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意识练习题(含答案)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物质与意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物质与意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论述题7.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在于( )。
A.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B.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C.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D.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正确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反映意识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反作用于意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4.运动是物质的( )。
A.唯一特性B.外在表现C.内部本质D.根本属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5.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属性B.物质的唯一特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6.“在就是被感知”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7.意识能动性的正确发挥,所需要的客观前提是( )。
A.发挥个人积极性B.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C.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D.对事物现象的了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8.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的途径是( )。
A.实践B.观念C.推理D.思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9.“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物质与意识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是( )。
2015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答案)
【2015高考预测】预计2015年高考会以古代哲学观点、漫画、引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关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考查的题型仍会以选择题为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仍可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知识。
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名人名言、漫画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关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形式。
【难点突破】难点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
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
可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是一回事。
2.正确区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即辩证的唯物论,中心词是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主要解决世界本原或“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中心词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主要解决世界状态或“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通常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例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难点二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
《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
《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于2013年10月6日至10月15日在天津举行。
本届运动会吉祥物的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风格与特色。
吉祥物的创作设计说明()A.艺术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B.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约束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2.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3.“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4.为了完成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航天壮举,我国科学家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订了周密的方案。
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这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地方你可以控制——那就是你的心境……”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通过“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中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A.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B.意识活动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C.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D.意识可以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7.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激励和鼓舞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救援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高考政治之高频考点解密18 物质和意识(含答案解析)
解密18 物质和意识一、物质和运动考法1世界的物质性的分析判断【考法点评】通常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背景,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联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概念、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以自然界的物质性考查居多。
1.要全面掌握世界的物质性(1)首先要明确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明确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质的反映。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要准确把握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具有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意识具有可知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3.注意准确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特别提示】有关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考法提示】材料中只要涉及尊重自然或者肆意破坏自然遭到惩罚等事例,要求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回答启示或者体现什么哲理等时,就可以用自然界的客观性或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来回答。
如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要注意结合自然界的客观性、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最基本的要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知识分析回答。
【典例1】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有林栖转为地栖。
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
这表明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B.自然界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地理环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决定作用D.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答案】D【解析】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自然界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项不选;地理环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并不起决定作用,C项不选;材料表明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是客观的,具有客观物质性,D项正确。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
《意识的作用》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于2013年10月6日至10月15日在天津举行。
本届运动会吉祥物的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风格与特色。
吉祥物的创作设计说明()A.艺术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B.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约束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2.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3.“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4.为了完成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航天壮举,我国科学家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订了周密的方案。
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这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地方你可以控制-—那就是你的心境……”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通过“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中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A.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B.意识活动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C.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D.意识可以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7.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激励和鼓舞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救援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A.精神可以直接转变为物质B.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C.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D.高昂的激情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有决定作用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答案)
【2018高考预测】预计2019年高考会以古代哲学观点、漫画、引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关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考查的题型仍会以选择题为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仍可能是高考【难点突破】难点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
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
可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是一回事。
2.正确区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即辩证的唯物论,中心词是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主要解决世界本原或“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中心词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主要解决世界状态或“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通常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例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难点二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
1.儒赴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那时正值“非典”肆虐,他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最终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 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第二轮复习练习(马哲二)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物质和意识★重要知识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列宁的物质定义概括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是万事万物的共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离开运动讲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讲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一切物质运动的(两方面属性);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5、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又称(客观规律)。
规律的本质特点——(客观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提供了(根本动力)。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是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4、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为突出的表现。
(实践)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
5、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
6、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规律办事,又要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
7、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2)世界统一于(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的本质》选择题练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随堂自测
1.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促进人的意识形成的社会 因素主要是( C ) A.生物的反应形式 B.高度发达的人脑 C.劳动和社会交往 D.社会发展规律 解析:A、B两项不是社会因素,D项不合题意。
2.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5.医学实践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损伤就有可能成 为白痴。这是因为( A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没有客观物质对象,人脑就不 能产生意识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D.健康的人脑产生正确的意识,受伤的人脑产生错误 的意识 解析:大脑皮层受伤导致白痴说明意识依赖于人脑,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故A正确。B不合题意,题目强 调的是人脑的作用,C中“源泉”错误,混淆了人脑与客观 事物。D表述错误。
9.世界上并没有上帝,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上帝 的形象和观念。这说明( D ) 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②意识可以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都是如实的反映 ④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② 说法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 意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解析:石子飞入湖中,启发秦少游脱口说道“投石冲 开水底天”体现的是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A、 B两项不符合题意,舍掉;C项错误。
示例 (2011· 新课标全国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 人的思维活动的灵 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 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D )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物质与意识强化练习题
试题81:运动是物质的()。
A: A. 根本属性 B: B. 唯一特性C: C. 外部现象 D: D. 内部本质答案: A试题82: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
A: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B. 朴素唯物主义C: C. 辩证唯物主义 D: D. 庸俗唯物主义答案: B试题83: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是()。
A: A. 朴素唯物主义 B: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C. 辩证唯物主义 D: D. 庸俗唯物主义答案: C试题8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 A. 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 B. 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 C. 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 D. 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答案: B试题85: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A: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 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答案: C试题86:运动的主体是()。
A: A. 物质和意识 B: B. 物质C: C. 意识 D: D. 神灵答案: B试题87: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当作()。
A: A. 高度完善的人脑的属性 B: B.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 C. 纯粹精神性的东西 D: D. 一种特殊的物质答案: D试题88: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
A: A. 能动地认识世界 B: B. 能动地改造世界C: C. 能动地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 D: D.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 B试题89:意识的本质是()。
A: A.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 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C. 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D: D.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答案: D试题90:以下选项中,人类所特有的是()。
A: A. 规律的指导作用 B: B. 意识的能动作用C: C. 从自然界获取食物 D: D. 物质的决定作用答案: B试题91: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高中政治 2.4.1 世界的物质性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4.1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并能为人的意识所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在从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案】一、1.(1)自身所固有的物质世界(2)上帝2.(1)人的意识反映客观实在性(2)客观存在着共同本质二、(1)长期发展猿劳动人类社会(2)物质体系人口因素物质性三、(1)物质(2)构成要素(3)社会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典例1】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自然界的客观性。
高中政治 专题4.1 世界的物质性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造成了数百人伤亡。
这说明①自然界按照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②有一种超人的力量在支配着自然界③地震的发生不会受人的意志的影响④地震是人们对自然主观反映的产物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考点】自然界的客观性【难度】一般2.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对火星一些陨坑坑壁上季节性出现的暗色冲刷条纹的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
这一发现说明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③自然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自然物离开人的意识就难以存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美国航天局通过科学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佐证了自然界的客观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④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观点错误。
【考点】自然界的客观性【难度】一般3.暗物质是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
它们不发出可见光或其他电磁波,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不到,但它们能够产生万有引力,对可见的物质产生作用。
著名科学家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研究成果,称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
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一大步。
材料表明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B.物质和暗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暗物质因意识的发现而存在【答案】B【考点】物质与具体物质的关系【难度】一般4.关于哲学上的物质,恩格斯如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所说的“物质”①它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②它是现实世界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③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物质现象才具有客观实在性,①错误;恩格斯所说的“物质”实际上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现实世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②错误,④正确;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正确。
202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必修4专题1知识整合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Word版含答案
学问整合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高考真题分类争辩——找规律考点(一)物质打算意识1.(2021·福建高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
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挨次的选项是()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具体分析:本题的题眼是“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挨次”。
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挨次为: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①是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②是生物(植物)刺激感应性,③是人脑的机能,④是低等动物的感觉。
因此意识的正确演进挨次为①→②→④→③。
答案:A2.(2021·四川高考)观看右图。
漫画蕴含的哲理有()①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生疏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凹凸打算其生疏力量的凹凸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具体分析: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生疏力量和生疏水平不同,对待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生疏。
漫画中的两个人对火炬产生了不同的生疏,这体现了生疏的主体差异性,故②当选;人们对火炬的生疏虽然不同,但他们所形成的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故④符合漫画主旨,当选;①③与漫画主旨不符,舍去。
答案:C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3.(2021·江苏高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学问、阅历、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推断。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于()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分析:本题的题眼是“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学问、阅历、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推断”。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8:5.2 意识的作用练习题
意识的作用一、选择题1.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先生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2010年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从唯物论角度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反映了( )①意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②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④意识活动的形式是客观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4.《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 )A.哲学是指导处理实践的艺术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5.2012年2月27日下午,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举行。
之所以开展这项行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②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④落后、腐朽的文化对人有消极的影响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③6.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得出惊人发现,光线也能扭曲物质。
练习题和参考答案(客观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可知性C.存在性D.客观实在性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唯心论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一元论和二元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论和唯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
A.如何回答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如何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C.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D.如何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6、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动物心理的形成B.语言的产生C.劳动D.人脑的进化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9、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10、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任意性D.对象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层次性C.结构性D.客观实在性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成人高考政治题库2023
成人高考《政治》练习题及答案1第1题单选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参考答案:C第2题单选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C.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参考答案:B第3题单选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A.技术引进从重视硬件发展到重视软件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国际劳务合作与跨国经营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参考答案:D第4题单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参考答案:C第5题单选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参考答案:C第6题单选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参考答案:D第7题单选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xx六大C.七届二中全会D.十二月会议参考答案:C第8题单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C.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参考答案:D第9题单选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A.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D.观赏和被观赏的关系参考答案:B第10题单选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参考答案:B第11题单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A.敌我矛盾B.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无法调和的矛盾参考答案:C第12题单选在近代中国,首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A.《民报》发刊词、B.兴中会誓词C.xx一大D.xx二大参考答案:D第13题单选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参考答案:C第14题单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的力量是( )A.工人、农民和私营企业主B.工人、农民和个体劳动者C.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D.工人、知识分子和个体劳动者参考答案:C第15题单选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参考答案:C第16题单选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B.实现共同富裕C.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参考答案:C第17题单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参考答案:B成人高考《政治》练习题及答案2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 )A.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B.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C.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D.事物的发展为前提的2.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 )A.区别性B.整体性C.合理性D.联系性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变化的科学B.事物矛盾的科学C.联系和发展的科学D.否定之否定的科学4.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 )A.因果的必然性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与变化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与不变观点的对立C.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6.我国现代化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C.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D.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原理7.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9.发展的本质是( )A.事物质的变化B.一切变化的过程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由肯定到否定10.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A.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对抗与非对抗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关系1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全局性质未变,局部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事物的只要矛盾未变化,次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事物的根据和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发生了根本变化12.系统科学产生的意义在于它( )A.抛弃了唯物辩证法B.代替了唯物辩证法C.丰富了唯物辩证法D.高于唯物辩证法1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和动力B.状态和形式C.方向和道路D.波浪式前进运动1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先有闪电,后有雷鸣B.夏天过去,秋天到来C.白天过去,黑夜降临D.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15.可能性是指( )A.头脑中的构造物B.已经存在着的事物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D.失去必然性的东西16.内容与形式存在矛盾的根据是( )A.内容总是落后与形式的变化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与形式D.形式活跃易变,内容相对稳定17.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A.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知识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不可知论的观点1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有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19.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A.主观性原则B.主体决定客体原则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D.客体依赖主体原则20.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B.客观实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参考答案1. A .B 3.C 4.B 5.D 6.C 7.D 8.C 9.C 10.D11. C 12.C 13.B 14.D 15.C 16. B 17. A 18. D 19. C 20. C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物质和意识练习题(含答案)
物质和意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2.世界统一于()。
A.存在B.意识C.物质D.物体3.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4.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旧唯物主义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C.人类特有的思想D.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6.“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B.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原理C.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D.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7.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类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8.列宁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实在。
”由此表述可见()。
A.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一定是物质的B.物质的东西一定是客观存在着的,并能被人们认识C.能使人们认识的事物都是物质的D.哲学中的物质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是人们思考出来的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关系界定的B.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的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1.“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2.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A.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D.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13.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4.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普通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5.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错误是()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C.否认了相对静止D.夸大了静止的根本性16.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的是()观点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1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18.我们想问题和做事情正确的出发点是()A.从感觉出发B.从经验出发C.从实际出发D.从领导意图出发19.物质的运动是()A.暂时的B.永恒的C.时动时静的D.把握不住的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备战208高三政治 一遍过 专题4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解析)
专题4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意识的本质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社会劳动、人脑、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②劳动在人类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作用。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2。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但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存在。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二)意识的作用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和意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2.世界统一于()。
A.存在B.意识C.物质D.物体3.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4.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旧唯物主义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C.人类特有的思想D.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6.“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B.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原理C.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D.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7.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类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8.列宁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实在。
”由此表述可见()。
A.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一定是物质的B.物质的东西一定是客观存在着的,并能被人们认识C.能使人们认识的事物都是物质的D.哲学中的物质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是人们思考出来的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关系界定的B.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的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1.“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2.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A.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D.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13.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4.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普通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5.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错误是()A.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C.否认了相对静止D.夸大了静止的根本性16.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的是()观点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1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18.我们想问题和做事情正确的出发点是()A.从感觉出发B.从经验出发C.从实际出发D.从领导意图出发19.物质的运动是()A.暂时的B.永恒的C.时动时静的D.把握不住的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D2.C3.B4.B5.A6.A7.D8.B9.A 10.C11.B 12.A 13.D 14.B 15.C 16.D 17.C 18.C 19.B 20.D练习题一、选择题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B )A.辩证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C )A.实物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的绝对性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 C )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4.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 )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5.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B )A.诡辩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7.时间和空间是( B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C.感性直观形式D.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8.时间的无限性是指它是( D )A.瞬息万变的B.不可测量的C.一去不复返的D.无始无终的9.空间的无限性是指它的( B )A.存在是永恒的B.三维广延性是无限的C.体积是不可度量的D.存在是绝对空虚的10.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C )A.可逆性B.不可逆性C.无限性D.持续性11.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 D )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D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D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5.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 )A.社会实践B.主观努力C.客观规律D.先进的物质手段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7.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 D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8.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C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B.世界是精神的世界C.世界是统一的世界D.世界是发展的世界19.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D )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C.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的哲学2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 C )A.二者是互不相关的B.二者是绝对对立的C.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D.后者是前者的形式,前者是后者的内容21.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 B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C.机器思维最终将超过人类思维D.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22.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 B )A.庸俗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23."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4.人类认识的能动性是指( A )A.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B.能动地改造客观规律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D.自由地改造社会规律25.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 C )A.摆脱客观世界的制约B.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C.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辨析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1)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
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正确)这是马克思在论及观念的产生及其本质时所说的一句话。
这一论断表明:(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
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
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