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2685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8.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识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基本的几何图形。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2.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分数加减法: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几何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 数据统计: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整数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处理。
2. 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整数加减法中的进位和退位处理,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数据统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减法: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六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六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6321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b.png)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游戏来巩固所学知识。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运用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学难点1.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减法。
2.数学游戏中的策略和技巧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三位数加减法示意图和数学游戏策略介绍。
2.黑板、粉笔和擦子。
3.数学游戏相关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三位数不进位加法和减法,通过口算题目复习。
2. 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出示几道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然后请学生自主完成,并找同桌讨论答案。
3. 拓展练习(15分钟)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练习,比如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数学游戏(20分钟)老师介绍数学游戏的规则和玩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游戏内容涉及到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并要求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复习重点知识点,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并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数学游戏的形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老师要注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策略,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以保证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最新2014年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上册)
![最新2014年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0441bba58da0116c174988.png)
最新2014年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上册)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1、本学期继续担任三(2)和三(8)的数学工作,三(2)班本学年有41位同学,三(8)班有45位同学。
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
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本班级有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
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
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及反思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优秀8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及反思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d9459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9.png)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及反思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优秀8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及反思1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
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
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
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
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76e7b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a.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热身小游戏二、复习旧知: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35+34= 48+29=230+540= 360+240=三、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
(出示湿地图片)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
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大家有信心学好吗?四、新课教学1、教学例1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用竖式计算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算式:271+3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2014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4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6a411c87c24028905fc313.png)
2014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至三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第1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2014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4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309eef10a6f524cdbf85d7.png)
2014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课方案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至三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教课方案设计第 1 课时:秒的认识教课目的: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习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知道“ 1 分=60 秒”。
2、经过着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成立 1 秒及 1 分( 60 秒)的时间观点。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浸透珍爱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课要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成立正确的时间观点。
教课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课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课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讲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同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陪伴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讲话:方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日,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二、研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如何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认真察看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研究,共同研究。
3、学生反应:①时钟有 3 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
走 1 大格就是 5 秒。
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能够利用从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 1 秒钟①师: 1 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 让学生感觉。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 1 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 ,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正确。
④小结:方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 1 秒,数一个数也是用 1 秒。
1 秒的时间确实很短,可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 1 秒钟里却能够做好多事情呢。
2014年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4年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975fdcb4daa58da1114aa2.png)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过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程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 (米)一只小花猫高约40 (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乂比10厘米大。
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
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
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等于10 R米。
(板书)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 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 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米等于10分米。
(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1 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 米=100毫米1分米=100毫米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 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过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程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 (米)一只小花猫高约40 (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一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7f40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c.png)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大、小”概念,并能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
–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0-100之间的数字认识与书写。
•难点:大、小概念的理解与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数字记忆卡、实物小玩具(例如小球、糖果等)。
2.教材准备: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教材第一单元内容。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询问学生有哪些物品。
2.出示数字卡片,请学生念出其中的数字。
第二步:认识0-100的数字(20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0-100,让学生认识数字。
2.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模仿书写数字,纠正他们的错误。
3.通过小玩具对比数字大小,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认识“大、小”(20分钟)1.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
2.让学生用数字卡片组合出不同的数字组合,比较大小并说出结果。
3.利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大、小”的概念。
第四步:巩固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分组比赛,进行数字大小比较游戏。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的练习题。
2.用数字卡片组合出一些数字,自己比较大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0-100之间的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书写数字,并且形成了对“大、小”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和游戏,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巩固和扩展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411a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e.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篇一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初步具备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尺寸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92c34b3c1ec5da50e270b3.png)
2014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一、教学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
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
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六、课时安排:秒的认识——1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1课时巩固练习——1课时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P1页主题图,P1、P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录象、课件、各种钟表。
学生自备小型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每年除夕之夜我们都和亲人坐在一起收看新年联欢晚会的直播节目。
你看,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的认识。
二、新授(一)认识秒,知道1分=60秒1、拿出手中的表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同位交流,指名汇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bec03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4.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为例,为您呈现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的概念与运算第一节:整数的认识第二节:整数的运算2. 第二章:几何图形第一节: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二节:平面图形的计算3. 第三章:量的计量第一节: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第二节:质量、时间的计量4. 第四章:数的进位与退位第一节:进位加法第二节:退位减法5. 第五章:分数的认识与运算第一节:分数的认识第二节:分数的运算6. 第六章:小数的认识与运算第一节:小数的认识第二节:小数的运算7. 第七章:方程与问题解决第一节:方程的认识第二节:问题的解决8.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一节:数据的收集第二节:数据的处理9. 第九章:简单的逻辑推理第一节:简单的逻辑关系第二节:逻辑推理的应用10. 第十章:生活中的数学第一节:货币的认识第二节:购物中的数学11. 第十一章:时间与日期第一节:时间的认识第二节:日期的认识12. 第十二章:总复习第一节:数的运算第二节:几何图形第三节:量的计量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数的概念与运算,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能够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3. 熟悉量的计量,能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的计量与换算。
4. 学会数的进位与退位,能够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5. 认识分数,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6. 理解小数的意义,熟练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7. 学会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8. 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9.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10.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数据的处理。
2. 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量的计量、逻辑推理。
【最新版】2014~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最新版】2014~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2eb1725acfa1c7aa00cc6b.png)
2014~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时编号课题时、分、秒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重难点1、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
2、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准备录像、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2fca9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4.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练习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篇二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
(板书:实际问题)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方法一:5×2=10(元)10×6=60(元)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方法二:6×5=30(个)30×2=60(元)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最新人教2014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最新人教2014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a0f9526b48d7c1c708a145ae.png)
最新人教2014版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人教2014版三年级上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班学生只有少部分新转来的,从上学年老生的考试试卷分析,学生的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大部分学生的解决问题掌握基本良好,但是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也较差。
本学期首先还是要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及复习,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同时,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概念的掌握。
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奖励机制,让孩子齐头并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三、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新人教版3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3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dd50846866fb84ae45c8df7.png)
(2)班内交流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畅所欲言: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经常出现在“倒计时”中。 3.1 分=60 秒 …… 师小结:同学们,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时间在不停流逝, 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让 我们记住列宁的名言: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一切! 五、课堂作业 《补》
时钟的“嘀嗒声”让学生感受 1 秒有多长。) 钟表发出“嘀嗒”声,两次“嘀嗒”声之间是 1 秒。 ②1 秒钟你能做什么?(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 ③在我们的生活中,“秒”可以如何表示? (可以出示收集的信息: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 500 米;火车每
秒约行 55 米;小汽车每秒约行 20 米;卫星每秒飞行 7900 米等等。) 小结:1 秒的时间十分短暂。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 秒钟,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四边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四边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7bc73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1.png)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四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简单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学会识别和分类四边形,并为后续学习四边形的面积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特征。
但是,对于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图形的认知还停留在直观层面,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深入理解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四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四边形的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教学材料。
2.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投影仪、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3.学习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桌椅。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四边形图片,如教室的窗户、篮球场地的边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四边形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出,上午()时到无锡.3.看钟面填空四、小结质疑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课后反思课时编号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难点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口算的正确率。
准备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口算】34+8 32-10 3+7 61-6042-20 15+30 60+4 88-80(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出示春游坐船问题的情景图。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例1。
(2)分组探讨解决“二(1)班和二(2)班和乘能否坐下,二(3)班和二(4)班能否坐下”。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小结】算法1、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
算法2、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
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考方法【典型例题】(3)学习例2。
(4)分组探讨解决“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小结】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 揭示课题师:现在观察今天研究的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指名汇报,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口算:【提高练习】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23=67 74-()=28 57-()=18 ()-46=382. 被减数是64,减数是47,差是多少?3. 一个数加上13等于98,这个数是多少?4. 一个数减去36等于34,这个数是多少?【拓展练习】1. 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2.课后反思课时编号课题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学会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教学难点:理解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准备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口算】53+6 85-5 67+9 72-620+40+300 900-700+80 900-200-300 100+400+50【解答题】1. 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2. 笔算:35+63= 28+57= 79-56+ 93-66=3. 回顾列坚式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3和例4放大图,讲述学校学生回收矿泉水瓶再次利用的事迹。
2.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师:你能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题目,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有什么不同??(指名汇报:学的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板书课题: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小结】列竖式要注意的问题:1. 相同数位要对齐;2. 从个位算起;3. 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一。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用坚式计算:【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2.课后反思课时编号课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课时教学目标1. 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估重难点算。
2.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估算。
准备(一)基础训练教学过程【复习近似数】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出示例5放大图,回顾学校学生回收矿泉水瓶再次利用的情况。
2. 自主探索,探索新知(1)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①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估计过程)【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②如果500个送一次给回收站,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③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估算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取整十或整百的方法进行估算。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2.【提高练习】1.2. 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整千数。
1005>( )>998 2889<( )<3060 7010>( )>6997 【拓展练习】(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课后反思课时编号课题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长?你跑100米用了多少时间?那跑1000米呢?(你跑过1000米吗?)2.出示学校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
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1圈是200米,跑5圈大约就是1000米。
说说你昨天体育课跑五圈的感受。
知道五圈是多少米吗?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分小组讨论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想一想,可用哪些方法进行测量的?(步测、时间、速度表等)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研究其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和知识。
哪些长度计量时应该用千米作单位?生活中你看到哪些地方是用了千米这个单位的?举例子说明,说得越多越好。
(课件出示:公路边的里程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和汽车的速度表等)4、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千米?学生讨论,反馈。
(1)出示公路图说明:“37km”指的就是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的路程是37千米。
(2)公路路标图说明:从这里到前方的唐山有144千米的路程。
(3)摩托车仪表图说明:指针到20位置,就是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驶。
(4) 限速标志说明:这是要求机动车在景区内每小时不能以超过10千米的速度行驶。
5、1千米的读法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有时也用Km表示。
6、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课后反思“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
通过老师课前作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本地实际,教"书"育人。
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课时编号课题毫米、分米、千米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个性化修改1米=100厘米测量方法:1、0刻线开始,指到几长度就是几厘米,或者米。
四、非零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准备课件、长尺子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回顾长度单位课时编号课题测量整理与复习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二、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都整理了哪些内容?然后根据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同时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并且选出几份整理方法不同、比较全面的作品以备展示)(2)展示师点名,选出几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整理的内容(找两三名学生即可)要求:(1)展示过程重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教学过程1.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在下面的方框内。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千克、克、吨都是()单位。
2.小青走800米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米。
3. 5厘米=()毫米 3000千克=()吨500毫米=()厘米 4300千克=()吨()千克4.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长()米,还差()米是1千米。
5.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点燃一会后燃去了5厘米,还剩()厘米。
1.苗苗的身高是142()。
A厘米 B分米 C米2.一个鸡蛋约重70()。
A吨 B克 C千克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A1千克大 B1千米大 C无法比较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A毫米 B厘米 C分米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
A:克 B:吨 C:千克1.熊妈妈给小熊出了一道题:有一根80厘米长的铁丝,让小熊按每段8厘米的要求剪,在剪之前要先算一算,可以剪多少段?要剪几次?2.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3.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中,说一说自己整理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整理方法?三、我会填1.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指名说,并说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