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2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_(2)

教育心理学_(2)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 出现,也就是说不再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减低,最后 会降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这一与条件反射形成相反 的过程即称为消退。

(二)恢复
消退现象发生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 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的恢复。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 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就被称之为恢复。

1.应用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 个联结增强。” 2.失用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 联结减弱。”

15

(三)效果律
“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 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当建立时,并发 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减弱。”①除上述三 条主要定律外,还有五六条副律。 ① 以上三条规律转引自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 5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桑代克的理论和他所提出的学习规律,在30年代以后因 别人的批评和新的实验结果,有某些修改。

4

二、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简要分析

表3-1 在一次学习尝试中输入的事件与学习者被推测出 的内部状态流程图
外部刺激和被推测出的内部状态 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状态 环境(是现刺激×学习者准备) 经历了上述事件 学习者的心理接受状态 过了一段时间 学习者改变了知识状态 提出问题要学习者回答 学习者回答作出反应 心理学名称 预测或基础测量 获得(习得)学习或印 刻学习

16

主要的改变是:


第一,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力量,单纯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所以,修改后他 把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练习律实际上已不成为一条主 要定律。 第二,效果律也有了重大的修改。由于赏和罚的效果并 不相等,赏比罚更有力,所以后来他就不再强调烦恼情 况所导致的效果。他指出:“当神经系统中刺激与反应发 生联结并伴随着满意时,联结就得到强化,烦恼则极少 能或不能导致联结的削弱或消失。”实际上他只承认罚的 间接作用。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浅
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循序渐 进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平衡性)。 • 如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五
个月到第十个月之间,其后,脑的发展又经 历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一个在五、六岁之 间,另一个在十三、十四岁之间。而在其它 时期,大脑的发育则相对平稳。可见,大脑 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因此,依赖于大脑发育 程度的心理发展也具备了不平衡性。
完成了整个登梯动作。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也是有连续性的。 • 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前一阶
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准备了条件,后一阶 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 抽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前一阶段形象思维 的发展。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注重前
一阶段与后一阶段的衔接,既不要“拔苗 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 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一、发展及心理发展概述 • 1.何谓“发展”? • 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是指事物有规律
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 又有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 变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都有着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由封闭到开发、由旧质到新质、 由成长到衰亡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
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编辑ppt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1.遗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 提,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 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的作用: 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 2、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 内化学说
工具理论 语言符号系统
♦ 对教学的影响
1、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 者”。 2、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 3、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 支架。 4、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 Student:I throw it-box. ♦ Teacher:You threw the box? ♦ Student:No,I threw in the box. ♦ Teacher:What did you throw in the box? ♦ Student:My----I pait? ♦ Teacher:Your painting. ♦ Student:Painting? ♦ Teacher:You know----Painting. ♦ Student:Yes,Painting. ♦ Teacher:You threw your painting in the box? ♦ Student:Yes,I threw my painting in the box.
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主 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 2、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必须成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促进个体 心理的发展。 ♦ 4、这个矛盾在个体生存的整个时期内是一直 存在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更为活跃,成年以 后,由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其作用虽然存 在,但已相对减弱。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 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 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学校教育心理学 (2)

学校教育心理学 (2)

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包括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两个方面。

二、【简答】工作记忆的特点:1)保持时间段。

对新信息的保留时间大约是10到20秒。

也称作短时记忆。

2)容量有限。

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记住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

3)信息处于激活状态。

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正在被个体意识着、思考着、使用者。

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进入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并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

然而,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使信息的进入和加工都受到限制。

为了增加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提高其加工效率,可以采取两条途径:组块和自动化。

三、【概念】激活的扩展:精制过程是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

新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新信息本身处于激活状态,以新信息为线索,通过学习者有意联想,储存在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一些与新信息有关的信息相继被激活,这一过程叫激活的扩展。

四、【填空、概念】1)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

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3)倒摄抑制: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

4)系列位置效应: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5)舌尖效应: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效应”。

五、【论述】结合遗忘的进程及影响因素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复习?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1)学习材料的性质。

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的慢。

2)学习材料的数量。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

3)学习进程。

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是学生通往成人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发展和教育过程与
学生群体及个体的成长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章就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及教育主要涉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特点及中学教育应重视的特点、如何促进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等进行综述。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2、外部动力:外部动力指的是人与社会环境及其习俗、社会价值观
念以及时代变迁等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形成了学生心理发展
的动力。

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不仅
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方式等。

二、中学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期: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期,他们往往比小学生更加关
注自我,他们对自己的情感、思想、身体状况等有了更强烈的认识,并可
以独立判断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方向。

2、重视他人观点:中学生开始重视。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解答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解答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不定项选择题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教育心理学2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理论简明教程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2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理论简明教程PPT课件
(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 支持。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 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3)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 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
(一)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 4.心理发展特点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
(一)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 4.心理发展特点 (2)少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①闭锁性 ②动荡性 ③思维成熟的初期 ④危机性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
(二)青年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1.定义
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2.青年期总的特点
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已接近成人; 智力接近成熟、出现辨证思维; 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 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理论
LOGO


案例1: 开学第一周,老师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 “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你们能够像我这 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案例2: 刘老师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 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 将不能参加野营活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这 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 有完成。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 因为她的妈妈病了。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 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
1.划分依据 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 共同的; 典型的; 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1.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方式。 2.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 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谢谢!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 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
自我监控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生理自我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 儿童一周岁末,开 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生理自我 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 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威特金 场独立性:知觉方面,依据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
和干扰; 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 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性:知觉方面,依据外部参照; 认知方面,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 沉思型与冲动型 深思熟虑; 很快检验假设,报出答案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美国的吉尔福特 辐合型认知方式: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 正确的答案。
(二) 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精品课件
• 5、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
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
略。
•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
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
• (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 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 得到消极后果。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 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 就会削弱。
• (2)练习律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 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 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 (3)准备律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 一、学习的实质
• (一)学习的定义:
• 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 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
的过程。
精品课件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 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 择倾向。
精品课件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智慧技能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二、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例子
辨别己、已和巳的区别 从不同颜色的立体图形中识别圆柱体 根据定义进行分类 解答例题,演示先乘除后加减 运用规则生成复杂问题的解法 采用复述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练习 陈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手写(执行)26个字母 志愿(选择)参加公益活动

教育心理学第2章精品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2章精品PPT课件
可逆性是指思维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想,也可以 从反面去想: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也可以从结 果去分析原因。
问:你有兄弟吗? 答:有。 问:他叫什么名字? 答:叫吉姆。 问:吉姆有兄弟吗? 答:没有。
III 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
❖ 这一时期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予以解释时, 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思维(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 (11岁后)
三点补充: (1)各时期之间并非跳跃式的改变,而是连续中 呈现阶 段现象。 (2)对不同个体而言,各期特征的出现,具有很 大的个别差异,有的认知发展较快,有的较慢。 (3)四个时期的前后顺序不变,所有儿童的认知 发展都是遵循四阶段的法则进行的。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岁后)
1. 假设演绎推理(hypothetic-deductive reasoning) 假设演绎推理是逻辑思维基本形式之一。
2.命题推理(propositional reasoning) 3.组合推理(combinatorial reasoning)
❖所有生物包括人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 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
❖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 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 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个体也正是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 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其认知结构受 到刺激影响而发生改变,实现认知发展。
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 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 构与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已有图式不能解 决面临的问题情 境

心理学书籍推荐《教育心理学(第2版)》

心理学书籍推荐《教育心理学(第2版)》

心理学书籍推荐《教育心理学(第2版)》《教育心理学(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xx年8月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的第2版。

《教育心理学(第2版)》内容由绪论、学生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六局部组成,共十六章,以丰富多彩的体例形式系统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根本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大量案例阐释了这些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本次修订,在第1版的根底上,进一步吸纳教育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我国教育教学中的焦点问题来编排思考问题、议题和案例,在图书体例安排上满足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活动需要,在学术性的根底上表达实践性和操作性。

《教育心理学(第2版)》可作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可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教材,可作为教育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还可作为各种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的参考用书。

《教育心理学(第2版)》是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

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委员。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美国华脱福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信息联合会(IFIP)教育委员会(TC—3)中学工作组(WG3.1)委员,前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

曾出版《当代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以及《计算机教育文选》等著作和教材。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方案。

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

曾出版《当代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教学软件的选用与评价》等著作和教材。

《教育心理学》(第2版)张大均 重难点笔记及课后习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2版)张大均 重难点笔记及课后习题解析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1.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2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2.1复习笔记2.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3章学习动机3.1复习笔记3.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4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4.1复习笔记4.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5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5.1复习笔记5.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6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6.1复习笔记6.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7章创造力及其培养7.1复习笔记7.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8章学习策略8.1复习笔记8.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9章品德及其形成9.1复习笔记9.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0章心理健康教育10.1复习笔记10.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1章美育心理11.1复习笔记11.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2章教师心理12.1复习笔记12.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3章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13.1复习笔记13.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4章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14.1复习笔记14.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5章班级中的人际关系15.1复习笔记15.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6章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16.1复习笔记16.2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含三层意思:①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②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③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从学科发展来看,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且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征。

教育心理学2

教育心理学2

一.学习的分类:1.学习主体分类。

动物学习,仅限于消极适应环境变化以满足生理需要,主要依靠直接方式获取个体经验,动物学习局限于第一信号系统。

人类学习,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具有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以语言为中介;积极主动性。

用动物学习来说明人类学习必将抹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学习的三个特点: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机器学习,主要指计算机学习。

2.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

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

连锁学习,刺激—反应。

言语联想学习,刺激—反应,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

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

后来加涅把前四类合并为一类,将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学习和定义概念学习,即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3.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这一类学习通常是有组织的。

智慧技能的学习,加涅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依次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

学校教育目标应包括态度的培养,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运动技能的学习。

4.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和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5.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词释义(2021年)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讨论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因素。

【要点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服从、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儿童最不成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以说,教师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沟通,培养人际敏感度,为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有意义学习
认知结构
审题
课堂心理气氛
教学策略
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般性问题解决分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共四个阶段。

2、智力的发展呈加速度增长趋势。

3、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顺向和逆向迁移。

4、配置性评定一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结果,探究存在问题,以便
调整。

5、逻辑思维的特征是变通性、独创性以及流畅性。

2、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
3、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4、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5、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是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