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直面苦难节选》学案
《直面苦难》(节选)学案2
《直面苦难》(节选)学案2
《直面苦难》(节选)学案2
直面苦难(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语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
二、预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浑噩噩()苍穹()慰藉()瘟疫()炫()耀荒谬()芸芸()众生拯()救旋涡()慷慨赴()死
2、填写下列字
()众生众说纷()()约()着()开得胜()乐无穷
()视竹()
3、解释词义
申冤:
慰藉:
旗开得胜:
浑浑噩噩:
绘声绘色: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在下面。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苦难对人生的意义;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2、分析文章思路;把握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正确面对苦难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正确对待苦难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课文节选了八段文字,分为几个部分?
探究二:人生苦短,风云难测,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直面苦难》中作者对苦难阐发了几个观点?探究三:《直面苦难》的主旨是?
三重点探究
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又有何不同?请大
家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直面苦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直面苦难》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直面苦难》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直面苦难》的主要内容及其论证方法。
(2)作者直面苦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面对苦难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直面苦难》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提问:苦难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苦难?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直面苦难。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2. 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苦难,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3.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如何直面苦难的经历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直面苦难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观点。
2.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遇到苦难的场景,让学生体会直面苦难的过程。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直面苦难》word学案
直面苦难(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其深厚的语言表现力。
2、联系实际,理解周国平的“苦难观”,深刻认识苦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联系实际,理解周国平的“苦难观”,深刻认识苦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资料链接】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
著名诗人、哲学家。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
另有《守望的距离》等散文集,以及《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
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这篇文章选自《人生哲思语编》,据作者说,是从自己作品中摘录出有价值并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和段落编排而成。
本文没有“哲理散文”常见的学究气,感情真挚,笔带锋芒,字里行间包含生命的激情。
行文跳跃,段与段之间,形断意不断,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而是诗一般的语言,具象化的语句,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弥漫着灵动的气息,充满着跳跃式的诗性智慧。
本文语言不避日常词汇,而又准确简洁,“剪除哲学的晦涩,为它嫁接上诗的含蓄”富有思辩的张力和审美感染力。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浑噩噩.()苍穹.()慰藉.()芸芸.()众生瘟.疫()荒谬.()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B、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 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都是浑浑噩噩....,是非颠倒, 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C、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致命的灭顶之灾....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D、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仍旧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3、作者把苦难分为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分别有哪些?社会悲剧:自然悲剧:4、人类是怎样分别面对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的?社会悲剧:自然悲剧:【文本探究】1、结合1—3节回答:面对社会悲剧为什么人类能够含笑受难,而面对自然悲剧却只能“咬牙挺住”?2、结合文章4—8节,说说作者对苦难有哪些感受?3、说说周国平对苦难的感受对你有何启迪?【达标检测】1、结合课文观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一句谈谈你的看法。
高中语文直面苦难公开课学案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直面磨难公然课教案苏教版必修5一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1 认识作者其人,理解周国平的磨难观2提升阅读文本的能力,感悟文中蕴涵的人生真理感情目标:培育正确面对窘境、面对磨难的态度二教课重难点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加深对磨难的认识三课前预习1作者周国平, 1945 年生于上海, 196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81 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久》,诗集《悲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寂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 年末从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傍晚》等。
2资料链接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先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突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老是到它那边去,仅为着那边是能够躲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十五年了,我仍是总获取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静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喧闹理一理纷杂的思路,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史铁生《我与地坛》磨难犹如乌云,眺望去但见墨黑一片,但是身临其下时可是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没有经历过窘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琼森《的确靠谱》不因好运而固步自封,不因恶运而一败涂地。
真切的强者,擅长从顺境中找到暗影,从窘境中找到光明,不时校准自己行进的目标。
——易卜生3 预习检查( 1)给点字注音大方安慰挽救夸耀....荒唐旋涡吞没骄横....歧视瘟疫磨钝苍穹....(2)解说以下成语芸芸众生:胡里胡涂:栩栩如生:4预习反应(1). 文章中提到的惨剧包含什么惨剧?在面对相应惨剧时我们能够如何做?(2). 在文中,作者论述了如何的看法?(面对磨难,我们该怎么面对?)(3)“没有浪漫气味的惨剧是我们最实质的惨剧,不具英豪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切的勇气?”如何理解?(4). 当我们经历磨难后,我们就是英豪吗?四文本研习1 周国平在文章开头把磨难又称为惨剧,并分红和。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第三专题 《直面困难》(节选)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第三专题《直面困难》(节选)【教学目的】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1、对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讨论后小结: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苦难英雄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生活在世俗的旋涡中。
面对苦难,最深刻的生活体验藏在日常生活的不为人知的角落。
2、这样看来,《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六、为了更透彻地理解两文的哲理,请同学们用5分钟朗读刚才涉及的名句,并背诵其中的3句。
七、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3、它们说理上各有什么特点?相同之处是,两文都肯定了逆境的价值。
培根说:“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说: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
两文都指出了面对自然悲剧时应有的态度。
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不同之处是培根的“逆境观”是英雄主义的,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而周国平则汲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养料,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他承认逆境的作用,但同时指出逆境对人的消极磨损作用,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说“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辩色彩和哲理味,观点鲜明简洁而有力度,但是在说理方式上,却很不一样。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直面苦难》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直面苦难》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直面苦难》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将课文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苦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直面苦难》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将课文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 如何培养学生勇敢面对苦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苦难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逻辑思维。
4. 案例分析(1)列举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1)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7. 课堂小结(1)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提醒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012高二语文:3.5《直面苦难》教案(苏教版必修5)
《直面苦难》(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苦难对人生的意义;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2、分析文章思路;把握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正确面对苦难的态度【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
著名诗人、哲学家。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
另有《守望的距离》等散文集,以及《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
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2、预习思考(1)思考问题①我们面对苦难时,应保持怎样的心态?(不美化苦难,不畏惧苦难)②面对着自然悲剧,孤立无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不能因此倒下,我们要维护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③当我们经历了苦难后,我们就是英雄了吗?(作者对此进行了否定。
他说: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其实,苦难英雄也只是我们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课时安排】1课时一、自学评价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浑噩噩()苍穹()慰藉()瘟疫()炫耀()荒谬()芸芸()众生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她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更加炯炯有神。
(2)人物雨花石出自天然,石中画面呈现了人物的形体,其线条简繁有度,色彩丰富,色调和谐,人物形象。
(3)人民法院经审议,认定该裁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当予以撤消。
A.掩盖惟妙惟肖违反 B.掩饰绘声绘色违反C.掩饰惟妙惟肖违背 D.掩盖绘声绘色违背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封建糟粕不名一文,应当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B.在班级开的主题演讲会上,小丽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同学们都听呆了。
C.腐朽的清政府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与帝国主义签定了许多出卖国家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直面苦难》教学设计+教学点评
《直面苦难》教学设计+教学点评《直面苦难》教学设计+教学点评《直面苦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了解作者其人,揣摩作者面对苦难的态度之由。
3、辩证地看待逆境对人的影响。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蕴涵哲理的语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共同探讨。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所写的哲理散文《直面苦难》。
它既有散文之灵动跳跃,又闪耀着诗性的光辉。
原文共有五个部分:面对苦难、苦难的价值、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决不美化苦难、人得救靠本能。
(投影1)本文节选自三、四部分。
课题是《直面苦难》,关于苦难,其他名人有什么观点呢?我们首先来整体读一下投影里的名言。
(投影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
——海伦·凯勒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
——歌德有了勇气便能粉碎厄运。
——塞万提斯(生读)师:这些名人对苦难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谈到了苦难对人生的积极作用,对人生的积极价值,苦难是可以战胜的。
)师:我们看看周国平对苦难有哪些感悟呢?二、研习课文(一)把握作者对自然苦难的态度。
请学生阅读1-3节。
思考:作者将悲剧和苦难分成了几种?在几种悲剧面前我们相应的态度是怎样的?社会悲剧:苦难来源于社会自然悲剧:苦难来源于自然 (对比手法)请学生举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的例子。
(如刘和珍、谭嗣同的流血牺牲是社会悲剧,正义支撑着他们含笑赴死;而汶川大地震、非典、海啸等是自然悲剧,人类无精神的优越感。
)师:作者着重论述的是哪一种苦难?生:自然苦难,作者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在自然苦难下的人们的脆弱和无奈以及失败。
山西省新绛县希望学校高中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教案 苏教版必修5
上课教师:吴建江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观点,体会深沉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重点:理解作者观点,体会深沉哲理难点: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PPT课件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及反馈一认识苦难1、提问:什么是“苦难”?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来谈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2、提问:作者把苦难分成了几种?重点评述哪一种?3、提问: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又有何不同?请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对待的态度原因结局社会悲剧精神优于恶势力正义感支撑历史的公正含笑受难舞台英雄自然悲剧无法自慰感到自卑没有灵魂的敌手没有上帝孤立无助失败注定总结:作者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面对生活中平凡的苦难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无奈、失败。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独立思考,寻找关键词句同桌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同学补充教师点评教师点评教师巡视学生代表回答生生互评、纠错师生归纳二了解作者对苦难的态度1、提问:课文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重点论述了自然悲剧,他用普通人的视角,透视苦难悲剧的世俗性,揭示出平常生活中苦难的真面目。
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感到生命的卑微”“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但我们仍“不肯让自己倒下”,在悲壮中突出了人类尊严的崇高。
2、我们应该对平凡苦难有一个怎样的正确认识?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一组虚词,突出苦难中的尊严,有力的表达了对苦难的辨证认识)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的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不畏惧苦难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彻底否定,语气激愤)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作者认为面对苦难,应保持真实、自然、平常的心态,不应浮夸、做作。
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教案
教案:《直面苦难》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直面苦难》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关于苦难的观点。
o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2.技能与方法:o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中的观点与论据,形成自己的见解。
o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文本细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引导学生正视生活中的苦难,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o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他人所经历的苦难,并学会提供帮助。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o《直面苦难》节选部分原文及注释。
o相关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及历史背景资料。
o苦难主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师准备:o设计批判性思维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o准备小组讨论和文本细读的素材,引导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o搜集苦难主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活动:o展示一张描绘苦难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思考。
o提问:“你们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苦难?它是无法避免的,还是可以通过努力避免的?”o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深刻的话题——直面苦难,看看一位智者是如何看待并应对苦难的。
”•学生活动:o观察图片或视频片段,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o激发对苦难主题的兴趣,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二、文本阅读与初步理解(约15分钟)•教师活动:o分发《直面苦难》节选部分原文及注释,引导学生阅读。
o提问:“这篇节选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如何看待苦难?他提出了哪些观点?”•学生活动:o仔细阅读原文及注释,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o标注关键语句,初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o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三、深入解读与批判性思维训练(约20分钟)•教师活动:o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o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他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o组织批判性思维训练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等,让学生围绕文本中的观点展开深入讨论。
《直面苦难(节选)》教学设计
《直面苦难(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积累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分析文章特点,了解各个层次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苦难态度教学重点:探讨周国平的苦难观。
教学难点:品味理解哲理性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我的心中有许多英雄。
比如说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高位截瘫却又笑对人生的桑兰;被病魔束缚住躯体,却充满科学睿智的霍金;还有我们之前所学的遭受极刑而无愠色的司马迁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
我相信他们也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那么我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把他们称之为英雄呢?(明确:他们都是战胜苦难的人。
)那是不是世上所有的苦难我们都能战胜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周国平的哲理散文《直面苦难》,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重点讲析1、题解及作者介绍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
著名诗人、哲学家。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代表作品: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诗集《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自传《岁月与性情》、《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无论是花季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
三、设疑讨论1.周国平在文章开头把苦难又称之为“悲剧”,并把它分为几类?(明确: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
)下面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思考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又有何不同?其他同学从文章里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完成这一表格。
高二语文教案:直面苦难学案
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三课文内容
1、自己或同位之间试着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
一段从社会悲剧谈起,指出人们经受社会悲剧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的独
特之处。
二段介绍了人类遭受自然悲剧与遭受社会悲剧的不同,突出了人类在自然
悲剧面前的毫无慰藉与孤独无助。
了。
C.腐朽的清政府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与帝国主义签定了许多出卖国家主
权的不平等条约。
D.国民党军队纪律败坏,许多士兵在上司的带领下,竟然明火执仗,公开
在大街上抢劫。
二走近作者
利用工具书和课外资料了解周国平。
三课文内容
1、自己或同位之间试着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
2、归纳总结这篇文章的主题[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Leabharlann 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在下面。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苦难对人生的意义;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2、分析文章思路;把握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正确面对苦难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正确对待苦难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课文节选了八段文字,分为几个部分?
探究二:人生苦短,风云难测,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色彩丰富,色调和谐,人物形象。
(3)人民法院经审议,认定该裁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当予以撤消。
A.掩盖惟妙惟肖违反B.掩饰绘声绘色违反
C.掩饰惟妙惟肖违背D.掩盖绘声绘色违背
5、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封建糟粕不名一文,应当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B.在班级开的主题演讲会上,小丽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同学们都听呆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教案 苏教版必修5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语文《直面苦难(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5上课教师:吴建江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观点,体会深沉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重点:理解作者观点,体会深沉哲理难点: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PPT课件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及反馈一认识苦难1、提问:什么是“苦难”?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来谈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2、提问:作者把苦难分成了几种?重点评述哪一种?3、提问: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又有何不同?请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对待的态度原因结局社会悲剧精神优于恶势力正义感支撑历史的公正含笑受难舞台英雄自然悲剧无法自慰感到自卑没有灵魂的敌手没有上帝孤立无助失败注定总结:作者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面对生活中平凡的苦难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无奈、失败。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独立思考,寻找关键词句同桌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同学补充教师点评教师点评教师巡视学生代表回答生生互评、纠错师生归纳二了解作者对苦难的态度1、提问:课文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重点论述了自然悲剧,他用普通人的视角,透视苦难悲剧的世俗性,揭示出平常生活中苦难的真面目。
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感到生命的卑微”“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但我们仍“不肯让自己倒下”,在悲壮中突出了人类尊严的崇高。
2、我们应该对平凡苦难有一个怎样的正确认识?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一组虚词,突出苦难中的尊严,有力的表达了对苦难的辨证认识)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的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不畏惧苦难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彻底否定,语气激愤)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直面苦难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直面苦难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直面苦难》教案【学习目标】1、品位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学法建议】1、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
2、联系生活中事例来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座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
著名诗人、哲学家。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
另有《守望的距离》等散文集,以及《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
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2、资料链接面对苦难,生命常青。
真正热爱生命充满激情的人,不是他面临的苦难越来越少,而是他承受苦难的能力越来越强。
——周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史铁生《我与地坛》两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
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
”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只青蛙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并没有放任自己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
《直面苦难》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
《直面苦难》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直面苦难》的主旨,直面人生中的厄运,培养健康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
2.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思考其现实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
板书课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点拨题目中的“厄运”“苦难”,指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时时会遇到什么?
二.检查预习:
见练习册.作者;背景.
三.课堂讨论:
本文是一篇富于深刻哲理的散文。
请仔细阅读全文,找出你认为蕴涵哲理的语句,并谈谈其哲理的意义。
1.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2.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3.《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
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四.写作,讨论,交流.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称为苦难?
五.布置作业.
见练习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苦难(节选)》学案●画语导入河蚌承受了被沙石困扰的痛苦,终孕育出光彩夺目的珠贝;宝剑忍受了烈火锤炼的苦楚,终露出锃亮的刀锋。
苦难是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前奏,是人生一道永远开放着绚丽花朵的风景。
多少伟人在逆境中、在平凡中成才,多少思想在平凡中成长,在苦难之中升华。
让我们直面苦难,淡定平凡,笑傲人生。
【字词梳理】1.正音浑浑噩.噩()芸.芸众生() 炫.耀()磨钝.()旋涡.()荒谬.()狼藉.() 拯.救()答案:è,yún,xuàn,dùn,wō,miù,jí,zhěnɡ2.辨音旋.转() .()旋.风() .竖()答案:xuán,xuàn;hènɡ,hénɡ3.辨形冤(qū)冤(shēn)委求全(qū)张正义(shēn)纯(cuì)视(miè)荟(cuì)竹(miè)答案:屈,曲;申,伸;粹,萃;蔑,篾【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申冤:①洗雪冤屈。
②自己申诉所受的冤屈,希望得到洗雪。
慰藉:安慰。
旗开得胜:军队的战旗刚一展开就打了胜仗,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了好成绩。
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的样子。
蔑视:轻视、小看。
芸芸:形容众多。
纭纭:形容多而乱。
绘声绘色:描绘得有声有色。
形容说话或文艺作品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
也作“绘影绘声”。
浮夸:虚夸、不切实。
芸芸众生:佛家用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后用以泛指普通的人。
2.词义辨析卑劣卑微“卑劣”指卑鄙恶劣,如:在这起案件中,罪犯的手段极其卑劣。
“卑微”指地位低下,如:在古代,庶家子弟因门第卑微,是没有做官资格的。
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指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如:那个说书人将《水浒传》中108位好汉的事迹说得是绘声绘色,不时赢来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惟妙惟肖:指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如:那位演员把杨子荣演得惟妙惟肖。
场面局面“场面”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所构成的情景。
运用范围比“局面”广,可指在一定场合下的情况。
如:热烈的场面。
也可指外观和排场。
又可指戏剧或电影中的场景。
“局面”指某一时期内事情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指规模。
参加参与“参加”侧重加入到组织或活动中去。
“参与”侧重参加并一起活动。
“参加”的可以是某种组织、集团,也可以是某些集体活动。
如:参加民盟/参加革命队伍/参加讨论。
“参与”的只是某些集体活动。
如:参与工作/参与谈话。
残局败局“残局”指尚未最后定局,尚需较量。
如:他研究了几百种象棋残局。
“败局”指已有一方无法挽回地失败了。
如: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的有生力量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败局已定。
掩盖掩饰“掩盖”指遮盖,适用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如:“大雪掩盖了田地。
”“掩盖”也可以指隐藏,隐瞒,如:“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掩饰”指设法掩盖真实情况,如:“为了掩饰错误,他烧毁了所有的文字材料。
”【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
2.写作背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场景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启蒙的氛围突然消散,商业热风迅速刮遍全国,时尚取代思潮成为时代的主要风景。
人文知识分子被这个转折从中心甩向了边缘,有些人因此发出了人文精神失落的悲鸣。
面对这个转折,作者的心情却十分平静。
作者对做风云人物本来就没有兴趣,现在正好顺乎自己的天性,与时代拉开距离,回归自己的内在生活。
个人生活中接连发生的变故也迫使作者回到内心,沉思令作者困惑的各种人生难题。
【技巧借鉴】(1)语言简洁,概括力强。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尽管是“哲学论文”,却不避日常词语,而又准确简洁。
“剪除哲学的晦涩,为它嫁接上诗的含蓄”,富有思辨的张力和审美感染力。
(2)运用比较和对比手法,说服力强。
如社会悲剧与自然悲剧的对比,面对“社会悲剧”,我们可以有精神上的优越,而面对“自然悲剧”只能显示出可怕和无奈,因为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对手。
(3)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文章语言整散结合,表现力强。
如第二段“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申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用排比句式,气势贯通,语气强烈,有很强的表现力。
●【图解文本】●合作探究1.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苦难?探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但对同学们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不美化苦难。
(2)不畏惧苦难。
(3)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
(4)只要肯努力,任何苦难都能化解。
(5)忘记苦难,开拓未来。
2.作者为什么要否定美化苦难这种做法?他着重强调“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的用意是什么?探究作者指出,“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不要对我说”,彻底否定,语气激愤,“何必用”饱含作者的不满和感叹。
否定美化苦难后,作者在对比中强调“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作者先肯定人性软弱,再用“惟其……犹能……才……”,突出苦难的尊严,表达了对苦难的辩证认识。
3.文中作者对什么样的苦难观不满?而作者的苦难观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探究作者不满于那种认为苦难可以净化心灵,悲剧可以使人崇高等美化苦难、炫耀苦难的个人英雄主义苦难观。
作者倡导普通人的“苦难观”。
面对苦难的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面对的是生活中平凡的苦难,因此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是错误的,“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从平凡个体的生命感受出发,尊重芸芸众生的软弱天性,强调苦难的世俗特征,在此基础上要求个体勇敢担当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把苦难、苦难英雄还原为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普通人应该怎样直面苦难的问题,对我们领悟生活的意义,把握人生的“顺”与“逆”很有启发:生活中的苦难无法回避,它有独特的价值,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因此个体以尊严的方式独自承担,就成为勇者的标志,但“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不能一味地美化苦难,苦难和欢乐合在一起,才能奏响生命之歌。
4.《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有哪些共同之处?阐述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探究共同点:两篇文章都是谈怎样面对厄运、逆境,都肯定逆境的价值。
培根的观点是:“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周国平的观点是: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
但是侧重点不完全一样。
培根强调厄运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厄运可以培养并凸示坚忍的美德;周国平倡导普通人的“苦难观”,认为面对苦难的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面对的是生活中平凡的苦难,承认苦难有积极意义,但认为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是错误的,“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浩叹,道出了人生道路曲折、坎坷的真谛,因其广泛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共鸣感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不衰。
人生旅途,既有必然性的过程,也有偶然性的机遇;既有稳定平安的日子,也有动荡不安的岁月;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坦途,也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逆境……幸福美满的人生固然存在,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苦难、烦恼总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却之又生。
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对待苦难?怎样战胜苦难呢?思路提示一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碰到或轻或重、这样那样的苦难:天灾人祸、触律坐牢、违纪丢官、家庭破裂、情感受挫、生意失败、下岗失业、高考落榜……人生虽短,不如意事常八九,苦难随时可能降临到你的身上。
对待苦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走向盲目的反抗,最后拼得鱼死网破的下场,有的人走向消极沉沦,让烦恼之火吞没自身,而有的人却勇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把苦难踩在脚下,让意志升上心头。
显而易见,前两者都是弱者的表现,只有后者才是有志者的形象。
思路提示二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挫折和苦难并不是天然的财富和垫脚石,要从中得到财富和智慧,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坚如磐石的信念和经年累月的坚持。
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况下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勇敢地挑战苦难,积极谋求改变逆境的措施和办法,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地。
●文苑小憩霞光灿烂,赏读经典书卷——感悟【含英咀华】缺憾与完美的交织,造就别有风味的人生。
一个人若只是在安定中度过一生,诸事一帆风顺,平淡安然,那么这必定也是一个无趣的人生。
人生在世,我们应该活出精彩,活出韵味,活出境界。
弘一法师临终之际,道:“悲欢交集。
”悲欢从来都是人生的两岸。
杨绛在“五七干校”时,被安排去打扫厕所,她将厕所中的每一根拉水绳都擦得干干净净,不懈怠,亦不悲哀。
她在回忆这段日子时说:“我相信,乌云总会有金边的。
”杨绛九十高龄时,当钱钟书和钱瑗相继离她而去,她饱含着深情,回顾了三个人的家庭生活,作了《我们仨》,有欢喜,亦有悲酸,此书在台湾连续几个月名列畅销榜榜首。
“五七干校”的辛酸和《我们仨》的真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杨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欢乐和痛苦、顺境和逆境,造就了一个伟大卓越的杨绛,折射出杨绛的人生之美。
笑对苦难(1)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高尔基(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5)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6)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许多苦雨、血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的环境培养成的。
——冼星海(7)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8)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9)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又一次使青春的容颜蒙上哀愁,但也为人类生活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成功都无法办到的。
——梭罗●【美文欣赏】渴望苦难马丽华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