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与能源”博士论坛策划方案 -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地探博士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作为国家重点学科, 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瞄准国际一流大学, 坚持质量第一,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作为毕业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专门知识。
具有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研究方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如下几个方向:1、应用地球物理;2、数学地质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评价;3、应用地球化学;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5、资源环境评价与信息处理;6、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学位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40学时,2学分)(2)第一外国语(120学时,4学分)(3)基础理论课(下列课程可任选2门)应用地球物理反演理论应用地球物理解释理论非线性物理学现代信号处理元素存在态理论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数量化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地质统计学3S技术及其应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专家系统原理(4)专业课(下列课程可任选1~2门)应用地球物理学专论应用地球化学专论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资源环境系统正反演模型方法国土与环境遥感应用专论高级人工智能智能测控系统设计专论高等地震波成像理论近代电磁波成像理论2、选修课:(下列课程可任选1~2门)地球科学进展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进展非线性理论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成分海洋科学进展科学可视化算法及系统近代电磁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概论环境化学地球动力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地学中的定性数据分析理论灰色系统理论近代数值方法理论近代数值方法理论地学应用专题地学中的非线性理论地球环境与地质灾害大系统理论及应用科学思维与科技写作第二外国语;其它(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可申报另行开设其它选修课)。
能源化工论坛策划方案
能源化工论坛策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能源化工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工生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能源化工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本文旨在对能源化工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深入了解当前能源化工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将提出能源化工论坛的策划方案,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能源化工的定义和背景、文章结构以及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围绕能源化工的定义和背景、当前能源化工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能源化工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将总结能源化工的前景与机遇,提出能源化工论坛的策划方案,以及展望未来能源化工的发展。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能源化工领域的相关议题,为读者提供了解和思考的基础。
1.3 目的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能源化工的定义、背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突出能源化工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同时,提出能源化工论坛的策划方案,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搭建行业合作平台,推动能源化工领域的发展。
通过展望未来能源化工的发展,本论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能源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能源化工的定义和背景能源化工是指利用化学工程原理和技术,以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或其他能源作为原料,生产各种化工产品的过程。
能源化工产业以化学工业为基础,与能源产业结合,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复合性产业。
能源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炼油、化学燃料、石油石化、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等领域。
能源化工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意义。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化工产品,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的进步。
同时,能源化工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如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培养方案(新版)
地球科学学院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1951年,根据发展需要,国家决定在长春建立东北地质专科学校,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任校长。
1952年,院系调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及东北工学院物理系(部分)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并设立地质矿产勘查系。
1958年,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也随之改称地质系。
1997年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地质系和能源系合并成立地球科学学院。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五校合并,成立新的吉林大学,保留地球科学学院的设置和名称。
著名地质学家喻德渊教授、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张寿常教授、探矿工程学家胡祎同教授、地质与矿床学家张秋生教授等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以及领导工作。
在学院学习过的刘嘉麒教授、康玉柱教授、翟裕生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院现有教职工136人,教师1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教授50人(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33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产资源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
现有六个本科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10个硕士授权学科和8个博士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承担建设的学科中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海洋地质学)。
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基础地质研究和油气远景评价、油砂油页岩的评价、岩石圈演化的物质记录、区域地质调查以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预测评价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层次人才,产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油藏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能源资源,制定一项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包括规划目的、工作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一、规划目的本规划旨在科学合理地规划鄂尔多斯盆地的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工作内容1.能源资源储量调查与评估: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煤炭、天然气和油藏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根据资源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明确资源开发的方向、重点和步骤。
3.技术支撑与市场分析:结合技术支撑和市场需求,推动鄂尔多斯盆地的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生态保护措施和恢复方案,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
三、实施步骤1.制定总体规划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制定总体规划工作方案。
2.能源资源调查评估:开展资源调查评估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根据资源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确定规划实施的方案和措施。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结合生态环境现状,划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
5.规划审核与实施:组织专家组对规划进行审核,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完善规划内容,最终确定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总结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开发利用基地,本规划工作方案的制定对于进一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论坛活动实施方案
博士论坛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士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促进博士生之间的交流与学术合作,我们计划举办一场博士论坛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博士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目的1. 促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合作;2. 推动博士生在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交流,提高学术水平;3. 拓展博士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
三、活动内容1. 学术报告:邀请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分享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2. 学术交流:组织博士生进行学术交流,讨论学术问题,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学术合作;3. 学术竞赛:组织学术竞赛,激发博士生的学术创新潜力,提高学术研究能力;4. 学术展览:举办学术成果展览,展示博士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活动组织1. 组织机构:由学校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2. 组织人员:设立组织委员会,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3. 活动宣传:通过学校官网、学术期刊、校园广播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吸引更多博士生参与。
五、活动保障1. 资金保障:学校提供活动经费支持,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2. 场地保障:学校提供活动场地,满足活动的举办需求;3. 人员保障:组织委员会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活动评估1. 学术成果:评估活动后,对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学术竞赛和学术展览进行评估,总结活动的学术成果;2. 参与反馈: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优缺点,为今后活动的改进提供参考;3. 活动效果:评估活动对博士生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促进作用,总结活动的效果。
七、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博士论坛活动,旨在促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博士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拓展博士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为博士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博士生的学术成长与发展。
博士论坛活动方案
博士论坛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增加,博士学位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
然而,博士生活往往孤独而枯燥,缺乏与其他学者交流的机会。
因此,为了促进博士生之间的互动和学术交流,我们计划举办一次博士论坛活动。
2. 活动目标•提供一个平台,让博士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
•帮助博士生建立专业的学术网络,拓展他们的学术影响力。
•鼓励博士生提升学术能力,促进他们在研究领域的创新。
3. 活动细节3.1 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5月15日至16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中心3.2 活动内容•学术报告:邀请知名学者就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学术报告,并安排时间进行问答环节。
•专题讨论:分组进行专题讨论,让博士生有机会深入探讨他们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学术展示:博士生可以准备海报或口头展示,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学术竞赛:组织学术竞赛,鼓励博士生展示他们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主题选取为了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学术价值,我们将根据以下主题进行活动内容的选取:1.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2.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3.物理学与材料科学4.经济学与管理科学参与活动的博士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主题进行参与和展示。
4. 活动组织和筹备4.1 组织机构•活动主办方:学校研究生院•活动协办方:各研究领域相关学院或学术社团4.2 筹备工作•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与学术报告嘉宾进行邀请和安排。
•设计并印刷活动宣传海报、手册等宣传材料。
•招募志愿者,负责活动现场的组织、接待和协助工作。
•确定活动期间的餐饮安排和茶歇时间。
•准备学术展示和竞赛的评审标准和奖项设定。
5. 活动宣传和参与报名5.1 宣传渠道•校内宣传渠道:校内电子公告栏、社交媒体平台等。
•校外宣传渠道:学术期刊、研究机构官网等。
5.2 参与报名•活动报名方式:参与者需要通过在线报名系统进行报名,并提交相关资料。
博士论坛活动实施方案
博士论坛活动实施方案1. 背景介绍博士论坛活动是为了促进不同领域的博士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设立的。
通过举办论坛活动,可以让博士生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进一步拓展视野,促进学术研究的合作与交流。
2. 活动内容•主题演讲:邀请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探讨前沿研究方向。
•学术论坛:设立不同专题的学术论坛,让博士生们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
•学术竞赛:举办学术竞赛,鼓励博士生们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
•交流会:安排时间让博士生们自由交流,建立学术联系。
3. 活动流程3.1 开幕式•9:00-9:30:开幕致辞•9:30-10:00:主题演讲•10:00-10:30:茶歇3.2 学术论坛•10:30-12:00:分论坛讨论•12:00-13:30:午餐•13:30-15:00:综合论坛3.3 学术竞赛•15:00-17:00:学术竞赛3.4 交流会•17:00-18:00:自由交流4. 活动组织4.1 组织机构•策划组:负责整体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安全组:负责活动现场的安全保障•宣传组:负责活动的宣传与推广•摄影组:负责活动的纪录与拍摄4.2 人员分工•策划组:组长、执行成员•安全组:组长、安保人员•宣传组:组长、宣传人员•摄影组:组长、摄影人员5. 活动准备•活动场地:选定宽敞明亮的场地,确保能容纳所有参与者。
•活动物资:准备会议桌椅、投影仪、话筒等活动必备物资。
•活动人员:提前邀请主讲专家、组织志愿者,并分配工作任务。
•活动宣传:通过校园网络、宣传栏、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
6. 活动执行•确保活动流程有序进行,按计划进行每个环节。
•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鼓励参与者积极交流交流互动。
•注意安全保障,保证活动现场秩序。
7. 活动总结•成功举办博士论坛活动,并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意见反馈。
•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以上是博士论坛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促进博士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大学博士联谊会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策划方案
大学博士联谊会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作为高校博士研究生,我们肩负着学术研究的重任,同时,也渴望拓宽人际交往,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为此,特策划举办此次大学博士联谊会,旨在搭建一个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友谊发展的平台。
二、活动目标1.促进各学院博士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拓展博士研究生的社交圈子,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3.提升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活动主题“携手同行,共创未来”四、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0日(周六)9:00-18:00五、活动地点学校会议中心六、活动对象全校博士研究生及博士生导师七、活动内容1.开幕式活动开始,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邀请校领导致辞,然后进行全体合影留念。
2.学术论坛邀请各学院博士研究生代表进行学术分享,内容涉及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
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3.互动环节(1)破冰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增进参与者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主题沙龙:针对特定话题,开展小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
(3)茶歇时间:提供茶点、水果,让参与者放松身心,交流心得。
4.资源对接会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实习、就业、学术合作等资源对接平台,助力个人发展。
5.闭幕式八、活动组织1.主办单位:学校研究生会2.承办单位:各学院研究生会3.协办单位:校团委、校学生会九、活动宣传1.制作宣传海报、易拉宝,在校内张贴、摆放。
2.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线上宣传。
3.发放活动邀请函,邀请校内外相关人员参加。
4.开展预热活动,如线上话题讨论、问卷调查等。
十、活动预算1.场地费用:10000元2.餐饮费用:15000元3.宣传费用:5000元4.活动用品费用:3000元5.其他费用:2000元总计:35000元十一、活动效果评估1.活动现场参与人数及满意度。
2.学术论坛成果转化情况。
3.参与者对资源对接会的评价。
4.活动结束后,对参与者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活动效果。
博士生论坛 方案
博士生论坛方案一、背景介绍博士生是高等学府的优秀研究人才,他们多年的学习和研究使得他们具备了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广阔的专业知识。
为了促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加强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我们决定举办一场博士生论坛。
二、目标和意义2.1 目标博士生论坛的目标是为博士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和互相启发的平台。
通过论坛的举办,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学术领域的领军人才。
2.2 意义博士生论坛的举办对于博士生和高等学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2.2.1 学术交流论坛提供了一个博士生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通过交流,博士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思想,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创新。
2.2.2 技能培养论坛为博士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的机会,能够锻炼博士生的学术演讲和表达能力。
在演讲过程中,博士生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这对于他们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2.2.3 科研热情通过论坛的举办,博士生能够感受到学术界的活跃氛围和创新氛围,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
博士生会看到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推动他们在科研领域的探索和发展。
三、组织形式和流程3.1 组织形式博士生论坛将采用线下举办的方式,具体形式包括学术报告、学术研讨和学术竞赛。
3.2 流程安排论坛的具体流程如下:3.2.1 报名阶段博士生可以通过填写在线报名表格报名参加论坛。
报名的要求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简介等。
3.2.2 参会确认组织方将对报名的博士生进行筛选和确认,确定参会名单,并将参会名单公布于相关渠道,通知被选中的博士生参加论坛。
3.2.3 论坛日程安排论坛将根据参会博士生的报名信息和意愿,组织各个环节的日程安排,包括学术报告、学术研讨和学术竞赛等。
博士学术论坛活动方案
博士学术论坛活动方案1. 活动主题和背景博士学术论坛是为促进博士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而设立的专业性活动。
本活动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术观点的机会。
2. 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XX年X月XX日(周六)•地点:XX大学XX教学楼XX会议室3. 活动安排•9:00-9:30:签到和领取资料•9:30-10:00:开幕致辞•10:00-11:30:主题演讲环节•11:30-12:30:午餐交流时间•12:30-14:00:分会场研讨会•14:00-15:30:学术海报展示•15:30-16:00:闭幕式及颁奖4. 演讲环节•演讲主题1:XX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演讲主题2:XX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演讲时间:每位演讲者15分钟,5分钟Q&A5. 分会场研讨会•会议分为若干个研讨会议题,每个研讨会有多位专家学者就特定话题展开讨论•参会者可根据自身研究领域自由选择参加感兴趣的研讨会•研讨会结束后,每个研讨会由主持人总结讨论成果6. 学术海报展示•参会者可提交自己的学术海报,展示研究成果和论文概要•展示时间为90分钟,参会者可在此期间与展示者进行交流和互动7. 参会对象•本次活动主要邀请博士研究生及导师参加•活动对外公开,欢迎其他研究生、本科生及其他人员参加8. 食宿安排•午餐将提供简便午餐盒饭•参会者自行安排晚餐和住宿事宜,组委会可提供酒店推荐9. 注意事项•参会人员需准时签到,并佩戴活动证件•请自带学术资料和名片•请遵守活动规定,保持会场秩序通过以上方案,我们希望能够丰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生活,促进跨学科交流,激发学术创新,帮助博士研究生成长成才。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博士生论坛方案
博士生论坛方案1. 引言博士生论坛是一种促进博士生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通过组织博士生之间的讨论与演讲,博士生论坛旨在提升博士生的学术能力、拓宽学术视野,并促进博士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本文档旨在介绍博士生论坛的具体方案,包括论坛的组织形式、内容安排和评议机制。
2. 论坛组织形式博士生论坛可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如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或主题讨论会等。
具体组织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
2.1 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是博士生论坛中常见的组织形式之一。
在学术报告会中,博士生可以向其他博士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其他博士生和导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学术报告会可以采用单个博士生或多个博士生同时进行报告的形式,主题可以涵盖各个学科领域。
2.2 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是博士生论坛中注重学术交流与讨论的组织形式。
在学术研讨会中,博士生可以就特定的研究课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交流思想与观点,提高学术能力。
学术研讨会可以由组织者提前确定主题,并邀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也可以由博士生自愿组织,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讨论。
2.3 主题讨论会主题讨论会是博士生论坛中以特定主题为核心展开讨论的组织形式。
主题讨论会可以由论坛组织者设定特定的主题,或者由博士生自愿提出并组织。
博士生可以围绕特定主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经验和观点,并与其他博士生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
3. 论坛内容安排博士生论坛的内容安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以最大程度满足博士生的需求。
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学术报告学术报告是博士生论坛的核心内容之一。
博士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学术报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接受其他博士生和导师们的评议和建议。
3.2 学术研讨学术研讨是博士生论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术研讨,博士生可以就特定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思想与观点。
学术研讨可以由组织者设定特定主题,并邀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也可以由博士生自愿组织,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讨论。
博士论坛实施方案
博士论坛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顶尖人才,博士生们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为了促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我们决定开展博士论坛活动,以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提升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通过博士论坛活动,促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意义:博士论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增强他们的学术自信心。
三、实施方案1. 主题确定:每次博士论坛活动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主题将涵盖各个学科领域,以满足不同博士生的学术需求和兴趣。
2. 论坛组织: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博士论坛活动,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3. 论文征集:组织者将向全校博士生征集相关论文,经过筛选确定参与论坛展示的论文。
4. 学术交流:在论坛活动中,参与的博士生将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5. 学术评审:组织者将邀请学校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论坛活动,对参与论坛的论文和报告进行评审,并给予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6. 成果展示:组织者将为参与论坛的博士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如学术海报展示、学术论文集出版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活动效果1. 提升学术水平:博士论坛活动将为博士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2. 拓展学术视野:通过学术交流和讨论,博士生们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
3. 增强学术自信:参与博士论坛活动的博士生将有机会与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互动,得到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他们的学术自信心。
五、总结博士论坛活动作为一种学术交流平台,将为博士生提供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专家论坛峰会策划书3篇
专家论坛峰会策划书3篇篇一《专家论坛峰会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聚焦前沿,共话未来二、活动目的1. 汇聚行业内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2.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专家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3. 提升活动举办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地址]五、参与人员1.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
2. 相关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科研机构人员等。
3. 媒体记者。
六、活动内容1. 开幕式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参与人员。
主办方领导致辞,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特邀嘉宾发表主题演讲,阐述行业发展的重要观点和趋势。
2. 主题演讲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涵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具体领域 1]、[具体领域 2]、[具体领域 3]等。
演讲内容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参会者提供启发和借鉴。
3. 专题研讨设立多个专题研讨小组,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参会者可以自由参与讨论,分享经验和见解,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 成果展示安排专门的展示区域,展示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
促进产学研合作,为成果转化提供机会。
5. 互动交流设置茶歇时间和交流环节,方便参会者自由交流、建立联系。
组织晚宴等活动,增进嘉宾之间的感情和合作意愿。
6. 闭幕式主办方领导致辞,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和支持。
颁发优秀论文奖、最佳合作奖等荣誉奖项。
七、活动宣传1. 线上宣传建立活动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议程安排、嘉宾介绍等内容。
在各大行业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宣传海报和文章,吸引更多人关注。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媒体进行线上直播,扩大活动影响力。
2. 线下宣传制作活动宣传册、海报、邀请函等宣传资料,发放给相关企业、机构和个人。
参加行业展会、研讨会等活动,进行现场宣传和推广。
与当地媒体合作,进行新闻报道和专题采访,提高活动知名度。
博士论坛活动方案
博士论坛活动方案
一、活动概述
博士论坛是由高校或科研机构组织的一种学术交流活动,旨在促进博
士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分享,同时也是提供展示博士生研究成果的平台。
活动通常包括报告、讨论和网络交流等环节,为博士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
和接触同行的机会。
二、活动组织
1.主题确定:确定活动主题和议程,选定主持人和发言嘉宾;
3.地点筹备:确定活动地点和设备等基础设施;
4.其他支持:如需要,还可以考虑提供交通、住宿等支持。
三、活动方案
1.报告环节
报告旨在让博士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同
行和学术大众介绍自己的研究,交流探讨、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建议控
制每场报告时间在30-45分钟左右,以保证听众的集中程度和互动效果。
2.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是博士生之间广泛交流和深入思考的环节。
可以邀请来自不
同专业背景的博士生参加讨论,以激发出更多的有意思的话题和讨论。
也
可以邀请教授或行业专家参与讨论,为博士生提供更深层次的指导和建议。
3.网络交流
四、注意事项
1.注意时间掌控:活动议程要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合理,不可超出预定时间。
同时,也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互动和交流。
2.细致周密的准备:组织方需要提前准备好场地、设备及资料等,确保活动现场的流畅。
3.重视反馈和整理:在活动之后,组织方应当收集反馈和意见,及时对活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整理,以保证下次的活动更加成功。
博士论坛是博士生进行思想交流、分享创新成果的平台,组织方还可以将此次活动作为一个品牌打造和维护,争取将该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并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开展。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学岩石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良好的学风,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备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18)下设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081801),设以下7个研究方向。
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中大比例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为研究重点,在系统研究矿产形成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信息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提出矿床预测准则,进行矿床和矿体定位(量)预测。
2.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加强重要“矿集区”综合勘查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深入研究控矿条件,揭示成矿规律,建立矿床地质模型;探索特定地质及地理景观条件下各种勘查技术方法的最佳优化组合及应用效果,强调预测准则及勘查技术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矿体标志值的变化性,探索矿体数学特征和规律,建立成矿区带地质及综合勘查模型。
3.资源与勘查经济研究矿产勘查与矿床经济评价及矿业权评估的理论方法,建立矿产勘查经济评价、咨询与决策方法体系,开展矿产勘查经济分析、矿床经济评价和矿业权评估。
4.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评价以油气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盆地分析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及计算机技术,研究含油气盆地充填和层序地层学特征,开展能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非常规油气等)赋存和成藏、成矿规律研究,进行能源矿产资源评价和远景预测。
5.储层地质与油气地球化学开展储层沉积学、储集特征,预测储层分布规律。
研究油藏中油气水的成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包括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有机质的成因、非烃化合物及分子运移规律和油气成藏史,成果应用于油气勘探、油藏和储层评价及采油生产。
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实施方案
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实施方案目的意义丰富广大博士生的知识储备,促进优秀研究成果的交流,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博士生钻研学术的热情,启迪博士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增强博士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论坛宗旨撞击思维拓宽视野探索前沿求实创新论坛原则贯彻学术民主、研究自由、鼓励创新、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则活动方式采取论文宣讲、专家点评、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以及总论坛与分论坛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内容总论坛由开幕式、闭幕式、国内外著名专家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宣讲会和学生与专家座谈会组成。
分论坛包括经济学分论坛、化学分论坛、车辆工程分论坛、医学分论坛,活动由论文宣讲、专家点评、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等组成。
参加范围学科:经济学、化学、车辆工程、医学。
单位:经济学分论坛参加单位有经济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和东北亚研究院;化学分论坛参加单位有化学学院和理论化学研究所;车辆工程分论坛参加单位为汽车工程学院;医学分论坛参加单位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和药学院。
人员:上述各单位博士生和有关专家;总论坛邀请国内校外著名专家4人、国外著名专家4人;各分论坛邀请国内其他三所高校相关重点学科的优秀博士生参加。
论文:本次论坛将从上述各学科博士生提交的论文中计划评选80篇优秀论文(每个分论坛20篇)在分论坛宣读,从分论坛中各评选1篇(共4篇)优秀论文在总论坛宣读。
论坛程序见附件奖励办法见附件预期效果吸收一批优秀博士生参加本次论坛,交流学术观点;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参与点评和做报告,拓宽学术视野;吸引学生听众,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邀请外校优秀博士生参加本次论坛,扩大学校影响力;将入选论文整理成集,树立吉大研究生新形象。
组织机构顾问委员会主任:裘式纶副主任:吴振武胡平于永利秘书长:胡平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于永利于雅琴王冠军王利锋冯守华刘娅李凡宋冬林李玉谭李泽生吴振武张屹山胡平赵吉生赵吉光赵树宽高文信郭学东徐学纯裘式纶管欣颜炜群组织委员会主任:胡平副主任:郭学东王利锋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于爱国王登峰王利锋王妍尹豪田绿绿许正良孙纯良孙连坤孙延波刘晓冬陈玉梅邵国光李俊江谷树严沈颂东周延民张春田胡平胡春平郭学东顾晓威崔占臣康永刚康学林睢大员路来金执行委员会主任:王妍副主任:李博马威力谭维明曹品鲁秘书长:史本叶副秘书长:上官厚兵姬世东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上官厚兵于亮马威力王丹王妍王作昭王嵩史本叶卢昊刘维维齐百钢苏南苏勇李博郁郁张敏张爽金景鹏姬世东赵玉岩段志伟赵玥胡滨赵静斌奚英伦郭菁菁陶然曹品鲁崔衢谭维明魏玥附件1、“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日程安排2、“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活动内容及程序(1)总论坛开幕式活动内容及程序(2)总论坛闭幕式活动内容及程序(3)各分论坛活动内容及程序3、“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提交办法4、“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专家邀请函5、“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博士生邀请信6、“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奖励办法(设:个人奖、组织奖)7、“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特邀专家介绍8、“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特邀嘉宾名单9、“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嘉宾邀请函10、“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各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1)经济学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2)化学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3)车辆工程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4)医学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11、“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组织委员会工作职责12、“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执行委员会工作职责13、“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1)总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下设:联络组、材料组、宣传组、接待组、会场组、医疗保健组、保卫组、财务组、应急小组等)(2)经济学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人员构成需与总论坛筹备工作组下设的各组相对应,下同)(3)化学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4)车辆工程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5)医学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14、“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经费预算明细表(内部使用)15、“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参会指南。
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实施方案
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实施方案目的意义丰富广大博士生的知识储备,促进优秀研究成果的交流,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博士生钻研学术的热情,启迪博士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增强博士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论坛宗旨撞击思维拓宽视野探索前沿求实创新论坛原则贯彻学术民主、研究自由、鼓励创新、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则活动方式采取论文宣讲、专家点评、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以及总论坛与分论坛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内容总论坛由开幕式、闭幕式、国内外著名专家学术报告会、优秀论文宣讲会和学生与专家座谈会组成。
分论坛包括经济学分论坛、化学分论坛、车辆工程分论坛、医学分论坛,活动由论文宣讲、专家点评、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等组成。
参加范围学科:经济学、化学、车辆工程、医学。
单位:经济学分论坛参加单位有经济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和东北亚研究院;化学分论坛参加单位有化学学院和理论化学研究所;车辆工程分论坛参加单位为汽车工程学院;医学分论坛参加单位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和药学院。
人员:上述各单位博士生和有关专家;总论坛邀请国内校外著名专家4人、国外著名专家4人;各分论坛邀请国内其他三所高校相关重点学科的优秀博士生参加。
论文:本次论坛将从上述各学科博士生提交的论文中计划评选80篇优秀论文〔每个分论坛20篇〕在分论坛宣读,从分论坛中各评选1篇〔共4篇〕优秀论文在总论坛宣读。
论坛程序见附件奖励方法见附件预期效果吸收一批优秀博士生参加本次论坛,交流学术观点;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参与点评和做报告,拓宽学术视野;吸引学生听众,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邀请外校优秀博士生参加本次论坛,扩大学校影响力;将入选论文整理成集,树立吉大研究生新形象。
组织机构参谋委员会主任:裘式纶副主任:吴振武胡平于永利秘书长:胡平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于永利于雅琴王冠军王利锋冯守华刘娅李凡宋冬林李玉谭李泽生吴振武张屹山胡平赵吉生赵吉光赵树宽高文信郭学东徐学纯裘式纶管欣颜炜群组织委员会主任:胡平副主任:郭学东王利锋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于爱国王登峰王利锋王妍尹豪田绿绿许正良孙纯良孙连坤孙延波刘晓冬陈玉梅邵国光李俊江谷树严沈颂东周延民张春田胡平胡春平郭学东顾晓威崔占臣康永刚康学林睢大员路来金执行委员会主任:王妍副主任:李博马威力谭维明曹品鲁秘书长:史本叶副秘书长:上官厚兵姬世东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上官厚兵于亮马威力王丹王妍王作昭王嵩史本叶卢昊刘维维齐百钢苏南苏勇李博郁郁张敏张爽金景鹏姬世东赵玉岩段志伟赵玥胡滨赵静斌奚英伦郭菁菁陶然曹品鲁崔衢谭维明魏玥附件1、“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日程安排2、“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活动内容及程序〔1〕总论坛开幕式活动内容及程序〔2〕总论坛闭幕式活动内容及程序〔3〕各分论坛活动内容及程序3、“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提交方法4、“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专家邀请函5、“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博士生邀请信6、“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奖励方法〔设:个人奖、组织奖〕7、“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特邀专家介绍8、“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特邀嘉宾名单9、“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嘉宾邀请函10、“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各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1〕经济学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2〕化学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3〕车辆工程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4〕医学分论坛专家组成员名单11、“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组织委员会工作职责12、“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执行委员会工作职责13、“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1〕总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下设:联络组、材料组、宣传组、接待组、会场组、医疗保健组、保卫组、财务组、应急小组等〕〔2〕经济学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人员构成需与总论坛筹备工作组下设的各组相对应,下同〕〔3〕化学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4〕车辆工程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5〕医学分论坛筹备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分工14、“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经费预算明细表〔内部使用〕15、“吉林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参会指南。
博士论坛活动方案
博士论坛活动方案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博士研究生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促进博士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学术成果的展示和知识共享,我校计划举办一场博士论坛活动,旨在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探讨问题的平台。
下面是本次博士论坛活动的具体方案。
活动内容1.主题演讲–邀请知名学者或企业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分享最新研究领域的进展和趋势,启发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2.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可以提交自己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并有机会进行专题报告,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
3.专题讨论–针对某一热点问题或专业领域,组织专题讨论,让博士研究生在深入探讨中锻炼学术思维和表达能力。
4.学术沙龙–安排学术沙龙环节,让博士研究生自由交流想法、分享经验,促进学术氛围的构建。
5.社交交流–安排茶歇环节和晚宴,为参与活动的博士研究生提供互相交流、建立友谊的机会。
活动安排•时间:XX年X月X日•地点:学校会议中心•参与对象:本校博士研究生及相关研究生•报名方式:线上报名,截止报名时间为XX年X月X日活动收益1.学术提升–参与活动能够接触到各领域的最新知识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2.交流机会–通过活动可以结识其他博士研究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挑战。
3.社交圈扩展–活动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建立社交网络、扩大人脉圈的绝佳机会。
总结本次博士论坛活动旨在为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学习分享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成长。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相信可以激发博士研究生们的学术热情,促进他们的学术进步。
希望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以上是关于博士论坛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欢迎各位同学积极参与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地与能源”博士论坛
第一号通知
随着近几年我国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大,国家对能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担负着21世纪中华复兴大业的高校学子,尤其是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国家的需要,为国家的发展补充血液和能量。
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我们整个行业学子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
为了给各高校各研究院所石油及相关专业学子能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并进一步增进研究生与油公司间的相互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与研究生院发起组织全国高校石油专业“盆地与能源”博士论坛,本次论坛将于2005年4月23-24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届时将邀请各高校、研究院所、油公司领导及专家莅临指导。
本次会议经费由主办方筹措,与会者免交会务费,而且,主办方还将免费提供与会期间的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论坛宗旨:
活跃研究生科研、学术氛围,带动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加强各高校各研究所间石油类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研究生间相互探讨、学习的平台,增强研究生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论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承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研究生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科技协会
协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坛专家指导委员会:
主任:李思田
副主任:姚书振王焰新殷坤龙马昌前
成员:(以拼音字母为序)
蔡忠贤杜远生关振良郝芳何生胡祥云
焦养泉陆永潮吕新彪梅廉夫任建业王华
吴冲龙解习农姚光庆叶加仁庄新国
论坛组委会:
顾问:王华吕新彪陈金银郭秀蓉
主席:刘晓峰
副主席:姜涛单华生沈传波肖军
委员:毕金龙杜学斌史忠生武强
张成廖远涛赵忠新杨智
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秘书长:姜涛
副秘书长:毕金龙杜学斌史忠生武强
成员:(以拼音字母为序)
陈少平程涛崔涛蒋恕李桂菊
李祥权廖远涛刘军王斌王敏芳
吴立群杨智张成张青林赵忠新
论坛主题:
1.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新领域、新技术
2.盆地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3.隐蔽油气藏及深水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
4.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5.盆地流体与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6.储层建模与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新进展
7.油藏描述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新方法、新技术
8.煤成烃、天然气水合物等其它与盆地有关的能源矿产研究新进展
届时欢迎全国各高校、各研究院所油气勘探与开发及相关专业研究生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稿对象为全国各高校、研究院所石油类及相关专业博士后、博士和部分优秀硕士研究生;
二.最新科研成果,字数5000—7000(包括图表),具体格式见附件一;
三.发到指定邮箱并提交A4打印稿一份;
四.论文将请全国知名专家审阅,评审意见及时通知作者。
论文将正式出版,而且优秀论文将在《地质科技情报》(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第2期以
专辑形式发表(要求作者必须参加会议);
五.主办单位将为每位参加者发送相关材料、论文集、纪念品等;
六.截稿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七.投稿和咨询E-mail:fluid@
“盆地与能源”博士论坛组委会
2004年10月
附件一
“盆地与能源”博士论坛投稿要求与格式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文眼,应当简明精炼,准确表达文章信息。
长度最好不要超过22个字,去掉"研究、分析、探讨"等词,
二、摘要
摘要和标题能成为一篇独立的文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要求准确、简洁、量化,可读性、逻辑性强。
摘要中不要写本学科领域中常识性的内容,只写自己的新发现。
长度限制在200-300字之间。
三、量和单位的使用
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GB 3100-93),采用国际单位制(SI 单位)。
四、图、表要求
(1)图表名必须有中英文对照。
(2)表中所有数据必须注明单位、测试者、测试手段、测试条件、测试精度及误差范围。
(3)所有的图件要求用CORELDRAW8.0,9.0,10.0绘制,并提供CDR图形文件。
(4)照片或图版需提供照片,若采用扫描,则提供JPG或TIF文件,精度不低于500dpi。
(5)地质图中必须有比例尺、方向或标注经、纬度。
(6)坐标图中,必须标注纵、横坐标名称以及国际单位。
五、参考文献的著录
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即按作者姓氏的首字母顺序排列。
文内的文献必须与文后的文献一一对应。
在文献中若有3个以上作者,在文内仅列出一个作者再写"等",若有两个作者,在文内必须全部列出。
英文文献中期刊名用斜体表示,姓用全称,名用缩写。
为方便前后文献对照检查,在投稿时作者最好在文内的右上角标注序号,文后的参考文献也对应地标上序号,以免重复或漏掉文献。
示例如下:
1. 期刊:张克信,赖旭龙,丁梅华,等,1995.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牙形石序列及其全球对比.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6): 669-676.
Zhang,K.X.,Lai,X.L.,Ding,M.H.,et al.,1995.Conodont sequence and its global correlation of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Meishan Section,Changxing,Zhejiang Province.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6):669-67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 专著、译著:王尚彦,殷鸿福,2001.滇东黔西陆相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88.
Wang,S.Y.,Yin,H.F.,2001.Study on terrestrial Permian- Triassic boundary in eastern Yunnan and western Guizhou.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Wuhan,88 (in Chinese).
3.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Searle,M.P.,1996.Cooling history,erosion,exhumation,and kinematics of the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orogenic belt.In:Yin, A.,Harrison,T.M.,eds.,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Asia.Cambridge Univ.Press,New York,37-110.
4. 报告Zhang,Z.S.,2001.Water rock interaction in the Bakki low temperature geothermal field,South west Iceland.Report 17.In:Geothermal training in Iceland 2001.UNU
G.T.P.,Iceland,405-434.
六、其他注意事项
1.作者单位的中文必须与英文对照,结构如下
大学或研究所院系,省市邮编
示例: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2)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19--),职称,研究方向或主要工作,E-mail,Tel.
(3)提供基金项目的名称和项目号。
示例:基金项目: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No.96-B02-03-04)
(4)提供WORD文档和CORELDRAW8.0,9.0,10.0的图形文件。
(5)注明投稿者的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和E-mail。
附件二
“盆地与能源”博士论坛
回执
注:回寄地址:杜学斌廖远涛张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盆地所, 武汉市鲁磨路388号, 邮编:430074
E-mail: fluid@
*回执复印有效。
*欢迎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