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辨证施护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
舌淡苔白。
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
肢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息哮鸣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
7.遵医嘱中药泡洗。
8.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咳嗽咳痰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性状。
2.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3.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4.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
哮喘的辨证施护
哮喘的辨证施护【摘要】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症,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
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五型,本文试就哮喘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作了阐述。
【关键词】哮喘;中医;辨证施护;临床观察1 临床资料选自我科2008年9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该病例4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哮喘发作、呼吸困难等症。
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15岁,冬春季节高发。
2 护理2.1 一般护理2.1.1病情观察与评估:①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②评估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③生活自理能力;心里社会状况。
2.1.2积极配合医师处理:①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②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③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面青浮肿时,④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⑤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⑥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2.1.3病室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清新、通气良好,但避免对流及烟尘等异味刺激。
2.1.4患者取舒适的半坐卧位或坐位,身体往前倾,环抱一个枕头。
2.1.5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合理;忌生冷、油腻、海腥发物、辛辣、过咸之品及饮酒,以免诱发哮喘;哮喘发作时宜食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次喂服,忌食咖啡、浓茶、可可粉等,以防加重哮喘。
2.1.6情志调悦:病情迁延反复,病人紧张、忧虑,加重病情,应耐心讲解疾病的病因、诱因、治疗、护理、转归等知识,让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心中有数;及时满足病人所需,哮喘发作时陪伴在其身边,并鼓励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
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辨治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织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以冬季、或寒冷地区、高原地区、潮湿地区为多发,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发病常常有明显外因。
(一)寒哮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浮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痰稀或黏稠色白,或形寒肢冷,或胸满,或胸闷,或面色晦暗,或渴欲热饮,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宣肺降逆。
可选用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合方。
(二)热哮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痰稠色黄,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浮或数。
3. 可能伴随的症状心胸烦热,或面赤,或呛咳,或胸胀满,或汗出,或胸闷,或头痛,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清热益肺,化饮宽胸。
可选用泽漆汤。
(三)寒哮夹热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口渴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浮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痰色时黄时白,或形寒肢冷,或胸满,或胸闷,或面色晦暗,或大便不调,或头晕。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兼以清热。
可选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
(四)寒哮夹瘀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哮因寒冷加重,舌质暗或瘀斑,苔厚腻,脉涩或沉。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青黯,或痰稠色白,或形寒肢冷,或胸痛,或胸闷,或但坐不能卧,或大便不调,或头痛。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可选用小青龙汤与生化汤合方。
(五)肺气虚证【病证表现】1. 主要症状喉中痰鸣,或气喘,或咳嗽。
2. 辨证要点口淡不渴,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汗出,或恶寒,或鼻塞,或易感冒,或喷嚏,或面色不荣。
【治则与选方】补益肺气,固护卫气。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哮喘作为临床呼吸疾病之一,主要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异质性病症,多以气管慢性炎症为核心特征,该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一般产生普遍性及多变可逆性呼吸气流受限,导致患者产生反复发作喘息、气促等表现,发作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哮喘患者发病多处于夜间或清晨,多数患者自行或通过有效的治疗进一步缓解,若并未及时接受治疗,伴随患者病情不断恶化,促使患者可能出现气道不可逆缩窄及气道重塑危险。
中医在治疗哮喘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实践,以下展开详细分析。
1.什么是哮喘?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类慢性气道性炎症,简称哮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数发病年龄在5岁之前,核心因素与气道高反应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哮喘以气道产生慢性炎症为特征,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喘息等,凌晨或夜间发作加剧,为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患者常因呼吸困难被迫坐起,严重状况下面色苍白、张口呼吸,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结合当下实际调研分析,我国成年人哮喘发病率为 1.24%,好发于肥胖、长期吸烟、呼吸道疾病等群体。
1.哮喘致病因素主要包含哪些?结合以往临床实践进行综合性分析,哮喘致病因素较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遗传因素。
个体过敏及外界环境的干扰,成为哮喘发生的关键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存在密切关联性,哮喘患者亲属与常规群体相比较,此类群体患病率较高,且随着血缘关系接近程度患病率从低至高增长,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亲属患该病风险显著增加。
(2)变应原又称过敏原。
一方面,室内变应原而言,尘螨作为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类型,其主要存在于皮毛、尿液、粪便内,成为哮喘在世界范围内核心发病因素;另一方面,室外变应原主要包含花粉、草粉内,增加哮喘发作风险;二氧化硫、氨气等吸入物,一定程度可引发哮喘。
另外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外邪侵袭机体未能及时表散,外邪干肺,壅阻气道而发生哮喘。
1.中医辨证治疗哮喘选用西医治疗哮喘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自身症状,且口服较为便捷,但其自身存在多方面不足,如肝肾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等,特别为儿童群体,西药治疗过程中对孩子产生的损伤较大。
哮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
哮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哮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治疗哮证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进行辩证施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哮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哮证的治疗方法。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哮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哮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篇1哮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认为哮证是由于肺气不足、痰湿内停、外感风寒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哮证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进行辩证施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下面是一些哮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供参考。
1. 哮证患者气短、喘息,应选用哪种方法进行治疗?A.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B. 益气固表、健脾化湿C.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D. 滋阴养肺、止咳平喘答案:D. 滋阴养肺、止咳平喘解析:哮证患者气短、喘息,多为肺气不足的表现,因此应该选用滋阴养肺、止咳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
2. 哮证患者咳嗽、痰多,应选用哪种方法进行治疗?A.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B. 益气固表、健脾化湿C.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D. 滋阴养肺、止咳平喘答案:A.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解析:哮证患者咳嗽、痰多,多为痰湿内停的表现,因此应该选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
3. 哮证患者感冒后症状加重,应选用哪种方法进行治疗?A.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B. 益气固表、健脾化湿C.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D. 滋阴养肺、止咳平喘答案:B. 益气固表、健脾化湿解析:哮证患者感冒后症状加重,多为外感风寒的表现,因此应该选用益气固表、健脾化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以上是一些哮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哮证的辩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篇2哮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哮证的发生与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辩证施护是中医治疗哮证的重要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一,标本虚实分型治疗①治标肃肺,治本补肾,发作时治标治肺用基本方:麻黄、葶苈子、细辛、射干、五味子、乌梅、罂粟壳、黄芪等随证加减;缓解期治本治肾服参蛤散,脾虚加六君子汤,肾阳虚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六味地黄丸等。
②攻补兼施,刚柔相济黎炳南认为:哮喘属本虚标实,治疗宜攻补兼施,刚柔相济。
发作时用1号方(由麻黄、桂枝、毛冬青、苏子、葶苈子、鹅管石、五味子、党参、白术、炙甘草组成)缓解期用2号方(由熟地黄、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五味子等组成),并随证加减。
二,,发作缓解分期治疗;(一),发作期分4型;风热束肺轻证用桑菊饮合桑杏汤,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风寒痰喘用小青龙汤加减;脾虚痰湿用苓桂术甘汤或苓桂苡甘汤合二陈汤化裁;肺虚咳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缓解期用健脾益肺散(由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杏仁、炙甘草、五味子组成,制成浓缩散剂口服)。
(二),本病发作期、缓解期各按辨证论治分三型,施予不同的治法。
,1,发作期:(1)寒痰阻肺型,治以小青龙汤加减;2)热痰阻肺型,治以泻白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3)气郁痰阻型,治以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
,2,缓解期:(1)肺气不足,治以生脉散合苏子降气汤加减;(2)脾气虚弱型,治以六君子汤加减;(3)肾不纳气型,偏于阳虚者,以温补肾阳佐以纳气,肾气丸合参蛤散;偏于肾阴虚者,以滋补肾阴佐以纳气,七味都气丸合参蛤散。
三,发作期采用宣肺透邪法,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偏于风热者加牛蒡子、桑白皮、前胡;偏于风寒者,加荆芥、桂枝、苏子;偏于痰热者加生石膏、银花、连翘、黄芩;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茯苓。
四,缓解期采用扶正培本、清透余邪法,方由炙甘草、南沙参、北沙参、当归、白芍、白术、僵蚕、百部、牛蒡子、白前组成。
偏于肺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偏于肺阴虚者加麦冬、百合、五味子;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远志;肺有伏热者加芦根、甘草,五,偏重祛邪治标①肃肺化痰夏承义用麻杏仁韦汤治疗;方由麻黄、杏仁、石韦、僵蚕、地龙组成。
哮喘的辨证施护
哮喘的辨证施护标签:哮喘;辨证分型;中医护理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证,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甚至张口抬肩、喉间哮鸣、不能平卧,严重者可致虚脱。
“喉间有声者谓之哮,气促而无声者谓之喘”,临床上常哮喘并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好发于秋冬季及气候变化时。
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5型哮喘。
现将笔者临床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略述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07年11月~2009年11月间收治的50例哮喘患者,年龄最大的75岁,年龄最小的,14岁。
经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护理2.1病情观察(1)观察哮喘的发作时间、发作特点、诱发因素、先兆症状、痰液性质、呼吸、体温、神志、紫绀、汗出、舌苔、脉象等情况。
(2)哮喘持续发作,症状严重,胸高息涌,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肢体浮肿,神昏烦躁,脉大无根,为肺气欲脱,心肾阳衰的喘脱危象;若哮鸣音突然消失,应警惕“沉默肺”的发生。
(3)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解痉平喘药后症状缓解情况。
2.2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清新,避免对流风、烟尘、花草、皮毛等不良刺激。
(2)喘促者取舒适的半坐卧位或坐位,身体往前倾,环抱一个枕头。
若有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者给予吸氧。
2.2.1用药指导(1)哮喘发作时暂勿服药,可给予解痉气雾剂吸人平喘。
(2)间歇期可小量多次喂服参汤或生脉饮,缓解期常服用健脾补肾之中药以扶正固本。
(3)中药汤剂,实证宜饭后1 h服,虚证宜饭前1 h服用。
2.2.2哮喘持续状态时护士应守护床边,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疏导,避免紧张、躁动加重病情或引发坠床等意外发生。
2.2.3详细询问病史找出过敏原,避免接触,治疗或脱敏等祛除诱因减少哮喘发作。
2.2.4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合理、少量多次;忌生冷、油腻、海腥发物、辛辣、咖啡、浓茶、可可粉、过咸之品及饮酒,以免诱发哮喘。
哮喘的辩证施护
哮喘的辩证施护:1.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气道狭窄所致。
2.病位:在肺、脾、肾。
3.症候表现;以发作性喉中带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至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
4.辩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
5.护理要点:5.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5.2.哮喘发作期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予吸氧,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5.3.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的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5.3.病人突然出现呼吸急促或哮喘持续发作、夜间喘甚、或出现痰热闭阻,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需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服用麻黄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时,需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6.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6.1. 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并观察其效果和反应;对喘症患者慎用镇静剂。
7.饮食护理:食饮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鲜发物、烟酒等食物;喘憋多汗者,嘱其多喝水;注重食饮调护,保持大便通畅。
8.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9.临症(证)施护:痰气交阻,哮喘发作时,遵医嘱针刺、拔火罐等;痰热阻肺,痰色黄稠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哮喘伴有表证发热时,遵医嘱针刺或服用中药;缓解期可用耳针,或遵医嘱针刺。
10.健康指导: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居室内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地毯;戒烟酒,忌食海鲜发物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保持良好情绪,放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节制房事;积极寻找过敏源预防哮喘发作。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憋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滑。
(三)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弦紧。
(四)风痰哮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痰鸣气喘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若有二氧化碳潴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
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风门、列缺、丰隆、尺泽等穴位。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由于基因遗传因素、生活与工作环境质量差、不合理饮食行为、长期吸烟、药物副作用等各种因素致使其产生哮喘病症,进而表现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工作等均产生严重影响。
且此病症在临床中具有根治难度大特点,常规西药治疗仅可促使患者表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于其身体机理无明显改善。
而通过中医进行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身体气血循环、脏腑功能等促使患者病症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
1中医认为哮喘病症产生具体病因哮喘病症在中医中隶属于“呷嗽”、“喘鸣”、“哮吼”、“哮证”等范畴。
哮喘病症在临床中主要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2种不同症状类型,针对急性发作期哮喘病症的形成原因主要包含患者呼吸道内胶固痰液、体内壅赛气体及季节变化侵袭等,当六淫邪气进入人体内与“伏痰”相接触后可促使顽痰伴随着呼吸运动而不断上升,阻塞呼吸道,促使人们气体循环不畅,进而肺失宣降,肺与顽痰相互影响,促使人体呼吸道内有痰鸣、呼吸急促等现象产生,甚至有喘咳现象产生,在日常休息过程中无法保持平卧体态。
患者哮喘病症时间若较长时,则可促使患者有瘀血积聚于呼吸道内,对患者正常呼吸再次产生有效遏制,促进痰液不断形成,加剧患者病症。
由此可见瘀、痰是导致患者产生哮喘病症根本性因素。
针对缓解其哮喘病症,中医则认为此病症产生与患者脾、肺、肾脏功能性密不可分,脾脏具有运化功效,痰液主要在此生成,肺部与人体呼吸密切相关,可有效储藏痰液,肾脏内含有真阴气与真阳气,具有蒸腾、气化作用。
若患者哮喘病程时间较长时,寒痰可对患者身体脾肾阳气产生严重损伤,热痰可对患者肺肾阴气产生严重损伤,进而促使患者表现出脾、肺、肾脏气虚弱现象,进一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2中医对哮喘病症辨证论治2.1中药内服治疗法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常规且高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病症具有高效改善效果。
在利用中药对患者进行内服治疗时,为促使患者病症可快速、高效改善,医生还需及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对其实施辩证治疗,加速患者身体康复进程。
哮喘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将其称为“哮病”。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复杂,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根据哮喘的不同证型,中医辨证治疗有以下几个方案:一、风寒袭肺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1. 麻黄汤加减: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
2. 姜苏散加减:苏叶、生姜、紫苏子、白前、杏仁、甘草。
二、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鼻塞流涕,发热,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1. 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杏仁、甘草、连翘、薄荷。
2. 金银花汤加减: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薄荷、牛蒡子。
三、痰湿阻肺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痰多色白,食欲不振,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1. 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杏仁、生姜。
2. 茯苓丸加减:茯苓、半夏、陈皮、甘草、杏仁、紫苏子。
四、肺气虚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气短乏力,自汗,易感冒,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补肺益气,止咳平喘。
方药:1. 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2. 党参黄芪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甘草。
五、肺阴虚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干咳无痰,口干咽燥,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平喘。
方药:1. 麦门冬汤加减:麦冬、沙参、玉竹、甘草、杏仁、枇杷叶。
2. 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白芍、当归。
六、肾阳虚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止咳平喘。
方药:1. 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2. 右归丸加减: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
七、注意事项1. 哮喘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
哮喘的症状及护理方法
哮喘的症状及护理方法我们身边存在着大量的哮喘患者,哮喘疾病有高发特点,不少哮喘患者并不了解自己的疾病,认为这只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且哮喘还存在遗传特点。
患者每次哮喘发作都会承受巨大的伤害,特别是儿童,一旦采取不适合的治疗方法,会引发一部分严重的并发症。
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哮喘的症状,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
一、哮喘的典型症状表现1)胸闷:患者时常会感到压迫感和窒息感,呼吸越发困难。
哮喘发作时,患者多感到吸入了大量充足的空气,但是呼不出去,并会不自觉模仿鱼的呼吸。
胸闷伴随喘息,偶尔也会单独出现。
2)喘息:大多数哮喘患者伴有典型的反复发作性喘息,夹杂着广泛且高调的喘鸣音,通常在数分钟内便出现了症状,且这一症状保持数分钟或数天,当自行缓解或通过药物治疗后有所减轻,少数患者症状缓解数小时后便重复发作,极个别危重的急性发作期患者会死亡,而重度发作时也会危及生命。
哮喘发作带有显著的季节性,春秋季高发,且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加重的特点。
3)咳嗽:哮喘患者时常咳嗽是最关键的体现,其也是患者接受治疗的主因。
咳嗽本身代表一种防御机制,能促使机体清除气道异物和分泌物。
哮喘咳嗽为刺激特点的干咳,或咳出白色泡沫痰。
4)其他:哮喘发作过程主要是由一个从炎症细胞到介质介导的变态反应,因此,患者身体也会发生其他系统的变态反应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肤湿疹等。
哮喘发作之前会出现鼻塞、打喷嚏等症状,严重者会快速产生呼吸困难。
一旦产生哮喘,必须及时给予治疗,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二、哮喘出现的原因1)吸入物:吸入物主要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前者是指尘螨、真菌、花粉、动物毛发等;后者则涉及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
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等,另外,非特异性的还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呼吸道不断感染是哮喘形成与发作的决定性因素。
哮喘患者极有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特异性,一旦吸入有关的抗原则会引发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辩证施护专家讲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
支气管哮喘的辩证施护专家讲座
第5页
辩证论治
❖ (2)热哮: ❖ 证候:气粗息涌、喉间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
咳阵作,痰黄粘稠,咯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 赤,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滑。
❖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 主方:定喘汤。
支气管哮喘的辩证施护专家讲座
支气管哮喘定义
❖ 哮喘:是一个发作性痰鸣喘咳疾患。发作时喉间有 哮鸣音、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喘息不能 平卧,咯吐大量粘痰后缓解。发作时间短者数分钟 或数小时,长者可连续数天。 喉间哮鸣有声者为哮 证,呼吸急促困难者为喘证。因为哮与喘经常并见 ,故称为哮喘。临床上所见哮必兼喘,而喘不一定 有哮。西医学中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 及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在发生呼吸困难、 气息急促阶段,可属本病范围。
支气管哮喘的辩证施护专家讲座
第3页
病因病机
(3)情志失调,忧思气结,肝郁气滞,肺气痹 阻,不得宣降,发生哮喘。
(4)久咳伤肺,气失所主,久病及肾或年老 肾虚,或劳欲伤肾,肾失摄纳;或肾阳衰微不 能化气行水,水凌心肺,而引发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辩证施护专家讲座
第4页
辩证论治
(1)寒哮:
证候: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 咳不重,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或喝喜热饮,天凉 或遇寒而发,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 ②本证属正气虚衰,易发生变证,必须严密观察病 情改变。若发觉患者呼吸气促,张口抬肩、烦躁不 安、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脉浮大无根或结代者, 多为心肾阳衰喘脱重证,马上汇报医生,并做好抢 救准备,详细统计病情。
支气管哮喘的辩证施护专家讲座
哮喘症辨证论治
哮喘症辨证论治哮证A. 发作期1.寒哮:喘憋气逆,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痰量少;痰色白、稀薄面有泡沫,或呈粘沫状;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或兼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脉浮紧;舌苔白滑,脉弦紧。
1射干麻黄汤;射干9克 麻黄12克(包)生姜12克 细辛9克 紫菀9克 款冬花9克 五味子12克 红枣7枚 半夏12克加减:1.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并可酌加杏仁、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
2.咳逆上气,汗多:加五味子、白芍,配麻黄使散中有收,以敛肺气。
3.痰壅喘逆不得卧者,合三子养亲汤,也可葶苈子以降气涤痰;4.呼吸迫促,张口抬肩者,加厚朴、杏仁宣肺平喘;5.兼有浮肿者,加车前子、茯苓利水浮肿;6.胸膈满闷者,加桔梗、枳壳行气化痰;7.若表证明显者,可加桂枝、杏仁配麻黄以疏散表邪。
8.本方可酌加杏仁、苏子、白前、陈皮以化痰理气。
9.痰涌喘逆不得卧,可加葶苈子、洋金花以泻肺涤痰。
10.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加桂枝、干姜,或改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
11.痰盛,气短,肢体倦怠,舌苔白滑者,加苏子、陈皮、厚朴、苍术,以燥湿化痰,或改用苏子降气汤。
12.病久阴盛阳虚,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可加附子、补骨脂、淫羊藿、钟乳石等温阳散寒。
若声低气短者,可酌减麻黄、细辛用量,加党参、胡桃肉、紫河车、紫石英、沉香、诃子等纳气。
13.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并可酌配杏仁、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
14.咳逆上气,汗多。
加五味子、白芍,配麻黄使散中有收,以敛肺气。
15.喘哮剧甚,恶寒背冷,痰白呈小泡沫,体无虚象,寒实证明显者,吞服紫金丹,劫痰定喘,每服米粒大5—10粒 (<150mg),临卧冷茶送下,连服5--7天。
有效如需续服,停药数日后再服。
热哮,旰肾病及出血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饮酒,并需严密观察其毒副反应。
2外用药方;白芥子20克 延胡索20克 甘遂10克 细辛10克 麝香0.6克(另包)。
哮证的辨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
哮证的辨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选择题辨证施护措施的正确选择辨证施护,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和施护,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正确的辨证施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辨证施护措施不当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正确的选择。
1.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在制定辨证施护措施之前,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这包括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等信息。
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进行准确的辨证分析,选择合适的辨证施护措施。
2. 根据辨证分析选择施护措施辨证施护,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因等,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选择合适的施护措施。
例如,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应选择温补的施护措施;对于实热体质的患者,应选择清热的施护措施。
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分析,才能选出正确的施护措施。
3. 综合运用多种施护方法在选择辨证施护措施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中医有辨证施护的多种方法,如针灸、推拿、草药熏蒸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施护。
例如,针灸对于经络不通的患者较为适用,草药熏蒸对于痰湿内蕴的患者较为适用。
综合运用多种施护方法,可以增加施护效果。
4. 注意施护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在进行辨证施护时,需要注意施护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施护措施应符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且不能给患者带来不适或损害。
例如,对于孕妇或儿童患者,应注意采用温和的施护方法,避免对胎儿或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5. 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辨证施护并非一次性完成,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调整施护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评估和调整施护措施的频率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综上所述,选择正确的辨证施护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辨证分析进行施护措施选择、综合运用多种施护方法、注意安全性和舒适度,以及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都是辨证施护措施选择的关键环节。
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才能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小儿哮喘辩证施护医学
小儿哮喘辩证施护医学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特征是慢性气道炎症、气道过敏和气道高反应性。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与内外因素的协同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辨证施护小儿哮喘的治疗思路是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对哮喘发病的不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一、辨证施治的基本理论1.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施护小儿哮喘的首要任务是对病情进行辨证分型,根据患儿的病情表现和体质特点,将小儿哮喘分为风寒伤肺型、湿热蕴肺型、肺肾不交型、肝气郁结型等不同的辨证类型。
2.辨证施治原则:中医辨证施护小儿哮喘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情的特点和患儿的体质特征,采用扶正祛邪、解表祛湿、清热活血、理气开窍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来达到调理气机、平衡阴阳、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基本的治疗方法1.中药煎剂:根据患儿的辨证类型,选择适用的中药配方煎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石膏、桔梗等具有祛风散寒、清热化痰的功效。
同时可以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加入一些调理肺气、增强免疫力的药材,如人参、黄芪、党参等。
2.针灸疗法:通过针刺患儿的穴位,调整气血流通,改善体内的湿热痰浊状态。
常用的穴位有肺经的尺泽、太渊,脾经的足三里、关元等。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气机,达到调理脾肺之气、活血化痰的作用。
3.艾灸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将热力引入患儿的经络穴位,刺激经络气血的运动,增强体内的阳气。
常用的穴位有背部的肺俞、膻中,腹部的脾俞、关元等。
艾灸疗法可以通过温热作用,达到扶正祛邪、温养脾肺之意。
4.推拿疗法:通过对患儿的背部、胸部、腹部等特定区域进行推拿按摩,调理气机运行。
常用的手法有拇指揉按、推抚、挤捏等。
推拿疗法可以通过纳香气、调理经络,达到舒筋活络、通络理气的作用。
三、实际操作过程1.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辨证分型,根据风寒伤肺型、湿热蕴肺型、肺肾不交型、肝气郁结型等辨证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2.根据辨证分型的结果,选择适用的中药煎剂进行治疗。
按照医生的指导,将中药加水煎煮,取汤液给患儿服用。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憋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滑。
(三)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弦紧。
(四)风痰哮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痰鸣气喘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若有二氧化碳潴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
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风门、列缺、丰隆、尺泽等穴位。
8.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定喘、膏肓等穴位。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憋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滑。
(三)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弦紧。
(四)风痰哮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痰鸣气喘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若有二氧化碳潴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
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风门、列缺、丰隆、尺泽等穴位。
8.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定喘、膏肓等穴位。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外邪侵袭、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肺肾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体质特点,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的一种治疗方式。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和中医辨证分型原则,中医将支气管哮喘分为肺气虚证、肺热壅盛证、痰浊阻肺证和肝肺不和证等四种类型。
肺气虚证以气促、喘息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肢冷、气短、汗自出和面色苍白等症状;肺热壅盛证以咳喘、痰黄、口干、喉痛等为主要表现;痰浊阻肺证以喘息、痰多黏稠、胸闷等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唇紫、舌质紫暗、苔厚腻等症状;肝肺不和证以喘息、情绪不畅、胸闷、头痛等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
二、中医治疗原则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般来说,肺气虚证可采取补益肺气、健脾止咳的治疗原则;肺热壅盛证主要是清热泻火、化痰止喘的治疗原则;痰浊阻肺证则以祛痰通络、理气止喘的治疗原则;肝肺不和证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的治疗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应遵循“辨证施治”、“因人而异”的原则,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个体化。
三、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原则,中医常用的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包括:1. 补益肺气、健脾止咳类: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蜂蜜等。
2. 清热泻火、化痰止喘类:石膏、知母、栀子、枇杷叶、天竺黄、瓜蒌等。
3. 祛痰通络、理气止喘类:半夏、法夺茯、紫菀子、半枝莲、瓜蒌等。
4. 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类:柴胡、枳壳、青皮、枸杞子、薄荷等。
以上药物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配方,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处方,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适宜的中药,以达到调理体质、扶正祛邪、缓解症状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的辨证施护
【摘要】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症,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
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五型,本文试就哮喘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作了阐述。
【关键词】哮喘;中医;辨证施护;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选自我科2008年9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该病例4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哮喘发作、呼吸困难等症。
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15岁,冬春季节高发。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病情观察与评估:①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②评估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③生活自理能力;心里社会状况。
2.1.2积极配合医师处理:①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②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③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面青浮肿时,④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⑤患者主诉
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⑥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2.1.3病室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清新、通气良好,但避免对流及烟尘等异味刺激。
2.1.4患者取舒适的半坐卧位或坐位,身体往前倾,环抱一个枕头。
2.1.5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合理;忌生冷、油腻、海腥发物、辛辣、过咸之品及饮酒,以免诱发哮喘;哮喘发作时宜食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次喂服,忌食咖啡、浓茶、可可粉等,以防加重哮喘。
2.1.6情志调悦:病情迁延反复,病人紧张、忧虑,加重病情,应耐心讲解疾病的病因、诱因、治疗、护理、转归等知识,让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心中有数;及时满足病人所需,哮喘发作时陪伴在其身边,并鼓励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1.7用药指导:中药汤剂,实证宜饭后1小时服,虚证宜饭前1小时服用;哮喘发作时,可小量多次喂服参汤或生脉饮,给予平喘气雾剂吸入,保持口腔清洁;缓解期常服用健脾补肾之中药以扶正固本。
2.1.8哮喘缓解期,应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如气功、呼吸操、慢跑等;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酒;气候变化时要适当增减衣服,冬寒季注意保暖;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2.1.9详细询问病史,找出过敏原,避免接触,治疗或脱敏等祛除
诱因减少哮喘发作。
2.2辨证施护
2.2.1风寒袭肺:呼吸迫促,胸部满闷,痰少而白,口不渴,或兼有恶寒无汗,头身疼痛等表证,苔薄白,脉沉紧或浮紧。
施护:①中药汤剂趁热服用,微汗解表;②病室宜温暖,阳光充足;③注意病人的防寒保暖,特别是胸背部易受风寒所袭,故应当添加背心等御寒衣物;④选食生姜大枣糯米粥(鲜生姜10g、大枣10g、糯米50g,冰糖适量,煮成粥)热食以散寒解表,经痰降气;忌生冷、寒凉、甘肥、粘腻之品;⑤哮喘发作时,可针灸天突、膻中、定喘等穴位,温法。
2.2.2痰热壅肺:喘促气涌,胸胁胀满,咳痰色黄,粘浊稠厚,或兼有发热汗出,口渴喜冷,便干尿赤等热象,苔黄腻,脉滑数。
施护:①中药汤剂温服;②病室常通风,偏凉爽,并保持一定湿度;
③咳痰不爽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④发热者,少量多次饮温开水,汗出及时擦干,忌当风受凉;⑤可选梨、桔、蜂蜜等清润化痰降气之品。
饮食忌辛辣、香燥、煎炸之品;⑥喘不得卧时,可针刺膻中、列缺、肺俞、天泽、定喘等穴位。
2.2.3痰浊阻肺:喘而胸满窒闷,咳嗽痰多,痰白粘稠,咯吐不爽,常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施护:①中药汤剂温服;②病室通风、向阳、无潮湿;③咯痰不爽可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吸痰;④饮食宜清淡,选食桔、桔汁、扁豆、山药做粥,以健脾化痰,忌肥甘厚味以防助湿生痰;⑤针刺中脘、丰隆、肺
俞健脾化痰定喘。
2.2.4肺脾气虚:喘促气短,声低懒言,自汗怕风,极易感冒,咯痰稀薄,倦怠力,食少便溏,舌苔薄白或或腻,脉象细弱。
施护:①肺虚卫外不固,须慎起居,避风寒;②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缓解后指导做呼吸操、气功、太极拳;③饮食宜清淡、可口、营养,选食沙参、百合、山药、苡仁、扁豆、山楂等做粥食用以健脾益肺化痰;④灸膻中、肺俞等穴位。
2.2.5肺肾气虚:久病肺虚及肾,动则气喘,呼多吸呼,腰酸腿软,畏寒肢冷若冰霜,咳嗽少气,痰稀色白,舌胖苔白,脉管炎沉细弱。
施护:①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选食山药、扁豆、核桃、莲子、黑木耳等补肾之品;②指导做呼吸保健操、气功以提高肾、肺功能;
③针刺温灸: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以固肾纳气。
3小结
哮喘的发生,常是在正气虚衰的条件下,复因外邪、饮食、劳倦、情志而诱发,是风寒、痰热、痰浊客于肺,肺失宣肃,导致肺气上逆所致;或因久病、劳欲导致体虚而发作,常属慢性,多为虚证。
“喉间有声者谓之哮,气促而无声者谓之喘”,临床上常哮喘并见。
无不以气逆、气虚不续、痰蕴有关;论其病因、病机与肺、肾、脾、肝四脏密切相关;有虚实之别,实分风寒、痰热、痰浊客肺,虚为肺脾、肺肾气虚,临床以虚证,特别是肺肾气虚多见,实证亦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常合而为之;治疗当以清热化痰、宣肺定喘、益气健脾、补肾纳气为要;护理上则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在实施一
般护理的基础上,做好辨证施护;缓解期鼓励并指导病人进行呼吸操、慢跑、太极拳等提高身体素质;避免过度紧张或劳累,保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烟酒,尽可能的减少哮喘发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