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江苏省物理创新大赛(高中)《电容器的电容》(附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张中林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7)》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爱普通人。
【教学重点】:理解“愧怍”隐藏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力车夫在中国是个古老的职业,他们是辛苦的,靠双脚丈量土地维持生活,有个诗人写了一首诗,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人力车夫文/ 雪山白莲三个轮子,承载着全家的嘱托,车夫的背,压得微驼。
风里来,雨里去,一次次颠簸之后,熟记了城里的每一个坎坷。
夏天的汗滴,已凝结成严冬的寒霜,染得两鬓,一片斑白。
轮子始终在缓慢的旋转,终点又成了起点,怎么也量不尽眼前的路。
但车夫喜欢这样,有路就意味着——有了生活的希望!生活有时也很简单:一口干涩的馒头,一瓶浑浊的冷茶,一抔(pōu)干燥的黄土,就能给自己的灵魂,带来永久的宁静。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的主人公老王就是这样一个贫苦的人力车夫,他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有着金子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杨绛先生走近老王。
(板书)二、检查预习(给下面的字注音):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翳滞笨愧怍三、作者简介:杨绛(1911 年7 月17 日—2016 年5 月25 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 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 年还在公演;杨绛93 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 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 岁出版250 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 年5 月25 日,杨绛逝世,享年105 岁。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容器的作用及其构造⏹感知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研究并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此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合理猜测→实验验证,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相关实验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获取、加工、分析科学实验数据的基本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已有的知识与方法,类比迁移到解决不熟悉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能力。
⏹树立正确对待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通过了解超级电容器、电容触摸屏的应用,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定义。
难点:电容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真谛是“沟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内化为自身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学习,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思维训练也更加深刻。
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态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等。
电容器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LC振荡、无线电知识的基础,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是这堂课的基本目标,在本节课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自制的电容器把电容器比较理论的知识很形象地展现给学生,由浅入深,学生在头脑中很容易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通过学生实验理性分析电容器两极板电压和所带的的电荷量的关系来探讨电容这个物理量,用定量实验的方法来定义电容C 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正对面积S、板间距离d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受到物理量的探究过程,猜想---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总结实验结果。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2)(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场能的装置;⑵了解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符号;⑶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了解ft穿电压、额定电压的概念;⑷理解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并会用电容定义式进行计算;⑸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探究过程,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提出问题,定性分析、实验探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⑵通过实验与观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和特点,通过类比法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介绍电容器的缘起、发展与应用,渗透STS 教育思想;⑵渗透事物的本质是有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决定,不由外因决定的观点。
【教学重点】电容的概念【教学难点】电容的引入与理解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类比方法【教学用具】电容器示教板,静电计,平行板电容器,电介质板,感应起电机,电池组,导线,单刀双掷开关,多媒体与课件【教学过程】提出问题:通过毛皮摩擦橡胶棒可产生静电荷,如何收集储存电荷?实验演示:两个大小相同的水盆,中间用薄膜隔开,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利用锡箔纸导入金属盆中。
一位同学一只手托住下面的金属盆,另外一只手触摸上面金属盆的内部,有被电ft的感觉,说明电荷被储存起来。
莱顿瓶:投影展示,荷兰科学家马森布洛克偶然所得,发明了莱顿瓶。
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将天上的雷电引下来并储存在莱顿瓶里,进行研究,证明了天电与地电相同。
由于能储存电荷,这种装置又称为电容器。
一、电容器结构(一)电容器1、概念: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问题讨论:两平行导体板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空气也算)能否构成电容器?展示启辉器内电容器的内部结构,让学生直接感知电容器的构造。
介绍闪光灯的工作原理,提出闪光灯是如何带上电荷及放出电荷呢?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展示电路,分析充电、放电过程充电:接a,两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板间形成电场,具有电势差,电源能量转化为电场能放电:接b,负极板电子沿导线移到正极板中和正电荷,电场消失,电场能转化为其它能量。
高中物理《电容器电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电容器电容》是鲁科版教材3-1 第三章的内容,本节知识在测试题,甚至高考中出现频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也就体现了对本节知识的教学非常关键了,教材首先确定了电容器是能储存电荷的电子元件,然后介绍了电容器结构。
对于电容器电容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这部分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实验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充放电的电路连接为后续恒定电流实验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学生充放电的分组实验得到电压和电量的定性关系,教师的dis 实验得到其定量关系而进行定义电容,本节知识的第二个重点和难点是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的理解。
通过电容测量仪器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节省时间,快速直观建立知识体系,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个这节内容,电容器的充放电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dis 实验仪器相结合的手段更好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
但是学生通过对于前期电场知识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知识铺垫,比如对于电压、电量和电场的理解,比如初中电学实验的基本实验素养等。
同时如何有效的储存电荷又是学生容易想到的问题,所以从学生认知角度和前期知识储备上来说,足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学习本节课的能力来说,具有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具备了从问题出发寻找方案完胜实验的能力,所以通过自制教具分组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行的。
最后通过dis 系统进行定量研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物理的激情。
课标分析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更关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从四个方面来看1、物理观念,这节课涉及到电容器构造,电容概念,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这些概念是学生必须建立起来的,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将概念学习层次化,递进化强化了概念教学2、科学思维,这节课关于电容器电容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体会,思考,设计,再思考再设计,逐步引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从物理学科素养提升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符合课标要求3、实验探究方面是新课标的重点,自制分组教具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高中三年级上学期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材分析《电容器的电容》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第4节的内容。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前几节中已经学习电荷量、电场强度、电势差等物理量,这节内容既是对以上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同时也为下节学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的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电容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概念,也非常抽象,学生对电容器的电容由哪些因素决定也需要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增设实验,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协作交流、分析论证和归纳结论等方式和过程,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科学探究、分析论证、归纳根据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知道电容器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3.知道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压与能量的变化特点。
(二)科学思维1.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控制变量,结合图象分析电荷量与极板电压这一对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三)科学探究1.能够设计电荷量、电压两个变量的控制方案,作出二者的关系图线。
2.通过库仑二分法思想平分电容器的电荷,用电压传感器测量极板电压,探究不同电容器的电荷量与电压的比值。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的属性决定的,与极板电量和电压无关。
2.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象交流科学探究的结果。
四、教学重点1.电容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电容定义式的探究过程。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它自身因素关系的探究过程。
五、教学难点1.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理解。
2.电容器电容概念的理解和定义式。
2019-2020年高二物理《电容器 电容》教案
2019-2020年高二物理《电容器电容》教案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电容器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三大电子元件之一,但学生对其比较陌生,该课题的导入的情景设置可以这样考虑:(一)教师活动: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1、情景设置:(1)出示“常用电容器示教板”。
(2)你能说明怎样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吗?(3)电容器的电容有哪些因素决定?2、导入要点:(1)通过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导入本节。
电容器在电子线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认识电容器。
(2)简要说明本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三大电子原件:电阻、电容、电感(3)指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二)学生活动:接受课题,进入状态。
1、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该节内容,本节主要研究的是哪些内容。
2、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新课学习。
评析:明确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该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课题导入就是要让学生明确进一步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必须学习该部分内容,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导入课题要简洁,要有激情,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二、投放学案,认定目标(一)教师活动:投放学案,展示目标。
1、投放教学目标,提醒学生认定目标。
2、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希望和进行必要的鼓励。
(二)学生活动:认定目标,树立信心。
1、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或方法。
2、知道本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的关键。
3、在老师的鼓励下,以必胜的心态,带着学习目标投入学习。
说明:教学目标的投放一般是随着学案一起投放,如果是课前投放(比如,利用临沂市教研室编制的学案),课上只需提出希望和进行鼓励;如果是上课时投放,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认定,但时间一般在2分钟左右为宜。
评析:目标是教和学要达到的境界,一切教和学的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是为了减小教与学的随意性、盲目性,以提高教和学的实效性。
三、回顾知识,强化基础(一)教师活动:依据学案,诊断补偿。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选修 3-1 第一章 静电场第8节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场能的装置;⑵了解电容器的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符号及充、放电过程 ⑶理解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并会用电容定义式进行计算; ⑷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
2. 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探究过程,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 ⑵通过类比法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体会类比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⑵中渗透事物本质是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决定外因,不由外因决定观点,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容的概念、电容定义式和决定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电容的定义和理解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教学用具】电容器示教板,静电计,平行板电容器,电介质板,感应起电机 【教学过程】富兰克林“引电实验”来引出电容器。
【莱顿瓶】图片展示——电视、电脑等线路中的电容器提出课题:电容器到底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作用、构造、原理是什么? 合作探究 1:电容器结构及充、放电现象。
实例探究:出示一纸质电容器并将其拆开,请学生观察。
结论: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纸(绝缘) 。
合作生成:1. 概念: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问题讨论:两平行导体板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空气也算)能否构成电容器?a2. 充电、放电过程b sECA=实验演示 1:连接如图的电路现象观察:当接 a 时,G 偏转当接 b 时,G 反偏转分析:充电—— 充电电流; 电能 电场能放电—— 放电电流; 电场能 其他形式能量合作探究 2:电容提出问题:既然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而不同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用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这应是一个怎样的物理量呢?(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研究:比如电阻) 演示实验 2:(实验电路同上一电路)不同充电电压时,观察电容器充放电时,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幅度。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电容器结构的兴趣;然后现场把一电容器打开,和学生一起认识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照电路示意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并再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势差、电场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有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进行下一个探究电势差和电荷量关系的实验,并从该实验中得出结论:电荷量和电势差的比值,对于确定的电容器来讲是一个定值。
根据这一结论,引入电容这个物理量。
为了让学生明确电容的物理意义,依椐教材的安排,我采取把电容器和水容器的情况放在一起,运用类比法进行了处理。
在学习电容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容的单位认识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电容的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比较特殊,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第一是要讲清楚电容单位“法拉”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单位换算练习,最终做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时,原本有个设想,就是也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案,但真正去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实验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还有在操作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两极板接触或手接触到金属板,都会出现电荷很快消失的情况,造成实验很难进行下去。
为了让这个实验简单一些,我也考虑过用电容表来直接把数读出。
但在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又把这些想法都否定了。
教材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在学生得出了电容的定义式之后安排这个实验,在电容表早就已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教材还保留让学生用静电计去分析这个实验的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去用学过的电容的定义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既探究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而且这个实验,课本上也是把它安排为一个演示实验,所以最后处理时,我采取了由教师来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方式。
高二物理竞赛课件:电容 电容器(共15张PPT)
ε
B A
+ Q 和 - Q,即=Q/L
L
-Q +Q
R2
R1
例3. 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解:设内外筒分别带电荷
ε
A
+ Q 和 - Q,即=Q/L
r
作高斯面
B
L l
-Q +Q
R2
R1
例3. 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解:设内外筒分别带电荷
ε
B A
+ Q 和 - Q,即=Q/L
r
作高斯面
L
∮D•dS = D 2rl = l
C =εS / d
σ
dε
D
+ + + + + +σ
材料介电常数ε实用测量方法: 先测量没有介电材料时电容器的电容 Co =εo S / d
再在两平板之间填满被测介质而重测电容 C = εS / d
于是得: C / Co =ε/εo =εr 所以两电容之比就是放在两平板之间材
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根据电容的定义和串并联的特点,同学
串联公式:1 / C = 1 / C1 + 1 / C2 + 1 / C3+ … 并联公式: C = C1 + C2 + C3+ …
例 2 试求同心球形电容器的电容
( 介质为真空 ) 解:两导体之间的电场为
E = Q / 4πεo r2 ro 电极 A、B UA - UB =∫AB E ·d l
Q +Q
1μF = 10-6 F, 1 pF = 10-12 F。
二、电容器及其电容 电容的概念可推广到一个导体系统上。
让我们考虑电荷各为 + Q 和 - Q
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4 电容器的电容》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4 电容器的电容》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电容器的电容【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概念及基本作用。
2.了解电容器的结构,了解常用电容器种类。
3.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教学重点】电容的概念,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电容的概念,电容器的电量与电压的关系,电容的充、放电。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两块相互靠近,平行放置的金属板,如果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它们之间有没有电场?两金属板间有没有电势差?教师归纳小结由此可见,相互靠近的两金属板构成的装置具有储存电荷的作用,或者说它可以容纳电荷,而两板所带正、负电荷越多,板间电场就越强,两板间的电势差就越大。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两金属板带上正、负电荷呢?将两金属极分别按到电源的正、负两板上(同时画出电路)将“25V,4700μF”电容器(出示实物)充以16V电压,然后短路放电产生白炽的火花,并发出较大的声响。
然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电容器可以容纳电荷”。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学生疑惑)现在我们来学习有关电容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电容器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一种重要元件,在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收音机、电视机、充电器、电风扇、日光灯等电器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电容器的构成在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也叫电介质)就是一个电容器。
这两个导体叫做电容器的两个极。
教师出示平行板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展开),介绍它们的内部结构,并指出平行板电容器是最简单的电容器,再介绍一般电容器的符号。
2.常用电容器教师介绍常用电容器的种类:(1)固定电容器:电容固定不变。
(2)可变电容器:两极由两组铝片组成,固定的一组铝片叫做定片;可以转动的一组铝片叫做动片;空气为电介质。
(通过改变两极间的正对面积或距离来改变电容。
)3.电容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演示电容器上的参数强调电容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电容器的击穿电压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压不能超过某一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电介质将被击穿,电容器损坏,这个极限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2024年《电容器的电容》课件
2024年《电容器的电容》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七节“电容器的电容”。
详细内容包括: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的电容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电容器的种类及其特点、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电容器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理解电容器的电容定义,掌握电容计算公式。
2. 使学生了解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电容器。
3. 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计算公式、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
难点: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用具、电容器实物、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电容器应用实例,如电脑主板上的电容器、电子设备中的滤波电容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功能与作用。
2. 教学内容讲解:(1)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电容器的种类及其特点。
(3)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规律。
(4)电容器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电容器电容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几道与电容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容器的定义、计算公式。
2. 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3. 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规律。
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容器的电容。
(2)分析电容器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3)简述电容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2. 答案:(1)电容计算公式:C = Q/V,其中Q为电荷量,V为电压。
(2)串联电容器的总电容小于任一单个电容器的电容,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于各电容器电容之和。
(3)电容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滤波、储能、耦合等。
电容器的电容课件完整版课件
电容器的电容课件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电容器的电容”。
具体内容包括: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容器的串并联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理解电容器的电容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难点:电容器的串并联计算、电容器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容器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充电宝、电容器等实际物品,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3. 例题讲解:以充电宝的充电过程为例,讲解电容器的充放电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充电宝的充电过程,计算充电宝的电容。
5.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电容器的串并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6. 知识讲解:讲解电容器的串并联计算方法,以及电容器的实际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电容器的串并联计算。
六、板书设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容器的串并联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充电宝的电容。
答案:根据充电宝的充电过程,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原理,计算出充电宝的电容。
2. 作业题目:利用电容器的串并联计算方法,计算两个电容器串联后的总电容。
答案:根据电容器的串并联计算方法,计算出两个电容器串联后的总电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物品,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通过例题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原理和串并联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6)》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重要电学元件,叫做电容器。
举例:水杯。
这是一种盛水的容器,那么电容器其实也是一种容器,只不过它是用来装电荷的容器。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电容器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导出概念(一)电容器【图片实物体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用电器都有电容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的线路板的电容器。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容器呢?(激发学生兴趣)环节三:明确电容器概念【定义概念】1.定义: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
(举例:两只站在树枝上,离的很近的小鸟能不能看成电容器呢?)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就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
介绍极板,电解质。
教师展示电容器充、放电的示意图,分析并总结:2.电容器充电:两极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
+Q++++++++--------Q-依次介绍正负极板,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板间电压,电路中有短暂的充电电流。
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
3.电容器的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失去电荷的过程。
+Q++++++++--------Q-介绍:回路有短暂的放电电流,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4.电容器的作用:容纳储存电荷用什么样的物理量表征电容器存储电荷的本领大小呢?环节四:类比圆柱型水杯容器的储水问题,(三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型水杯)1.水位每升高h,试比较A、B、C 的储水量2.哪个储水本领大?V3.如何反映其储水本领?h引导学生做类比类比水容器高度差——电势差储水量——电荷量学生小组讨论思考用什么样物理量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大小?小组发言:用Q来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大小U环节五:教师引出电容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二.电容1、电容:电容器所带电量Q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比值,符号C。
2、电容的定义式: C QU理解:电容器的电容与Q、U 无关,由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决定。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课件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选修31第二章第5节“电容器的电容”。
详细内容包括: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以及电容器的串并联特性。
重点讲解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掌握电容器的串并联特性,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容器的串并联特性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电容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决定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板书用具、实验器材(电容器、电源、导线、电阻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容器,引发学生对电容器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环节:展示电容器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a.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结构。
b. 电容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决定因素。
c. 电容器的串并联特性。
3. 实验探究:a. 学生分组进行电容器电容的测量实验。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a. 讲解电容器串联和并联的例题。
b. 分析解题思路,强调关键步骤。
5. 随堂练习:a. 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点评,解答疑问。
a.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
b. 强调电容器的串并联特性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电容器的概念、结构及分类。
2. 电容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决定因素。
3. 电容器的串并联特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电容器的电容。
b. 判断电容器串并联后的总电容。
c. 分析实际电路中电容器的应用。
2. 答案:a. 电容计算公式:C = Q/V,其中Q为电容器所带电荷量,V 为电容器的电压。
b. 电容器串联: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倒数之和;电容器并联: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之和。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电容器的构造、种类以及电学符号;2. 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基本功能——充电和放电,和充放电过程中电流与时间的关系;3. 掌握电容的定义及物理意义;4. 掌握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5. 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与电压、电容、距离等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 渗透物理的基本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内因决定事物本质的哲学观点;2. 认识生活中的电容器,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 电容的概念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是本节教学中的重点。
2. 学生不常接触电容器,缺少实际知识,在接受本节课讲授内容时有一定困难,探究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和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媒体和教具】各种电容器若干(其中包括一些可拆纸质电容器) 电容器展示板计算机数据采集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静电计带绝缘支架的导体圆板(两个)起电机电介质板(泡沫塑料板)示教用各种电容器带闪光灯的照相机【教学流程】教学内容一.创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演示:照相机闪光灯学生活动观看教学意图激发兴趣设情景,阐述:这是电容器的放电是灯泡发光。
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 、电容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各种电容器,并拆开纸制电容器看其构造。
简单介绍:电子电路中都包含大量电容器,其基本功能就是充电放电以及对交流直流的不同效果。
问题一:电容器的功能动画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充电:电流方读出这几种电容器上面的参数。
注意单位。
μF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做铺垫通过动画模拟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电容器的基本功能。
进一步让学生器向提出问题产生学习兴趣实验电路图指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动画,关注电源的正负极、电容器的上下极板的极性、电流表的指针方向。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学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电容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关键让学生理解电容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电容这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2.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做好演示实验是突破该难点的好办法。
3.本节的一个次重点是利用前面所学的电学知识解释电容器的充放电问题。
导入新课教学任务:介绍与电容有关的物理学史师生活动:1.富兰克林研究闪电时,他把闪电搜集到一个瓶子中,这个瓶子实际上就是电容器,它是由玻璃瓶内外贴有锡箔制成的,它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的一名教授发明的,所以最早叫莱顿瓶。
2.莱顿瓶莱顿瓶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莱斯特;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家穆欣布罗克,于1745 年、1746 年几乎同时发明的。
有一次,克莱斯特用传导的方法给装有钉子的玻璃瓶充电。
当他的一只手拿着玻璃瓶,另一只手接触铁钉时,他感到肩膀和手臂受到了一下猛ft。
穆欣布罗克在做电学实验时,看到好不容易使带电体带上的电很快在空气中消失,便想找出一种保存电的办法。
有一次,他用丝线吊起一支枪管来接收从摩擦起电机玻璃球传来的电。
他在枪管的一端吊一根黄铜线,铜线的下端放在一只盛有水的玻璃瓶中。
穆欣布罗克让助手一只手拿着玻璃瓶,同时自己使劲转动起电机。
助手不慎将另一只手碰到枪管上,感到一阵剧烈的电ft,大喊起来。
穆欣布罗克与助手互换位置,自己一手拿瓶,另一只手去碰枪管,也遭到电ft。
布莱斯特和穆欣布罗克的实验表明,把带电体放在玻璃瓶中可以将电保存起来。
后来人们把这个蓄电的瓶子叫做莱顿瓶。
但是当时克莱斯特并不清楚装有钉子的玻璃瓶为什么能够保存电荷;穆欣布罗克也不知道电荷是保存在瓶子上还是保存在瓶内的水中。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8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2、知道电场能的概念,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3、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实物观察与演示,在计算过程中理解掌握电容器的相关概念、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重点: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难点: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与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要点:场强、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
(二)新课教学:第七节、电容器与电容展示各种电容器.并做解释:这是一种能容纳电荷的容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电容器以及描述它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1、电容器(1)构造: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
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放电后,两极板间不存在电场,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提问: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板书】充电——带电量Q 增加,板间电压U 增加,板间场强E 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放电——带电量Q 减少,板间电压U 减少,板间场强E 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2、电容与水容器类比后得出。
说明:对于给定电容器,相当于给定柱形水容器,C(类比于横截面积)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探究是本节的难点,利用学生实验进行定性的探究,运用演示实验 进行定量探究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 10组电容器充放电实验(每组干电池两节,导线5根,电容器一只;单刀双掷开关一只、灵敏电流计一 只),自制电容器若干,自制电容器充放电示教板,电流传感器,多媒体电脑,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 常见电容器示教板,感应起电机,毛皮,橡胶棒、一只大电容器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演示实验 由电容器火花放电引入 问题设计: 你看到、听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灵敏电容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定性了解充、放电过程的特 征;由于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极短,学生只能观察电流计指针有无偏转,以及偏转角度的变化,但对于 固定电容器储存的电量与电压之间是否存在定量关系,采用课本中的实验无法达到这一目的,根据这一实 验就得出电量与电压的比值为定值不能令学生信服。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本节课进一步用电流传感器代替 电流计,与学生共同实验,再次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这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说明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 得到的实验现象是相同的,但实验的精度不一样,借助电流传感器可以较好地显示电容器充、放电的短暂 过程,并通过电脑输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借助数学工具积分的方法通过电脑直接求出电量。学生 通过这一实验,直观形象的建立了充、放电暂态过程,也解决了指针偏转后是自由返回,还是充、放电有 约束式返回。尤其是可以通过电脑处理数据,运用图表功能直接快速描点,便于学生观察,并很容易得出 定值电容的电压与电量的线性关系。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明白“电容”概念的内涵及其物理意义,同时进一 步培养学生利用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突破难点作了前期铺垫。
江苏省淮海中学 张中林
教材分析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电气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研究电容器需要涉及的 电势差、电荷量等知识,同时也基本掌握了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具有了一定 的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与形成的方法研究电 容器,探究电容概念的内涵。
问题设计: 1、能否说,电容器带电量越多,容纳电荷的本领越强?类比水容器。展示水杯加水,水杯的容量不因为 水量的增加而变大。 2、怎么探究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能分析结果: 不能,因为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电容器的带电量是可变的,而它容纳电荷的本领应该是定的,我们应 该寻找一个不变的量来表征它容纳电荷的本领。 可以求出每组数据的比值,看是否相等,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观察点的分布,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说明:电荷量和电压的比值不变。 引入电容的概念、单位、物理意义,进一步类比水杯装水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 转折语:既然电容与Q、U都无关,那么影响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展示自制电容器,让学生 猜想。 学生猜想、推测: 板间距离 极板的面积(正对) 电介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物理概念形成课,主要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开展教学。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放电现 象,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为学生了解电容器的作用做铺垫。再通过自制电容器让学生体验“触电”感 觉,感受电容器的储电作用(对比不同电容器,储电能力不同),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与认识,并由学生 通过观察自制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构造,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定性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通过实验得 出几个量与电容的定性关系后,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课本上的实验只能说明面积、距离等变化会影 响电容,但它们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课本上仅用一句“理论分析表明”就得到平行板电容器在真空中的定 量关系式,很多学生对此不能信服。为此教者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将两块相同的金属板电容器换成自 制电容器,借助数字式电容表直接观察电容的大小。在同一玻璃板上贴四块金属箔,形成四个面积相同的 电容器,其中一个电容器由铜箔制成,其余三个由锡箔制成。首先通过比较铜箔与锡箔制成的只有极板材 料不同的电容器电容的大小,说明电容的大小与极板材料无关;其次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 面积。面积的改变是用相同面积的电容器串起来以得到1S、2S、3S、…,观察并记录不同面积下电容大 小,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节省面积的测量与计算,增加了课堂容量。然后进一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处理 数据,得到电容C与面积S的线性关系。对于电容C与距离d的关系的研究,教者也自制了电容器,通过改变 介质板的块数进而得到板间距离为1d、2d、3d…的电容器,进而运用前面的方法进一步探究C与d的关系。 学生亲历了电容储电能力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理解了电容决定式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补充仅电
电容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电容又是一个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引出这一比值的关键,学生知 道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是定的,而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其比值能反映电容 器本身的性质。
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内容的又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做好教科书中的演示实验的 前提下,由定性实验到定量探究是突破该难点的好办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与水杯类比 三、平行板电容器 (二)教师演示实验 阶段总结1 阶段总结2 介绍相对介电常数 自制实验演示: 1.只有极板材料不同;(铜箔、锡箔) 2.只有面积不同; 3.只有距离不同; 学生观察: 1.与极板材料无关; 2.与正对面积成正比; 3.与距离成反比; 运用所学知识,了解电容器的应用
学生总结,互相补充完善
作业布置
拓展练习:自制电容器,测出电容的大小;了解电容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练习,学生自由选择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物理创新大赛,电容器的电容”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 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江苏省物理 创新大赛(高中)《电容器的电容》(附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张中林”,所属分类为“高中物理优质课 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江苏省物理创新大赛(高中)《电容器的电容》(附课件+教学设计 +学案)-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极板材料 应用已有的知识,学生猜想有关因素,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情境。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一)学生实验: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器材设计实验,小组讨论,说出实验的方法与思路并完成实验 学生设计方案、交流 说出本组的实验方法与思路 实验探究 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了解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体会物理思想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2、 根据你们组的实验结果,你们猜想一下,这几个量与电容能成什么样的关系? 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2、可能的猜想:面积S与C成正比,距离d与C成反比,不同介质性质不同,影响电容的大小。 先由学生定性分析、猜想,层层推进教学 那么极板材料对电容大小是否有影响呢? 学生思考回答
注意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总结 理论分析表明,当介质为真空时 考虑学生认知规律,先引入真空时电容的决定式 4.只有介质不同,进一步演示实验; 4、不同材料制成的电容器电容相差很大 由真空到其它介质,层层推进,学生易于接受 由决定式进一步引入比法拉小的单位,帮助学生理解、接受 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当两板间充满某种介质时,电容C为真空中的倍: 学生了解相对介电常数及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四、常用电容器 展示常用电容器示教板 分析可变电容器 学生观察常见电容器外部特征并总结电容器的分类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两方面进行小结
借助电流传感器更进一步探究Q与U的关系,进而引入电容的概念。 二、电容 1、定义 2、定义式 3、单位 4、物理意义 Dislab演示实验:同一电容器在不同电压下的充放电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i—t图像: 运用微元思想,借助计算机求出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学生分析:可以用这个波形图所包围的面积代表电量Q,就象我们高一学习变速运动的时候,用v-t图象 的面积代表位移一样; 展示v-t图i-t图的类比 5条i—t图线展示在一个屏幕中,易于比较; 观察所得的5组数据,你有何发现 同一电容器,电势差越大,极板所带电荷量越多 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介质不同的电容器电容的对比实验,这样的层层铺垫,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转变,符合学生认知规 律。学生亲历体验过程,递进式感悟,从而理解电容的概念,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 2. 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 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势差的关系,运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电容; 3.运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定性、定量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精神,激发探究热情;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勤于设疑、敢于猜想、勇于求证、善于总结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电容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势差的关系,理解电容器电容的定义;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引发思考问题:什么是电容器? 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阶段总结 我们把象这样能够储存电荷的容器称为电容器。 引入电容器 新课 一、电容器 1.构造 2.充电、放电 展示自制的电容器,让学生体验电容器“储电”作用,并分析电容器的构造。 问题设计:电容器为什么能够储存电荷呢? (注意安全,让学生用一手触摸。) 通过观察、体验自制电容器放电实验,了解电容器的作用,认识电容器的构造。 分析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的原因
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物理创新大赛,电容器的电容
所属栏目:高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江苏省物理创新大赛(高中)《电容器的电容》(附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张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