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中医辩证量表

合集下载

小儿哮喘的中医诊断、疗效判定标准

小儿哮喘的中医诊断、疗效判定标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哮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4)哮喘由感受外邪,或因伏痰夙根复加外感、饮食等因素诱发,以喉间痰鸣有声,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常见于哮喘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4.1 诊断依据发作前常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夜间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心肺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罗音,心率增快。

支气管哮喘,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伴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4.2 证候分类发作期.1 寒饮停肺: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

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2 痰热壅肺: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3 外寒肺热:咳喘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咽红,口渴,痰粘色黄。

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滑数。

.4 虚实夹杂:哮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

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

缓解期.1 肺气亏虚:面色淡白,乏力,自汗,易于感冒。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2 脾气亏虚: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倦怠乏力。

舌质淡,苔少,脉缓无力。

.3 肾气亏虚: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4.3 疗效评定治愈:哮喘平息,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

好转:哮喘减轻,听诊偶闻及哮鸣音。

未愈:哮喘发作症状无改善。

源-于-网-络-收-集。

哮喘证中医诊断与治疗

哮喘证中医诊断与治疗

哮证内科疾病概述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1、发作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以及咳嗽、咯痰,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唇指甲紫钳为特点。

2、呈反复发作性。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胸闷等先兆。

3、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辨证分析本证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多种诱因,均可引起发作。

辨证总属邪实正虚,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正虚为主。

当大发作时,可见正虚与邪实相互错杂。

邪实当分寒痰、热痰的不同,正虚应审阴阳之偏虚,区别脏腑之所属,了解肺、脾、肾的主次。

大抵本证初发,声高、气粗、痰稠、舌苔黄、脉滑数者多属实、属热;病程日久、声低、痰稀白、舌质淡者,多属虚、属寒。

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发作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平时治本,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故尤以补肾为要着,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辨证论治发作期Ⅰ、寒哮【证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痰白稀薄,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

舌苔白滑,脉浮或弦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1、主方:射干麻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处方:射干12克,麻黄6克,干姜10克,细辛3克,法半夏15克,紫苑12克,五味子6克,款冬花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

水煎服。

若久病阳虚者,可选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补骨脂15克。

2、中成药(1)复方咳喘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哮喘姜胆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麻杏平喘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麻黄9克,杏仁12克,苏子9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三七3克(冲服),全虫2克(研末分吞)。

新版中医单病种—支气管哮喘

新版中医单病种—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定义】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

其定义包括呼吸道症状如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喘息、气短、胸闷与咳嗽,伴随不同程度的呼气气流受限。

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因宿痰伏肺,遇感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气道挛急而出现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典型的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大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下半夜和凌晨易发),常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原有关;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相为主。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以自行缓解或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缓解,缓解期患者无任何哮喘症状。

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可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肺功能测定有助于哮喘的诊断,也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有哮喘症状但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测定气道反应性和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有助于确诊哮喘。

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评估与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

呼出气成分如NO浓度也可作为哮喘时气道炎症的无创性标志物。

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和呼出气NO浓度检查有助于选择最佳哮喘治疗方案。

可通过变应原皮试或血清特异性IgE测定证实哮喘患者的变态反应状态,以帮助了解导致个体哮喘发生和加重的危险因素,也可帮助确定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

三、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和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1和2中所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性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以上,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

中医儿科理论知识指导:哮喘辨证要点

中医儿科理论知识指导:哮喘辨证要点

哮喘临床分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主要辨寒哮、热哮,缓解期主要辨肺虚、脾虚和肾虚。

1.辨哮喘寒热虚实发作时气息短粗,痰黄而黏,口渴欲饮,咳喘痰黄,身热面赤,口干舌红,为热痰壅肺之热哮;咳喘时痰涎稀薄,色白起泡沫,且有畏寒肢冷,则为水寒射肺之寒哮。

发作时胸满苦闷不安,喘鸣声高,痰质浓稠,口干便秘,则属实证;喘鸣声低息短,动则气乏,身凉易汗,脉弱无力,多属虚证。

2.辨肺虚、脾虚、肾虚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故缓解期可见面色淡白无华,气短懒言,声低乏力,四肢不温,反复感冒的肺虚证;若脾虚不运,停湿生痰,则见食少脘痞,咳嗽痰多,面色萎黄之脾虚证;若病久肾虚,摄纳失职,气逆于上,可见动则气喘,形寒怕冷,大便清冷之肾虚证。

3.辨哮喘轻重险逆发作时哮喘呼吸困难,能逐渐平复,其证多轻;哮喘久发不已,喘鸣气
促,不能平卧,则属重症。

若哮喘突发急剧,张口抬肩,喘促不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青灰,面目浮肿,肢厥身冷,则为险逆之候,甚则危及生命。

喘息中医量化评分标准表

喘息中医量化评分标准表

喘息中医量化评分标准表
喘息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中医们通常通过量化评分来评估喘息的严重程度和判断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中医量化评分标准表:
1. 平时呼吸状态评分:
- 0分:无喘息症状。

- 1分:轻微喘息,需注意。

- 2分:中等程度喘息,呼吸困难,影响日常活动。

- 3分:严重喘息,明显呼吸困难,无法正常活动。

2. 夜间症状评分:
- 0分:无夜间喘息症状。

- 1分:夜间轻微喘息,但不影响睡眠。

- 2分:夜间中等程度喘息,影响短暂的睡眠。

- 3分:夜间严重喘息,频繁醒来,影响正常睡眠。

3. 哮鸣音评分:
- 0分:无哮鸣音。

- 1分:轻微哮鸣音,仅在听诊时能听到。

- 2分:中等程度哮鸣音,不用听诊器也能听到。

- 3分:严重哮鸣音,远处都能听到。

4. 肺功能检查评分:
- 0分:肺功能正常。

- 1分:轻度限制,FEV1(用力呼气一秒量)在预计值的70%-80%之间。

- 2分:中度限制,FEV1在预计值的50%-70%之间。

- 3分:重度限制,FEV1低于预计值的50%。

根据以上评分表,中医可以综合评估喘息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此评分表仅供参考,具体评估及治疗仍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中医药治疗哮喘

中医药治疗哮喘

中医药治疗哮喘传统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

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

因此,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

中药成分治疗支气管哮喘被国家纳入星火计划项目,目前很多患者采用了中药治疗。

主治中草药:太子参、冬虫夏草、浙贝母、天花粉、槟榔、白芨、甘草等。

生活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还有哮喘病也讲究冬病夏治哮喘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一)【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名】蜂龙汤。

【组成】蜂房6 克,地龙10 克,桔梗6 克,苏子12 克,白果10 克,百部10 克,天竺黄3 克,诃子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中药处方(二)【辨证】痰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痰阻气道,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平喘,清降肺热,搜痰止咳。

【方名】麻杏石甘辛茶汤。

【组成】蜜麻黄5 克,杏仁6 克,生石膏12 克,细辛2 克,炙甘草4 克,茶叶1 撮。

生姜3 片,大枣4 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中药处方(三)【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 克,细辛9 克,射干9 克,生石膏24 克,五味子9 克,炙甘草9 克,法半夏9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3 次。

中药处方(四)【辨证】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名】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 克,杏仁9 克,桑叶12 克,知母12 克,麦冬9 克,黄芩9 克,银花15 克,款冬花15 克,枇杷叶12 克,桔梗9 克,甘草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中药处方(五)【辨证】肺脾两虚,痰饮阻肺。

【治法】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

【方名】麻杏二三汤。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 克,化橘红12 克,半夏10克,茯苓15 克,炒苏子10 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 克,茶叶6 克,诃子6克,甘草5克。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分期与辨证论治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分期与辨证论治

⽀⽓管哮喘的中医分期与辨证论治
1.发作期
(1)寒性哮喘
证候咳嗽⽓喘,喉间哮鸣,痰多⽩沫,形寒肢冷,⿐流清涕,⾯⾊晦滞带青,恶寒⽆汗,⾆淡红,苔薄⽩或⽩腻,脉浮滑。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药⼩青龙汤合三⼦养亲汤加减。

(2)热性哮喘
证候咳嗽喘息,声⾼息涌,喉间哮吼痰鸣,咯痰稠黄,胸膈满闷,⾝热,⾯⾚,⼝⼲,咽红,尿黄,便秘,⾆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咳定喘。

⽅药⿇杏⽯⽢汤或定喘汤加减。

(3)虚实夹杂
证候病程长,喘促迁延不愈,动则喘甚,⾯⽩少华,形寒肢冷,尿频或⼩便清长,伴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淡,苔⽩腻,脉细弱。

治法降⽓化痰,补肾纳⽓。

⽅药射⼲⿇黄汤加减。

2.缓解期
(1)肺⽓虚弱
证候:⾯⾊晄⽩,⽓短懒⾔,语声低微,倦怠乏⼒,⾃汗怕冷,四肢不温,苔薄,⾆质淡,脉细⽆⼒。

治法:补肺固表。

⽅药:⽟屏风散加减。

(2)脾⽓虚弱
证候⾯⾊⽋华,咳嗽痰多,⾷少脘痞,⼤便不实,肌⾁消瘦,倦怠乏⼒,⾆淡苔⽩,脉缓⽆⼒。

治法:健脾化痰。

⽅药:六君⼦汤加减。

(3)肾虚不纳
证候⾯⾊晄⽩,形寒怯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动则⼼悸⽓短,⼤便澄清,或夜间遗尿,⼩便澄清,⾆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固本。

⽅药⾦匮肾⽓丸加减。

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哮喘(支气管哮喘)【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2。

呈反复发作性3。

发作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4。

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二)西医诊断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肺功能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二、证候诊断发作期:1。

寒哮: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

面色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作,畏寒怕冷。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2。

热哮: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不利,色黄或白,质粘稠.面色红赤,口渴喜饮,口苦,不恶寒。

舌苔黄腻,质红,脉弦滑或滑数.缓解期:1。

肺虚:自汗,怕风,容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作前答喷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舌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2。

脾虚:平素气短息粗,动则尤甚,吸气不利,心慌,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哮喘易发。

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哮喘病的类型

中医诊断哮喘病的类型

中医诊断哮喘病的类型1、风寒型:风寒哮喘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胸膈闷如闭塞感,咳多,痰涎稀薄,色白有沫,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渴或渴喜热饮,天寒或冷,受寒易复发,形色怕冷,舌苔白薄,脉弦紧或浮紧。

治疗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药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2、风热型:风热哮喘表现为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音如“吼”,胸高肋胀,阵发呛咳,咳嗽痰色黄或白稠,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洪数或弦滑。

治疗以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药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3、脾虚型:脾虚哮喘表现为平日食少腹胀,便溏痰多,大便不实,往往因饮食失当诱发哮喘,气短不足以息,经常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质淡,脉细软无力。

治疗以健脾化痰:汤剂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肾虚型:肾虚哮喘表现为哮喘日久,伤及肾气。

肾气虚,平日短气息促,腰酸耳鸣,动则易喘,劳累后易发哮喘,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

治疗用补肾纳气:汤剂用金匮肾气汤加减。

5、肺虚型:肺虚哮喘表现为哮喘,可见自汗,怕冷怕风,常易感冒,喉中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少气乏力,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治疗以补肺益气:汤剂用生脉散加减。

6、过敏型:过敏型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

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7、肺热型:肺热是肺部脓疡形成的一种病症。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

西医学中的肺脓疡、化脓性肺炎、肺坏疽,及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极为相似,可参考诊治。

治疗主方:初期:银翘散。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

溃脓期:桔梗汤、千金苇茎汤。

恢复期:清燥救肺汤。

中医哮证与喘证的鉴别表格

中医哮证与喘证的鉴别表格

中医哮证与喘证的鉴别表格哮证:
1. 病因,外感风寒、情绪不畅、饮食不节等。

2. 症状,咳嗽声高亢、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

3. 咳嗽特点,阵发性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4. 咳痰,咳少量白色稀痰或无痰。

5. 舌象,舌苔白腻,舌质红。

6. 脉象,浮大或弦滑。

喘证:
1. 病因,外感风热、情绪不畅、饮食不节等。

2. 症状,呼吸急促、气喘、胸闷、咳嗽等。

3. 呼吸特点,呼吸急促,气喘声明显。

4. 咳痰,咳少量黄色粘痰或黄白相间。

5. 舌象,舌苔黄腻,舌质红。

6. 脉象,浮数或滑数。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诊断是综合分析病人的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因素而得出的,并非单纯依靠一个表格就能确定诊断。

如果你有哮证或喘证的症状,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哮喘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哮喘

纵观 卜 述古今 哮喘发作原 因, 其主要 宿根为 “ 虚 、 积 ” 加之 感 受外 邪 , 气 痰 , 内
外 交 结 而 作 。 因而 哮 喘 临 症 治 疗 当 分 期 八 纲 辨 证 、 i划 的整 体 治 疗 。哮 喘 急 性 有 1 ‘
笑、 紧张恐惧 等) 均 可 引起 部 分儿 童 哮 ,
为患 。若 感 受 外 邪 , 邪 引 动 内伏 之 痰 , 外
郁阻肺窍 , 气道失利 , 痰随息动 , ; 哮鸣 H现 气 促 , 而 痰 雍 ; 阻 日久 则 哮 作 迁 延 不 咳 痰 愈, 而久哮 、 哮义 多易导致 小儿有 气 『 重 f l L
虚 衰 之 变 。 【 而临 床 f “ 易 止 , 难 大 J : 哮 有 根 除” 之说 。 据 此 , 床辨 证 施 治 时 也 应 当采 取 系 临 统 的有 计 划 的治 疗 , 哮 喘发 作 时 当辨 寒 即 热虚实 , 以攻 邪 为 主 ; 解 期 当 补 虚 除 痰 ; 缓
喘发病 。 中 医认 为引 起 哮 喘 的 原 凶 有 2个 方 面 : 一 内 凶 , 于小 儿 肺 脾 素 虚 , 脏 娇 一是 由 肺 嫩 , 外 能 力 差 , 肤 腠 理 不 致 密 , 易感 卫 皮 容 受 外 邪 , 寒 、 热 之 邪 由皮 毛 或 口鼻 侵 风 风 人 人 体 , 于肺 络 , 肺 的 宣 发 功 能 失 常 , 阻 使 肺 气 不 利 , 液凝 聚 为 痰 , 气 虚 , 化 能 津 脾 运 力差 , 酿痰 ,- 于肺 , 以古 代 医家 t . 贮 所
泻 肺 , 哮 平 喘 。 方 药 应 用 清肺 止 哮 汤 加 止
发作之时 , 应急则治其标 , 当辨寒热 虚实 ,
以攻 邪 为 主 , 止 哮 平 喘 ; 喘 平 即 缓 解 达 哮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一,标本虚实分型治疗①治标肃肺,治本补肾,发作时治标治肺用基本方:麻黄、葶苈子、细辛、射干、五味子、乌梅、罂粟壳、黄芪等随证加减;缓解期治本治肾服参蛤散,脾虚加六君子汤,肾阳虚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六味地黄丸等。

②攻补兼施,刚柔相济黎炳南认为:哮喘属本虚标实,治疗宜攻补兼施,刚柔相济。

发作时用1号方(由麻黄、桂枝、毛冬青、苏子、葶苈子、鹅管石、五味子、党参、白术、炙甘草组成)缓解期用2号方(由熟地黄、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五味子等组成),并随证加减。

二,,发作缓解分期治疗;(一),发作期分4型;风热束肺轻证用桑菊饮合桑杏汤,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风寒痰喘用小青龙汤加减;脾虚痰湿用苓桂术甘汤或苓桂苡甘汤合二陈汤化裁;肺虚咳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缓解期用健脾益肺散(由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杏仁、炙甘草、五味子组成,制成浓缩散剂口服)。

(二),本病发作期、缓解期各按辨证论治分三型,施予不同的治法。

,1,发作期:(1)寒痰阻肺型,治以小青龙汤加减;2)热痰阻肺型,治以泻白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3)气郁痰阻型,治以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

,2,缓解期:(1)肺气不足,治以生脉散合苏子降气汤加减;(2)脾气虚弱型,治以六君子汤加减;(3)肾不纳气型,偏于阳虚者,以温补肾阳佐以纳气,肾气丸合参蛤散;偏于肾阴虚者,以滋补肾阴佐以纳气,七味都气丸合参蛤散。

三,发作期采用宣肺透邪法,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偏于风热者加牛蒡子、桑白皮、前胡;偏于风寒者,加荆芥、桂枝、苏子;偏于痰热者加生石膏、银花、连翘、黄芩;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茯苓。

四,缓解期采用扶正培本、清透余邪法,方由炙甘草、南沙参、北沙参、当归、白芍、白术、僵蚕、百部、牛蒡子、白前组成。

偏于肺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偏于肺阴虚者加麦冬、百合、五味子;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远志;肺有伏热者加芦根、甘草,五,偏重祛邪治标①肃肺化痰夏承义用麻杏仁韦汤治疗;方由麻黄、杏仁、石韦、僵蚕、地龙组成。

哮病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表

哮病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表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疗效评价:
0
1
2
3
咳嗽

白天间断咳嗽,程度轻微
频繁咳嗽,但不影响睡眠
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休息和睡眠
咳痰

少量,昼夜咯痰10~50ml;或夜间及清晨咯痰5~25ml
有痰,昼夜咯痰51~100ml;或夜间及清晨咯痰26~50ml
量多,昼夜咯痰100ml以上;或夜间及清晨咯痰50ml以上
喘息

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休息或活动
过去四周,您有多少次使用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
1、每天3次以上2、每天1-2次3、每周2-3次4、每周1次或更少5没有
您如何评估过去四周内您的哮喘控制情况
1.没有控制2.控制很差3.有所控制4.控制很好5.完全控制
2.总分:
哮病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表(治疗后)
1.中医证候积分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症状
得分
评分标准
感觉较频繁,但不影响睡眠,动则喘息明显
静坐喘息明显,不能平卧,影响睡眠或活动
胸闷

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休息和睡眠
感觉较频繁,但不影响睡眠
感觉明显,不能平卧,影响睡眠或活动
哮鸣音
无偶闻及,在咳嗽、Fra bibliotek快呼吸后出现散在
满布
2.总分:
3.疗效评价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短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
哮病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表(治疗前)
1.中医证候积分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中医将支气管哮喘归于“喘证”范畴,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可以确定不同的证候类型。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气虚型气虚型是指体内气血不足,造成气道功能减退。

此种证候表现为气喘、咳嗽,一般伴有气促、乏力、自汗等症状。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益气补虚,调和气机。

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

2.痰湿型痰湿型是指体内湿气郁滞,导致痰液堆积在肺部。

此种证候表现为气喘、咳嗽,伴有痰多、胸闷、倦怠等症状。

舌质胖嫩、苔白腻、脉滑。

治疗原则:化痰祛湿,通调气机。

常用方剂:二妙散。

3.肾阳虚型肾阳虚型是指肾阳气衰退,影响了气道的正常功能。

此种证候表现为气喘、咳嗽,同时伴有畏寒肢冷、尿频等症状。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温补肾阳,统一气机。

常用方剂:金匮肾气丸。

4.肝火旺型肝火旺型是由于肝阳上亢或肝经湿热,导致气道狭窄。

此种证候表现为气喘、咳嗽,伴有烦躁易怒、口干苦等症状。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原则:清理肝火,祛痰止咳。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

5.血瘀型血瘀型是由于气道阻塞,导致气喘、咳嗽的发作。

此种证候表现为气喘、咳嗽,伴有胸痛、紫绀等症状。

舌质暗紫、苔白腻、脉弦细。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利气机。

常用方剂:通窍活血汤。

以上仅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的一些常见类型和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具体的诊断和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确定。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草药、针灸、推拿等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疾病诱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配合医生的治疗,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医执业医师-哮喘中医辨证分型参考模板

中医执业医师-哮喘中医辨证分型参考模板

中医执业医师————哮喘中医辨证分型(1)重寒证其主要特征是喘咳,恶寒,无汗,肩凝,多嚏,或头痛鼻塞,痰白稀薄,舌白肢冷,脉浮而紧,口不渴而腻,或渴喜热饮。

治宜温肺散寒,首方小青龙汤,继服加味定喘白果汤。

小青龙汤(麻黄10g,芍药15g,炙草75g,肉桂5g,干姜5g,细辛25g,半夏75g,五味子5g)。

加味定喘白果汤(炒白果15g,麻黄10g,炙冬花15g,半夏10g,炙桑皮15g,苏子15g,杏仁15g,黄芩10g,甘草75g,川贝5g)。

(2)寒包火证其症见畏风恶热,喘咳,痰粘稠色黄,脉弦滑数,苔黄舌边光红,口燥。

治宜清金降火,首方加味五虎汤(麻黄10g,杏仁10g,石膏15g,甘草75g,茶叶5g,桑皮15g,马兜铃75g)。

继服麻柴甘透汤(麻黄10g,柴胡10g,甘草10g,透骨草15g)。

(3)肺实证喘咳,咽喉紧窒,咯痰不利,胸胁胀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沉数。

治宜清肺理痰,首方加味清燥救肺汤(天冬15g,麦冬15g,甘草75g,知母10g,橘红10g,黄芩10g,桑皮15g,杏仁15g,枳壳15g,桔梗10g,茅根20g,蒌仁15g)。

继服杏仁散(杏仁,川贝,紫菀,冬花,元参),成人每次服10g,小儿酌减,姜蜜水送服。

(4)瘀塞证胸脘痞闷,怯寒神疲,气短喘促,痰吐不利,舌白苔浊腻,脉迟涩。

治宜开胸利膈,首方苏子降气汤(苏子15g,橘红10g,半夏10g,当归10g,前胡10g,桂枝10g,川朴10g,炙草75g)。

继服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杏仁5g,桂枝15g,芍药15g,炙草10g,生姜5g,厚朴15g,大枣10g),水煎服,服后须臾啜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治疗中遵循哮喘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发作时以定喘止咳为主;喘平后以调理脾胃为主,投用滋补肺肾,化痰调气之品,以巩固疗效。

临证上重寒证较多,寒包火证次之,尤以1~10岁儿童最多。

半数儿童若护理不慎,最易感受寒邪,发生哮喘。

所用之杏仁散、麻柴甘透汤二方乃自拟经验方,杏仁散对肺实型喘咳效果好,麻柴甘透汤对寒包火证咳喘效果好。

哮喘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哮喘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将其称为“哮病”。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复杂,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根据哮喘的不同证型,中医辨证治疗有以下几个方案:一、风寒袭肺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1. 麻黄汤加减: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

2. 姜苏散加减:苏叶、生姜、紫苏子、白前、杏仁、甘草。

二、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鼻塞流涕,发热,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1. 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杏仁、甘草、连翘、薄荷。

2. 金银花汤加减: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薄荷、牛蒡子。

三、痰湿阻肺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痰多色白,食欲不振,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1. 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杏仁、生姜。

2. 茯苓丸加减:茯苓、半夏、陈皮、甘草、杏仁、紫苏子。

四、肺气虚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气短乏力,自汗,易感冒,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补肺益气,止咳平喘。

方药:1. 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2. 党参黄芪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甘草。

五、肺阴虚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干咳无痰,口干咽燥,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平喘。

方药:1. 麦门冬汤加减:麦冬、沙参、玉竹、甘草、杏仁、枇杷叶。

2. 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白芍、当归。

六、肾阳虚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止咳平喘。

方药:1. 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2. 右归丸加减: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

七、注意事项1. 哮喘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

哮喘症辨证论治

哮喘症辨证论治

哮喘症辨证论治哮证A. 发作期1.寒哮:喘憋气逆,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痰量少;痰色白、稀薄面有泡沫,或呈粘沫状;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或兼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脉浮紧;舌苔白滑,脉弦紧。

1射干麻黄汤;射干9克 麻黄12克(包)生姜12克 细辛9克 紫菀9克 款冬花9克 五味子12克 红枣7枚 半夏12克加减:1.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并可酌加杏仁、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

2.咳逆上气,汗多:加五味子、白芍,配麻黄使散中有收,以敛肺气。

3.痰壅喘逆不得卧者,合三子养亲汤,也可葶苈子以降气涤痰;4.呼吸迫促,张口抬肩者,加厚朴、杏仁宣肺平喘;5.兼有浮肿者,加车前子、茯苓利水浮肿;6.胸膈满闷者,加桔梗、枳壳行气化痰;7.若表证明显者,可加桂枝、杏仁配麻黄以疏散表邪。

8.本方可酌加杏仁、苏子、白前、陈皮以化痰理气。

9.痰涌喘逆不得卧,可加葶苈子、洋金花以泻肺涤痰。

10.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加桂枝、干姜,或改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

11.痰盛,气短,肢体倦怠,舌苔白滑者,加苏子、陈皮、厚朴、苍术,以燥湿化痰,或改用苏子降气汤。

12.病久阴盛阳虚,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可加附子、补骨脂、淫羊藿、钟乳石等温阳散寒。

若声低气短者,可酌减麻黄、细辛用量,加党参、胡桃肉、紫河车、紫石英、沉香、诃子等纳气。

13.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并可酌配杏仁、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

14.咳逆上气,汗多。

加五味子、白芍,配麻黄使散中有收,以敛肺气。

15.喘哮剧甚,恶寒背冷,痰白呈小泡沫,体无虚象,寒实证明显者,吞服紫金丹,劫痰定喘,每服米粒大5—10粒 (<150mg),临卧冷茶送下,连服5--7天。

有效如需续服,停药数日后再服。

热哮,旰肾病及出血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饮酒,并需严密观察其毒副反应。

2外用药方;白芥子20克 延胡索20克 甘遂10克 细辛10克 麝香0.6克(另包)。

?中医提醒,慢性哮喘的3种辨证分型,建议收藏!

?中医提醒,慢性哮喘的3种辨证分型,建议收藏!

中医提醒,慢性哮喘的3种辨证分型,建议收藏!
中医在治疗哮喘病时,有个原则:“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

对于慢性哮喘,中医多以治本为主。

一般情况下,多分为肺虚型、脾虚型和肾虚型。

1、肺虚型——咳嗽气短、少气懒言、面色疲惫、自汗恶风、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

建议用药:生脉散——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2、脾虚型——咳嗽痰多、面黄无华、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浮肿、舌淡苔白腻。

建议用药:六君子汤——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3、肾虚型——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吐泡沫痰、腰腿酸软。

肾阴虚——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眼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颧红。

肾阳虚——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背冷痛、精神不振、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泄泻、小便清长。

建议用药:左归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

此外,因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人体质情况不同,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能盲目试用,特殊情况请遵医嘱治疗。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一、寒哮寒哮是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感受风寒之邪,或寒痰阻肺,肺失宣降,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寒哮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脾肾阳虚、寒从内生型的内寒症,多表现为痰涎清稀而量多,咳喘时作,面色苍白,四肢欠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而滑,脉沉细或沉迟;另一种是风寒外束、痰浊内蕴型的外寒症,多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甚则不能平卧,咳痰色白或呈泡沫状,常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喜热饮、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二、热哮热哮是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感受风热之邪,或热痰阻肺,肺失宣降,以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为气粗息涌,喉中哮鸣有声,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呈粘痰状而不易咳出,口渴咽干痛痒,身热面赤,心中烦急躁扰,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腻或黄滑而润,脉滑数或浮数。

三、虚哮虚哮是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致使痰浊内生、气机阻滞而引起的一种虚证表现。

临床表现为呼吸浅促而有声势不扬之势,吸气难而呼气易,喉中时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或呈泡沫状而量多易出,面色苍白或晦暗不泽,形瘦神疲或有自汗畏风现象。

虚哮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肺脾气虚型,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而迁延不愈,咳声低弱无力而呈慢性过程;另一种是肺肾阴虚型,表现为干咳频作而少痰粘稠难出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等。

四、风哮风哮是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或发热汗出、舌苔白滑或黄腻而润、脉浮紧或滑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B红、C暗、④闭经;⑤乳房胀痛
4.4舌质:①淡、②红、③暗、④胖、⑤疲点(斑)、⑥裂纹、
4.5舌苔:①白、②黄、③干、④润、⑤薄、⑥腻、⑦剥脱、
4.6脉象:①细、②弱、③浮、④紧、⑤数、⑥缓、⑦无力;
、B中、C多;③色:A
⑦少津;
⑧无苔;
二·客观检查:
1.鼻粘膜:①苍白、②水肿、③充血、④肿胀
2.鼻甲:
2.6发生频次:
(1)每年发病季节是否基本一致:①是、②否
(2)近2年是否在同一季节发病:①是、②否
(3)在1年内是否半数以上的日子里有症状:①是、②否
2.7眼晴:①干涩、②痒、③眼花、④视物模糊
2.8耳部:①耳鸣、②耳聋、③耳胀、④耳痛
2.9牙齿:①齿摇齿落、②牙跟萎缩
附表
三.治疗历史情况:
1.内服药:
②鼻粘膜:A、色淡、B、色暗、C、充血、D、萎缩;
③鼻甲:A、充血、B、肿大、C、萎缩;④鼻腔宽大
2.相关症状:
2.1鼻部症状是否影响睡眠:①是、②否
2.2鼻部症状是否影响日常活动、体育、娱乐:①是、②否
2.3工作和学习是否正常:①是、②否
2.4症状发生的天数:①<4d/w、②>4d/w
2.5有症状的日子里症状每日累计:①<0.5h、②0.5一1h、③>1h
(2)量:①多、②少
(3)每日埠鼻子次数:①《4次、②5一9次、③>10次
1.3鼻塞:①有意识吸气时有感觉②间歇性或交互性③几乎全天用口呼吸
1.4鼻痒:①间断出现、②蚁行感但可忍受、③蚁行感难忍
1.5鼻腔:
(1)症状:①鼻腔干燥,②鼻腔灼热,③鼻腔出血
〔2)检查:①鼻部皮肤:A、潮红、B、糜烂、C、渗液;
3.SV型:
(1)口:①口淡不渴、②口干、③口渴、④多饮、⑤喜(热)饮、⑥口苦
(2)咽(喉):①干、②痒、③痛
(3)胃:①恶心、②干呕、③饥不欲食、④纳呆、⑤食少
(4)腹:①腹胀、②腹部怕凉、③胁肋痛、④胁肋胀
3.6vl型:①心悸、②失眠(急性、亚急性、慢性)、③多梦、④健忘;⑤五心烦热(手
足心热)、⑥骨蒸潮热、⑦盗汗、⑧烦躁易怒
(1)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可见;
(2)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
(3)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粘膜息肉样变、息肉
形成。结膜(充血、水肿);眼睑肿胀。
3.血清IgE:
4.变应原皮肤试验:
5.并发症: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变应性结膜炎、持续性咳嗽(夜间)o

病程:
i险别:男
周(<4w、>4w)、
、女年龄:
联系电话
地点
月、年
职业:
身份证号:
调查者:
确诊时间:
一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分为局部症状、相关症状和全身症状三种:
1.局部症状:
1.1喷嚏:①每次连续3一5个、②6一10个、③》n个
1.2流涕:
(1)质:①清、②浊、③粘、④浓稠、⑤结痴、⑥带血
200例变应性鼻炎的中医临床证型调查
3.全身症状:
3.11型:①容易感冒;②气短、③神疲乏力、④自汗、⑤语声低微、⑥懒言;⑦面色
淡白、⑧面色萎黄
3.ZH型:①恶风、②恶寒、③发热、④汗出、⑤头痛、⑥头晕、⑦头重、⑧身痛、
⑨身困重
3.3工H型:①皮肤疹痒、②皮肤皮疹、③水肿、④浮肿
3.4Iv型:①咳嗽、②干咳、③痰少、④痰黄、⑤痰白、⑥气喘
3.7vll型:①畏寒肢冷、②腰脊:A酸、B痛、C冷、③腰膝无力、④手足麻木、⑤
足跟疼痛、⑥性欲减退、⑦阳疹、⑧滑精、遗精、⑨阴部潮湿、⑩阴部疹痒
4.其他情况:
4.1大便:①正常、②便澹、③干结、④五更泄;
4.2小便:①浑浊、②清长、③有余沥、④失禁、⑤夜尿多;
4.3月经:①月经周期:A延期、B提前、c正常;②量:A少
1.1抗组胺药:
1.2激素:
1`3免疫治疗:
1.4抗炎药
2.外用药:
2.1抗组胺药:
2.2激素:
2.3减充血剂:
2.4手术(有、无);
3.既往治疗的自评(11点数字评分法(NRS一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