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信息获取一

合集下载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二课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课件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二课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课件
第二课 信息技术及其开展趋势
信息技术 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 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 分配信息的相 关技术。
信息技术
பைடு நூலகம்
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
一、通信技术及其开展
1835 世界上第一部电报机 〔美国 莫尔斯〕
世界上第一部 ——送话机 〔美国 贝尔〕
1987年全国第一个 用户就 在广州产生,他就是现任广东 中海集团董事长的徐峰。
二、微电子技术及其开展
三、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开展
1946.2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ENIAC〕的诞生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开展方向
1、多媒体化 2、网络化 3、智能化 4、巨型化〔天河一号〕 5、微型化〔口袋电脑〕
探究活动: 1、未来的 是什么样子的 2、未来的计算机是怎样的

第2课 六年级上册 身边的信息社会

第2课 六年级上册 身边的信息社会

六年级上册第2课主题班会小策划----身边的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信息革命历程,知道信息发展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2、通过使用学习和生活中的智能工具,延伸到信息技术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
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浓厚兴趣;
3、通过体验智能信息工具,能客观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
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4、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六年级第一章第2课的内容,主要了解身边的信息社会,知晓信息革命的五次重大变革。

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

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多媒体素材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当前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获得更多前沿信息。

教学重点:通过使用学习和生活中的智能工具,延伸到信息技术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智能信息工具,能客观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学生分析: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科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日益普及于我们的生活,也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对此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概念模糊不清,容易产生高科技就是信息技术的错误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的涵义,在体验到信息技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身边的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五次信息革命。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2课《查找信息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2课《查找信息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2课《查找信息》教案教学
设计
第2课查找信息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了解搜寻引擎。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分类名目查找信息。

情感目标:学会使用保藏夹。

教学重、难点:学会使用分类名目查找信息,并会保藏网页
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争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因特网上站点众多,为我们供应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同时,网站的数量越多,查找感爱好的信息就越困难。

为此,一些公司或机构创立了为查找信息服务的搜寻网站,习惯上叫做搜寻引擎。

二、新课传授
( 一 )、通过分类名目查找信息供应分类名目的网站有许多,例如搜狐()、新浪()、网易()等。

动手做用新浪网的分类名目查找介绍儿童画的网站。

第1步:启动IE扫瞄器。

……….
动手做用搜狐网站的分类名目查找介绍儿童文学的网站。

第1步:输入网址:,访问搜狐的分类名目。

(二)、保藏网址在搜寻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发觉许多有用的网址。

实际操作时,可以把常常访问的网址保存起来。

动手做把中国科普网站的网址添加到保藏夹中。

第1步:启动IE扫瞄器。

……….
动手做设置扫瞄器的主页
第1步:访问一个上网时常常打开的网页,例如,人民训练出版社网站信息技术栏目的网页,网址是/xxjs。

..........
课堂小结:用搜狐网站的分类名目查找介绍儿童文学的网站。

义务教育版(2024)四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2课 获取数据有方法 教案

义务教育版(2024)四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2课 获取数据有方法 教案
四、板书设计
获取数据有方法
气温数据获取原因
如何获取气温数据
五、当堂检测情况设计
可以说出数据的获取一般方法
六、作业设计
记录 7 日气温数据。使用喜欢的方式获取并记录所在地 7 日的气温数据,只记录“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三项数据。
七、教后反思
八、安全教育
上下楼梯要注意,安全通行不玩耍。
师: 请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获取气温数据的方法,罗列并思考哪些方法是最便捷的。
教师巡视指导
请小组为单位介绍,同组可以补充。
师:用不同方式获取的数据一致吗?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哪个更准确?
师:1. 以上这些方法是否可以用于获取其他常见的数据?
2. 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获取数据的方法?
四、拓展与提升
记录 7 日气温数据。使用喜欢的方式获取并记录所在地 7 日的气温数据,只记录“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一课时,计划授课时间:月 日
二、课时学习目标:
1. 了解获取数据的多种方法,体验获取数据的过程。(难点)
2. 认识获取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
三、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知识链接
师:数据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可度量的维度,通过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人们能以更科学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气温,天气预报提醒今夜到明天白天,晴,西北风3-5级,气温28/30度,我们明天出行应该如何穿衣呢?
师:谁来说一说?
教师倾听引导学生表述
师: 我们可以体验到气温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冷热的感受,气温数据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天气预报,还对农业生产能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生回答

第2课《查找信息》教案

第2课《查找信息》教案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信息检索经验,激发学生在信息检索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关键词的选择与应用: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检索需求提炼关键词,以及如何运用关键词进行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举例:在查找“北京名胜古迹”相关信息时,指导学生提炼出“北京”、“名胜古迹”等关键词,并结合使用“与”、“或”、“非”等逻辑运算符进行组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这些学生多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关于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我觉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有待加强。虽然我在课堂上提到了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但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容易忽视这些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更多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信息检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网络检索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利用关键词进行检索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举例:当检索结果不满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调整关键词和检索范围,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网络安全的实践应用:将网络安全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容易忽视,需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举例:分析网络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并学会在实际操作中注意防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教案一. 教材分析《合理利用网络》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会合理利用网络,避免沉迷于网络,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较为熟悉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网络。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往往片面,容易沉迷于网络,忽视现实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网络,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提高网络素养。

3.引导学生将网络作为学习、交流、成长的有益工具,避免沉迷于网络。

四. 教学重难点1.网络的两面性2.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网络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认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网络的认识和经验,取长补短。

3.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素养。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网络的利与弊,培养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网络案例,用于分析网络的两面性。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4.准备网络使用指南,供学生实践操作时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网络成瘾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网络的两面性,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既有利也有弊。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的正面作用,如:学习、交流、娱乐等;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网络、泄露个人信息、接触不良信息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网络的认识和经验。

项目一第二课时 处理数据,获取信息

项目一第二课时 处理数据,获取信息

第一单元数据与信息项目一探秘鸟类研究——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第二课时处理数据,获取信息■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通过获取到的数据,感知其中的信息,描述信息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

3.注重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

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难点:信息的获取方式与处理。

■教学准备1.软硬件环境:机房、思维导图软件、大数据应用平台。

2.教学素材:鸟类研究的案例或其他获取信息方式与处理的案例,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各领域的交互融合引发了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同时带来了海量信息。

现实社会中,数据和信息无处不在,我们时刻处于数据和信息的包围之中。

那么,什么是信息?今天,我们将学习信息的基本知识,并如何处理数据,获取信息。

”二、什么是信息(1)阅读教材中的项目一“处理数据,获取信息”,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的问题和任务。

(2)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数据和信息”,结合“处理数据,获取信息”,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的问题和任务。

(3)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及相关资料,完成“导学案”第三部分的问题和任务。

信息(iOfoSmBtioO)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结果。

把数据有组织、有规律地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

数据一方面承载着信息,另一方面也产生着信息。

二、信息的特征(1)普遍性数据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描述。

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数据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考试的成绩、上课的铃声是数据,人们阅读的文章、观看的影片也是数据······有了数据,人们就会感知其中的意义,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

因此,信息也是普遍存在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网络改变世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普及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网络。

但他们对网络的认识普遍较为片面,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信息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提高媒介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络的普及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网络,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网络的普及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网络普及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对世界的影响。

2.案例分析:呈现网络的正反面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网络的两面性。

3.知识讲解:讲解网络的正面影响,如便捷的信息获取、促进交流等;同时,分析网络的负面影响,如沉迷网络、泄露隐私等。

4.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6.总结提升:总结网络的两面性,强调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提出关爱他人、抵制不良信息的倡议。

陕西版三年级信息科技(上)第二单元第2课-信息搜索方式应合适教案

陕西版三年级信息科技(上)第二单元第2课-信息搜索方式应合适教案

课题第二课信息搜索方式应合适教学目标(A)信息意识:学生学会根据搜索需求选择合适的搜索方式,提高搜索效率。

(B)计算思维: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搜索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搜索方式的效果。

(B)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搜索的积极态度,认识到选择合适搜索方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根据搜索需求选择合适的搜索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信息搜索的技能,增强信息素养。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师讲解演示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软件、课件及国家数字博物馆官网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谈话导入:我们出行时需要很多的信息,根据需求导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在线搜索,怎样能快速的找到所需的信息呢?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学活动一:根据需求搜索信息利用互联网查找信息的方法有许多。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你是否使用过如图中的方式搜索信息学生结合自己搜索经验汇报。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利用拍照识图搜索信息。

根据学生经验总结: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人们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

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搜索引擎就能在互联网中找出相关信息,供人们查看。

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查找学习内容。

利用导航软件查找路线。

帮活动二:选择参观计划所需信息的搜索方式1.你想选择哪种方式搜索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信息呢?为什么?教师总结:直接去博物馆网站查找,内容可靠全面。

直接询问语音助手,方便快捷,可惜没有图片和视频。

去视频网站查找宣传片比较好,生动形象。

2.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搜索其他信息?为什么?教师总结: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开展在线搜索。

常用的搜索引擎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专题网站学生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直接去博物馆网站查找,内容可靠全面。

直接询问语音助手,方便快捷,可惜没有图片和视频。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天气信息,选择的信息搜索方式:原因:出行信息,选择的信息搜索方式:原因:中的信息通常围绕同一主题,较为全面;对于出行路线、特定图片等信息,也可以利用特定的工具、平台进行搜索。

义务教育2024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获取数据有方法 教案

义务教育2024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获取数据有方法 教案

第2课获取数据有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获取数据的多种方法。

2.认识获取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体验获取数据的过程。

2.了解数据的获取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获取数据的过程。

教学准备活动教室、多媒体课件、用于收集数据的工具(尺、秤、手机、平板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作业反馈:用不同形式的数据介绍喜欢的景点。

【教师活动1】展示学生介绍景点的作业,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获取这些数据的?(1)景点的介绍文字(2)含有数字的景点介绍(3)景点受欢迎程度的图表统计(4)各景点的照片……【学生活动1】结合作业初步思考交流数据获取的方法。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上节课的拓展作业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新知探究一、为什么要获取气温数据?【教师活动2】出示生活中和气温数据有关的情景或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获取气温数据的目的。

图片一:小明在南京旅行时,每天都会查询第二天的气温数据,目的是?图片二:导游提醒去哈尔滨旅行的游客,既要关注当地的最高气温,又要关注最低气温,目的是?图片三:小林希望寒假期间去较温暖的城市旅行,根据以下表格中的数据,你会推荐他去哪些城市,为什么?【学生活动2】互动交流生活中获取气温数据的目的。

【教师活动3】提问:你还知道有哪些需要实时关注气温变化的应用场景?【学生活动3】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真实情景,思考获取气温数据的目的。

二、如何获取气温数据?【教师活动4】提问:如何获取气温数据?【学生活动4】将自己所知道的获取气温数据的方法和途径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互动交流,说出获取气温数据的方法。

方法一:询问亲人或老师。

方法二:拨打全国统一的天气预报查询电话。

方法三:观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

方法四:使用网络搜索。

方法五:使用平板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上的天气应用软件。

方法六:询问人工智能产品。

方法七:使用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方法八:其他方法。

【教师活动5】组织学生尝试拨打气温查询电话、使用天气应用软件查询气温数据,归纳获取数据的方法。

第二单元第2课《信息搜索与遴选》教案2023—2024学年苏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2课《信息搜索与遴选》教案2023—2024学年苏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信息搜索的案例、操作演示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提供的信息搜索模拟平台,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信息搜索实例和素材,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信息搜索。其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具备了一定的信息识别和判断能力。本节课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信息搜索的方法,提高信息搜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信息搜索与遴选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信息搜索与遴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在数字化学习方面,本节课将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习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单元第2课《信息搜索与遴选》教案2023—2024学年苏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2024年8月七年级信息技术清华版第2课教案

2024年8月七年级信息技术清华版第2课教案

执教日期:1. ARPANET的贡献组建ARPANET最初只是用于军事,但为了更好的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他被迫向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与军事实验室进行开放互联。

在这个过程中,ARPANET也逐渐成为实现资啊?马群准备睡觉。

没办法,我老公监督一下。

源共享与共同研究的重要工具。

关于军事通信安全与科学技术研究的双重需要。

ARPANET于1983年分割为军事与民用两部分。

2. NSFNET的崛起ARPANET可以让相距很远的科学家一起共享数据,并开展协同研究。

因此对当时的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由于大部分高校不具备加入资格而被排除在外,美国科学基金会就利用ARPANET的核心技术与相关标准,自行创建了文化全美的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

简称NSFNET。

由于NSFNET呵呵对连接了多个可以共享的超级计算机中心网速比ARPANET快。

并向全社会开放。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其影响力与规模开始超越ARPANET,因而成为互联网中最为重要的主干网。

了解什么是互联网的主干网?(学生活动)二、网络协议与标准的形成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为实现数据交换而建立起来的1系列规则标准。

或约定的集合。

它既定义了如何收发数据与处理错误,也约定了通信线路上传输数据的标准。

是网络中所有设备都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

1. 网络协议的诞生创建ARPANET之初,四所高校的计算机都不尽相同,导致无法直接通信,科学家通过编写一个专用软件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于该软件成功的实现了将两台不同计算机进行直接通信因此被称为网络控制协议。

简称NCP。

NCP诞生后就有了运营标准。

只有符合标准的计算机才能加入。

因此当时很多计算机无法加入。

让计算机通信需要几个必备条件?(学生活动)互联网是如何诞生的?。

《第2课 查找信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2课 查找信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查找信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基本方法,包括搜索引擎的选择、关键词的输入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应用网络查找信息,并能够总结出查找信息的一般步骤。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基本方法,包括搜索引擎的选择、关键词的输入等。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查找信息的一般步骤,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网络资源。

3. 教学关键: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及时给予指导。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相关网站链接等资料。

2. 准备计算机教室,确保网络通畅。

3. 提前安装相关软件,便于学生实际操作。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查找信息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查找相关信息。

2. 讲授知识点(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如何应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包括关键词的选择、搜索技巧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进行实践操作,查找相关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查找过程和结果,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5. 总结评判(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尽力。

6. 安置作业(2分钟)学生回家后尝试用所学知识查找一些其他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五、课后反思教师课后需要对本次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以便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搜索引擎的运用,准确输入关键词进行信息查找。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信息筛选和利用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

义务教育2024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获取数据有方法 学习单

义务教育2024信息科技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获取数据有方法 学习单

第2课获取数据有方法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1.了解获取数据的多种方法。

2.认识获取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推荐一个旅行的地点,用数据从多个角度来介绍。

【学习活动1】同伴讨论以下图片中获取气温数据的目的,并在学习任务单上记录下来。

学习目标课前预习任务课堂学习活动南京市,阴,气温23℃~25℃西风3级,当前温度23℃【学习活动2】将自己所知道的获取气温数据的方法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

【学习活动3】各小组抽取任务单,根据任务单上的题号,对应下列任务。

将获取到的校园数据,填入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学校图书馆需要更新一批书籍,想了解小学阶段同学们喜欢文学类书籍的种类,请收集小组内组员喜好,将数据提供给图书馆的老师。

组员一:童话类/小说类/名人传记/百科全书类/报刊类/绘本类组员二:童话类/小说类/名人传记/百科全书类/报刊类/绘本类组员三:童话类/小说类/名人传记/百科全书类/报刊类/绘本类组员四:童话类/小说类/名人传记/百科全书类/报刊类/绘本类组员五:童话类/小说类/名人传记/百科全书类/报刊类/绘本类童话类:_____人小说类:_____人名人传记:_____人百科全书类 _____人报刊类 _____人绘图类_____人任务二:四年级各班想要在信息科技实验室进行研学作品制作,时间为一周,由于人数较多想要分批进行,希望了解实验室一共有多少台式计算机和多少台3D打印机,以便合理安排学生进入。

实验室内,台式计算机共有台;3D打印机共有________台。

任务三:来学校参观的外省市老师,想要步行从西校学校出发,到居住在灵石公园旁的酒店,步行大约__________时间。

从酒店(1号线马戏城站)至上海博物馆参观,需要乘坐______站,整个路程大约需要______时间。

任务四:不合适的课桌椅高度会影响学生坐姿、易引起近视、驼背等问题,你使用的桌椅是否符合要求呢,请测量桌椅的高度。

义务教育版(2024)信息科技 四年级 第2课 获取数据有方法

 义务教育版(2024)信息科技 四年级 第2课 获取数据有方法
多少度?
……
方法六
询问人工智能产品。
第2课 学习活动
测量户外温度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二、如何获取气温数据?
方法七
使用温度计、温度传 感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测量室内环境温度
第2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二、如何获取气温数据?
用不同方式获取的数据一致吗?如果不一致,你认为 哪个更准确?
使用带有定位功能的 设备获取位置数据
我们可以亲手实验,也可以 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数据。
第2课 课堂总结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1.可以使用不同方法获取气温数据。 2.获取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
第2课 拓展与提升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1.记录7日气温数据。使用喜欢的方式获取并记录所在地7日的气 温数据,只记录“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三项数据。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气象数据获取的方法,明晰技术的进步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如何获取气温数据?
方法三
观看电视台的天气预 报节目。
第2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二、如何获取气温数据?
方法四
使用网络搜索。
第2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二、如何获取气温数据?
方法五
使用移动设备上的天 气应用软件。
第2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二、如何获取气温数据?
温度是天气中重要的 数据。知道准确的气 温,能够采取措施防 寒保暖,方便我们的学 习生活。
第2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二、如何获取气温数据?
方法一
询问亲人或老师。
第2课 学习活动

信息科技 六年级 第2课 一分为二开与关

信息科技 六年级 第2课  一分为二开与关

义务教国育家信中息小科学技课课程程资资源源
二、分析三色变光灯的状态及其切换
三色变光灯的三种亮度效果表示三种状态,另外还有一种状 态是“不亮(熄灭)”。小智进行多次的开与关操作,就可以控 制台灯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如由白光切换到暖光,由暖光切换 到中性光。
状态切换
状态切换
第2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国育家信中息小科学技课课程程资资源源
第2课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义务教国育家信中息小科学技课课程程资资源源
一 了解开与关操作对控制系统状态的影响 二 分析三色变光灯的状态及其切换 三 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
第2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国育家信中息小科学技课课程程资资源源
一、了解开与关操作对控制系统状态的影响
1.观察身边一些设备的开与关方式。
你还能列举出 哪些开与关方 式呢?
义务教国育家信中息小科学技课课程程资资源源
一、了解开与关操作对控制系统状态的影响
2.台灯的状态就两种:亮和不亮。请根据使用经历,用表格 描述开与关操作及其对应的台灯状态。
我的台灯用按钮来开、 关,你用的台灯是按 钮、旋钮还是触摸的?
台灯开关 按钮式开关
开与关操作
台灯状态
第2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国育家信中息小科学技课课程程资资源源
二、分析三色变光灯的状态及其切换
台灯开关 触摸式开关
开与关操作 第一次触摸 第二次触摸 第三次触摸 第四次触摸
台灯状态 白光 暖白光 暖光 熄灭
我们一起来分 析利用触摸式 开关控制三色 台灯的方式。
第2课 学习活动
义务教国育家信中息小科学技课课程程资资源源
二、分析三色变光灯的状态及其切换
对于多种状态的控制系统,通过对开与关操作进行合理的 设计,就能把它由一种状态切换为另一种状态。例如:灯亮与 不亮之间切换;风扇转速由1挡切换为2挡,由2挡切换为3挡; 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切换为黄灯,由黄灯切换为红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信息获取
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
导引:针对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节,知道了信息的重要性,但却不懂如何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这种情况,考虑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个知识点较抽象,本节课试图先从两个生活中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简单例子出发,引发学生思考、总结后,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最后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统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两个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能通过分析和比较,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务实而有效地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四、教学难点
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1. 新闻报道作为导引启发学生:在学习与考试中获取信息非常重要。

2.情境导入,引发思考——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扬叔子在咸宁‘劳动锻炼'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如果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两名前后桌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教师活动:提问:如果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会怎么调整?(继续提问)
3. 在举一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例子后,让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举例1:刘蕾获取第二天即周日郊区天气情况信息,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讲述书本第 13页刘蕾的例子。

(2)学生活动:聆听、思考。

教师活动:讲述刘蕾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过程,并相继投影显示“获取明天郊区的天气情况”,“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查询”,“天气晴好”。

给出结论:对一系列可能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刘蕾根据其切实可行性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 121信息台的方式,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信息。

继续提问:校运会即将在下周六举行,如果是让你查找当时的天气预报情况,你需要通过什么途径,会运用什么方式?
总结、归纳:这是两例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简单例子,两者通过选择信息源采用几种信息获取方法,最终都成功地获取了信息。

学生活动:以指定的两人为一小组讨论。

发现这两例成功获取信息的共同之处,试图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活动:提问两组,这两个获取信息的事例有何共同点。

引导学生回答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

教师逐个解释之后陆续投影显示,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得到信息,评价信息。

4。

课堂训练——“从商业间谍中学习信息的获取”。

教师活动:提问洋油、洋火和洋灯的来历,从而引入“日本人最先判断出了大庆油田”这一实例。

教师介绍当时背景,同时投影显示:据报载,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还处于保密时期。

日本人认为了解大庆的情况十分重要。

因为中国到底有没有油田?在哪里?有多大规模?这一切关系到日本的出口贸易。

于是他们确定了目标信息,大庆油田及其产油量和规模。

日本人当年最先判断出大庆油田的情况,以至于在后来与中国谈判购买设备时占了先机。

学生活动:花 5分钟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即时查找有关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报道、图片或现在的一些相关评论文章。

教师活动:下课堂观察查找情况,并指导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总结查找结果并投影显示: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大庆油田大庆人》。

●周总理接见王进喜时,王进喜身穿大皮袄的画报。

●《人民日报》一则新闻报道:“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1966年7月的《中国画报》刊登的表彰大庆油田炼油厂的照片。

●《人民日报》上一幅有钻台手柄的照片。

显示图片:
●王进喜制服井喷,用身体搅拌水泥的图片。

●王进喜头戴大皮帽,身穿大皮袄的图片。

●王进喜手拿钻台手柄的照片。

学生活动:依据教师提示小组进行 3分钟讨论,从这些文字及图片中得出的信息。

之后抽出三个小组回答结果。

教师活动:提问,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多维度观察、推理、分析。

投影显示:(1)通过画报封面铁人王进喜身穿的大皮袄样式,以及下着鹅毛大雪的照片,推断出大庆可能位于东三省的结论;
(2)通过《人民日报》一条新闻报道中“王进喜到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田呀!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推断出马家窑就是大庆的中心;
(3)从报刊报道的大庆的设备全是肩扛人抬,又得到一个推断:马家窑离火车站不远,远了就抬不动了;
(4)通过王进喜参加中央委员会的报道,推论大庆已经大量出油;
(5)根据《人民日报》一幅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势,计算出了油井的直径;
(6)根据中国国务院的工作报告推算,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剩下的就是大庆的产量。

教师活动:提问(投影)
(1)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样的信息):大庆油田及其产油量和规模;
(2)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报纸、期刊——文献型信息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最终用何种方法获取了信息):观察法;
(4)评价信息(如何评价日本人获取大庆油田信息的这一过程):高效率。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之后,四个同学回答教师提问。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

上述案例中,日本人的信息来源,不过是几幅照片、几条新闻报道。

但是,他们通过综合政治因素、地理因素、自然常识等一系列内容的推理分析,却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商业情报。

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作了定位,查找了照片、新闻报道,最终根据客观事实,通过多维度观察、推理分析而获得了情报信息。

由此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和一般过程,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及为下一节课搜索引擎的学习做辅垫的目的。

5.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结合例 1、例2讲述定位信息需求即需要什么信息。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间范围
●地域范围
●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信息”
(2)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指导学生参考课本第 15页的表2-1,了解信息来源的几种分类。

并结合上述两例提问两学生考虑了哪些信息来源。

●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直接找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电子型信息源:电视、网站
●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杂志、书籍
●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杨叔子经过现场观察猪吃猪菜从而……
总结:不同的信息来源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如(举生活中两例)……既然信息来源是如此丰富且各具优点,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可
根据我们的需求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

如未达到目的,则需再作选择。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检索法(卡片式、计算机)
●阅读法
●视听法
(4)评价信息。

以先前所确定的信息需求为依据,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

这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信息获取的效益。

其实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就一直在评价及挑选信息,即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如不符合我们的需求就要重新做调整。

6.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就是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评价信息,并且了解到信息的各种来源,掌握了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学会了如何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解决我们的问题。

布置课本第 17页实践题为作业。

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确立一个信息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