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1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附小徐继凤)
《角的度量》说课稿范文
《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度量》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度量》说课稿1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
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
得笔记评课稿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篇一」
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时,我正愁不知如何下手。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的单位和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怎样看量角器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从内圈看,什么时候看外圈,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学中的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的语言,知识点多,又没有旧知识做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四年级学生,是一次手和脑的挑战。“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我用一个活动角来直观演示,圆规不就是一个现成的活动角吗?这一节课,我借助圆规来教学。
在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并说说自己的发现。新事物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观察是认真的,汇报也很积极。紧接着我提出怎样用量角器量自己折的角,激发了学生往下学习的兴趣。学生尝试量角,探求角的量法。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时为什么量角器要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边,另一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和方向没有建立表象。读角的刻度显得很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什么时候看内刻度,尽管有的学生会量,也不知所措,说不出理由。此时,我手拿圆规和量角器进行示范,圆规叉开的大小形成了角。圆规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中心点,一条边与零刻度线重合,另一边旋转到量角器的另一刻度上,这时圆规的一边对着量角器的刻度就是所叉开角的度数。由于利用圆规和量角器同时进行示范,看哪个刻度已显得一目了然。
《认识角(角的大小比较2)》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第1节认识角
【第二课时】认识角(角的大小比较)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三、教学难点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四、教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PPT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谈话:上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的初步知识,那么你们还记得角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指名汇报)
我们不但知道了角的特点还学会了画角(演示画角步骤)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1.观察主题图
提问:同学们,上面两个角你觉得哪个会更大些呢?
生......
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角的大小的比较)
让生拿出剪下来的两个角进行比较并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然后个别上台展示方法。
小结:角的大小比较明显时,可以直接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角的大小不明显时,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比一比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边哪个角就大些。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出第二个问题让生拿出课前自制的活动角,去活动角的两条边,怎样让手中的角变大?变小?转给同桌看看,然后个别上台分享自己的转动方法。
(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活动角的转动从而得出: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课件精心总结
《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南平实验小学张燕
指导老师:胡雅谢莉莉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P24-25
教材简析:
“角的度量”包含量角的单位和实测两层含意:一是“单位”,单位本身是规定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是学会测量的关键。
“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是源自人类通过不同的途径,长期摸索之后形成的共识,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讨论、活动和探索的空间;二是“实测”。本单元主要涉及到角的度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画角,三方面内容。作为测量对象的角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由于角的意义的抽象性,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度量角的经验,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角的度量”分成
两节课来学习。而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角的度量单位,知道1度角,初
步学会度量与估计角。为下节课理解量角与画角的方法奠定基础。
教材没有直接让学生认识角的度量单位,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度量角的大小问题,呈现了学生尝试用刻度尺度量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对度量工具的需要;接着呈现学生用/ 1做标准去度量,意在通过操作,发现用不同工具、不同单位的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产生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更好地体会角的度量单位的意义。
学情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显得比较抽象。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第2课时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3页——第35页的第二个红标题的内容,自主练习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操作、观察与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及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角之间的关系,认识量角器并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量角的方法
教具、学具:
教具:活动角、量角器、多媒体。
学具:活动角、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谈话: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工地上挖掘机的铲斗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角,我们用活动角也把这些角研究过了。谁来再说一下工地上挖掘机的铲斗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哪些角呢?(找一名学生说师板书)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角的度数呢?想不想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想)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师板书课题: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各种角,引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各种角的度数与角的大小比较,为本课学习作以引导线,让学生有一种急切盼望求知的心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操作、观察与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3页至35页信息窗1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和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度的角的大小。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学生准备:
1.三角板、活动角、量角器。
2.课前仔细观察量角器有什么发现,自学课本,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
3.学习用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还给角分了类,你能说说角分哪几类?他们有什么特点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角的奥秘。
2.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这里有∠1和∠2两个角,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做个小游戏——比一比眼力”。估一估、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一个大?大多少?
2.温馨提示:用你手中的学具动手、动脑验证一下。
3. 独立解决后,在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估计这两个角的大小主要想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观察两个角,比较两个角中两条边张开的程度,一方面是建立角的大小观念;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知觉。】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1.师:哪个同学愿把你们小组想出的好办法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们共享?
学习用角的度数比较大小——初学角的二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用角的度数比较大小——初学角的二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角的基本概念,学会以角度单位衡量角的大小。
2、了解不同角度单位的转换。
3、学会用角的度数比较大小。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角度单位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比较不同角度大小的误差。
四、教学方法
通过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章教学的主题——学习用角的度数比较大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角,角的度数有什么用途。
2、讲解
1)角度单位的概念:常见的角度单位有度和弧度,其中1度
=π/180弧度。
2)角度单位的转换:可以通过公式1度=π/180弧度和1弧度
=180/π度进行角度单位的转换。
3)角的度数比较大小: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角度大小的度数进行大小的判断,但需要注意误差的问题。
3、实践
1)课堂练习:老师出示数张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角度大小,进行度数比较大小的练习,注意误差判断。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度数比较大小,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4、总结
老师带领学生对本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掌握角的基本概念和掌握角度单位的转换方法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
本章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角度比较大小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度数的误差判断还不够准确,需要针对性继续进行练习。通过这次教学,我也了解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反思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角的比较大小 角的比较
角的比较大小角的比较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难点是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角的比较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和画法,以及进一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
1﹒角的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方法:
(1)重合法:即把要比较的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再比较另一条边的位置;
(2)度量法;即比较两个角的度数.
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是一致的.
2.利用比较角大小的上述两种方法,就可以画出角的和、差、倍、分,并进而比较角的和、差、倍、分的大小.
3.对于角平分线的概念,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它是角的内部的一条射线,并且是一条特殊的射线,它把角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2)要掌握角平分线的数学表达式:若OC 是的平分线,则或
4.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应注意角的大小只与开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这是因为角的边是射线而非线段.若用射线旋转成角的定义,也可以说转得较多的角较大.
三、教法建议
1.本节教材,完全可以对照线段的比较,线段的和差倍分,以及中点的意义来进行.两者是十分相似的.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把角叠合起来,一定要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否则不能进行比较.这可以通过叠合两块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的实例来说明.这和线段大小比较十分相似.
3.由于前面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和、差、倍、分.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4.在本课的练习中,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以后经常遇到的图形,提前让学生见到,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角的比较大小》说课稿
角的比较大小说课
一、说教材: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单元共有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折一折、指一指、比一比、画一画,在实践活动中比较角的大小,使抽象变为直观。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认识实物中的角,了解角的组成及认识直角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做活动角并变化活动角,从动态中认识角的形状,大小变化,初步建立角的表象。低学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主要是以无意注意为主。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在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钝角,并学会画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活动角
学具准备:纸、两个硬纸条(同桌两个的长度是不同的)、一枚图钉、直尺。
三、说教法、学法
“教必有法,贵在得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1、操作法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度量、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地量角的度数
教具学具准备:PPT,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让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2.读角。
∠1 ∠2 ∠A ∠B
3.引入课题。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角的比较和判断教案二: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和判断角的大小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和判断角的大小
角是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几何图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要素。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几何,就必须掌握好角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并且重要的是,学生还要学会比较和判断角的大小,从而更好地应用角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和判断角的大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定义角的大小概念
在开始学习比较和判断角的大小之前,学生需要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和大小定义。角的大小通常用角度来表示,度数是度(d)作为单位的,例如45度表示一个角大小为45度。
对于角的比较和判断,我们可以使用三种单位:度、弧度和梯度。学生们需要掌握这三种单位的换算方法,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了解角的类型
在比较和判断角的大小时,学生需要了解角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锐角:小于90度的角。
2.直角:等于90度的角。
3.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了解这些角的类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角度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掌握角度大小的基本技巧
在比较和判断角的大小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以便更快地进行计算和判断。以下是一些常用技巧:
1. 转化为同一单位:将不同单位的角转化为同一单位,以便更容易地进行比较和判断。
2.将角分解为多个相等的角:将角分解为多个相等的角,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
3.使用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可以将角度转化为数值,以便进行比较和判断。
掌握了这些技巧,学生就可以更快地比较和判断角的大小了。
四、练习题的应用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类型和技巧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练习题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比较和判断角的能力。
《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01
《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意义;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 能力目标:会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用叠合法和度量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会区别直角、
锐角和钝角;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角的计算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的几何知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动口 、动脑、动手、
合作和探究,启发学生的智慧,感受快乐数学,接受逻辑推理思维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例2的逻辑推理。
【教 法】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看书P184~P186,边看边思考:角的大小怎样比较?一般有几种比较的方法?我们所说的角一般分为几种?什么叫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先估计下图中∠A 的度数,然后再用量角 器测量∠A 的度数,看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二.探究新知
1.估计角的大小
你能将图中扇子张开的角度按从小到大排列吗?并说说你的方法。图在P 184 2.比较角的大小
如图1,两块三角尺的顶点分别记为A 、B 、C 和P 、Q 、O 。你认为∠P 与∠A 哪个角较大?说
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叠合法:如图2,把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其中的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边的同侧。此时,AB 边落在∠QPO 内部,这就说明∠BAC 小于∠QPO ,记作∠BAC<∠QPO 或∠QPO>∠BAC 。如果两个角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角相等。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33第2个红点 P36-37自主练习4—6 《新课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直观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借此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灵活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纸制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对角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大小比较和度量。板书: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课件展示)
∠2比∠1大多少?
质疑:如何知道∠2比∠1大?如何知道∠2比∠1大多少?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探究活动一:如何知道∠2比∠1大?
学生先独立思考互相交流方法。
探究活动二:如何知道∠2比∠1大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方法。
2.通过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总结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步骤。
温馨提示:这里用量角器量角是个难点,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教学建议:学生比较角的大小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让学生讨论交流、比较观察。)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交流一:如何知道∠2比∠1大?
预测答案:
方法一:用三角板直观比较。学生展示汇报
操作发现:∠1等于三角板的左下角,∠2大于三角板中的左下角。所以
∠1﹤∠2。
方法二:利用学生做的活动角比较∠1和∠2的大小。
学生操作演示汇报。
操作发现:∠1﹤∠2。
《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02
《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既是对“角的测量”内容的拓展,也是今后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从活动中积累经验和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锐角、钝角、直角及大小的认识。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思考
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发展几何直觉。
解决问题
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乐清地图
二、教学设计
(一)引入:[多媒体展示乐清地图]
(1)请同学们把我市的五大集镇(介绍)中的任何两个集镇之间都用线段连接,并用字母标出各个集镇。
(2)教师任选其中的两个角并提问:你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比较的?
说明:由学生探讨出角的大小比较的一种方法———测量法。
(二)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大小的比较。刚才同学们已经探讨出一种方法:测量法(板书)现在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一副三角板(各指出每个三角板的一个锐角),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说明:由学生动手操作探讨出叠合法的比较过程,教师总结并板书出此方法的名称
若两个角能完全重合,你们说说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相等)
2、利用三角板提问: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三个内角各属于什么角?(锐角、锐角、直角)
《角的度量》说课稿范文
《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度量》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度量》说课稿1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
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角及角的有关概念,巩固平角及周角的认识。
2、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3、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对角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课前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冰箱,包装箱上标明:将冰箱向后倾斜可推动冰箱,但倾斜角不能走过30度。什么叫角?什么叫角的度数呢?
二、观察P44的图形
1、讲解角的概念: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时所成的图形叫角。
画图示意
2、角的有关概念
角的顶点、角的始边、角的终边、角的边、角的内部
3、平角、周角
当射线绕端点旋转到与原来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时,所成的角叫平角。当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周角。
画图示意
4、角的大小由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至终边位置时旋转量的大小决定。
5、角的表示方法
∠BAC ∠A ∠1 等
6、角也可以看成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7、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角
三、比较角的大小
1、画出P46的几个图形,说明角的大小的不同情况
2、P47做一做,折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以一个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3、学生画一个角,然后再画出它的平分线
四、练习及小结 C D
1、练习P46的练习1-3 B
2、补充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3页至35页信息窗1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和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度的角的大小。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学生准备:
1.三角板、活动角、量角器。
2.课前仔细观察量角器有什么发现,自学课本,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
3.学习用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1.复习角的概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谁来说说什么是角,它有哪些特点?
2.出示两个角让学生比较。(预设: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学生可以用活动角比较出角1比角2大,并能说出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
3.具体角1比角2大多少,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
4.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还给角分了类,你能说说角分哪几类?他们有什么特点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角的奥秘。
5.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这里有∠1和∠2两个角,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做个小游戏——比一比眼力”。估一估、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一个大?大多少?
2.温馨提示:用你手中的学具动手、动脑验证一下。
3. 独立解决后,在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一).用小角测量
谈话:具体角1比角2大多少?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学具——小角来进行测量,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测量的。(一)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1.师:哪个同学愿把你们小组想出的好办法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们共享?
2.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三种方法。
操作演示:预设:
小组代表汇报操作发现:∠1等于三角板的左下角,而∠2大于三角板的左下角,所以∠1<∠2。
(2)方法二:利用活动角比较。
操作演示:预设:
小组代表汇报操作发现:这题的活动角1小于活动角2,所以∠1<∠2。
(3)方法三:重叠法比较。
预设:生:把∠1剪下来,与∠2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就是叠在一起比较。得到∠2大于∠1。
师:请大家按照这位同学说的方法,比一比。(学生动手操作。)
3. 师:下面老师电脑上演示拼的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把∠1移动与∠2进行重叠比较大小。)
师:有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
师生小结:先让∠1的顶点和它的一条边与∠2的顶点和它的一条边重合,并使得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旁。(教师边说边再次演示。)然后看∠1的另一条边,如果这一条边与∠2的另一条边重合,则两角相等。如果这一条边落在∠2的里面(或外面),则∠1小于(或大于)∠2。
4.师质疑:要知道∠2比∠1大多少?需怎么办?
师:量长度可以用尺作为工具,量角也有工具,这就是量角器。下面我们来学习用量角器量角。
(二)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
1.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量角和读数的;思考量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电脑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通过课前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快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一听。
(2)你认为用量角器怎样量角?最好能归纳出量角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等等。量一量,∠1和∠2这2个角的度数。
(3)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交流汇总你们的研究成果。
3.老师电脑课件演示讲解:动态演示1度角的产生,让学生闭眼感知想象1°的角有多大。
4. 度量∠1和∠2的度数。
学生代表实物展台演示讲解度量方法和过程。用量角器测得∠1=60°∠2=70°因为60°<70°,所以∠1<∠2。70—60°=10°.∠2比∠1大10°.
5.老师电脑课件演示讲解:
方法提示: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时,有时由于角的边较短可能会影响到在量角器上准确读数,此时可以将角的两边适当延长后再度量。注意读量角器上没有标数的角如(75°)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抓住本课的重点——掌握度量角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归纳出量角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又有效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哪一个组先来汇报?
预设:小组1:我们组发现量角器有两圈,里面一圈和外面一圈,里面一圈是0°到180°,外面一圈也是0°到180°。一圈是从左往右数,另一个圈是从右往左数。0°线和中间的线组成了90°的角是直角。
小组2: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
小组3:量角的时候,(1)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 用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3)要根据角的另外一条边来读。
小组4:要注意内圈与外圈不要读错了;看角的一边与哪一条零刻度线重合,就从那一边开始读。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 刻度线重合,就要读角的内圈刻度。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0 在内读内,
0 在外读外。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教学反思:
(1)引入自学,重视学法指导。
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我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然后提问:“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汇报落实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汇报时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处理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机会,提高了自学能力。
(2)练习时采用闯关比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后面数学王国里的遨游练习,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和有阶梯性,让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玩中把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并巩固了,达到双赢的效果。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喜欢学习数学。
2.使用建议: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应强调一下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
3.需要突破的问题: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分清内外刻度更是困难。这些都是需要突破的问题。
殷奎奎张汪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