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2上数学】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
三年级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原因及其策略分析
课堂内外三年级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的原因及其策略分析罗嘉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安良小学,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周长”与“面积”既是两个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这是小学生第一次从‘线’跨越到“面”,进而导致小学生难以理解。
本文则就小学生容易混淆的“周长”和“面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本人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周长”和“面积”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数学;周长;面积;教学“周长”和“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最初接触图形的计算问题;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进行周长、面积计算过程中,既易将两者的概念混淆,也易将两者的计算公式混淆;尤其是在小学生综合运用“周长”与“面积”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更易出现公式混淆问题,进而为小学生相关图形的计算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则就小学生容易混淆的“周长”和“面积”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系统阐述。
一、周长和面积混淆原因分析(一)教材因素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什么是周长》这一课中,首先,我认为“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封面的边线”不应该在一开始就出现,当描出树叶和书本的轮廓之后,由于面积和周长都同处在一个平面内,观察时最容易关注到的是表面的大小而不是边线。
同时,小学生易受到视觉感官对知识获取的影响,而只对“面”形成了认知,而对“边”和“周长”的认识则相对较弱;进而导致小学生容易将“边”和“面”混淆,最终导致其将“周长”和“面积”混淆[1]。
这里建议以问题探究引入,如“如何测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然后让学生通过皮尺或细绳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实践感受周长是线,周长是一个长度的体验。
(二)教学因素在“周长”和“面积”的教学过程中,个别数学教师未能准确地将“线”(边)、“面”予以清晰的讲述,也未能准确地将周长作为一条线、一个长度量进行讲解;同时,也未能够准确地、清晰地将“封闭图形的面”=“面积”(由长和宽表示的二维空间度量)交待给学生;进而造成学生将“周长”和“面积”区别不明确,既干扰了学生对两者的理解,也易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
看来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对于这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算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是*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
看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花了近二周的时间结束了第一单元的新课和练习,并且进行了单元知识测验。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已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做单位,学生能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1米到底有多长,1厘米到底有多长,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
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估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
最易混淆的小学数学基础概念
最易混淆的小学数学基础概念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争论。
先来看小学数学教师用书中“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
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同时,专家也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
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 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的传统认知。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
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
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什么是有效数字和无效数字有效数字是对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精确程度。
在取舍时,同一个近似数保留的有效数字多,就比保留的有效数字少更精确。
一般来说,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到那一位上的所有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如近似数0.00309有三个有效数字:3、0、9;0.520也有三个有效字:5、2、0。
而0.00309中左边的三个零,0.520中左边的一个零,叫做无效数字。
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是否互为逆运算“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口头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例如,加法“2+3=5”,其逆算为“5-2=3”“5-3=2”。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说课稿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遵循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间和人民币等。
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有的学生则对数学比较抵触,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时间和人民币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时间和人民币等。
2.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实物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具体、更直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5.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能够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年级上数学人教版观察物体易错点
一、观察物体的定义观察物体是指通过肉眼、显微镜等工具系统地、有目的地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大小、数量等性质,以求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性质和功能等。
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观察物体的方法1. 肉眼观察:通过直接观察物体的表面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主观判断。
2. 用显微镜观察:通过放大物体的图像来观察物体的微观结构,可以发现物体的细微变化。
3. 用其他辅助工具观察:如放大镜、测量尺、天平等,可以辅助观察物体的特征。
三、观察物体易错点1. 观察不细致: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是草草地看一眼,没有注意到物体的细微变化。
2. 观察不全面:有的学生只看到了物体的一部分,没有全面地观察物体。
3. 观察无系统:观察物体时,学生缺乏系统性,没有有序地观察物体的各个方面。
4. 观察结果不准确:观察不细致、观察不全面、观察无系统都会导致观察结果的不准确。
四、如何改进观察方法1. 细心观察:学生在观察物体时,要用心地细心观察,找出物体的特征。
2. 全面观察:观察物体时,要全面地观察物体的各个方面,不能只看到一部分。
3. 系统观察:采用系统地方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有序地观察物体。
4. 多重检验:观察结果后,可以多次检验,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五、观察物体的意义观察物体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观察物体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条理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观察物体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地观察物体,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六、总结观察物体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生在观察物体时,要细心、全面、系统地观察,多重检验,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七、观察物体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物体的训练,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观察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技能。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4节【第一课时】《整理与复习(一)》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4节【第一课时】《整理与复习(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4节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掌握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整理和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完成练习题,总结复习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通过整理和复习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复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理和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完成练习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自主整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
3.练习题: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总结复习方法:让学生总结复习的方法和经验,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易错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易错点一、长度单位混淆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开始学习长度单位。
常见的问题是混淆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
有些学生可能在计算时将厘米误认为是米,导致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因此,应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各个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二、两位数加减法错误二年级的学生在掌握十位和个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两位数加减法。
有些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可能会混淆十位和个位数的加法或减法,导致结果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应加强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钟表时间的辨识学习认识钟表也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辨识整点时间时通常不会出错,但在辨识非整点时间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准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或者在转换上、下半时的概念上出现混淆。
因此,应加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钟表读取的练习,以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四、方向感的缺失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开始学习方向。
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准确辨识方向,尤其是当被问到一些相对复杂的方向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迷失方向感。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应通过地图和实地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方向的认知和理解。
五、乘法口诀记忆错误乘法口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进行乘法计算的基础。
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准确记忆乘法口诀,或者在记忆过程中出现混淆。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理解,如利用儿歌、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
六、观察图形时的误解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开始学习观察图形。
有些学生在观察图形时可能会误解图形的特征或性质,导致判断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应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七、对加减法实际意义的理解不足二年级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后,需要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有些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执行运算操作,而没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和28 最大公因数是( )4; 最小公倍数是( )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 、17、19、23、29、31、37、41、43、 47、53、59、61、67、71、73、79、83 、89、97共25个。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 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 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 ,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 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 、合数和1。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易混淆概念分布在: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等
数与数字
数字是用来记数的符号。
数:是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 例如自然数、整数、分数等。
分数与百分数
联系:都是分数,只不过百分数是一种 特殊的分数;
区别:分数既可表示具体的量,如二分 之一米、三分之二千克,又可表示两个 量间的倍比关系。如男生人数是全班人 数的五分之三;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 量间的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 比、百分率。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 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 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 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 小数。例如:π(圆周率,它是一个无理数)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的数。如:10、20...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而且各位上的数字的
和是3的倍数或能被3整除。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排列-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排列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主题是排列。
这是一节人教新课标的课程,主要针对二年级的学生。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主要涉及第33页至35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排列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排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意义,学会使用简单的排列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排列方法。
难点:将排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来引入排列的概念。
例如,我可以说:“同学们,假设我们要排一个队伍,有3个同学A、B、C,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那么都有哪些排队的方法呢?”2. 知识讲解: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我一起解答。
例如,我会出一道题目:“有3个同学A、B、C,他们要按照身高从高到低的顺序排队,有多少种排法?”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并一起找出解答。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例如:“有4个同学A、B、C、D,他们要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有多少种排法?”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排列的定义、排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有3个同学A、B、C,他们要按照字母顺序排队,有多少种排法?答案:3种排法:ABC、ACB、BAC2. 有4个同学A、B、C、D,他们要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有多少种排法?答案:24种排法:(板书设计中给出具体的排列方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排列方法吗?比如,按照体重、按照喜好等等。
你们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看看能找出哪些排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人教新课标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节,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在于孩子们如何能够理解并掌握退位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23个苹果,他吃掉了15个,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 讲解新知识:我通过PPT向孩子们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3.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一个例子后,会让孩子们尝试做一些随堂练习,以检验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我会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解决一些退位减法的习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以及一些重要的提示词语,例如“退位”、“借位”等。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习题,让孩子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今天的课程进行反思,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如果孩子们掌握得比较好,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难度;如果孩子们掌握得不太好,我会在下一节课中重复讲解,直到孩子们完全掌握为止。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数学思考,例如在购物时,可以尝试使用退位减法进行计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小明吃苹果的情景,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实际情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减法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角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认识直角》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认识直角》人教新课标第二课时认识直角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0页例3、例4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6——8题。
认识直角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对角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了角的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明白了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还会画角及比角的方法,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对后续的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做了铺垫。
直角既有角的构成特点,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直角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直角引入,沟通了生活和数学的联系。
(二)核心能力“认识直角”这节课,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工具,在判断直角、画直角的操作活动中都要用到它,为什么可以这样量、画。
从而体会“直角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这一内涵,体现了数学的思维方式,从直观到抽象。
也培养了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猜想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找一找、比一比、折一折的活动中,认知直角,并能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2.通过教师示范,能正确使用三角尺画出直角。
(四)学习重点知道直角的特点,能正确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五)学习难点用三角尺画直角。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画出3个大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并给其中的一个标出顶点和边。
(二)课堂设计1.导入(教师出示下面的图)师:这些图形中有角吗?师: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和我们之前认知的角有不同的地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角——直角。
(板书课题:认识直角)【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观察学生的生活常见的国旗、椅子、双杠,发现角并感知角的不同,在和之前学习的内容的认知冲突中,感知直角,引发探究这一种比较特殊的角的学习兴趣】2.问题探究(1)认识直角(课件继续出示从3中生活物品中抽象出来的角)师:这几个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三个角的相同之处。
小学数学中部分易混淆概念的列举共36页文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连加和连减。
学生将掌握连加和连减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连加和连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运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例题解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连加和连减的概念理解。
2. 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3. 连加和连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然后他又吃掉了1个,请学生用连加和连减的方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二、新授1. 讲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2. 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连加和连减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四、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2. 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题。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连加和连减,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例题解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基本掌握了连加和连减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课件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7.2913:08:4713:08Jul-2129-Jul-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3:08:4713:08:4713:08Thursday, July 29,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时8分47秒下午1时8分13:08:4721.7.29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7月下午1时8分21.7.2913:08July 29,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7月29日星期四1时8分47秒13:08:4729 July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7.2921.7.2913:08:4713:08:47July 29,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29日星期四下午1时8分47秒13:08:4721.7.29
小学数学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7.2921.7.29Thursday, July 2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