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平面图形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备课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备课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单 元 备 课
学科
数学
名称 章节(单元)
基本平面图形
时 间
级部
初一
参 加 人 员
初一数学教师
中心发言人






本章主要内容有几何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 使学生经历对几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 学生经历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与角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动 手画图、线段的大小比较及角的度量、比较与运算等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些图 形的一些简单性质,






(1)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 线段与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3)认识线段的等分点,角的平分线.




(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6.回顾与思考 1 课时
(2)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 两点距离的定义.




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学会度量一个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理解 角的平分的定义.




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状认知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并描绘各种平面图形。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用简单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绘制基本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定义2. 平面图形的种类: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3. 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4. 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平面图形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形状的特点,并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逐一介绍各种平面图形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同时通过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各种平面图形,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5. 总结反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3. 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物品或图片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

2. 练习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反馈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3.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上就是《认识平面图形》數學教案的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平面图形数学教案

小学平面图形数学教案

小学平面图形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命名和描述基本的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平面图形分类和比较。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认识并描述周围的环境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1. 平面图形的图片卡片或图片素材。

2. 各种平面图形的模型或实物示例。

3. 彩色笔、彩色纸、剪刀等教具。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老师拿出平面图形的模型或实物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图形的名称。

引导学生探讨这些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授:1. 介绍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带领学生辨认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教授其命名规则。

三、实践活动:1. 分发彩色纸和剪刀让学生自由制作不同的平面图形。

2. 组织学生参与平面图形分类游戏,让学生搭配不同的图形进行比较。

四、总结提问:1. 请学生回答:圆形和三角形哪个边更多?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2.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帮助他们进行知识归纳和升华。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平面图形,用彩色笔在作业本上勾勒并注明图形的名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游戏中加入更多的平面图形,提高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2. 带领学生实地去学校周围环境探寻不同的平面图形,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和辨别基本的平面图形,为以后更深入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图形的知识。

平面图形数学教案

平面图形数学教案

平面图形数学教案标题:平面图形数学教案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矩形等。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能够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基本定义2. 常见的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矩形3. 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4. 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直尺和圆规)来绘制平面图形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首先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2. 实践法:然后,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亲自绘制各种平面图形,以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讨论法: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平面图形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授新知识:接着,教师开始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定义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 实践活动: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平面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尝试,而不是仅仅模仿老师的示例。

4. 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每个小组都需要准备一个报告,并在全班面前分享他们的发现。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直尺和圆规,以及他们对平面图形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报告,评估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包含多种平面图形的画。

2. 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平面图形的文章,描述它的特点和性质。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备课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备课

单元整体学习单元案单元主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备人单元解析内容要求:1.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认识四边形,会根据图形的特征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3.在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的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和量感。

学业要求:1.能辨认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2.能说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

能说出图形之间的共性和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教学提示:1.结合实际情境。

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借助动态演示或具体操作,感悟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差异。

2.引导学生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梯形的过程中感悟这几类四边形的共性与区别核心素养: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应用意识、符号意识、创新意识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单元目标单元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认识平行与垂直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空间观念、分类思想)2.通过自主尝试,学会画垂线的方法,能画出给定长与宽的长方形(正方形),尝试概括方法和步骤,提高作图能力。

(空间观念、应用意识)3.通过观察发现,知道点到直线间垂直线段最短,发现并能说出两条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的特点。

(空间观念、应用意识)4.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能说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空间观念)单元评价1.在分类活动中,认识平行与垂直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能说特征。

(课堂观察、随堂练习、课后作业)评价题:57页做一做;61页第1,2,3,4题。

2.在自主尝试中学会画垂线,以及画给定长与宽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说方法和步骤。

评价题:58页做一做;60页做一做;63页12.3.在操作活动中发现并能说出点到直线间垂直线段最短、两条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的特点。

单元课时划分第一课时:平行与垂直概念第二课时:画垂线第三课时:点到直线的距离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第五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第六课时:认识梯形第七课时: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单元作业基础类:1.、2.3.4.5.6.提升类:1.2.3.4.实践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分这些图形。

1.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如:练习题一的第3题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3.师: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师生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而且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弄明白“对边”这个概念。

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但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

](二)动手操作,构建模型1.我们已经进一步的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老师的要求: (1)请用你手中的一号学具,摆一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请用你手中的二号学具,摆一摆同样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请用你手中的三号学具,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用四个呢?六个呢?2.四人小组合作。

《认识平面图形》备课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备课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三角形:有3条边 3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教学小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教案

教学小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教案

介绍: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学习数学方面,因为数学是所有科目中的基础学科。

在小学阶段,学习认识平面图形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平面图形是数学考试的基础。

认识平面图形有助于学生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业发展非常重要。

在教授小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教案,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平面图形的各种特征和属性。

以下是一份简单的教案。

教案:1.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性质和名称。

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和练习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涉及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菱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八种平面图形。

3.教学方法: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图像教学法、交互互动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

4.教学步骤:第一步:利用投影仪将各种平面图形投影到黑板上,通过讨论和问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性质和名称。

第二步:通过示范和实验教学法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平面图形的构造和属性。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纸和剪刀,让他们按照我们给出的构造要求进行剪纸练习。

第三步: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练习成果和感受,并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第四步:游戏教学法。

我们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有趣的游戏,鼓励他们利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游戏。

比如,用各种颜色的布做成各种平面图形,然后让孩子们辨认其特征和名称。

第五步:通过交互互动法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电子学习工具,如在线教学软件、互动投影仪等,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交互式学习和练习。

5.教学评估:我们会设计一组测试,以测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各种特征、性质和名称。

这个测试包括多项选择、填空和绘图等形式,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总结:平面图形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部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认识平面图形是基础中的基础。

平面图形教案二

平面图形教案二

平面图形教案二。

一、设计理念平面图形教案二的设计理念是由平易近人。

教师要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数学理论,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从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出发,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游戏化的考核方式。

二、教学内容1、平面图形的构成平面图形的构成包括由线段所组成的边和由顶点所组成的角。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线段组合形成的图形,例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有关角的基本概念和不同角度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

2、平面图形的性质平面图形的性质包括对称性、等边性、等角性、内角和等于180度等等。

通过针对不同的图形设计不同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对这些性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

3、平面图形的测量平面图形的测量包括长度测量和面积测量。

通过实际测量不同图形的长度和面积,让学生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实施计划平面图形教案二的实施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时间安排。

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应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分多个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以免学生记忆困难。

另外,在实施计划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采用游戏化考核方式,例如把不同图形的拼图组合起来,或者使用数学玩具进行测量等等,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2、辅助教学工具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如英语视频、数字教学板灯笔,数字摄像头等,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

3、授课方式授课方式应该多样,包括讲述、互动、讨论、实验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课程效果平面图形教案二的课程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学生是否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构成和性质、面积和周长测量等知识,以及在应用中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结束后,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即能否利用网络、图书馆、学习小组等渠道查阅资料和进行学习。

人教2022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人教2022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集体备课由于平面图形是二维图形,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找到对应原型,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一些。

因此,教科书在修订中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一年级下册。

本单元整体的编排结构与立体图形的编排类似,分为知识的引入(描画)、知识的教学(分类)、知识的应用3个层次,形成了教科书编排结构上的一种“节奏美”。

教科书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有3道例题:例1,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例2,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例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进一步直观感知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要注意与立体图形区别开来,尤其在描述平面图形时,要让学生指清楚、说明白,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

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本单元的直观观察,除了平行四边形外,辨认和区分其他平面图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

但是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以及梳理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教学的难点。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准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教具(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让学生观察,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从而直观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联系。

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分章备课)

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分章备课)
6.如图,从各种图案中你能看出哪些常见的图形?
四、能力拓展
1.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并将它们分类,且说明理由。
2.下列图形中属于棱柱的有()
(1) (2) (3) (4) (5) (6)
3.下列图形属于柱体的是()
(1)(2)(3)(4)(5)
4.下列图形中是圆柱的是()
A B C D
5.如图,请仔细观察下列图案,并按规律在横线上画出合适的图形.
8、本章教学内容,适宜分组活动,但可能时间上不够用,特别是像让学生展开操作活动,活动材料(包括课件的制作)的准备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与活动时间,尤其要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操作,不要纸上谈兵,课前准备充分一点,课上才能灵活顺利一点,建议花在写教案上的时间少一点,而花在动手画图案,制作图案的时间上多一点。
6.你熟悉图中各种立体图形吗?用线把图形和它们相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7.观察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分别类似于下图中哪一种几何体?
(2)在上面的事物图片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但大小不一样?
(3)在图片中玩具模型的形状,可以看做由哪些几何体组成?
(4)你还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一些类似于上图中几何体的实物吗?
(2)反思过去的结果,初中不学立体几何,到了高中学生没有经历对空间图形的操作过程,直接进入抽象分析,难以建立起较好的空间观念,应注意的是,本章内容不是高中立体几何的下放,本章侧重于以空间位置的感知,即对空间的认识仅仅要求停留在感觉、知觉的层面。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又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数学一年级平面图形认识教学教案

数学一年级平面图形认识教学教案

为满足小学数学一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需求,教师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案,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一年级平面图形认识教学教案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图形的常见分类及特征;2.认识、辨认平面图形的名称及基本属性;3.能够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内容为: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其分类。

1.平面图形分类: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2.平面图形的特征:每种平面图形的名称、外形特征和重要参量。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平面图形,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并讨论熟悉的平面图形的名称及基本属性,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学习(1)矩形,辨识矩形的外形特征,如四个内角为直角、对边相等等,并利用图形模型进行实际操作。

(2)正方形,介绍正方形的定义及其特征,如四边相等、四个内角都为直角等,并提醒学生将正方形和矩形进行对比。

(3)三角形,引导学生通过辨别三角形的性质来识别它们,并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三角形模型了解其内角度数及三边的关系。

(4)圆形,介绍圆形的定义及其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实例找到它的位置以及如何准确标记圆的位置。

(5)长方形,引导学生通过与矩形比较辨认长方形的特征,如特殊的对角线构造等,激发学生对长方形的注意力,并通过折纸实验提高学生对长方形的认知。

3.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针对性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认知。

4.总结通过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可以利用平面图展示激发学生思考,了解每种形状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评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个别评价可以检查学生个别表现的成功或失败并帮助他们改进,而整体评价可以检查学生的总体进步。

小学数学一年级平面图形认识教学教案就到这里了。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數學教案設計
《认识平面图形》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各种平面图形。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平面图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新课讲解
1. 认识圆形
教师出示圆形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然后教师总结圆形的特点,并演示如何画一个标准的圆形。

2.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同样的方法,教师依次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并演示如何画出这些图形。

3. 分类游戏
将各种平面图形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形状进行分类,加深对各类平面图形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关于平面图形的问题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五)作业
布置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题目,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思考和表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加以识别。

2.使学生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熊就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送来了许多礼物,瞧这些礼物的包装或是礼物本身是由许多的面组成的。

你们认识这些面的形状吗?指明学生汇报,在汇报时强调学生要说清楚,什么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形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礼物盒,说说什么物体面是什么形,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二、互动讲授◎知识点:初步认识平面图形1.摸一摸。

师: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摸一摸你们的桌面、笔盒的面、书面,看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面是平平的、滑滑的。

2.画一画。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图。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实物,师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

3.通过分一分,认识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我想将这几个图形分成三类,应该怎么分?在小组内用学具图形,动手分一分,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小组内进行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师:小组内利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三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方法。

教师组织各小组汇报结果。

相同点:三种图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

不同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立体图形的面,再次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面在体上;利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使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

图形认识初步 单元备课

图形认识初步 单元备课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备课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

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模型,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掌握关于直线和线段的基本事实,了解它们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意义;直观地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具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位置关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中点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指导“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初步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建议:1、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

2、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

3、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4、重视几何语言的教学。

5、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6、把握好教学要求。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4.1多姿多彩的图形3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3课时4.3角5课时4.4课时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2课时测试与讲评2课时。

平面图形的操作与认识教案

平面图形的操作与认识教案

平面图形的操作与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平面图形的识别与分类方法,掌握平面图形的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讨论、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平面图形的识别与分类方法,掌握平面图形的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几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平面图形的概念。

2. 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定义、特点、分类方法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习平面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识别与分类方法。

4. 学习平面图形的操作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绘制、测量、计算等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5. 练习与训练。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 总结与展示。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手段。

1. 板书。

2. 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

3. 平面图形的绘图工具。

4. 多媒体教学。

5. 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另外,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平面图形9篇认识平面图形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带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2、拿出三棱柱,问:看见过这种形状吗?猜猜它的名字。

二、引导探究。

(一)初步感知。

1、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每人轻轻的拿一个长方体,举起来看一看,再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你在它的面上看到了什么熟悉的图形?2、大家都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其他物体的面上找到别的图形呢?把你找到的图形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学生小组交流)3、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老师要当记者采访几位同学。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也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在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生4: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5: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学生在课前已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有或多或少地了解,先让学生在“体”上找熟悉的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创设了条件。

〕4、刚才大家从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们都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基本平面图形2

基本平面图形2
复习重点及难点:培养学生综合答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理的推理过程,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答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理的推理过程
教学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
备课时间4月9日授课时间4月16日
课题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单元跟踪题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跟踪测试,培养学生综合答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理的推理过程
重点难点分析及
突破措施
重点及难点:培养学生综合答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理的推理过程
措施:启发、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
三角板
板书设计
跟踪练习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1.如图,直线AB、线段CD、射线EF能相交的是(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角的两边可以度量B.一条直线可看成一个平角
C.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D.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3.36°=平角, 周角=度.
4.如图1,AB+BC=-CD,AC+BD=+BC.
5.如图2,O为直线AB上一点,∠COB=26°30′,则∠1=.
6.将一个圆分成4个扇形
6.如图3,直线AB表示一条公路,公路两旁各有一点M、N表示工厂,要在公路旁建一个货场,使它到两个工厂的距离之和最小,问这个货场应建在什么地方.
作业:P20、(必)复习题5、6P20 (选)复习题9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单元备课
备课时间: 2 月19日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平面图形。

3.能用符号表示角、线段。

4.会进行线段或角的比较,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5.经历操作活动中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6.借助三角板、量角器、方格纸等工具,会画角。

二、教材分析:
本章以大量的现实背景和游戏为素材,以线、角等简单平面图形,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

内容:首先安排线段与角的度量、表示、比较和基本作法;其次,立足于丰富的情景和有趣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理解。

三、课时安排:
1、线段、射线、直线 1课时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1课时
3. 角 1课时
4. 角的比较 1课时
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1课时
回顾与思考 3课时
测试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