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分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和比较1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和比较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分类2. 物体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
2. 讲解新课(1)物体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将物品进行分类。
例如,将红色的物品放在一起,将圆形的物品放在一起等。
(2)物体的比较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大小、长度、高度等特征,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比较两个物品的长度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合作完成一些分类和比较的任务。
例如,将一些物品按照颜色进行分类,比较一些物品的大小等。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分类和比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分类和比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分类时,不能准确地抓住物品的特征;有些学生在比较时,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比较结果。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同时,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和比较。
以上便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和比较1的全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以上提供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和比较1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践操作”环节。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难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学法:动手操作法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五、教学内容:(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上册衔接题及答案(分类与比较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上册衔接题及答案四、分类与比较1、分一分,把序号写到相应的圆圈里。
水果蔬菜动物2、比较。
(1)三团毛线原来一样多,哪一团用去的最长,在后面画√,哪一团用去的最短,在后面画○。
(2)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答案:1、水果:②⑤⑧⑨蔬菜:①④⑦动物:③⑥⑩2、(1)(2)【拓展资料】一年级上学期主要知识点有:1. 2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位的含义、计数单位、十进关系、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基数和序数。
2. 简单统计过程包括:单一标准的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比多少、比高矮、比长短。
3. 图形的认识包括: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4. 认识钟表包括:认识钟面、时针、分针,认识整时、半时。
5. 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加减法运算的含义、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
1、认数:认识1-20以内的数。
2、算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认识位置:前、后、左、右、中间。
4、认识钟表。
5、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二、一年级下册所学内容:1、算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认识人民币。
3、分类与整理。
4、找规律。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与比较教案 青岛版
分类与比较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厚薄,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的比较。
2. 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3. 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主题图教学重点:重点是学习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能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知识。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明最近搬新家了。
小明邀请大家到他家去做客,你们想到他家去参观吗?(出示放大的主题图)师:瞧,这就是小明的家。
谁能说说小明家都有什么?利用小明搬家导入本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愿望。
二、学习比较、分类:1.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教师引导: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他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因为妈妈的衣服最厚所以小明知道妈妈的衣服最多。
那么除了可以比较谁的衣服最多,还可以比较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比较:①谁的衣服最长?谁的衣服最短?②妈妈和小明谁高谁矮?③哪边的马大?哪边的马小?④哪个水晶球大?哪个水晶球小?……2. 师:小明搬家之后,除了帮妈妈整理衣服,他还能帮妈妈做什么?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①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②帮助妈妈整理客厅里的物品;③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3. 解决问题①哪本书最多?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与比较教案 青岛版
分类与比较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厚薄,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的比较。
2. 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3. 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主题图教学重点:重点是学习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能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知识。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明最近搬新家了。
小明邀请大家到他家去做客,你们想到他家去参观吗?(出示放大的主题图)师:瞧,这就是小明的家。
谁能说说小明家都有什么?利用小明搬家导入本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愿望。
二、学习比较、分类:1.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教师引导: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他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因为妈妈的衣服最厚所以小明知道妈妈的衣服最多。
那么除了可以比较谁的衣服最多,还可以比较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比较:①谁的衣服最长?谁的衣服最短?②妈妈和小明谁高谁矮?③哪边的马大?哪边的马小?④哪个水晶球大?哪个水晶球小?……2. 师:小明搬家之后,除了帮妈妈整理衣服,他还能帮妈妈做什么?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①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②帮助妈妈整理客厅里的物品;③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3. 解决问题①哪本书最多?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教材版本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目标1.掌握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
2.学会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内容1. 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1.1 分类•什么是分类?•为什么需要分类?•如何进行分类?1.2 比较•什么是比较?•为什么需要比较?•如何进行比较?2. 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将物品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重难点1. 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分类和比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着重讲解如何进行分类和比较,避免让学生产生混淆或误解。
2. 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可以用手比较、放在一起比较等等。
•教师还需注意分类和比较过程中语言表达准确,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1. 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1.1 分类1.向学生提问:你们有做过分类的经验吗?(可请学生举例说明)2.讲解分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1.2 比较1.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比较物品大小的经验吗?(可请学生举例说明)2.讲解比较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大小比较游戏、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
2. 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1.讲解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手比较法、放在一起比较法等。
2.分组让学生进行大小关系分类和比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教学评价1.考试:出示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大小关系分类和比较作业,加强学生巩固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反思1.分类和比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需要结合生活实例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行引导。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量一量。
还可以比什么? 我量一量。
比 高。
还可以比什么? 我掂一掂。
比
重。
还可以比什么? 我数一数。
比
少。
√
√
√
√
√
√
√
哪只猫更大?
√ √
√
√
二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分类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小明, 帮妈妈把 衣服整理一下。
爸爸的衣服 妈妈的衣服 小明的衣服
小明, 帮妈妈把 衣服整理一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整理呢?
怎样整理呢?
把爸爸还可以怎样整理呢? 可以按上衣和下衣整理。
上衣: 下衣:
1.按爸爸、妈妈和小 明分: 爸爸:
妈妈:
小明:
2.按上衣和下衣分: 上衣:
下衣:
通过上面的整理活动, 你有什么发现?
分的方法不同, 结果不同
√
√
√
按形状分: (1) (2) (3)
按颜色分: 红色: 绿色: 黄色:
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较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哪条裤子长?
哪条裤子长? 比一比。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 单元知识小结
——分类与比较
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识小结
1.分类 按指定的标准分类: 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放在一起,物体有多种特征,按不同的特 征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我们把物体的特征称为分类标准,常见的特征如 形状、颜色、用途等。如果要分的某些物体之间有几种相同的属性,那么 在物体分类前,先选好分类标准再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比较 比较长短、高矮、轻重: (1)比长短,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哪个物体的另一端有多余部 分,哪个物体就长。 (2)比高矮,要把相比较的物体或人置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 (3)比轻重,在比较轻重时,用手掂一掂,比较压手的物体就重。
1.分类 圈一圈,把不同种类的物体分别用“□”、“○”图形圈起来。
要求把同类的物体圈起来,也就是把属性相同的物体圈出来,圈中的梨、 苹果、桃、香蕉属于水果。茄子、黄瓜、辣椒、白菜属于蔬菜。
2.比较 在短的后面画“○”。
比较长短要求把物体的一端对齐,两端自然拉紧后比较另一端,哪个物体 的另一端有多余部分,哪个物体就长。下面一条绳子拉紧后必然长于上面 一条绳子,所以在上面绳子后画“○”。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青岛版
课题:分类与比较统计整理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所学的位置、分类、比较、统计等相关知识,沟通知识建立内在联系。
2、带领学生经历知识复习的过程,体验整理复习的方法,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整理、复习建立知识间的纵向联系,综合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建构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
一、联系本地天气情况导入二、初步感知雪山乐园情景图指导看图,指名回答看到了什么?师:大雪天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那么你想亲自体验这种乐趣吗?三、“分类与比较”知识的整理。
生:在土的右面有6棵松树。
师:除了松树,雪山乐园还有什么树?按照不同的名称我们把雪山乐园里的大树分成了三种,数一数这些大树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生:梧桐树比松树多。
松树和冬青树同样多。
……师:你还有别的分法吗?四:统计知识的整理生:在图的右边看到的冰雕有4只小兔子的、3只小猴子的、1只小梅花鹿和2只小松鼠的。
师:你说得很完整,我们可以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板书三种不同数目的图标还可以按颜色分把刚才数的结果记下来。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统计那些事物的数量?生:有几只小鸟?……师:我们这样在统计图和统计表里整理数据,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吗?生:可以把数过的记下来,不容易忘记。
看看统计图里涂颜色的格子的高矮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师: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和解决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根据雪山乐园里的信息解决了很多问题,他们都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分类与比较、图形与位置、统计中的知识。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
五、联系生活小组互助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师:每个小组派代表选择不同小标志数(按题目难易程度分为:1枚小标志、2枚小标志3枚小标志)的题目,答对获得相应数量的小标志,答错就扣除相应数量的小标志还没有赶上来的小组加油了!)出示卡片题目。
生:小组派代表选择题目并说出解决问题使用到了本学期学到的那些知识。
六、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巩固你都有哪些收获?生:……师:你们都谈得很好,老师希望本学期学的这些数学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教案 (1)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厚薄”,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比较。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3、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主题图、教学重点:重点是学习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读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能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知识。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明最近搬新家了。
小明邀请大家到他家去做客,你们想到他家去参观吗?(出示放大的主题图)师:瞧,这就是小明的家。
谁能说说小明家都有什么利用小明搬家导入本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愿望。
二、学习比较、分类:1、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教师引导: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他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因为妈妈的衣服最厚所以小明知道妈妈的衣服最多。
那么除了可以比较谁的衣服最多,还可以比较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比较:①、谁的衣服最长?谁的衣服最短?;②、妈妈和小明谁高谁矮?;③、哪边的马大?哪边的马小?;④、哪个水晶球大?哪个水晶球小?;……2、师:小明搬家之后,除了帮妈妈整理衣服,他还能帮妈妈做什么?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①、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②、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③、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3、解决问题①、哪本书最多?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电子备课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并找出比较的方法。
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领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指导、巩固提升、测评达标)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1、通过预习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说一说超市里的东西是怎样摆放的?
2、生活中把同一类东西分在一起叫分类。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一)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和妈妈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整理衣服的?
学生交流、汇报:
爸爸的放一起,妈妈的放一起,儿子的放一起。
(二)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整理呢?
小组讨论,并集体交流
(三)学生汇报:
1、按上衣和下衣分。
(1)、谁的衣服最多?
(2)、谁的衣服最长?
(3)、谁的衣服最短?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一)你怎样才能指导谁的衣服最多?为什么?
(二)谁的衣服长?谁的衣服短?
(三)图中我们还可以比什么?怎样比?
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汇报:
1、可以比马的高矮、大小。
2、花瓶的粗细、长短。
3、玻璃瓶的大小、轻重。
(四)完整表述。最左边的马最高,花瓶一个粗,一个细,一个长,一个短,红色的玻璃球大、重。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年月日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24--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一、教学容1、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重难点单元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学习目标设计理念: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制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设计思路: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四、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2.3 .分类与比较练习(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3 分类与比较练习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能够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分类与比较的意义和方法。
2. 分类与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分类与比较的方法。
2. 分类与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类与比较的方法。
2. 分类与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学生发现物品的分类和比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怎样分类的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新课1. 讲解分类与比较的意义和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分类与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与比较的练习。
三、练习1. 让学生分组进行分类与比较的练习。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
四、总结1. 让学生总结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分类与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与比较的练习。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分类与比较的日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类与比较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类与比较的技巧。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分类与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分类与比较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本次教案中,教学过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分类与比较的方法。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教室内的物品,这样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教案 (3)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整理与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练习、学生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
难点:对知识的整理。
三、教学过程1.回顾和整理知识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比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上节课知识。
我们知道分类分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不同。
现在把我们班的同学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生:按男女、高矮、大小(年龄)、胖瘦……。
为了让学生体会分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不同,教师把学生按男女,年龄进行了分类。
师:我们学会了对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比较他们的高矮、长短、大小、胖瘦、轻重、多少等。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
2.分类练习(课件展示)(1)把水果圈出来:卷心菜、香蕉、苹果、桃、青椒、茄子、梨、黄瓜。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集体订正,学生区分水果和蔬菜。
(2)把动物圈出来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师:学生对动物掌握不好,认为只有鹿是动物,对学生进行举例说明。
(3)分一分,地上跑的画“√”,天上飞的画“⊿”,水里游的画“○”。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师:还可以怎样分?生:按颜色分(绿色和黄色)(4)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订正。
师:按颜色分(红、黄、绿);按形状分(叶子的样子)3.比较练习(课件展示)(1)比一比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强调比较长短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2)重的画“√”,轻的画“○”。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
(重点讲解第二幅图,它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3)在适当的□内画“√”。
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汇总
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汇总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汇总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1.研究0-10的认识和书写,掌握按顺序数、数一个划一个、分成几部分数、会2个2个的数、3个3个的数、5个5个的数等数数的方法。
2.理解2-10的分成3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分界线;起点;分数。
3.区分基数和序数,即几个和第几个。
4.掌握单双数的概念,能够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数,学会按规律写数。
5.学会用具体的例子进行数数练,如筷子、手和手指的数量,以及年龄的计算。
6.掌握“>”“”“<”“=”表示大小关系,并会根据要求画图。
7.能够对给出的数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找出给出数中最大(小)的数。
8.学会数数的个数,如从数到4,数了几个数;4和8之间有几个数;在3和7之间的数有(4、5、6);从3开始数,第4个数是几。
9.学会找规律填数,或者找规律画图形。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1.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类的方法与分类的结果的关系,注意一行一类或者竖线间隔开,并用圆圈把数字圈起来,能够圈出不同类物品。
2.掌握用…比…(多、少、高、矮)等语言进行描述,选出最(多、高、长)的,理解“最”的只有一个的概念。
3.学会比较轻重、高矮、长短、粗细、远近等概念,如通过天平比较数量和通过放在平面上比较高矮等。
4.能够用数格子判断高矮、长短、远近,如通过格子数比较谁先到家、谁先吃到香蕉等。
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1.加法的意义是把几个部分合起来。
2.减法的意义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3.加、减法算式的读法:例如,5+3=8读作“5加3等于8”,9-2=7读作“9减2等于7”。
4.会看图列式:一图一式、一图两式、一图四式。
5.解决“一共”的问题用加法;解决“还剩”的问题用减法。
6.规律总结:1) 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2) 一个数加上自己,等于两倍的这个数。
3) 一个数减去自己,等于零。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分类
第一课时 分类
小明,帮妈 妈把衣服整 理一下
怎么整理呢?
1.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颜色分
汇报:
按样式分
通过上面的整理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分的方法不一样, 结果也不一样。
2.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形状分
汇报:
按大小分
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返回
我是这样分的: (按水果的种类分)
按长短不同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用过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有带 0 9 8 7 6 5 4 3 2 1
9 2
6
10
7
4
★圈出每行中不同的
(1)
(2)
自主练习
1、把水果圈出来
2、把动物圈出来
3、分一分,地上跑的画√,天上飞 的画△,水里游的画○
△ √
△
√ √
○ ○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 到了什么?
返回
我是这样分的: (按图片的形状分)
返回
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返回
•
• 水果花卉要分清
★把车涂上颜色
找错误:
找错误:
哪副图不 相同?
把不一类的图形圈起来
找出不同类的图案
•
• 水果花卉要分清
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 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概念,理解分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分类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意义。
2. 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3. 分类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类的概念、分类方法及分类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妈妈在超市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妈妈是如何将商品进行分类的。
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5分钟)(1) 讲解分类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分类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2)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4. 巩固提高(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延伸(5分钟)(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进行分类,并与家长分享分类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妈妈的小帮手——分类2. 板书内容:(1) 分类概念(2) 分类方法(3) 分类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 到了什么?
妈妈的小帮手
第一课时 分类
小明,帮妈 妈把衣服整பைடு நூலகம்理一下
怎么整理呢?
1.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颜色分
汇报:
按样式分
通过上面的整理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分的方法不一样, 结果也不一样。
2.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形状分
汇报:
按大小分
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返回
我是这样分的: (按水果的种类分)
返回
我是这样分的: (按图片的形状分)
返回
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返回
•
• 水果花卉要分清
★把车涂上颜色
自主练习
1、把水果圈出来
2、把动物圈出来
3、分一分,地上跑的画√,天上飞 的画△,水里游的画○
△ √
△
√ √
○ ○
4、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按形状分:
4、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按颜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