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计算答题)【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计算答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73f274f6294dd88d1d26b94.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三、计算题1.考虑包含技术进步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1Y t K t A t L t αα-=⎡⎤⎣⎦资本和知识积累方程为:()()()d d K t K t sY t t == ()()()d d A t A t Y t t ϕ== 其中:s 为储蓄率,φ∈(0,1),人口增长率为n。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给出知识积累方程的经济学解释。
(2)将资本和知识积累的增长率()()()K K t g t K t = 和()()()A A t g t A t = 表示为A (t),K(t)和L(t)的函数。
(3)经济存在资本和知识积累增长率为常数的稳态吗?如果存在,请计算出资本和知识积累的稳态增长率。
(4)储蓄率如何影响稳态人均产出增长率?[中国人民大学2019研]解:(1)知识积累方程为:()()()d d A t A t Y t t ϕ==方程中,•A(t)是技术状态(知识水平)进步的速率,A(t)是技术状态(知识水平),Y(t)是总产出,指数φ∈(0,1)。
知识积累方程表明技术状态(知识水平)的进步速率是总产出的增函数,当φ固定不变时,总产出越大,技术状态(知识水平)的进步速率越大。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国的产出越高,对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本和劳动力资源投入越多,技术进步速率也就越大。
(2)将资本积累方程和总量生产函数代入资本积累的增长率,可得:()()()()()()()()()()()()11K K t A t L Kt sY t g t K t K t s t K t A t L t s t K ααα--⎡⎤⎣===⎡⎤=⎢⎥⎣⎦⎦ 将知识积累方程和总量生产函数代入知识积累的增长率,可得:()()()()()()()(){}()()()()()()()1A K t A t L t K t A t L At Y t g t A t A t A t A t t t A L t αααϕϕϕϕϕ-⎡⎤⎣⎦===⎡⎤=⎢⎥⎣⎦(3)设按有效劳动平均的产出为()()()y t A t L t =按有效劳动平均的资本存量为()()()()K t k t A t L t =则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可写成:()()()()()()()()()()()()()()()()()1K t Y t K t A t L t A t L t A t L t Y t K t A t L t A t L t y t k t ααααα-⎡⎤==⎡⎤⎢⎥⎣⎦⎣⎦⎡⎤⇒=⎢⎥⎣⎦⇒=稳态时,按有效劳动平均的资本存量k(t)为常数,其增长率为零。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7566e7526fff705cd170a1d.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二、简答题1.如果一国政府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请运用IS-LM模型说明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效果有什么不同?(1)中央银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
(2)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
[中国人民大学2019研]答:(1)如图1所示,设经济原来处于均衡,均衡时产出为Y*,利率为r*。
根据IS-LM 模型,当政府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ΔT时,计划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ΔT×MPC/(1-MPC),得到IS1曲线,当中央银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时,由于IS曲线移动使国民收入增加,带来利率上升压力,为了使利率水平不变,中央银行将增加货币供给,导致LM向右移动ΔT×MPC/(1-MPC),得到LM1曲线,此时利率仍为r*,但产出增加到Y1。
图1中央银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2)如图2所示,设经济原来处于均衡,均衡时产出为Y*,利率为r*。
根据IS-LM模型,当政府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ΔT时,计划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ΔT×MPC/(1-MPC),得到IS1曲线,当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时,LM曲线不变,此时利率增加到r2,产出增加到Y2,经济中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但是Y2<Y1,产出相对于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时增加得更少。
图2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3)经过比较,如果一国政府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中央银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时,最终结果为利率不变,产出增加;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时,最终结果为利率增加,产出增加。
但是由于前者货币供给的增加抵消了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所以减税的经济效果更好。
2.在劳动供给函数上,凯恩斯不同意古典学派看法的理由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2019研]答:古典学派认为,劳动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能够自动调整至均衡,市场出清,充分就业能够自动实现;凯恩斯认为,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工资具有刚性,劳动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5ef3caa7c1cfad6195fa761.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模拟试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模拟试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cd3ff4c866fb84ae55c8d04.png)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奥肯定理答: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 y a u u**-=--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a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2.IS LM-模型答:IS LM-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也称“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图形”。
-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IS LM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 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b0ba411960590c69ec376d7.png)
第四章失业一、名词解释1.充分就业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奥肯定律答: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y*=-a(u-u*)。
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a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3.非自愿失业答: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而仍得不到工作。
这一概念是由凯恩斯提出的。
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力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
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611f1c4afe04a1b171de1b.png)
《宏观经济学》课后重要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3、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答:实际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周期波动同步,股票价格变量具有超前性。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95c3142aeaad1f347933f3e.png)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曲线答: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
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因此,总需求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7-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不断下降;而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则不断上升。
图7-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开放效应三个因素。
总需求曲线斜率反映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总需求量变动多少。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仅仅价格变动,则总需求量沿着总需求曲线变动;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如预期、政府政策、世界经济(汇率和收入)等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平移。
2.总供给答:总供给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总供给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f K L其中,Y为总产出;Y为总产量,K为资本投入总量,L为劳动投入总量。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①总产出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②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3.总供给冲击答:总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
供给冲击是对经济的一种扰动,其首要影响是使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
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货币供给和需求)【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货币供给和需求)【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7ae760ed1f34693daef3ee0.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五章货币供给和需求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答: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数,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其数额的大小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所以也称高能货币。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
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
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
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③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2.再贴现率答: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应支付的利率,这一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
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则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成本就会降低,这会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反之,中央银行调高再贴现率,则会减少货币供给量。
再贴现率的调整是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时,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使商业银行向联储借入资金的需求减少,从而压缩它的贷款规模;反之,会扩大贷款规模。
因此,央行可以通过升降再贴现率来紧缩或放松银根。
3.货币乘数答: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3b6b37676a20029bd642dde.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一、名词解释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从货币金融角度,在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模型。
该模型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分析研究。
在西方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
分析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在这个前提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总支出构成。
2.浮动汇率制答: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即在没有央行直接干预下,由外汇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决定汇率的政策。
大多数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它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言的。
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先后都实现了浮动汇率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
浮动汇率制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从总体上看,浮动汇率制相对于固定汇率制有以下特点:①汇率形式多样化;②汇率不是纯粹自由浮动而是有管理地浮动;③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④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元化的;⑤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3.固定汇率制答:固定汇率制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679278b5901020206409c66.png)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向下倾斜有三个原因:(1)财富效应。
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
财富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倾斜。
(2)利率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
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
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倾斜。
(3)开放效应。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
因此,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2.请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分。
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答:(1)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而长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一个经济短期总供给受价格因素的影响,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由这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无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2)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的线,会偏离长期总供给曲线,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①失业均衡:这时的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1所示。
经济学-(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经济学-(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61b8375fbfc77da369b17a.png)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篇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经济增长第四章失业第五章通货膨胀第六章开放经济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第八章总需求理论第九章总供给理论第十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第十二章消费理论第十三章投资理论第十四章政府支出和税收第十五章货币供给和需求第十六章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假设不同。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补充习题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补充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c7fd1f5f0e7cd1842536db.png)
上述两个问题主要用第六章的内容分析,在学过IS-LM-BP模型之后还可做进一步的分析。
提示及进一步阅读:1、关于净出口与对外净投资相等的关系:可参见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77页相关案例研究:美国的储蓄、投资与国外净投资2、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第七章总需求和总供给1、解释下列说法为什么是错的?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它是个别物品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2)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经济量并不影响长期总供给。
3)如果企业每天调整自己的价格,则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4)只要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它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2、假设经济处于短期衰退中。
如果决策者没有采取行动,经济会一直如何变动?试用AD-AS模型解释。
3、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各项在长期内和短期内会对AS曲线产生怎样的影响?1)潜在产出增长25%;2)战争威胁带来的政府防务支出增长,中央银行通过紧缩银根来中和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3)中东战争导致石油价格上涨一倍。
4)环境主义者要求政府对所有的新投资和能源的使用实施代价高昂的管制,以遏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
4、试用AD—AS模型解释为什么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时,美国约翰逊政府的扩张性财政策与60年代初当经济有超额生产能力时,肯尼迪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相比没有同样的效果?5、石油的价格在1980年,曾急剧下跌,从1985年的月24美元一桶跌倒1986年的约12美元一桶。
使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预测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受到什么影响?石油价格下跌的后果与1973年和1979年石油价格上涨的后果对称吗?(每种情况都假设初始经济处于均衡状态)6、假设经济初始处于长期均衡,家庭决定比以前持有更多的货币余额。
1)利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解释之。
2)投资的需求两会发生怎样的变动?3)美元的价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动?进出口会如何变动?4)总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动?第八章总需求理论1、对第六章的第四题,利用IS—LM模型做进一步的讨论。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经济增长)【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8cd66eee45c3b3566ec8b42.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三章经济增长一、简答题1.什么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背景及其政策建议是什么?答:(1)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含义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由模型内生决定的。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相对于过去的增长理论尤其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而言的。
过去的增长理论往往假定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认为技术和人口等的变动都是外生的,并以此来说明一国经济长期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
而新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
(2)新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背景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无法说明各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的背景下出现的。
例如,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当资本存量增长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最终增长将停止。
但过去100多年间,许多国家人均产出保持了正的增长率,增长没有长期下降的趋势。
又如,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穷国人均资本存量较低,每单位新增投资能得到较高报酬率,因而穷国应比富国增长更快,但事实却相反,穷国增长往往更慢。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新古典模型的反思,认为新古典模型所以说明不了现实,关键在于把模型中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折旧率和技术进步都当作外生变量,实际上除折旧率外,其余一些变量都是内生的,是由人们行为决定的,并可以通过政策加以影响。
这样,一种以内生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就诞生了。
(3)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建议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增长是内生的,尤其是内生技术变化的产物,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影响人们的行为,例如对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企业减免税收,对科研活动提供补贴,鼓励技术引进等,实行大力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等。
他们认为,政府的政策重心不应当放在对付经济周期上,而应该放在如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上。
2.根据索罗模型,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应该提高投资在产出中的比例。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答:不同意。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d62eeaede80d4d8d15a4fdb.png)
第四章失业1.什么是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有什么区别?答:(1)自然失业是指那些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无关,由“自然”因素(如劳动市场的人口流动、技术变化等)决定的失业人口。
自然失业是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即没有周期性失业的状况。
当所有的失业都是季节性、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2)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区别:①自然失业与市场机制无关,因为在劳动市场供求平衡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摩擦性和结构性人口;而周期性失业与市场机制有关,是劳动市场供求失衡的产物。
②自然失业(古典失业)可以认为是一个长期现象,而周期性失业(凯恩斯失业)则是一个短期行为。
③虽然自然失业人口会不断变化,但一般来讲相对比较稳定,因为它是由一个经济“自然”因素决定的;而周期性失业人口的变化幅度则较大,它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2.为什么在一个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经济中,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答: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
其原因在于:(1)从同质性角度来看,劳动市场中的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劳动者能够胜任的岗位不同,不同的劳动者愿意从事的职业也不同。
当劳动市场发生变化时,这种不同质的劳动就构成了市场转移的障碍,或者说,构成了市场转移成本。
结构性矛盾引起的失业规模的大小,与转移成本高低有直接联系。
转移成本越高,花费的时间越长,失业问题就越严重。
(2)从完全信息角度来看,劳动市场的信息并不是完全的,劳动者并不知道所有空缺职位的信息,企业也无法清楚了解所有申请者的才能和潜力,双方所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充分的,这样,劳动者在寻找工作中必然产生成本,也就是职业搜寻成本。
总之,一方面由于劳动者技能的差异产生的转移成本使劳动者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市场不完全信息产生的搜寻成本使失业者不能马上找到工作,这样,在一个经济经历结构变动和市场摩擦时,就会出现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9a703a0912a21615792907.png)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1)不计入。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2)不计入。
不是该期的实际生产活动。
(3)不计入。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不计入。
同(3)。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相关部门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从NI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有影响。
因为合并前的对外贸易变成合并后的国内贸易。
例如合并前,甲国对乙国有出口200亿,对乙国有进口100亿,顺差100亿。
假定他们分别都没有其他贸易伙伴。
对甲国而言,顺差的100亿为GDP 加项;对乙国而言,逆差的100亿为GDP减项,两国GDP的总和中的对外贸易部分因此而抵消,为零。
合并后,甲地生产的产品200亿,乙地生产的产品100亿,对合并后的新国家而言,新增的GDP 为300亿,总和增加了。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四章 企业与市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四章 企业与市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357bf7d7f1922791688e8f4.png)
第四章 企业与市场1.请解释下列概念厂商产业市场交易费用组织成本答:(1)厂商厂商是指根据一定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独立经营单位。
(2)产业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的集合。
(3)市场市场由所有生产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潜在供给者和需求者所组成并进行交易的场所。
(4)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指完成市场交易而发生的费用,通常包括收集交易信息的成本和谈判、签约及履行合约的费用等。
(5)组织成本组织成本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内部交易的成本,并不包括企业原有的生产成本。
2.试以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企业组织的存在。
答:(1)交易费用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
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进行社会生产,就一定会有交易发生,而任何一笔交易得以进行和完成,就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
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等。
(2)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
如果原来的交易双方合并成一个企业,那么原来的外部成本就内部化了,从而减少了交易费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的交易组织,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能够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这正是企业组织存在的理由。
①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交易者的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倾向,导致合约的不完全性,从而影响市场交易的效率,增加了市场交易的费用。
如果是在企业内部,上下级的科层关系代替了市场交易的平等关系,当合同出现漏洞或合同中没有规定的事件发生时,拥有权威的一方有权对合约作出解释并采取适当的行为,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企业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是一种市场替代性组织。
企业与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依靠非价格机制实现资源在组织内的有效配置。
因此,从本质上讲,企业是用一种契约形式取代市场契约形式,所以,企业是一个契约结,是作为不同要素所有者,或更广泛意义上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关系的连接点。
第1章 导论_宏观经济学(第4版)_黄亚钧
![第1章 导论_宏观经济学(第4版)_黄亚钧](https://img.taocdn.com/s3/m/f31a1490f8c75fbfc77db280.png)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流量与存量 ➢利率与现值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产 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这里的“最 终产品和服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 服务,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 它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中间产品和服务是不被计入GDP的。
3、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吻合,并且, 通货膨胀的波动往往比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剧烈。
失业
• 失业(Unemployment)就是指在当前工资 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一个 国家的失业总人数被称为失业人口,有工 作的人的总数被称为就业人口,二者之和 是一国的劳动人口。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 劳动人口的比率。
• 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收缩期、 谷底、扩张期、顶峰。
实际GDP增长率(%)
5 4
3 2 1978
扩张期
1982
1986
1 收缩期
0
-1
低谷
顶峰 1990
年份
1979-1991年美国实际GDP的波动情况
美国1960-1995年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 ,我们在图中用横轴表示,而 每年的实际GDP围绕横轴(平均水平)上下波动。1979-1982年是收缩期,这段 时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慢,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1983-1989年是 扩张期,经济加速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率显著上升;而收缩期和扩张期之间的 转折点则分别形成了1982年的谷底和1989年的峰顶。这四个阶段依次出现并循 环往复,构成了经济运行的波浪式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5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曲线 AD 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1 的交点 B 正好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 B 点不仅是短期 均衡点,也是长期均衡点。这意味着宏观经济在达到短期均衡的同时也达到了长期均衡,此 时均衡价格水平为 P1,均衡产量就是长期潜在产量。在长期均衡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 得到了充分利用,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1 / 5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请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分。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 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
答:(1)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而长期均 衡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一个经济短期总供给受价格因素的影响,随 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 上方倾斜;而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由这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无关, 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Y 均衡价格水平为 P2,低于原先的长期水平 P0,但均衡总产量保持不变,仍为潜在产量 。
4 / 5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7-4 需求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4.假定中央银行 A 和中央银行 B 有不同的目标偏好。中央银行 A 关注价格水平的稳 定,而中央银行 B 则关注如何使产出和就业水平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现假定经济面临 不同的外生冲击因素: (1)外国收入减少; (2)石油价格上升。 请分析中央银行 A 和中央银行 B 在不同的目标偏好下会有怎样不同的政策选择。 答:(1)外国收入减少会降低对本国商品的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下 降,短期均衡产量低于自然率的水平。中央银行 A 会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扩大总需求,总需 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水平上升,最终达到长期均衡的水平;中央银行 B 也会增加货币供 给量以扩大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总产量上升,就业水平提高,最终回到自然率水 平。
图 7-3 超充分就业均衡 3.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答:在短期内,减少货币供给将减少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价格下降, 均衡产量下降。如图 7-4 所示,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均衡点从 A 点移至 B 点,价格下降, 均衡产量下降,整个社会处在失业均衡状态。 在长期内,宏观经济将回到长期均衡状态,均衡产量不变,均衡价格降低。一个经济不 可能长久保持在失业均衡状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价格会对总需求的变动做出反 应,使社会回到长期均衡状态。如图 7-4 所示,在没有其他外部因素干预的情况下,短期 总供给曲线沿着总需求曲线 AD1 逐步地由 B 点向右下方移动,一直到长期均衡点 C,此时
图 7-2 充分就业均衡 ③超充分就业均衡:这时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 7-3 所示,短期均衡 点 C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右边,由此短期均衡产量要高于长期潜在的产量。这表明社会生 产资源得到了超充分水平的利用,失业率小于自然失业率。
3 、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 / 5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上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自 然率水平。中央银行 A 会保持总需求曲线不变,等待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这时整个经济会 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衰退;中央银行 B 会扩大总需求,虽然可以避免经济长期衰退的痛苦。 但这种政策的代价是持久的、较高的通货膨胀。
(2)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的线,会偏离长期总供给曲线,因此从长期均 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
①失业均衡:这时的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 7-1 所示。从图 7-1 中可 看到,短期均衡点 A 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由此决定的短期均衡产量 Y0 要低于长期的 潜在产出水平。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置,此 时,失业率要大于自然失业率。
5.用总供给冲击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答:假定经济处在长期均衡状态,也就是图 7-5 中的 A 点,此时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向下倾斜有三个原因: (1)财富效应。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 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财富效 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 斜。 (2)利率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 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 率水平必然上升。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 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 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 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 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倾斜。 (3)开放效应。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 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 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因此,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 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