳区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

《鸿门宴》一、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方法.4、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5、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二、课文助读1。
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影响深远.书中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亦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2。
作品简介:《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他写的一些人物传记,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分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人物形象塑造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3。
时代背景: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4. 关于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17 游褒禅山记

【学习目标】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2、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习重点与难点】1、熟练背诵课文,重要段落和语句能够正确默写。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来发现文本的行文美。
2、通过诵读和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发现文本的语言美。
3、通过翻译咀嚼的方法来发现文本的智慧美。
一、课文导学1、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主张改革政治,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他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学应“务为有补于世”。
诗文以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为多;散文以雄、峭、拔著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封为荆国公,谥号文,故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也有称他为王临川或半山老人的。
他的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2、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四月从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褒禅山之后写的一篇说理性散文。
文章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山的经过及所见到的景物,并以此为喻,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之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时,要“深思而慎取”。
二、知识梳理1、容易读错的字慧褒.(bāo)舍.(shè)于其址窈.(yǎo)然庐冢.(zhǒng)或咎.(jiù)其出者瑰.(guī)怪不随以怠.(dài)谬.(miù)其传无物以相.(xiàng)之王回深父.(fǔ)华.(huà)山有碑仆.(pū)道何可胜.(shèng)道也哉2多音字禅chán 禅院仆pū仆地华huá华丽舍shě施舍shàn 禅让pú仆人huà华山shè宿舍3、字形辨析漫漫画怠倦怠谬谬论卢卢布陵陵墓曼轻歌曼舞怡心旷神怡缪未雨绸缪庐庐山凌欺凌三、预习自测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g)何可胜.道(shèng) B.窈.然(yǎo)有碑仆.道(pū)C.音谬.(miù)既往不咎.(jiū) D.王深回父.(fǔ)无物以相.之(xiāng)答案B (A.shēng C.jiù D. xiàng)2、完成课文后练习二答案:辨析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乃:1.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钱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能说出“钱”发展演变的历史。
2、会运用“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探究解决有效避免“钱灾”的做法。
3、体验“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 学习梳理归纳信息。
2、难点: 了解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第5页内容,阅读《随堂优化训练》第1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课文内容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运用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迅速浏览课文,给出钱的定义,并梳理“钱”的形态演变的历史:A“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第3段)B兽皮、贝壳——铁块——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信用卡——帐号密码)(3-5段)2、“钱”最初的作用是什么,“钱”的形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A等价交换物,信用符号。
B钱是经济活动的中介,钱的演变实际上代表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二、知识梳理: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其思维步骤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地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常见的基本方法有:①摘录归纳法。
就是从段落中摘录现成句子或词语连成段意。
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②分层归纳法。
用多层归纳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要先分好一个段落的层次,再弄清每层的意思,然后归纳这个段落的大意。
③归纳中心法。
有许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
其实,没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个中心,它融合在字里行间。
这就必须把中心归纳总结出来。
④缩句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段落的句子加以压缩,即压缩句子的次要意思。
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添加或改写个别词语。
三、预习自测: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本文探讨了钱的“经济学脉络”,指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四、预习小结:本文总思路: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提出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问题)──分析问题(“第二部分:从上一个千年之交展开,说明纸币的功能,并指出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来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解决问题(第四部分: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1、给本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并指出概括大意运用的方法。
第一部分: 提出议论的中心:探讨钱的“经济学脉络”,使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
①摘录归纳法第二部分:从上一个千年之交展开,说明纸币的功能,并指出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②分层归纳法。
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来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
②分层归纳法。
1、总启下文。
③归纳中心法。
2、二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结果。
③归纳中心法。
3、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钱的追求及其“双赢”。
③归纳中心法。
4、“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拥有了大部分钱。
③归纳中心法。
5、举例说明现代“钱”灾。
③归纳中心法。
6、经济发展的后劲在于提高“国家增长能力”。
①摘录归纳法第四部分:对“钱”带来的问题和“钱灾”要特别注意。
③归纳中心法。
思路小结:探究2、课文介绍了与钱相关的哪些经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A基本的:贸易——白银时代——知识经济B其他(高级形态):银行、金融流通(证券交易、外汇买卖)C它们一方面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物质贡献,又带来了负面影响:白银时代:血腥的殖民掠夺惨无人道,在欧美国家大量积累财富的时候,无数的人民被奴役,甚至丧失了生命。
而且,它也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南北差距”。
金融流通:投机活动、泡沫经济、金融危机思路小结:二、总结整理1、核心知识:阅读练习中如何概括层次大意?2、典型方法:①摘录归纳法。
②分层归纳法。
③归纳中心法。
④缩句法。
3、重点问题解决:运用概括层次大意方法概括本文大意。
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商贾gǔ云集(像云一样聚集了许多商人)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脉mài络(比喻条理和头绪)兑duì付(兑现、兑换)应(yìng)运而生(顺应时机而产生)毋wú庸置疑(无须怀疑)二、课后巩固促提升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2、完成作业:课本P9页:x第1题;3、温故知新:阅读课本P5-9页,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探讨《随堂优化训练》P3页必修五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1编写人:丁建宏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课题:钱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结合文本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
2、能快速阅读课外文章,概括大意。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 学习梳理归纳信息。
2、难点:能结合文本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
【探究一】课文句子理解:(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2)P9第十七自然段提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补充:“钱”的负面影响?)(1)思路点拨:重点理解“轻”和“重”的内在含义概括归纳: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因为在这变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就是围绕着这张又轻又薄的“纸”展开的。
思路小结:(2)思路点拨:检索信息:(1)自然段7: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
(2)自然段9: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概括归纳:促进全球的交往,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催生了银行的产生,带来利益,推动历史的发展。
▲“钱”的负面作用?思路点拨:检索信息:(1)自然段14: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泡沫”。
(2)自然段15: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3)自然段15: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概括归纳:负面作用:制造泡沫经济,严重打击经济,使社会倒退。
思路小结:【探究二】阅读《税务官家的枪声》,请简要概括情节。
爱莎是税务官的妻子,他们住在荒凉的草原上。
丈夫由于工作忙,很少回家。
这天下午,天气又阴又冷,下起了大雪,爱莎很担心丈夫的身体。
没想到,丈夫突然回到了家,爱莎很高兴。
可是丈夫看起来很不高兴,爱莎轻轻地走到丈夫身边,问道:“你怎么了?”丈夫闷闷不乐地说:“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我的一个朋友通知我,说商业银行要倒闭了,过会儿我要赶到芭比镇,把咱们的存款取出来。
”“现在就走吗?”“是的,时间很紧。
”然后他又指着带回来的一个鼓囊囊的包说:“这一大包钞票是我刚收上来的税款,没来得及上交,我怕路上不安全就先带回来了,你找个地方藏好了。
”可是往哪儿藏呢?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把钱放在一个饼干盒子里,然后藏在厨房的地板下。
丈夫临走,千叮嘱,万叮嘱:“不要让任何人进来,不管他有什么借口。
我办好事,马上就回来。
”爱莎目送丈夫消失在漫天风雪中,眼泪流了下来,丈夫太辛苦了!几个小时后,夜幕降临了,房屋被黑暗和白雪笼罩着,更加显得孤零零的。
爱莎没有心思吃饭,想早点儿休息,就又仔细地把门窗检查了一遍。
就在这时,她听到屋外有响声,好像是风声。
她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不对,是有人在摩挲门窗!爱莎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接着,她又听到了敲门声,低沉而急促。
怎么办?爱莎想起家里有一支猎枪,便找了出来,拉开枪栓。
真倒霉,猎枪里没火药!本来有两支猎枪,丈夫走时带走了一支,放在家里的偏偏没火药。
没办法,她只好拿着这支空枪,壮着胆子,朝那人喊:“你是谁?”“夫人,我是一个伤员,迷了路,实在走不动了,请让我进来歇一歇吧。
”爱莎一听是伤员,不禁松了口气,客客气气地说:“我丈夫不在家,我不能让陌生人进来。
”“可是,我会在你家门前冻死的。
”接着他又恳求:“让我进来吧,我不会伤害你的。
”爱莎心软了,迟疑了一下说:“那你进来吧。
”她打开门,那人带着一股寒气进来了。
只见他个子高高的,但很苍白,身上挂满了雪花,手臂上还打着绷带。
爱莎热心地把这个伤员扶到靠近壁炉的椅子上,又帮他洗了伤口,换了绷带,把自己准备好的晚饭端给他吃。
趁着他吃饭,她又在后面一间屋里给他铺好床。
那人连连道谢,吃完饭,躺了下来,很快就呼呼入睡了。
可是他真的入睡了吗?还是在骗自己?爱莎没敢睡下去,她不停地在卧室里踱着步。
夜,静悄悄的,只有柴火发出轻微的劈啪声……突然,她听到一阵低低的声音,爱莎的心一紧,是隔壁那人在搞鬼吗?她举起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耳朵紧贴着门缝,里面传来那人很响的呼吸声。
难道是装的吗?她推开门,走进去,俯身去看那伤兵,他似乎真的睡着了。
她回到厅里,又听见了那奇怪的声音。
这次,她听明白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她立即从工具箱中拿出丈夫的大折刀,跑到伤员的床前,使劲地摇他,伤员醒了,看到她手中明晃晃的刀,“啊”地惊叫了一声。
“嘘——不要出声,有人在撬门,快帮我一把!”“什么,小偷吗?别开玩笑了,这里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好偷。
”“有——厨房下面藏着一大笔钱。
”爱莎一着急,说漏了嘴,她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咬下去。
那伤员并没有注意那么多,只是说:“好吧,你拿好我的枪,我右手受伤了,不能开枪,把刀给我。
”这时,爱莎听到外面那个人在开门闩,便当机立断,拿过枪去。
伤员告诉她:“你站在门边,第一个人一进来你就开火。
枪膛里有6粒子弹,你要连续开枪,直到打倒他,不再动弹。
我来对付第二个人。
现在你把灯吹灭。
”爱莎吹灭了灯,屋子里一下子全黑了,撬门声也随之而停,可很快,门外又传来了撬门声。
这时,门被扭开了,有个人窜了进来。
爱莎来不及想什么,就扣动了扳机,那人应声而倒,但很快,他又用手支撑着要站起来,爱莎开了第二枪,那人又倒下了,可是他还不死心,又用膝盖一点点地往过移,爱莎又补了一枪。
这下,他慢慢地倒下去,一动不动了。
那伤兵走上前去,骂道:“妈的,只有一个强盗!”接着又竖起大母指说:“好枪法,夫人!”他把尸体翻过来,那人还戴着面具。
把面具揭下来,爱莎凑了上去。
“啊——”她尖声叫起来,这个抢劫犯竟然是自己的丈夫!原来爱莎的丈夫虽身为税务官,但嗜赌成瘾,早已债台高筑,银行里的那笔存款,其实早被他输得干干净净。
这天,他收到一大笔税款,就动起了歪心思:把款藏在家里,骗过妻子,晚上偷走,再叫妻子上保险公司索要财产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