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摘要:一、引言1.严复翻译背景介绍2.严复翻译原则概述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忠实原则2.表达原意原则3.语言优美原则4.文化适应原则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应用1.翻译实践案例分析2.翻译成果评价四、严复翻译原则的启示与影响1.对后世翻译理论的启示2.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五、结论1.严复翻译原则的当代价值2.对未来翻译发展的思考正文:一、引言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他的翻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严复的翻译原则,是他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对严复的翻译原则进行概述,分析其具体内容,并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忠实原则:严复强调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他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而这种转化必须遵循忠实、准确的原则。
2.表达原意原则:在翻译过程中,严复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原文的含义。
他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言风格,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感受到原文的思想内涵。
3.语言优美原则:严复主张译文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追求语言的优美。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字的修饰,力求使译文在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兼具文学价值。
4.文化适应原则:严复深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他努力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译文的理解与接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应用1.翻译实践案例分析: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例,可以看出他严格遵循了翻译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他力求准确传达赫胥黎的观点,同时注重语言的优美与表达。
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严复自身的思想倾向。
2.翻译成果评价:严复的翻译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译文既符合原文的含义,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严复与泰特勒翻译原则的异同
严复与泰特勒翻译原则的异同
严复和泰特勒是翻译领域的两位重要学者,他们各自提出了独特的翻译原则。
虽然两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同之处:
1.好的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含义:严复和泰特勒都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保持原文的风格和声音。
2.适应目标文化的需求:严复和泰特勒都主张翻译应该考虑到目标文化的需求,将原文的内容转化为目标文化读者容易理解的形式。
3.翻译应该是可读的:严复和泰特勒都认为,翻译应该是流畅、通顺的,读起来应该像一篇本地语言写的文章。
差异之处:
1.目标语言处理的角度不同:严复更加注重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等效性,强调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泰特勒则更加关注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允许适度调整原文来满足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2.对流畅性的看法:泰特勒更加关注翻译的可读性,认为流畅通顺的翻译是最好的翻译。
而严复则更加注重准确性,即使读起来稍显生硬,只要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也是一个成功的翻译。
3.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严复强调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而泰特勒则更注重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认为翻译应该适应目标文化的语言和习惯。
总之,严复和泰特勒的翻译原则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在传达原文意思的准确性上都有共同的关注点。
同时,他们也都认为翻译应该是可读的,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摘要:一、引言二、严复的翻译原则1.信、达、雅2.直译与意译的平衡3.保持原文风格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影响1.翻译实践2.对后世翻译工作的影响四、结论正文:严复是一位清朝末年的著名翻译家,他的翻译原则对我国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严复的翻译原则进行探讨。
严复提出翻译原则为“信、达、雅”。
首先,“信”是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其次,“达”是指翻译要通顺、易懂,让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最后,“雅”是指翻译要优美、文雅,保持原文的风格。
这一原则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指导。
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力求在直译与意译之间找到平衡。
直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形式和意义进行翻译,而意译则是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适当牺牲原文的形式。
严复认为,过于追求直译会导致译文生硬、不自然,而过于意译则可能使原文失去原有的韵味。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严复努力在直译与意译之间寻求最佳方案。
此外,严复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保留原文的风格。
他认为,每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翻译时应尽量保持这种风格,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译文时感受到原文的魅力。
为此,严复在翻译时注意选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体现原文的风格。
严复的翻译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译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严复的翻译原则对后世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翻译工作者都以严复的翻译原则为指导,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总之,严复的翻译原则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他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准则,他的直译与意译平衡观念以及保留原文风格的要求,使他的译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浅谈严复的翻译三原则 2
浅谈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任何时代,任何大师的翻译都离不开社会背景,个人经历,自身修养,因此我们在谈及严复的翻译原则时需要对他的教育经历,所处时代进行略析。
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就是严复著名的翻译三原则,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所谓“信”,即是忠实、准确、无误;“达”,即是达意、通顺、流畅。
而对“雅”却是众说纷纭,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共识。
有人将其理解为“典雅”、“高雅”;有人理解为“文采”、“雅致”;有人理解为“风格”、“韵味”。
所以在具体讨论“雅”字之前,需要了解“雅”在中国古语中的含义。
雅者,古正也。
是正确,合乎规范的一种标准。
我认为这三原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在翻译时,要做到忠实于原文,能够切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主旨要点,具有可信度,当然,要语意通顺,流畅顺达,能够使读者明白作者所想表达的丰富情感,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思想的表达,这就需要一种标准,一种规范。
因此,后来的翻译家们都一直遵循翻译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力图使自己的翻译符合标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严复这三原则的影响。
现今,对于翻译的准则和规范是数代人经过不断改进和学习总结出来的,但是依然沿袭了严复的“雅”的思想内涵,即在“信”、“达”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中遵循着一种准则与规范,当然也会结合时代的特色,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我们在关注和研究某位思想家,翻译家的翻译作品时除了要知道是否做到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流畅,也要了解翻译家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这样才能评价翻译家是否遵循一种准则与规范,翻译的作品是否是经典。
翻译理论(1)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
二、隋-唐-宋时期
从隋代(公元五九0年)到唐代,这 段时间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时期。
代表人物: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 译经史上第一位中国僧人。
提出了作好佛经翻译的八项条件: 1)诚心受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 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 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 可信,不惹旁人讥疑); 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博览经典,通达 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 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 兼擅文学,不要过于疏拙); 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 求益,不可武断固执); 6)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淡于 名利,不想出风头); 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 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 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训诂之学, 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 代表人物: 曹靖华(1897—1987), 俄苏文学翻译家、散文作家、 北京大学教授
梁实秋(1902--1987), 著名学者、翻译家、散文家,现 代中国文坛巨匠,北京人。 强调“信”“顺”统一, 主张以句译为基础的直译, 反对“转译”,既对原文作者负责, 也对译文读者负责。
秦符时代;代表人物:释道安,鸠摩罗什
主要活动:佛经翻译 翻译特点: 释道安主张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 鸠摩罗什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 译者署名,以示负责。如《金刚经》、《法华经》、 《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 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 (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 在华期间共翻译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 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严复的翻译理论
研究严复的翻译的著述,可能已远远多于严复的译作本身了。
严复于译事的贡献涉及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信达雅”说“客观上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一方面集汉唐译经论说之大成,另一方面开近世翻译学说之先河(罗新璋,1984:6)。
”“信达雅”标准的提出,把我国历史上零散的翻译观点从理论上加以扼要、中肯、鲜明、概括的综合,为后世从事翻译的人提出了明确可信、具体切实的翻译标准,使我国的翻译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高惠群、乌传衮,1992:85)。
“信达雅”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也是严复翻译理论的核心,但并非严复翻译思想的全部。
比如,在《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的“严复的翻译思想”一节中,除了这著名的翻译“三字经”外,王秉钦教授(2004:52-72)还提到,严复是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翻译家;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科学思想,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启蒙的武器,从根本上彻底改造中国,是严复翻译思想的灵魂;“非正法”的宏观翻译手段,即根据中国社会现状和国人的需要,有选择、有取舍地摄取西方文化思想,且附有精辟的按语,是严复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复的翻译理论不仅反映在他为多种译作所写的“译例言”、“译凡例”或者“译序”中,也体现在他的部分书信和有关翻译的几篇专文中。
除了“信达雅”翻译标准和刚刚提到的内容以外,严复的翻译思想至少还应包括他对可译性、翻译版权和翻译管理等方面的认识。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内容摘要】严复是中国历史上传播西学的第一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的目的,“雅”是翻译的语体选择。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翻译学者们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严复的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特别的现象,那是特属于他所处的时代的。
因此我们对于他的翻译作品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On Y 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and Elegance【Abstract 】Yan Fu is the the first person in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history, is our country outstanding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 He thinks," the 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 " faithfulness"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remise and the foundation," expressiveness " i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Elegance is the ch oice of registers . Over 100 years , the three characters have being received with different views and judgements.Yan Fu's translation is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China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is the period in which he lived. We therefor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his works can b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give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Key words】Yan Fu;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translation thoughts严复(1853--1921)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是传播西学的第一人。
浅谈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西 部皮 革
文 化 与 探 索 浅 谈 复 的 翻 译 标 准 信 达 雅
郭 艳 华
(辽 宁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10136)
摘 要 :在 我 国翻译界 ,有许 多翻译 家和翻译理论 家,进行过大量 的翻译 实践 ,提 出过 众 多的翻 译标 准,对 于我 国的翻译事 业发展 进 步产生 了重要影 响。如鲁迅提 出的 “直译、硬译 ”的观点 ;傅 雷提倡的 “神似论 ”;钱钟 书提 出的 “化境说 ” 等等观点 ,为今 天翻 译发 展提供 了理论依据 。但追根溯源 ,不得不提到另一位 重要 的翻译 大家,严 复先生。他 不仅进行 了大量的翻译 实践 ,同时提 出了 “信 、达 、 雅 ”的翻译标准 ,在翻译历史长河中,熠熠 生辉 。本文就该翻译标准的提 出和 内涵进行分析 ,从 而对翻 译研 究有进一 步的认识 。
的思维 习惯 、符 合汉语 的表达 习惯 。译 文 要具 有 可 读性 ,不 能 是 估 屈 聱牙 的汉 语 。而达是 要在 信 的基 础上 进 行 讨论 ,同时 ,达 与 信 又 具 有辩 证统 一 的关 系 。如前 所述 ,信 要求 忠实 原 文 ,但 不 是 死 译 和 硬译 ,而是灵 活 的翻译 。所 以在具 体 的 翻译 实 践 中 ,首 先 要 综 合 理 解 分析原 作 ,掌握 原作 的思 想 内容 ,然后 将原 文 的句 子结 构 做 必要 的理 顺 和调整 ,最 后用地 道 ,符合 习惯 的汉 语 表 达 出来 。此 外 ,翻 译实 践 中 ,译 者会接 触 到不 同类型 的文本 ,如 果 想要 做 到 译 文通 顺 易懂 ,符 合汉 语表 达习惯 ,译 者就 需 要 对 两种 文 化 ,包 括政 治 ,经 济 ,人 文 ,风俗 ,法 律和 历史 等方 面有 一 定 的 了解 。作 为 一个 合 格 的译 者 ,不一定 精通 各 国的法 律 ,但 对 于 西方 的 罗 马法 和 大 陆法 要 有所 了解 ;不 一定是 政治 学家 ,但 对 于美 国的 三权 分 立 的政 体 、英 国 的君 主 立宪 制政体 应该 掌握 ;不 一定 是 科学 家 ,但 对 于 世界 科 学 领 域 内新 近的 动态 和事件 要熟 悉 。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最新版)目录1.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2.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3.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与影响4.严复翻译原则的现代意义正文一、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严复,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系统地提出了一套翻译原则,被称为严复翻译原则。
严复翻译原则是在他长期翻译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国内外翻译理论,总结而成的。
严复翻译原则主张“信、达、雅”,即要求翻译准确、通顺、优美,这一原则对后世翻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信:要求翻译准确无误,忠实于原文,不随意增删、更改原文内容。
严复认为,忠实于原文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任何翻译都不能背离原文。
2.达:要求翻译通顺易懂,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习惯用法,让读者易于理解。
严复主张,翻译应该克服语言障碍,使原文的意思能够顺利传达给读者。
3.雅:要求翻译优美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审美要求,使读者在理解原文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严复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传达信息,还要体现文学价值。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与影响严复翻译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严复之前,翻译理论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
严复翻译原则的提出,使翻译理论更加完善,更具系统性。
同时,严复翻译原则对后世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翻译家都以严复翻译原则为指导,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翻译作品。
四、严复翻译原则的现代意义时至今日,严复翻译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严复翻译原则为现代翻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从翻译规范看严复《天演论》的语际改写
从翻译规范看严复《天演论》的语际改写摘要:《天演论》是严复先生引介西方社会思想的第一部译作,其社会意义深远,在中国翻译界也颇有影响。
译者在特殊文化背景下选择了该书,并采取了“达旨”的策略,对原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写,并添加了大量的按语。
为了说明这一翻译现象,本文将用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语际改写,从而更系统地认识《天演论》翻译过程中的规范制约。
《天演论》是严复先生引介西方社会思想的第一部译作,其社会意义深远。
该著作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
这是一本宣扬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小册子。
它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讲进化论,后半部分讲伦理学,严复选译了部分导言和讲稿的前半部分。
严复翻译此书不尽依原文,而是有选择地意译,甚或借题发挥,译作的风格也继承了桐城派的古雅。
这样一部成功的译作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的翻译规范为我们研究译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本文将从这一视角研究《天演论》译本中的翻译现象及其成功的原因。
一、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概述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是翻译研究向社会文化层面延伸的必然产物,它跳出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对等理论,以更宽的视角来阐述各种翻译现象。
图里继承了伊塔玛·伊文-佐哈尔(itama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模式。
在多元系统理论中,翻译被放置在整个目的语文化中进行研究,其中翻译选材、策略选择等问题在此框架下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论证。
实际上,翻译活动从来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
它受到目的语文化系统的限制和影响。
图里的理论就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研究译者的翻译活动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他发展了三类翻译规范,分别是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
前两者是翻译前期的主要制约因素,后者是译者在翻译过程受到的影响。
根据他的理论,预备规范是指译者如何选择文本,而初始规范影响译者的总体翻译策略,从而决定其译本的特征。
试比较严复的“信达雅”与Tytler(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试比较严复的“信达雅”与Tytler(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发布时间:2021-11-11T02:16:17.581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3期作者:孔慧娜[导读] 长久以来,中外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研究就是翻译标准。
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摘要:长久以来,中外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研究就是翻译标准。
古往今来,时代更迭,中西方对于翻译标准的相继提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其中颇具争论的当属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和Tytler(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之间的比较。
两者因为类似而被许多翻译学家放在一起讨论研究。
鉴于两种翻译原则在中西翻译领域的突出地位,本文详细解读两种翻译原则,并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两者的相似之处,从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指出两者差异。
旨在解剖出各自的优点,总结翻译实践的精华,进而推动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西翻译标准;严复“信达雅”;Tytler(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异同 Abstract:For a long time,translation standards have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for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ors in their explor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Through the ages,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standards have been put forward one after another,and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contended with each othe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Yan Fu's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principle and Tytler's "thre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is quite controversial. Both are discussed and studied together by many translators because of their similarity. In view of the prominent position of the two translation principles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o translation principles,analyzes their similar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and points out their differ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origin,mode of thinking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e aim is to dissect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summarize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on practice,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Key Words:Chinese&Western Translation Criterion;"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Tytler "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Similarities&Differences1.中西翻译标准简述中国翻译史已历经几千余年,但是早期,人们并没有系统地总结出翻译标准,后来随着中西文化逐渐交融汇通,翻译工作者开始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翻译规则和标准。
翻译的标准
一、翻译的标准1.清代翻译家严复1895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2.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译文取明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文本。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4.在严复的翻译标准里,“信"就是译文意义“不倍原文"。
为了能“达”,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至于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为了求“雅”,严复主张“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反对“用近世利俗文字”。
在严复看来,“信”、“达”、“雅”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达"是为了“信”、“雅”是为了“达”。
5. “信”就是忠实原文.忠实原文的前提是读懂原文;此外还要让读者通过你的译文去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如果你的译文人家看了如在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那么人们就不知道原作者在说些什么。
6.”达”就是通顺。
“达"不仅要语法正确,最重要的是要看语感。
凡是符合中国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中文;同样,凡是符合说英语的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英文。
(如译文过分拘泥于原文就不会达到“达”的要求。
)7。
”雅”即是“美”.翻译中对“雅”的追求就应表现为努力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来表现原文的风格。
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把翻译标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这翻译的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之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
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曲)的关系,当然不是“雅”字所能包括。
但为叫起来方便起见,就以极典雅的“信、达、雅”三字包括这三方面,也无不可。
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
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黄伟芳(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翻译规范论主要是从描写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翻译是涉及两种文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它必然受两种不同的文化规范限制。
严复的翻译向来是翻译界评论的焦点。
在他翻译里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都是受当时的翻译规范制约的结果。
本文就试图用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来解释严复的翻译,探讨严复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以给予他的翻译一个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翻译规范;严复的翻译;评价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687(2006)03-0127-03作者简介:黄伟芳(1982-),女,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06-01-25 一、前言要研究严复的翻译,首先我们得先了解明末清初时的翻译。
明末清初是我国翻译历史的第二个高潮。
这时期的清朝处于民族危亡、祖国灾难日深的边缘。
甲午战争之后,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已日趋明朗化,当时的仁人志士本着救亡图存的爱国心,用各种方式探寻拯救祖国危亡的道路和策略。
在这种局势下的翻译活动也必然烙有这个时代的特点。
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1.翻译的目的在于输入文明或借鉴其思想意义,文学意识薄弱;2.以意译和译述为主要的翻译方式。
(郭延礼)严复的翻译也带有以上的特点。
规范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产品的。
而每个译本都是源语规范与译语规范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妥协的产品。
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得到规范的存在,只有通过译本才能考察译者在操作翻译过程中遵守了何种规范。
所以用规范论来研究严复的翻译,解释其中的种种不寻常,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
但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译者的用心良苦,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的评价严复的翻译。
二、翻译规范论图里对翻译规范的研究始于1973年。
在左哈尔(Ita marEven -Zohar )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下,他把翻译规范这个概念运用到1930-1945年的希伯莱文学翻译研究之中,研究成果为1977年写的《翻译规范与希伯莱文学翻译:1930-1945》一书。
翻译的标准
一、翻译的标准1.清代翻译家严复1895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2.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译文取明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文本。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4.在严复的翻译标准里,“信”就是译文意义“不倍原文”。
为了能“达”,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至于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为了求“雅”,严复主张“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反对“用近世利俗文字”。
在严复看来,“信”、“达”、“雅”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达”是为了“信”、“雅”是为了“达”。
5. “信”就是忠实原文。
忠实原文的前提是读懂原文;此外还要让读者通过你的译文去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如果你的译文人家看了如在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那么人们就不知道原作者在说些什么。
6.”达”就是通顺。
“达”不仅要语法正确,最重要的是要看语感。
凡是符合中国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中文;同样,凡是符合说英语的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英文。
(如译文过分拘泥于原文就不会达到“达”的要求。
)7.”雅”即是“美”。
翻译中对“雅”的追求就应表现为努力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来表现原文的风格。
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把翻译标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这翻译的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之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
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曲)的关系,当然不是“雅”字所能包括。
但为叫起来方便起见,就以极典雅的“信、达、雅”三字包括这三方面,也无不可。
但是我们须记得所以求“信达雅”的道理,却不是如是的简单。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原文解读
论译事之难-严复中国清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三字翻译标准信达雅,下面就是严复先生曾经写道的他对翻译的个人见解。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其中信达现在一直沿用,只有雅,严复指的是要用古文写成汉语译文,当今肯定不能接受,但是严复所处的时代,他翻译过来的东西主要是给朝廷的高官和当权者看的,所以要写成华丽的古文。
(录自严复:《<天演论>译例言》)一、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
题曰“达恉”,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一、翻译工作有三项不容易做到的事,忠实于原著即准确,译笔流畅明白,文字典雅。
要做到忠实于原著本来就很不容易,而如果只注意准确却忽略了译笔的通达晓畅,那么,即便是译了出来也等于没有译。
可见译笔的流畅是应予重视的。
自从海外交通开放以来,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人才,几乎到处都有。
不过,我们随便取一本译作来看,要求它把忠于原著和译笔流畅这两者结合得很好,却并不多。
按其原因,一是由于对原著只作粗略的浏览,二是对原著缺乏全面的分析研究,三是不能真正理解原著。
现在这本《天演论》所阐述的,原都是五十年来西方科学界崭新的研究成果,又是作者晚年出版的著作,我的译文着重在揭示它的理论精髓。
因此,词句之间,就时而不免会根据自已的体会而有所增损,或甚至加以修正补充,只要主要精神不与原文相违背,则译文尽可不为原著文字结构所执束。
换句话说,只要原著的主题思想能得到充分表达,也不一定按原文直译,以便译者有进行再创造的余地。
但这实在不是做翻译工作的正确方法。
正象名僧鸠摩罗什法师所说“学得不到家,反而会产生流弊”。
严复与泰特勒翻译原则的对比分析
严复提出信达雅后 ,并没周 知 , 复 是 偏重 于意 译 的 , 此 经 营 , 以 为 达 。 严 凡 皆
为达 即所以为信也 。此话一 出, 质上是用达架空 了信 , 实 因为 在翻译的过程 中, 除了守住原 文的意义之信外 , 要求表现原作
技术与市场
第 l卷第1 0 0 7 期2 1 年
专 霉 礤 宠
严 复与泰 特 勒翻译 原 则 的对 比分 析
杨继良
河 南工业职业技 术 学院 河南 南阳 43 0 709
摘要 : 文介 绍 了严 复 “ 达 雅” 本 信 与泰 特 勒 “ 译 三原 则 ” 理论 以及 两种 理 论在 各 自文化 体 系 内的 渊 源 , 翻 的 比较 了双 方 在动杌、 重要 性 、 难度 分 级 、 值 取 向 和 思 维方 式 等 方 面的 差 异 , 明 了两者 分 属 中西 方传 统 翻 译 理论 的 宝贵 遗 产 , 出 价 说 提
的形式和文体等方面信是难 以达成 的任务。由此 , 我们可看出
“ 是严复三难原则中最重要的 ; 达” 其次, 是信 ; 再其次 , 是雅。 泰
同样西方译界也很早就关注翻译原则问题 。在古代 , 有西
塞罗的“ 解说员” 式翻译和“ 演说家 ” 式翻译 ; 在中世纪 , 波伊提 乌的宁要“ 内容准确” 不要“ 风格优雅” l世纪 , ;7 德莱顿提出 :) 1
这 两 种 理论 的相 似 , 主要 是 由 于 翻译 思想 发 展 的相 通 性 。
32 差 异 体 现 .
“ 信达雅” 19 年严复在《 天演论 ) 是 88 ( 译例言》 中提出的“ 译 事三难 ” 信 ” 。“ 字含义广泛 , 既包括对原作思想 内容的信 , 也包
严复的翻译思想
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这 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 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 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 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 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严。 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 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 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
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译书动机指导下的翻译态度及方法
• 严复意识到自己的时代责任,非常自信, “有数部要书,非仆为之,可绝三十年 中无人此为者” • 克蒙化顽。重铸中国人灵魂,使他精神 完全集中专注译书 • 翻译态度谨慎,不像林纾“耳受手追声 以笔止”而是“字字由戥子称出”译品 的选择,都是精心研究、针对性极强的。
?所谓达旨不是达原作之旨而是达严复之旨即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目的所以严复的译文多有改动为了更达旨严复加了大量的按语八大译共所谓达旨不是达原作之旨而是达严复之旨即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目的所以严复的译文多有改动为了更达旨严复加了大量的按语八大译共110万字按语约万字按语约11万字占十分之一多针对中国实际或抨击时政或批判旧学
严复与《天演论》
• 1898年严复首译《天演论》,这是影响最大,是 他最富盛名的译著。 • “人物有别” ,“与天争胜”:赫胥黎忠实地宣 传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自然界生物进化的 原因是“物竞天择”。而社会不同与自然界,人有 理智,不是被动的接受自然进化,而可以奋发自强。 • “人物无别”“任天为治”:同时代的英国社会 学家斯宾塞确认为人类社会也是弱肉强食,适者生 存。但他又认为,人不能改变规律只能听任规律摆 布。 • 站在救亡图存立场上的严复,既不能同意赫胥黎的 “人物有别”也不能同意斯宾塞的“任天为治”, 所以他分别采取了“人物无别”“与天争胜”指出 中国只要发愤图强,鼓民力、开民智、鲜民德、就 可以变弱为强,挽救危亡,自立于世界。
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
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
黄伟芳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3)003
【摘要】翻译规范论主要是从描写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翻译是涉及两种文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它必然受两种不同的文化规范限制.严复的翻译向来是翻译界评论的焦点.在他翻译里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都是受当时的翻译规范制约的结果.本文就试图用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来解释严复的翻译,探讨严复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以给予他的翻译一个客观的评价.
【总页数】3页(P127-129)
【作者】黄伟芳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翻译规范看严复《天演论》的语际改写 [J], 程磊
2."科学"的翻译与"翻译"的科学——兼谈严复的翻译 [J], 李树春
3.中西思维方式与中西翻译理论--析严复的"信达雅"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J], 陈玉萍
4.从翻译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看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兼谈严复与林纾的翻译[J], 苑浣书
5.我们应该向严复学习什么?──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纪念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100周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有赞成亦有非议。在翻译 《 原富》 时, 有些地方 “ 文多繁复而 无关宏旨, 则概括要义译之” , 有些地方 “ 所言多当时琐节, 则 删置之” 。在 !")# 年写的 《 〈 名学浅说〉 译者自序》 中, 他还说: “ 中间义恉, 则承用原书; 而所引喻设譬, 则多用己意更易。 ” 这 种 “ 达旨” 、 删节、 换例等译法都如严复自己说的 “ 取便发挥, 实 非正法” 。赞成和批评声都有, 但严复出此下策也有他的用意 及无奈处。他在给张元济的信中说: “ 鄙人于译书一道, 虽自 负于并世诸公未遑多让, 然每逢义理精深、 文句奥衍, 辄徘徊 踯躅, 有急与之搏, 力不敢暇之概。 ’ ’ ’ ’ ’ ’ 然而亦太自苦矣! ” ( 陈福康 $))) : !!* ) 由此可见严复采取这种译法并非是他不 认真, 不负责。同时, 严复的这种做法无不与他所接受的翻译 规范有关系。翻译中的有意误译、 删改等 “ 创造性叛逆” 现象 ( +,-./012, !"#( : !&( ) 往 往 正 是 为 了 适 应 译 语 文 化 的 要 求。 ( 查明建, 田雨,$))& ) 。译语文化包括: 译者的思维方式, 价 值观念, 审美取向, 翻译目标和预想的目标语读者, 等等。概 而言之, 就是指社会及个人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诗学观 ( 孙会 军, 郑庆珠, $))) ) 。严复属于 “ 桐城” 学派。这学派反对 “白 话文” , 追求简单优雅的风格。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观方面来 看, 我们就不难理解严复的做法了。事实上, 这种译法也有他 的可取之处。贺麟就认为严复的这种译法, “ 实在为中国翻译 界创一新方法。我们可称之曰 ‘ 换例译法’ 。若能用得恰当, 也是译外国书极适用得方法” 。 &’ 先秦文笔的使用。严复强调说 “ 用汉以前的字法、 句 法” 。严复的先秦文笔使得他的译文艰深难懂, “ 非多读古书 之人简直不能明白” ( 郭延礼, !""# : $%3 ) 。鲁迅就曾说: 严复 的译文 “ 桐城气息十足, 连字的平仄也都留心, 摇头晃脑的读 起来, 真是音调铿锵, 使人不自觉其头晕。 ” ( 同上) 梁启超也指 出: 严译 “ 文笔太务渊深, 刻意摹效先秦文体, 非多读故书之 人, 一翻殆难索解。 ” 严复使用先秦文笔有主客观的原因。从 主观上来说, 严复是一位古文家, 他擅长于用古文写作, 他自 己曾说: “ 实则精理微言, 用汉以前字法、 句法, 则为达易; 用近 世利俗文字, 则求达难。 ” 换句话说, 也就是用古文表达容易, 用通俗文字表达难。再者, 严复的翻译目的就是为了启迪民 智。他的目标读者就是那些他认为能拯救中国的士大夫阶 级, 因此除了表达上的容易外, 严复更多是考虑到目标语读 者, 忠于自己的翻译目标, 从这点来看, 使用古文无可厚非。 就像图里所说的, 翻译规范是多样性的。 ( 456/7, !""3 : *$ ) 在 同一时期, 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都会存在不同的翻译规范。 因此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在翻译过程中遵守不同的规 范。 另一方面, 严复用古文翻译西方著作还有一个社会客观 因素, 就是想借用古文来提高译文的价值。 “ 规范是社会化的 结果, 同时, 又是出于有效的目的而选择并发展而来的。有时 规范的使用不免趋于机会主义, 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发话 者为了被人接受, 可能暂时决定采取一套规范。 ” ( 孙 艺 风) “ 如果这对他有利的话” ( 8./2,-9, !"#( : "% ) 译者有时会为了预 想的目标语读者, 使自己的译文得到接受, 换句话说就是为了 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会刻意地使用预想读者所接受的社 交语言来迎合他们的口味。胡适在 《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 年 ’ 月 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卷第 ’ 期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B:C482= :D &CE7> 08@1>1C17 :D 5FCG21>:8
A24( /%%H:=( /’! I:( ’
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
黄伟芳
(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 )
摘要:翻译规范论主要是从描写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翻译是涉及两种文化的社会文化活动, 因此它必然受两种不 同的文化规范限制。严复的翻译向来是翻译界评论的焦点。在他翻译里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都是受当时的翻译 规范制约的结果。本文就试图用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来解释严复的翻译, 探讨严复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 以 给予他的翻译一个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翻译规范; 严复的翻译; 评价 中图分类号: &’$"( )! ! ! ! ! 文献标识码: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黄伟芳 ( $)./ , ) , 女,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万方数据 “ 由原文本作者按照一个社会群体的语言惯例编码而成的” 。
!$#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制造。严复也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关心着祖国的存亡, 但是 他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知道要救亡关键并不仅 仅在于船坚炮利和机器制造, 而更关键在于介绍西方的思想 学说、 科学方法及西方国家先进的社会制度。由此我们可以 看出严复的翻译思想中蕴含着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这相辅相 成的两大内容。 ( 郭延礼, !""# : $%& ) 基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 严复的翻译目的就是 为了启迪民智, 尤其是侧重于向知识界介绍新的世界观、 价值 观和治学方法。在 《 原富・译事例言 !& 页》 中他说道: “ 复自 客秋以来, 仰观天时, 俯察人事, 但觉一无可为。然终谓民智 不开, 则守旧维新两无一可。即使朝廷今日不行一事, 抑所为 皆非, 但令在野之人与夫后生英俊洞识中西安情者日多一日, 则炎黄种类未必遂至沦胥; 即不幸暂被羁縻, 亦将有复苏之一 日也。所以屏弃万缘, 惟以译书自课。 ” 同时, 他在选择译本时 有严格的标准。一是所译必是名著; 二是译书必有命意; 三是 所译书的版本必是最好的。所以严复所翻译的八大学术名著 都是当时西方社会科学方面有代表性的名著。从以上的讨论 中我们不难看出, 无论是译本的题材、 译书的出发点都显示出 严复翻译所烙有的时代要求— — —启迪民智, 救国救民。这是 当时每一个学者所背负的时代责任。因此说影响严复翻译的 “翻译方针” 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在某种 程度上说, 严复的翻译是当时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条件影响 下的产物。 我们再来看看严复翻译的操作规范。纵观严复的译著,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严复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技巧 和策略来进行讨论。 !’ 严复在译书过程中大量加入按语, 发挥己见。据王拭 先生的统计, 严复一生翻译著作十多种, 约 !() 多万字, 而在 译著中写有按语数百条, 约 !( 万字, 占他翻译总数的十分之 一。这 !( 万字的按语, 除了一些名物的注释, 主要是他对原 著的批评、 补充和发挥, 大多数是他联系国内实际情况而发表 的议论。例如: 在 《 天演论》 许多按语中, 他强调 “ 与天争胜” 、 “ 自强保种” 的观点, 又把赫胥黎 “ 与自然之国相对抗” 的言论 比附于荀子的 “ 制天命而用之” 的 “ 人定胜天” 的观点。这种 不尊重原著作的做法在当今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然而我们 在探讨严复的做法时, 需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译者的用心来 合理地给予评价。当时的中国在文学翻译理论方面可以说是 很缺乏的, 理论的不完善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和规范翻译行为。 社会对于译著作品也没有过高的期待和足够的约束力, 所以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就有相当的自由性。同时, 严复加按语的出发点都是事关民族存亡关头和救亡图存的, 因此广大的读者也会给予相当的容忍。再者, 当时的读者根 本没有选择原文或者较好译文的机会, 唯有接受现有的译本, 所以严复的译著并没有因加按语及不够忠实而遭到读者的拒 绝。 $’ 严复还创造了 “ 达旨” 的译法。关于 “ 达旨” 的译法, 他 在 《 天演论》 中是这样陈述的: “ 译文取明深义, 故词句之间, 时 有所颠倒附益, 不斤斤于字比句次, 而意义则不倍本文。题曰
( 孙艺凤) 译者是尊重源语规范还是目标语规范, 这就涉及到 两个不同规范的相容问题。如果译者尊重源语规范, 那么就 会造成译文在句法、 结构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与目标语的冲突。 尊重目标语规范又出现译文忠实性的问题。但为了译文的接 受性问题, 我们又不得不关注目标语的规范。译者的抉择就 涉及到了图里所提出的译前规范 ( <47=>3>824? 8:43 ) 和 “ 操作 规范” ( :<7421>:82= 8:43@) ( $))" : "- , ". ) 。译前规范主要涉及 两个方面: 一是与翻译方针有关的因素; 二是与翻译直接程度 有关的因素。翻译方针既涉及在一定历史背景下指导篇章类 型的选择, 也涉及与在特定时期通过翻译输入某种语言、 文化 的个体篇章有关的因素, 包括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需要、 时代条 件及面向何种读者群等影响翻译决策的问题。操作性规范属 于翻译过程中的微观抉择, 一般指译者翻译活动中使用的翻 译技巧。它影响篇章中语言材料的分布方式、 篇章结构和文 字表述。 三、 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 严复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他不但提出了在 中国翻译界至今还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信达雅理论, 他的理论 及翻译 “ 还为中国近代知识界、 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然不同于 过去的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他的译著在中国建构 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 ( 郭延礼, $)). : /"+ ) 但是对于 他的翻译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有人完全否定他的翻译 (像 傅斯年先生) , 但总体上来说, 人们对他的译著评价还是很高 的。现在我们就用图里的规范论来谈谈严复的翻译。 首先来探讨一下影响严复翻译的译前规范。严复处在民 族危亡、 祖国灾难日深的近代。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鸦片战 争, 中国知识分子像是被鸦片战争一炮打醒, 纷纷把目光转向 西方。本着 “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理念, 知识分子起初关注的 都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关心的是国外的船坚炮利和机器 ! ! 收稿日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