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筑波管理模式对我国科技园区的启示与借鉴
硅谷、筑波和新竹三个高新区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
由于各国 地区 在经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形成了以 美国硅谷 中国 台湾 新竹和日本筑波为代表的三种高新区创 新模式 本文对这三种模式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发现 以企业为中 心的 企业之间 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 政府之间密切合作 中介机构积极参与 产学研一体化 协同发展 各种不同创新 行为主体相互激发而形成的具有知识配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立体 式网状结构系统 能够实现创新主体间创造性的组合集成和创新 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技 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演化
二 国际高新区创新模式的共性综述 1. 强大的区域资源整合能力
1 强大的智力资源整合能力 硅谷拥有以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专 业科研机构 拥有 33 万名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其中有 6000 名自然 科学博士和工科博士 占整个加州博士人数的 1 6 新竹高新 区周围 拥有台湾电子技 术研究院等一 批高质量的大学 和科研机 构 聚集了相当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筑波科学城有 48 个国家 级研究机构与教育院所 拥有众多的私人研究机构 聚集了 1. 5 万 名多学科的高水平的研究人才 由于智力资源密集 人才众多 特别适合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 高新区创新模式的经济技术水平差异 1. 硅谷创新模式的经济技术水平 二战期间 在世界上各主要强国中 唯独美国经济受到战争 的破坏较小 这增加了美国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差 距 同时 欧洲大批科技人员逃亡到美国 促进了美国科技实力 的进一步增强 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 战略 此战略要求基础科学理论研究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而基 础科学理论研究主要以大学为核心 同时 出于政治 军事考虑 又迫切需要将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向商品化与产业化转移 为 此 美国政府及其所属相关部门一方面投入巨资用于大学的教学 和科研 或在大学建立规模巨大的工程研究中心 催育重大高技 术科研成果的出现 另一方面 运用各种手段 促进大学与产业 界技术协同创新 努力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 产学研 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模式就开始在美国首先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不 断的完善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科技项目有 6 0%首先在美 国研究成功 7 5%在美国首先应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得益 于这 种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2. 筑波创新模式的经济技术水平 二战结束时 日本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为追赶欧美 采 取了一条由 模仿创新 走向 自主创新 的技术创新战略 重 点引进欧美重大创新技术 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 这种只注 意 技术引进忽视 基础研究的 急 功近利的短期行 为 必然导致 技术萧条 3. 新竹创新模式的经济技术水平 台湾当局效法美国的做法 于 1 9 80 年底在新竹设立了高新 区 以引进外国新兴尖端技术 然而 1980 年代以前的台湾 其主 要工业技术基本停留在模仿和抄袭外来技术的阶段 不仅技术缺
科技园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术 人 才 和 有 创 新 精 神 的 企 业 家 到 园 区 内 从 事 高 科 人 力 资 源 的 优 势 来 保 障 园 区优 势 。 技 的开 发 和 创 办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 大 学 的 创 业 者 服 为
留学 人 员 服 务 。
大 学 科 技 园 在 国 家 创 新 系 统 和 大 学 创 新 系 统 的功 能 定位 ,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孵 化 、 技 成 果 转 化 、 即 科
维普资讯
改 革 与 战 略 ) 0 2年 第 7 20 —8期
科技 园系列研 究论 文 之 二
科 技 园 管 理 模 式 的 比较 与 分 析
吴 平 卫 民堂 徐 海 波
科 技 园 建 设 的 目的 就 是 为 了 能 够 以 最 有 效 的
促进模式 。
术 成 果 。 虽 然 后 来 日本 政 府 规 定 筑 波城 区 内 的企 人 才 培 养和 科 研 院 所 科 学 研 究 试 验 条 件 和 各 类 咨 询 管 理 公 司 、 融 和 非 银 行 金 融 机 构 等 以 多层 次培 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业的核心能力 。 3 创 新 创 业 人 才 的培 养 。 .
一
、
行 政 化 管 理 模 式 —— 日本 筑 波 科 技 园
方 式 来 开 发 聚 集 在 大 学 和 研 究 院所 中 的科 技 资 源 ,
日本 筑 波 科 技 园 从 1 5 9 2年 开 始 筹 划 , 目前 日
为 区域 经 济 的 发 展 起 到 推 动 作 用 。 但 是 由 于 在 进 本 3 % 的 国 家 研 究 机 构 和 4 % 的 研 究 人 员都 集 中 0 0 行 科 技 园 建 设 的 初 期 , 国 的 市 场 发 展 程 度 不 一 在 这 里 , 家 研 发 机 构 的 预 算 的 一 半 都 集 中 在 这 各 国 致 , 国 的 市场 结 构 和 传 统 的 产 业 结 构 以及 各 国 的 里 , 本 上 形 成 了 日本 高 新 技 术 研 发 的 核 心 基 地 。 各 基 科 技 研 发 体 系 存 在 着 差 别 , 以各 国所 采 用 的 大 学 所 从建 设历史来看 , 日本 筑 波 是 一 个 典 型 的政 府 科 技 园 管 理 模 式 也 不 一 样 。 但 是 , 技 园都 为 各 国 投 资 的公 共行 为 , 建 设 初 期 的基 础 建 设 到 上 世 纪 科 从 的科 技 成 果 转化 和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一 8 0年 代 的 信 息 网络 建 设 都 由 政 府 投 资 , 计 投 资 共 定 的贡 献 。 国 内大 学 科 技 园 的建 设 才 刚 刚 起 步 , 各 1 0 0亿 日元 ( 合 1 . 7亿 美 元 ) 各 个 研 究 院 60 折 06 。 大学科技 园, 以及 各 大学 科 技 园 所 处 的 经 济 环 境 不 所 的 迁 移 基 本 上 都 带 有 很 大 的强 制 性 , 府 希 望 通 政 尽 相 同 , 以我 们 不 能盲 目照 搬 其 它 科 技 园 的 成 功 研 究 院 所 的聚 集 产 生 更 多 的 技 术 创 新 。 虽 然 筑 波 所 模 式 , 必 须 立 足 于 我 国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现 实 和 大 的科 研 院 所 和 研 究 人 员 随 着 筑 波 科 学 城 的 开 发 大 而 学 以及 大 学 科 技 园 的 发 展 现 状 来 寻 求 最 有 效 率 的 幅 度 的 增 加 , 研 成 果 的 数 量 也 在 大 量 地 增 加 。 但 科 管理 模 式 。 通 过 对 国 内外 几 十 个 科 技 园 管 理 模 式 是 在 许 多 的 国 有 研 究 院所 的 机 构 中 , 究 投 资 大 部 研 的 分 析 研 究 , 文 总 结 出 了 科 技 园 管 理 的 三 种 模 分都 是 来 自于 国 家 , 有 权 也 基 本 上 属 于 国 家 , 本 所 所 式 : 政 化 管 理 模 式 、 司 化 管 理 模 式 和 中 介 组 织 以基 本 上 没 有 能 够 形 成 具 有 典 型 产 业 化 的 高 新 技 行 公
筑波科学城经验与教训
筑波科学城经验与教训佚名【期刊名称】《决策》【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1页(P25)【正文语种】中文日本的筑波科技城被世人称为“现代科技乌托邦”,经历发展起伏的筑波科学城模式,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20世纪60 年代,日本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开始了从“贸易立国”向“技术立国”、从“最佳模仿者”向“创造者”的转型。
筑波科学城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建立的科学工业园,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名噪全球。
虽然近年来已经声名日下,被世人称为“现代科技乌托邦”,但筑波科学城模式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最早规划的筑波科学城是产(尖端技术产业)、学(工科大学及民间、中央研究所等研究设施)、住(建设舒适的城镇)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这也是日本建设筑波科学城的三个政策着力点。
经过有计划的开发建设,筑波建成了完整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和优美的自然生态,集聚了大批科研人员和创新要素。
目前,筑波集中了31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包括民间研究所在内,研究机构总数达到300家,代表了日本最尖端科学研发水平。
其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建筑、物理科学、生物、农业、环境、安全等,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创造性突破,培养出了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由于政府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预测技术发展方向,就会出现干预错误或者干预过度的情况,此时应该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这一问题也体现在了筑波科学城的开发过程中。
相对于筑波在日本基础研究领域的地位而言,筑波的产业基础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产业规模与科研投入完全不匹配。
筑波国立实验机构对企业的支持程度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渴求。
作为投资代理人的政府官员也没有机制去了解市场、了解技术,研发人员本身的收入与研究成果及其创造的价值没有直接联系,导致了科研成果没有能够充分应用,研究成本大而回报低限制了科学城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筑波科学城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不统一,导致科学城无法与当地经济有机融合。
【产业新城】日本筑波科学城得与失
日本筑波科学城是世界范围内产业新城的典型案例之一,与新加坡的裕廊岛以及我国的苏州工业园都属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推动的结果,有很多可以相互印证比较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著名产业新城的得与失,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方面,很值得我们深思警戒。
楼上那位刚刚宣布要开始打造智慧产业新城的北科建君,也要认真研究研究了。
筑波科学城成功的要素1.筑波大学成为联系各个科研机构的纽带筑波大学的前身是东京教育大学,东京教育大学即是1872 年成立的东京师范学校。
1973 年日本众院文教委通过“筑波大学法案”。
同年10 月1 日筑波大学开学,新校区占地3700 亩,大大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
筑波大学的诞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东京大学的校园扩张。
至1962 年,学校主校区只有8.4 公顷(126 亩)土地,狭小的办学空间严重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筑波科学城计划的建立。
筑波大学是被当作日本“头脑城市”——筑波科学城的中心来建立的。
在实际城市发展中,筑波大学很好的发挥了作为各个科学研究机构纽带的作用。
科学城以筑波大学为中心,加强科学园内各研究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机联系,从而使筑波地区成为一个综合的研究都市。
同时,筑波大学也为各个研究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
2.采用健全的立法保障和大量优惠政策筑波科学城建设的法规相当健全,可以说是世界上新城建设立法最多的城市。
这些法律法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制定的法律;二是与高新技术产业区相关的国家科技经济乃至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第一类法律更集中有力,这是筑波科学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
《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分章对“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周围开发地区正被计划”、“基于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及周围开发地区整备计划的事业实施”等作以明确说明。
《研究交流促进法》允许私人企业使用国家院所的设施,并可促进国家院所与私人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和专利共享,现在筑波已有近250 家私营研究机构。
日本力促环保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力促环保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启示日本环保产业大力发展主要得益于建立起完备的环保立法体系并严格执行,实施倾斜性的产业技术政策,中央和地方积极共建环保城,建立科技园区培育先端产业以及公众及民间组织的配合与努力。
这些经验为经济发展模式艰难转型中的中国提供了借鉴现阶段,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任务艰巨。
日本在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也曾遇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强度不断上升的矛盾,但最终还是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动了重化工业生态化转型,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基本摆脱了资源环境压力。
2009年笔者参加了日本财团法人组织的资源循环型经济研修项目,从法律保障体系、产业支持政策、市场诱致措施、园区典型示范、公众组织参与等诸多方面,对日本以资源循环产业为中心的环保产业的发展成效和经验进行了全面了解。
日本力促环保产业发展的5大经验一、建立起完备的环保立法体系并严格执行日本在环保产业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果,首先应该归功于政府建立起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法。
1971年,日本出台了废物处理法,之后又出台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2000年颁布和实施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动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修订)《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修订)《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食品资源循环法》《绿色采购法》6部法律,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备的环保及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如表所示,从效果看,法律对产业发展的强制保障作用明显。
一是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协会、公众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强制各方开展资源循环利用。
比如法律规定企业有对资源进行恰当处理的产出者的责任,产品、容器等的设计研究、回收、循环利用等扩大生产者的责任,为建立回收、处理、再资源化网络体系提供了保障?二是强制收费制度使得回收处理企业可以盈利。
据介绍,报废汽车处理工厂在《汽车再利用法》实施前,盈利比较困难,主要靠出售部分较好的零部件获利。
科技园区管理模式与发展方向的探讨
【 摘 要 】 科技园区是指知识密集、 技术密集、 人才密集的地区, 是集科研、 教育、 生产、 贸易、 娱乐于一体的共生结构, 是高新技术产业孕育和成
长 的综 合 性 基 地 。 科 技 园 区 经 历 了将 近 大 半 个 世 纪 的 发 展 , 最 初 以 电子 产 品 为 主 的 单 纯 产 业 集 中 集 群 发 展 成 产 品 多 元 化 的 科 技 产 业 园 区 , 技 园 从 科
美 国 硅谷 一Slo a e .坐落 于加 州旧金 山 以南 的半 岛, icnV l y i l 圣克 拉 拉 县上一块长约 7 0公里 、 宽约 1 5公里 的狭 长地带 。五 十年代 还是 无人 知晓 的农 业区 . 到了八 十年代 已无可争辩地在历 史上享有信 息技术 革 但 命发源地 的崇高地位 , 如今 聚 集了 8 0 0 0家 高 科技 公 司 ,3万 名 科学 技 3 术人 员 , 其中有 8 0 0 0名 由美国一流名牌 大学培养 出来的 自然科 学博 士。
区主要 有三种管理模式 : 市场型 、 政府参 与型 、 府型。 以市 场主导型 为主要发展模 式。今后 科技 园 区将从 集群 式空 间分布代 替企 业积聚分 布 , 技 政 科 园区市 场高 度发达 、 究与开发和 制造网络化 、 研 成本最低化发展 、 管理 层次 由最初 的一 元化、 网络化 过渡到 多元 化 , 园区中间服 务体系不 断完善几个 方
3 1市 场 型 科 技 园 区 .
家, 其数量约 占总 数的 8 % 。在众 多的高新 技术 园区 中 , 0 有很 多成 功 的
典范 : 美国的硅谷 , 英国的剑桥科学 园 , 日本的筑波科 学城 等 。
12科技 园区的基本形式 ( . 以硅 谷 为 例 )
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国内外经验借鉴作者:李忠华何礼洋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22期摘要: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整体,其构成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主体、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等。
通过归纳各类文献,研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通过研究国内的北京、深圳和广州等地区的经验,归纳总结出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即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强科技创新保障制度建设等。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成功模式;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2-0004-03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屆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做出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大决策部署,表明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例如“绿色发展”和“人才战略”方面。
但某些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借鉴硅谷、剑桥和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从政策体系和人才方面入手,制定相应计划和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引进和留住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一、科技创新体系概述(一)科技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的主体、基础设施和资源等要素组成。
科技创新是在“美丽中国”的目标框架下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政府主导下的技术创新活动一定是倡导绿色、减量、节能减排的。
所谓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保证科技创新从产业需求、研发,到中间试验,再到产品试制,既而到投产形成产能的过程中参与各方协调、沟通、交流、协作,让创新要素形成生产力的有机整体。
(二)科技创新体系的要素及作用机理1.科技创新体系的要素。
创新主体是第一要素,根据对科技创新体系定义的阐述分析,可以得出其所包含的要素是很多的,其中以国有、民营或个体等各类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最为重要。
筑波科技城案例研究
完善相关设施建设
打造转化平台载体
• 制定《筑波研究学院都市建设法》;
• 为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化,
• 进行国家教育研究机构的转移和设施建 设;
政府鼓励企业设立孵化器来促进成果转 化;
• 筑波科学城每年通过召开国际科技博览 • 加强会场建设、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
会、国有研究机构成果展示会,以及每 设,摆脱原先过于单一的科学研究功能,
– 英国雷丁
– 中国南通
3 产业生态打造
• 为促进主导产业的深入发展,通过主导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结合,完善产业链的建设,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具有“内生性”的产业生态体系
–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 美国奥斯汀
4 布局新兴产业
• 立足自身产业转型的迫切需要,紧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对原有产业的自我革新,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 中国洛阳 – 中国贵阳
公园
医疗 中心
02
科技发展与生态并存
目标: 筑波葛城地区新建的市区,打造环境共生型城市
举措: 建立水循环系统、保护大规模绿地、利用现有地形和池塘建 设公园,以及建造新能源住宅等,实现森林与城市和谐共处
筑波市民人均拥有 公园面积:
达10 平方米,超过日本人均6 平
方米的水平
筑波生态发展情况: 在筑波市政府新的办公大楼不远处就可以看 到稻田
科研人科研人员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 做好原始性创新的前瞻布局。
• 新区建设应有立法层面的相关保障, 应在区域省级层面设立创新条例, 将
4
法律制度是新区建设中重要 的社会制度之一
新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法规或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 并 适当规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团体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
2017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技园案例研究
筑波大学
筑波医疗中心 公园 女子大学
筑波会展中心
文化艺术中心 筑波中心大楼 城市与住宅发 展建设公司 (HUD)
公园 Takezono中
学
后期以土地为核心,考虑功能分区、城市功能 的完善及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类:满足生活需求 第二类:提升生活品质 第三类:增强对外交流、扩大影响力
配套特点 ➢ 配套是开放的、多元的。 ➢ 购物中心、商业网点的目的是满足
郊区
郊区占地约257平方公里,计划沿新Joban干线周边地区进行城镇化开 发,同时保留自然和乡村环境,这里聚集大量的私人研究机构。
开发计划
随着“新Joban干线”和“Ken-o Do”(大都市内部城市高速公路) 的建设,以及1996年科学和技术基本规划的颁布,根据“筑波科学城 建设法案”修改的规划方案指导新的发展阶段(筑波第三阶段开发)。 1996年7月,“筑波科学城区域规划”和“周边地区发展规划”根据该 法案进行了修改,修改规划描述了21世纪的筑波科学城将成为科学研 究的中心和一个功能完备、自给自足的核心城市,并成为一个与周边 乡村环境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模范城市。根据修改规划,筑波科学 城的开发将与中央政府、当地政府机构和其它相关机构密接联系。
1980-1989
筑波市世界博览会会场的建 设,环境的整治和基础设施 的建设
中心交通枢纽、宾馆、筑波中 心大厦、科技馆、商业街等设 施
综合完善的城市功能的科学新 城,科技卫星城向中心城的转 变
人口少,吸引人口能力弱
1985年总人口达14万多,本科 生8500,硕士2500
1990至今
文化、教育、国际交流、管理、 交通、商业等的复合功能的开 发
园区员工日常生活所需。 ➢ 图书馆、公园、医疗中心的设置提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以稳定的经济增长和高度的科技创新而闻名于世。
作为亚洲经济体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日本在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成功可以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借鉴。
在日本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值得中国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高度的自我要求和持续不断的改进。
日本企业对于自身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以“客户至上、不断改进”的原则为导向。
这种自我要求可以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高度的创新精神。
日本企业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在高速市场环境中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这种创新态度可以激励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保持领先地位。
第三,注重人才培养。
日本的企业文化中注重人才培养的观念深深融入其中。
企业不仅会对于员工进行工作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还会向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使员工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作为。
这种注重人才培养的方式同样适用于中国。
第四,没有将眼光局限在国内市场,而是面向全球。
日本的企业大多在全球市场拥有竞争力。
他们能够迎合全球市场需求,适应各个国家的文化和消费习惯,将自身的产品推向世界。
这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提高。
日本的企业间存在激烈竞争,这种竞争鼓励企业互相借鉴和学习,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提高。
这种合作和竞争的方式使得日本的产业链更为先进。
通过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中国可以在自己的发展中快速实现现代化,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面对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政府需要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加强企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促进人才流动和有序的市场竞争,使得中国的产业链更为系统完整,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总之,在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旅程中,日本的成功可以为中国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高新区管理模式的国内外比较与启示
高新区管理模式的国内外比较与启示作者:邹樵陈建洪来源:《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09期世界高新区纷纷效仿美国,在条件适宜、智力密集的地区开辟高新区,从而发展本国、本地区的高技术及其产业。
世界高新区的发展模式虽然千差万别,但它们大多都是在一定的政府或组织的管理模式与体制下进行的。
区别在于,由于各国各地区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实力上存在差异,园区发展也处于不同阶段。
因此,它们在选择园区的具体管理模式和体制上出现差异。
本文对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的类别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高新区存在的三种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一、国外高新区的管理模式比较(一)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的类别按照M.卡斯特尔和P.霍尔的管理模式分类标准(《世界的高技术园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可将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划分为五类:政府管理型体制、大学和科研机构管理型体制、公司管理型体制、协会管理型体制和政府、大学、企业组成联合机构管理型体制。
1.政府管理型其主要特征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
该管理体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具体的管理执行机构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组织设立的专门机构;服务机构是以公司或事业机构的形式出现。
例如,日本筑波科技城是由首相办公室下设的“科学城推进部”来管理;设置筑波研究机构联络协会,负责管理研究业务;土地开发和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由住宅和城市开发集团负责;科研和教育机构建设由建设部负责。
这种体制的优势是能为园区的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物质环境和智力环境。
不利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强。
2.大学和科研机构管理型它是由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大学校园内科学园或孵化器进行管理的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目前世界高新区采用的较少。
典型的是英国剑桥科学园。
它是由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领导,设两名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体制由于没有政府直接参与,因而消除了来自政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实行自主管理,发展自由度较大,对中小型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日本开放科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1年4月2021年第2期(总第183期)晋图学刊Shanxi Library JournalApr. ,2021No. 2 ,2021 (Issue No. 183 )•综述•评介•日本开放科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郭翊(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〇3〇〇24)摘要:本文从日本开放科学政策的形成、日本最大科技关联开放数据库的运行模式、研究人员参与开 放科学的程度、研究界主要意见领袖和主要资助机构代表对开放科学与研究数据的看法几方面介绍了日本 开放科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本文认为,日本开放科学实践在制定开放科学法律法规、编制开放科学长期发 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设国家级开放科学数据库平台三方面对我国发展开放科学有所启示,并提出了相应 建议。
关键词:开放科学;开放获取;开放数据中图分类号:C2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1680(2021)02 -0071 -09〇引言欧盟开放科学培训项H FOSTER(Facilitating Open Science Training for European Research)中对开放科学的定义为:开放科学是一种科学实践,在这种 方式下其他人可以进行合作并做出贡献,可以免费 获得研究数据、实验室记录和其它研究过程,基础数 据和方法可以再利用、再分配和复制,其内界包括开 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科学政策等共十三部分11;。
关于开放科学、开放获取与开放数据概念之间关系,我国学者顾立平^1提到从开放获取到开放数据再 到开放科学的演进顺序;赵艳枝3等指出开放数据 是对开放获取的补充,开放获取、开放数据是开放科 7的前提和基础,开放科学是理想,是愿景,是口标。
开放科学政策已经在世界范围实施了 一段时 间,2 013年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签署了关于“提高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的访问”的备忘录,耍求确保联邦政府资助的科学研究的直接成果在尽 可能少的限制条件下,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向公众、行业和科学界提供最大程度的开放。
日本的筑波
日本的筑波正文:筑波科技城是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和知识中心,位于东京东北约60公里和成田国际机场西北约40公里处,占地面积2700多公顷,现有人口十余万,其中国家技术研究人员1万多,博士数千人。
与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省院合作、市校共建”,不同的是,筑波科技城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科研为主,属国家级研究中心。
现在,筑波科技城已经成为日本在先进科学技术方面向美国等国挑战的重要国家谋略之地。
背景1958年,在东京的大都市区发展规划中,设想建成东京的一个卫星城,并且决定城区的所有国家研究和教育机构及其人员由东京迁来。
1963年9月,政府批准了条件较好的筑波这一选址。
1968年开始动工,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全国30%的国家研究机构及40%的研究人员都集聚在筑波,而国家研究机构全部预算的50%左右投资在这里。
仅此后10年,国家投资已达两万多亿日元。
现状由于筑波的科研不讲究与工业界的联系,不追求其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也不太关心经济,因此,筑波科技转化产业的产值并不高。
这里的私人公司发展缓慢,到目前,私人研究机构和民间企业只有250多家,并且私人机构只能充当研究的辅助力量。
筑波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充足的资金,但筑波的产值却并不高,以1999年为例,其产值约7000亿日元(约相当于62亿美元),但是在这其中,大部分是农业产出,也即说明其高新技术产值在其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十分有限,这与其“科技城”的称号不是很符合,而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没有如同计划中的那样,成为东京的一个卫星城,分担东京的人口压力。
从总体上讲,筑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筑波科技城曾经因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被冠以“现代科技的乌托邦”称号。
现在,其仍然是世界先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但近年来却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
由于其管理模式属于政府直接管理型,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
我国大部分科技园区同样是属于这种模式,因此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是科研成果没有得到成分利用。
中日韩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中国上海张江、日本筑波和韩国大德为例
高能物理研究所 、筑 波宇宙 中心和 国立 公害研究所 等在 内的 国立科研及教育机构 4 6家 ,私营科研 机构 30多家 ,研究人 0
员 10 0人 ,其 中 80 30 50研究 者 ,其 中 外 籍 研 究 人 员 4 0 15人 , 58 64人 获得 博士学位 。2 0 0 3年筑波科学城全部 科研机构共 申
过 20 0 0家 , 预计 2 1 0 5年增 至 30 00个 , 吸引 2 并 O家外 国研 发 机构进驻 。预计到 2 1 , 0 5年 园区一年海外 专利登记 达到 100 60 件, 技术转让 费收入 5 0 00亿韩元 , 销售额达 3 O万亿韩元 。 表 1 韩国高科技新生企 业
日本筑 波科 技 园 ( sk b c n f i ) 始建 于 16 T u uaSi t cCt ei i y 93 年 9月 ,位 于 日本东京东北约 6 O公里和成 田国际机场西北 约 4 O公 里处 ,以其 雄厚 的科 研 实力 、优美 的 居住 环 境 闻名 于 世 。筑 波科 学城 位 于筑 波市 中心 ,总面 积约 为 24 0公 顷, 80
中 日韩高科技 园区发展 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上海张江、 日 筑波和韩 国大德为例 本
刘 芹 ,张永庆 ,樊重俊
( 上海理 工大学 管理学院 ,上海 20 9 ) 0 0 3
摘要 :从介绍 中国张江、 日本筑波和韩 国大德三 大高科 技 园区入 手 ,基 于文化机 制、产 学研机 制、创新机 制 、 风险投资机制 、政策机制、人才机制等 角度对这三 个高科技 园区进行 比较研究 ,促进交流 ,总结经验教训 ,供 各高科技 园区借鉴 。 关键 词 :中日韩;高科技 园 区;张江;筑 波;大德 中 图 分 类 号 :F7 . 4 2 64
通识教育与教育研究组织改革——日本筑波大学的启示
会・ 国际学群 、人类学群 、生命环境学群 、理工学群 、 情 报学群 、医学群 、体育专业学群 、艺术专业学群 。
学群相 当于传统大学的学部 ,是本科 阶段学生的 教育组织 。它 以一个大的学术方向将几个相近的学科 领域统合起来 。
筑波大学还设置 了专业方向明确 的如体育 、艺术
一
学科——讲座”这一模式 的弊病 。 根据 17 9 3年 2月文 部 省 的 《 波 大学 全 体计 筑 划》 ,新成立 的筑 波大学下设 6个学群 2 个学 系 ,6 6 个学群分别为 :基础学群 、文化 ・ 生物学群 、经营 ・ 工 程学群 、 体育专门学群 、 艺术专 门学群 、 医学专 门学群。 20 0 5年筑波大学规划今后 1 O年发展计划 ,提议 改组学群 、学类 。2 0 0 6年 7月 2 1日召开的教代会通 过了新 的编制案 ,2 0 0 7年报 日本文部 省 ,决定 正式 改革学群 学类设置 ,20 0 8年入 学的新 生按照新 的学 群被编制入校 。新 学群设置有 :人 文 ・ 文化 学群 、社
关键 词 :学群 制 通 识教 育 教 学组 织 改革
近期 ,教育部宣布 《 国家中长期 教育 改革 和发展 规划纲要 》 ,就 2 O个问题征集意见 ,其 中 “ 中取消 高 文理分科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引发热议 。为什么 取消分科 ?理 由是高 中阶段学生应该接受更全 面的知 识 .过早分科会削弱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 。 其实 ,不仅仅是高 中阶段 ,大学 阶段 的通识教育 被忽视 也成为 了中 国教 育界关 心 的话 题 。如何 处理 “ ”和 “ 通 专”的矛盾 ?有 限的教育资源怎样分 配到 基本 知识 和专业学习上才是最合理 的? 下 面具体介绍筑波大学教育与研究组织 的一系列 改革 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 ,以期能给我们 以启示 。 筑波大学建校于 17 9 3年 1 ,作为 日本突破传 0月 统大学制度 改革尝试下 的新构想大 学 ,其成 立仅 3 5 年就 已在 日本甚至国际高等教育界和科学研究界享有 相 当高 的知名度。筑波大学 以新 的教育与研究组织模 式开创 了全新的通识教 育与专业教育 的改革之路 ,而 且它并 非只是简单地通过增 加课程来加强通识教 育 , 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兼顾通识与专业 、教学与科 研 、专业教师和学 生的关 系。
日本企业的经营理念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企业的经营理念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房森来源:《商业文化》2012年第02期摘要:日本能够在短短的二十年内在经济上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这都要归功于日本企业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
这种独特的管理理念和制度保障了日本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为此,本文将分析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并指出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企业;经营;管理;启示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44-01一、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的特点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终身雇佣制,这项制度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很多企业在这次危机之中倒闭了,为了保障国家的稳定,日本政府制度了终身雇佣制度,一方面降低工人的工资,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不能裁员。
通过这样制度,企业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员工也不必担心会被轻易辞退。
这项制度在日本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企业管理文化还具体体现为:(一)注重企业的集体主义观念。
与欧洲和美洲企业重视个人能力的观念不同,日本企业更加重视员工的整体力量,注重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努力将企业建设成员工心中的“家园”。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欧洲国家大多数靠殖民掠夺和丰富的资源建立起来的,但是日本本身却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所以日本只能依靠本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
日本人认为集体的力量高于个人,而且日本民族也具有敢于牺牲自己的民族精神。
这样的精神也较为集中的体现在日本的企业管理文化之中,例如终身雇佣制度,当企业招纳新的员工时,就会与其签订一个终身合同,除非特殊的情况,员工不会被轻易的解雇。
员工不会有失业的顾虑,企业也不必担心有效的人才会外流。
(二)企业注重创新。
日本由于欠缺资源,所以一直存在着危机意识,在其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良品质和经验方法,之后将其他民族的优良品质与本民族结合起来。
这种善于借鉴他人经验的精神,体现在企业管理上就是创新精神,例如日本最知名的电子制作行业,如mp3播放器、psp和电脑等都是学习欧洲国家的经验,并且在产品设计上注重突出创新点,打造世界闻名的日本电子企业。
试论中国科学园区的发展态势及空间规划策略
第3 5卷第 5期
20 02年 l 0月
武汉大学学 报( 学 版) 工
E gn eigJunlo hn Unvri n ie r o ra fWu a ies y n t
V0 . 5 No. J3 5 Oc . 0 2 t2 0
文 章 编 号 :0 6 5 X 20 )5 1 —0 10 —15 (02 0 —0 2 4
试 论 中 国科 学 园 区 的发 展 态 势 及 空 间规 划 策 略
杜 宁睿 , 丁静 蕾
( 武汉大学城市 建设学院 , 湖北 武汉 40 7 ) 30 2
摘要 : 通过阐述科学园区定义与发展背景, 分析我国科学园区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 并结合现阶段我国科学
收 稿 日期 :02—0 —0 20 7 2
化 、 收 和创新 , 而 使 我 国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的发 展 吸 从
模式 向 自主型 、 创新 型 以及 政 府 引 导 型 方 向转 变 . 越 来越 多 的企业 开始 认识 到 创新 的重 要 性 , 自觉 并 加 大对 科研 创 新 的 投 入 , 至 直 接 与 大学 、 研 等 甚 科 机 构合 作 . 由此 科 学 园 区会 成 为继 高 新技 术 产业 开 发 区之 后 , 产业 集 聚与 组 织 的又一 种重 要 形式 .
进入 2 纪 9 代 以来 , 发展 经 验 , 强 了对 高 新技 术 的消 加
国家 或地 区的经 济 、 社会 等 各项 活 动都 不 可避 免地
要进 入 到全球 的范 围之 中 , 所要 面 临 的是更 加 激 烈 的竞 争 . 国家 或 地 区 的竞 争 优势 已经不 能依 赖 于 传 统 的资 源 禀赋 , 是 取 决 于 本 地 的 创 新 能 力 . 国 而 各 对 创 新 系统实 例 的研 究都 显 示 出 , 以创 新 为核 心 的 高 新技 术产 业 有 明 显 的外 部 经 济 和 空 间 集 聚 的特
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参观记
作者: 樊勇明
出版物刊名: 国际展望
页码: 13-15页
主题词: 科技博览会;筑波;中国馆;大雨滂沱;太空时代;新宿;中央大厅;朱红色;科学技术潜力;
进馆
摘要:<正> 8月20日,我蒙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的盛情安排,参观了于3月17日正式开幕的1985年国际科技博览会。
3月的东京春雨不断,19日晚上还是大雨滂沱,20日一早却意外地放晴了,这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似乎在为我的此行添兴。
博览会的会址在著名的科学城筑波,从新宿坐车到那里约两小时。
高速公路的两侧不时掠过“筑波——21世纪科学的殿堂”等大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园区是科技资源的聚集地,是科技成果产生的密集区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对加强资源整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具有重大意义。
日本筑波作为世界上较早由政府规划建设且发展完善的科技园区,在管理模式方面与我国科技园区的形成与管理有高度的类似性,其建设和发展经验特别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面临需求1.创新发展的管理模式是一流科技园区的内在需求管理模式是科技园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创新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科技园区的品质和贡献度,是新形势下实现科技园区自身持续发展、高端发展、品牌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
探索新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科学管理模式是我国科技园区创新建设的内在要求。
2.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是一流科技园区的必备要素通常而言,一流科技园区具有多方面特质、多维度功能,体现在效益一流、能力一流等。
从美国硅谷、韩国大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我国的中关村和张江等一流科技园区来看,高效、科学、适合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无疑是一流科技园区的必备条件。
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做到职责明确、机制优化是科技园区创新资源集聚和扩散均衡的必然保障。
我国目前科技园区众多,管理的模式上有较强的趋同性,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脱颖而出形成一流的科技园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尤为重要。
3.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形式是完善管理模式的需要科技园区是多主体协同参与创新治理的运行体。
我国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主要指由政府、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及其领导体制、内部运行机制、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管理方式、法规制度以及不同主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是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政府定位成公平、公正的市场引导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通过创建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在各个层面上,建立多主体广泛的网络及联结,形成园区利益共同体和创新联盟,建成顺畅的合作交流渠道,均衡园区内外的创新资源,取得园区效益的最大化,这些都亟需园区在管理模式上加以创新。
二、日本筑波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分析1.有法可依,以法为本的法治治理模式自1960年决定建设筑波科技园区以来,日本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频频出台,为筑波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1970年,《筑波科技园区建设法》出台,明确确立了对筑波科技园区建设的法律保障和职责权利的法律依据,对土地、公用设施、公益设施、各类机构、各级政府的职责权利进行了法律层面的规定,使得园区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责任主体可追究,并且因时因地不断对法条进行调整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总体上来看,筑波科技园区在园区立法以及依法治理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和经验:(1)以法条的形式固化管理内容日本制定的与筑波科技园区建设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健全,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专门针对高新技术园区制定的法律;二是与高新技术园区相关的国家科技经济乃至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将筑波科技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法条的形式固定摘要:日本筑波作为世界较早由政府规划建设且发展完善的科学园区,在管理模式方面与我国大多数科技园区的创建与管理具有高度的类似性。
分析筑产城融合、完善创新管理具有日本筑波管理模式对我国科技园区的启示与借鉴文/魏素敏1王敬英2顾玲琍2(1.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2.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172019年第9期2019年第9期下来,同时还规定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团体在高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筑波科技园区建设法》明确规定了筑波科技园区具有规划权、土地使用利用权、机构设施的迁移权等,以法条的形式明确了筑波的建设由国土交通省负责,相关行政机关首长、相关地方公共团体及独立行政法人(都市再生机构)及其他相关事业者在实施科技园区建设规划(周边开发区整顿计划)的时候,必须尽最大的协助。
(2)通过法律明确各类主体的责权边界《筑波科技园区建设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筑波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域(即科研都市区)。
筑波科技园区采取了“中央政府投资、中央政府管理”的模式。
《筑波科技园区建设法》第4和第8条规定了国土交通大臣在筑波科技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拥有的权力,而科学城周边土地由地方(茨城县)规划、管理。
目前,筑波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科研基地。
(3)法律条文内容体现适应性法律条文内容原则、简练,体现法律的适应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旦相关具体事项发生变化,并不需要对法律主体内容做很大修改,只需对其他相关法律作出修订即可,这就保证了法律的稳定性,维护了“基本法”的尊严。
《筑波科技园区建设法》仅规定了建设目标,且程序性规定较多,政府有很大自由裁量权。
2.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配套服务模式1963年9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在筑波地区建设“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城市的中心地区作为“研究学园地区”,有计划地布置实验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商业和服务设施、住宅等,其他地区作为“周边开发地区”,实现与研究学园地区的均衡发展。
1980年,有43个国家高等研究教育机构完成迁移,城市主要设施基本建成。
在研究开发型工业,住宅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过程中,筑波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
1985年,实现了47个国家和65个国际组织和企业成功进驻,同年,举办以“人类、居住、环境和科学技术”为主题的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向世界宣告“TSUKUBA ”的存在。
1987年,通过4镇村的合并,“筑波市”诞生。
2002年,筑波科技园区和筑波市成为同一区域板块。
因常住人口突破20万人,2007年开始筑波市过渡到特例市。
截至2013年,筑波科技园区有6镇村,拥有包括外国人在内的约20000名研究人员和约140个研究机构、大学,机构配备了大量最尖端的研究设备,筑波已经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研究开发及人才培养中心。
(1)强化科学规划的前瞻引导筑波科技园区完全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国家项目,有明确的定位以及健康和科学的规划理念是其发展的重要元素。
筑波科技园区的建设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科学城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统一规划和法律支撑。
表1筑波科技园区法规出台修订情况182019年第9期(2)逐步优化产业结构近五十年来,筑波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人口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见表2)。
1965年,从事第一产业(农林、水产养殖业等)人口占六成。
可是,从1975年开始,从事第三产业(餐饮、服务业等)的人口比例开始激增,发生大逆转。
从图1可以看出,伴随着科研教育机构的建设推进,人口不断增加,进而商业设施等也加速建设,这些都带来科学园的人口增加和就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产业的就业者占比从65.4%下降到3.1%,2010年仅占各产业就业者1/30,而第三产业的就业者占比从23.2%上升为69.3%,第三产业成为筑波各产业就业者的主要支撑。
(3)不断改善生活配套环境产业园区建设与生活环境建设并进打造是筑波的产城融合管理特点之一。
筑波发展的前十年,私营机构的参与并不积极。
尽管规划给私营机构提供了3个研究园区,但最初这些园区都空置着。
筑波政府首先搭建中心城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配套设施。
筑波科技园区的建设以土地为核心,考虑功能分区、城市功能的完善及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配套的特点是开放多元,购物中心、商业网点的目的是满足园区员工日常生活所需;图书馆、公园、医疗中心的设置提升了园区员工生活品质;筑波会展中图1筑波科技园区土地功能分区表21965--2010年筑波各产业就业者占比情况1%3%17%25%54%科研教育区居住区道路、公园、停车等公建配套商业服务筑波科技园用地平衡19心、文化艺术中心为增强对外交流、扩大园区影响力,为各种活动提供了场所。
科学城内建有促进研究院所和研究人员之间交流的机构和场所。
筑波研究支援中心就是这样的机构,它有力地促进了研究所和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研究人员的居住适宜感。
(4)基于生态文明的科技发展科技发展与生态并存是筑波的产城融合管理的又一特点。
在筑波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筑波葛城地区新建的市区,提出了环境共生型城市的口号,通过建立水循环系统、保护大规模绿地、利用现有地形和池塘建设公园,以及建造新能源住宅等,实现森林与城市和谐共处的新的生活方式。
现在筑波市民人均拥有公园面积达10平方米,超过日本人均6平方米的水平。
在筑波市政府新的办公大楼不远处就可以看到稻田,真正实现了随处亲近大自然。
今天的筑波,绿地环绕,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在这里工作,而且选择在这里居住。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科学城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3.面对主体,定期调研的决策服务模式为持续把握筑波科技园区各研究开发机构的集聚状况,筑波科技园区交流协会通过定期调研的形式,主要面向筑波科技园区的研究所和制造业企业,开展机构概要调查,旨在了解主要事业所的动向,全面掌握筑波科技园区的整体状况,为推动各事业所的合作联动提供基础资料。
(1)建立创新调查的制度化自1994年起,筑波大概每2~3年进行一次机构概要调查研究,主要以筑波科技园区的研究所和制造业企业为选定的受调查机构,形成《筑波科技园区机构概要调查报告书》。
自2009年起基于以下标准明确受调查对象:将迁入科学城的国立机构以及茨城县机构、公益法人等作为持续调查对象;将坐落工业区的企业、其他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以上的企业、入驻筑波研究支援中心和筑波创业广场的企业、坐落筑波EXPRESS沿线地区的企业、筑波科技园区交流协议会的会员机构等作为持续调查的对象;后来又将坐落筑波科技园区的研究开发独立行政法人,大学设立的风投企业也作为新的调查对象。
调研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筑波科技园区内的研究及产业状况。
(2)关注调查方法的科学性筑波在调查中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调查中,调查表通过邮寄发放给各机构,附在信内的回信用信封进行回收,或者调查对象通过电子邮件提交。
此外,对截止日前没有作答的企业通过电话或拜访的方式催促其作答。
(3)注重调查结果的应用性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问卷调查,对筑波科技园区内的主要机构进行摸底,形成基础调研机制,为掌握筑波园区内的各类机构形态、性质、产业特色、机构人员、研究能力等基础数据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库,以基础调研的方式摸底园区发展情况,形成丰富宝贵的园区发展资料脉络,使调查结果能够更好地支撑和服务园区管理及决策。
4.多种渠道,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模式科学园区建设的核心还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园区人才管理工作的关键。
归纳筑波人才队伍的建设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迁入有影响力的主体机构,吸引人才虽然国际上很多的园区人才的吸引和使用主体是企业与科研机构,但在园区建设初期人力资源和产业化程度不高,还没有足够的企业以及教育科研机构吸引人才的情况下,政府的统筹规划,合理协调管理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