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目录0103推荐总则及推荐意见总结和展望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及现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治流程0204目录0103推荐总则及推荐意见总结和展望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及现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治流程0204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u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急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之为尿酸性肾病。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流行病学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痛风已成为常见病中国大陆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地区分布中国大陆痛风患病率地区分布患病率(%)患病率(%)中国大陆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13.3%,患病人数已超过1.2亿中国大陆痛风的患病率为1.1%,患病人数已超过1700万无数据>1%无数据10~20%<10%>20%Biomed.Res.Int.?2015,7:628-30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专家组.中华内科杂志.2017,56(3):235-248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危害关节畸形痛风石痛风石致残率:36.8%痛风石致死率:9.1%痛风石是痛风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发生率:中国18%vs日本1%痛风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痛风性肾病患病率高达74%,已成为慢性肾衰的重要来源心肌梗塞↑2.5倍,死亡率↑5倍脑卒中↑3倍,死亡率↑10倍Bone.,2016,84:189-193;BMCMusculoskel.Dis.,2013,14:363;Arch.Osteoporos.,2015,10:36;Nucleos.Nucleot.Nuc l.,2011,30:1045-1050;Am.J.ofKidney.Dis.,2007,50:239-247;BMCNephrology,2011,12:31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管理现状无论社区还是三级医院医生在痛风诊疗方面仍存在盲区和误区认为秋水仙碱有降尿酸作用降尿酸期间,痛风急性发作,停用降尿酸药物降尿酸控制目标不明确13.1%12.7%32%22% 24%46%三级医院医生社区医生社区医生三级医院医生三级医院医生社区医生中华内科杂志,2019,58(4):288-293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管理现状患者重视程度低,用药依从性差第一次痛风发作后,1个月内复诊率仅20%,6个月仅3.9%40.9%的痛风患者在过去1年内完全未治疗,药物依从率仅21.6%81%的患者存在“不痛不治”现象21.6%3.9%81%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7-31Medicine,2017,96(45):e8532.广东医学,2015(19).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管理现状18.9%29.1%38.1%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在中国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登记注册的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814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
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总论篇ppt课件
3 对不同级别证据的 升级与降级有明确 标准
4
从证据到推荐全过 程透明
指南制订流程
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 IPGRP-2018CN018
指南的发起、指 南工作组成立
2018.04-06 兰州 临床问题解构及
证据检索
文献检索 患者偏好、价值观、
成本效益分析
1
2
3
4
5
6
临床问题的遴选 和确定
2018.03 广州
Bone., 2016, 84:189-193; BMC Musculoskel. Dis., 2013, 14:363; Arch. Osteoporos., 2015, 10: 36; Nucleos. Nucleot. Nucl., 2011, 30:1045-1050;
Am. J. of Kidney. Dis., 2007, 50: 239-247; BMC Nephrology, 2011, 12: 31
证据体的形成和 质量评价
指南:AGREE II 系统评价:AMSTAR RCT偏倚风险:ROB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NOS
推荐意见的形成
2018.07 烟台 2018.10 济南 2018.12 北京 2轮Delphi法投票
Contents
01
指南制定背景
推荐总则 及
推荐意见
02
03
高尿酸血症 与 痛风
诊治流程
总结和展望
04
指南总则
总则1
总则2
总则3
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 • 包括控制体重、规律运动; • 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高果糖饮食的
摄入; • 鼓励奶制品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及适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作者:中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正文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亟需制订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
为此,中华医学会分泌学分会遵循国际通用GRADE分级方法,采用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流程,由方法学家在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指南。
本指南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涵盖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疗决策提供最佳依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紊乱引起的代异常综合征。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急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之为尿酸性肾病。
许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已受到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其诊治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2,3]。
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4,5,6],痛风为0.03%~15.3%[7],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4,8,9]。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10],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性疾病。
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认知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存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依从性差、转归不良等状况[11,12]。
2020CSE《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
2020CSE《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导读:“非布司他推荐级别,国内国外指南为何明显不同?”、“‘亚临床痛风’概念的提出意义在哪?”、“糖皮质激素为何仅被推荐为二线镇痛用药?”......2020年8月20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火热召开,在本届CSE大会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吕朝晖教授以“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指南解读”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小编整理如下。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一经发布,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内容丰富且有诸多亮点和创新点。
吕朝晖教授拣选了其中6点进行了精彩解读,同时也解答了部分医生心中的诸多疑惑。
演讲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强调疾病知晓的重要性和终身管理的理念;2.亚临床痛风概念的提出;3.首次提出碱化尿液的方法和控制目标;4.制定了“难治性痛风”的定义;5.细化NSAIDs在痛风发作或预防发作时的推荐或建议;6.强调糖皮质激素个体化使用原则。
亮点一:新版指南强调疾病知晓的重要性和终身管理的理念1.三项建议,强调长期乃至终身治疗理念➤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知晓并终生关注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始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都应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危害,并定期筛查和监测靶器官损害和控制相关合并症。
2.患者应了解疾病的危害和管理的意义危害: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意义:血尿酸长期达标可明显减少痛风发作频率、预防痛风石形成、防止骨破坏、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预防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键。
因此,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知晓需终身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240-420umol/L,并为此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尿酸药物。
3.部分患者需终生用药➤大部分患者:需终生降尿酸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若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但仍需要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维持血尿酸水平在目标范围。
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要点导读: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痛风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也促使基层医生成为诊疗及管理这类患者的主力军。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发布为基层医生规范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以下主要为指南中关于基层痛风性关节炎和降尿酸的药物治疗内容。
基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1.总体原则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卧床休息,患肢制动,局部冷敷,并尽早(越早使用,镇痛效果越好)给予药物控制炎症。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基层医生需要梳理除关节炎之外其他的合并症或并发症,严格掌握常规抗炎症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若筛查梳理后仍不能确定,可嘱患者关节制动,局部冷敷,并尽快向上级医院转诊。
2012版ACR痛风诊疗指南推荐,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需要尽早使用,若秋水仙碱和NSAIDs有禁忌证可考虑选择糖皮质激素。
2常用药物①秋水仙碱:起始负荷剂量为1.0 mg口服,1 h后追加0.5 mg,12 h后按照0.5 mg、1~2次/天。
秋水仙碱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常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药;少数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肾脏损害。
肾功能不全者须酌情减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5~49 ml/min时每日最大剂量0.5 mg,eGFR 10~34 ml/min 时最大剂量0.5 mg、隔日1 次,eGFR<10 ml/min 或透析患者禁用。
秋水仙碱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时注意监测外周血常规。
②NSAIDs:若无禁忌推荐早期足量使用NSAIDs速效制剂,如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等。
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既往有复发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为NSAIDs 绝对使用禁忌。
部分NSAIDs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合并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一、定义及流行病学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其中80%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
嘌呤经肝脏氧化代谢变成尿酸,后者由肾脏和肠道排出。
当血清尿酸水平>420μmol/L(约7mg/dl)时,为高尿酸血症。
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其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水平,而高尿酸血症则常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
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显著增高。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总人口13.3%,而痛风患病率在1%~3%。
近年研究认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等,因此已被多学科认识和重视。
二、病因与分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1.特发性尿酸增多症: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仅1%左右患者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如家族性幼年高尿酸性肾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缺陷、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活性增高、Ⅰ型糖原累积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尿酸产生过多:与高嘌呤饮食、酒精过多摄入、高糖饮食、核酸代谢增强相关,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或疾病。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1.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化疗时,由于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
2.各类肾脏疾病:由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疾病造成尿酸排泄减少而使血尿酸增高。
3.服用某些药物:常见为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复方降压片、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抗帕金森病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 mg/d)、维生素B12、烟草酸、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环孢素A、硫唑嘌呤)等。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正文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亟需制订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
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遵循国际通用GRADE分级方法,采用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流程,由方法学家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指南。
本指南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涵盖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疗决策提供最佳依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可在肾脏沉积引发急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之为尿酸性肾病。
许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已受到多学科的高度关注,其诊治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2,3]。
因此,对其管理也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4,5,6],痛风为0.03%~15.3%[7],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4,8,9]。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10],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对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认知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存在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患者依从性差、转归不良等状况[11,12]。
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 2019)解读
流行病学
• 高尿酸血症在不同种族患病率为 2.6%~36%,痛风为0.03%~ 15.3%,近年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 趋势。
• Meta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 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 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 疾病。
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期)。
*血尿酸每增加60 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4倍,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冠心病死 亡风险增加12%。
推荐意见
• 问题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和控制目标 B.控制目标: a.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 μmol/L; b.伴合并症时,建议控制在<360 μmol/L(2C)
*证据显示,患者血尿酸<360 μmol/L,1年内痛风复发率<14%,血尿酸>480 μmol/L,年复发率超 过50%。 *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60 μmol/L时,不仅可使尿酸盐结晶溶解,晶体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同时还可 避免新的结晶形成
推荐意见
• 问题4: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选择降尿酸药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高尿酸血症的分型。
碱化尿液药物
• 碳酸氢钠
a.碳酸氢钠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b.剂量0.5~1.0 g口服,3次/d c.不良反应主要为胀气、胃肠道不适;长期应用需警惕血钠升高及高血压。 d.血中碳酸氢根浓度>26mmol/L,将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血碳酸氢根浓度<22mmol/L, 则增加肾脏疾病的风险。 e.血中碳酸氢根浓度应该维持在22~26mmol/L。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总论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危害
痛风石
关节畸形
• 痛风石是痛风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 发生率:中国18% vs 日本1%
痛风性肾病
痛风石致残率:36.8% 痛风石致死率: 9.1%
心脑血管疾病
痛风性肾病患病率高达74%,已成为 慢性肾衰的重要来源
心肌梗塞↑2.5倍,死亡率↑5 倍
脑卒中↑3 倍,死亡率↑10 倍
摄入; • 鼓励奶制品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及适
量饮水; • 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
摄入……
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知晓 并终生关注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 始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
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 都应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危害, 并定期筛查和监测靶器官损害和 控制相关合并症
推荐意见-基于10个问题
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7-31.
中国大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
发起单位: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指南
方法学支持: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GRADE中国中心
参与学科:内分泌、风湿科、肾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
指南制订方法学—GRAD分级
指南制订流程
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 IPGRP-2018CN018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管理现状
无论社区还是三级医院医生在痛风诊疗方面仍存在盲区和误区
降尿酸期间,痛风急性发 作,停用降尿酸药物
认为秋水仙碱 有降尿酸作用
降尿酸控制目标不明确
22%
24%
46%
32%
13.1%
12.7%
社区医生 三级医院医生
社区医生 三级医院医生
社区医生 三级医院医生
中华内科杂志, 2019,58(4):288-293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定义及流行病学(一)定义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嘌呤核苷酸80%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
嘌呤经肝脏氧化代谢变成尿酸,后者由肾脏和肠道排出。
体温37 ℃时,血清中单钠尿酸盐(MSU)的饱和溶解度为404.5 μmol/L(6.8 mg/dl),通常定义当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约7 mg/dl)时,为高尿酸血症[1]。
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尿酸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水平,而高尿酸血症则常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异质性较强,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二)流行病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显著增高,根据最新研究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总人口13.3%,而痛风患病率在1%~3%[2,3],且逐年上升。
近年研究认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等,因此已被多学科认识和重视[4,5]。
二、病因与分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1]。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1.特发性尿酸增多症: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仅1%左右患者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如家族性幼年高尿酸性肾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缺陷、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活性增高、Ⅰ型糖原累积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尿酸产生过多:与高嘌呤饮食、酒精过多摄入、高糖饮食、核酸代谢增强相关,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或疾病。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1.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化疗时,由于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诊疗参考。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的代谢性疾病,而痛风则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本指南结合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实践,深入探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诊疗依据。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结合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实际情况,力求使本指南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用性。
我们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相互影响,主要涉及尿酸代谢失衡、炎症反应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肝脏合成,通过肾脏排泄。
当尿酸合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水平会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在关节、肾脏等部位沉积,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痛风。
痛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尿酸盐结晶形成、炎症反应和免疫机制。
尿酸盐结晶形成是痛风发病的直接原因。
当血尿酸水平超过溶解度时,尿酸盐可在关节液、滑膜、软骨等部位沉积,形成结晶,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痛风发作的核心环节,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参与,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IL-TNF-α等。
免疫机制在痛风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免疫系统可识别尿酸盐结晶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
遗传因素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多项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部分人群存在尿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从而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机制涉及尿酸代谢失衡、炎症反应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
深入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诊疗策略,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一、《指南》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
1.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连续的病理过程,部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内也存在尿酸盐晶体,甚至出现周围组织的损伤,如骨侵蚀可以作为亚临床痛风的依据(2C)。
难治性痛风的诊断需要具备以下三条中至少一条:(1)单用或联用常规降尿酸药物足量、足疗程血尿酸仍≥6mg/dL;(2)接受规范化治疗痛风仍发作≥2次/年;(3)存在多发性和/或进展性痛风石(2C)。
2.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建议晨尿pH值<6.0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尤其是正在服用促尿酸排泄药物的患者定期监测晨尿pH值(2C);可应用简易尿pH仪自行监测晨尿pH值(2C);pH值<6.0时建议服用枸橼酸制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晨尿pH值维持在6.2~6.9以降低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和利于尿酸性肾结石的溶解(2C)。
3.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建议降压药物首选氯沙坦和/或钙通道阻滞剂(2C)不推荐噻嗪类和袢利尿剂等用于降压治疗(1C);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时,调脂药物建议首选非诺贝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脂药物建议首选阿托伐他汀钙(2B);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降糖药建议优先选择兼有降尿酸作用的药物,次选不升高血尿酸的药物(2C)。
二、部分临床问题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和控制目标根据合并症情况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区分,无合并症患者药物起始时机和控制目标分别为比有合并症患者更宽松,有1个单位的差别。
2、痛风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为3类,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常规痛风患者以及含有特殊情况的痛风患者,对每类进行了不同的推荐。
2020CSE《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
2020CSE《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导读:“非布司他推荐级别,国内国外指南为何明显不同?”、“‘亚临床痛风’概念的提出意义在哪?”、“糖皮质激素为何仅被推荐为二线镇痛用药?”......2020年8月20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火热召开,在本届CSE大会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吕朝晖教授以“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指南解读”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小编整理如下。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一经发布,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内容丰富且有诸多亮点和创新点。
吕朝晖教授拣选了其中6点进行了精彩解读,同时也解答了部分医生心中的诸多疑惑。
演讲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强调疾病知晓的重要性和终身管理的理念;2.亚临床痛风概念的提出;3.首次提出碱化尿液的方法和控制目标;4.制定了“难治性痛风”的定义;5.细化NSAIDs在痛风发作或预防发作时的推荐或建议;6.强调糖皮质激素个体化使用原则。
亮点一:新版指南强调疾病知晓的重要性和终身管理的理念1.三项建议,强调长期乃至终身治疗理念➤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知晓并终生关注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始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都应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危害,并定期筛查和监测靶器官损害和控制相关合并症。
2.患者应了解疾病的危害和管理的意义危害: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意义:血尿酸长期达标可明显减少痛风发作频率、预防痛风石形成、防止骨破坏、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预防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键。
因此,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知晓需终身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240-420umol/L,并为此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尿酸药物。
3.部分患者需终生用药➤大部分患者:需终生降尿酸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若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但仍需要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维持血尿酸水平在目标范围。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对患者提出的3点建议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对患者提出的3点建议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3.3%,痛风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1%,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对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管理,光靠医生和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患者的自我管理也是重要部分。
2019年全国多学科专家制订了最新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对患者提出了以下几点重要建议:1、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1)控制体重、规律运动;2)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高果糖饮食的摄入;3)鼓励奶制品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及适量饮水;4)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摄入。
2、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知晓并终生关注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始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
血尿酸<360μmol/L,1年内痛风复发率小于14%,血尿酸>480μmol/L,1年内痛风复发率超过50%;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时,不仅可使尿酸盐结晶溶解,晶体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同时还可避免新的结晶形成。
血尿酸长期达标可以减少痛风发作频率、预防痛风石形成、防止骨破坏、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生活质量,是预防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键。
大部分患者需终生降尿酸治疗,部分患者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情况下,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但仍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维持尿酸在目标范围。
3、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都应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危害,并定期筛查与监测靶器官损害和控制相关合并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可能出现的危害:肾结石、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多个靶器官损害(如心脏、肾脏等),可能影响预期寿命,因此患者需要定期监测靶器官损害并及时处理相关合并症。
附:降尿酸治疗的时机和控制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目前,中国大陆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13.3%,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2亿;中国大陆痛风的患病率为1.1%,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700万。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存在多种危害,其中痛风石是痛风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此外关节畸形,痛风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不容忽视。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管理现状不容忽视,首先,无论社区还是三级医院医生在痛风诊疗方面仍存在盲区和误区。
其次,患者重视程度低,用药依从性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孕育而生了。
今天的首发新闻发布会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副组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李长贵教授对《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
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什么情况被称为亚临床痛风?
这部分内容在痛风的诊断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型中,亦是第一次被提出的概念。
➤痛风的诊断推荐采用2015ACR/EULAR的分类标准(1B)。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双能CT或X线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痛风性骨侵蚀可作为亚临床痛风的依据(2C)。
➤建议年轻起病(30岁以内发病)或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依据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和肾脏尿酸排泄分数进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型(2B)
亚临床痛风概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一连续的病理过程,部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内也存在尿酸盐晶体,甚至出现周围组织的损伤,如骨侵蚀。
亚临床痛风的治疗建议
当血尿酸水平≥480umol/L时,采用药物治疗,秋水仙碱连续使用3-6个月,同时碱化尿液3-6个月,建议这部分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umol/L的水平。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何时起始药物治疗?
➤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血尿酸水平≥540 µmol/L(2B)或血尿酸水平≥480 µmol/L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期)(2B)。
➤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 µmol/L;伴合并症时,建议控制在<360 µmol/L(2C)。
痛风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是?
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生率相关,当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480µmol/L就应该起始降尿酸治疗,当存在痛风发作≥2次/年、痛风石、慢性痛风、肾结石、慢性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发病年龄<40岁时,血尿酸水平≥420µmol/L就起始降尿酸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要不要进行降尿酸治疗?
这个问题也是最近争议较大的问题,源于最新的2020ACR痛风临床实践指南(草案)中的相关观点,2020ACR痛风临床指南草案提到: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一旦判断患者具有降尿酸治疗的指征,有条件推荐发作期间就应开始降尿酸治疗,而不是等急性发作缓解后再开始降尿酸治疗。
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中提到,痛风急性发作时应该待症状缓解2-4周再起始降尿酸治疗,正在服降尿酸药物者不建议停药(2B)。
今天的指南新闻发布会上,亦有媒体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与会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伍沪生教授提到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不主张马上起始降尿酸治疗,伍教授提到在急性发作期起始降尿酸,血尿酸大起大落,原来痛风患者关节沉积的结晶释放到关节腔,会延长急性发作期,甚至诱发其他的病症,极大增加患者的痛苦。
美国ACR痛风指南目前是一个草案,但是2012年ACR亦持这个观点,提到在痛风急性期在充分抗炎的基础上就可以启动降尿酸治疗,但是这些推荐的证据级别只有C级(2012年证据级别),相比我们指南给出的B级推荐,证据级别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过伍教授也指出,对于一些重症痛风患者来说,病程长,
痛风石已经形成,病痛不容易缓解,因此短期内不容易找到缓解期予以降尿酸治疗,这种情况在充分抗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尿酸治疗是有帮助的,因此降尿酸治疗要讲策略。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推荐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作为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1B)。
➤推荐别嘌醇或苯溴马隆作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1B)。
➤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血尿酸仍未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尿酸药物,不推荐尿酸氧化酶与其他降尿酸药物联用(1C)。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伴合并症的药物选择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建议降压药物首选氯沙坦和/或钙通道阻滞剂(2C),不推荐噻嗪类和袢利尿剂等用于降压治疗(1C)。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时,调脂药物建议首选非诺贝特;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首选阿托伐他汀钙(2B)。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降糖药建议优选兼有降尿酸作用的药物,次选不升高血尿酸的药物(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