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3节 奇异的声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3节奇异的声现象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常识性地了解回声和共鸣。

➢知道混响现象和混响时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字以及欣赏图片获得生活和自然中回声和共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回声,共鸣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阅读“动物与声音”,体会现实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回声是这一节的重点。共鸣是这一节的难点。

三、教学实施建议

本节内容涉及到了声波的反射、共振等现象,如要让学生理解把握其中的较为复杂的概念,难度较大。因此本节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向学生展示各种奇异的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研究热情,在知识内容上,不必做深层次的苛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概念的解释应尽可能地平白简单,不必拘泥于理论描述;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对混响、共鸣等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陈述或归纳物理概念。

(一)教学过程

1 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由美丽的弋阳圭峰四声谷出现的回声现象,提出问题,引出回声概念。

2 过程展开

1)由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回声现象,并进行解释。

2)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在人耳引起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离障碍物距离近时就感觉不到有回声呢?让学生知道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秒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秒,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对此,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人距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分辨出自己声音的回声?

3)混响混响时间

声波在大厅中传播时,被四壁不断反射,即使在声源停止声辐射后,还会有声音的感觉,但由于声波的能量,不断被四周的墙壁和其它障碍物吸收,所以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只能维持有限的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混响,所维持的这段时间叫混响时间。

对于这一声学现象,如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录音进行演示,如播放一段混响时间过长或混响时间过短的声音录音,以及一段混响时间较为合适的声音录音,让学生对之进行判断,区分其中的不同。

4)简介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等建筑中

的声现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5)用音叉演示共鸣现象

如教材中P42图3-3-5,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弹起。(进行演示,配以动画)。提出下列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右边的音叉振动,通过什么传播给左边的音叉?如果是真空,左边的音叉能振动吗?

如果左边换个不同频率的音叉,还能发生此现象吗?

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学生对声波和共鸣有了感性认识。知道右边的音叉振动产生了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当左边的音叉与右边音叉频率相同时,获得能量最大,以至于振动,发出了声音。接着给共鸣下定义:由一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共鸣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列举生活中的共鸣现象。

6)教材中第42页和第43页的图可让学生自己阅读,其内容包含了声的多方面知识,如声音传递信息,声可在水中传播,超声,次声,回声现象等。可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在图中获取信息。

3 实验指导

做共鸣实验时,要注意插入音叉的共鸣箱必须相同,两个音叉之间的距离不能离得太远,否则效果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