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件(二)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全册优质配套PPT教学课件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二、教学系统 • 三、教育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是研究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 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又称为“定量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 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 论假设。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定性研究”。 在这 种研究中,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 验环境,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 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 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 他们的行为。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步 形成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其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下面的四 个时期: • 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 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课程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心理学
陈 琦 刘儒德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 绪 论
第一章 走进教育心理学
本章要点
1.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用以及与相关学 科的关系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3.概括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燕良轼)
总结词
重视学习的情境性和真实性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具有情境性和真实性,即 学习应该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情境相联系,使学习者能 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结词
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互动是重要的学 习方式之一,通过互动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讨论 和协作,共同建构知识。
认知学习理论
总结词
重视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
VS
详细描述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元认知在学习中具有重 要作用,通过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 可以提高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管 理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学习者个性和情感在学习中 的作用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个 性和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 为学习者应该被视为有情感、有 需求、有意愿的人,而不仅仅是
学习策略的评估与训练
评估方法
训练方法
通过观察、测试和反馈等方式,评估学习 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专门的训练课程或活动,提高学习策 略的运用能力。
适应性调整
跨学科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学习策略,以提 高学习效果。
将学习策略应用到不同学科领域,以提高 整体学习水平。
05
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自我评价策略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 评价和反思。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
求助策略
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如请教老师、 同学或查阅资料。
环境管理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如安静、光线适 宜等。
重视学习的情境性和真实性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具有情境性和真实性,即 学习应该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情境相联系,使学习者能 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结词
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互动是重要的学 习方式之一,通过互动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讨论 和协作,共同建构知识。
认知学习理论
总结词
重视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
VS
详细描述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元认知在学习中具有重 要作用,通过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 可以提高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管 理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学习者个性和情感在学习中 的作用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个 性和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 为学习者应该被视为有情感、有 需求、有意愿的人,而不仅仅是
学习策略的评估与训练
评估方法
训练方法
通过观察、测试和反馈等方式,评估学习 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专门的训练课程或活动,提高学习策 略的运用能力。
适应性调整
跨学科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学习策略,以提 高学习效果。
将学习策略应用到不同学科领域,以提高 整体学习水平。
05
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自我评价策略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 评价和反思。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
求助策略
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如请教老师、 同学或查阅资料。
环境管理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如安静、光线适 宜等。
(2024年)教育心理学张大均ppt课件教师心理
2024/3/26
11
情绪情感概述
2024/3/26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
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情感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
12
教师情绪情感特点
2024/3/26
教师情绪情感的复杂性
至关重要。
感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03
感知觉是注意的基础,而注意则影响感知觉的效果和准确性。
8
记忆与思维
记忆的概念及类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 再现,包括形象记忆、逻辑记忆
等。
2024/3/26
思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念及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 括的反映,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等 特点。
记忆与思维的关系
记忆为思维提供素材,思维则对记 忆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
2024/3/26
16
教师意志品质特点
自觉性
坚定性
教师能够自觉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积 极投身教育事业,主动承担教育责任。
教师对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具有坚定的信 念和决心,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坚持 不懈地追求教育理想。
自制力
坚韧性
教师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善于调节自 己的情绪和言行,保持冷静和理智,以良好 的心态面对教育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2024/3/26
锻炼意志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冥想等方法来锻 炼自己的意志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 调节能力。
寻求社会支持
教师可以寻求同事、领导、家人等社会支持,共同 应对教育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积极参 与教育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不断提升自 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种内在力量。
03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学习兴趣的基础和前提,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
形式。只有当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
动机。
03
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环境,形成客体永 久性概念。
02
认为语言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交流和学习,
个体能够获取和内化社会文化经验。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03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引
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对教育的启示
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发 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 馈和指导。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 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和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是个性发展的生物基 础,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因素对个性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和 学校教育。
教育因素
教育对个性发展具有主导 作用,通过传授知识、培 养能力、塑造性格等方式 促进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
教育心理学2-学生心理课件
情绪调节
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情绪表达
学生应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 情绪,以促进情感交流和沟通
。
情绪教育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 ,提供适当的情绪教育,帮助 学生建立健康的情绪状态。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学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形成正确的自
我评价。
自我调节
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 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心理学2-学生心理课件
目录
• 学生心理概述 • 学生认知发展 • 学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学生个体差异 • 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
01 学生心理概述
学生心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生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方式。
特点
学生心理具有多样性、发展性和 差异性等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 和个体差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表现。
学生心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学习效果
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教师 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 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健全人格
关注学生心理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态 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预防心理问题
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及时 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 题,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 问题的发生。
学生在某些领域可能拥有特别的才能 或技能,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这些领 域的学习效果。
性别与文化背景差异
性别特征
男性和女性在学习方式和兴趣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生理和心理特征有 关。
文化背景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能在学习方式和观念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他 们的学习效果。
最新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7 – 11岁 多维思维(Two way logic) 守恒(Conservation) 分类(Classification) 排序(Seriation)
35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s)
11 – 15岁 假设-演绎推理(Hypothetico-deductive
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21
理论建设时期
特点是内容日趋集中,逐渐突出教与学的 领域,
重视结合实际教育进行研究
22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 是美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桑代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 扩大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
– 第一卷论人的本性, – 第二卷论学习心理, – 第三卷论智慧、疲劳和个别差异。
reasoning) “科学”推理(‘Scientific’ reasoning) 青少年自我中心(Adolescent
egocentrism)
36
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
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 认知发展阶段具有特殊性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7
皮亚杰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教育心理学的某些课题也可以在实验室 内进行,如关于记忆的问题,在实验室 可以利用电动“记忆鼓”考察被试学习 某种材料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情况。
14
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 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 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 既是主动创设条件,又是在日常生活中 进行,因此,它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 学生心理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
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 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由于样组扩大,可以抵 消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 具有科学性等。
35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s)
11 – 15岁 假设-演绎推理(Hypothetico-deductive
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21
理论建设时期
特点是内容日趋集中,逐渐突出教与学的 领域,
重视结合实际教育进行研究
22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 是美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桑代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 扩大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
– 第一卷论人的本性, – 第二卷论学习心理, – 第三卷论智慧、疲劳和个别差异。
reasoning) “科学”推理(‘Scientific’ reasoning) 青少年自我中心(Adolescent
egocentrism)
36
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
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 认知发展阶段具有特殊性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7
皮亚杰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教育心理学的某些课题也可以在实验室 内进行,如关于记忆的问题,在实验室 可以利用电动“记忆鼓”考察被试学习 某种材料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情况。
14
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 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 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 既是主动创设条件,又是在日常生活中 进行,因此,它在教育实践领域内研究 学生心理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
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 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由于样组扩大,可以抵 消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 具有科学性等。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每次)坐端正 喜欢帮忙 (下次)有礼貌 勤劳(爱做家务) 懒惰(不爱干活) 不敢上课说话 不敢说脏话
(二)应用强化时应注意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2.强化物的选择。 ●3.强化的程序。 ●4.强化的技术。
1.强化前提是有机体的需要。
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增强个体行为反应的过程。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 应(S-R)联结,这种联结是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 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 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 的反应最终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饿猫出迷笼”
“试误说
1+2=4 1+2=2 1+2=3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
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之 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 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称为强化物。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经典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
• 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条的条件作用理论
2.强化物的选择。
根据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化和惩罚, 强化是鼓励孩子再次出现某个行为。 惩罚则是希望某个行为不再出现。
正强化
● 正强化:通过某种正性刺激(正强化物),使个体某种良好反应概率增加。 就是孩子出现某个行为之后给予的是奖励,是为了鼓励该行为再次出现。
● 正强化——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性强化:给幼儿传达情感、关注或认可。
铃声-(没有肉)-不流口水
教育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标志:1879年,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从此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 二、心理学的现在
❖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 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
❖ 三、心理学的未来 .
9
❖ 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及学科性质
❖ (一)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与访谈 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或现场实验、实验室实 验)、个案研究法
❖ 5、奥地利 弗洛伊德 意识、潜意识
❖ 《梦的解析》人的原始. 冲动 各种本能
5
❖ 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学派对心理学研 究对象的看法趋于折衷,认为:作为心 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 一种具有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功 能的动力系统。既研究心理(个体心理 与社会心理)和行为(个体心理和个体 行为),也研究意识和潜意识(个体)
.
13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器官
❖ 一、 18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心理活动是心脏活动的产物。 ❖ 二、18世纪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三、从心脏—脑的认识转化: ❖ 1、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睡眠、醉酒、药物麻醉、脑受伤
时,心脏活动正常但心理异常。 ❖ 2、生理解剖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脑功能
出现N元(细胞),进而出现NS 网状NS:N冲动在网内传播,但N元间无突触连接,
无N结,无中枢,故兴奋向任何地方传导。 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P41) (1)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从环节动物开始?
.
15
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
❖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链状、节状NS,神经节、神 经索(神经细胞聚集一起形成的小团)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0 岁 1岁
3岁 6、7 岁 11、12岁 14、15岁 25岁
65岁 以后
乳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二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的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 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阻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 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指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 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是教师以学生和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 象,对学生和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 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 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二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的准备 (二)关于关键期
一 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 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基本特征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二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 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 (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思想
●2.有意义学习
Ø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及个性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生 活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如:烫
基本思想
●3.自由学习
Ø罗杰斯倡导的学习原则的核心是让学生自由学习。他认为只 要教师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愿意让学生自由学习,就会使学 生在交往中形成适应自己风格的、促进学习的最佳方法。
●教师过多的干预与指导,反而会限制幼儿想象创造力的发挥。 ●幼儿的学习应该依靠幼儿与生俱来的成长潜能促进其自身主动
地学习。 ●教师要相信幼儿可以教育自己,不能强制幼儿的学习,学习的
活动可以由幼儿自己选择和决定。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满足幼儿基本需要
Ø人本主义强调幼儿需求的层次性。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理需求和安全 需求,更要尊重幼儿自我实现与成就感的需求,同时兼顾幼儿游戏的需求。
案例:孩子有自己学习的节奏
● 又一次游戏活动,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这几个搭建公园的孩子:“一定 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们开始动工了,这一次,教师对他们的工 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每看到幼儿停在那儿,或是搭得不合老师的意,教师就 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公园还没有搭成功。
性中解决自身问题的动机和能力。 Ø教育应该是一种非指导性的教育,而师生关系是一种帮助关系,教师的
角色是辅导者。 Ø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学习促进者与学习
主体的关系,相互理解、真诚、信赖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应有的状态。
● 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呢?
Ø 真诚 意味着教师,而是以一种真面目、真感受与学生交流,而不使用防御机制, 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Ø 无条件积极关注 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关注、尊重并不依赖于学生的某个特点。 Ø 同理心 教师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感受和观点。
《教育心理学讲稿》课件
提供创造性的学习资源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激 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 书籍、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 以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鼓励尝试和冒险
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新思路, 不怕失败和挫折,勇于冒险和探 索。
营造创新氛围
鼓励自由思考、开放交流和多元 化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和 传统束缚。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指导教学实践
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学实 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教师更好地理 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 理发展,有助于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和 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 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 要意义。
。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 心态和乐观情绪,提高其幸福感
和满足感。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 、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适应能力等。
维护心理健康需要保持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如规律 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
心理健康的维护还需要寻求专 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及时解决 心理问题。
运用激励机制
运用奖励、表扬等正强化手段,以及适当 的惩罚等负强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
引导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学习 目标
帮助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 监督其实现,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 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性和胜任感,从而 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 皮亚杰(Jean Piaget)是把建构思想引进心理学的第一人。该理论 强调儿童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 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机制理论的核心是,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动 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 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中 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头脑中只发生了量变,认知结构本身 并没有改变。 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知识的增加使认知结构本身发生了变化,即知 识在头脑中发生了质变。 同化和顺应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同一认知活动中常常 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只是在有些活动中同化占主要地位,而在另一 些活动中顺应占主要地位。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 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 心理状态。 塞利格曼在习得性无力感理论中对无力感产生的原因 进行了说明。根据他的理论,无力感的产生过程可以分为 四个阶段(1)获得体验2)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 (3) 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4)表现出动机、认知 和情绪上的损害,影响后来的学习 :(二)自我效能感理 论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 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 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 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随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 一步强化的期待。班杜拉将期待区分为“结果期待”和 “效能期待”两种。
,
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发展理论
(一)两种心理机能与儿童心理发展
维果斯基指出,人类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靠生物 进化结果的低级的心理机能;另一种是由历史发展结果,即以精 神生产工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在整个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 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基于这两种心理机能,他创建了儿 童发展心理学。他指出,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 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的,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 规律所制约的,因此,人的心理和动物比较,不仅体现在量上的 增加,更主要的是结构的改变和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 (二)社会文化是影响认知发展的要素 维果斯基还强调儿童内在的思维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的和生 理的因素)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及人际交往对思维发展的影响。 (三)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认知策略
(一)集中注意策略 一切学习活动都始于注意。学习者学会与掌握将注意指向或集中在 所需要的信息上的方法、技巧或规则被称为集中注意策略。 1.突出知觉的选择策略 所谓突出知觉的选择策略是指学习者能选择有关的学习信息对重要 的信息保持警觉,并使受到注意的部分信息获得一定意义的学习策略。 2.重复策略 所谓重复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维持性的言语重复或在选择基 础上的保留重复,与已贮存的信息建立联系的学习策略。 (二)获取与编码策略 获取与编码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选择性注意,获得新的信息并根据 新信息的特征和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的学习策略。它包括以下四种: 1.理解策略 理解策略是指学习者能够将新的学习材料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并使之形成联系。 2.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所进行的言语重述或在选择基础上 进行的保留重述。 3.联想策略
华生与斯金纳的后天环境论
(一)华生的心理发展观 华生(Watson)是美国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 上,他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否定遗传的作用 否认行为的遗传是华生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要点之一。第一,华生认 为,行为发生的传,因此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第二, 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能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即尽管构造来自 于遗传,但未来的形式如何,则决定于所处的环境。第三,华生的心理 学已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 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他从行为主义控制行为的目的出发提出了闻名于世的“教育万能 论”,认为只要教育得当,他可以把任何一个健全的个体培养成其想要 培养成的人。可见,这一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 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加涅(1977)在其所著《学习的条 件》一书中,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 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 技能和态度。 (1)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指凭借口头或书面言语 所表达的知识。按学习方式的由简到 繁,。 (2)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是指学生掌握概念、规则 并将其运用于新情境中的能力。加涅认
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 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 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 出发,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 (一)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儿童 心理的发展 (二)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的 关系 (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对学习实质的认识 加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学习 不是刺激反应间的一种简单联结,因为刺激是由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以一 些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的,了解学习也就在于指出这些不同的加工过 程是如何起作用的。 (二)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 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 认知加工的过程,并用下图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的模式。 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 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 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三)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以认知模式选择和处理 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偏重信息的选择、记忆和操作以解决问题,重 视个人的知识过程,因此在学习方法上,主张指导学习,主张给学生以 最充分的指导,使学习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并认为一个 完整的学习过程由八个阶段组成,教师要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要在 教学上注意以下环节:
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 动力。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 件人们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 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 度(用T来表示)的因素有三个:一个是稳定的追求成就的 个体动机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 表现为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一个是人对成功 的期待,是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 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一个是成功的诱因 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时所体验的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 感,用I来表示。(二)归因理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 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内部原因是存在 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 素。
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二、共同要素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在1890年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来研究学习迁 移问题。三、概括化迁移说 贾德(C.H.Judd)以实验研究了原则(principle)和概括性 (generality)的迁移后认为: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 到后期学习B中,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 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四、关系转换说 关系转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观点。他们主张学习迁移 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五、奥 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型 奥斯古德(C.E.Osgood, 1949)在总结了大量迁移实验资料的 基础上,提出了迁移的三维模型,又称“迁移的逆向曲面”(transfer and retroaction surface),以表明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反应 的相似程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 六、认知结构迁移说 布鲁纳(J.S.Bruner)和奥苏贝尔(D.P.Ausubel)在认知 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七、产生式迁移说 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 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 越多,迁移量越大
教育心理学(三)
高尔顿和霍尔的先天遗传论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 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 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 质。 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F.Galton)是“遗传决定论”的 鼻祖。高尔顿(1869)曾在《天才的遗传》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能 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之受遗传 决定一样。”为此,他曾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从英国的名人(包括 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中选出977人,调查 他们的亲属(有血缘关系)中有多少人与他们同样著名。结果发现,他 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另一个对照组,即所谓的一般的 平常人(人数相等),结果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只有1个名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G.Hall)提出的“复演说”也属于遗传决 定论。霍尔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把当时生物学上 的复演说用来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 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显然,遗传决定论过 分强调了生物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要提示动机的本质,必须 关注人的需要,把需要区分为一些基本的层次,对这些需要层次 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动机的实质。 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从低到高排列为: (1)生理需要: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2)安全需要:寻求保护与免于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 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与支 持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被人认可、赞许,从而获得个人尊严的 需要。 (5)求知的需要:通过探索、操作、实验、阅读、询问、 思考等方式理解事物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欣赏热爱美好事物的需要。审美需要与 求知需要有一些重叠,如规律性的需要、对称性的需要等。 (7)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潜力、实现个 人理想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