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稳态与环境》参考答案
2022广东高考生物通用版必修3素材: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 Word版含答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体液之间关系:细胞内液淋巴血液并不全是体液,由于血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3、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主要的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6、血浆中渗透压:①什么是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__________的吸引力。
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____________的数目,____________越多,即 ___________越高,渗透压就越大。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主要是Na+、Cl_)和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③实践应用:人体输液时输入的0.9%的盐水(也叫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浆___________,这样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溶液。
细胞在等渗溶液中即不发生渗透吸水,也不发生渗透________,能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7、血浆的酸碱度:血浆的PH为7.35—7.45。
调整方式:血浆中的____________的缓冲作用。
如: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8、内环境的稳态:①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和____________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是一种____________稳定状态。
②稳态的维持: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作用,在各器官、________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与内环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
(环境管理)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参考答案)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专题十二植物的激素调节【真题回眸】1.A【解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2.B【解析】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3.C【解析】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若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也就不会大量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侧芽的生长就不会受到抑制,于是便提高了产量。
【水平演练】一、基础篇(单项选择题I)1.B【解析】向光性是因为背光侧长得较快,而向光侧长得较慢造成的,而生长快慢与生长素的多少有关。
本题易错选A,即向光性是因为向光侧分布生长素多长得快。
2.A3.A 分析本题时,不要把“植物激素”(多种)的种类与植物生长素混为一谈,要把握植物激素的基本特征(①④⑥)。
4.B5.C【解析】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不仅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进行极性运输,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6.D【解析】不仅幼嫩的芽、叶、根能产生生长素,发育中的种子也能产生生长素。
7.B【解析】根最敏感,芽次之,茎最不敏感。
8.C【解析】芽产生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
9.D【解析】生长素类似物没有促进香蕉成熟的作用。
10.C【解析】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灌木围成的绿篱的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的生长。
11.D【解析】获得无子番茄果实,应在授粉前进行。
12.C【解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不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的生长;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是对的。
13.D【解析】乙烯是唯一的一种气体激素,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生理作用。
14.D【解析】果农常用的催熟剂叫乙烯利,是乙烯类似物。
15.A【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的比例决定了叶片的颜色,叶绿素若被降解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比例增大,叶片就会变黄;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所以叶片变黄将可延缓。
高二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阅读材料:找到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灭绝最直接证据
找到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灭绝最直接证据
从2005年开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英国利兹大学Paul Wignall 教授领导的小组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赖旭龙领导的研究小组合作,对大规模火山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发现:火山喷发、生物灭绝同时发生,并紧接着产生碳同位素负偏。
该研究提供了目前为止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灭绝最直接的证据。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可导致生物灭绝的学说因缺少直接证据而长期备受争议,火山作用导致生物灭绝成因机制也不清楚。
地史时期的生物大灭绝研究主要集中于海相生物的研究,其数量多、分异度大,数据也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通过在我国西南地区峨眉山大规模玄武岩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分布区以及其周边多条地质剖面的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发现蜓类、非蜓有孔虫和钙藻生物的灭绝时间与峨眉山玄武岩火山喷发的初始阶段相吻合,这两种现象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造成环境恶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冲击。
1/ 1。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答案)
必修教材(三)稳态与环境1.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2.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3.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4.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5.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cl ,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8.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9.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10.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12.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1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14.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15.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6.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8.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高二生物必修3_稳态与环境_《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名师推荐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1.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2.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的速度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4.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A.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每一种成分和温度、pH等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5.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完全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6.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至少有4种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9.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Ⅰ.③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Ⅱ.参与④⑤过程的内环境不只是组织液Ⅲ.体内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Ⅳ.红细胞是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Ⅰ、ⅣB.Ⅱ、ⅣC.Ⅱ、ⅢD.Ⅲ、Ⅳ10.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11.下列是内环境受到破坏时出现的一些情况,错误的是()A.人患肠胃炎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B.人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引起四肢无力,是因为体温升高导致代谢活动紊乱C.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浆渗透压升高D.毛细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12.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的生理活动是()A.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乳酸含量明显上升B.遇到寒冷时,立毛肌收缩,出现“鸡皮疙瘩”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D.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加强散热使体温稳定13.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生物最后冲刺回归教材必记必修三、1、稳态及水盐平衡1.人体内含大量液体,这些液体称为________,可分为________和___ _____,其中后者又可称为_______,往往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在体液中含量最多的为________。
2.体内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_,才能与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正常人的血液PH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变化范围是很小的,其原因是血液中含许多对对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称为________,每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________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组成的,如________。
写出乳酸进入血液后,内环境如何保持相对稳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调节下,通过各个________的协调活动,共同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稳态。
其生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血钙过高会引起_____。
4.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主要排出途径是________,可调节的排出途径是________。
机体能通过调节________,使水的________与________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6.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原因,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升高,使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________并传至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一方面使由________分泌、并由________释放的________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减少了________的排出,从而使_____________趋向于恢复正常。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含答案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描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说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4.尝试解释生物体内维持pH稳定的机制1.通过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其生理意义的学习,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2.通过“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训练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原因(1)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2)内因: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实例——体温变化(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
3.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意义渗透压正常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体温和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保证酶促反应正常进行血糖、氧气含量稳定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方法步骤3.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3.稳态是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4.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人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六)练习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
第2节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四)练习基础题 1.D。
2.C。
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
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
当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
因此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
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1. 判断(1)×(2)√(3)×(4)√2. 选择(1)D;(2)D;(3)D3. 画概念图(略)二、知识迁移(1)水是良好的容积,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1)否(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的体转化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七)练习基础题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利用教材中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主体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3>>(必修)(人教版)第3章<<植物激素的调节>>中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安排在了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而前面学生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学习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又为后一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了铺垫,所以本节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教材重点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在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的内容并不多,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全过程,所以说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三、学情分析1.本节课学习之前,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如:激素调节、植物向光性,此外学生还具备了简单而不规范的实验设计等。
2.本节课采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形式,能有效的激发高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
3.高二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有差异,所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等过程的设计思想,特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掌握植物向光生长的知识。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019年4月浙江省学考选考生物试题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内容含答案解析
2019年4月浙江省学考选考生物试题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内容含答案解析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答案】B【解析】人类活动使野生动物栖息地缩小,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生活的灭绝4.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只含有一种蛋自质B.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C.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D.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答案】B【解析】艾滋病患者可以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6.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A.荒漠B.苔原C.草原D.森林【答案】A【解析】荒漠中植物如仙人掌,通过增大植株间隔,最大限度减少竞争;通过发达根系吸收更多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11.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答案】B【解析】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A错;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B 对;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下段的伸长,C错;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曲线是“钟型”曲线,所以画一条水平线,跟曲线有两个交点,其含义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D错。
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答案】B【解析】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一定相同。
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D【解析】多细胞动物的细胞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动物体是直接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9.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答案】B【解析】膝反射的效应器是股四头肌21.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干垂体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答案】D【解析】垂体可通过其分泌的相关激素支配其他内分泌腺,A错;垂体分泌的激素直接弥散到体液中,B错;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C错;23.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练习答案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练习答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基础题1.C 2.B 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基础题1.D 2.C 3.D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
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
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
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第1章一、概念检测【1.判断】(1)×(2)√(3)×(4)√【2.选择】(1)D (2)D(3)D3.画概念图:见下图二、知识迁移(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
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本基础知识填空及参考答案(人教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直接从水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2.多细胞生物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内环境与细胞内液的转换1.概念:血浆细胞內液内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淋巴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共同构成体液,其中含量较多的是细胞内液,占到2/3 。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系统,氧气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系统进入机体细胞;代谢废物(CO2、尿素等)主要通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系统排出体外。
(P8图)2.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说明生命系统起源于原始海洋,血浆成分: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此外还有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为:前者蛋白质含量更高。
4.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取决与溶液浓度,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浓度越低渗透压越小。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取决于Na+和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 kPa ,与0.9%的NaCl等渗。
当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因为吸水过多而破裂,放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会因为失水过多而死亡。
(2)pH:血浆pH为7.35-7.45,与HCO3- 、HPO42-等离子有关(3)温度:37℃左右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的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2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1)调节因子:如________等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是________。
(2)传送方式:通过________传送。
(3)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比较项目举例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神经调节缩手反射迅速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体液运输较长3.体温调节(1)产热①途径:主要是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产热为主。
(2)散热途径:①主要通过________的蒸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散热。
②其次还有________、排尿和排便等。
(3)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4)调节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水盐调节(1)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为例)(2)调节方式及主要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和神经的协调作用,参与的主要激素为________。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1)关系①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________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________的一个环节。
②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常常同时参与某一生命活动的调节。
(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___________,共同维持________,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课前小测】1.判断正误:神经调节比较迅速,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2.判断正误: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
3.判断正误: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4.判断正误: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5.判断正误: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参考答案).doc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专题十二植物的激素调节【真题回眸】1.A【解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2.B【解析】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3.C【解析】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若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也就不会大量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侧芽的生长就不会受到抑制,于是便提高了产量。
【水平演练】一、基础篇(单项选择题I)1.B【解析】向光性是因为背光侧长得较快,而向光侧长得较慢造成的,而生长快慢与生长素的多少有关。
本题易错选A,即向光性是因为向光侧分布生长素多长得快。
2.A3.A 分析本题时,不要把“植物激素”(多种)的种类与植物生长素混为一谈,要把握植物激素的基本特征(①④⑥)。
4.B5.C【解析】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不仅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进行极性运输,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6.D【解析】不仅幼嫩的芽、叶、根能产生生长素,发育中的种子也能产生生长素。
7.B【解析】根最敏感,芽次之,茎最不敏感。
8.C【解析】芽产生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
9.D【解析】生长素类似物没有促进香蕉成熟的作用。
10.C【解析】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灌木围成的绿篱的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的生长。
11.D【解析】获得无子番茄果实,应在授粉前进行。
12.C【解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不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的生长;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是对的。
13.D【解析】乙烯是唯一的一种气体激素,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生理作用。
14.D【解析】果农常用的催熟剂叫乙烯利,是乙烯类似物。
15.A【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的比例决定了叶片的颜色,叶绿素若被降解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比例增大,叶片就会变黄;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所以叶片变黄将可延缓。
《稳态与环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问题探讨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问题探讨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1.A 2.D 3.C 4.C 5.B (A项唾液淀粉酶改为血浆蛋白) 6.B 7.C 8.C 9.C 10.C二、非选择题(1)组织细胞[③]组织液(2)自由扩散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线粒体有氧呼吸三(3)血浆淋巴组织液蛋白质(4)二氧化碳氧气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1.B 2.D 3.D 4.B 5.D 6.A7.B 8.D 9.D二、非选择题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器官系统免疫系统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反射中枢神经系统体内和外界环境2. 神经纤维神经细胞间单方向的轴突树突或细胞体向相反的方向3. ⑴a感受器兴奋b神经冲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c神经中枢分析与综合d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相应的活动⑵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4.(1)高尔基体突触前膜(2)糖蛋白(3)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使神经系统失去控制5.(1)由负变正由正变负(2)突触小泡突触后膜(3)脊髓高级神经中枢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化学物质体液反馈2.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下丘脑3.(1)乙甲(2)进食含糖食物主动运输(3)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转变成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胰岛素;胰高血糖素(4)肝糖原分解成为血糖4.(1)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2)A曲线当摘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当注射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曲线当摘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减少,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甲状腺激素增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体液传送2.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1.D 2.删 3.A 4.C 5.D 6.C 7.B 8.A 9.A 10.D 11. B 12. C 13. C 二、非选择题1.感冒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呈递给T 细胞,再由T 细胞呈递给B 细胞或直接刺激B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使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或产生效应T 细胞,激活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也无藏身之所,被抗体消灭。
2.体液免疫3.自身抗原 效应T(淋巴) 淋巴因子 浆细胞 记忆(B 淋巴)细胞 自身(特异性)免疫 4.(1)蛋白质或糖蛋白 B 淋巴或记忆B 浆 (2)排异(排斥) T 淋巴(3) 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 5.(1)注入S 疫苗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体内无抗体和记忆细胞 (2)体内尚未产生足够的抗体 患病死亡 第1、2章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1.(1)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成分和理化性质 (2)食物的消化吸收 气体交换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3)氧气、营养物质等 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2.(1)分泌物的受体 (2)胰岛素 胰岛B 细胞 拮抗 (3)垂体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5)可以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过多时能够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反馈调节的实现需要垂体上的甲状腺激素受体接收信号3.(l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 (3)减少 反馈 (4)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l )局部电流 突触 递质 (2) (3)E 5.(1)①→②→③→④→⑤;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2)内正外负 突触 (3)⑦ (4)⑧6.(1)T 细胞 细胞 浆 体液 (2)T 获得性免疫系统缺陷7.(1)放入等量的清水和蝌蚪 乙缸喂未经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和饲料 丙缸喂经50℃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和饲料 (2) 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的时间的长短 (3) ①甲>乙=丙,活性不变 ②甲>乙>丙,活性增强 ③甲=丙>乙,活性丧失 ④甲>丙>乙,活性减弱(以上比较均为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的时间)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例题答案D应改为B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1)胚芽鞘尖端(2)促进生长(3)少琼脂块(4)多吲哚乙酸2.(1)生长并向左弯曲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上部运输到下部,并促进生长(2)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下部运输到上部(3)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主动运输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幼苗的影响不同(2)①编号并垫上滤纸②取等量5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滴入培养皿中③取等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已萌发的萝卜种子分别放入6个培养皿中(3)1 mg.L-1 ---10 mg.L-1左右2.(1)有避免顶芽产生生长素的影响(2)有不当应选用A作研究对象,如选C还有AB叶片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3)甲:A叶柄脱落乙:A叶柄不脱落(4)另设第三组丙去掉A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A叶柄不脱落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生长素荷兰的温特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2.(一)(1)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2)细胞的伸长细胞的分裂(二)(1)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的所需时间(2)取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在相同时间、相同的大小和相同位置涂上蒸馏水记录两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3)实验预测:甲叶片未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失绿变黄时间与乙片叶失绿变黄的时间相同,而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能较长时间保持鲜绿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第3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1)2、4、5、8(缺一不给分)(2)1和5 1 (3)6和8 6(4)2 用锡箔包住胚芽鞘的尖端,露出尖端以下部位,观察胚芽鞘是否向光弯曲生长(5)3、4(或3、5)胚芽鞘停止生长2.(1)向光弯曲不生长直立生长向光弯曲(2)影响生长素的分布(3)胚芽鞘的尖端吲哚乙酸3.(1)0.05 mg/L、0.1 mg/L赤霉素0.05 mg/L和0.1 mg/L细胞分裂素、0.05 mg/L和0.1 mg/L 吲哚丁酸、0.05 mg/L和0.1 mg/L吲哚乙酸0.05 mg/L吲哚丁酸(2)浓度不同,对植物作用也不一样,浓度高会使促进作用减弱两重性应不断探索其发挥作用的最佳浓度4.(1)B(2)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而分离出的赤霉素是由赤霉菌产生的(3)实验步骤:①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相似)的玉米幼苗②等量的蒸馏水③高度平均值实验结果:甲组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明显高于乙组实验结论:玉米矮化病毒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D2.C3.C4.B5.D6.C7.A8.B二、非选择题(1)N=Mn/m (2)144 高(3)8/9(或32/36) (4)2.5 :1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C 2.A3.B 4.B 5.B 6.D 7.D 8.B 9. A二、非选择题1.(1)“S”(2)受空间的限制(3)减少由于撤掉屏障,不再给予水蚤食物,水蚤只能捕食草履虫(4)如图所示h时间草履虫水蚤k2. (1)d (2)b (3)b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选择题1.A2.B 3.A4.B 5.D 6.C 7.B 8.C 9.D 10. C二、非选择题1. (1)氧气养料(2)在暗处较长时间培养,培养液中要有丰富的细菌和真菌作为草履虫的食物(3)无机盐有光2. (1)种类增多温度(2)减少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1.D2.A3.B4.C5.B6.A7.A8.C二、非选择题(1)竞争(2)当地养料,空间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或环境条件理想)(3)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4)用除草剂消灭水葫芦,费用大,有污染,且水葫芦很快适应,效果不佳。
海牛以水葫芦为食,能有效控制水葫芦,成本低且无污染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1)生产者 3 (2)5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1)7 (2)二草→兔→狼(3)兔、鼠大量繁殖食物链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②>③>④(3)⑨(4)⑤(5)10~20% (6)C 2.(1)生态系统(2)光(太阳)热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3)保持不变3.(1)A(111)生产者(2)13.520(3)60%(4)被呼吸作用所消耗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分解者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二氧化碳有机物(3)a>b+c+e2.(1)生产者消费者二 (2)草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CO2(气体) 光合呼吸(4)55003.(1)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2)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CO2 光合呼吸(4)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CO2 温室效应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选择题1.(1)物理(2)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2.(1)趋(化)性(2)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3)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4)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激素的交流这种信息激素具有较强的专一性(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其它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l)生物防治,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2)次级(3)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2.(1)A、B、C (2)水(3)A草原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1.C 2.A3.C 4.D 5.D 6.B二、非选择题1.(1)A B (2)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或经济与生活水平下降)(3)第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2.(1)①1920年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②192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加快(2)增长很快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影响经济的发展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选择题1.D2.D3.C4.B5. C6.D7.B8.D二、非选择题(1)酸雨(2)呼吸支气管哮喘肺气肿(3)叶和芽(4)严格控制污染源第4 、5、6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1)D (2)BC (3)乙稳定甲增长(4)C2. (1)a 过度繁殖(2)b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3)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3.(1) 减少或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 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或没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 减少消费者(小鱼等)较多,呼吸要消耗较多的氧气4. (1)分布(2)水平温度(3)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湿度) 植物必修模块3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F ①(2)⑥组织液(3)体液血浆细胞(4)二氧化碳循环呼吸(5)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拮抗胰岛素2.(1)下丘脑垂体脑(写大脑不得分)(2)促甲状腺激素[Z ]甲状腺(3)反馈调节(4)增加细胞代谢热量3.(1)正方形 1m2 (2)随机取样五点取样等距取样等距取样(3)4和10(缺一不可)(4)3株/m2 去掉两个不真实数据0和8,计算其他8组植株数的平均值4.(1)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甲(2)呼吸有机物能量分解作用(3)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可以颠倒)5.(1)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太阳能光合化学能(3)2000 高(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